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冷链物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冷链物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冷链物流

乡村冷链物流范文1

关键词:医药冷链物流 产业共生 医药供应链

近年来,随着国家新医疗改革方案和基本药物制度的深入执行,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不断推进,我国已经成为医药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医药冷链物流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用药安全,也直接影响了医药及相关产业的经营效益,进而影响新医疗改革的持续有效推进[1]。由于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起步较晚,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当前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本文结合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实际发展状况,以江苏医药冷链物流为例,依据产业共生的原理,探求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一、基于产业共生视角的医药冷链物流分析

生物领域是共生理论最初的发源地。共生理论是指两种或多种生物之间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依照一定的模式互相依赖,最后形成一种多赢的共生关系的现象。经过后期的演变,共生理论逐步拓展到社会、经济等领域,并逐渐发展成为产业共生理论体系,其具体研究范围包括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产业共生理论谋求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下共生单元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实现区域企业积聚体整体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医药冷链物流产业是综合性的产业,三次产业均有所涉及,各产业之间相互交融,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关系系统。产业共生理论能够将医药冷链物流涉及到的各个企业看成共生单元,通过理论分析能够清晰地理清各共生单元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很好地依据这些关系分析各企业之间的竞合互动关系[2]。将产业共生理论应用于分析医药冷链物流,可以对其共生结构产生清晰的认知,找出阻碍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根本原因,从而找出其发展对策。基于产业共生理论,本文将从医药冷链物流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分析其共生结构。

(一)微观层面

微观层面的医药冷链物流共生分析主要着眼于医药冷链物流个体、多个医药冷链物流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医药冷链物流所处的共生环境与模式。从产业共生的组成结构来看,微观层面的医药冷链物流的共生单元主要是指医药冷链物流企业中的主体部分,还包括医药冷链物流各环节中的医药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药品冷库、医院药房、防疫站药房、卫生所药房等。共生环境主要是指医药冷链物流的整体生存环境,不仅包括冷链物流上下产业链的环境,还包括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而共生模式则是指医药冷链物流内外的联系方式,其主要表现方式包括各医药冷链物流各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竞争合作关系以及与各相关产业之间的合作互补关系。

(二)中观层面

本文从整个医药冷链物流的总体生存环境的角度进行中观层面的共生分析。中观层面的共生模式表现在不同地理区域中的不同形态、不同进程的医药冷链物流产业之间的共生关系。基于中国的发展现状,本文主要研究城镇医药冷链物流与乡村医药冷链物流构成的共生系统。

(三)宏观层面

宏观层面的医药冷链物流的共生环境分析则是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角度分析医药冷链物流产业。与中观层面的医药冷链物流的地域共生相比,宏观层面的共生环境研究则扩大至经济层面上有关联的各行各业,即表现在医药冷链物流内生的共生模式,主要是指在医药冷链物流的产业链上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及与之有广泛联系产业之间的共生关系,如医药冷链物流产业与制剂工业、装备制造业、文化产业等产业之间的联系。

二、产业共生视角下江苏医药冷链物流产业现状与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新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江苏省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江苏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仍显稚嫩,其功能效应没有得到完全释放,需要进一步挖掘其发展潜力。

(一)江苏省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药品冷藏需求空间广阔

据统计,2014年中国医药及生物技术产值已达到3.16万亿元,而江苏省2014年该产值达7053亿元,其中,医药产业产值3654.5亿元,占全国的1/7,位居全国第一。医药品中如生物制品、血液制品、所有疫苗、部分活菌制剂、部分眼用制剂、部分抗肿瘤药品等均需冷藏储存与流通,这给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2.政府对医药冷链物流高度关注

物流产业尤其是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一直是江苏省政府关注的重点。2010年,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江苏省药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暂行)》,确保通过不断强化药品冷链管理来保障冷藏药品的质量。近年来江苏各级政府也制定了不少政策,旨在鼓励并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到冷链药品物流系统建设与运营管理中。

3.缺乏医药冷链物流的龙头企业

医药冷链物流属于专业化的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高端物流产业,它对基础设施投入、物流技术水平和供应链管理的要求都很高[3]。目前江苏省缺乏医药冷链物流的龙头企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物流装备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难以适应医药冷链物流高质量、规模化经营的要求。

(二)江苏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共生问题分析

近年来江苏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其发展仍然存在不少亟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1.微观层面问题

医药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落后。医药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设施、冷藏运输设备和冷库这三个方面。交通设施方面,江苏省属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交通拥挤堵塞,导致物流运输网络不畅。冷藏运输设备方面和冷库方面,冷藏车和冷库的数量不足以支撑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需要,冷藏技术落后,低温冷库机器人的普及率较低,使得冷库仓储及配送作业效率低下。

医药冷链物流的专业人才缺乏。近年来,随着江苏省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的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而高校相应的专业教育无法跟上物流行业的发展步伐。其中,医药冷链物流是物流行业领域中一项新兴的技术型产业,因此其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短缺尤为明显。同时,高校在高级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方面还不够成熟,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还不能满足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需要。

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上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各环节中的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药品冷库、医院药房等未能真正实现数据共享,导致冷藏药品信息数据的融合与共享无法实现,因而无法达到冷链运输的全程智能可追溯化,从而导致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无法从温度监控系统随时获知冷藏车和冷库的温度、湿度是否适宜,医药品冷链运输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中观层面问题

医药冷链物流在中观层面主要是城市医药冷链物流与农村医药冷链物流差异化过大。城市医药冷链物流由于拥有较多数量的冷藏设备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基本能够保证医药品的冷藏效果。但是,农村医药冷链物流的设施、装备与交通状况都无法与城市相提并论,使得冷藏药品的运输时间大大延长,冷链断链情况次数增加[4]。这种城市―农村封闭式发展医药冷链物流的情形,直接导致医药冷链物流整体发展水平的低下。

