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范文1

一、主题来源: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幼儿园会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二、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环境创设:

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包。

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图片和资料。

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四、主题活动:

根据幼儿园小、中、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分别设计开展与节日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参考方案如下:

小班活动:我们一起过端午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

2、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3、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准备粽子、艾蒿等实物及端午的相关图片和动画。

(三)、活动过程:

1、学习童谣《五月五》

“五月五,是端阳;

插艾叶,挂香囊;

五彩线,手腕绑;

吃粽子,沾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2、通过区角环境创设的端午主题给幼儿讲端午习俗

(1)挂艾叶(2)赛龙舟(3)吃粽子(4)佩香包(5)五彩绳……等,可配合图片和动画讲解。

3.吃粽子

(1)出示粽子实物让幼儿观察粽子的外形和颜色。

(2)老师拨开粽子让幼儿了解粽子的组成并让幼儿认识粽叶。

(3)将粽子分给幼儿品尝,大家一起感受节日的快乐。

(四)、活动总结:

总结端午节活动,让幼儿回家与家长一起分享在幼儿园的端午活动内容。

中班活动:快乐端午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用彩纸、软陶和绳子等自制"粽子",让幼儿在动手过程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注意保持桌面的干净,培养良好的活动习惯。

(二)、活动准备:

彩纸、绳子、软陶、装制作完手工粽子的塑料盒或展示的纸盘、各种制作工具等辅助材料,准备粽子实物。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实物粽子,让幼儿观察外形,激发兴趣。

2、在老师引导下让幼儿讨论制作粽子的方法及要求。

3、通过示范操作后,分组制作。

4、完成的作品展示。

5、将实物粽子分给幼儿品尝,大家一起感受节日的快乐。

(四)、活动总结:

展示结束,老师对端午节进行概括总结,让幼儿将手工作品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分享节日的快乐。

大班活动:我知道的端午节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有关节日的一些风俗习惯。

2、引导幼儿用流畅的语言将自己知道的端午节的内容表述出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3、明确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体验集体吃粽子的快乐,感受节日的氛围。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前要求家长与幼儿一起了解端午节。

2、赛龙舟的录像。

3、几个不同大小的香包;几个粽子。

4、有关《屈原的故事》的书籍或视频及图片资料。

(三)、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出示图片,播放视频《屈原的故事》。

2、了解相关风俗活动

(1)出示香包,欣赏和了解民俗文化。

(2)观看录像,感受赛龙舟紧张、欢快的气氛。

3、带领幼儿做赛龙舟的游戏。

将幼儿分成四组,后面小朋友手搭在前面小朋友的肩上,听到口令后,大家一起蹲着向前走,龙舟不能断开,几个小组还可以比赛。

4、大家分享品尝粽子,体验快乐。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范文2

1.幼儿园“玩与教”的特征分析

“玩与教”的课堂形式充分满足了幼儿们的发展需求,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教授他们更多的知识,还可以使其获得更多的乐趣。教师在进行相应活动时,要充分尊重孩子们的选择,这作为“玩与教”活动形式的外部特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参与到游戏化的活动中来,让他们结合自身兴趣来学习知识,实现自由化活动与学习。“玩与教”的活动形式还具有与孩子能力相匹配的特征,幼儿由于身体素质和性格上的不同,活动选择会存在差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儿童状况,并结合他们的需求来制定活动方案,让孩子们既能感受到活动的开放性,又能够适应自身的活动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活动方案中还要遵循孩子们的成长规律,集中他们身上的各种优点,增强其主体意识,在游戏活动中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思想,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只有掌握了“玩与教”活动形式的特征,才能为幼儿创造更好地学习环境,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感受身边事物的美好以及生活的魅力。

2.幼儿园“玩与教”的有效策略

2.1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

幼儿园教师在进行“玩与教”的课堂活动时,需要为孩子们创建丰富的游戏形式,让他们在更加舒心、愉悦的环境下参与相关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热情,拓宽学生视野,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孩子们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要结合日常情况调整游戏方式,在保障孩子们人身安全的基础上提升活动质量。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教师首先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工具,在多样的活动中,能够增强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从而达到活动教学目标,传授给他们更多的知识,同时,这样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降低孩子的认知难度。

