机械行业就业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行业就业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行业就业现状

机械行业就业现状范文1

【关键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职业岗位

一、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国民经济中的任何行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机械制造业的支持并提供装备;在国民经济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占60%以上。当前三大机械子行业工程机械、船舶、机床行业都正在经历高速发展过程,各子行业发展具备不同的推动力。在全球产业转移、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阶段、国家的政策支持以及企业自身水平的不断提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机械行业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越加强烈。作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先进制造技术这个概念的提出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虽然这个名词没有确定的定义,但目前公认的认识是: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二、人才需求预测分析

国家近几年加大力度强化装备制造业,鉴于机械行业的重要性和庞大规模需要一支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今后一段时间内,社会对机械类人才仍会有较大需求。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目标,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近年也供不应求。从机械行业发展来看,印刷机械、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重头产品前景仍看好。除了这些传统工业领域,该行业将进一步向机光电一体化发展,向光加工、环保这样的新兴领域拓展。经过企业的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人力资源的配置优化,机械类行业紧跟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步伐,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对人才需求也将进一步加大。

三、就业范围与岗位分析

黄石职业技术学院所在的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处在武汉、九江、鄂州等大城市形成的金三角中心地带。近年来,正在大力发展汽车零配件、新能源装备制造、起重运输、矿山机械等产业群,构筑标志性工业板块。自2008年开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专业以来,组织了一批专业教师深入机械行业的工厂企业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获悉很多黄石及周边制造行业企业迫切需要应用型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程技术人员,人才需求旺盛。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机械设备操作与维护、机械产品工艺编制、机械产品设计、机械生产管理,数控机床操作、计算机绘图及辅助设计、质量管理、质量认证、质量统计等多种工作。部分学生经过两至三年的锤炼,可以成为各类机械生产企业的机械设计人员、高科技企业的产品造型设计人员、机械制造企业的工艺员、数控加工单位的编程操作人员、中小型机械企业的管理人员。

黄石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和建设具有良好的行业背景和人才需求优势,加大本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参考文献

机械行业就业现状范文2

关键词 卓越计划 学校标准 研究 制定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育还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没有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现场工程师,大量 “高智能型学生”并不受企业欢迎。基于此,我国教育部于2009年实施 “卓越计划”(也称为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为全国各行业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优秀现场工程师。

1 国外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现状

西方国家最早是受美国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大工程观”教育模式的影响,许多国家在其教育体系中增加了工程训练,旨在培养卓越的现场工程师。西方国家卓越计划的培养分为两种主要类型:欧洲大陆模式:以德国为主。《华盛顿协议》成员国模式:以美国为主。他们在培养目标、学制安排、教学系统设置与实践教学上各有千秋。

(1)培养目标:德国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生毕业后被授予工程师文凭,能直接上任工作岗位,是合格的现场工程师。美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本科阶段主要进行综合知识的全面学习,毕业后,由企业培训其工程师所需的能力和素质。

(2)学制安排:德国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一般是四年以上。美国本科卓越工程教育一般是四年,硕士工程教育有 “一年制”、“三年制”(远程教育类型)和“本硕五年连读制”三种模式。

(3)教学系统设置:德国以企业需求为中心来设置不同模块的教学系统。美是以生产的前后顺序来设置教学系统,采用核心主修课为主,选修课为辅的形式。

(4)实践教学:西方国家的实践教学都开展得比较早。一是由高校老师和企业工程师通过实践教学共同带领学生设计、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二是由企业对学生进行一年的岗位培训,在现实的岗位中学习到工作所需的所有技能。

国外学者对“卓越工程师培养”做过系统的研究,但这些研究都是宏观层面的,没有具体涉及到某一学科和专业。

2 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现状

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高校不断地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小班化的精英教育迈入到大众化的普及教育,以往强调科研能力、强调理论研究的教育模式并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本科教育面临着供需不相符的矛盾,一方面是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适合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是大量的企业职务没有合适的优秀人才应聘。人才的培养与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是目前高等工程教育最为突出的问题。如何解决和改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诸如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重理论、轻实践;重模仿,轻创新;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落后的教学体系、方法以及单一的评价模式等问题。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社会需求的工程教育体系和标准已刻不容缓。

作为教育政策宏观调控的教育部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教育部于2010年6月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简称为“卓越计划”)启动会,首批获准全国61所高校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计划”,从此拉开了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的序幕。

