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降碳背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节能降碳背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节能降碳背景

节能降碳背景范文1

从世界贸易发展角度方面来看,“减排”和“低碳”也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制约手段。如《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就已规定,到2020年,将对“减排”和“低碳”未达他们所设限额指标国家的产品实施征收“碳”关税。

我国政府已带头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专项行动”措施。同时承诺今后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包括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推行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充分体现了作为一个大国在低碳经济时代的责任和表率作用。

发展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应用手段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从传统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桥梁。其核心在于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社会转型。低碳经济与已推行实施的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核心理念是完全一致的,都是要求尽可能地节能降耗、提高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减少奢侈和浪费所增加“碳”的排放。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更是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纺织印染行业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正轰轰烈烈展开“节能减排”的大行动。主要采取的措施为两个方面:一是染整设备的改造,逐步淘汰高耗能、低产出、染化料助剂耗用量大的旧设备,发展新型的小浴比染色机,减少染色废水的排放量;二是重视开发新型染料、助剂,进行工艺革新,采用对环境友好、技术创新、节能降耗的绿色环保型染料、助剂产品,以减轻传统印染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耗能多、污染严重的突出问题,使之符合清洁、环保、低“碳”标准。

节能降碳背景范文2

众多专家给出了一个标准答案: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到底为何物,对重庆有什么重要意义,重庆发展低碳经济从何入手?

■ 全球聚焦低碳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

低碳经济的概念源于英国。2003年,英国发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提出要用低碳基能源、低二氧化碳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替代化石能源发展模式。2007年,联合国制定2012年开始的后京都行动方案,促进了低碳经济概念在世界上的传播。

低碳经济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目前,人类面临的气候问题非常严重,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当量浓度达到400PPM(百万分之一),如果到了450PPM,全球温度会上升2,北冰洋的冰层都会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解决之道就是发展低碳经济,用市场化的办法,使高碳经济为低碳经济买单。

目前全球已经形成共识,就是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要减少50%―80%。《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2012年要比1990年减少排放5.6%。

虽然《京都议定书》对发展中国家没有强制排放要求,但如果不减排,一旦美国开始强制减排后,将形成一整套低碳经济的标准,如配额、排放权交易、排放抵扣、清洁能源、建筑节能标准等。美国一旦开征碳关税,就会打击中国的制造业和高碳经济。

为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已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2010年要比2005年减少20%的单位GDP能耗,减少排污10%。

■ 低碳经济助推重庆跨越

重庆对低碳经济并不陌生。

2005年,碳排放交易在我国兴起,意识超前的乌江电力集团闻风而动,首批向联合国寻求碳排放认证。去年,乌江电力旗下的四个小水电站均成功进入国际碳交易市场,整个集团卖碳排放指标“干捡”了2000多万元。今年我市南桐煤矿、乌江电力、重钢等企业靠卖碳排放指标就能稳稳收进1300万美元。

从战略高度来看,低碳经济对重庆有四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重庆实现国家战略意图。今年国务院3号文件出台,将重庆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并提出重庆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要完成中央赋予的目标任务,重庆必须跳出先行地区曾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转而寻求既能实现追赶跨越,又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路。而发展低碳经济有可能成为重庆抢占区域经济制高点,实现新一轮“率先”和“加快”发展的突破口。

二是有利于重庆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全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重庆传统产业,特别是高碳排放的重化工比重大,工业污染源面广量大,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粗放型特征。国家下达我市“十一五”SO2和COD(化学需氧量)的减排任务是11.9%和11.2%,2009年SO2、COD分别还要减排4.0%、2.0%,任务艰巨。而低碳经济把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新能源开发和高科技、现代服务等低能耗产业作为主题,这对于重庆转变发展方式是一个重要契机。

三是有利于促进重庆对外开放。低碳经济不仅是一种政府行为,更是一种以碳排放指标为交易对象的市场交易机制,即清洁发展机制。按联合国相关规定,需义务减排二氧化碳的发达国家,可用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节能项目合作的方式,获得更多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以抵消其超标减排义务。对重庆来说,这是一个增补生态环保要素市场空白和获得外来节能项目投资,拓宽开放领域的重要机会。