3.宏观层面问题

医药冷链物流与其他产业的断层现象。医药冷链物流产业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其他产业的推动。首先,医药冷链物流的源头是制剂工业,也就是说在各类医药品制成之时就应该进入冷链过程中,因此制剂工业与冷链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次,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式微也使得冷链中的冷藏设备的性能难以达到冷链物流管理的要求;最后,有关医药冷链物流的文化产业裹足不前,很少有人了解并且认同医药冷链物流。这些产业与医药冷链物流产业之间的断层现象直接影响了医药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

存在区域壁垒。资源是一个产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石,资源的共享是实现区域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最有效的途径。但是江苏省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目前普遍存在较严重的区域壁垒,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影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产业共生视角下江苏医药冷链物流的优化路径

基于产业共生视角,江苏省医药冷链物流要从不同的层面选择适合的优化路径,才能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协调产业链内外部共生关系

从微观层面上来说,医药冷链物流就是一个共生系统,主要是依靠协调产业内外部的共生关系来推动医药冷链物流产业链形成良性循环。

1.大力发展医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对于江苏省的道路拥堵问题,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大力建设来改善道路和交通设施的防堵塞能力。首先,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如大范围推广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来提高运输和通信效率,让司机能随时随地得到交通信息;其次,在冷藏硬件配置上,应该大力推广使用先进的冷藏设备。但为了节省成本,提高装备利用效率,可以鼓励物流企业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与升级。同时应着力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藏车以满足药品市场上小批量、多品种货源运输[5]。

2.注重物流专业人才教育

地方高校应该注重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在讲授冷链物流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学生参加实践操作的机会。高校还可以与医药冷链物流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企业定向培养冷链物流管理与技术人才。同时,医药冷链物流企业更要注重企业相关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培养,强化其医药冷链物流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通过内扶外引的方式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与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3.加强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一体化的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RFID、GPS等信息技术的推广程度,使得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实现信息共享,对各种类型的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动态的监控,实施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点的控制),保证冷链医药品的质量和安全,进而提高整个医药冷链物流运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模式

从中观层面上来说,江苏省需要构建城市与农村医药冷链物流一体化的共生关系,不能再各自封闭式发展。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导致农村在政治、经济、文化落后于城市,因此江苏省各级政府应该致力于不断改变这种结构模式,加快改革步伐,改善农村的交通网络与设施,有选择性地在农村的交通便捷处兴建冷库与冷链设施,做好最后一公里的冷链运输与配送。同时还要建立城乡之间的信息交流互换平台,实现城乡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

(三)改善与三次产业的联系和资源分配

从宏观层面上来说,要用系统的观点看待医药冷链物流行业与其他三次产业间的关系,而不能割裂其与三次产业之间的联系而孤立发展。同时,要理清、优化产业间的资源分配。

1.改善与三次产业间的联系

当前,江苏省医药冷链物流行业中农村医药冷链物流与三次产业的断层现象较之城市医药冷链物流要更加严峻,主要是文化产业与医药冷链物流产业的断层现象导致鲜有人知道医药冷链物流这个专业名词,更遑论去了解、支持这个行业的持续发展。因此首先要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个人和企业认识到医药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更好地发展医药冷链物流;其次,对于制剂行业而言,能否完全实现全程冷链,则要依靠企业自身的管理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监察力度;最后,装备制造业则需要企业不断借鉴、研究发达国家医药冷链物流的技术并持续创新与实践,这样才能在硬件设施上支持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2.合理分配资源

江苏省内新兴产业对于资源分配的竞争尤为激烈,资源的分配既要遵循市场规律,也要政府相关部门依照行业发展的速度和前景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同时,要促进相关行业之间实现资源的共享,这将大大促进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近年来江苏医药冷链物流行业虽然在持续不断地发展,但仍有隐患重重。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并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存在的,其拥有着广泛的内外部共生关系,从产业共生的视角看待这个行业,大力促进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内各个环节、与其他相关三次产业间乃至与政府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作用,开展彼此间良好的竞合关系,按照互惠共生的模式发展,是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郑庆华.产业共生视角的医药冷链物流研究新思路[J].管理观察,2015(27).

[2] 王玉霞.基于共生视角的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整合发展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4(16).

[3] 刘晓亮,王文铭.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1).

乡村冷链物流范文2

关键词:冷链物流 SWOT分析法 物流管理 人才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a)-0130-02

怀化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气候适宜,农作物种类多、产量大。近年来,由于技术和政策的支持,怀化的农业、林业、畜牧业获得飞速发展,农产品产量逐年快速提高,不仅保障当地人的消费需求,还将大量农产品运销到外地丰富农产品市场。而在现代农业物流中,具有现代化理念的冷链物流是保障农产品快速、安全、高效流通的关键。为促进农产品流通,实现农民增收,怀化市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业,促进农业发展。顺应新形势发展要求,2009年,怀化市西南物流中心在各界的支持下应运而生。经过7年的发展,西南物流中心不断壮大,在宏观经济新常态下,西南物流中心既享有多重优势,同时又面临各种挑战。科学客观地分析怀化市西南物流中心具有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威胁,为西南物流中心发展提出针对性发展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1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一种对企业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在分析时,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即企业内部所有的优势以及所有的劣势)都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这些外部力量包括机会和威胁,它们是由竞争力量或企业环境中的趋势所造成的。这些因素的平衡决定了企业应做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去做。

SWOT分析法能够全面地分析企业的竞争情况,因此,在现代企业发展战略分析中很流行,在冷链物流业也广泛采用该分析法分析物流企业的发展前景。陈鸿雁以淄博市为例,采用SWOT分析了物流企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策略[1]。宣江平基于SWOT分析了中小型企业物流发展,并提出建立中小型物流企业区域联盟等的发展战略[2]。同晓文、袁小娟两人基于SWOT共同探究了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问题[3]。王静分别采用波特五力模型和SWOT分析了中小型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发展状况,并具体分析了企业发展战略选择[4]。

该文采用SWOT方法,分析了怀化市西南物流中心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发展机遇和外部威胁,并根据SWOT矩阵提出发展策略。

