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统计分析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车辆统计分析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车辆统计分析报告

车辆统计分析报告范文1

交通统计存在的不足

1.统计内容不能全面反映交通发展内涵。现行的交通统计是在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演变而来的。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改革完善, 统计内容不断丰富, 主要包括:① 以运输产量为核心的生产成果统计:②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的交通投资情况统计;③ 以交通基础设施存量为中心的生产能力统计;④ 以交通职能部门管理内容为中心的专业统计。随着科学发展观在交通领域的进一步贯彻落实,交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提升, 尤其是“十一五” 规划纲要中把“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作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战略任务以来,交通统计工作必将承担更多新的使命:必须科学准确反映和监测交通运输节能消耗. 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增长方式转变等进展情况,全面反映运输生产效益、运输发展速度和运输结构变动情况, 客观反映交通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进展情况等。面对统计工作的这一全新环境, 现行统计已经明显的力不从心,表现在重总量规模速度统计、轻结构效益统计, 重生产成果统计、轻环境资源统计, 重物质文明统计、轻精神文明统计, 重行业自身统计、轻与社会经济的关系统计, 难以全面反映交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内涵。

2.反映交通服务水平的核心指标准确性不高。作为交通统计的核心指标,运输量(包括运量和周转量)是表征交通生产成果的最主要量化统计指标,集中体现着交通行业对整个社会的服务程度。经过近十年的统计改革,运输量统计已从计划经济下的“全口径统计报表制度”过渡为市场经济下的“以抽样调查为主、全面报表为辅” 的综合调查方法体系, 较好地解决了从部门统计转向行业统计的困境。然而近几年随着经济多元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统计对象和范围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较多难于操作的实际问题。比如:在对非营业性车辆的调查中,由于交通部门不掌握非营业性车辆的全部有效数据,实际操作中难以对非营业性车辆进行科学抽样;再者, 目前运输经营主要以私营个体为主, 由于经营者存在怕收费、怕收税的思想顾虑, 不会如实反映, 统计数据难以真实上报。

3.统计制度不够完善, 调查方法不够灵活。现行的交通统计工作中虽然综合应用了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多种调查方法,但更多依靠报表制度,通过全面报表、层层汇总来完成统计任务。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是通过信息引导和协调市场,因此这些信息必须能够反映供求关系、反映价值规律、反映经济运行,而目前的统计调查制度中反映交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调查为数不多。此外, 囿于全面报表、层层汇总的工作模式, 时间上滞后, 数据时效性较差,对于一些交通突发事件不能快速灵活反应。另一方面,调查中就事论事直接调查用得多, 间接调查方法用得少。随着统计工作与日常管理工作的关系日益密切, 以日常行政记录信息作为统计基础数据来源的间接调查方式因其效率高、负担小、成本低等优点必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目前, 交通系统在管理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行政记录信息,比如高速公路收费系统采集的各类车辆数据和载重量数据,但目前这些记录信息并没有正式纳入到日常统计调查体系中。

4.数据挖掘不够,统计分析手段落后。统计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础, 其价值和作用绝不仅仅是体现为孤立分散的统计数据,而在于开展分析活动挖掘统计信息的潜在价值, 在于通过高水平的统计分析与预测及时为决策提供所需数据及材料。为了拓展信息服务外延,通过定期编写月度、季度和年度“公路、水路交通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交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制度已经初步建立,但统计分析的广度和深度与“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的要求差距还很大,表现为: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大多是“站在交通谈交通”,缺乏揭示交通经济与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经济内在联系的深层次分析;内容单、针对性差, 目前的交通运行分析多套用以统计数据为基准,未能及时追踪反映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度挖掘影响交通经济运行的关键因素:分析手段落后,对交通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多是跟着感觉走,凭经验靠拍脑袋, 没有结合科学的预测技术, 科学性、准确性无法保证, 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统计分析服务。

