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冷链物流的好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冷链物流的好处范文1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冷链物流;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 an emerging technology, cold chain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China is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cold chain logistics system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cold chain logistics equipment is backward, lack of technical standards, many problems of low management leve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a's cold chain logistics network environment, analy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and puts forward related suggestions.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cold chain logistics; impact analysis
当前,物联网已经从单纯的技术上升为一种经济形态――物联网经济、物联网产业,更成为国家战略。冷链物流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应用科学,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冷链从原料的获取到产品被消耗的整个过程中,物品始终处于维护其品质所必需的可控温度环境下的特殊供应链,冷链物流的发展更需要信息化物联网技术,如GPS、温控、封闭站台、WMS等的支撑,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在冷链物流领域成为趋势。
1 物联网发展状况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让物有了灵气,让整个地球充满了智慧。
物联网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在某些领域得到了应用,其中包括食品的溯源追踪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物联网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欧盟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应用最早,尤其是活牛和牛肉制品可追溯系统。我国的物联网技术起步晚,基础薄弱。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山东省潍坊市及寿光市质量监督局等部门共同合作,在寿光田苑蔬菜基地系统的探索。这些溯源追踪系统就是物流网的雏形,是物联网的部分功能。这些溯源追踪系统是现在物联网发展的基础。
物联网在众多领域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物联网具有自动监测、通信、智能处理等能力。把这些运用在冷链物流中能够实时的监测产品的具体信息,同时通过智能控制,能够自动控制产品的外部环境,提高冷链物流质量。
2 冷链物流现状及问题分析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冷链物流服务的主要对象为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药品,特别是生物制剂和血液制品,以及部分危险化学品等。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目前冷链物流还普遍存在硬件设施建设不足、技术含量低,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技术标准缺位,冷链物流与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难以配套,冷链物流与货物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引发国内企业跃跃欲试,另一方面吸引外资企业蜂拥注入。尽管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具体表现在:
2.1 完整独立的产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
一条完整的冷链包括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冻运输与配送、冷冻销售四个部分。为保证产品质量、减少损耗,冷链物流要求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中。而目前,我国独立完整的冷链体系尚未完全形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一是我国能独立开展仓储、运输、配送等一条龙冷链综合物流服务的企业很少,各地虽有一定数量的冷库和冷藏运输车队,但服务功能单一,规模不大,服务范围小,跨区域服务网络没有形成,无法提供市场需求的全程综合物流服务。二是冷链物流各环节中的企业良莠不齐。冷冻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涉及到生产、运输、仓储、销售等多家企业,任一家企业温度条件不规范都会导致产品质量受损,且无法逆转。
2.2 产品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落后,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衡
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无论是工艺技术还是设备设施,所需的科技含量和成本都相当高,而我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9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的,运输这些易腐食品时大多在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有时棉被还成了最好的保温材料。造成这种窘境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冷链设施和冷链装备严重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
2.3 技术标准缺位
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而中国的冷链系统还只是一个早期的冷冻设备市场,掌握的冷链技术在很多食品种类上还不能完全应用,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同时,中国冷链的实施没有国家或行业的专项标准,只有一些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己制定了一些标准,因此在监管上也是空白。
2.4 产业配套不全
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必须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然而,中国冷链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配套协调。如在冷库建设中就存在着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等问题。这些失衡使得中国食品冷链产业还未形成独立完善的运作体系。
因此,从物流需求、物流成本、物流安全、产品品质等角度分析,产品物流实施冷链管理显得尤为必要,从长远看,应当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以保证食品品质,降低物流成本,保障物流安全,实现产品的快速稳定的流通。