2 西南物流中心SWOT分析

2.1 优势

2.1.1 区位优势突出

怀化历来有“铁路带来的城市”之称,交通便利,怀化境内邵怀高速、渝怀铁路、黔铁路、焦柳铁路,现在还建设了高铁站,货物运输能力大大提高。怀化位于武陵山区西北,气候湿热,农产品资源丰富,怀化植被树木种类多,而有药用植物则达1 909种,且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中药材资源的就有175种,茯苓、天麻等产量甚至居全国第一;此外怀化市水果种植面积56.9千公顷,年产水果59万吨;水果、蔬菜、中药材、茶叶、棉花、食用菌等大宗农产品基地12个14万亩,产值可达15亿元。

2.1.2 企业基础条件优越

西南物流中心占地面积大,分类齐全,园区规划总占地662亩,分3期开发建设,计划总投资12.5亿元。园区设四大板块交易中心,分别为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10万吨冷链中心、城市共同配送及生鲜加工配送中心、检疫检测及电子交易中心,为农产品交易、加工、包装、运输提供了广泛的平台,服务覆盖面广。西南物流中心起步高,西南物流中心项目是2009年经湖南省发改委批准的现代物流园,由湖南佳惠百货旗下的湖南惠农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开发建设与经营,得到政府支持,为其发展提供动力,且由有丰富农产品物流经验的知名企业建设管理,管理经验丰富。

2.2 劣势

(1)湖南以及怀化市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支持政策和资金投入,无论数量上还是深度上都是比较欠缺的,直接影响到怀化市冷链物流的发展。(2)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现代农业意识,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特色不明显,影响到武陵山区农产品物流的整体流量社会条件机遇。(3)怀化市主要为丘陵地形,市内多山丘,公路修建难度大,特别是乡村地区,很多地方均是山路,道路狭窄、崎岖,里程又长,使农产品运输时效性差,产品损耗大。

2.3 机遇

2015年1~12月,怀化市GDP为1 273.25亿元,26 144.76元,位于全省第12位。2016年1~6月,怀化市GDP增长8%,全省排名由2015年第12位上升到第3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1%,农产品产量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此外,2015年怀化政府颁布的《怀化城区农产品物流发展规划(2015―2030年)》提出了怀化城区农产品物流业发展“一环三片多层次”总体布局,建立服务于武陵山协作区的年交易额千亿级农产品物流服务平台。

2.4 威胁

(1)怀化市临近的贵州、广西都出台了很多针对物流发展的政策,为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这给怀化市的物流企业带来了竞争压力。(2)来自替代品的威胁,水果、蔬菜很多可以采用大棚种植,可以不分季节气候地进行生产,而且不限制地点。(3)全球化的趋势下,国外进口农产品种类和数量都在增加,这给国内本土农产品以及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并且,农产品具有易腐烂变质的特性,对保险要求高,因此,农产品物流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化程度,但是西南物流在专业化程度上不够,导致竞争力缺失。

2.5 SWOT矩阵形成

SWOT矩阵形成见表1。

3 发展对策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西南物流中心优势、劣势均有,机遇和威胁并存。因此,发展中需要扬长避短、取长补短。

(1)应用先进冷冻、冷藏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冷链物流业。在物流中心采用先进的冷冻冷藏技术,提高农产品保鲜度;采用现代物流管理方法,对农产品从源头处销售进行全程监控、管理,保证农产品质量。

(2)用专业物流人才充实企业,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因此,要使西南物流中心快速、高效、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补充优秀人才,可以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使员工成为专业物流人才;不断引进优秀物流人才,提高物流中心软实力。

参考文献

[1] 陈雁鸿.基于SWOT分析的物流企业发展策略优化――以淄博市为例[J].企业经济,2013(3):164-167.

[2] 宣江平.基于SWOT分析的中小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J].科技信息,2009(30):504-505.

乡村冷链物流范文3

关键词:农业物流;信息化;GIS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的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农业水平不管从规模还是从现代化程度来看,在近年的发展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因为农产品种类繁多,季节性、区域性明显,以及农产品物流的运输要求更高,导致农产品物流耗时长、损耗大,最终造成农产品物流交易成本高,流通效率低。所以,农产品物流成为了制约农业发展的一大因素,且其影响日益明显。目前,农业物流现状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打破传统模式,实现农业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已经是必然要求。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农产品物流在发达国家,因其国家的重视,在设施设备、管理机制体制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机构。比如美国的“顾客中心”农产品物流机制以及日本的由农协统一管理规划的农产品物流机制。伴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和物流系统的逐步完善,其高效、科学的农产品物流体制已经基本建成。2.国内研究现状。中国农产品物流起步较晚,近年来,虽然在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信息化等方面作出了较多阐述,但相比国外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我国针对市场需求,也相应构建了基于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平台,但因为还处在农业物流方面的摸索阶段,所以这方面的研究与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二、农业物流现状分析