四是有利于推动“宜居重庆”建设。随着重庆经济不断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诉求将日益突出,通过建筑节能管理和控制生产生活污染源从而营造适合居住的低碳环境,符合全体市民的根本利益。

■ 低碳经济的重庆路径

重庆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路径,主要是围绕“降低全市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这个关键,抓住“低碳产业化”和“低碳城市化”两条主线,制定完善重庆低碳经济发展规划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通过“行业、区县、园区和社区”四大支点,调动全市各界参与低碳经济发展。

笔者有以下具体建议:

一是完善发展低碳经济考核指标。在目前分区域考核的指标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分类指导,提高区县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和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指标权重。探索包括低碳经济活动统计在内的绿色经济核算制度,启动经济社会发展碳排放强度评价,建立低碳产业和低碳城市发展指标测算体系,将节能减排的各项目标措施纳入低碳经济体系。把低碳经济发展督促指标单列,增补进全市涉及生态环保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文件之中。

二是尽快研究建立市场化的补偿机制。借鉴《京都协议书》中排放指标市场化做法,核定各区县节能降耗指标,并允许通过市场手段调节指标。学习武汉和长株潭城市圈“两型”社会及天津滨海新区综改试验经验,把组建重庆碳交易所和排污权交易市场与申报重庆OTC市场、农畜产品远期交易所置于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来抓。这既可实现企业之间因减少碳排放而自主形成必要的补偿机制,更可弥补要素市场“缺环”,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三是进行低碳经济发展行业试点。在冶金、化工、交通、电力、建筑等高能耗、重污染行业试点,选择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重点企业进行降碳管理试点,以此带动各领域低碳经济的发展。

四是进行低碳经济发展区县试点。在区域限批制度基础上,选择生态条件较好、产业选择符合低碳排放要求的区县先行试点。集中已经出台的各类生态环保、循环经济、清洁能源布局、节能产业发展、城市集约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和项目,打捆支持这些试点区县。

五是率先在西部建成低碳产业园区。该园区仿照市里支持北部新区和特色工业园区以及都市楼宇工业的优惠政策执行,吸引高端低碳技术的研发和产品生产。同时利用园区集聚优势,选择一些具备引领潜力的降碳项目,集中研发攻关,并率先在园区转化成果,打造重庆乃至西部地区低碳产业发展示范区。

六是进行低碳经济社区建设试点。选择有条件的城乡社区(小区)进行低碳生活示范区试点,在园林绿化、燃煤使用、油污减排、垃圾处置、资源再生、环保志愿者服务等方面率先试点让低碳理念融入生活。

节能降碳背景范文3

关键词:低碳经济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技术创新 能源计量 节能降耗

1 低碳经济概念及战略地位

2003年英国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近两年来,关于低碳、气候变化的话题已经妇孺皆知,尤其在去年哥本哈根大会之后,低碳已然成为全球最热的话题[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好节能减排,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对我国来说迫在眉睫[2]。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2 质监部门与低碳经济的职能联系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从生活和工作中的一点一滴来为低碳社会的形成添砖加瓦[3]。目前,我国已经把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理念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树立低碳发展理念,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各级政府必须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确保低碳经济的实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质监部门)作为统一管理标准化、计量、质量、认证认可,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工作,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优化消费环境的重要职能部门,是政府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各级质监部门必须紧贴经济发展大局,认真贯彻落实政府部门下达的方针政策,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工作,将助推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质监部门也只有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立足本职工作,充分发挥本部门的优势,积极服务于发展低碳经济的这一系统工程,才能有所作为。

3 积极发挥质监职能,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导向和理念,实质是以低碳为纲,引领经济发展,涉及社会各行各业,作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着眼于节能减排等工作,结合本部门的职能特点和优势多管齐下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3.1发挥职能优势抓技术创新