5.统计体制不够健全, 基层统计缺乏必要保障。现行的交通统计管理体制是“统一领导, 分级负责”。这一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并延续至今, 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 但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显得越来越不适应。从纵向上看,各级交通统计机构之间的关系是行业管理、相对独立:上级对下级只安排任务, 而不给配套经费,下级只有向上级报表的义务, 而得不到上级给创造的良好环境,这种状况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基层统计部门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为层层汇总式的全面报表统计方法的大量存在提供了土壤, 同时还容易导致基层编数、造数, 干扰统计数据。从横向上看,交通综合统计和各业务司局的专业统计是平行运行的“双轨制”,彼此之间不可避免存在交叉、重复。但统计工作因受指标口径、统计范围等影响,不能很好地协调统计信息采集的客观性, 再加上综合统计与专业统计中的协调问题等,不仅导致数出多门、信息失实, 重统、漏统现象时有发生, 同时基层统计工作重复性大, 负担过多过重。改进和完善交通统计工作的建议应从体系框架的全局对交通统计工作进行全局规划,眼前尤其是要重视对统计基础研究工作进行系统规划, 在通盘研究统计指标、统计方法、调查手段、分析技术、组织体系的基础上,更新统计理念, 丰富统计内涵, 创新统计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研究力度, 推进统计工作:

1. 拓展行业统计范围, 完善交通统计内涵。

针对目前交通经济正处于转型期,领导对统计的关注、各级政府对统计的需求度、公众对统计的敏感度均史无前例增强的现实, 交通统计迫切需要解决统计不全面的问题, 丰富统计内涵. 拓展统计外延。首先, 应尽快对目前的统计指标体系进行整合、梳理,研究构建全面、科学、规范的交通生产、科技、能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以及互相衔接配套的各专业统计指标体系。以系统、丰富的统计产品科学诠释交通可持续发展内涵.准确表征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特征,客观评价交通落实科学发展观成果。其次. 在行业内部建立统一、规范的统计标准体系,根据统一的指标名称、指标口径、指标范围进行统计,从源头避免因不同口径、不同范围而造成混淆,减少综合统计与专业统计之间的“撞车”,提高统计数据的可比性。

2.建立质量评估长效机制, 维护统计工作权威性。

建立数据校核机制。针对交通统计核心指标.研究开发校核模型,充分利用易于采集的不同来源相关基础数据进行校核。比如研究开发利用干线公路的收费系统数据以及治超站点数据的模型对运输量数据进行校核。建立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制度。邀请相关部门专家以及交通领域资深研究人员定期开展交通统计核心指标的数据质量评估会议,通过专家集中会审模式为数据质量把关。

3.建立分级调查体系, 加强信息化应用水平。交通统计中抽样调查方法的应用成绩应该肯定,但影响这项工作整体推进和深入开展的问题仍很多, 仍受调查方法、调查体制以及保障条件等因素制约。笔者认为可从改革调查体系、改进调查手段着手:改革目前调查成本均由基层消化吸收的现状,效仿美国分级调查体系,国家、省、地市采用调查费用分担原则,即各级分别负责各自所需要部分样本的调查成本,并直接对所调查样本进行数据处理。这样从部级角度讲, 可以对样本数据进行超级汇总, 达到“快、精、准” 的目的,并能够避免层层汇总对统计数据造成的误差。不同于其他调查, 交通运输的调查对象具有流动性, 基础数据采集困难大,应加大G P s、GI s、遥感等信息化手段进行辅助调查的研究力度, 借助于仪器设备的自动采集功能,提高基础数据的真实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对于目前行业内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相当规模的,如公路收费系统数据、水监船舶管理系统, 应通过研究开发数据提取技术, 直接拿采为我所用。

4.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健全统计预警监测机制。统计预警监测体系是衡量统计分析水平及快速反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非典” 事件告诉我们, 只有健全的统计预警监测体系,才能显著提高统计分析水平,有效地增强统计的快速反应能力。因此, 一方面, 交通统计分析应针对行业发展的热点、难点 重点问题, 开展专项调查, 重点调查工作, 加大对热点、难点、重点的研究力度, 在完善、提高现有交通经济运行分析的基础上, 打造统计分析研究“亮点”, 开发高附加值的“拳头”产品。另一方面, 应研究先进的预警监测技术, 以及交通经济与宏观经济、产业经济的互动分析技术,通过加强对交通行业的预警监测,跟踪、反映突发性事件的发展、演变对交通运输带来的影响,及时发出预警监测信号,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统计在管理决策的参谋地位。

车辆统计分析报告范文2

为全面掌握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状况,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要求,现将我局20__年度能源消耗情况汇总分析,汇报如下。

一、能源消耗总体情况

20__年,我局办公楼总建筑面积750平方米;用能人数80人,其中编制人数20人;公车总数1辆,为汽油车。能源资源消耗主要是办公及日常用电、用水,公车耗油等。

20__年全年用电消耗37265.79千瓦时;用水消耗1195.85立方米;汽油消耗4878.89升。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为49.69度/ 平方米•年,人均用电量为1863.29千瓦时/年,人均用水为59.79升/年,人均单车耗汽油量243.94升/年。

