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研发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技术研发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技术研发报告

技术研发报告范文1

一、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一)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亿元,增加值亿元,分别是*年的倍和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高于GDP增长速度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值和增加值分别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和,比*年分别提高了和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由*年的上升到;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达到,占全市出口比重达到,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迅速成长,效益日益明显,逐渐成为黄冈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带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二)高新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

1、高新技术产业刚刚起步

黄冈高新技术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全市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高新技术企业27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2家,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家。与过去相比,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和城市相比,只能算是刚刚起步,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2、培育了一批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骨干企业和产品

20*年,生物医药、新材料、精细化工、汽车零部件四个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围绕这些特色产业,培育聚集了一批骨干高新技术。

在生物医药方面,依托大别山的丰富的药材资源优势,现已发展有广济药业、迅达药业、中牧安达药业、李时珍医药集团等多家新兴药业企业。

在精细化工方面,拥有湖北祥云集团、湖北沙隆达蕲春公司、湖北恒日化工股份公司等多家化工企业。

在新材料方面,拥有湖北浠水久和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十月装帧纸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

在汽车零部件方面,拥有湖北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三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

3、产业技术水平和社会信息水平明显提高

在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同时,不断加大高新技术的应用力度。一是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20*—20*年,全市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投入万元,年均投入万元,较“九五”末增长;20*年,全市工业设备微电脑控制设备原值比重达到;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20*年,全市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较“九五”末上升%。全市农作物新品种迅速推广,在耕地面积年均减少%的同时,农业耕地面积产出率则以%的增幅提高。二是大力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20*年底,全市光电缆线路长度达公里,长话业务电路路,较“九五”末增长和;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户,移动电话户,分别较“九五”末提高%和%。

(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发达地区和周边城市相比,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产业规模小,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尽管我市已经涌现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但与发达城市相比差距仍然比较大,在全省也仅为位。近年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幅减缓,“十五”前三年平均增长率为%,相对于“九五”期间全省34.6%的增幅大幅减缓。相比而言,周边地区发展速度加快,相对于周边城市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2、骨干企业竞争力不强,产业聚集程度不高。

目前,全市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仅家,过10亿元的企业没有,与发达地区相比,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同时,骨干企业数量少,带动效应不明显,在全国、全省的高新技术产品品牌还不多,行业内未形成分工协作的产业链,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水平不高。

3、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不合理。

从所有制结构来看,国有经济比重大,体制活力不足;从技术结构看,中低端技术居多,高端核心技术相对较少;从产品结构看,投资类产品比重高,消费类产品比重低;还有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这些产品很容易引起家门口价格战,既影响企业效益,又阻碍产业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艰巨。

4、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投入不足,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R&D投入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仅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重成果、轻应用,产业化导向弱;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企业技术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5、高新技术发展亟待优化。

一是促进高新技术投资创业的政策机制不活,投资环境亟待完善。与沿海省市相比,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借助外力、引进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针对国际性大财团、大公司、大企业的照商投资工作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融资体系尚未建立,政府引导性投资不足,风险投资和技术产权市场发育不健全,资金“瓶颈”使许多有生长力的中小企业生长缓慢,许多有前景的科技成果转移到黄冈以外应用;三是有利于高新技术人才聚集成长的环境尚未形成,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二、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预测分析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目标

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今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发展高新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及产业,尽快形成一批对我市国民经济发展举足轻重、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对增强我市经济实力、实现振兴崛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期间,我们应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以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光、光电子一体化四个领域为重点,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着力抓好项目、企业、基地三个环节,力争在“十一五”末在我市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黄冈经济的支柱产业;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竞争力和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显著提高,经济、社会、科技协调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若干个布局合理,特色明显,创新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万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货值年增长%,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市的新兴支柱产业。

————主要行业的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工业化国家九十年代中期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和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占有率高的重大新产品;工业化信息水平、新产品产值率、劳动生产率、产品市场占有率、企业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市电话普及率达%以上,互联网普及率达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农业信息化迅速发展,以网络信息服务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服务业成为第三产业快速成长的增长极。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居全省领先地位。

————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应用水平得到广泛提高,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动力,以农业生物技术、农业工程技术为核心,加速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环保技术在内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现代农业体系。农业新产品覆盖面积达该种作物面积95%以上;农业科技进步率达到60%;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我省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区。

————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达到人,企业科研机构再上新台阶;全市研究开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财政对科技三项费的投入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达到1%,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和布局

在发展重点上,要把发展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四个领域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任务,组织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扶持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培育一批新兴产业。

1、光电子信息

重点发展光扦光缆、光通信设备及光通信器件、通信终端、电子元器件、各类应用软件等产品,形成光通信产业链;适应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消费类信息产品的发展趋势,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汽车电子产品、GPS应用产品、第三代移动通信设备的开发生产;抓住国外电子信息产业向国内大规模转移的机遇,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液晶和等离子显示器、数字电视机及机顶盒、存储器、笔记本电脑、大规模集成电路等产品。

