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方案范文1
【关键词】幼儿社会实践活动策略
一、幼儿园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次数越来越少
在各类学校幼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情况下,基于幼儿安全考虑,考虑到实施社会实践的各类风险因素,许多幼儿园基本不敢带孩子外出活动,哪怕亲子活动也很少组织。一方面上级主管部门更加规范管理,要求本区域内的幼儿园外出活动一定要向当地主管教育部门申请,申请到批复需要非常长的一段时间,另外一方面家长又强烈要求幼儿园组织各类亲子活动,增进亲子感情,拉近幼儿同学关系、家长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二)组织形式单一化
一般幼儿园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走出去”社会实践,包括利用社区资源、家长资源的各类参观学习活动以及社会调查与职业体验活动等等;二是“请进来”在幼儿园开展家长助教活动,在幼儿园家长中间卧龙藏虎,他们也个个身怀绝技,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利用家长的优势,让孩子了解、学习更多领域的知识,同时也让老师学习家长们身上的各类优秀的经验;另一方面,可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师在做什么,如何做,促进家长与教师的相互理解、支持与合作,但实际操作的过程表现单一,都呈现为单个教学活动,缺少课程链接性。
(三)教学方法简单化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由于时间的问题,实施过程中客观条件的限制问题影响着社会实践教育作用的发挥,如郭猛针对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如我国幼儿园社会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社会教育目标操作性不强;2.社会实践的内容脱离幼儿生活;3.社会教育方法“重说教”“轻体验”。让社会时间活动变成了纯粹的旅游活动,脱离幼儿的生活,由于执教者自身教学素养不够,影响着各类家长助教活动的教学质量,曾经一个中学的老师来幼儿园执教后说过原来幼儿园的知识更难教,以适合幼儿学习的方式去呈现才会更加有效。
(四)忽视教学效果监控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缺少过程与效果的监管,一方面,由于其本来实施的实践比较长;另外一方面,具有一定的执行独立行,所以教学效果难以监控,许多幼儿园社会实践过后,往往就是通过照片与文字进行公众号的宣传,缺少反思孩子通过此次活动收获了什么,最有效的就是让家长感受了做幼儿教师的不容易。
二、幼儿园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内容策略
(一)内容的资源便利性
社会实践活动的资源的便利行是指幼儿园开展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一定是充分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社区资源、本土资源以及本园的家长资源。一方面,基于幼儿安全性因素的考虑,就近可以不用长途跋涉,不用考虑租车安全,而且随时可以获取社区资源的配合;另一方面,就近资源不会脱离幼儿生活的经验,都是幼儿最为熟悉的部分,只是教师开展活动更具有目的性,促进幼儿爱家乡、爱社区的情感,丰富与提升幼儿已有的经验。
(二)内容的连续性
开展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只是处于增进亲子关系,让家长感受幼儿教师每天的工作,感受幼儿教育是多么的不容易,也要考虑到课程的连续性,否则就会导致社会实践活动的黔驴技穷,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连续性是指基于班级正在进行的课程内容需要,从而从社区、本土文化资源寻找一定的资源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率。这种需要一是为了丰富幼儿教学过程中某个教学内容的需要;二是为了检阅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某种效果的需要;三是培养幼儿某种学习的品质的需要。
(三)内容的丰富性
许多幼儿园认为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由家长自己带孩子出去就可以了,也有些老师认为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就是外出参观活动、家长进课堂两种形式。我们只所以忘记内容的丰富性主要是因为我们脑海里面认为群体活动才是社会实践,其实幼儿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非常多的,他们可以通过个体的做、行动,也可以通过调查、观察发现等行为去达到实践的目的。
三、幼儿园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依据幼儿实际需求,制定活动方案
幼儿社会实践活动不能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也就是要求我们幼儿园在挑选社会实践的内容上就要依据幼儿的实际设计需求去制定活动方案。比如,中班的孩子他们感知世界能力更强,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我们可以结合主题开展菜市买菜活动,针对小班感悟生命的灵性,我们可以在小区开展寻找春天的痕迹活动等,选择孩子们喜欢的、能做的内容去进行,让社会实践活动更有意义。
(二)轻说教,重体验
蒙台梭利教育说过一句教育名言“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社会实践活动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看与做相结合的平台,要求我们教师以生活化的、可感知的方式去呈现社会教育活动,从而让孩子去体验“我能做,我行”,而不是请妈妈来幼儿园做汤圆,在教室煮饺子,而是让孩子一起去参与,自己做的才是最好的,不仅对成人来说还是对孩子来说,都是不变的真理。
(三)“打磨”社会实践活动,追求共同成长
由于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让每个教学的内容都发挥一定的作用,我们要将社会实践活动同自己的主题教学结合起来,深入打磨与挖掘与利用各种具有教育潜力的契机,鼓励师生互动,增长知识经验,鼓励亲子互动,讨论活动收获,检验与提升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效果,鼓励家园互动,加强老师与家长的对话,为一次教学活动找准方向,最后收集整理过程材料,进行活动评价,形成园本教材。
参考文献:
[1]陈红梅,徐曼.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与幼儿创新潜能的开发[J].当代学前教育,2009,(5):30.