二、能源资源消耗变动情况

经统计,20__年能源资源消耗呈现“有升有降,总体下降”的态势。其中,人均用电量同比下降13.58%,人均用水量同比下降16.7%,人均车耗汽油量同比下降7.22%。

20__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同比下降10.32%,实现局级用电、用水、用油能耗指标节约5%以上。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20__年我局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仍有差距。下一步我局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提高公共机构节能的成效。

(一)加大节能改造力度。加强对大能耗设备的监控,尽量减少使用并加大改造力度。严格执行车辆淘汰制度。加快淘汰高耗能的办公设备,完成节能灯管的更换,积极推进办公室资源循环利用。

(二)加强节能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公共机构节能的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适时举办节能专题讲座,提高节能管理能力,营造公共机构节能的良好氛围。

车辆统计分析报告范文3

1、回访电话

工作内容:根据档案资料,定期向客户进行电话跟踪服务。跟踪服务的第一次时间一般选定在客户车辆出厂二天至一周之内。跟踪服务内容有:询问客户车辆使用情况,对我公司服务的评价,告之对方有关驾驶与保养的知识,或针对性地提出合理使用的建议,提醒下次保养时间,欢迎保持联系,告之公司免费优惠客户的服务活动。做好跟踪服务的纪录和统计。通话结束前,要致意:“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和信任!”体会:回访电话,要文明礼貌,尊重客户,在客户方便时与之通话,不可强求;回访电话要有一定准备,要有针对性,不能漫无主题,用语要简明扼要,语调应亲切自然。要善于在交谈中了解相关市场信息,发现潜在服务消费需求。并及时向领导汇报。

2、客户的咨询解答与投诉处理

工作内容:客户电话咨询有关维修业务问题;并留意记下客户的工作地址、单位、联系电话,以利今后联系。

体会:认真听客户意见,并做好登记、记录。听完意见后,立即给予答复。如不能立即处理的,应先向客户致意:表示歉意并明确表示下次答复时间。处理投诉时,不能凭主观臆断,不能与客户辩驳争吵,要冷静而合乎情理。投诉对话结束时,要致意:“XX先生(女士)感谢您的信任一定给您满意的答复。”客户对我方答复是否满意要作记录。

3、回访电话报表填制、报送

工作内容:周、月回访电话的数量、满意度的记录、统计及月统计分析报告。

体会:按规定时间完成报表填报,日报表当日下班前完成,周报表周六下班前完成,月报表月末一天下班前完成。统计保证准确、完整,不得估计、漏项。

通过这次实习我学习到了以下几点:

1.首先是个人角色的转换及整个人际关系的变化――学校里的学生变成了未知领域里从头学起的实习生,而熟悉的校园也变成了陌生的企业单位,身边接触的人同样改变了角色:老师变成了领导,同学变成了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样的转变中,对于沟通的认知显得非常苍白。于是第一次觉得自己并没有本以为的那么善于沟通。当然,适应新的环境是需要过程的,所以我相信时间和实践会让我很快完成这种角色的转变,真正融入到工作单位这个与学校全然不同的社会大环境中。

2.在心理上努力去适应全新环境的同时,的体会莫过于实际工作方面的收获。特别是在实习过程中,大大的提高了我的言运用能力。

语言,是人们思想交流的工具,言为心声,语为人镜,客服回访每天要回访或面访不同类型的客户,主要是靠语言这个工具与客户沟通和交流,客服专员的语言是否热情,礼貌,得体。直接影响着自身和公司的形象。如果只是机械地使用礼貌用语而不有任何诚意,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影响客户对售后服务的满意度。

车辆统计分析报告范文4

关键词:统计;交通;管理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各种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城市公共交通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应该说在今天的中国,公共交通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快捷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仍然有很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一个城市的公共交通的目的是为每个乘客提供快速、安全、舒适、便利的乘坐过程,在满足安全、舒适、便利的同时,快速是最大的需求。起到完成公共交通运营的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各种工作串联作用的岗位或是工作就是统计工作,应该说统计工作完成的好与不好和发挥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整个公共交通管理的好与不好。这里的统计工作有专职和兼职,包括每天的运营收入情况、车辆运用状态良好率、公共交通运营的车数、线路条数、线路长度、线路网的长度、线路网的密度、总座位数、客运量、员工的出勤等等都需要统计工作来完成,可以说公共交通管理中的各种数据都是由统计来完成的。统计信息包罗万象、无处不在,一个好的统计运转组织系统所完成的工作在整个公共交通运营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无法代替的。