宁波工程学院作为以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主的地方本科院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计划”的高校之一。其中学校的化学工程专业、建筑工程专业和材料成型专业成为实施“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学校在实施“卓越计划”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作为导向,而目前我国“卓越计划”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是由教育部制定的,只能起到宏观指导作用。不同的学校由于所处社会环境、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的不同,标准不能互相照搬,应根据当地的人才需求和学校的培养要求、层次以及专业人才定位等为依据来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卓越计划”的学校标准。因此,在具体专业的“卓越计划”学校标准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卓越计划”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的保证。基于此,我们以宁波工程学院“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研究与制定具有我校人才培养特色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卓越计划”的学校标准,为该计划在机械学院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其它专业“卓越计划”的学校标准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

3 “卓越计划”学校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以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来制定“卓越计划”学校标准,需要以我校“知行合一,双核协同”的人才培养理念为基础,认真研究 “卓越计划”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并结合宁波本地企业的需求来具体制定和实施。

3.1 “卓越计划”学校标准的制定要求

(1)以通用标准为依据,以机械行业标准为准绳来制定。通用标准是国家教育部在宏观上对不同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的基本质量要求,对不同的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的制定提供宏观指导性意见;机械行业标准需要符合机械行业工程师培养的中观要求,它不仅是细化了通用标准,还体现了机械行业的行业特点和行业要求。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以机械行业为主,该专业的“卓越计划”学校标准的制定必须以通用标准为依据,以机械行业标准为准绳来进行制定。因此,学校标准的制定需要同时满足机械行业标准和通用标准的双重准则。也就是说,学校标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远高于这两个标准。图1所示为三个标准间的关系。

(2)以我校“知行合一,双核协同”的人才培养理念为基础,凸显本校特色。“卓越计划”学校标准的制定还应该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或者说,在以通用标准为依据,以机械行业标准为准绳的前提下,制定学校标准还需要紧密结合我校定位于以宁波为中心,长三角为主导,辐射全国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和我校“知行合一,双核协同”的人才培养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宁波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的办学优势,从而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因此,学校标准需要凸显我校特有的、优于其他院校的地方性高等院校的特色,满足宁波市经济发展对卓越工程师的需求。

(3)建立可达到的、可实施的、可评价的学校标准。学校标准首先应该是可以根据我学的教学资源和所处的社会环境,通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全体师生的努力,能够达到所有的目标和要求。然后,学校标准必须是可以具体分解到每一个专业、每一个教研室等任何相关的教育教学环节和部门,在实施学校标准时可以将每一个标准和指标进行细化,完成和整合所有细化的指标,以便使学校标准顺利实施。最后,学校标准必须可以通过一系列设置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评价的,只有通过客观、准确的评价才能知道学校标准的制定是否真正推动了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是否得以真正的、正确的实施。

3.2 “卓越计划”学校标准的主要组成部分

以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制定的学校标准,应高于教育部通用标准和机械行业标准,其主要由基础知识、综合能力和个人素养三个方面组成。(1)基础知识方面:全面包含人文基础知识、科学基础知识、工程基础知识、机械行业基础知识、机械行业技术标准、政策法规等。(2)综合能力方面:信息收集、总结、归纳能力;实际问题的分析、处理、解决能力;产品设计、研发、创新能力;团队组织、协调、管理能力;人际交流、沟通、协作能力;危机公关、解决、化解能力;全球化视野下的合作、交流、竞争能力。(3)个人素质方面: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精神、社会责任感、职业安全健康服务意识的等各种综合素质。

以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制定的学校标准主要内容如下:

(1)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2)具有从事机械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3)具有良好的机械工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4)掌握扎实的机械工程及材料科学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5)具有综合运用材料成型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组织、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机械产品及成型工艺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基本能力;(7)具有信息获取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进行综合的实验操作,具备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8)了解机械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9)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10)危机事件的初步公关、解决或化解能力;(11)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12)具有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的知识与能力、专业综合素质高。

3.3 “卓越计划”学校标准的分解与细化

为了实施学校标准,需要将每一条学校标准具体分解与细化成逐级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由若干个更详细、具体的目标要求组成,每个目标要求都可以和课程设置、教学环节一一对应,使学校标准最终能够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将学校标准分解细化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将以下学校标准:f.具有综合运用材料成型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组织、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分解成3个子项:f.1、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f.2、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能力;f.3、生产运行和维护的能力;其中f.1项进一步细化成:f.1.1、掌握塑料成型工艺及塑料模具结构与设计理论,并具备综合应用能力;f.1.2、掌握板材成型工艺及冲压模具结构与设计理论,并具备综合应用能力。