2.2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

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游戏活动质量,因此在开展“玩与教”的相关教学时,幼儿园应该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使他们认识到“教”与“玩”两者之间的联系,并学会处理两者关系,以满足儿童的游戏玩耍与知识学习需求。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首先,要优化教师的教学技能,端正他们的教学理念,在制定教学活动时以儿童为中心,积极创建游戏环境,将教育与游戏融为一体,帮助孩子们学习更多内容;其次,要提升教师教学的系统化水平,在活动安排上坚持“由易到难”的过程,在让他们感受知识趣味的同时还可以提升新奇感,将自身所学知识系统化、体系化,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最后,要增强教师整个资源能力,可以将自身知识传授给孩子们,比如教师在引导孩子们进行搭积木建造小房子时,就可以将亲情教育与活动整合,让他们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使其学会如何爱自己的家人。

2.3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

每一个儿童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教幼儿园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活动时应该要选择合适的内容,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孩子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确定活动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多角度入手,不断丰富活动主题,最终实现“玩”与“教”的完美结合,比如在提升孩子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先制定多种活动方案,然后再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这样,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孩子的活动要求,还可以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习到与自然界相关的知识,使得知识更加形象化、具体化。

2.4做好活动的实施工作

幼儿园教师在进行“玩与教”的课堂活动设计时,需要做好充分地准备工作,以提升活动效率,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通过充分地准备,教师也可以细致地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发现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为以后的活动设计提供经验。除此之外,在这样充分地准备中,幼儿园也可以保障孩子们的安全,给予他们更愉悦的情感体验,比如教师在让孩子们学习音乐时,要结合儿童的性格来选择学习内容,性格比较外向的孩子,教师可以让他们学习一些节奏感比较快的音乐,性格内向的,则可以让他们感受温柔音乐的魅力,为其以后音乐的学习提供帮助。

2.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玩与教”课堂活动的展开不仅需要教师做好充分地准备工作,同时还要家长与教师的配合,帮助教师了解每一个儿童的特点,从而制定出更科学的活动方案,满足孩子们的学习互动需求,比如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时,可以邀请家长来参与其中,与孩子们一块完成相应任务。孩子们通过与家长、教师的互动,能激发参与活动的热情,提升活动表现力。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建立QQ、微信、飞信平台,及时与家长联系,与家长在线交流教育经验,为孩子成长创造更好地环境。

3.结语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范文3

一、活动背景

从我园现有的课程实施来分析,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都能考虑到生活化、游戏化,但对幼儿园各课程之间的关系这些理论性的问题仍然不是很清晰,我们也想在这样的“一课多磨”活动中有新的突破,尝试着让教师成为有智慧、有创意的新型幼儿教师。我们将从多角度进行研究,对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机制、策略进行探索。

围绕我园的省级课题“幼儿园教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实践研究”,我们首先考察我园的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全面了解生活化、游戏化在幼儿园整个课程中的实际地位和作用,以一些重要的幼儿园教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思想和理论作为指导,进行生活化、游戏化的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的探索,以形成相关的实践策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课题组从教育教学活动入手,在各个年龄段开展了“一课多磨”教研活动。

课题组认为,首先要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其次要为教师提供博采众长的机会,让所有的教师都能提高教学能力,使教师在教科研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得到专业化成长。我们在课题研讨中将“一课多磨”作为研讨的重要手段,围绕课题重点,从教育教学活动入手,开展多人讲同一内容,共同针对同一个重点的教学环节进行观摩、看活动录像研讨、反思和调整。在共同反思、相互学习、深入研讨、反复实践等环节中,共同来探讨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生活化、游戏化。

二、活动过程

我们首先在大班年龄段开展了“好玩的皮球”一课多磨活动。磨课前课题组以及上课的两位老师对活动方案进行了精心设计,包括目标的制定,教具的准备,各个环节之间的编排、衔接等,几天后,第一稿已定。

(一)磨课一(青年教师陈老师执教)

大二班陈老师执教,园长、业务园长、课题组组长、另两位执教老师和各班老师观摩活动并评议。活动结束后,在课题组组长的引领下,大家立刻进行了讨论与反思。首先陈老师阐述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中自己觉得存在的不足与优点。