一是推进技术标准创新。制定和实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能够从更高层次推进节能减排降耗,为各类用能单位从理论上提供能源监测、计量和控制的依据。近年来,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工作,各级质监部门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制定、实施能耗限额标准,基本构建见了覆盖工业重点耗能行业、大型商场和政府机关等领域的节能降耗标准体系,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二是加强计量检定科技支撑。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手段是技术进步与能源结构调整,这其中很多方面的技术节能效果需要通过计量进行评价和测试,无论是产品的优质还是各项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都是依靠计量数据来标征,没有计量就没有质量,没有计量数据也谈不上节能降耗,科学、合理、准确的计量是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能够为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和节能工作提供正确的指导方向。因此,要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计量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把计量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深入开展计量服务活动,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再上新台阶。

3.2加强机构建设抓服务保障

3.2.1 建立机制,引导企业节能降耗

一是深入企业开展专项服务,帮助企业发展低碳经济。企业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大力推进节能降耗,企业素质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优质低耗”[4]。质监部门应深入企业,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人员、计量技术、标准信息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帮助企业科学、合理配备计量标准、计量检测设施,建立有效的计量测量管理体系[5],对企业的能源计量数据提出了统一的规范要求,建立能源计量数据库,使企业在计量检测数据上看到节能降耗效果的数量变化,体验节能降耗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引导企业逐步实现低碳经济。

二是加强计量监督检查力度,督促企业节能减排。每月跟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情况,依据新《能源法》对那些未按要求配备、使用能源计量器具,瞒报、伪造、篡改能源统计资料或编造虚假能源统计数据的企业进行严肃查处。对超过国家耗能标准的企业,质监部门应及时深入企业开展机械设备的计量检测,针对企业存在的技术漏洞和工艺缺陷,积极帮助企业制定技术改造方案,淘汰高耗能落后的机械和装备,改进生产方法、工艺流程,大力推行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工作,通过加强企业自身计量管理,达到节能降耗增效的目的。

3.2.2 引导企业开发低碳技术产品,杜绝过度包装

同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和廉价劳动力来实现的。但通过节能降耗,企业减少成本的空间十分巨大,中国产品完全可以靠节能降耗来保持产品的竞争力。质监部门应在政策、技术等方面为节能产品生产企业提供支持,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推动节能减排产品的开发。

包装是商品流向市场之前,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影响商品包装能否低碳化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包装材料和包装设计两大方面的因素[6]。虽然包装材料的重复利用和再生,但当其达到使用寿命后,仍要面临对废弃物的处理和环境污染问题[7]。过度包装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拒绝过度包装,倡导环保、低碳包装将是大势所趋[8]。而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能将品质融入到产品中,从而提高企业的价格点和利润空间,降低对材料的浪费。环保的包装材料,加上有针对性的设计,必然会减少材料的浪费,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而且可以减少碳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质监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鼓励企业使用环保的包装材料,加大对食品包装的监督抽查力度,组织开展过度包装商品专项执法检查,有效打击过度包装的行为。

3.3 加大宣传,提高认识,营造良好氛围

大力宣传能源形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提高全社会对节约能源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资源环境意识和节约意识。加强能源与计量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提高公众和企业法人代表的能源意识和能源计量工作的法制意识。普及能源计量知识,积极宣传计量知识、先进的能源计量仪表和检测技术信息、能源计量工作方面的典型经验、涌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使节约能源成为每个公民、企业的自觉行动,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营造了准确计量、合理用能、高效用能的良好氛围。

4 结论

不管是哥本哈根会议,还是两会的“低碳”热议,种种迹象表明,探寻低碳之路已是社会发展趋势和人们的共识,任何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对资源的有效于合理利用。质监部门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能部门,要深刻认识到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在发展大局中的责任和使命,深刻认识到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对质监部门推动企业实现技术、管理创新,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等监管制度提出的新要求。各级质监部门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本着“引导、监督、协调、服务”的精神,积极推进技术节能减排和管理节能减排的发展,不断开创质量技术监督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低碳经济-中国用行动高速哥本哈根[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1).

[2] 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J]. 气象出版社,2007,(11).

[3] 图片编辑部.低碳经济绿色生活:环保从身边做起[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6).

[4] 时军、王艳龙.低碳经济环境下的碳排放权确认与计量[J].财会学习,2010(6).

[5] 经济导报.发展计量事业 服务低碳经济[N]. 经济导报,2010(5).