1.农业物流现状。我国农产品种类丰富,农业面积分布面广,这就决定了农产品物流的程序更加复杂,难度更大;区域性和季节性是农产品的重要特征,农产品物流受其特征影响,就要求物流更加快速、准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新鲜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农产品物流系统更加科学化、智能化,物流过程可视化程度更高。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带动着物流行业也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不断加强的物流服务方面,也体现在农业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经超过405万千米,通硬化路乡镇和建制村分别达到99.64%和99.47%,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96.5%;农村快递网点覆盖率达95.22%。2019中国快递“最后一公里”峰会上,国家邮政局副局长刘君表示,“农村的末端服务要进一步发展”。2.农业物流存在的问题。我国农业物流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以及政府大力支持下,已经取得一系列的发展,但是因为我国农产品起步较晚,所以,相较于迅猛发展的农业而言,我国的农业物流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有了一些发展和改善。比如,我国的农村公路总里程数增长迅速。但是,农村公路却出现数量上来,质量没跟上来的情况,导致很多乡村公路的通行能力极差;而且诸如铁路、高速公路等不会在农村地区设站,这就使得农业物流难以实现联运模式;受物流基础设施的影响,机械化作业不能实现,人工作业普遍存在,搬运装卸过程中损耗较大,且效率低下;互联网+农业的兴起,如京东商城、淘宝网等主要电商平台开发了农村市场,但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落后,信息滞后严重影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二是冷链物流建设不健全。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导致大家对食物新鲜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农产品主要是蔬菜、水果、家禽、肉类等,农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在冷链物流方面,我国的冷藏保温车数量不足,所占比例仅为0.3%,且因为信息流通不畅等原因,冷藏运输的损耗极大。据数据显示,我国各类食品的年产量达到10亿吨之多,占到世界食品总量的15%。我国蔬菜水果总量为世界之首,但是损耗量却高达25%~30%,与发达国家5%的损耗率相比,相差巨大,每年我国损耗的水果蔬菜价值高达750亿元。数据显示,欧美发达国家在信息化、系统化的趋势下,已经建立起高效冷链系统,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占整个国民人口数比重约在80%以上,预冷保鲜率达到80%以上;冷链运输率,发达国家达到80%~90%。因此,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冷链物流系统有待提高。三是农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已大致建立,信息传输能力已然具备,但是相对比快速发展的现代农业物流而言,物流信息建设存在滞后现象。信息是农业物流重要的组成部分,农产品从采购到运输再到销售,都离不开信息的处理。农村居民分散居住的特性使得信息沟通不畅,信息不能及时收集与传递,且容易出现信息失真的现象;乡村信息网络体系不够健全,导致农业物流信息难以实现全面的信息共享;农业物流信息不仅需要农产品的一系列信息,此外还需要道路交通、作业环境等信息,只有建立完善、统一的信息系统,才能实现农产品物流的高效运转。

三、GIS基本功能概述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指基于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的支撑,对地理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的综合性技术系统。为了实现现代农业物流系统运输、仓储等各个环节更方便、高效的管理,将GIS技术融入其中,不仅可以使企业对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也能做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消耗,最终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将GIS运用于农业物流中,是物流信息化与现代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据研究,物流管理过程中,涉及地理环境信息的物流数据占到80%以上,通过GIS技术与物流管理的深度结合,可以实时监控车辆信息、及时对物流线路进行优化,使得物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极大提升。此外,GIS技术融入到物流系统,使物流信息更具全面性,用户对货物的信息查询更加方便、快捷,不仅消费者能够及时了解货物的动态信息,更能提升用户体验。根据当前农业物流的实际情况分析,信息是物流系统的神经,现有的农业物流系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信息平台建立的问题。GIS系统不仅具有绘图、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可视化等基本功能,而且还具有地理数据库建设、网络数据分析功能。此外,在规划结果和预测战略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将GIS融入农业物流中,能使农业物流信息不畅等问题极大改善,使物流分析技术更加完善。地理信息系统基于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比如运用到农业物流路径规划系统中,对收集到的地理环境信息进行整理,作出分析,可以就路径优化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并且做到准确、及时、可视化。

四、基于GIS优化建议

1.路径规划优化。利用GIS平台,参考车辆行驶速度、道路宽度、道路平坦度等因素根据行驶距离合理构建指标体系,运用适当分析方法结合Dijkstra算法,最终确定出最佳运输线路。与传统Dijkstra算法相比,结合GIS数据网络平台,根据道路的实时信息,可以找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最佳路径,且能够做到随时修正最佳路径,摆脱路径选择依赖司机经验的情况,从而提高行车效率。2.实时导航。通过GPS信号接受,能够精准获取实时车辆位置,通过GIS数据信息,能够及时掌握路面通行情况等,避免因为道路交通问题而出现通行受阻的情况。这样不仅可以使通行安全得以保障,而且交通运输能力也能相应提高,最终实现效率提升。3.交通事故分析。通过GIS的全面信息,若出现交通事故,事故后可通过系统信息还原交通事故场景,并推算出车辆当时行进的速度、路线和方向,据此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确认责任方和确保事故公平处理。

五、海尔集团利用GIS降低物流成本实例

乡村冷链物流范文4

【关键词】邮乐购;农村电商;物流;研究

“邮乐购”是邮政部门为了贯彻国家富民政策,依靠邮政专业网点优势,凭借邮政部门社会影响力及服务性,打造的服务于人民的公共服务平台。“邮乐购”在最初阶段需要凭借政府提供的大力支持,全面发挥邮政优势为电商发展提供设施支持,同时与各大线上网购平台及线下零售市场相结合,推动“邮乐购”通过农村电商网络平台获得发展;期间,邮乐购为了能够提升农产品营销效率,促进自身现代化发展,利用农村邮政网络优势、农产品经营产业及销售渠道,与农产品领军企业及销售渠道建立合作关系,树立领军企业及营销渠道协同发展的市场局面。2016年,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竞争激烈,“邮乐购”在竞争大军中独树一帜,走在全省电商前沿。在“互联网+”的社会环境下,加强优化物流设施建设,强化农村企业合作力度,形成大众配送规模,是当前电商及农村电商物流发展需要快速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针对贵港市电商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分析农村电商物流发展进程中的影响因素,基于贵港市自身特点提出优化策略。

1贵港市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现状

1.1农村发展现状

1.1.1农村基本发展情况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贵港市常住人口大约为431.6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大约为215.81万人,乡村常住人口大约为215.82万人。近年,乡村户数、乡村总人口及从业人数逐渐呈现上升趋势。1.1.2乡村经济发展现状“十三五”以来,贵港市关键性经济作物产值始终保持增长态势,推动农产品经济不断发展。2020年贵港市粮食产量高达146.8万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大约为311.4万亩,水稻产量高达122万吨,全市粮食产值超过47亿元;全年水果产量高达50.56万吨,年末果园种植面积超过103万亩,水果及果园种植面积同比增长分别为15.8%、3.3%。近五年,贵港市农林牧渔等产业均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值超过4%。综合来讲,贵港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使农村电商业发展具备一定自然优势。