4 “卓越计划”学校标准的实施

学校标准分解和细化后,就需要具体实施“卓越计划”学校标准,可以通过“学校标准实施矩阵”,把相应的标准落实到实处,落到具体的教学环节。将标准中的基础知识、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方面的内容和为了实施这些内容而开设的教学环节对应起来,建立“学校标准实施矩阵”,如表1所示。

建立“学校标准实施矩阵”后,需要重新设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必须体现基本知识的讲授、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同时需要进一步明确要求达到的程度和具体的实施方法。这样,每一项学校标准都可以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落到实处。如图2表示为学校标准的实施过程。

5 总结

由于我国高等院校工程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教育部大力提倡和试点“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我校作为试点院校之一更应该抓住这个契机,解决目前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制定符合学校特色、地方特色的“卓越计划”学校标准,并且具体落实到实处,真正实现教育部“卓越计划”的要求,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企业未来工程师的职位。

参考文献

[1]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2] 刘建强.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模式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6):50-52.

[3]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47-55.

[4] 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9.

机械行业就业现状范文3

关键词:工业发展;逆向工程;先进制造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5-0039-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 “机电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关键节点资源配置与质量控制的探索与实践”(编号:20120202050)的科研成果。

职业教育发展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水平、市场理性化程度、产业与企业结构、劳动力市场模式,都会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模式、规模、课程。当前,职业教育已成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结合产业发展需要,设置科学、合理的职业培训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职业培训体系的建设不是简单地采购实训设备,而是包含了专业开设、课程设置、教材选编、实训中心建设、师资培养、校企合作等环节及其体系建设中获得一定技术支持与服务的整体系统工程。

一、工业设计及制造现状

机械制造是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已被国家正式确定为基础产业,并在“十五”规划中列为重点扶持产业。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各行各业的产品更新速度加快,对产品(机械)的需求量加大。要振兴装备制造业,改变产品结构,都需要发展机械。同时,国内汽车工业、电子信息产业、家电和建材行业及机械工业的高速发展为产品(机械)提供了广阔市场。

“十五”期间,我国机械制造业年均增长率15%,机械制造总产量占全世界总量的8%左右。“十一五”期间,机械行业年增长率在12%~15%。随着汽车、IT、航空灯相关行业领域高速发展,机械行业日新月异、高技术含量机械成为“十二五”的发展重点。2013年增长率保持在15%左右,我国已成为机械生产大国,进入世界领先行列。精密机械已使机械行业成为一个与高新技术产品互为依托产业。

机械行业目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已进入由量变转向质变、产业加速升级的关键时期,而信息技术则成为提升机械制造技术水平、推动机械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CAD\CAE\CAM一体化技术应用,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应用,使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

我国机械行业将向大型、精密、复杂、高效、长寿和多功能方向发展,工件生产将向信息化、数字化、精密化、无图纸、自动化方向发展,机械企业将向技术集成化、设备精良化、产品品牌化、管理信息化、经营国际化方向发展。

二、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育需求

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加快广州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劳动者职业能力、促进充分就业、建设和谐广州和现代化大都市的必然要求。

由于产品(机械)种类繁多,传统与现代机械企业并存,现代技术的应用程序相差很大。在传统的大中型企业中,高职生大多在机械制造、装配、调试等第一线岗位。但现代企业的大型工具软件集成化程度较高,高职生可从事机械设计、成型工艺与机械制造工艺。目前,在民营小型机械企业,高职生可从事机械设计、成型工艺及制造全程的各个岗位。就业的首选岗位主要有四个:机械设计员――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工艺员――从事机械制造工艺编制、数控机床操作工――从事机械零件的加工、机械装调工――从事机械装配调试工作。

高职院校产品(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要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是要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的问题。为满足社会需要、适应企业生产需求、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技能型人才,学校必须通过改革开设新的内容,培养贴近企业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等一线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缩短企业培训时间甚至直接上岗,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笔者建议统一安排,针对制造业行业结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培养适合行业发展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三、建设思路