[6] 中国包装报.低碳经济下的食品包装新思路[N].中国包装报.

节能降碳背景范文4

一、安徽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 (一)制定了省级方案,编制专项规划

编制了《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以皖政〔2010〕5号颁布实施。方案明确了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以及发展低碳经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出台了《安徽省低碳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纲要确定今后5年全省低碳技术发展的方向、重点和阶段性目标,提出到2015年安徽省新能源产业主营收入超千亿元。组织编制《安徽省“十二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和《安徽省低碳城市发展规划》。

(二)开展清洁发展机制合作,启动低碳试点工作

推荐、指导一批企业参与了二氧化碳减排国际合作。截至目前,海螺水泥、淮北矿业、淮南矿业、皖北煤电、马钢集团等大型企业共62个项目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审批,21个项目经联合国有关机构注册,项目实施后,预计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024万吨。同时,支持马鞍山市、淮北市等地方和大型企业、园区发展低碳经济,积极申报国家低碳城市试点。

(三)坚持科技创新,推进低碳技术产业化

培育一批国家、省级低碳技术科研和产业化基地,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核能、循环经济等重大技术的研发和示范获得进展。其中,淮南矿业集团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马鞍山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奇瑞汽车节能环保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一批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平台,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节能环保等低碳产业也纳入了国家批准的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鼓励发展的主要产业,太阳能、光伏以及半导体照明灯等低碳技术和产业也已起步。

尽管安徽省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较好进展,但面临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一是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发展较为缓慢。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水电开发潜力有限,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受资源、技术等制约,较长时期难以成为主力能源。二是高耗能、高排放的高碳产业比重大,并且产能过剩问题较为严重,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三是低碳产业发展滞后,低碳技术不足。与沿海先进省市相比,安徽省光伏产业、新能源、建筑节能和环保设备等低碳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低碳技术创新和研发不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低碳技术人才。

二、安徽经济加快低碳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完成节能减排责任目标的必然要求

据统计,2010年,安徽省能源消费总量为9702.08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加3196.1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8.32%。其中:全省一次能源消费的煤品燃料、石油燃料、一次电力、天然气的构成比例为87.5:10:1:1.5;全省一、二、三产业和生活用能分别占终端能源消费量的2.03%、77.92%、9.52%和10.53%,工业用能占76.59%;全省高耗能产业能源消费总量约为5504.3万吨标准煤,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74%。以上数据反映,安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中期,能源需求强劲,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根本改变,“高碳”仍将持续一段时期,全省面临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因此,安徽只有尽早发展低碳产业结构,提升低碳技术水平,逐步向低碳经济转型,才能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降碳目标。

(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

安徽省能源产业和基础工业比重大,钢铁、有色、建材、电力、石油加工、化工六大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33%以上,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重化工”特征,家电、汽车等重点产业面临竞争压力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加快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繁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代表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方向。积极发展低碳经济,能够推动全省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能够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不断培育和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促进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起到重要的牵动作用。

(三)建设“生态安徽”和“美好安徽”的主要手段

安徽省是2003年提出建设生态省并被原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为第七个生态建设试点省,也是我国中西部第一个试点省。安徽省第九届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美好安徽”新概念。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生态破坏,减轻环境污染,改变公众消费模式,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升城乡生态文明的水平,有利于推动生态安徽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扎实推进安徽省低碳经济转型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抓紧出台相关政策

发展低碳,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必须依靠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引导,省级应明确牵头协调部门及其相应职责,部署全省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低碳经济开发、推广、对外合作、技术引进等重大政策,组织协调解决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等。一是省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发展低碳经济扶持政策。二要探索碳指标交易制度。三是选择有条件的重点区域进行低碳经济发展的示范试点。

(二)着力发展低碳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以产业为支撑,要把打造低碳产业作为安徽省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新能源等低碳、高效产业,严格控制高碳排放产业的引进和进一步扩张。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突出抓好钢铁、有色、化工、汽车、纺织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用高新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生产工艺,坚决淘汰高耗能产业。三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优势领域,加快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