1 公共交通统计的主要职能应用

在今天的公共交通的统计工作中应该说主要的职能是:统计信息职能、统计咨询职能、统计监督职能。这三项职能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并且是密切联系的。首先说统计信息职能,信息职能是统计工作应用的一个基本职能,在公共交通的管理工作中起到为决策系统提供基本科学数据的功能,为调度系统提供运转组织基本科学数据的功能,为公共服务提供基本科学数据的功能。同时还是保证咨询和监督职能得到有效运用发挥的前提。统计咨询的职能,在公共交通中拓展服务咨询领域,提高信息引导,探寻公共交通的发展需求和措施,及时分析公共交通运行态势,强化对运用设备安全度、乘坐环境舒适度、线路网点畅通度的统计检测力度,关注内部管理环境和外部运营环境,针对广大公众乘客关心的问题和公共交通运营中的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探寻统计数据的变化的原因和背景,找准存在问题,提出具有科学性、有效性的统计分析报告,为公共交通决策系统提供数据支持,真正的有效解决公共交通运营的主要问题。统计监督职能,依据当前公共交通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分发挥好统计监督的职能,结合公共交通的实际状况,对当前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建立健全公共交通的统计工作机制,顺畅统计管理秩序,同时要有效的维护公交统计工作的管理权威,保障基层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2 公共交通统计的信息化管理应用

公共交通统计的信息化是公共交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发达国家的公共交通管理信息系统都包含先进的公共交通统计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公交运营组织和经营管理科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和处理。为公交运营生产组织、客户营销、经营管理提供统计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公共交通统计的信息化的目的是建设以服务公交运营生产组织、客户营销、经营管理,满足公交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需求为目标,以统计信息采集自动化、数据管理仓储化、系统应用网络化、统计手段多样化为重点,从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整合公交统计系统资源,规范统计指标的标准,拓展信息产品,深挖数据内涵,推动统计数据产品的变化,促进决策科学化,管理现代化,为公交运营发展提供优质的统计服务信息和决策支持。

使公共交通统计的信息化系统与公共交通调度的信息化系统相结合,使公共交通统计的信息化系统与公共交通决策的信息化系统相结合,使公共交通统计的信息化系统与公共交通的信息化系统相结合,使公共交通统计的信息化系统与公共交通安全管理的信息化系统相结合,使公共交通统计的信息化系统与政府交通管理的信息化系统相结合,用上述的几个相结合打造出一个公共交通综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公共交通统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基础和基本数据保障,为整个平台系统服务。

3 公共交通统计在公共交通未来发展的应用

未来的城市公共交通应该是一个轨道、地铁、公交汽车甚至包括城市上空小型飞行器多方、多层次的,相结合的综合交通系统,实现一卡通用,包括身份识别,购票、乘坐导引、便民信息查询、乘客危机识别救护等综合应用,实现不管那位乘客在一个大型城市的那一点想到另一点只需要最多一个小时时间便可到达。这是未来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方向,要想实现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同时对公交统计工作,尤其大规模的统计数据处理上是一个巨大挑战。需要公交统计工作在信息处理和甄别上要应用很多先进技术完成。这就需要我们公交统计人员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强化统计信息决策和保密功能。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时代已经进入到各行各业,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交统计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建立健全公交统计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主要数据及时更新,加快统计信息网络与部门统计网络的连接,实行综合联网,使统计信息既可及时地为行业统计部门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满足国家和行业的统计需要,又可立足本系统,建立适合公交系统特点和市场需要的数据库与内部传达系统。同时要求统计信息系统必须做到规范、统一。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管理手段和计算机技术,广泛收集信息,加快信息处理、传递和反馈速度,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加快统计信息的传递与应用。健全完善符合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公交统计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方式。为确保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公交单位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实现全国城市公交的信息化联网,同时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一是各种基础信息由各基层单位向各职能部门运行,满足各职能部门的汇总需要;二是各职能部门的专项信息向综合部门横向运行,满足其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的需要;三是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信息由综合统计部门向决策系统、各职能系统及基层运营系统多向运行,分别满足其管理决策、研究问题和了解情况的需要。规范统计基础工作,突出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及时性。在现有统计系统台帐和原始记录的基础上需要逐步完善增加相关项目和内容,使之为行业的发展提供需求。其次要完善统计的内部资料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统计档案系统。设立专职统计管理机构,包括公交统计信息采集人员、 公交统计信息整理人员、公交统计信息决策人员、公交统计信息设备维护人员等。最后我们相信统计工作在公共交通管理中的应用势必要成为整个公交运营系统的基础和主导,成为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何朝平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研究》期刊名:城市规划2006 年15 期.