3 物联网技术发展对冷链物流影响
冷链物流主要就是指从产品的产地或加工厂经过物流中心的物流配送到达销售地最后达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生产地或者是加工厂,对产品进行收购,然后进行加工,在加工完成以后成为成品,这样就能够在市场上进行流通,供消费者消费。从加工厂出来以后经过冷藏运输,成品被运送到储存性冷库,一般这种类型的冷藏性冷库是由生产厂家进行经营管理。商品在此仓库进行储存以后,按照市场的规律,在相应的时间会把这些产品投放入市场,这时就由冷藏车辆把产品运输至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进行储存和配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把产品运输到零售店的仓库储存,再由零售销售给消费者。总体看来,整个过程包括产品的原料供应、加工供应和加工、储存、运输以及销售。
3.1 生产加工过程
现在的生产加工主要还是传统模式。产品在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很少采取预冷措施,对操作的规范性要求不高。在生产过程依照生产厂商的规定进行操作,操作过程的透明度不高。在此出现了质量问题,不能确定是具体哪方面出了问题,更不能确定相应的当事人。物联网的采用,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在采购原材料的时候就对其进行电子标记编码,建立数据库,通过电子标签,能够对产品在整个生产加工的过程进行连续的监控,包括当前的温度、湿度以及相应的操作人员,全部录入数据库的数据,很容易就清楚了是哪些因素造成的问题。就能立刻进行改善,也能够确定出事故的责任归属。
3.2 储存过程
在产品生产完成以后,很少直接进入市场,而是要进行储存,再根据需求进行物流配送到物流中心或者是销售点。目前的储存水平相对于以前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不能保证所有的产品都是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储存,这样可能造成部分产品在仓库的储存时间过长,后面的销售时间很短的情况,特别是冷藏的产品的保质期短,更容易出现这类问题。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之后,储存管理变得更加的简便、快捷高效。在生产加工时对产品贴上电子标签,在储存的时候运用其自动识别功能,在入库的时候通过读写器就能很快的记录产品的入库时间和相应的数量等信息。仓库的管理过程中不再需要人员逐个的进行清点盘查,通过读写器进行快速的读取或者通过数据库查询相应的数据就清楚仓库库存的详细情况。产品出库一样方便,利用数据库能够快速的确定出产品。从而避免了先进后出的现象发生。产品上的电子标签还能够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监测,并把数据返回物联网,物联网通过智能处理,调节仓库的环境,提高储存质量。
3.3 运输过程
移动设备上制冷的成本高,效果差。造成运输过程是冷链物流中最薄弱的环节。目前运输车辆多种方式并存,但是整体效果差,特别是长距离的冷藏效果不好。造成了大部分的产品质量下降,甚至使产品失去使用功能。通过产品上的电子标签,把在运输途中的信息反馈给系统的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及时控制调节制冷设备,保证在运输的过程中产品的质量。
3.4 销售过程
销售点分散、销售量小造成的销售次数多等问题,且销售过程复杂多变,面临的环境也是多种多样。同样的商品在同时间里有的外部环境是低温,而有的却可能面临的外部环境是高温。通过电子标签,可以清楚的知道具体情况,根据冷链物流的控制中心,控制其制冷设备,销售人员根据数据的提示,快捷地找到相应生产日期在前的产品。以确保先生产先消费,避免产品超过了保质期还未出售的情况。
3.5 对冷链物流整体影响
目前的冷链物流大多是以生产端结合市场情况进行生产和配送,由于信息获取的不及时、获取的准确性低以及成本较高,生产和配送不能达到最优化,在生产和用户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库存,造成了生产厂家的资金积压量大,影响其资金的流动周期。物联网则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控制从生产到销售以及到用户的全部信息,销售端也能够很迅速地把销售的情况反馈给生产厂家。生产厂家获得了信息后,能够根据市场的具体变化来安排生产,在减少库存的同时也减少了企业生产风险。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更加智能化,可控性增加。
在冷链物流中利用物联网技术,给企业带来了很多好处,包括保证了产品的安全和质量。结合物联网技术能够对冷链物流相关的责任进行划分,能够为产品的召回提供便利,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并能使企业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政府部门对冷链上的产品监测更加透明,也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4 基于物联网技术环境下未来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
4.1 向冷链物流的上游深入
虽然产品最终溯源系统在肉类食品等有了广泛应用,但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消费者很难查询到相关信息。当物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就能够很方便的查询到产品的整个原料过程、生产过程以及物流过程。
4.2 向冷链物流的下游发展
产品销出后,很少有企业关注消费者使用情况,这是企业的信息盲区。企业应调研消费者的所购产品的使用情况和产品质量。掌握产品售后信息,对企业的生产将有很大帮助。还可以对产品附属品回收进行追踪,既节约能源,又增加了企业的效益。
4.3 产品信息公开化
目前消费者很难了解到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主要原因就是信息的传递通道不畅通。物联网能够给消费者提供一个平台,让消费者能随时随地通过合法的途径查询到产品的信息。
4.4 自动化程度提高
现在的监测和控制的自动化程度不高,部分还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监测,不但监测的效率低,精确度也较低。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将在冷链物流中采用自动监测设备进行监测。产品信息的采集获取快捷、准确,安全性更高。
4.5 冷链物流成本更低
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应用范围的扩大,使单位的使用成本降低;冷链物流采用了物联网技术以后质量提高,货损率降低等也能使成本降低。
5 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物联网将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其应用的领域也将会更广泛、更深入。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物品位置跟踪、原料溯源、库存盘点、出入库与拣货等电子化作业,特别是可以对物流全程进行温湿度监控。应用物联网创新技术,加快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有RFID技术、3S(GPSGISRS)技术及冷链物流信息化技术,加快建设一批冷链物流示范工程,实现冷链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实时监管,促进冷链运输管理的透明化、科技化、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巨晓敏. 生鲜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潜力及问题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2):2.
[2] 田宇龙. 物联网在粮食仓储管理中的应用[J]. 物联网,2011(3):3.