(三)大力发展低碳技术,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一是重视低碳技术研究开发,力争在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上有重大突破,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是加大科技推广应用和国际交流。推进新能源、节能减排、生态环保技术的产业化,加快成熟技术和工艺的转化运用。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地区)的技术转让。三是着力打造合芜蚌滁低碳创新企业群。发挥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集聚优势,打造一批优势低碳创新企业群。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智能电网、环保设备等领域形成技术集聚态势,壮大全省低碳创新主体。

(四)积极发展林业碳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要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积极扩大森林面积,加强森林经营、扩大封山育林、科学改造低质低效林,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减少火灾和病虫害损失。提高森林碳汇的计量、检测评估技术,加强指标管理。同时。要大力推广高效投入产出、减少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农耕方式。鼓励选育低排放的高产水稻品种,推广水稻半旱式栽培技术等。

(五)增强全民低碳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各级政府要成为节能减排的模范,企业要强化社会责任,做低碳消费的引领者;消费者要自觉树立低碳消费观念。利用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介,宣传普及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的知识,让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低碳消费的宣传走进社区、学校,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节能、减排、降耗、适度的消费观念。

参考文献:

[1]庄贵阳. 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07)

[2]庄贵阳. 节能减排与中国经济的低碳发展[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8(09)

[3]刘再起,陈春. 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 国外社会科学,2010(03)

节能降碳背景范文5

[关键词]低碳造纸 化学品 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 F407.8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0-187-1

1低碳造纸是新一轮的造纸技术革命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效能、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己在全球悄然打响。

造纸化学品工业是造纸工业的上游产业,现代的造纸工业在制浆、抄造及成纸后加工整个造纸生产的全过程均离不开各种化学品的应用。当前造纸工业的发展要走绿色造纸、低碳经济的道路,造纸化学品产业的发展可以为造纸工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造纸是关乎国计民生的绿色产业和典型的循环经济产业,但在中国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必须迎接低碳经济的考验,而造纸化学品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绿色中国造纸产业,并应对低碳经济的考验具有重大的支撑作用。

低碳经济是依靠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而不是高碳经济以依靠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要能源,以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2低碳造纸化学品的特点

(1)技术含量高、产量不等、品种多,归属于精细化工领域;

(2)应用技术强、产品的技术研发难度大,商业开发周期较长,因此可以归属于高新技术产业;

(3)作为造纸工业重要支柱的造纸化学品,其材料的组成、性能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到纸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造纸工艺的技术进步和对环境的影响;

(4)造纸产业的发展和不断变化的纸产品市场需求不断促进造纸化学品产业的快速发展。

3低碳造纸化学品大有可为

毋庸置疑,造纸化学品对提高纸张质量,降低纤维用量,节能减排等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发展低碳造纸化学品将成为这场革命最重要的技术手段。

3.1可节约木材纤维的化学品

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一个新名词:“森林碳汇”(Forest Carbon Sinks)。它指的是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其面积虽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但却占陆地碳库总量的一半,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是未来30~50年经济可行、成本较低的重要减缓措施。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利用“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已经明确把增加“森林碳汇”作为了一个重要的增汇措施。

3.2可节能降耗的化学品

可节能降耗的化学品主要包括制浆化学品、湿部化学品和表面施胶化学品等。

3.2.1 制浆化学品

如蒸煮助剂,主要是表面活性剂,其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四聚丙烯苯磺酸钠、脂肪醇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聚醚等,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脱除树脂时,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最为有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共用效果更好,蒸煮助剂可以促进蒸煮液对纤维原料的渗透,增进蒸煮液对木材或非木材纤维中木质素和树脂的脱除,又能提高纸浆得率,还可以减少造纸黑液量。

3.2.2湿部、干部化学品

造纸湿部化学品种类繁多,尤以淀粉价廉物美用量最大。仅以淀粉为例,就有着很多具有不同功能和特性的品种。很多问题需要新的技术视野:分子结构、电荷密度、功能基团,原淀粉用于纸板表面施胶以提高纸板的挺度和环压强度。