1.2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

1.2.1电商综合发展状况2019年,贵港市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全面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全市电商成交额超过131.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1%。电商产业快速壮大。2019年,贵港市简易家具、电子信息、运动服饰以及生鲜水果、旅游等产业电销成交额均高达亿元以上。全市通过第三方平台创建的跨境网络营销商户超过80家,跨境电商境外成交额超过2亿元,其中,简单的木制品及工艺品的销售总额分别超过2000万元、1600万元不等。电商扶贫获得明显效果。全市商务机构联合企业设立“京东———贵港馆”以及“贵港扶贫市场”等平台,通过电商平台推广富硒农产品,开拓农产品营销途径,主打百香果、红薯以及白玉甘蔗和沃柑等“网红”农产品,仅这四种农产品全年网络营销额度超过8000万元。以上情况均体现了贵港市电商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逐步进入迅速发展阶段,是促进广西消费增长、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打造现代服务产业的重要动力。1.2.2农村物流发展状况当前,贵港市农村物流产业逐渐从传统物流模式向现代物流模式过渡。首先,主流产业多样化发展。主流产业由快递、仓储、邮政以及运输等方面向加工、生产及流通方面拓展,特别是向农产品深加工至营销方面扩张。从当前阶段贵港市农村物流发展现状来讲,农民及农业生产机构是主要生产力,乡村供应及营销物流规模较大,比如农产品批发、经销合作产业等。其次,政府持续向乡村物流提供支持。中国快递行业规模始终排在世界首位,广泛覆盖全国各个村镇。贵港市与其他地区制定战略合作目标,希望通过互相扶持、紧密合作、优势互补等方式,促进在网络规划以及项目建设和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管理及电商等范围内的合作,协同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最后,物流产业与农村经济现状之间出现冲突[1]。社会现代化发展及服务通过物流产业得到体现,贵港市乡村经济呈现出自产自销的态势,不符合农村物流产业发展需求。一则自产自销的发展定势造成贵港市无法实现规模化发展目标,服务性能有待提升;再则,农产品加工无法形成一定特点,不能有效促进乡村物流产业市场开发。

2贵港市农村电商物流遭遇的瓶颈问题

2.1乡村群众参与电商观念有待加强

乡村群众人员结构存在一定复杂性,受教育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农村地区很多居民是留守儿童及老人,虽然部分地区有青年人群居住,不过很多人的文化水平处于初高中阶段。尽管网络宽带已经广泛普及,但是基本用于看电视及玩游戏,网络资源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发挥经济效用的机会渺茫。农村群众受自身观念及受教育程度影响,对于网络交易、电商等概念缺乏认识,对于信息科技及网络了解不够深刻,通过电子商务完成购物的观念及操作能力有待提升,无法充分认识电商对于农产品外销及工艺品下乡等网络平台的作用,潜意识只认可传统的实物交易模式,对于新兴的网络交易较为陌生,致使乡村群众参与电商的观念有待加强,使乡村地区的电商物流受到很大影响。

2.2乡村电商物流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国内乡村电商起步较晚,物流产业严重缺乏基础设施,特别是乡村农产品冷链物流,储运保管、道路运输等设备均无法使电商物流需求得到满足。此外,乡村各个村落较为分散,特别是新疆、以及青海等牧区,有些地方甚至没有公路通达,更遑论建设乡村物流快递站点[2]。很多电商及快递企业在此类偏远山区成立的快递站点通常只能到达县、乡、镇一级,很难实现“村村通”的服务目标。与城市成熟的物流产业相比,乡村电商物流当前需要完善道路、储运、保管、通讯及网络等基础设施,即使实现邮政通讯的行政村,其他自然村仍需要自行寄取货物,使乡村电商物流的长远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2.3乡村电商物流成本要求过高

国内农村地区电商物流兴起时间不长,物流产业基础设施严重匮乏,很多电商及物流产业服务站点通常只在县及乡镇或者经济发达的乡村出现。再有,农村地区村落及人口过于分散,快递收寄站点存在一定距离,同时交通不够便利,使农产品网络交易受到很大限制,从而造成物流配送时间及成本消耗过高。很多快递公司对于农村订单缺乏接收意愿,并且乡村物流发展速度较为迟缓,使农产品竞争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导致乡村地区的电商推广受到很大限制,成为当前乡村电商物流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与国际物流成本进行比较,国内农产品物流环节消耗量已经超过美国等发达国家近28个百分点,物流消耗成本占农产品总成本的30%左右,而其他发达国家的物流损耗仅占总成本的3%,由于差距过于庞大,使得国内农产品市场近95%的电商处于亏损状态[3]。

2.4农村网络信息化程度有待提升

随着国内宽带战略的逐渐强化,网络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较快,不过乡村地区互联网覆盖面积仍处于较低水平,并且地区不同,发展状况也存在差距。相较于城市互联网信息化发展程度,乡村网络速度、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安装、运维等环节均有较大差别。当前,乡村推广电商物流需要网络信息化技术给予支持,由于受地理环境、运输条件、网络科技及专业人才等因素制约,电商运营网络产生意外状况时,无法及时得到维修,使得网络交易无法正常进行,特别是具有较高时效性要求的生鲜农产品交易。再有,很多乡村群众严重缺乏互联网应用的基本技能,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有待加强,基本需要利用移动通讯或社交传播等途径知晓市场信息,网络交易量较为零散。乡村现阶段缺乏专业的物流信息平台,无法为交易双方提供有效的主体信息或者存在信息不对等现象,极易错失农产品最佳交易时间,使得物流配送及储运等相关资源遭到严重浪费。

3破解贵港市农村电商物流瓶颈的有效路径

3.1在农村范围大力推广电子商务产业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无法充分了解乡村电商产业,对于电商的参与意识有待加强,传统实体交易理念根深蒂固,参与电商网络交易仍需要一定时间进行过渡。因此,政府应该大力推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加大乡村电子商务传播力度,充分利用新媒体、乡村标语/标牌、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大力提倡电商经济发展优势,强化乡村群众参与电商模式观念。首先,利用新媒体进行专题报道,邀约各大新闻媒体、报社等具有权威的机构,针对乡村电商发展优势进行专题报道。其次,张贴标语标识,充分利用条幅、LED显示屏以及移动广告车等宣传途径,广泛传播电商知识,为乡村群众打造电商服务环境。最后,发放宣传资料,在乡村、集市等人口密集的地区,安排宣传咨询窗口,为乡村群众提供电商知识专业咨询服务。