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方案范文2
一、高职应用写作教育生态系统框架
在我国相关的要求中明确提出,在应用写作教学中,主要是对学生在工作中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中,需要有机结合职业特点和能力训练,促使学生对相关应用类文章和写作要领进行掌握,提高自己的文章写作能力和分析处理水平。从教育生态学角度来讲,高职应用写作教学需要以生态系统来看待课程教学,将中心内容定义为应用写作教学活动,教育主体指的是学生和教师,在特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中,按照相应的关系来促使良好教学生态系统的形成,提高应用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其中,教学时间、教学手段等助于物质环境,教学信息、课堂教学文化以及教学制度等则属于精神环境。
二、基于生态教育学的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策略
因为教育生态学要求教育主体能够紧密的联系环境,促使其能够和谐相处,那么就可以将情景教学法应用过来。情景教学法指的是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有机的结合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充分发挥出来。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将教育活动作为主要内容,并且重视多元环境体系;具体来讲,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教学目标科学设置: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并且不同专业写作要求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比如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就需要大力训练广告方案、活动方案等方面;从生态教育学的角度上来讲,本措施属于转移教学主体角色,让学生们意识到任务不是老师所安排的,是自己需要完成的,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充分激发出来。
二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在应用写作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开放性,目前,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在基础理论课中加入了高职应用写作课程,但是本门课程是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的,那么为了对这种实践认知的欠缺进行弥补;教师作为重要的教学主题,就需要将开放性原则充分体现出来,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对教学需求的素材进行获取。其次是具体性,要保证所有的教学情景中都有与之对应的教学任务,如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情景,两个同桌扮演上下级关系,上级需要写请示,然后上级批复请示,之后进行角色互换。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写作热情给充分激发出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是生产系统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案:只有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充分激发出来,才可以对高职学生传统的应用写作学习方式进行改变。具体来讲,就是要结合写作任务,对教学情景进行合理设置,促使学生在教学情景中,对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有效向能力迁移写作知识。比如在训练财经类应用写作模块教学中,我们就将学校附近的繁华市场作为了案例进行分析,首先是调查市场,结合调查结果,写出相关的文章,如市场可行性报告、市场计划书以及市场策划书等等。要将实践案例、工作流程等作为每一教学情景教学内容的核心,促使学生深入到社会现场,对具体情况进行了解,结合自身的具体精力来对教学进行科学组织,这样才可以保证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结合实际的工作精力,促使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总之,将情景教学法应用到高职应用写作教学中,可以将生态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活动主体地位充分突出来,同时,也可以促使教育主体和教育环境有效互动,形成一个亲密和谐的氛围,并且动态平衡各个教育因素,将学生的学习潜能给充分激发出来。
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方案范文3
一、主题设计的内容与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涉及“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指导领域,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线索全面展开实践活动。为此,在设计主题活动时,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紧紧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三个方面进行。依据主题活动内容,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着眼生活
“生活即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经验性课程。它所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学校生活,还包括学生的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只有来源于学生生活的主题,学生才会倾注热情。
2.关注自主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设计中,必须明确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因此,我们设计的每项活动都要体现学生是怎样想、如何做的。要给予学生较多的选择活动和自己设计、组织、主持开展活动的机会。
3.立足校本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因此,活动主题的设计应立足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软件(教师、学生丰富的知识积累和人生经验)资源和硬件(环境、设备)资源,设计和实施主题活动。
4.体现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此,主题活动设计时,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学校要注重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切入点,统整学科课程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并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等各指定内容领域。
