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的核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冷链物流的核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冷链物流的核心

冷链物流的核心范文1

【关键词】冷链物流 趋势 RFID我国冷链行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肉类、农产品冷链流通率仅为15%,果蔬产品和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为5%和23%,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冷链物流行业日新月异。

近年来我国冷链发展迅速,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冷链物流需求增幅加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冷冻冷藏食品需求迅猛增长,食品冷链物流行业迎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以内制品、速冻食品、乳制品等为代表的冷链食品发展较快;②冷库等基础设施资源加速增长。截至2009年底我国冷库接近3万座,冷库总容量为6137.39万立方米。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地域性特点,对低温冷藏产品的需求也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因此,冷库的地域性特点比较明显,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③冷链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从2007年的《易腐机动车辆冷藏运输要求》的正式颁布到2010年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中国冷链的制度完善之路正在大步前进;④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开始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也不断在我国的冷链物流产业中应用。RFID监测技术是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①完整的冷链体系尚未建成。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中国大约85%的肉类、77%的水产品、95%的蔬菜水果是常温销售的,每年应腐烂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十分严重。对比发达国家,我国冷链体系的建立还需要政府大力的支持;②冷链设施相对落后,运输效率低。近年我国冷链基础设施正在迅速增长,但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冷库及冷藏车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仍旧偏低,部分基础设施陈旧且分布不均,亟待升级改造;③第三方物流比重低。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保留着“大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还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组织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工商企业对高效率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这也是当前制约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不高。冷链物流信息化是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物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并不高,真正建立了自己的冷链物流信息系统的企业并不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现代冷链物流业的发展;⑤冷链物流管理落后。由于缺乏对冷链物流的基本认识,经常出现断“链”的现象:从农田到批发市场,新鲜水果未能做到遇冷处理;初级加工和分捡区没有低温制冷环境;运输过程中,冷藏运输卡车普及率不高;装车、装船过程多为露天,不能按照国际食品标准在冷库或保温场所进行;实际操作流程不规范,不少企业为了减少油耗,偷工减料,货车运货途中,只有一头一尾冷机是开启的,中间冷机则人为关闭。未来中国冷链物流业发展趋势:

一、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国家对冷链物流产业的重视将促使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2010年7月,由发改委颁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标志着我国有关部门对冷链物流的空前重视。该《规划》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将得到广泛推广,并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装备先进、上下游链接配套、功能完善、运行管理规范、技术标准体系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由于国家在冷链物流政策上的导向作用,使得许多省市加大了对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我国的冷链物流体系将建立并将不断完善。

二、专业化的冷链第三方物流的比重逐年增加

随着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为了减少投资,降低运作成本,提高物流水平,增强核心竞能力,必然促使企业更加关注其核心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而将企业内部物流交由专业物流公司经营。目前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市场比重不大,但潜力很大。,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今后几年,我国专业化的冷链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重将会逐渐增大。

三、物流信息化进程加快

现代物流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物流的发展。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体系正常运作的保证。通过运用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应用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等,为现代物流管理提供基础、支持和手段。在此基础上,冷链物流企业应充分应用无线电射频技术(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等信息技术,使冷链运输监控数据透明化,以此来保证冷链过程的安全,并使物流作业效率大大提高,经营成本不断下降。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高级形式,通过非接触式读取数据以完成系统基础数据采集工作。与原有的手工录入信息相比,RFID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效率低和出错率高两大难题。将带有温度标签的RFID条码贴在易腐食品上,可以很好地检测易腐食品的实时温度,确保其在生产、加工、贮存、运输、分销等各个环节处于低温状态,以保证食品安全,减少损耗。但是其在应用方面仍存在很多限制,例如造价成本高,在低附加值产品的应用上受限;产生一定的误读率;应用标准不统一,进入行业的资本多持观望态度等。未来RFID技术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的统一,将极大地促进冷链物流事业的发展。

四、物流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大多规模小、实力弱、能力低,因此随着国内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和国际知名跨国综合物流企业的大量进入,一些冷链物流企业通过重组、资本扩张、收购、兼并、流程再造等形式,向规模化、集团化物流企业发展,以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佳霓.冷链物流系统化管理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 社,2011.