1.教学目标方面。

陈老师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让幼儿自主探索球的玩法,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和掌握新的玩球方法作为活动的重难点。

2.教学环节方面。

环节一:幼儿随着欢快的音乐抱球进场热身,激发幼儿的兴趣;环节二:陈老师让幼儿独自自由探索球的玩法,这一环节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老师只是适当指导。在这个环节出现了孩子抱球、拍球满操场跑的问题,我们观摩活动的老师发现此处是因为教师指导性的语言欠考虑,造成了该现象。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第二环节老师小结个人探索球的玩法时,少部分幼儿根本没有参加到小结这一环节中。接下来的环节是让幼儿两两结对找朋友玩球,让其中一个孩子把球放到篓中后,继续探索两人玩一个皮球的玩法。这时我们发现孩子之间产生了矛盾,都不愿将自己手中的皮球丢下,怎么办?只有老师出面协调解决,但部分协商好的孩子无效等待,时间就显得过长。接着教师组织幼儿学习两两抛接球、集中传球以及定点投篮;最后一环节是将幼儿分为苹果、香蕉两队竞赛,巩固本节活动中的传球、抛接球、定点投球的玩法。

3.评议与反思。

通过陈老师的自我反思以及大家的评议,认为本节活动存在的问题有:

(1)热身前的提问与活动无关,教师在组织活动中的指导性语言不当,造成部分幼儿离开老师的视线,自由探索活动超出规定范围。

(2)活动的每个环节衔接不是很自然,整节活动中幼儿学习新的技能太多,不易掌握。

(3)没有预先考虑到活动中会出现的问题,应变能力较弱。

(二)磨课二(骨干教师赵老师执教)

1.教学片断。

赵老师是我园的一位青年骨干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课堂组织能力,她的活动从热身运动――球操开始,然后让幼儿自由探索一人玩皮球,创新皮球的多种玩法,教师观察,然后集中讨论刚才所玩的方法;接着重点学习拍球走和投篮动作;最后幼儿两两合作玩球,教师捕捉与众不同的玩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玩法,供其他幼儿学习;探索多人玩球的方法,教幼儿头上传球、胯下传球及手上传球;分组进行一人玩球、两人玩球及多人玩球的比赛;最后教师小结,放松活动。

2.评议与反思。

听了两节活动,大家感触很多,赵老师自己也反思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

(1)活动安排的内容过多,造成活动时间过长,特别是一人玩球时花样多,让幼儿拍球走这一环节对于没有前期技能训练的幼儿有一定的难度,活动的第一环节占据时间过多,有头重脚轻之感。

(2)在比赛的这一环节中,比赛的思路有点繁琐,显得有点混乱;

(3)结束时戛然而止,显得急促。

听了两节活动后,课题组集体对两位老师活动进行“解析”,大家从总体中判断了一些问题,对一些环节提出质疑,大家共同修订,两位执教老师和磨课小组也达成共识,及时整理。两位老师在课题组老师的共同探讨后,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最后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一磨”后的活动方案进行修改,尝试后发现幼儿对定点投篮很感兴趣,大胆地进行创新,形成了大班健康活动“好玩的皮球”二稿。

以赵老师这节活动为例,活动原有目标:

1.喜欢玩皮球,探索皮球的多种玩法。

2.重点练习投篮、拍球走,提高动作协调性。

3.学会多种玩法后,能愉快地和幼儿一起游戏。

一磨后目标调整为:

1.喜欢玩皮球,探索皮球的多种玩法。

2.学会投篮的基本动作,提高投篮的准确性和动作的协调性。

3.学会多种玩法后,能愉快地和幼儿一起游戏。

二磨后目标调整为:

1.喜欢玩皮球,探索皮球的多种玩法。

2.学会投篮的基本动作,提高投篮的准确性和动作的协调性。

3.能愉快地和幼儿一起游戏,有初步的竞争意识和较强的合作意识。

调整分析:

1.原定目标中,能力目标内容多,且难度过大。为此,一磨讨论后将拍球走删去,将目标定位在投篮上。

2.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者表述不清,二磨后作了适当修改,将情感目标定位于有初步的竞争意识和较强的合作意识。