[2]张国华;黎明;王静霞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在中国城市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期刊名: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7 年5 期.

[3]梁惠金 《论交通统计工作信息的重要性》期刊名: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 年1期.

车辆统计分析报告范文5

[关键词] 煤炭;运销;流程;信息管理系统;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 F270.7;TP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3-0045-04

0 前 言

目前,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引发企业市场营销方式的深刻变革。面向客户和市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融合业务流程重组(BPR)、客户关系管理(CRM)、管理信息系统(MIS)等管理思想,改造采掘行业传统运销管理模式和营销方式,已是煤炭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煤炭销售运输主要涉及煤炭销售市场、煤炭产品生产、煤炭质量控制、煤炭销售和运输等环节。其中煤炭销售环节是煤炭销售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而外部销售市场和内部生产条件的变化,是影响销售效益的最根本因素。因此,在煤炭运销管理过程中,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的准确、高效、即时就显得非常重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先进的营销管理思想,研究应用煤炭运销管理信息系统十分必要。

华亭煤业集团经过近10年的探索和实践,煤炭运销模式从当初的分散销售管理发展到目前的集中销售管理。基本形成了以“诚信营销、合作共赢”为营销理念,以“以销促产、竞价保市、促销保量、产销平衡”为营销原则,以“五统一(统一销售价格、统一签订合同、统一安排运力、统一货款回收、统一售后服务)”集中管理、“三单(调运单、调拨单、结算单)”运行机制为销售体制的煤炭运销管理模式。以此管理模式为基础,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优化重组和再造煤炭运销业务流程,开发了具有客户、合同、营业、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煤质、调度、结算、统计分析等业务管理功能模块的管理信息系统, 并在系统中采用了物联网技术,对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运销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应变能力,实现业务管理的流程化、规范化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 系统建设目标

通过煤炭运销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施,优化业务流程,建立完善的运销服务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降低销售成本,加强货款回收,增强监管力度,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1)逐步形成网络统一、业务综合、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煤炭运销管理系统。

(2)实现高效率的煤炭运销业务流程,实现实时的数据传输,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进行煤炭运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3)实现汽车衡、轨道衡称重数据的自动获取,由煤炭运销管理信息系统提供货物信息、客户信息、合同信息、运销计划等,结合汽车衡、轨道衡完成计量称重。

(4)GPS卫星定位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在途运输车辆的实时监管,避免途中车辆倒煤、换煤等违规行为的发生。

(5)车号识别系统的应用,防止套牌、换牌现象的发生,对运煤车辆进行规范管理。

(6)实现统一定价、灵活开票、全程监控、集中结算。

(7)提供灵活、方便、多样的结算方式和查询方式。

(8)为煤炭企业提供各种业务统计分析报告及为公司领导的经营分析与决策提供依据。

2 系统设计

2.1 总体架构

为了适应当前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系统的总框架采用先进的基于框架的构件化五层架构。这一架构遵循统一数据出口和统一数据入口的原则,通过统一的企业门户入口,对外为用户提供闭环式服务和共享机制,对内整合各业务应用系统。通过对上层应用服务的请求,调度下层业务逻辑及其相关业务系统的资源,完成以事件为驱动的工作流和数据流的运行。

整个系统从逻辑上化分为:系统层、支撑软件层、应用基础平台层、应用组件层、应用层。从结构上来讲,采用五层构架设计思想,可以满足系统对高性能、缩放性、安全性、重用性及可维护性的要求。

在支撑软件层包括系统J2EE应用服务器、工作流中间件、消息中间件、应用集成中间件。

在应用基础平台层则包括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门户服务平台、业务协同平台等。

应用程序集中放置在应用层上,由所有用户共享,使得系统的维护和更新变得简单。当业务逻辑发生变化时,只需更新服务器上相应的应用组件,在此之后所有的用户就可以使用新的业务处理逻辑,从而避免了用户端应用程序版本控制和更新的困难。

2.2 服务器、数据存储设计

此次系统建设中,采用SUN Fire V245和Sun Fire V890服务器,以及搭配Sun StorageTek 6140磁盘阵列和博科SilkWorm 200E光纤交换机构建SUN环境。数据库服务器双机热备,Web服务负载均衡,数据存储磁盘阵列(如图1所示)。