二、主题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主题确定阶段是主题活动的起始阶段,一个主题是否有意义,是否真正为学生所喜爱,决定了活动是否能顺利实施。在这个阶段,学生将经历从发现问题到论证确定活动主题的过程。
1.主题来源:聚焦问题,引发主题线索
发现蕴藏在学生生活中丰富的问题,并从这些来自于学生生活的问题出发,去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我们着重从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1)聚焦生活难点、社会热点、区域特点,引导学生去发掘、捕捉问题。
(2)引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发现问题。
(3)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中,引导学生生成问题。
(4)教师提供问题供学生参考。
2.主题确立:归纳问题,形成主题意向
主题来源于问题。但学生产生的问题,往往是“原始状态”的问题,表现出多、杂、乱、不成系统,如:有些问题提得过于深奥或不具备研究的条件;有些问题又过于浅显不具备研究的价值。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归纳,使其转化为活动主题。
3.主题名称:题目新颖,高度概括
一个理想的主题名称,应体现新颖性、目的性和适应性。所以,我们在确立主题名称时一般采用以下5种方式。
(1)直接以活动涉及的对象为主题的名称。如:《校园――绿色家园》等。
(2)以主要活动(研究、调查、设计与制作等)为主题名称。如:《关于近视问题的研究》。
(3)以主要问题为主题名称。如:《生日怎么过》、《报纸是怎么形成的》等。
(4)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要体验为主题名称。如:《我是小小广告人》等。
(5)以学生活动的主要空间为主题名称。如:《走进细河》等。
4.主题结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从主题结构来分,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分为系列主题和单一主题。小学低年级学生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多数为单一主题、短周期活动,如《我们的眼睛》主题活动只需要3课时左右学生即可完成课题研究。小学高年级多数为系列主题、长周期活动。如:《校园――绿色家园》主题活动,学生经历一个学期的调查、访问、探究、实践、总结交流,才得以完成课题研究。
三、主题设计的实施与指导策略
1.加强培训,掌握指导要点
(1)明确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有效指导的方法
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等活动使教师们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实施指导要点。如:主题确定阶段教师指导重点:引导聚焦问题,论证主题的价值,指导拟定方案;审视学生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帮助把握活动方向;协调组织分工。
(2)注重教给学生实践研究的方法
活动指导教师及相关人员要对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探究方法的培训指导。如: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何设计活动方案、如何搜集与处理资料、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进行调查、怎样进行访谈、怎样进行实验、怎样利用网络与计算机开展活动等。
2.以校为本,注重整合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具有整合性。因此,在主题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与各种学科活动、学校的德育活动以及各类传统活动进行整合,提高活动的效率。每学期初都要通过组织高年段各年级任课教师及学校相关活动的负责人参与的会议,共同交流本学期各学科活动、德育活动、校传统活动的基本内容、形式、时间,从而找到各类活动的切合点,制定统一的活动计划,以实现各类活动的高效地整合实施。如主题《校园――绿色家园》就源于学校创建市级“绿色学校”活动。
(2)建立基于活动的跨学科教师指导团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不是某个单一学科的教师所能胜任的,它需要有一个跨学科的教师团队来共同完成,在实施中,实现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如主题《校园――绿色家园》在实施过程中,从校长、教导主任到学科教师、财务人员、卫生保健教师等都成为教师指导团队成员。
3.依托社会,协同合作
(1)及时与活动所涉及的社会单位进行沟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学生许多活动在社会中进行。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社会支持体系。如主题《我的烦恼》需要学生到书店查找相应的书籍,经过教师的沟通,书店非常支持此项活动,学生们因此也顺利地完成了查阅任务。
(2)建立与社区的合作关系
社区是中高年段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资源,在活动中,学校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社区的机构,与社区共同进行一些社区服务活动,同时学校也将社区作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之一,并在每学期开学初,向社区通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安排,以便取得支持。
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方案范文4
一、教案与学案一体化设计
“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活动单”为载体.“活动单”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创设“活动单”时,将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过程、联旧引新、重点难点、实验实践等教学活动全部以“活动”的形式安排在“活动单”上.化学课堂“活动单”的基本结构包括:课题名称、学习目标、活动方案、课堂反馈四个部分的内容.其中,活动方案包括“活动名称”和“操作方案”两个要素,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活动的依据。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活动单导学”有三网个核心概念,一是“活动”,活动是指“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内容的方式及其过程”,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物质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是“活动单导学”的主题,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是“活动单导学”的根本目标。二是“活动单”,“活动单”是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元素的平台,是导学的主要手段。“活动单”一般包括课题名称、活动名称、活动方案等内容。三是“导学”,“导学”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启迪、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导趣、导思和导行等。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是“活动单导学”的基本策略。