冷链物流的好处范文2
农产品流通问题离不开生产,如果是某种商品的价格长期处于这种暴涨暴跌的状态,可能就是生产的问题了,供求失衡才会导致暴涨暴跌。
第一,农产品流通问题离不开生产,不管是卖难还是买难或者是价格暴涨暴跌,很大程度上是从生产环节开始的。我个人认为,如果在短期内商品暴涨暴跌可能是流通环节出了问题,如果是某种商品的价格长期处于这种暴涨暴跌的状态,可能就是生产的问题了,供求失衡才会导致暴涨暴跌。
从供求关系来讲,农产品的需求比较稳定,它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基本上能够预测到其规律。供求关系的变化是供给,供给多了,价格暴跌;供给减少了,价格暴涨,所以说,我们需要借助像供销合作社这样的组织,来从生产环节把农民组织起来,从农产品流通的源头来抓。我们现在研究的农产品流通,主要是从农产品批发市场这个环节来介入,并没有涉及到生产这个环节。
第二,农产品信息建设不完善。现在的农产品信息大都是一种事后的反映,并且现在的信息分为了很多条块。各个部委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但是这些信息系统要从某类商品,从生产到最后消费终端信息连不起来,信息比较割裂、有时甚至是矛盾的。这样的信息系统,很多内容都缺失,这对政策的制定很不利。比如对某种产品进行调控,不知道种植面积多大、需求多大,如何进行调控。应该有一个部门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 设计一个统一的模块,模块下面的任务可以有分工,但是它们最终都会统一到一个模式下,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建设,让我们有一个完整的信息体系和信息链条。有了这个信息链条后,生产者和经营者会对市场有一个明显的预测。比如,今年种植了大蒜,明年市场大概需求量是多少,国际市场需求如何等,能有所参考。所以,这个信息系统要有高层设计,按照信息链、产业链思路,设计出一套标准和方案,然后按照标准和方案,由不同的部门去承担,利用现有的信息系统和资源,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群。
第三,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中应该是一个龙头和骨干,特别是在这种小生产、大流通的现实条件下,批发市场功不可没。从稳定物价、保障民生的角度来讲,应该加大对批发市场的扶持力度。从农产品的价格来讲,很多人提到“最后一公里”暴利,但是最后一公里门槛低,容易进入,不可能有暴利。不过最后一公里确实加价比较多。这是因为我们总是把目光放在批发市场上,而忽视了零售网点的问题。当然,如果研究农产品流通体系,缺少流通网点,是一个很大的缺陷。现阶段,对批发市场的扶持应该加大,同时,也应该把零售网点作为重点扶持对象。
第四,农超对接是解决农产品流通的一个方向,不过农超对接并不能从根本上把农产品的价格降下来。有时我们发现超市基地直采的蔬菜价格并不便宜,因此农超对接的方向和重点是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并推行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等等。这些,在农贸市场是不容易实现的。不过,农超对接的优势短期内估计难以体现。而将来农超对接的发展方向将取决于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因为超市和小规模的合作社对接,采购成本必然会增加。所以,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将决定农超对接的发展方向。
第五,冷链物流建设应顺其自然。我们现在的冷链物流建设除了考虑它的好处,还应该看到建设冷链所花费的成本,现在的冷链建设必须和我们生产力水平或消费水平相适应,政府不应该强制推行。比如说,现在好多产地的批发市场,运输还是用普通货车,通过薄膜、加冰,以此来保证商品的新鲜度,肯定没有冷链物流的效果好。但是,到了一定阶段,人们对品质追求更高后,批发市场自然会主动过渡到产业冷链,如此便很自然就推动了冷链运输。
冷链物流的好处范文3
【关键词】涉农电子商务;农村经济;农业经济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粮食、蔬菜、瓜果枣栗品质上乘,享誉全国。但是,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农民不问市场、重生产、轻销售、个体经济单打独斗的思维方式仍占主导。尽管品牌享誉在外,却经常出现农产品大量积压卖不出去、价格大幅波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阻碍了河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带来了契机。如果能将河北省丰富的农业资源与互联网资源相互融合,大力发展涉农的电子商务,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同时利用“信息高速公路”解决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不对称问题,按需生产,可大大拓展河北省的农产品市场,推动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步伐。
一、涉农电子商务为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一)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络技术,能够跨地域进行市场经济活动。它可以帮助农户打破以往有形市场的地理和空间界限,打破现有市场区域性的垄断和人为控制、欺行霸市等不良市场行为,将市场无限扩展到全国乃至全球,为河北省农产品走出本地区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利于农产品高效地拓展市场。
(二)电子商务打破了相对于农民来说信息不对称的缺陷,使农户借助网络掌握更多的市场行情和信息。旧有的农民分散的小生产方式,决定了其在面对市场时的弱势地位。有些农户通过中介公司,在“公司+农户”结构下去对接市场,反而经常被公司利用自身的市场优势牵住鼻子,利益受损。究其原因,就是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农户在市场上处于信息劣势一方。如今农户借助网络(而不是通过传统中介公司)直接与市场对接,不仅可以很好地了解市场,预测和把握市场,还可以足不出户与国内外客户进行讨价还价、买卖交易,使农户拥有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话语权。
(三)涉农电子商务有利于带动农村就业。电子商务不单单是要在网上把现有农产品销售出去,它还需要有专人从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这就大大促进了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还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力安置、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诸多社会问题,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变农民的身份,提振农民的自信心。还能够吸引一些城镇未就业者来打工。因此,以涉农电子商务为平台,农产品销售为起点,产供销一体,能够带动加工、包装、物流等相应产业的发展,带动劳动力的就业和农村的城镇化建设。