1.发展基础。①技术人才需求量大,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的机械人才;②努力打造现代化机械专业,培养新型技能人才,避免与其他院校在传统机械专业上的激烈竞争;③新型产品(机械)设计、检测实训条件已为现代机械专业建设打下一定基础。

2.主要思路。①夯实传统机械类专业建设基础,发展特色;②努力打造先进制造技术专业,开拓新领域;③发展工业设计专业,提升新技能;④结合机械制造专业基础,构建强大的机械专业集群。以企业产品实际生产过程为主线,以先进制造技术为核心,构建“精密检测与产品快速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三维立体创新设计与制作平台,开展对专业群内各模块的指导建设及帮助,促进机械专业建设的系统化大发展。构建从工业产品设计(产品造型设计、逆向工程、快速原型)――机械设计(分模、模流分析、结构设计)――备料(材料性能检测、切割)――产品加工(数控加工、特种加工)――产品检测(精度检测)――装配――成型流程中相关打磨、抛光、修模等工序完整的设计与制造教学与培训体系。

四、综述

目前的逆向工程技术在职业院校专业教学中几乎处于空白,可构建以逆向工程技术、快速原型技术为基础的机械造型设计与快速制造技术模块的课程教学体系,促使高速扫描及数字化系统在逆向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高速扫描机和机械扫模系统已在我国得到广泛引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该系统提供了从模型或实物扫描到加工出期望的模型所需的诸多功能,大大缩短了机械的研制周期。有些快速扫描系统可安装在已有的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上,高速扫描机的扫描速度最高可达3m/min。扫描系统已成功应用在汽车、摩托车、家电等行业,相信在“十二五”期间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而逆向工程和并行工程将在今后的机械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激光成形技术的发展和新材料的研发,快速原型制造(RPM)已成为应用广泛的全新制造技术,它基于新颖的离散/堆积(即材料累加)成形思想,能根据零件CAD模型快速自动完成复杂的三维实体制造。RPM是集精密机械制造、计算机、NC技术、激光成形技术和材料科学最新发展于一体的高科技技术,运用RPM技术只需传统加工方法所需时间的1/3、成本的1/4。因此,逆向工程技术与快速制模技术、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相结合,将是传统机械设计及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邵健等.基于特征技术的注塑模具型腔设计制造系统[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3).

[2]朱贺等.塑料模具制品快速创新再设计与逆向工程[J].装备制造技术,2008,(12).

[3]刘洋等.快速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J].机械,2009,(5).

机械行业就业现状范文4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专业教学;课程体系

1.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改进的必要性

国家教育部对于高校内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是有着明确的要求的,要求培养出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且能够在生产第一线从事设计制造以及科技开发的人才来,通过这样一种要求就可以看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强调的还是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高校在进行专业教育体系的构造时就要充分的考虑到这样一种要求。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牵涉到机械行业的多个方面,学校在进行教学目标确定以及教学模式构造的时候主要需要以社会的经济状态为导向,也就是说,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能够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综合性人才来。

随着我们国家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进步更是使得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重点工作,尤其是在机械行业内,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更是不断提高,而这样一种要求上的提高主要就表现在综合素质上。教学改革的推进和进行都是希望高校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式都能够适应于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条件,但是到目前为止,相当数量的高校内仍然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包括专业设置过于狭窄、课程内容与实践脱节严重以及专业知识面不足等,这都是需要通过切实的工作和努力来改变的。

2.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改进的内涵分析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和应用研究这样三个方面,除此之外,机械行业内的运行管理以及经营销售也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必要素质,总而言之,机械设计行业进行人才培养的核心就是素质教育,同样关键的就是岗位技能,归根结底,也就是要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实现上述目标就需要在教学环节当中重视基础、丰富教学方向并强化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与此同时还需要尽可能准确的把握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基本上就要求学生在机电、数控、管理、计算机、设计甚至是实际操作当中都有相当的表现。尤其是对于应用的强调,更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精髓所在,也是高校培养机械类人才的基本要求和特色所在,只有保证学生经历充足的应用实践才能够保证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表现出强的解决问题能力和优秀的创造能力。

3.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改进的措施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教学进行优化和改进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在教学当中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倡导参与式教学来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学思结合,总而言之,高校就是需要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上进行改进来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下文当中具体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来对其改进措施进行分析。