三、活动后的收获

在磨课中,我们发现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共同探讨,切实地解决了健康活动“好玩的球”中的一些困惑,大胆尝试了投篮的技能学习。两位老师在多次展开“好玩的皮球”活动后,在每一次的反思中,两位老师之间及其他老师都能取长补短,互相吸取他人的精华,提升了自我研究的能力。在多次磨课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不同班级的幼儿,能力有所不同、合作的方式有所不同,在一节节“磨课”活动中,六个大班的幼儿在两位老师的不同组织形式下也各有所获,活动中幼儿和教师同成长。年轻的陈老师已经能在活动中灵活应变各种问题,在自我反思时也能准确地评价自己的优点及不足,增强了自信心,游戏活动时如同大孩子带小孩子在嬉戏,完全沉浸其中,温馨的场面让人感动。骨干教师赵老师的最后一磨活动已成为我园的示范课,整个活动过程轻松自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一人玩球到两人玩球再到集体玩球,思路清晰,活动过程流畅,每位幼儿在活动中都得到了赵老师的关心,在她激励的语言和变化多样的肢体语言提示之下,顺利地完成了活动目标。活动中赵老师关注全体,注重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及遇到问题的应变能力是值得大家学习的。部分年轻教师受启发后在课题组的帮助下在小班、中班开展了健康活动“好玩的皮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玩在其中,乐在其中。

三、活动收获

我园是第一次开展这样的研究活动,以前的教研活动开展不是很规范,只有少部分老师参加,大部分的教师,得不到锻炼的机会。自从我园课题申报立项后,课题组组长首先想到在全园开展“一课多磨”的教研活动,为每位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自我展示和成长的舞台。俗话说:“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在此次“一课多磨”活动中,我们发现每位教师在反思能力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课题研讨时老教师的经验式建议会让大家茅塞顿开,年轻教师的创新也会让大家竖起大拇指“赞”一下,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范文4

1.培养儿童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观察力的培养对儿童发展极为重要,他们在观察中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并且利用现有的知识来发挥自身想象,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学习提供帮助。观察作为一种引导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它不仅可以提升儿童的智力水平,同时也可以让他们用心感受生活的魅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培养儿童观察能力时,首先需要增强他们的观察兴趣,从不同角度来认识儿童眼中的世界,并逐渐提升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学会观察事物;其次要增强儿童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是人类了解世界的窗口,只有具备敏锐、深刻的观察力,儿童才能正确感知事物、分析事物,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并在长期的认知中逐渐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最后要提升儿童的总结能力,在引导儿童增强观察能力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其总结能力,通过观察后对事物及时总结,并将一些知识点消化吸收,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保障。 

传统的幼儿园活动中,教师没有意识到观察能力培养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许多教师活动比较随意,没有帮助儿童形成比较完善的观察认知系统,使得部分儿童不能感受到身边事物的美好,对生活态度比较消极,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幼儿教师需要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从儿童角度出发,给予他们更多观察空间,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引导其参与更多事物的观察,增强他们的感知能力,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最终达到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 

2.幼儿园培养儿童观察能力的方法 

2.1了解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儿童时期是人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幼儿园教师在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时需要从儿童角度出发,尽量满足他们的生理、心理需求,这样才能实现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培养儿童观察能力时,教师一方面要掌握其心理特征,制定出的观察活动方案既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又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从而提升儿童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掌握儿童的生理特点,制定的活动能够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同时也要保障其人身安全,最终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教师在制定活动方案时,还要从儿童年龄阶段入手,不同年龄的儿童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把握度不同,只有结合孩子的实际状况来进行观察引导,才能提升教学活动质量。比如教师在让孩子们学习画画时,就可以按照大班、小班来分类教学,大班的学生可以带领他们参观画展,观看名家作品等活动来增强其观察能力,在欣赏的过程中发现每一幅作品的特点,然后对画作进行模仿学习;小班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们来观察周围的事物,在观察中将事物描绘出来,并发挥自身想象,创造出更多事物形象,让他们感受到画画课堂的乐趣。 