(四)电子商务使农产品的生产直接和客户、消费者对接。如此减少了中间的流通环节,减少了损耗,降低了价格,缩短了从生产到消费的时间和渠道,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农产品的新鲜度和纯天然绿色无污染,使消费者在最短时间内以最低的价格体验到最新鲜的农产品,调查显示,超过80%的消费者在农产品消费上愿意“花钱买绿色”。
(五)涉农电子商务有助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转型。众所周知,农产品的季节性很强,保鲜期短,特别是一些时令果蔬,如果短期内卖不出去,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和浪费。因此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如深州蜜桃做成罐头,坝上莜面做成保质期长的方便食品,这些衍生产品的销售,能大大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当地农业经济高效率地增长和农业经济向工业化发展的转型。
(六)电子商务有利于农产品的介绍和宣传。利用文字详细介绍产品的特色、规格、优越性,利用视频、照片、各种图片,多角度、全方位进行产品展示,还可将一些产品的认证书、产品检测报告、权威部门推荐书等有关产品质量的报告一同展示,使消费者从网上就能全面了解这些产品,增加信任度,从而形成产品的品牌效应,带动销售量,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七)涉农电子商务为农村打开了外面精彩世界之门。其能够为农户带来全新的感悟和体验,带来全新的发展理念和素质的改观,让农户接受新鲜的互联网思维,造就信息时代中国农民新的价值观、市场观和发展观,催生现代化新型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二、目前河北省涉农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目前,河北省涉农电子商务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面临诸多问题:一是部分农村网络宽带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二是农产品网站建设数量不足,难以支撑大量农产品利用网上平台进行交易。三是已有网站特色不足,产品的介绍、宣传力度不够,形不成品牌效应。四是一些网站农业信息和服务、产品信息功能混杂,网站结构不够清晰;有的网站更新周期长,即时性和交互性差。五是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缺乏,对信息、新技术缺乏接受和利用能力。六是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以及食品安全认证问题。如何保证农产品的食品质量和安全,让人们买到真正环保绿色纯天然食品?这些食品如何认证,让购买者放心?这是必须要考虑的,但是目前做的还很欠缺。七是由于农村交通不便,物流的配送、仓储,特别是用于蛋、奶、肉、鱼、禽、果、蔬等生鲜食品的冷链物流的配套设施严重滞后,对电商的发展阻碍较大。八是各自为战,各家各户小规模小交易,未形成能够抵御市场风云变幻的规模化经济。
三、推动河北省涉农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农村无线宽带网络建设,使之成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可牵头当地通信部门,实施网络“村村通”,让农民享受到“信息高速公路”的方便和快捷。农民依靠网络用信息致富,通信部门可通过更多使用网络的农户受益。
(二)尽快制定和完善强农、惠农的电子商务政策体系。鼓励涉农电子商务,将其纳入扶持农民返乡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乡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信贷、小微企业、农村扶贫等政策中来,并做好政策宣传,让农民皆知、理解、能用,营造好使用和推广涉农电子商务的大环境。发挥领头羊作用,鼓励引导返乡大学生带头开展电子商务;鼓励和引进懂得电子商务的人士到农村开展创业培训、电子商务知识的培训,提高农户应用电子商务的知识、能力和水平,点燃电子商务在农村的燎原之火。
(三)政府做好推进涉农电子商务的支撑化服务。如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作用,保证售出农产品的品质,这是网站能否生存的关键;协助农户进行商品认证,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商品;提供经营者诚信信息检索、经营主体认证检索,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这样的电子商务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四)继续加大政府对农村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物流配送创造条件。地方政府可协调投资者、农户,共同集资,还可招商引资,建设一些适合农产品储存的简易冷库,在今后的收益中获得回报;协调有条件的物流公司,承担蛋、奶、肉、鱼、禽、果、蔬等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的运输和配送,解决农产品存储、保鲜、运输问题。
(五)将从事电子商务的农户联合起来,把分散的买卖、服务需求聚合在一起,形成集团和规模经济,抵御市场风险。按照市场需求统一安排种植、养殖等生产,推动农业产业化步伐;统一认证、管理产品,减少同种产品各家各户都去认证的费用;严把质量关,提高商家信誉;注重品牌建设,突出地方农产品的特色、独特性宣传,力争打造出更多的名牌产品;注重市场营销和市场运作,依据产品质量宏观控制销售价格等。规模经济也有利于与投资者、与物流公司,特别是冷链物流的合作,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利益。
冷链物流的好处范文4
【关键词】物流,人才培养,中原经济区,航空港区
一、问题提出
中原经济区(CPER)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涵盖五省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交通发达且市场潜力巨大。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对物流的需求量也随之攀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与发展,势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这不仅为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现代服务业者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那么高校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操作型物流人才的主力军,是物流专业教育中最基本的层次和重要的类型。我国现有物流从业人员都没有经过物流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系统培训,也不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航空物流等专业的科班出身、所以短时间的培养出懂知识,有技术的专业物流管理人才,被纳入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