3.1. 采用启发式教学

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当中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当中,专业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讲解专业领域当中的重难点,与此同时通过知识的辐射来体现该专业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显著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因此在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还需要鼓励学生自己进行试验的设计与操作,这样就能够在实践当中暴露出理论学习当中未曾意识到的问题,同时也能够较好的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可见这样一种教学方式的好处和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

3.2. 对比式教学

对比式教学主要强调的是国内专业教育与国外专业教育的不同之处,这样一种对比式教学可以从两个具体的方面和角度来进行,一方面是把不同的机械设备或者是机械材料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另一方面则是对比国内外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的表现。对比式教学同样是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消化比较抽象的知识,并同时提升自己进行试验操作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3.3. 利用多媒体实现立体教学

在现当代利用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是必然的选择和趋势,这主要是因为现代信息爆炸且信息的获取方式多样,使得信息必须在经过合理的筛选和处理后进入到学生的视野才能够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时,可以按照教学对象所需要的内容来进行独立单元的划分与设计,与此同时还可以在网络上搜集大量的机械产品照片或者是录像来让学生对于机械产品直观和准确认识,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企业的生产实例来鼓励学生设置课题或者是参与到讨论当中来,这样一种理论在实际当中体现的教学方式更加能够加速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对技能的接收。而立体教学的好处则在于解决了机械结构复杂的问题,机械结构因其较高的复杂性往往平面图十分复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利用模型和部分零件实物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对比,学生同样可以获得最为直接的视觉感受,加强理解的同时加强记忆。

3.4. 在企业内进行教学

这样一种教学策略就是将课堂转移到企业内去,具体来说,就是在课程快技术的时候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到工厂内去进行专业技能的知识培训,在企业内进行教学一方面是可以让学生走到生产的第一线,就能够对自己在课堂当中学到的东西有更加直观准确的认识;另一方面,企业内有非常过技能纯属且知识全面的人才,这样一些人员也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总而言之,就是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企业活动当中去来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素质和职业技能。

4.结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的优化和改革实际上是随着现代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而进行的,必须根据市场的导向和需求来进行动态改革,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知识全面且技能纯属的人才,更重要的就是加强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使得学生在将来的岗位上能够更快的进入角色发挥出作用来。

参考文献:

机械行业就业现状范文5

论文摘要我国加工制造业以及机械行业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机械专业英语教学的意义愈发的明显,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提高机械专业英语的教学水平,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对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进行阐述,并针对性对改进教学问题进行探讨。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机构,面对时代的挑战,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积极推进双语教学的策略,向社会提供高层次、高素质的国际化专业人才。①

专业语言教学是指以汉语以外的一门外语(多指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双语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加强和提高英语水平。②

1 机械专业英语特点及学习的重要性

现如今我国大部分城市,尤其长三角、珠三角等较发达地区的城市,加工业正在迅速的发展,在机械行业中外商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的数量在不断递增。因此在机械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仅仅依靠我们中国自身的交流已经远不能满足需求,如何实现与国外其他国家进行技术以及合作上的交流,基本的英语学习当然是必要的,而专业机械英语更为实际且重要。笔者在从事大学教育工作之前也曾在企业中工作也有过切身的体会,不要谈是外资企业,就是国有企业或者私营企业在这样的国际化环境下,经常接到国外相应的订单是非常普遍的,毕竟国内的需求量是有限的,全球化经营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那么对机械外贸类或者机械专业技术国际交流类人才的需求就显的十分迫切且分量很重了。由于一般的国内与国外的合作订单通常能获得较大的收益,因此从企业重视程度以及工资待遇这样的人才都是十分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因此我们说机械专业英语在现如今高校机械专业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中国在大学本专科教育中一直都在实行英语考级制度,这种制度的延续使得当代大学生在毕业后基本上都掌握了一定的基础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可以说是我们达到的较理想的状态,大学生无论在词汇量还是语法以及口语写作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扎实基础。但是针对于我们刚才说阐述的专业英语的重要性,仅有基本的英语能力要想在社会工作中在对外机械交流当面较快入手或者大有所为是非常困难的。走向工作岗位后真正用到的还是专业英语,学习了解四年的关于机械的每一个基本名词都其特定的英语词汇相对应,这样才能达到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要求。其中专业英语具有如下特点:

(1)强调专业性,在英文词汇翻译过程中,很多单词虽然写法一直,但是作为专业英语与普通英语词汇翻译结果却截然不同,因此对于非机械专业的学生毕业就业后即是英语达到专业八级水平,也未必能做好相关机械方面技术文件和技术交流等的翻译工作。(2)同一词汇在机械行业的不同领域中所代表的含义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所说的机械专业英语学习,是需要长期的钻研琢磨以及与实践经验不断结合的过程。(3)专业英语中合成词较多,合成词本身与为合成之前的基本词汇很多时候意义并不相同,这与基础英语也是有很多差别的,在学习过程中尤

其需要注意和研究。

2 机械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及专业人才培养应对策略

2.1 据我院情况具体表现为专业英语“专业化”教学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本专科高校教师队伍,以一般本科院校为例师资队伍大多由在国内资深正负教授、新进大学毕业的博士、硕士组成。其中有国外深造进修经验的教师少之又少,一些工作较早的老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非常丰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方式方法也科学有效,但是在英语方面可能由于学习年限过长平时接触较少、使用频率不高使得在专业英语授课的方面有一定的困难。而年轻教师虽然刚才学校毕业不久,一直在进行英语的各种考试和学习,但大多数没有实际企业工作经验,在专业知识熟练度和广阔度方面以及能够将专业知识与专业英语很好的结合起来能力上却有所欠缺,是否能在上述两点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关系到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师资力量不够怎样才能教授出优秀的学生呢?

2.2 口语较差使得学生对于能否学好专业英语并且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中信心不足

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口语是英语学习的关键问题,也是学以致用的一个评价指标。可实际中口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为薄弱的环节音标基础差不敢读单词等使得口语一直是困扰广大学子的一个问题。对于现如今的高校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自初中开始到大学已有六年的历史。但口语水平仍然较差,专业英语为了能使学生在毕业工作中能够很好的应用,便会较大程度的注重口语了听力的联系。然而由于上述口语较差的原因使得学生在最初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就信心不足。

2.3 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方法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够

专业英语受传统英语长期教学的影响,老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很少考虑学生到反应、过高估计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只是一味讲课老师叫疲惫学生也觉得云里雾里,在接下来就是听写单词、翻译文章、课下作业、最后测验考试,周而复始一成不变形成了机械的程序化,甚至有的个别老师在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将课本上的文章语句逐一进行翻译,教学课堂没有生机和活力,严重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想要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于以上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在如下方面尝试改进和加强,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与联系相结合,师生共同参与。教师教授和学生练习相结合,在大量的实践联系中培养学生对专业词汇学习和专业文章的翻译能力。高校机械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翻译专业文献资料的综合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专业词汇的学习和专业翻译能力的他高就显得尤为关键。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重点讲解高频词在专业领域内的用法,并结合范例来加深对他们的印象和理解,在讲解中如遇到学生尚未接触到的专业知识应当加以补充。③

(2)针对师资方面可以发掘教师的潜能,利用年轻教师的冲干劲着重培养新一代教学中坚力量,让年轻教师在授课的课余时间尽快充实自己的机械专业知识,并且加强英语口语的练习,多深入到企业中去,争取进行出国交流学习。在备课以及试授课中不断磨合,开创新思路多向经验丰富教授们请教,开辟一条新的双语教学道路。

(3)针对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教学进度和难度难以协调掌控的现状,一英语基础水平的高低位划分标准,把班级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根据每个小组的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④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硬件条件,播放国内外先进机械加工技术的外文介绍短片,生动的画面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益处的,在了解国外优秀企业的先进技术明确学习努力方向之外,同时可以锻炼英语听力,为全面专业教学打下基础。

(5)课前布置每位学生准备一部分专业相关的语句,自行课下进行理解翻译,在上课初进行交流,计入平时成绩由基于随机抽查学生均会积极准备,积极准备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为学生提供有被动接受到主动求学的机会。随着交流的深入也可以按照兴趣爱好,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方面话题,以类似演讲、辩论等形式进行课堂预热与练习。

3 结论

机械专业英语教学是个在当前大环境之下的一个艰巨且意义重大的任务,通过广大院校机械专业教师们不断自我提高、勇于创新和辛勤的努力,尽可能寻找和掌握正确的、新颖的、为广大学子所认可的方式方法。注重专业化人才的培养,让学生多与企业交流使其在校期间就充分认识到学习专业英语的必要性。那么我们就会看到机械类学生更加广阔的就业前景以及更为辉煌的明天。

注释

①高等学校工科专业课双语教学中的关键环节[J].创新教育,2009(6):105-106.