2.2掌握儿童各个发育成长阶段 

儿童的成长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发育过程中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观察能力时需要把握其各个成长阶段,并从学生的性格角度入手,制定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儿童找到学习的乐趣,通过眼睛来发现身边事物的美。比如教师在让孩子们认识大自然时,就可以按照不同年龄组来进行观察引导,对于1-3岁的儿童,他们对周围事物认知度不足,在观察自然时往往只是因为好奇或者好玩,再加上他们自身眼睛、手脚、头脑的协调性还比较差,观察和认知过程难度相对较大。所以幼儿教师在引导该年龄段的儿童观察学习时,可以降低课堂要求,以询问他们观察到事物的颜色、形状为主,让他们对这些自然物体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即可。对于3-5岁儿童,教师则可以在上述阶段基础上来加大儿童的认知难度,在观察该事物的同时还要动脑来想象与该物体相关的自然物,必要时可以让孩子们用语言形式来将其描绘出来,从而增强他们对这些事物的认识。对于5-7岁的儿童,教师可以从更多角度来引导他们进行事物的观察,例如可以运用自然观察实验报告的形式,将自己观察到的动植物的特征详细记录下来,然后将报告整理总结,让学生对这些事物有着更系统全面的认识,最终达到观察引导教学目标。 

2.3教给儿童正确的观察方法 

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人们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得到的结论有时也往往存在较大差异性,因此教师在引导儿童提升观察能力时,应该要教给他们正确的观察方法,以帮助他们提升对事物的认知,让他们更好的把握事物。比如教师在让孩子们登山观察时,就可以带领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充分感受“横看成岭侧成峰”带来的震撼,培养他们对观察角度的认知,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敢于多思维、多角度分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2.4加强多种形式下的观察引导 

幼儿园教师在对儿童开展观察引导教育时,应该要丰富引导形式,激发孩子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活动目标,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随着多媒体课堂的建设,幼儿园教师在开展观察活动时则可以充分利用该种教学形式,引导儿童参与到活动中来,增强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学习到更多与该事物相关的知识,从而拓展孩子们的视野。比如在学习拼音时,教师则可以用多媒体来找到与拼音字母形象相似的事物,通过这样的对比增强孩子们对拼音字母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同时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也可以提高自身的观察力,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帮助。此外,教师也可以采用游戏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增加活动兴趣,提升活动有效性。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范文5

关键词:内涵;完善;运用

一、“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中,管理的核心和重点是“人”,对人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中最根本、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以人为本”思想首先从某种程度上肯定了人在社会发展、进步中所发挥的具大作用及作出的突出贡献,是对人自身价值的一种认可,同时表明“人”在发挥主观能动性上所具有的独特的多元丰富性,是僵硬的陈旧管理体制所无法替代和比拟的。

其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体现了对“人”的高度重视和依赖,但“以人为本”管理中如何对“人”的特长进行充分调动施展,是“以人为本”理念真正贯彻落实的关键。故而,“以人为本”不仅是从经营管理模式上的转变,更是管理者思维模式的革新,是外在状态与内在心态的全新学习改变。

最后,“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从根本上把“人”真正放在首要层面,使人性最本真、最自我的一面得以充分展现,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从而使管理体制更完善、运营模式更健康、成效更明显。

二、当前幼儿园管理活动中有待完善的方面

1.过度强调幼儿安全,扼制幼儿天性

在幼儿园管理中,把幼儿安全管理放在首位是毋庸置疑的,但过度强调幼儿安全,无意中使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变得缩手缩脚,使幼儿教师不得不瞻前顾后、顾虑重重。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在成年人看来平淡无奇甚至是乏味的事物,在幼儿眼中都充满了好奇和吸引力,所以,幼儿对什么事物都抱有想去试一试的欲望。当然,因幼儿辨识能力不足,有时无法正确预估事物发展可能带来的危险或不安全性,所以,在某些方面该禁止的一定要绝对禁止。但也不能因噎废食,为保证幼儿安全,对幼儿活动进行过多地干预,甚至是取消应有的活动。

2.教学安排过于教材化,与实际脱节

当前幼儿园教学计划,主要依赖现有的教材来安排,一些内容因幼儿园自身条件所限,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与实际脱节的现象,使教师和幼儿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无形中抑制、挫伤了幼儿及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教师才能不能充分施展发挥。幼儿园教学活动,应多根据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同时结合幼儿园现有实际条件,即从师资力量和幼儿园基础配套设施方面入手,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幼儿和教师获得最大的学习收益为最佳出发点。