二、中原经济区物流技能型人才需求分析
我们对中原经济区内企业的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为主要研究对象,发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郑州航空港区”)在中原经济区物流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选取了郑州航空港区中相关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进行调研。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中国首个航空临港经济发展先行区,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按照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将成为“大枢纽”,成为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开放高地。
目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进入的企业包括美国UPS、海程邦达国际、中外运、DHL、菜鸟、富士康等全球知名企业。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发现,目前企业物流逐渐呈现出社会化与专业化、模块化与个性化、市场细分化与国际化、区域物流集聚与扩散、物流信息集成化与移动化的发展趋势,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更专业化的物流需求,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符合企业产品特征及运作的专业化服务。目前,中原经济区对物流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综合技能要求有所提高。物流包含“七环八节”基本模块,随着企业物流需求日益社会化、专业化,尤其在生产型企业中更加注重如何通过物流流程及运作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因此,物流专业人才必须熟悉采购管理、生产计划、财务管理、销售配送、库存控制等供应链的各个模块,并能够从战略角度提出综合供应链解决方案。
2、“一专多能”技能型人才需求凸显。随着企业物流逐渐模块化与个性化,在熟知物流综合运作流程的同时,企业要求物流管理人员能够掌握一种或几种核心的技能,能够为企业某一物流模块提供高端的物流解决方案,并且各模块人员以物流战略规划为目标,协同合作,共同为企业实现物流效益。
3、特殊物流技能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加。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同时具有化工、钢铁、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及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轻工、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因此对于冷链物流、危险品物流、航空物流、生产物流等专业化物流领域人才需求量较大。并且在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的发展带动下,物流专业化人才需求量也逐渐增加。
三、物流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构建
物流人才培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中原经济区环境下其与物流相关的岗位设置众多,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量大,并且需要层次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的物流技能人才层次及岗位需求,依托高职院校建立物流综合实训基地、企业和培训机构结合技能型培养模式框架已经势必让趋势。
(一)建立培训机构结合的培养模式。高校是物流业人才培养的承载者和实施者,具有一定的师资力量和实训室基础。培训机构善于组织和宣传模式吸引物流从业者学习培训的欲望,若高校与社会培训机构结合,必将扩大以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需求为导向的物流人才培养规模,并且提高相关行业物流人才的知识与技能。如图1所示,可以建立比较稳固的合作培养模式。
(二)建立物流综合实训基地。高职院校以其理论优势,与优秀企业进行物流实训基地的合作,不仅针对在校物流专业学生,可结合培训机构吸纳社会上具有物流技能需求的人员进入综合实训基地,由高校物流专业教师进行系统讲授,分别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同岗位所需人才基本素质等方面,进行物流综合实训。
1、建立联合培养物流技能型人才综合实训基地的好处。建立适合中原经济区物流人才培养特征的区域联合培养模式的构想就是在高职院校的环境下,通过联合多家学校、培训机构、企业以及政府引导部门建立物流人才培养及实践的综合实训物流基地,其运作模式可以借鉴第四方物流的资源整合机制,与其他校企合作模式相比,联合培养实践模式具有服务区域广泛性、资源整合多样性、培养方式灵活性、运作模式可行性等优势。
2、物流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具有联合培养模式的物流综合实训基地的建立,首先要选择在物流发展较为集中,尤其是产学研需求相对丰富的区域。中原经济区是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郑州市区域内选择高职院校建立物流综合实训基地,从物流发展、交通网络、企业集聚、师资等方面都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和发展空间。
冷链物流的好处范文5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增值;价值
Abstract:We must carry out effective, positive operation: building and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mo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strengthening the logistics function and playing the positive role of government in order to make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appreciate and develop healthily.