②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机械行业就业现状范文6

关键词: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标准;师资培养;机械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5-0037-04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动和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教育部、财政部于2011―2015年实施了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1],其中设置了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资源开发项目,开发内容包括专业教师标准、培养方案、课程大纲、主干课程教材、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培养质量评价。陕西科技大学是全国重点建设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牵头承担了职教师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资源开发项目。在培养资源开发项目框架中,专业教师标准是项目开发的起点和基础。本文介绍了机械专业教师标准的开发思路、实证依据及特色。

一、专业教师标准的定位

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如德国、澳大利亚的经验表明,科学、先进、可行的教师专业标准,对于构建一个良好的师资培养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3]。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相对落后,职教师资培养体系还不完善。为了加快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4],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出台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为此,教育部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制定了体现“双师”素质要求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教师专业标准”)。该标准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视角,明确了中职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众多,各类中职专业所面向的行业领域及职业岗位不同,要求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应具备相应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不仅如此,中职专业的差异性还体现在其教育教学的许多方面。例如,机械制造类专业和医药卫生类专业,在专业教学方法上有很大不同。为提升中职学校师资培养的专业化水平,有必要制定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标准,进一步明确各类中职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综上所述,专业教师标准是“针对不同类型中职专业的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专业标准的具体化。

在师资培养资源开发项目中,专业教师标准是师资培养方案开发的依据。基于此,专业教师标准定位为职教师资本科培养专业的毕业标准,同时也是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的入职标准。

二、专业教师标准的开发思路

(一)坚持一个基础

一个基础是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即教师专业标准。准确解读和把握教师专业标准是开发的前提。教师专业标准明确了中职学校教师这一职业的基本素质要求,确立了“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提出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15个领域、60项基本要求,突出了对中职教师的“双师”素质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普通教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又要具备相应行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能够实施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指导学生实训实习,还要求教师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和工作岗位要求,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设计和实施教学。教师专业标准从宏观上给出了中职教师在职业素质方面的共性要求,具有导向、引领、定位作用。

(二)理顺两个关系

理顺两个关系,即教师专业标准和专业教师标准的关系、职教师资培养专业与中职学校专业的关系。作为教师专业标准的具体化,专业教师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核心要求应与教师专业标准保持一致,其体例形式也应与教师专业标准相一致;专业教师标准开发的重点,应落在针对不同专业及行业领域如何进一步明确专业教师的知识、能力要求。

专业教师标准面向师资培养专业,并通过师资培养专业联系相关的中职专业。也就是说,专业教师标准不针对某个中职专业。为此,需要确定专业教师标准的覆盖范围,即师资培养专业所对应的中职专业。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 年修)》中,列出了各中职专业对应的继续学习专业,包括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4]。以此为线索,筛选出与本科机械专业有关的中职专业,大致分两类:一是通用机械制造类,如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技术应用;二是面向特定行业的加工制造类专业,如汽车制造与检修。为扩大标准的覆盖面,将通用机械制造类专业确定为与师资培养专业对应的中职专业,包括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并兼顾机电技术应用和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上述中职专业又联系到相关的工种(职业),主要为机械加工和设备装调维修两大类。这些关系为后续的实证研究确定了方向和范围。

(三)注重实证研究

专业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必须以充分的实证依据为支撑。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应以中职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为基础逆向推出。为此,要广泛开展对机械行业技能型工种的调研,掌握相关技能型职业岗位的职责、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了解机械行业的产业发展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要求,应以中职学校调研为基础提出。中职学校调研的重点,一是了解教师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现状和他们对于专业发展的愿望,二是了解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情况。在此基础上,综合企业调研结果,明确专业教师的知识、能力要求。

三、实证研究及结论

研究表明,在职业教育领域,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基础,而专业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核心。专业教学能力,就是将特定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识、技能与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等有机融合,形成教师所特有的职业能力。职业教育发达国家较早开展了教师职业能力方面的研究。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职业分析的方法确定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5-6]。这里采用工作任务分析的方法,通过企业和中职学校调研分析中职学校一线教师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再辅之以文献研究和专家研讨完成标准的开发。

(一)企业调研

企业调研的目标是:掌握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岗位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了解企业对机械类技能型人才的能力、素养要求。项目组以汽车、机床行业为主,选取了大、中型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开展调研。采取的调研方法包括现场观察、问卷调查、走访等形式。