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在课堂上,常常看见这样的现象:教师一说小组活动,一个小组的同学马上面对面开始讨论,根本没有给学生准备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对教师提出的活动任务,学生总是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头脑空网空,对问题还未有自己的思维和见解,拿什么去讨论和交流?特别是小组中的学困生,往往思维跟不上,不利于他们的发展。“活动”一般包含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四个基本要素,“自主学习”是活动的前提,“合作探究”是活动的主体,“成果展示”是活动的外显,“自我完善”是活动的提升。活动有“隐性”和“显性”之分,课堂上的一些隐性活动是特别重要的,学生坐在位置上认真( )地读题、静静地思考,这也是活动,而且还应该是重要的活动。表面上的静悄悄,思维上的轰轰烈烈,只有注重自主学习,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使个体既有独立尝试的机会,又能及时得到同伴必要的帮助,才能在活动中切实体现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对同一题目做出不同解法,相互交流、切磋,彼此耐心地讲解与辩论,相互启发,形成学习的合力。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出错误时,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指导,真正实现“学生动起来,气氛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三.分工明确,全体参与,鼓励合作
可以看到,在活动中,总是那些成绩好的、性格外向的成了活动的主角,而那些学困生,性格内向的,不敢发表意见,很难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课堂成了“强者”的课堂。教师也总是关注那些敢于表现的学生,往往冷落了小组中的“不活跃”者,久而久之,这部分形式就失去参与的信心。这就造成了真正参与活动的只有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只不过是起陪衬作用。
学习活动以小组形式为主,小组相对固定,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让每位小组成员都承担一定的责任,从而促使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激励学生的合作兴趣和意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做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采取“兵练兵”、“兵教兵”方式,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由激励个人竞争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注意合作学习过程,并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在讨论结束时,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采用对每组表现进行累计积分,按周、月评比优胜小组,这样在以小组成员为整体的激励性活动中,带动全体同学积极参与,鼓励对自己团队集体荣誉而出力。这样既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也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四.多向反馈,即时调整
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方案范文5
小学交通安全日活动方案1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班班主任老师
二、学生交通安全应对措施
1、加强对师生的交通安全教育,遵守交通规则。
2、发生事故当班教师立即指挥学生紧急集合疏散到安全地段,并迅速将信息上报学校,由学校及时上报乡中心校领导。
3、要迅速抢救受伤师生,在最短时间内将受伤师生送医院进行抢救,及时报110、119、120等相关部门请求援助。保护好现场。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事故处理工作。
三、职责:
1、发生事故。带队领导、老师为第一现场指挥人,要负责及时把学生疏散到安全地带。
2、责任老师及时组织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抢救。
3、责任老师要及时维持好学生秩序,并及时上报学校领导。拉好警戒线,保护好现场。等待救援和处理。
小学交通安全日活动方案2
一、活动背景
交通安全是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头等大事。可是我们的小学生是否都能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呢?面对青少年严重的交通安全问题,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就小学生交通法规教育进行探索,有必要对小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现状和意识进行调查,并让学生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帮助学生提高交通法规的认知水平。
二、指导思想
(一)使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
(二)通过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
(三)交通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坚持知识教育与强化管理、培养习惯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自救自护与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相结合。
三、班会活动准备
问卷调查
(1)你身边的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有哪些?
(2)你认为学生违反交通规则时的心理是什么?
(3)你知道的交通标志符号有哪些?
四、活动过程
1、首先播放一些违章的视频节目。
2.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其中的违章行为,对交通违章先有个感官的认识。
生:早晨上学没有交警值勤时,违章违规率大大高于傍晚,而下午有交警值勤时,几乎无人违章。违章现象表现有以下几种:
(1)、闯红灯;
(2)、并行骑车聊天;
(3)、骑车带人;
(4)、突然拐弯,左转弯不打手示意等等。
生:“‘红灯停,绿灯行。’这个多么简单的道理,如果每个学生,每个人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那么还会出现多少这样的事情呢?”