[2]兰红杰.食品冷链物流协同系统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 学,2009.

冷链物流的核心范文2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对策

[DOI]10.13939/ki.zgsc.2017.02.054

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减少农产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也称为低温物流。[ZW(]李建春.农产品冷链物流[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2.[ZW)]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ZW(]李建春.农产品冷链物流[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3.[ZW)]

2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状况

2.1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优势及前景

2.1.1 发展历史较长

20世纪初到60年代,我国的农产品储藏、保鲜技术开始起步并逐步在加工、仓储及运输方面得到应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这种储藏保鲜技术发展成为冷链物流。

2.1.2 市场前景广阔

生鲜农产品产量的迅速增长以及电商企业业务范围的多样化,极大地推动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我国的生鲜农产品包括水果蔬菜、禽蛋肉类等的产量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名列前茅。这些农产品流通于市场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就对冷链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更多的需求量,这就为农产品冷链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2.1.3 政府重视,投入加大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给广大老百姓提供放心的食品食材,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优化市场环境,我国政府对农产品的冷链物流高度重视。在财政投入、技术政策、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各地建成不少适用于农产品的冷库及物流园区。与此同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为冷链物流的有序进行奠定了基础。

2.2 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2.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上、中、下游衔接不畅

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当前发展的瓶颈是各个环节衔接不畅。冷链物流各环节缺乏系统化、规范化、连贯性的运作。农产品物流包括生产、仓储、运输、流通加工、配送等主要环节,而农产品的季节性较强,要想实现更多的价值,必须协同好各个环节。现实情况是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源头即上游的生产者,对市场把握不足,对农产品的储藏技术欠缺,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加工能力低,出现农产品烂地头的现象。中游的仓储和运输环节主要是冷藏冷冻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流通加工水平低,产品增值率低,运输途中损失率高。下游的消费者也未形成有效的信息采集和加工处理,整个流程的信息不畅,导致了鲜活农产品的冷链物流通过率低。相比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通过率仍然处于低位。

2.2.2 冷链物流装备落后,先进技术推广滞后

虽然我国对于冷链物流设施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和装备明显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据统计,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仅为7千克。我国冷库保温汽车在2005年时仅有34000辆,仅是同期美国的7%。同时冷链物流资源分配极不均衡,表现为大中城市和部分小城市之间的差别,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小城市的差别。农产品冷链是随着易腐品行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它的目的是保证易腐农产品的品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核心就是要保持低温环境,抑制细菌生长,因此这样的冷链系统就需要更复杂的技术和更大的投入。而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系统还只是一个早期的冷冻设备市场,掌握的冷链技术在很多农产品品种上还不能完全应用,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新技术的应用也较为滞后,小包装农产品冷冻技术,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均未得到推广和应用。

2.2.3 专业技术的冷链物流人才不足

近年来,中国的冷链物流技术在快速发展,但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目前全国高等院校开设冷链物理管理专业及方向的学校屈指可数。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工作人员同样是“摸着石头过河”,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这些都会制约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同时也是增加冷链物流成本的重要影响因素。

3 完善我国生鲜冷链物流的对策

3.1 l挥政府的积极调控作用

首先,政府要从政策上予以扶持。例如,对上游的生产者根据市场需求给予宏观指导、牵线搭桥完善供需渠道,并给予补贴。根据我国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分布,以加工企业为核心,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其次,对于自建冷链设施设备的大型物流企业或批发市场、配送中心等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适当减免税款,实行优惠贷款政策。鼓励创新,鼓励应用冷链物流的先进设备及先进技术提高冷链物流的效率。最后,在技术方面,将农产品冷链物流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和科技计划,设立专项基金,建立信息化的冷链物流平台。