2、生物技术与新医药

重点发展包括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为重点的生物药品和生物医学工程产品为主的医用生物技术产业化;具有较强优势的原料药、化学合成药、现代中药产业化及新型制剂和诊断试剂;以动植物良种培育、经济作物脱毒组培和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兽药为主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以系列氨基酸产品、维生素产品、酶制剂、乳酸为重点的工业生物技术及产品。

3、新材料技术及产业

重点发展光电子材料、纳米材料、复合型功能材料、改性工程塑料、新型包装材料等产品。

4、光机电一体化

重点发展精密成型技术及产品,快速原型技术及产品,虚拟制造技术及产品,集散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可编程控制系统(PLC)、以工业PC为基础的开发式控制系统(PCC)等制造过程主控系统;智能仪表、智能变送器、成套专用控制装置及优化系统等工业自动化专用装置;高性能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及设备;高性能发动机、新型车桥、转向器、气门、缸套、曲轴、电池等汽车关键零部件。

在发展布局上,突出市区为龙头,积极推进沿长江、沿铁路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在产业结构上,重点发展以团风、黄州区为龙头,以软件及电子产品制造为主体的信息产业;发展以红安、麻城为龙头、以数字制造为主体的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以浠水、罗田为龙头的,以功能材料、光电材料、有色金属材料为主体饿新材料产业;发展以武穴、蕲春为龙头的,以基因工程、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中药材深加工为主体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以黄梅、英山为龙头的,以节能环保为主体的环保产业和农业高科技产业等六大产业格局。

三、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

(一)提高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工作的认识

应充分认识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强化各级领导的科技意识,建立全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目标责任制,细化各级党委、政府抓高新技术产业工作的领导责任,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衡量各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加强其领导作用。成立由科技、计委、财税等部门领导组成的科技工作协调小组,加强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落实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的咨询论证,保证我市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决策的科学性。

(二)加快改革进程,培育以市场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运行机制

一是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支持民营资本、外资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和重组,使一大批高新技术国有企业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使一批国有高新技术骨干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使一批民营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着力培育大公司、大集团,以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为依托,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饿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

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把支持和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作为推动高新技术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要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的导向功能,引导民营高科技企业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有所作为,为民营科技企业孵化科技成果,参股投资科技企业,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条件,进一步拓宽民营高新科技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充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生力军作用。

三是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决策自,对于非政府投资和非产业政策限制类项目,除国家有明确规定和不需要平衡生产建设条件外,有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完善鼓励社会投资的政策,除法律法规禁止的领域外,所有投资领域均向社会开放,推动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的发展。

(三)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力度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在资金投入上要予以倾斜。应加大对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的支持力度,可建立高新技术风险基金,不断完善投资机制。与此同时,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也应不断强化自主投入意识,积极落是关于企业提取技术开发基金和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5%以上等有关规定,企业投入按实际发生额计入成本,实行专户管理、专项使用。

(四)积极引进和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急需的人才

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要适应当前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新机制,创造更为宽松的人才流动环境。采取感情流人、事业流人的方式,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照顾,在事业上努力创造有利于他们施展才华的环境,激发其扎根创业的积极性。要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知识更新的要求,加强对各类人才的继续教育,鼓励各类人才进行各种培训,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和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围绕科教兴市战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起一支适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科技人才队伍。同时,培育和造就一批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切实改善企业家的创业和经营环境,尊重企业家的劳动,建立完善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机制。

(五)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社会资金向高新技术产业聚集

一是健全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市场。加快建立区域性资本市场,推动各类产权有序流动;鼓励和促进企业利用土地转让或融资筹措发展资金;积极探索劳动、资产、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的市场化机制。

二是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融资步伐。企业上市不仅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获得了更充裕的资金,而且其管理机制和运营机制都已实现质的转变,为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体制平台。要继续抓住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完善的机遇,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企业上市、利用壳资源和吸引其他上市公司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通过资本市场募集更多的资金。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鼓励优势企业与跨国公司、大财团进行合作、合资;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嫁接、重组等方式,引进国外大企业来我市投资;做好科技推介工作,引导企业和投资者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投资。

技术研发报告范文2

一、XX市(县)企业技术人才需求及现状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着重对企业用工现状、缺工情况、企业用工安排和解决用工不足的办法和措施进行了解和掌握。据统计,在我市(县)企业缺乏的人才中,技术类人才占到了40%,销售类人才占到了30%,客服类人才占到了20%,管理类人才占到了10%。很多企业反映,目前技术人才匮乏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很大,急需大量的技术人才支持。我市(县)各类行业企业都不同程度存在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尤其是严重缺乏高级技术人才。主要缺乏的技术人才有化工操作、机电维修、电焊工、高级电工、钳工等工种。企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已成了制约我市(县)企业发展、制约我市(县)经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迫切问题。