3.2快速优化农村电商物流基础设施

农村地区受通讯、运输等基础设施环境影响,农产品加工、质量检验、储运、保鲜及包装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硬件设施建设不足使得乡村电商、物流发展及服务质量均无法满足发展需求。所以要求工信、交通、农业以及邮政等政府机构和电商及物流企业协同发展,促进乡村电商物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优化乡村电商物流服务体制,推动乡村电商及物流产业健全发展。首先,快速建设乡村通讯基础设施,加快光纤网络普及范围,推动通讯网络提速降费,快速扩大农村公共服务网点免费网络覆盖面积。其次,应该提升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发展速度,政府在生鲜农产品物流、质检、冷链、储运以及包装等环节给予资金及政策支持。再次,邮政机构及其他民营物流企业应该强化服务设施及系统共享力度,迅速加强农村物流网络基站建设,加设农村快递网络站点,缩减物流成本。最后,交通运输方面,政府应该加强输运硬件设施维护力度,优化城乡一体化交通运输环境,提高农产品运输质量。

3.3建设县乡村三级乡村电商物流服务系统

发展乡村电商物流产业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是农村综合业务量及消费群体不够集中,物流企业通常仅在县或者乡镇地区布置网点,顶多在行政村设置便民服务网点,很难使大部分自然村的物流需求得到满足[4]。为了能够有效降低乡村电商物流网点的建设成本,需要交通、物流产业、网络营销及邮政部门相结合,构建乡村电商物流产业服务系统,发挥县级区域优势,展示“多站合一、服务通网、网络共享”的强大优势,协同建设网络营销、专业培训及服务的综合渠道,探索符合乡村电商物流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农产品储运、生产、包装以及营销过程中提供助力,促进乡村电商物流产业信息化发展,推动县乡村三级电商物流产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具备综合性能的乡村电商物流服务机制,降低农村消费群体收集营销信息、储运损耗、农产品加工等环节的成本压力,避免中间环节成本损耗过高,压缩物流运输周期,确保农产品营销渠道通畅,保障农产品新鲜度。

3.4提高乡村电商物流信息化水平

农村信息网络化发展进程较为缓慢,市场信息传播速度也较慢,基本需要依靠移动通讯及人际关系获取市场信息,使得农村电商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受到严重干扰。首先,需要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促进关联机构融合、对接,利用“互联网+农业”为农村电商物流产业提供支持,推进农产品物流产业实现统一管理。其次,基于农村电商物流建设需求创办专业网络平台,用信息流引领资金、人才、产品及技术等重要因素,突破乡村物流信息迟滞性缺陷,发挥“互联网+物流”在市场信息收集过程中的优势,通过物流信息数据库,及时公布及接收农产品营销、储运及物流等相关信息,追踪产品信息,提高物流产业服务水准及储运效率,最大程度保证物流速度及农产品新鲜度。

4结语

2020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提到,“坚持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开拓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同时促进农业供给侧创新,培养乡村新动力的主要动能。为促进乡村电商物流产业快速发展,政府陆续推出和电商物流有关的发展策略,并提供破解途径,为推动乡村电商物流产业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廖瑜婷.漳州出台推进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四条措施[N].闽南日报,2021-12-08(002).

[2]岳欢.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贵州省六曲河镇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1,43(06):93-94+104.

[3]孙艳.基于合作博弈的西北地区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8):4-5.

乡村冷链物流范文5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响彻一时的口号,放在如今的电商大佬身上,甚为应景。

城市用户增长放缓,流量红利时代结束,电商企业急需新的增量,来维持平台的高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有着巨大人口和市场潜力的农村自然成了电商平台下一个战略目标。

过去的一年,可谓是农村电商发展元年。据统计,2015年我国农村地区网购交易额达到3530亿元,同比增长了96%。农村电商发展态势良好,社会资本积极介入,农村电商成为不少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2015年11月,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伴随着一批有关农村电商发展的“好消息”传出,面对这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到农村去”再次成为一种时代潮流。

2016年4月8日,商务部部长助理王炳南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谈及“互联网+流通”计划时表示,农村电商是实施这一计划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农村电商发展态势良好,社会资本积极介入,农村电商成为不少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下一步商务部将从补短板、重上行、促竞争三方面推动农村电商发展。

毫无疑问,农村电商的风口已经形成。而电商大佬们显然也不会错过这个机遇,已经浩浩荡荡地掀起了进军农村电商的大潮。

京东、阿里、苏宁三大巨头重拳出击,都将农村电商作为了公司战略发展方向。京东集团农村电商负责人就曾表示,农村电商是京东集团2015年度五大重要战略之一。阿里更是宣布将在未来3至5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2015年8月10日,苏宁在南京宣布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对于农村电商市场的拓展,是双方未来合作的重要一环。

巨头的出手,是趁农村电商市场势力格局尚未明朗之前,抓紧抓住消费者、货源,为以后在农村电商市场的壮大做准备。然而这场肉搏之战,会呈现什么样的格局?