3.2 增加投入,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冷链物流名为物流,实际上涉及的主体特别多。在冷链的链条上包括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制造、经营、物流的包装、仓储、运输、配送到消费者的多个环节。而将这些环节有序有效地整合运作仅靠物流企业或部门是无法实现的,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农民、行业组织等多方参与,在政府主导下共同投入共同建设。一是要增加投入,加强硬件的建设;二是要完善冷链物流信息系统,保证各个环节有序地运作,建立全程“无断链”的冷链物流体系;三是要因地制宜,根据我国农产品的区域分布特点建立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及物流中心。并将产销体系、短距离冷链物流体系和跨区域的长途冷链物流体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3.3 培养适用的冷链物流管理人才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预计2010―2015年我国每年所需的冷链物流人才在25万人以上。随着电子商务业务的多样化及物流业的飞速发展,高校肩负着培养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重任,高等学校要根据市场需要开设冷链物流的相关课程,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建立交叉研究机构,鼓励扶持行业协会、企业及有关高校结合国内外实践开展冷链物流职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形成多层次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3.4 制定和完善冷链物流相关法律法规

积极完善有利于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法律和制度,具体包括生鲜农产品冷链温度立法,易腐食品因非冷链因素造成垃圾收取环保费、冷链物流环境监控立法等,从而促进整个冷链物流业的进步。同时,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流程,加快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相关制度,以促进冷链物流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仕兄.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2012(23):133-135,138.

冷链物流的核心范文3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从田间到餐桌”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这也正体现了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农产品独有的鲜活性、易腐性等特性确定了农产品对物流过程的时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严格标准。但由于冷链的问题,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已经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1,000亿元以上,因此加快建设冷链物流体系迫在眉睫。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与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相比,具有高投入、高要求的特点。第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管理与运作都需要专门的设备和设施,建设投资较大、回报期较长;第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生产和消费较分散,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化较大,天气、交通等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较多,其运作和能耗成本较高、较不稳定;第三,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冷链的各环节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性,保障物流环节和物流交易次数较少,保证易变质农产品的时效性强;第四,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较高的信息技术对农产品进行安全性的质量监控或实时跟踪。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现状

1、冷链物流市场初步形成。目前,我国年产禽蛋近2,000万吨,水果6,100万吨,蔬菜近3.5万吨;肉类食品厂有2,500多家,年产肉类6,000万吨,产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速冻食品厂2,000多家,年产量超过850万吨;冷饮业4,0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有194家;年产量150多万吨,产量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递增;乳品业1,500多家,产量800万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水产品产量4,400万吨,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这就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产生了较大的需求,尤其是以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农产品对冷链物流的要求更高。广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形成,加之我国人民生活的改善、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进一步促进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

2、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有所改善。随着农产品物流需求的提升,政府和农产品流通主体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为实现农产品物流专业化运作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目前,我国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万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

3、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兴起。在业务外包等新型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各农产品经营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将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其核心业务上去,寻求社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导致许多非核心业务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其中包括冷链物流业务。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1、冷链物流市场有待细分。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对物流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的要求存在差异,而我国冷库库温一般为0℃~4℃和-18℃~-22℃两种,少数冷库库温为-28℃以下。这种库温适合大多数农产品的储存温度要求,但是对有些农产品来说并不是最佳温度。因此,从提高农产品储存质量、延长保质期的角度出发,应对冷链物流市场进行细分,对不同的农产品设定其最佳储存温度。

2、我国农产品冷藏配套设施建设不足。我国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发展和分布不均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导致我国冷链物流落后。目前,我国农产品运输主要采用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两种方式。在公路运输中约有80%的生鲜农产品采用开蓬设计的普通卡车运输;铁路运输中有6,970辆冷藏车,但60%以上为加冰冷藏车。在储存环节,我国冷库储存量只占其库容总量的20%~30%,有的甚至不到20%,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在销售环节,大部分企业没有专业的冷藏冷冻设备,使生鲜农产品的保鲜效果大大降低。

3、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我国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大多由供应商或自身完成,较多的分散了企业的精力,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现有的冷链物流企业主要为中小企业,实力弱,辐射范围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仅有极少数物流供应商技术和设备能达到国际冷链标准要求,一般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冷藏运输,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