(1)数据库服务器。设计两台Sun Fire V890,每台配置两颗1.5GHz Ultra SPARC IV+双内核RISC处理器,配置8GB内存,配置4块内置146GB热拔插硬盘,配置安全级别达到B1级的Solaris 10 Unix操作系统。两台服务器之间通过心跳线连接,同时配置支持Oracle数据库的Sun Cluster双机群集软件实现数据库服务器的高可用性。对两台V890服务器每台配置两块千兆网卡与核心交换机相连。同时两台V890服务器与两台博科SilkWorm 200E光纤交换机相连时也对两个链路冗余做了设计,每台配置了两块光通道卡,当一台光纤交换机出现故障时不影响与磁盘阵列6140的数据存储,从而提高了可靠性。

(2)Web服务器。设计两台Sun Fire V245,每台Sun Fire V245配置两颗UltraSPARC IIIi 1.5GHz CPU,2GB内存,两块73GB硬盘,4个10/100/1000M以太网端口,1个DVDROM,两个冗余电源。UltraSPARC IIIi CPU是Sun公司专门针对网络应用进行优化设计的CPU,4个千兆网口则保障了V245可承载足够大的网络吞吐量,主要部件的冗余同样确保了V245服务器的可靠性、可用性。

2.4 技术实现

采用多层架构(数据层、应用逻辑层、访问层)MVC的设计模式,使用JAVA语言开发,应用ORACLE 数据库技术,使用中间件技术。开发煤炭运销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业务操作电子化、流程管理网络化。

2.5 物联网技术

在运销管理信息系统中,融合CAMA通讯业务、GPS卫星定位技术、GIS技术、图像采集技术,实现对运煤车辆的动态跟踪、监控、实时管理;用智能化车号自动识别技术和车载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运煤车辆的有效管理。

3 功能模块设计

3.1 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模块

主要包括:调运单管理、营业室管理、煤质管理、运销工作流管理、清欠办管理、客户/合同管理、资金/结算管理、公路发运管理、铁路发运管理、报表管理等功能。

(1)调运单管理:包括调运单发放、未使用记录、部门调运单、使用记录。

(2)营业室管理:包括窗口价格管理、托收管理、单据作废日志、班报报表、日报报表、年初库存结转、产量登记、收煤监控、发运流水、班报管理。

(3)运销工作流:包括流程管理、项目类型管理、工作流定制。

(4)煤质管理:包括煤质检验日报录入、生成煤质检验日报、生成煤质检验月报、煤质计划指标。

(5)清欠办管理:包括清欠登记、清欠还款、欠款总账、欠款台账。

(6)客户/合同管理:包括合同维护、客户管理、客户余量查询。

(7)资金/结算管理:包括客户承诺款、现金总账查询、现金台账管理、结算管理、资金管理。

(8)公路发运管理:包括公路运价管理、上站煤管理、调度控量管理、车辆管理。

(9)铁路发运管理:包括铁路计划、铁路发运、铁路费用管理、铁路客户对应关系。

(10)报表管理:包括地销日报、外销日报、销售日报、销售日报明细、销售及出矿、运输日报、商品煤销售日报、上站煤月汇总、上站煤运费结算汇总

3.2 GPS监控子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为了加强运煤车辆在途监控管理,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功能点:

(1)地图标注。根据业务需求,在正版电子地图(GIS)中清楚地标明矿井位置、重点用户位置和各收煤站点位置,并标注运煤线路。对在运煤线路周边的各个煤场、加水点、加油站进行标注。

(2)重车监控。在运煤车辆上安装车载视频监控,进行运煤车辆的途中实时跟踪监控。软件设计从煤矿重车开票后,GPS监控系统及时进行跟踪,如果运煤车辆发生违规行为,系统自动报警并上传抓拍图像直到煤炭安全运输至目的地。重车在完成一个运输任务后,如空车返回途中可不监控,但当再一次进入煤场后立即监控,发现不良现象时及时报警。

(3)电子围栏。系统将矿井、重点用户、收煤站点按照煤炭运输过程中装煤、卸煤的不同动作设置成两种类型的电子围栏。

系统自动实现车辆在运煤线路上的完美监控管理。当车辆从装货点电子围栏出来后即开始实行全程监控调度管理,当车辆偏离指定的行驶路线或超时停车时,监控中心即可收到相应的报警提示,并自动下发文字信息及TTS语音到车载终端来提醒司机(如:请勿停车,请及时将煤炭送达指定目的地),同时,系统将自动抓拍图片并上传至监控中心。当车辆从卸货点(物品目的地)出来后,系统可不对车辆作上述监控管理。