阿里:农村淘宝“合伙人”模式

2014年的中国农村,曾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电商“刷墙”大战。从前农村土墙砖墙上刷的大部分是农药化肥广告和“少生孩子多种树”等标语。此时,互联网时代的浪潮拍到了村头的墙上,标语也变成了“村村上淘宝,生活真美好”。

“阿里巴巴的中心不仅仅是渠道下沉,将城市里面的商品卖到农村,更是希望在农村建立供应链和消费的双向电商生态。”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

2014年是阿里农村电商元年,10月份启动“千县万村”农村战略,以淘宝村为战略据点打开农村市场。该年阿里发展了212个淘宝村19个淘宝镇。其中,主要东部沿海尤其是阿里本部市场浙江占三成的淘宝镇,广东其次占26%,中部大省如河南、湖北、四川,华北大省如河北、山东,在淘宝镇的开发上均占有席位,农村淘宝在局部地域雏形渐显。

2015年,阿里全网的农村网络消费额约为35亿元。支撑其规模达成的背后,是阿里积极打造的780个淘宝村、71个淘宝镇。而农村淘宝从2014年的9省扩展到了包括湖南、江西、天津、云南、北京、吉林、辽宁、宁夏在内的17省市。

淘宝村是阿里巴巴集团农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阿里农村战略已经形成“双核+N”的架构,“双核”指的是农村淘宝和淘宝村,“N”则指的是阿里平台上多元化的涉农业务,如特色中国、淘宝农业、淘宝大学、喵鲜生、淘宝农资、满天星、产业带等。

2016年初,阿里与延安市政府联合推出了“年货节”活动,这是继“天猫双11”之后阿里巴巴集团与广大消费者共同打造的又一个盛大“节日”。用户通过阿里平台购买延安当地的特产;农户通过电商购物节将产品批量销售。当地政府通过“年货节”活动强化延安地域品牌,阿里则通过“年货节”强化了电商下乡力度。

巨头们的比拼随之而来。就在阿里“年货节”启动的同时,京东在2016年元旦也推出了电商节应战。“1月1电商节”也是京东加速农村电商布局的重要一环。

乡村推广人:京东“农村梦”的奠基者

早在2013年,京东就吹响了向农村电商市场进军的号角。经过3年的探索和实践,京东农村电商战略――包括工业品进农村战略(Factory to Country),农村金融战略(Finance to Country)和生鲜电商战略(Farm to Table)(以下简称“3F战略”)逐渐成形并迅速推进。

京东3F战略实施以来取得积极进展。截至目前,京东乡村推广员人数已达到15万,服务15万个行政村;京东县级服务中心超过1100家;京东帮服务店布局超过1300家;地方特产馆、特产店已达到600多家。

京东农村电商战略最核心的两大模式就是县级服务中心和京东帮服务店。县级服务中心采用公司自营的模式,房源租赁、房屋装修、家具采买、办公设备和中心人员都由公司负责,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为乡村主管。乡村主管可以根据业务量自行分工,乡村主管对其负责区县的业绩负责。若想成为一名乡村主管,需有乡村生活经历或者非常熟悉乡村生活,且具备一定市场营销能力,还得有与客户面对面沟通的经验。

服务中心主要承担了代客下单、招募乡村推广员、培训乡村推广员和营销推广等功能。目前,想要签约成为乡镇推广员的人数众多,仅江苏沭阳县一个县已签约的推广员就已达到70多人,其中30岁左右年轻人居多。

京东乡村推广员如同京东无数的“神经元”,活跃在全国各个村落,这些“神经元”由县级服务中心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目前京东乡村推广员数量正急速增长,按照计划,2016年京东新开业500家县级服务中心、招募数万名乡村推广员。

京东相关负责人表示,县级服务中心是京东由线上向线下拓展的尝试,它是一个多业务承载模式,管理人员包括配送站长和乡村主管。由乡村主管对当地乡村推广员进行培训、管理,乡村推广员既是销售员、售后服务员、物流配送员,也是京东的信贷员。乡村主管还将协调县服务中心与京东帮服务店的功能匹配,让两者相互协作,共同解决农村消费者购买网购商品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

苏宁:农村电商O2O布局

苏宁也在加快布局。2015年苏宁建设了1011家苏宁易购直营店。据苏宁云商COO侯恩龙介绍,苏宁要在现有易购服务站的基础上,计划在2020年前建立10000家服务站,覆盖全国1/4以上的乡镇,从渠道建设层面打通“农村电商”发展壁垒。

与其他直营方式不同,苏宁主要覆盖在县镇一级,与规模较大的苏宁连锁门店形成渠道和品牌的互补。直营店面积多在100~200平方米,3个员工,与传统门店实现库存共享,店内用电视实现虚拟出样,以低库存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去年以来,苏宁接连与江西省、安徽省、四川省、甘肃省等签署电商合作协议。苏宁易购借助其终端服务点以及冷链物流优势,将当地特产以效率和品质最大化形式将产品销出。

此前,苏宁一直奉行冷链物流补贴制度,实现农产品的便捷上行。而苏宁物流云平台则通过大数据和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在物流中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解决物流问题,农村的产品上行问题便解决大半。

苏宁通过遍及城乡的门店网络,将其商品、服务直达市场末梢神经,也同样意味着将物流仓储下沉至县镇一级。

在苏宁农村电商的O2O布局中,各地特色农产品可以通过苏宁的渠道实现中转,通过线上平台的中华特色馆,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直邮。

这种既有线下渠道的网格状分布,又有线上平台的规模化运营,使电商在农村市场可实现快速复制和迭代,实现用户、农户、平台的多方利益共享。

电商大佬如何畅通“进村到户”?

农村电商发展的最大掣肘和竞争关键仍在于物流。面对国内近70万个行政村(2013年数据),城市的“最后一公里”物流难题就变成“如何进村到户”的难题。

通常快递只能送到县城或者乡镇一级,但是农户要把产品拿到手里,还得再坐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公共汽车,虽然一些商品网上有价格优势,但是算上农村用户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使得其价格优势大打折扣。

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快递网点的乡镇覆盖率为48%,还有近一半的乡镇不通快递。对许多民营物流企业来说,村镇快递布点成本过高,出于利润考虑大部分物流和快递公司都不愿意涉足村镇快递网点建设。而另一方面,乡村物流多以收发农产品为主,一些季节性较强的生鲜产品又往往对物流配送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

农村电商鏖战正酣,线下网点“落地为王”。农村电商配送终端从人口密集的城镇延伸至人口分散的乡村,使电商面临“长物流链+低消费密度”困境。

“在整个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体系中,物流被称作电商的CPU,它决定了电子商务是否可以做大做强。”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室副主任张莉曾对媒体表示,在电子商务当前强劲的发展态势下,电商物流若不引入或整合资源,将在未来无法匹配上电商的快速发展。也因此,在电子商务支撑体系中的众多环节里,物流被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京东日前还进行了一项无人机送货测试。像京东这样将其用于农村站点的集中配送无疑更具想象力,它为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解决带来了全新的思路。