4、缺乏冷链物流专业人才。要维持农产品冷链的正常运营和顺利发展,需要有对物流发展有全局认识和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而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物流体系,也缺乏对我国本土物流理论与实际的研究。在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上,缺乏理论的引导和实践的教学。因而,大多数物流人员不能达到冷链物流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5、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不健全。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使得政府在对农产品物流的疏导监控环节缺乏理论与制度依据,许多不良商家因此有机可乘。加上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同时,我国冷链物流技术指标也不完善,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而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加快法律法规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完善冷链物流行业标准。

四、改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议

1、加快冷链物流设施的改进。根据《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投资领域中包括冷库建设工程、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工程、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借助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国应尽快淘汰陈旧的冷库车与保温车型,研制出能全程控制温度、降低农产品物流损耗、保证其品质及安全性的速冻机及冷库;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遇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改进能力和技术更新能力;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大型低温物流中心。

2、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处于冷链物流供应链中,它应该同上下游企业拥有一个共同的利益目标。如果供应链上的成员经常变动,会降低此供应链的竞争力,所以合作各方应以多边共赢为原则,建立稳定的战略联盟关系。此外,着力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并推动其向以综合物流为主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转变。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展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

3、鼓励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开展岗位培训、抓好物流人才的基础教育等措施来培养市场急需的物流应用人才,尤其是要引导和推动高等学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学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发展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鼓励相关单位开展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人才激励和柔性机制,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4、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博科资讯武兴兵在进行了大量有关冷链物流信息化市场调查后指出,目前冷链物流信息化缺乏统一的平台,90%的冷链物流信息化仅承担企业自身在冷链运输过程中的温度、保鲜控制等职责,一旦产品交付给下家,就不会再进行跟踪。因此,需要通过建立区域性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配置冷链物流资源。鼓励3S、自动识别技术等技术的应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促进冷链运输管理的透明化、科技化、一体化,从而真正有效提高冷链运输的效率,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和物流网产业发展建设。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加拿大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得益于其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健全的检查与监督机构,同时其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相互合作”的管理模式也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应尽快完善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力度,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及全程质量检查与监督机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冷链物流指导准则和相关标准,包括整个冷链物流节点良好的操作规范,如原料基地生产标准与规范、预冷与贮藏标准、加工标准、运输标准(特别是农产品运输温度标准)、销售标准、标签标准以及检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服务标准等。

五、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意义

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意义重大。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既保护了农产品的品质,减少营养流失,保证食品安全,又可以减少农产品的产后损失,带动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促进农民稳定增收,还有助于提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突破贸易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董红兵.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产业观察,2008.12.

冷链物流的核心范文4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购物市场的不断繁荣,互“联网+”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环境的影响,“互联网+”冷链物流仍存在认知度较低、发展较缓慢等多个问题的存在,本文提出“互联网+”冷链物流存在的一些问题。相信在未来,利用“互联网+”冷链物流的模式可以拓宽冷链物流公司的发展空间,实现冷链物流公司的创收,推动冷链物流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冷链物流前景

现如今,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营销促生的新商业模式对经济增长和企业竞争力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B2C电子商务网站的蓬勃发展,网上购物作为电子商务的一个形式正式得到应用。由于生鲜产品的产品特性,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利用传统的物流运输方式不仅成本过高,也难以保证产品的质量与品质,更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互联网不但延续传统物流行业的及时性、跨越性、双向沟通等特点。以及在物流行业应用中凸显的低运营成本和高库存周转率等表现,形成了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因此基于“互联网+”的时代下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前景分析以及冷链物流行业的品牌塑造成为该项目的研究重点。利用互联网+冷链物流的模式可以拓宽冷链物流公司的发展空间,实现冷链物流公司的创收,推动冷链物流的现代化发展。

一、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状况

(一)国家对冷链物流的认识度越来越高

早在“十二五”规划中已经出台了很多有利于冷链物流发展的各种政策,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等,使冷链物流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政策推动的双重作用下,国内食品冷链物流将继续在物流行业发展中占据政策优势。

(二)法越来越严,标准制定越来越完善

国家出台了越来越多的法律法规支持冷链物流的发展。如国家发改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出台推动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规划》兼顾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特点,放宽冷链运输车辆的城市交通管制,合理确定运输车辆的载重量;支持冷藏运输车辆跨区域加盟,在车辆审验、车辆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