3.僵硬的管理模式,使幼儿园教育缺乏“柔韧度”

弦绷得太紧了容易断,幼儿园过于僵硬的管理模式,使教学更趋于机械化、公式化、流程化,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应有的“柔韧度”及趣味性,幼儿的一举一动都有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制约。而教师是这些制度的传达者、监督者、实施者。幼儿通过教师的要求去遵守执行,使教师在思想上倍感压抑,进而对教学工作丧失热情和积极性。“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价值,使幼儿在安全学习的同时,保有幼儿的天性和乐趣,是要在更深层次上使教师和幼儿感受到快乐。

三、“以人为本”思想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

1.为人师表,培养幼儿教师对本职工作的深深热爱之情

随着社会发展,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顺应时展需求,教育体制也随之开始了革新,由应试教育开始向素质教育转变。一方面,幼儿园教育作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最起始的教育,是其他阶段的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另一方面,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接受教育的对象都是年龄偏小,对外界事物毫无辨识能力,对父母完全依赖的幼儿,甚至是还需教师哄着吃饭、带着上厕所的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这必然对幼儿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提出了考验。为人师表,最重要的是师德,而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和灵魂。“以人为本”理念表明人的作用是管理的根本,那么在幼儿园教学管理工作中,幼儿教师作为幼儿与学校及家长多方之间的联系纽带,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但正因为如此,也决定了她们所承担的责任和压力也是多方面的。幼儿园“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中,应多从幼儿教师角度出发,尊重教师,使幼儿教师把学校对她们的关爱、呵护,通过教学活动更好地传输到幼儿心中,上行下效,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2.做教师的“家人”,防止教师“亚”健康

教师作为幼儿在校期间除同伴外,相处时间最长的人,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特别大。所以,教师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圆满完成,更会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由于教师每天都要面临许多事情,除了组织开展学校的各种活动外,还要为适应社会而进行的种种竞争性的比赛、学习培训,再加之承担家庭的责任,使得教师难免身心疲惫。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在提升竞争力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把对教师心理健康质量的提升也应放到重要地位,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如,许多幼儿园管理者要坚持每天都走到教师中间看望、细心观察教师的情绪变化,当教师不被家长理解受委屈时,幼儿园管理者要像她们的“家人”一样,放下架子,敞开心扉和她们沟通,关注她们的情感,为她们疏导压力、解决困难,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受到来自上级的尊重、信任和关心,产生温暖如家的感觉。

3.尊重教师工作,建立有效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

幼儿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设计者,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是在对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掌握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是有依据、有目标性的,而决非是教师自己兴趣所好,或随意安排的。幼儿园管理者对教师这种认真的付出决不可熟视无睹、漠然置之,应给予及时地鼓励,不一定是物质方面的嘉奖,但一定要在精神上给予肯定,使教师从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范文6

文/吴娟华

众所周知,幼儿园教学所针对的是一群刚初步具备认知能力的幼儿,其教学任务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它不仅需要幼儿通过探索社会提高认知能力,还包括其料理日常生活的能力,初步建立自己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也包括社会交流能力,互帮互助的团队合作能力等等。目前,很多幼儿园教师都在努力思考这些问题,认真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案,一切以提高幼儿的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为基础,从幼儿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角度出发,更好更科学的做好幼儿园教学工作,为社会培养具品德与知识与一体的优秀人才做好最基础的准备。下面从我平时教学活动中的三个小例子,来说说,我对平日工作的一些小小做法,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指出点评。

一、教学活动中,教师随机应变,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上大班的孩子们,虽然已经在学校学习了两年时间,对幼儿园里的各项活动都已经了如指掌,同时他们也较乐意的参与各项活动,但在活动中,也总会发现个别幼儿的注意力不在活动上。如何既不影响活动氛围又对个别幼儿提醒了呢?以下是在我们班级的一次对图形的讨论活动课上所发生得事件:

当我提问小朋友“有什么东西也是方方的”的时候,我发现张子涵小朋友低着头,原来他的注意力跑到了自己口袋上了,发现幼儿并没有很积极的思考,于是我拿出了一本故事书,引导幼儿发现故事书也的方方的,大多数幼儿都在看故事书是不是方方的,可这确没有吸引到张子涵小朋友的注意,他反而拿出了口袋的手帕在玩弄,我继续问小朋友,还有什么东西像故事书一样也是方方的,幼儿还是没有想到答案,这时,我发现了张子涵的手帕,于是,我就对小朋友说,张子涵真聪明,他发现了自己的手帕也是方方的,于是我拿走了他的小手帕给其他幼儿示范,也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当个别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时,不一定要停下活动提醒他,在适合的情况下,我们不妨适时装点小糊涂,假装一下,有意的表扬他一下,来使他感兴趣听,认真的学本领,又可以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二、教学活动中的常规规则统一,教师及时沟通是关键。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在学校每天都会排队,排队走出教室去户外游戏,去做操锻炼等等。但别看这小小的排队,时间一长渐渐的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有幼儿说:“老师,我昨天跟某某排队拉手的,今天某某跟别的小朋友拉手了,我跟谁拉呀?”期初,我们在常规教育上统一过两两同伴拉手,怎么还会有这样的问题呢?我走过去简单的询问并及时处理了。

回到办公室,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到底哪个环节出错了?我回想我平日里的做法:如果你拉手的同伴今天因有事没来上学,那这位置空着,等同伴来了还是排这位置。那班里另一老师的做法呢?和我是一样的吗?我立马找时间与搭班老师交流沟通,她的做法是:如果你拉手的同伴今天因有事没来上学,那就让后面的幼儿上前一步顶缺席幼儿的位置。

前面的老师这样做,想法是这样便于幼儿熟记自己的位置。另一老师的想法是这样整齐,比较好管理。细想,两位老师的做法都没错,只是没统一。如果有第三位老师来,会不会还有另外的做法呢?只要老师间达成一致协议,才会统一起来。

三、在教学方面,“表扬”有时比“批评”要更有效果。

我们班杨逸晨是个小有名气的捣蛋大王,他上课不听,喜欢“惹”同伴,经常与同伴打闹。别的孩子经常向老师告状,真的是软硬皆不吃。平时,表扬没他的份,批评时他的名字永远都在。这样的孩子,我应该怎么教育呢?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看了王学峰编著的《骨干是赏识出来的》,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启发了我:

拿破仑小的时候被认为是一个坏孩子。只要有坏事发生,人们都会认为是他干的,甚至他的爸爸哥哥也都那样认为。既然大家都认为拿破仑是坏孩子,他自己也就无所谓了,于是变得更加的肆无忌惮。

父亲准备再婚,当时,拿破仑打定主意,他不会把新妈妈放在眼里。当陌生的女人走到他身边时,他像枪杆一样站的笔直,双手交叉在胸前,冷漠的瞪着他,一丝欢迎的一丝也没有。

“这就是拿破仑”,父亲介绍说:“全家最坏的孩子”

这是让拿破仑最难忘记的一句话。但是他的继母却是把她的手放到了他的肩膀上,温柔的看着他,眼里闪烁着光芒,说:“最坏的孩子?一点也不,我觉得他是全家最聪明的孩子,我们要把他的潜能激发出来。”从那以后,拿破仑真的想他的继母说的那样,成为全家最聪明的孩子,最终取得了成功的人生。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赏识会让人成功,抱怨会导致失败。作为教师,教育并管理着班里的这群孩子,不正是这样的吗?当孩子的表现令你很不满意的时候,不妨试着去欣赏他的优点,这将是一个了不起的实践。当你换了一种态度,以欣赏的目光激励孩子时,就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是“精灵”。而对于孩子而言,得到老师的赏识是对自己莫大的安慰,这种安慰足以让他们忘掉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不仅如此,这种赏识还会对他们充满自信。

那如何赏识杨逸晨,他有什么闪光点呢?在数学活动中,他经常能准确无误的完成自己操作练习,而且动作很快,遥遥领先。从他妈妈那得知,他每天回家都会做数学练习题,所以在数学方面的能力明显比同伴们强。之后,我找适当的机会请他当“小老师”,起先,他也很诧异,直到我给了他大红花鼓励,他慢慢地也放松起来,认真的讲给其他小朋友们听。据说,回家后也洋溢着微笑,因为得到了赏识,觉得自己也可以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