3.2.3施胶化学品

在纸页施胶方面,由于AKD、ASA等施胶剂的开发和应用,使得造纸业正在由酸性抄造向中性、碱性抄造转换。纸机在中性、碱性条件下运行,具有诸多优点,如提高成品纸的白度和不透明度,提高纸品的抗返黄能力及耐久性,减轻设备腐蚀,降低废水污染负荷,并可以使用更加廉价的碳酸钙填料等。

3.2.4特种纸化学品

特种纸生产过程中,除原料或工艺可能不同外,通常还需要添加特别的化学品,如无碳复写纸生产过程中需要添加无色染料、显色剂等制备的微胶囊,面巾纸生产时需加入湿强剂和柔顺剂,装饰纸生产需要浸渍三聚氰胺树脂等。

3.3环保治理化学品

近年来,我国造纸业以年均约12%的速度快速增长,2009年产量已达8640万t,一跃成为全球首位,令世人瞩目。的确,上世纪80年代,我国传统纸业给人的普遍印象是臭气熏天、污水横流,但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国家不断整治造纸工业污染问题和关闭大量万吨以下的小厂,开始大规模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和环保设施,并逐步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进行标准化管理,目前我国造纸业的清洁生产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造纸化学品的发展、大型高速纸机的引进和开发、木浆和废纸利用率的提高,都大大降低了造纸用水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造纸废水治理技术已相当成熟,水污染治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据统计,我国造纸产量从2001年的3200万t增加到2008年的7980万t,产量增加2.5倍,而COD排放量从203万t下降到150万t左右,下降了26.1%,万元产值COD排放量也从0.168t/万元下降到0.04t/万元,下降了76%。来自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的资料也显示:目前我国前100家大型造纸企业的产量占造纸总产量的55.74%,而COD排放量却仅占总量的10%,表面低碳造纸业已经达到环保的标准。

4结论

随着我国环境的继续恶化,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低碳造纸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造纸的污染,使造纸业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节能降碳背景范文6

关键词:低碳;船舶;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U6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0174-01

当今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今后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据统计,在全球,海上船舶所排放的氮氧化气体占据达到30%。全球船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已经超过11.2 亿 t,大约占据全球温室气体的4.5%。据专家预测,到2025年,全球船舶运输业消耗燃油将达到4亿 t,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与当前相比将增加70%,因此呼吁船舶低碳节能减排是船舶运输业的一项重要的举措。

1 船舶低碳节能减排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成为当今世界中非常重要的能源消耗国家,低碳节能减排的工作任务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深入开展船舶低碳节能减排工作,已经被列入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船舶运输经济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海上运输业的“管理信息化、反应快速化、监督现代化”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使得海上船舶的数量逐年递增,航运范围业逐年在扩大,因此,随之而来的是能源消耗以及碳氧化合物气体排放的急剧增加,这便带来了对低碳节能减排新课题的研究探讨。

2 从技术角度进行低碳节能减排的措施

海上船舶所排放的有害排气体中包含碳化物、氮化物以及硫化物,同时伴有污水、垃圾、废水、污染材料等有害物质,为了降低这些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必须高度重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从船舶的制造以及使用角度来考虑,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微尘颗粒以及压载水的排放。

①降低船舶阻力:通过研发设计,将阻力线型设计的较低,降低风浪冲击阻力;减少船舶上层建筑,降低阻力; 降低船体表面粗糙度,从而降低船舶运行所受阻力。

②提高船舶动力系统推进效率:对船舶动力系统主机进行优化配置;对船舶尾部线型进行优化设计,并加装尾部整流装置;对船桨进行高效桨,并引进新技术开发新型桨。

③加强对船舶系统配置优化:船、机、桨实现最佳匹配;进行机电配置优化并实现智能管理;对船舶动力性能进行优化管理并降低传输能量损耗,同时开发余能应用技术。

④加强船舶节能设备的研究:对船舶进行高效的主机、辅机研究,提高动能; 主辅动能利用率,实现机智能化;开发油电混合动力以及变频技术在船舶上的应用。

⑤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将风能、核能、太阳能应用、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应用于船舶动力能源。