(三)资金投入越来越多

国家对于冷链物流行业的资金力度支持原来越大,这是物流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同时冷链物流是保持产品竞争优势的一种手段,一个能保证温度的低温产品要比一个不能保证温度的产品更受零售商的青睐。

(四)冷链网络建设规模越来越大

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一些的冷链物流体系已初步建立和运作起来。2005年首次构建成全国范围的低成本鲜活农产品运输网络,贯穿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鲜活农产品跨区域长途运输提供快速便捷的主通道,使我国冷链物流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五)生鲜食品行业的进入给冷链物流带来巨大需求

目前我国内生鲜品年总产量约7亿吨,冷藏速冻食品年产量超过2500万吨,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食品冷冻冷藏企业超过2万家,从业人员250万人左右。全国冷库容量约900万吨,冷藏车保有量约4万辆,越来越多的加工食品进入流通领域,引起了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广泛关注,可看出冷链物流前景广阔。

(六)越来越多企业开始转战冷链物流

目前,国内冷链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一些原本不以冷链为主营业务的物流企业纷纷转战冷链市场,同时零售终端对供应商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在不断提高正规冷链的需求。

二、“互联网+”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冷链物流行业将面临一个大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速达25%以上。这种增速主要来源于两点:一是需求量继续增大:同时三大类易腐产品年冷链物流率增长率达到2%-2.5%;二是政府政策的推动:政府政策的制定给冷链物流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我国饮食结构基本稳定,冷链对象的六类农副产品的产量增速基本保持历史平均增长。随着消费升级,部分细分种类农产品的冷链流通比例将呈现增长态势:水果:地方特产和热带水果等小宗品种的流通难以实现规模化,流通成本高,冷链需求量大。水产品:冷链需求比例大。应以冷链方式流通的品种是海水产品和深加工鲜冻内陆水产品。肉制品:冷鲜肉增长是主要动力。目前我国热鲜肉仍然占据主要市场,而冷冻肉作为国家储备性资源占比不会变化太大。乳制品:低温奶占比增大提升冷链比例。随着冷链渠道的完善,巴氏奶和酸奶的增速较大。预计2015年达到常温奶的份额将下降到70%,冷藏乳制品占比达到25%以上。速冻食品:维持较高增长。随着家庭市场的进一步扩容和业务市场的发展,维持18%左右的增速将是大概率事件。冷链食品将正处于高速成长期,由于政策推动,食品消费升级等多重正向拉动,常温类农副产品的冷链比例会逐步提升,冷藏冷冻类产品的规模会加速增长,预计在2025年达到19亿吨。

冷链产品都具有一定的保质期,具有易腐性。中国冷鲜产品腐损率居高不下,长期以来,我国冷鲜产品中,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中的腐损率很高。传统的物流行业已经无法确保将物品完好无损的送至客户手中,而随着网络群体的扩大,借助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对冷链物流的需求会随之增大。但在现阶段下,互联网+背景下的冷链物流仍存在一些问题。

(1)投入成本较大。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而冷链物流成本更是逐年增加。一个物流公司想开拓冷链物流的业务,不仅需要专业的设施设备,还需要大型的冷藏库,专门的配送人员,高效的配送方式,许多公司都会面临资金问题而不敢去尝试。同时,现在大多数人对冷链物流的认知度不高,特别是城镇乡村。而对于城镇乡村来说,配送距离较远,冷链设施配套不齐全,无法满足物品运输的要求,无法安全的配送。

(2)冷链技术发展滞后。目前中国冷链设备制造整体发展状况和技术水平并不是很乐观。以冷藏车为例,和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相比,我国人均冷藏车保有量差距很大,而且中国的冷藏车配置也相对偏低,很多都是保温车而非带有制冷系统。所以,中国的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3)冷链系统标准化有待完善。据统计,分布在不同行业和部门的冷链物流标准已达近200项。但是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是由部门、地区条块分割管理,制约了冷链物流各相关行业标准化之间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4)信息化水平低下。冷链物流不同于普通物流,其硬件水平和货物运作要求较普通货物具有较强的刚性,对于信息化的配置和运营人员的管理水平、应急处理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中国整体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而冷链运输行业的信息化现状更是不容乐观。