调研结果显示,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机械加工操作、设备安装调试、自动化生产线的操作维护、质量检验等技能型岗位工作,少数毕业生在工作几年后从事产品销售、生产管理。总体上,机械加工和机械设备装调是相关中职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岗位群。目前,中职学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总体上还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许多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缺乏必要的实际工作能力,“有证无能”现象比较普遍。虽然毕业生大多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缺乏面向岗位工作任务的专业技能。这些问题表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与其未来从事的职业岗位存在脱节。

调研还发现,企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除了应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外,对员工的职业素养特别是责任心、沟通合作能力及对企业的忠诚度等,都有着迫切的要求。目前,中职学校毕业生在就业后,对企业的期望与企业现实之间的差距比较突出,集中体现在薪酬待遇、工作岗位等方面。学生不能正确规划其职业生涯,表现出急功近利,不愿能吃苦,缺乏责任感和职业理想,对企业漠不关心等。这些问题说明,中职学校应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中职学校调研

中职学校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教师应具备哪些知识、能力和素养,中职学校最有发言权。为此,项目组选取全国二十余所中职学校开展了调研。围绕专业能力、教学能力、个人发展等方面,面向一线教师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职业能力需求。参加问卷调研的教师中,还包括了参加过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师,也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专家。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从调查结果来看,职业学校职前教师能力的重要性排序是:专业技能、企业实践、教学方法、课程开发;入职后教师能力的重要性排序略有变化,排序为:企业实践经历、跨工种能力、知识的综合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或课程开发能力;直接影响教师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的能力重要性排序为:专业技能、教学方法、学生的管理、课程开发。

调研结果反映出当前中职学校教师群体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专业实践能力比较薄弱。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不足,不能有效开展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活动。二是专业教学能力不足。对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等专业教学法,许多基层学校的教师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实践。这是影响教师职业认同和个人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对中职教师的学生管理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差,学习基础薄弱,心理比较脆弱。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全面的综合能力,包括学生心理指导、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能力、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

综合企业和学校调研,归纳出中职学校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师的能力要求,见表2。

四、标准的基本内容及特色

专业教师标准在基本理念、核心要求保持了与教师专业标准的一致性。重点从体现专业性和可操作性方面,以调研结论为支撑,通过对教师专业标准的细化和调整形成草案。同时,广泛征求专家和中职学校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完善、定稿。本标准继承了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包括:“职业理念与师德”“职业教育知识与能力”“专业知识与能力”“专业教学能力”4个维度,涉及16个领域、64项基本要求。

“职业理念与师德”维度与教师专业标准基本一致。针对机械制造行业的特点,增加了“具有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维度“职业教育知识与能力”是在教师专业标准的基础上,针对职业教育特点提出的教师应有的教育知识和能力,包括职业教育的基本知识、班级管理和学生指导。

“专业知识与能力”维度明确了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包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从事专业的知识与能力”“行业企业实践能力”“职业岗位操作能力”等四个领域,建立了从“通”到“专”的知识、能力结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面向师资培养专业对口的多个中职专业教师确定,包括大学数理基础、力学基础,机械技术和机电控制技术基础。“从事专业的知识与能力”是与相关中职专业对应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不同中职专业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要求各有戎兀在制定培养方案或教师考核时,可结合培养方向确认应达到的要求。“行业企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操作能力”是为突出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结合相关职业岗位要求制定的。有关岗位包括普通机械加工、数控加工、装配钳工和电气装调。

“专业教学能力”维度明确了机械制造类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专业教学能力,包括“课程教学知识”“专业教学设计”“专业教学实施”“专业教学评价”“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六个领域。该维度继承了教师专业标准的相关核心要求,并针对机械制造行业的特点,提出了掌握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能力,熟悉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开发方法,能恰当运用各种专业教学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要求。

专业教师标准的制定为师资培养标准、课程资源及培养质量评价方案的开发提供了明确的依据。该标准以教师专业标准为基础制定,突出了机械行业及相关中职专业的教学要求,对于促进中职学校有关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财政部.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Z].2011.

[2]赵玉.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职教论坛,2010(27):91-96.

[3]李霄鹏,吴忠魁.德国职业教育师资专业化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11,252(1):54-57.

[4]邓泽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6):22-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