⑥从船舶总体设计角度出发:采取最低压载水总体设计,并研发新型环保材料应用于造船业。

⑦从设备配置角度进行提升:运用新型发动机,对废气进行处理。

3 从管理角度进行低碳节能减排的措施

3.1 加强船舶的日常管理以及维修保养

通过技术研究以及实践检验,通过技术方式来进行低碳节能可以有效的降低船舶燃油消耗,这已经广泛应用在海运船舶低碳节能的工作之中。然而船舶低碳节能减排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注重技术节能的同时还必须加强船舶管理,来实现节能减排,从而做好船舶节能减排工作。

在日常工作管理方面,船舶运行所产生的污油、固体垃圾以及污水需要按照相关规定统一存放,等船舶靠岸后交有关部门进行妥善处理,禁止排弃到大海中。

在强化船舶维护保养方面,船舶设备和检修设施严禁出现跑、冒、滴、漏等现象;需要定期对船体、螺旋桨以及舵机等重要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及时清除附着在这些部件上的海生物,保持船舶在水下部分的清洁,同时也可以起到减小船舶航行阻力的作用;冬季行船在启动主机的时候,需要对主机的冷却液进行预热,然后再进行主机启动,这样可以防止爆燃,能够提高燃油的燃烧率;需要定期检查各个轴系以及尾轴承运行状态,从而避免因为轴系偏转量或者摩擦力过大,导致主机有效功率降低;在主机启动或者停机的时候,需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不能猛启和猛停。所以,使得船舶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才能使其在运行过程中能降低燃料消耗,而船舶的维修保养是保持船舶良好使用状况的有效手段。

3.2 使用经济航速

船舶航行速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燃油消耗情况,这是船舶运输的经济以及技术的综合反映。若果航行任务不是很紧急,船舶尽可能采用经济的航速,同时要考虑风压、水压等这些因素来选择经济的航海航线。目前,海事部门现有的船舶基本都提高了航行的静水航速,全速基本是在12节到22节之间,但是船舶行驶时候普遍尾浪较大,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全速行驶。但如果长时间怠速行驶,也会导致燃料燃烧不充分,会导致机械磨损的加剧,容易造成损坏设备使用工况,同时也不利于低碳节能减排。

为此,根据船舶设计的说明要求,并结合实际船舶行驶经验,如果没有必要进行全速行驶的情况,就完全可以适当降低航速,从而降低功率,起到节省燃油消耗的作用,所以采用经济的航速能够能达到低碳节能减排的效果。

3.3 强化管理,使船舶的推进装置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船舶柴油机的工作状态情况主要取决于它的燃料燃烧情况,而燃料的燃烧情况又主要取决于气缸内摄入的空气量以及气缸内的压缩压力和喷油的定时及雾化效果。为此,轮机管理人员需要加强管理,使船舶的柴油机随时处于最理想的工作状态,用这种方式使得碳的排放量大大减少。比如: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定期清洁进排气系统,使进排气系统通畅,从而提高换气效果。

3.4 合理调配船舶

随着海事系统的船舶装备逐步完善,合理的、科学地调配船舶出海使用情况,也是低碳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方式。例如:玻璃钢船舶的高航速可以达到22节,但是额定功率却只有400 kW,因此它具有速度快、功率小的优点,所以除了起、抛以及复位浮标、船舶救助或者溢油等应急情况时候需要大型船舶外,日常巡航及运输应尽可能使用与工作量相对应的船舶,这样来达到低碳节能减排的效果。

4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低碳节能的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也带动了我国水路运输业的发展, 船舶运输业所排放的碳氧化合物气体以及船舶消耗的能源随之不断增加,船舶低碳节能逐渐成为当今低碳视角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低碳节能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既能够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来研发新技术、新设备来,利用这种方式来降低船舶的碳排放量,也可以通过加强海洋运输管理的措施来合理使用船舶,降低其能源消耗,从而达到低碳节能的效果。因此,想要推动船舶的低碳节能减排这一项重大工作,一方面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加速度新技术的开发设计,另一方面是加强船舶运输的管理,并积极引导和鼓励船舶使用低碳节能技术和措施,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整体上真正的实现低碳节能的船舶航运,最终提高我国水路运输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叶高文.船舶节能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7,(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