三、“互联网+”背景下冷链物流的发展

首先,冷链物流有效保证了产品的保鲜程度,并减少了生鲜食品的货损程度。冷链物流是对生鲜食品所需的温度严加控制,尽量保证产品保鲜程度不会在运送的过程中出现变质,是一种延长保质期的有效运输方式。只有保证了生鲜产品的质量,才能实现产品的长期的销售。其次,时代在发展,物流的\输效率也在提高,运输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提高了冷链物流的效率。提到生鲜电商,我们最先想到,也是最常用的就是顺丰优选,空运陆运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为全国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新鲜产品。再次,冷链物流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为降低了产品的浪费程度。产品的保质期是很有限的,特别是生鲜产品,但是冷链物流的运送保证了生鲜产品所学的文帝,有效的保证产品新鲜度的。第三,如今,“互联网+”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网络营销促生的新商业模式对经济增长和企业竞争力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B2C电子商务网站的蓬勃发展,其发展涉及到的领域十分广泛,但是目前大部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的状态。而产品本身易变质的特性,要求电子商务必须重视与冷链物流的有效结合,在其保障下,提高销售质量和水平,从而获取消费者的信任。所以,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冷链物流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四、结束语

“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冷链物流企业不断向标准化和专业化方向进步。互联网在物流行业应用中凸显的低运营成本和高库存周转率等表现,形成了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因此基于“互联网+”的时代下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前景分析以及冷链物流行业的品牌塑造成为的究重点。利用“互联网+”冷链物流的模式可以拓宽冷链物流公司的发展空间,实现冷链物流公司的创收,推动冷链物流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学工.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J]. 综合运输,2010,(04).

[2]郝书池.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前景及对策[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07) .

[3]谭兆涛.浅述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与提升[J]. 肉类工业,2010,(03).

[4]刘敬严,赵莉琴,李占平.新常态下“互联网+”物流业发展转型分析[J]. 物流技术,2015,(11).

冷链物流的核心范文5

【关键词】 冷链物流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1 冷链物流的概况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

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冷链重要性的认识也在提高。同时,国外大型超市和食品生产企业不断进入国门,这些企业对于生鲜食品的采购有着严格的物流标准,这也对国内食品生产和流通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冷链市场本身蕴含的巨大商机,这些因素都刺激了国内冷链的发展。但目前国内的冷链尚在起步阶段,冷链上存在多个薄弱环节,相应的法律和标准不健全,我国冷链物流发展面临困境。

2 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从冷饮、肉制品、蔬菜水果到鲜花、医药、电子产品,令许多人尚感陌生的“冷链运输”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如此,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中国的冷链物流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

根据2010年数据显示,我国肉类食品采用冷链物流运输的比例仅占15%左右,蔬菜水果在5%左右,而美国等发达国家,肉类食品基本达到100%,蔬菜水果也在90%以上。根据农业部的测算,我国水果每年的产后损失率在15%-20%,蔬菜在20%-25%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每年损耗农产品的总量相当于一亿多亩耕地的产出,产值上千亿元。

(1)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据调查,我国商用冷藏库面积设施整体规模不足,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国有冷库中近一半已使用30年以上。区域分布不平衡,中部农牧业主产区和西部特色农业地区冷库严重短缺,承担全国70%以上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铁路总运行车辆33.8万辆,冷藏车只有6970辆,仅占2%,规范保温的保险冷藏车箱缺乏。冷藏运输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物运输总量1%。我国有保温车辆3万辆,而美国有20万辆,日本有12万辆。我国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比例仅为0.3%。美国、日本及西欧国家的食品冷藏运输率已经达80%-90%,而我国只有10%左右。

(2)产业配套不全。目前,我国冷链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配套协调。我国在冷库建设中存在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等问题。这些失衡使得中国食品冷链产业还未形成独立完善的运作体系。