Key words: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increment;value
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地说,它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价值增值和组织目标。从参与者来说,农产品沿着农户、合作组织、批发市场、加工企业、物流中心、物流企业、零售商以及消费者运动,就形成了一个网状链条。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1.链初,农民增产不增收。在农产品物流链中,农民处在链的最初端,也是农产品的生产者,本可以在利益链中成为较大的利益获得者,但现实情况却是农民即使在增产的情况下也并没有增收。广大农产品生产者了解产品信息的渠道非常少,甚至连政府所拥有的信息资源都不易获得。生产者不能全面了解市场价格、行情,从而生产很难适应需求的变化。
我国农产品的物流模式是以批发市场为主的物流体系,而现在绝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只能发挥最初级的交易平台功能,农民仍然需要到处寻找买主,面对来自上游物流成本的挤压,农民的选择只能是降低售价。可见,农产品物流的整合和发展,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进而影响到农村的稳定。
2.链中,缺少物流服务商。农产品物流利润率相对较低。运输方面,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加上运输手段简单落后,物流半径有限,难以运销,农产品难以获得较高的场所价值。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收费占鲜活农产品货物价值的30%-40%。运销成本偏高、波动较大。尽管一些地方在当地开辟了农副产品运销“绿色通道”,但地方保护主义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农副产品的跨地区外销障碍重重,另外加上路况不良的时间成本等,这无形间增加了流通成本。仓储方面,农产品储藏保鲜条件差,物流成本高,农产品时间价值难以保证。农产品物流要面对广大农民,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运作困难;缺少农产品物流的政策环境。
3.链,似有实无。目前,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货运的车主业务变动大,他们的合作经常是随机性的组合。这种合作模式下,消化风险的能力非常弱。相互的高峰不可能重合,没办法签署长期的合同。目前,这两个形态都是小、散、滥的情况,只能依靠自由的碰撞,随即进行排列组合。对个体司机来说,经常会高峰时忙不过来,低峰时又找不到货源。在以个体车主为主体的现状下,如何获得稳定的货源,是个体车主生存的关键。
4.损失惨重。现在,我国的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很大。有数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也就是说1/4强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了。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蔬菜水果物流则更为典型,产品可以一直处于采后生理需要的低温状态并形成一条冷链: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对比之下触目惊心。
二、完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
如果能够更多关注生产、流通、加工一体化的产业链经营,大力提升物流过程增值能力,农产品物流将有巨大的利润空间。例如,我国出口到日本的蔬菜,被其物流公司在日本码头迅速拆分成小包装,两根大葱一个塑料袋,两三个青椒一个小塑料盒,立刻送到超市甚至居民家里。这样赚的利润就是我国生产、出口企业的10倍。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农产品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的比值为1:3-1:4,而中国仅为1:1或稍多一些。水果采摘后经过储藏加工,国外增值比例为1:3.8,我国仅为1:1.8。我国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比例为1%,保鲜储藏比例不足20%,加工比例不到10%。农产品附加值的真正实现是在物流过程中,我国的农产品绝大多数在生产地以原始产品(采摘后的初级状态)的形式销售,农产品物流过程增值能力非常弱。
1.创新农户组织。改变以分散农户为物流起点的现状,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推广现有的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的经验,提高合作组织对农户的覆盖范围,从起点上消除农产品物流杂乱无序的状态。作为组织农产品进入流通的关键性组织,它把各个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不仅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实行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增大农产品物流的规模,增强农民作为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保护农民的利益。同时跨区域原料基地的建立,既能确保原料的长期、稳定和高质量供应,又能建立稳固的农产品购销、储运关系。合作组织负责本农协成员产品的集中、挑选、包装或冷藏,然后组织上市。农协不仅为其成员解决产品销售、运输等问题,他们还将批发市场内的购销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户,引导生产。
2.培养核心主体。农产品物流链包括运输、加工、包装、仓储、配送等环节,单一发展某一个环节的增值空间十分有限,通过提高核心主体在整个物流链纵深发展的程度可创造更大的增值空间,以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中心(物流中心可由原来的批发市场发展而来)为核心主体。近几年各类农副产品市场发展迅速,并形成了一些专业批发市场,但由于缺少储藏运输等流转设施,不能有效的发挥远程物流和大额农产品集疏功能。鉴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已有基础,重点以改造为主。目前需要重点改造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全国性和跨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仓储、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和检验检测中心等准公益性设施建设,进而发挥标准化市场的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带动和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面改造,提升和完善服务功能。
以加工企业为核心主体。在该模式下,加工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力量,其素质的高低成为供应链成功的关键。在供应链整合中,供应链管理的主要任务交给了加工企业,有可能使加工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风险增加。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科学管理,很容易造成规模不经济。