(4)轨迹回放功能。平台服务器可记录下车辆行驶的历史轨迹,管理人员可查看车辆之前的任何时间段的轨迹回放。因此,监控人员不必实时关注车辆的行驶情况,可在闲暇时通过轨迹回放来翻查车辆之前的行驶轨迹。

(5)停车超时报警。中心下发指令设定停车报警的时间值,当停车时间超过停车报警的时间值对,产生停车超时报警,并主动抓拍此时车辆状况图片并上传给中心。

(6)偏移路线报警。当车辆驶离了设定的行驶路线时,终端通过调度终端提醒驾驶员已偏离行驶路线,同时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往中心发送偏移路线报警信息。

3.3 车号识别

引入物联网理念,运用远距离RFID(射频识别)识别预先写入射频识别卡的ASCII数据,并通过接口转成车号信息发到地称重系统中,为煤炭行业首创。

4 应用效果

本系统投入使用后,对销售运输公司和生产矿井的业务提升和管理水平提高起到相当积极的促进作用:

(1)规范了销售行为,管理流程更加科学、合理、高效。

(2)把事后管理变为事前预防管理。过去由于人工统计,票据传递不及时等因素,往往会造成许多用户发生超供煤现象。现在销售数据实时传输共享,地销部、外销部的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清楚地知道用户的供煤量,当用户无供煤量时,管理人员会提前通知有关市场部人员尽快催用户付款,下达二次供煤通知单,避免用户超供煤和欠款发生。

(3)过磅软件实现了集团的统一性,软件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4)在空车除皮这一环节上,当车皮和历史皮重发生变化时,系统会记录历史皮重中最轻的一次皮重,避免用户利用车皮作弊。

(5)实现了矿井地磅房和销售公司营业室开票在品种、数量上的一致性。

(6)通过应用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后,过磅的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车辆管理更加严密。针对套牌车辆,特别是对电煤、上站煤承运车辆中的套牌车辆进行了有效管理,有效避免了套牌、换牌等违规行为的发生。

(7)车辆GPS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在运行后,配合新出台的严格的管理措施,对承运车辆在途运行进行了实时监控。车辆在途中停车、加水、偏离运行轨迹、换煤等违规行为大为减少。

5 结 论

以华亭煤业集团公司“五统一”(统一销售价格、统一签订合同、统一安排运力、统一货款回收、统一售后服务)管理思想为核心,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开发应用的煤炭运销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业务操作的电子化、网络化、流程化。系统中车号自动识别、GPS卫星定位、车载视频监控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运煤车辆的动态跟踪、监控、实时管理。该系统在华亭煤业集团公司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具有在煤炭行业推广应用的广阔前景。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济东.煤炭销售全面信息化平台的构建[J].中国煤炭,2007(6).

[2]卢明波.基于CRM的煤炭销售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J].煤炭技术,2009(11).

车辆统计分析报告范文6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 产品质量 检验

中图分类号:F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1)12-0103-03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on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Hua Jingjun, Deng Xiaobo, Wan Xiuqin, Yu Guanghe

(Shandong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Institute for Product Quality, 250103, Jinan, Shandong)

Abstract: The author introduced the concept,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in the field of traffic, communication and medical treatment, and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intelligent inspection system via the idea of intelligent earth by IBM,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on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1、物联网的概念及发展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物联网”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EPC global的前身麻省理工大学Auto-ID中心提出的一个构想,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2004年,日本总务省提出 u-Japan 构想,希望在2010年将日本建设成一个“Anytime,Anywhere,Anything,Anyone”都可以上网的环境,同年,韩国政府制定了u-Korea 战略。2005年11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的《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2009年8月,总理在考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指出,要积极创造条件,在进入微纳传感网领域比较早的无锡,建立中国的传感网中心。(“感知中国”中心)

2008年11月,IBM 提出“智慧的地球”概念,即“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做出了“智慧地球赢在中国”的报告,在智慧的电力、智慧的医疗、智慧的城市、智慧的交通等六大领域中提出智慧行动方案,并提出“让我们共同创建一个智慧的星球”的号召,如图1所示。

2、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2.1 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