(3)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大部分国内流通的需要温控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多数都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整个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产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能独立开展仓储、运输、配送等一条龙冷链综合物流服务的企业很少,跨区域服务网络没有形成,无法提供市场需求的全程综合物流服务。

(4)独立完整的冷链体系尚未形成。相当一部分的肉类、水产品、牛奶和豆制品大多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用棉被车、空调车等运输。目前很多物流企业还在用普通的平板车运输冷冻食品,据统计,中国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还未实现冷链保障。一个普遍现象是,冷鲜品物流“两头冷、中间断”,而“从厂门到店门”这段“中间”的冷链物流过程亟待规范。

(5)冷链物流人才匮乏。随着中国近几年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物流人才教育培养无法跟上产业发展步伐,冷链物流作为物流领域的新兴产业,人才短缺现象则更为突出。我国高校里设置的多是制冷暖通和物流专业,范围比较广,没有细化,更没有专门的冷链物流专业学科。目前,冷链物流企业的人才成长模式大多是“师傅带徒弟”,很多企业的员工都是边学边实践。

3 发展我国冷链物流的对策

(1)物流资源整合。要想充分利用冷库资源来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必须对整个冷库链进行整合,要大力建造和改进新型冷库,让用在冷链物流上的冷库真正起到冷链环节作用,而不只是冷藏作用。同时,要将冷链物流所涉及的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性等各种问题集中起来考虑,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争取让整个冷链物流系统高速运转。

冷链物流的核心范文6

关键词 冷链运输 冷藏汽车 GPS技术

中图分类号:F25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4.016

The Using of GPS on Transportation of Refrigerating Vehicles

HU Huan

(Wuhan Institute of Shipping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50)

Abstract Cold-chain transportation is a transport system based on a circumstance of low temperature, and it’s the key link in cold-chain logistics, meanwhile the refrigerating vehicle is very important in cold-chain transportation. So the level of refrigerating vehicle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will decide the efficiency of the whole cold-chain logistics.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high precision and speed, rel-time turn 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 into reality. This article suggests applying GPS technology on refrigerating vehicle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total transportation process,moreover can reinforce the monitoring of refrigerating vehicles, plan the optimal route, reduce time and damage, and then reduce costs and raise efficiency.

Key words cold-chain transportation; refrigerating vehicle; GPS Technology

冷运输是一种特殊的运输形式,是冷链物流的一个重要环节,商品在冷藏运输过程中,主要包括中长途运输及短途配送,这些环节是食品低温流通的主要环节。主要涉及到冷藏汽车、铁路冷藏车、 冷藏船、冷藏集装箱、冷藏飞机灯低温运输工具,而其中,公路依靠其快捷、灵活、方便等特点,很快适应了易腐货物运输市场。目前,公路运输是冷藏运输中最普遍、最常见的重要方式。尤其是近两年公路绿色通道的开通,在较大程度上扩展了公路易腐货物的运输范围,冷藏汽车在冷链运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 冷链运输与冷藏汽车

冷链运输(Cold-chain transportation),是指在运输全过程中,无论是装卸搬运、变更运输方式、更换包装设备等环节,都使所运输货物始终保持一定温度的运输。冷链运输方式可以是公路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也可以是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方式。冷链运输的对象主要分为三大类:(1)鲜活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2)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3)医药品:各类针剂、药剂。其中前两种运输对象亦统称为易腐食品。