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主体。应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办法,打破所有制、地域、行业界限,尽快培育一批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农产品龙头企业进行内部各环节的整合优化,积极引进和借鉴发达地区和国外物流企业的管理、技术和经验,充分利用运输、商业企业在市场信息、销售网络和运销经营等方面的特长和优势,组建物流企业。由于农产品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农产品企业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很难满足自身综合化的物流服务(包括运输、配送、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需要将物流业务交给专门的能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企业。这样可减少农产品企业可集中精力和技术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实现效率最大化。不但节省运营成本,还可减少交通拥挤,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3.搭建电子交易平台。传递信息流的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既可与培养核心主体合二为一,实行完全的市场化运作,通过会员费和广告收益来维持运营;也可以在政府的直接参与下,农民以合作组织为单位参加农产品交易,由农业合作组织组织负责经营管理。电子交易平台最大的好处是能及时反馈市场需求信息,避免农民的盲目生产,合理组织资源,调节产能,实现效益最大化。安全监管部门作为农产品物流监控追溯系统的管理者和农产品标准的制定者,在农业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助下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农民合作组织、核心主体、农产品监督管理部门都是该系统的用户。
三、通过物流功能环节实现农产品保值增值
1.通过农产品加工实现物流保值增值。鼓励核心主体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发展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农产品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挖掘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加大对农产品附属物的加工,挖掘农产品价值;加大精加工、深加工的程度和比例。产品在经过商品化处理后进入流通市场就能更好的实现产品价值,并在原有价值基础上成倍增值。而且在进入市场后由于能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也就能更快地进入消费终端,实现资金回收。
2.通过运输实现农产品物流保值增值。我国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很大,农产品特别是鲜活类农产品的物流费用高达50%左右。在运输过程中,要坚持及时、准确、安全、经济的原则,通过建立便捷的流通网络、减少运输环节、采用科学的装运模式,实行整装运输等降低物流费用。
3.通过储存实现农产品物流保值增值。农产品的特性决定在储存过程中的技术要求比较高。通过采用高技术含量的存储设备和先进的仓储管理方式、注重仓储点的选择、提升仓储的功能等降低仓储的难度,减少运输途中的损耗,更好的保护农产品。
4.通过包装实现农产品物流保值增值。目前农产品的分级、包装等条件还比较落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上市之前通常进行严格分级,初加工,包装等处理。这样不仅是为了增值,还可以最大限度得满足消费者得不同需要,而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农产品分级简单、粗糙,极不规
范,包装简陋甚至根本没有。这样使得农产品保存时间短,难以实现远程远销,即使在产地销售也会受阻。因此无法更大程度地获得潜在利润。
四、农产品物流增值难题待解
1.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农产品物流业是固定资产投入较大的产业,很大程度上依赖着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备和便利与否,因而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才是发展物流业的基本要求。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应完善批发市场的功能,提高批发市场的档次,在全国大中城市和主要产区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交易方式先进、功能齐全的骨干批发市场;加快农产品的储藏、加工、运输、配送等物流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
2.建立农产品物流投资的激励机制。政府应建立有效地农产品物流投资激励机制,针对许多物流企业自身资金不足、无法进一步扩展市场等问题,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农业物流金融支持系统,包括银行、保险、租赁、证券。明确四大国有银行对农业物流的金融支持。农信社要从事对农业物流的大额与长期贷款业务,农业物流也需要农业保险业的跟进。通过优惠贷款等措施,重点扶持一批龙头物流企业,带动更多的物流企业追加投资,滚动式发展,消除一些制约农产品物流投资的政策性因素,鼓励多种所有制的物流企业共同发展。
3.加快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面对全国逐步开放的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下,需要在科学准确的市场信息指导下发展农产品生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强化规划协调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采集和工作,建立农业生产科技和新产品开发信息的普及、指导、规划组织一条龙的信息交流和服务体系。在原有农村经济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生产者、销售者计算机联网,信息共享.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并逐步搞好农产品信息处理与工作以及市场信息咨询服务,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4.进行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技术创新。运销保鲜技术是目前影响农产品物流的突出问题之一。据统计,北京市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达25%-3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建议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及相关科研单位,加强对农产品物流设施的科技投入,重点倾斜支持一些涉及农产品物流设施的课题研究,重点扶植一些有较高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市场化、产业化。包括新型农用运输车的研发、冷藏车的研发,新型保鲜库、冷藏库的研究与建设等。对先进设施的推广应用,政府短期内可给予一定的补贴,促进农民合作组织和核心主体对新产品的接受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闫俊周.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07(5):30-32.
[2] 王中军.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经验简述[J].世界农业,2007(4):8-9.
[3] 丁俊发.大力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EB/OL].[2007-04-25].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155/5661982.html.
冷链物流的好处范文6
物流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农产品物流也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好时期。但是,相比其他行业,由于农产品物流行业的大宗低值特点以及地域广、资源分散等原因,一些现代物流供应链的理念、技术和解决方案还未能与之全方位结合,特别是在电子商务的运用方面,还非常滞后。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挑战
――挡在国内农产品电子商务面前的首先是标准化难题。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大趋势,但是要做农产品标准化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无标准化就很难实现线上交易。我国农产品标准化水平程度不一,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如面粉、玉米、棉花、菜籽等,经过了几十年发展,大多已经形成了工业化流通的标准体系,并借之走入生产与生活的消费中。但蔬果、鲜肉、海鲜等大多数农产品,目前仍以非标准化的状态存在,难以在电商平台上形成规模流通。