物联网在实时交通信息、道路收费和一卡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随处安装的传感器,监控和控制交通流量,获取实时路况信息;通过RFID技术以及利用激光、照相机和系统技术等进行标识车辆并收取费用;针对交通基础设施设立的用户账户,实现公交、火车、出租车甚至是停车场一卡通行,瑞典斯德哥尔摩就是通过物联网技术收取拥堵费减少了汽车流量,示例见图2。

2.2 在通讯领域中的应用

在“2009 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中国移动展出了手机支付系统,中国电信一直在推介自己的全球眼技术,上海海关都采用中国电信的远程监控系统,通过画面可以对货物进行通关检查,也减少人力的使用,这些都是远程监控的物联网应用,公交手机卡示例如图3所示。

2.3 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整合的医疗平台和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整合的医疗保健平台根据需要通过医院的各系统收集并存储患者信息,并将相关信息添加到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健康档案系统通过可靠的门户网站集中进行病历整合和共享,这样各种治疗活动就可以不受医院行政界限而形成一种整合的视角,医疗平台示例见图4。

此外,物联网技术在物流、电力、城市等系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在检测领域中应用的探讨

上述应用实例可以看出,物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的各个行业,在提高生活质量等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但在产品质量检测方面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目前国内大部分质检机构还是沿用以前的检测模式,需经过送样人员填写委托协议书、样品接收人员现场核对样品并录入样品信息、样品检验人员领取样品进行检测、汇总检测结果形成原始记录、检验人员输入样品信息形成检验报告、报告登记发放等环节,存在流程复杂、多次输入样品信息、检验周期长、样品信息不保密等弊端,急需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为检测系统的智能化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条码、射频技术和互联网,实现样品、检测设备、服务器及终端设备的互联,实现检测系统的智慧化。下面就样品的受理、流转、检测及报告的出具以及远程查询的智能化做如下探讨。

3.1 样品的受理

样品受理的过程实际上是样品实物交接和信息确认的过程,在受理的过程中可采用编码技术,将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型号的产品赋予一个特定的编码,这样,同一个型号的样品只需要在第一次受理时输入产品的信息,在以后样品检测的受理过程中无需重复输入样品信息,通过编码识别器进行确认即可,极大地减少了样品受理的时间。

这种做法类似于公安部实施的消防产品身份证管理制度,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编码技术,将产品生产过程控制管理,产品出厂、销售及使用等信息与数字准入标志有机结合,实现产品在生产、销售、安装、验收、监督等各环节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管理,随时掌握产品流向,切实保证产品的质量。

受理后的样品信息直接进入业务系统,样品受理人员只需进行扫描确认即可生成报告编号,同时还可按生产厂家、产品类别、检验类别等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工作,进行完全实现数字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样品受理完毕后,进入样品周转流程,样品受理过程如图5和图6所示。

3.2 样品的流转

样品受理完毕后,样品通过输送带输送至检验区域,在流转过程中,射频技术将自动记录样品流转的时间、数量等信息并反馈给业务系统,如有受理样品未进入流转过程,系统将会出现提示告知样品受理人员,完成信息反馈工作。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样品流转系统将不同产品输送至不同的实验室,在样品流转过程中,流转系统将提示样品检验人员样品即将到达检验区域,检验人员应做好接样准备,如图7所示。

在此过程中,样品通过专用通道流转,实现人员流和样品流的分离,进一步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样品的影响。

3.3 样品的检测

检验人员接收样品后,经过一系列的样品制备和前处理,检验人员扫描条码后就可进行样品检验,检验设备自动记录数据及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等环境参数并参与计算,还可根据标准要求进行数值修约和不确定度的计算,计算完毕后,软件将检测结果传送至业务系统进行记录,无需人为输入结果,在减少检验工序的同时,还可确保检验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如图8所示。

检验完毕后,检测设备将自动记录检验周期、时间、检验人员等相关信息,发送至业务系统,进行原始记录的编制。检验人员确认原始记录无误后,校核、审核及批准人员依次登陆业务系统,进行原始记录的校核、报告的审核和批准,系统自动生成检验报告,并进行电子存档。

3.4 报告的出具和远程查询

报告打印人员登陆系统后进行报告封面及内容的自动打印和装订工作,同时形成产品质量分析报告、业务分析报告等相关统计报告。管理人员可随时登陆业务系统,查看相关统计分析报告和检验情况,以便及时调度检验工作,同时还可将检验状态通过服务器发送至网站,方便委托人员和产品使用方进行远程查询,如图9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