冷藏汽车(cold storage truck)是具有能保持一定低温的货厢、用于载运需要保持低温或易腐货物的专用汽车。货厢能密闭,厢壁为双层结构,以保持低温。内壁用铝板、塑料板或玻璃钢板,外壁多为铝板。内、外壁夹层间有加强用的轻金属骨架,并填充 50~100毫米厚的轻质绝热材料,如聚氨基酯、玻璃丝或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按制冷的能量来源,可分为两种:无冷源的和有冷源的。无冷源的冷藏汽车,货厢内的温度取决于所装运货物的温度,保冷时间较短。这种冷藏汽车主要用于市内食品运输。有冷源的冷藏汽车又分两种,一种是有临时冷源的冷藏汽车,货厢内设有冷却槽,装入天然冰、干冰或其他金属盐溶液冰块作为制冷剂,通过制冷剂的融化或蒸发,吸收热量以取得低温。厢内温度一般为0~8℃,适用于短途运输要求保鲜的食品。近年来,出现用液氮作临时冷源的冷藏汽车,货厢内温度可降至-18℃至-30℃,但成本较高。另一种是有固定冷源的冷藏汽车,货厢内装有空气调节器或机械制冷设备。装有空气调节器的货厢内能保持3~5℃的温度和90%的湿度,可用于长途运输要求保鲜的食品;装有机械制冷设备的货厢温度可保持在0℃至-25℃,主要用于运输冷冻(-10℃以下)和深度冰冻(-18℃以下)的食品,如冻肉、冻鱼、冻虾和冻鸡等。这种冷藏汽车又称为冷冻汽车。

2 GPS车辆定位系统原理

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20世纪70年代,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了新一代卫星定位系统GPS。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

GPS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为GPS卫星网系统和GPS接收机。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系统己布设完成,这一系统中的每颗卫星每 12 h(恒星时)沿近圆形道绕地球 1 周,向全球的用户接收系统连续地播发GPS 导航信号。GPS 工作卫星组网保障全球任一时刻、任一地点都可对 4 颗以上的卫星进行观测(最多可达 11 颗),实现连续、实时地导航和定位。

GPS 卫星接收机的基本结构是天线单元和接收单元2部分。天线单元的主要作用是:当 GPS卫星从地平线上升起时,能捕获、跟踪卫星,接收放大 GPS 信号。接收单元的主要作用是:记录 GPS 信号并对信号进行解调和滤波处理,还原出 GPS卫星发送的导航电文,解求信号在站星间的传播时间和载波相位差,实时地获得导航定位数据或采用测后处理的方式,获得定位、测速、定时等数据。

微处理器是GPS 接收机的核心,承担整个系统的管理、控制和实时数据处理,视屏监控器是接收机与操作者进行人机交流的部件。

GPS车辆定位系统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3 GPS技术在冷链运输中的应用

冷链运输是一种特殊的运输形式,是冷链物流的一个重要环节,冷链运输成本高,而且包含了较复杂的移动制冷技术和保温箱制造技术,冷链运输管理包含很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对于冷链物流系统的效益与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冷链运输的对象是易腐食品和需冷藏的医药品,冷链运输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因此,做好冷链运输管理工作,促进冷链物流企业低成本、高效率地为市场服务,为人民的食品药品安全服务;确定冷链物流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GPS 技术由于其自身的诸多优点,应用于冷链运输中,能给后者带来实质性的转变,其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路线规划。根据供应商及客户的地理位置,对货物运送时间的要求,货物自身的种类及性质,应用GPS技术,可以规划最优的汽车行驶路线,减少冷藏汽车行驶时间和行驶里程,继而减少货物的在途时间与运输、制冷成本。

(2)车辆速度监控。安全,始终是物流企业乃至各个企业与组织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应用GPS技术对运输过程中的冷藏车辆进行速度监控,只要车辆在运行过程中超过规定速度,车载GPS终端与监控平台就会报警进行提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超速违章甚至是事故的发生。

(3)行驶路线监控。应用GPS技术,可实时地监控冷藏车辆行驶的路线,与预设的路线进行比较,偏差超过一定范围的情况监控平台即行报警。

(4)车辆地点定位。GPS技术可对冷藏汽车的地理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当冷藏车辆发生故障(包括制冷设备发生故障)或者冷藏车辆发生事故时,可将准确迅速报告车辆的地点与相关情况至监控中心,从而节约了宝贵的时间,从而能将人、车、货的伤害和损失降到最低。

4 结束语

冷链运输是冷链物流中的重要一环,而冷藏汽车又是冷链运输诸多形式中最主要的运输工具,如何在冷藏汽车上做文章,提高冷链物流系统的效率与冷链物流企业的效益,笔者认为,GPS技术的利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章镛初.我国冷藏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汽车与配件,2005(26).

[2] 毋庆刚.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