近日,商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全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布局完善、结构优化、功能强大、运作高效、服务优质”的电商物流体系的发展目标。

针对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规划》特别提出,将推进电商物流渠道下沉,支持电商物流企业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延伸服务网络。结合农村产业特点,推动物流企业深化与各类涉农机构和企业合作,培育新型农村电商物流主体。

农村电商的配送不到就是一个成本高的问题。张莉表示,如果利用数据化、信息化发挥物流的协同效应,企业之间资源共享,比如将近期到达的所有包裹由一个企业的一辆车集中配送,都可以降低综合成本。

让“新农村电商人”扎根

互联网的无界性打破了时间和信息距离,让人们看到了农村电商市场的巨大空间,但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匮乏,其中人才更是农村电商的一大痛点。

曾经,农村电商在人们印象中是“会上网就能开网”。随着互联网发展,农村专业电商人才变成了“香饽饽”,然而这些人才很难在农村“扎根”。

“人才问题是现在遂昌电商发展最核心的问题,遂昌这个地方还是很难留住人才。”作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林颂文表示,他们需要既懂电商,又懂农产品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对各环节中面临的产品策划、质量标准制定、品牌包装、宣传推广、销售、物流、售后等都有清晰的认识。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就带来了一份题为《推行农村电商教育孵化计划加快推进农村电商扶贫》的提案,内容包括建立多元化全产业链的农村电商教育孵化体系、整合优化规范社会资源补充教育教学力量,以及鼓励平台企业充分发挥农村电商培训的实质作用等方面。

现状是,农村电商培训大多局限在教授电商平台的使用环节上,并未形成从农户生产、计划到平台运营、产品推广、物流运输的全产业链深入。

阿里研究院与淘宝商学院早前联合的一份《县域电子商务人才研究微报告》曾预测:从数量看,未来县域农村网商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超过200万;从结构看,目前最缺少运营推广、美工设计和数据分析三类人才,现在农村电商人才结构的主要问题是,懂电商的人不熟悉农村,熟悉农村的人不懂电商,既熟悉农村又懂电商的人太少;而从能力看,即使已经开始从事电商创业的人才,也面临能力不足的问题。

“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是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就现状看,各类农村电商培训机构培训水平参差不齐,培训机构管理混乱,在培训规模、培训能力上都无法满足农村电商的发展。”张近东对媒体表示。

对此,张近东在提案中建议,应该由国家牵头来打造一个跨平台的农村电商教育孵化体系,将各类涉农专家、企业电商平台专家、数据分析专家等聚集在这一平台上,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生态圈,从前端入手,进行全方位的培训。

“电商人才培训急需政府牵头,通过政策支持和资源配置,鼓励具有实力的电商企业尤其是大型平台企业为农村电商人才提供实践机会和共享大数据等,进一步促进农产品进城,增加农民收入,利用农村电商实现脱贫致富。”张近东表示。

乡村冷链物流范文6

流通制约贫困地区发展

流通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脉”,它和交通、邮电、金融、科技及能源水利等一起,构成了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血液循环”系统。商品流通序列的延伸,可以把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不同产品、不同地域的生产与消费联结起来,扩大贫困地区与其他发达地区的商贸交流。因此,加快建立完善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贫困地区流通体系建设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总体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具体看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流通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陈旧,电子信息、冷藏等设备设施不完善,服务功能单一,缺乏信息服务、质量检测、交易结算等配套服务设施。

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低、中介组织发展缓慢、信息服务等软环境条件薄弱,难以及时把握市场动态。

主要以个体商户构成的农村流通主体,运行方式和交易行为很不规范,政府监管难以到位,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健全的商品质量检测制度,假冒伪劣商品肆虐农村市场。

订单农业、连锁经营发展零散,农村专业合作社受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因素制约,难以有效组织农民参与到流通环节中。缺乏适度规模的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导致产品无法错峰上市,无法实现储存增值、加工增值,难以做大做强。

特色农产品品牌规模效应不强,在区域特色、挖掘历史产品风味品质等文化、包装宣传品牌方面做得不够。物联网、农村电商建设覆盖虽已形成规模,公开数据汇总,农村电商网点在去年年底达到25万个,但示范性质多于个性化、精细化服务,销售链条呈碎片化,农业经营主体还无法通过自主应用获取利润。

建立农村完整的流通生态链

据有关机构预计,未来农业是个千亿级的市场,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规模将超过两万亿,结合贫困地区特点,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村流通生态链势在必行。

在政府扶持之下,贫困地区要加强农村公路、水电、网络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着重解决产销“最后一公里”问题;建设商贸批发零售市场、特色商业街、物流配送中心,大力发展小型超市、仓储式商店、专卖店等新型流通形式;打造专项运输、冷链物流等基础建设;加大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批对接、直供直销等多种产销衔接;鼓励多条经营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形式活跃农村市场,

积极推行现代“互联网+扶贫”。完善管理信息化系统,重点打造一批村级商务营销平台,提升产销信息化水平,降低流通成本,减少农产品损耗,提高流通效率,促进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实现移动互联网化、社交化、本地化结合,要以“工业链+产业链”代替原有的“点+平台思维”。根据农村市场特点,依托电商平台构建工业品、商业服务下乡与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将农产品运出来,也要把农民需求的商品和服务送进去。将流通环节嵌入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建立完整的流通生态链。

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支持引导连锁商业企业以及农产品销售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实行“订单农业”,农民负责生产,专业合作社负责收购。

着力打造特色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发挥好现有特色农产品品牌作用。积极推进贫困地区农产品研发、生产、加工、营销等农业产业链重要环节信息化水平提升。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扩大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使之成为贫困户收入新的增长点。

积极发展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培育农村流通经纪人队伍,加强对经纪人的培训,引导组织农民经纪人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合作,共同开拓农产品市场。增强农民在生产、流通环节中的主导权、话语权,减少他们在生产中的盲目性,切实保障自身合法权益,这也是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