3、介绍学生应该注意的一些安全常识:
每位同学必须牢记如下行走安全常识:
指挥灯信号 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行;黄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但已进入人行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黄灯闪烁时,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人行横道信号灯 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绿灯闪烁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已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
行人必须遵守的规定 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顾右盼,注意车辆来往,不准追逐,奔跑;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不准爬马路边和路中的护栏、隔离栏,不准在道路上推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5、学生畅谈体会。(时间大约15分钟)
五、老师总结发言
通过今天的安全教育中关于交通安全的主题班会的开展,使大家深刻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与学习,特别是上学和放学的路上,一定要注意交通的安全,时刻记得今天的班会开展的内容,并能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且合格的小学生。
小学交通安全日活动方案3
健康、安全、成长是每一个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关注的三大重点问题,而安全又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我校在长期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将今年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与《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校深入开展“文明交通进校园”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相结合,我校广泛开展“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一、成立交通安全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详细部署了活动的具体内容,将本次活动的主题、内容贯彻到各个班级中,由各班级进一步落实到各个幼儿当中。要求大家“事事讲安全,人人懂安全,健康快乐每一天”。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
1、结合一日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进行开展。活动有观看安全教育动画片、互动提问、现场模仿等,活动中,老师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小朋友讲解了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并通过安全小故事、交通事故案例、认识交通标志等进行了讲解和提问互动。小朋友也在愉悦的动画片中学习了各种交通安全知识,进一步增强了交通安全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2、我校根据这次的安全教育活动的主题,设计了以“交通安全”为主的宣传栏,布置有关“交通安全知识”以及“交通安全儿歌”的版块,各班级利用户外活动时间带领学生观看和学习。
3、利用学校各种宣传途径,如电子屏幕、学园网站、安全宣传专栏等。发动联合家长广泛关注、积极配合学校共同进行有关交通安全知识的教育,并利用家长会分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努力构建家、校一体的安全教育。
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方案范文6
关键词:自主性;探索性
高中科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学生乐于“学”,会“自学”。长期以来对于重视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而忽视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于探究的实验教学策略在吸收已往实验教学改革中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一条有效、完整、开放的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证意识、思维品质、质疑精神等方面的作用和地位,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
研究性学习根据其学习内容分为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两大类。其中课题研究主要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等类型,根据我校的实际条件,应以调查和实验研究为主。由于研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和探索性特点,故我们的课题研究大多为探究式。如何有效地开展探究性课题研究,本人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谈谈一些想法和感受。
解决问题是以发现问题为前提,而发现问题需要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包括客观情境(实验情境、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智力情境和心理情境。通过专题讲座、参观访问、调查实验、查阅文献等途径,可以在学生新知与旧知之间造成不协调,形成认知冲突,诱发其探究动机。
对课题的选择,要有原则性,选题原则应突出真实性、地方性、科学性和新颖性。真实性是指所选课题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施的客观条件。客观条件是指校内教育资源(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师资水平和校外教育资源利用程度。地方性是指与当地关系密切,有一定价值,具有河南特色的课题。
教学是一门艺术。但教学又是一门科学,它应该是有规律的,并且总是受一定理论指导的。这种规律经常以这样或那样的具体教学活动方案表现出来,某种活动方案经过多次实践的检验和提炼,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结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有的是从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中概括和归纳出来的,也有的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先提出一种假设,经过多次试验而后形成的,所以教学模式既是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每个教师无论他自己是否意识到,实际上总是在某种教学模式的框架下来开展教学活动的。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出现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教师、学生的各种不同特点,这些都决定了教学模式不可能是单一的。因此,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开展,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素质教育中的重点内容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中学生物学科中,通过何种教学过程或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教学改革的实践能明确回答这个问题:研究性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
就素质教育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言,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我们理解创新精神主要是在创新欲望和动机基础上的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品质,其实质是辩证思维的品质。具有这种思维品质,思维就显现出敏锐、流畅、独创、批判等特征。学生的学习过程离不开创新思维品质所起的重要作用。然而这种思维品质的形成不是自然而自然的,它需要培养,其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则是实践。从哲学的意义上讲,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即是实践能力。就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言,一般包括三方面:社会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实验能力。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学生在创造性思维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将理性思维的认识与外部客观对象之间取得的间接联系,转化为一种直接经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可以逐步提高。可见,创新精神的培养能促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反之,实践能力的培养又能促使创新精神的进一步发展。这样,学生的整体素质就能得以逐步提高。
中国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已经有几年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许多迷茫,许多困惑,同时也有一些认识和体会。本次课改的一个主要突破口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采用一些挂图、实物等教学工具来解释某一些生物现象,这样学生虽然都能够理解、消化有关的定义和定律,但是学生都是按照教师固定不变教学模式进行记忆,时间一久就容易漏记、遗忘。这种方法事实上闭塞了学生独立思维意识和分析、归纳能力。本人通过几年的生物教学尝试,粗识认为可以为学生创设意境、巧设教学悬念,增强学生思维意识。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首先讲我一段生物课堂教学有关的故事,诱导出本堂课的大体内容,然后通过录音、录像、电脑等多媒体的音像效果来创设图、文、声、像并茂的生物教学情境,设下教学疑问,让学生自己思考、归纳。
中学生物学教学法,是师生完成中学生物学教学目的任务所使用的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中学生物学教学在确定了教学目的任务,具备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必须有恰当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