――农产品质量管控也是横亘在农产品交易平台面前的一大难题。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电子商务平台必须控制好网上所售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一旦平台做大,企业就必须要投入大量精力保障食品安全。
――如何将多而散的农户与消费者对接好也是一大难题。虽然目前国内已经有部分农民合作社等形式,但是超过7成以上的农产品仍由散户提供,而消费市场上最末端的消费者也是数量庞大,如何对接好需求两端是一大难题。
――盈利模式也有待探究。如今,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整个农产品供应链存在流通主体多、渠道长、技术手段落后、流通成本过高等问题。要攻克这些难题,需要我们利用好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推进我国农产品信息化的发展,以电子商务为依托,构筑起基于电子商务化的农产品物流新体系,形成农产品流通的新战略新举措。同时,电子商务在我国其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无论是B2B、B2C还是C2C的运作模式都已相对成熟,对于我国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化的运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因此,利用因特网络、电子商务等技术手段,通过对现代商务活动过程进行信息化处理,最终达成网络交易,对于构建我国新型农产品物流体系具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
现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农产品物流日渐成为农业电子商务化发展的短板,专业化、个性化农产品配送服务也成为衡量农业企业物流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建立农产品现代物流管理组织体系,加强信息化管理,提高专业化配送水平,使其顺利对接网上交易过程,已成为现今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时代的当务之急。
农产品电商物流模式亟须整合
2013年以来,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得到了迅速发展,据统计,我国现有各类涉农网站3.1万家,其中电子商务网站3000多家,出现了多种农产品电商物流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
自营物流配送模式
自营物流配送模式是指电子商务企业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自行组建配送系统,并对整个企业内的物流运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管理,包括两种基本模式:一是有资金实力的电商公司自建物流;二是实体经济体制造企业、零售企业或者批发企业自建渠道。
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来完成,也称这种模式为外包物流配送模式。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提供商主要包括一些快递公司(如顺丰、申通、圆通等)和国内邮政体系(e邮宝)两种。
“O-S-O”物流模式
这一模式与中国物流发展水平、电子商务企业自身发展水平、客户需求水平相联系,从最初的业务全部外包、到中期的选择性自建,到最后业务趋于平稳、社会化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必然会要求电商企业开放自身的物流服务渠道以供全社会使用,同时对于自建渠道的不足又会吸纳优秀供应商进入服务体系,最终形成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上升的发展模式。
生鲜电商模式
2013年以来,以顺丰优选、一号生鲜、本来生活、沱沱工社、美味七七、甫田、菜管家等为代表的商家相继进入生鲜电商竞争。在这期间,B2C、C2C、C2B、O2O等各种模式竞相推出,越来越多的网络工具如宽带电信网、数字电视网、新一代互联风、云计算、大数据及微博、微信等为各商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工具,如电子菜箱、智能菜柜、“产地+平台+消费者”的模式、“平台+自营+直销”模式、跨境生鲜电商模式、移动农产品交易平台模式等等。
总之,农产品随着电商的融入,目前已进入群雄逐鹿时代,各种发展模式很难说孰好孰劣,期间既需要竞争亦需要整合,而竞合的过程则需要共同打造一个行业平台:即以联盟的方式,以“构建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为基本出发点,以做大做强我国农产品电商物流产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根本,以整合优化全国各地优质农产品物流资源,强化新理念和新技术应用为手段,构建完善的全国性农产品电商物流网络服务平台。
抱团发展,唯有联盟可以做到
农产品电商联盟本身不是企业,正由于此,它也就能做到任何单个企业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近年来,一些地区性行业联盟的实践已经证实了此言不虚。
如广东梅州市农业电商联盟今年初与广州市元通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合约,达成了共建农产品电商联盟合作协议, 将传统农业全产业链与农产品电商(营销)、产品包装、品牌打造、农业金融、物流配送、社区便民等独立的商业模式,融合转化为多元化互补的综合服务性的功能性平台,广州市的居民通过电话、智能手机、网站预订等就可以实现梅州安全农产品直配到家的愿望,并实现联盟内部会员间(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及农业企业)的互动,达到“虚(虚拟经济)实(实体经济)结合”,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创新企业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产业组织效率、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资源配置、带动新兴服务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广大农产品供应商提供一个最为直观和节约流通成本的营销方式,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只要进入多元化的农产品电商平台,便可实现高效的网络营销。
联盟这一平台的直接好处是可以大大降低营销成本。业内人士称,今后市民从网上购买蔬菜等农产品,价格有望比市场便宜20%以上。对农产品供应商而言,抱团销售可以极大降低农产品大量积压和损耗的风险。与此同时,联盟将整合各农产品电商的配送体系、仓储资源,形成统一的城市共同配送体系,顺利打通城市配送的“最后100米”环节。联盟还将设立专门的品牌包装、法律支持、信息拓展等平台,为有产品无销路的小微企业打造品牌化农产品体系。
变地区性联盟为全国性联盟
去年,福建泉州市泉港区组织当地20家农副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基地建立农副产品产销联盟,通过统一的采购、质量标准、运营模式、物流配送、资源整合,抱团参与电子商务。目前,该联盟在泉州地区有3000多个线下网点,“线上+线下”可一定程度上破解新鲜农产品的配送难题,但目前还仅局限于泉州地区,农产品滞销的问题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主要原因是囿于地区性联盟,企业少、市场规模小,生产过剩和流通不畅。
为此,专家建议,有必要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平台,各个地区农产品的生产动态信息、农产品总量平衡警示,让农民通过信息手段能了解到周边地区所要种植的农产品饱和还是不饱和,从而减少农产品滞销风险;同时组织电商通过一个全国性的联盟大平台在全国各地设立直销点,甚至覆盖居民区的便民菜店,以拓宽销售渠道。
笔者综合业内专业人士的意见,认为这一依托于联盟旗下的农产品电商网络交易平台,其基本模式不外乎三大平台、五大系统:即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安全农产品大宗交易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进出口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安全诚信认证系统、农产品安全追溯监管系统、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农产品物流园区管理服务系统、农产品信用交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