二、造成XX市(县)企业技术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

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市(县)企业技术人才缺乏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全国大环境的影响。由于在当今社会很多人眼里,技术人才属于工人身份,算不得人才,使技术人才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高级技工”叫好不叫座,造成技术人才普遍缺乏。另一方面,是我市(县)自身因素的制约。由于我市(县)地处江苏中部小城,经济欠发达,技术人才待遇不高,造成留人难,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大量外流。同时,一些企业由于缺乏人才培养经费,或者担心培养的技术人才留不住,怕替他人做嫁衣裳,所以不愿意投入财力、精力培养技术人才。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造成企业内部一线的技术人才尤其是高级技工严重缺乏。

三、解决XX市(县)企业技术人才缺乏问题的对策

服务企业是劳动保障部门职责所在,也是重点工作之一。劳动保障部门要针对我市(县)企业发展状况,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和优势,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应企业之所需,查实情,出实招,办实事,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服务力度,帮助市(县)内企业解决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

(一)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将帮助企业面向市场“招到人、培养人、教育人、留住人、管好人、维护人”放在当前推介就业的第一位,及时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建立企业缺工登记台帐,开展有针对性的推荐服务。对缺工比较严重、市(县)内劳动力资源无法满足用工需求的企业,通过职介中心、信息互换、对口联系、企业自主招收的策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拓展劳务输入基地,做好劳动力供求对接。

(二)扎实开展企业用工服务。加大服务企业用工需求的宣传力度,把企业用工信息和企业形象作为重点内容,通过电视台、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以及向外地传送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缓解了企业用工不足的矛盾。

技术研发报告范文3

基本情况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我国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出现的新事物,是一种新型的在农民自愿基础上组成的农村技术经济合作组织。它的出现、发展和壮大 给我国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我们现有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会员构成绝大多数是志趣相同并从事同行的农民,会长或副会长多由同行业生产能手或有文化的乡、村党员干部担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从事的生产项目涉及农、林、牧、副、渔、加工业等多个行业。现有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分为技术交流型、技术服务型、技术经济合作实体型三种类型。经费来源主要为会员自筹、入股、专业大户出资、企业出资赞助、开展有偿服务收取的技术指导费、技术咨询费和组织农产品外销的手续费、乡村基层组织给的少许补助等。

我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虽然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方面亟待加强和完善,但是实践证明,我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代表我县农村深化改革的趋势和方向,是推动我县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实现我县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有效形式,是我县在开展农村科普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它初步形成了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技术、市场、信息共享服务,民受益为特征的技术经济合作组织格局。它对我县实施科教兴县、科教兴农、引导全县广大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将产生重大的作用。

一、通过典型示范引路,带动了支柱产业的发展。

我县的农村技专业术协会是以发展一种产品或一个行业为目标,是由骨干会员带头示范的,影响周围群众,不仅普及了科学技术,而且将同类行业户联合起来,共同开发某一产业,形成规模经营,进而成为支柱产业。如兴隆镇塘洞村的张有纪自主开发的北侗黑葡萄基地,波洲长塘坪村的大棚蔬菜基地获得的经济效益是显著的,并辐射带动了周围的村民,对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产业化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使众多村民户走上了致富路。

二、加速了优良品种更新换代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推广,使科技成果较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我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科技致富大户牵头,汇集了当地的技术经济能人,是农村新生产力的代表,他们与学会、科技院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使许多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得以较快地推广应用。有的农技协通过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向农民传授普及应用技术,比如,波洲长塘坪村的大棚蔬菜协会,成立初期有部分会员因不懂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特别是育苗的护理技术掌握不了,蔬菜的成功率很低,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题,该协会每年有针对性对会员举办多次培训班,或到田间地头,到菜农会员户中进行手把手培训,通过培训,普及科学种植技术,印发资料和教材使该协会会员蔬菜种植成功率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三、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成为联结农户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的中介服务组织。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根据农户的需要和生产经营能力,首先从生产中的技术服务入手,逐渐向流通领域延伸,成为农户真正走向市场的组织代表。目前,我县的一些农技协已由单纯的技术服务型向产、供、销、加一条龙服务的技术经济合作实体型发展。比如波洲长塘坪村的大棚蔬菜协会,从栽种规范、种子的选购、肥料供应、技术指导到产品的销售一系列服务,使得产品销售渠道畅通,使会员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发展生产的热情高涨。

四、农技协促进了农户产业结构调整。

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加快了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以及行业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项新兴产业的出现成为一个协会新的生长点,协会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忧,争创效益”的方针。实践表明,在各农技协的带领下,广大农户观念大转变,彻底改变了“家家种粮油,户户小而全”的状况,全县一大批专业村、专业户、专业市场不断涌现。比如晏家乡的坝上村成为 “西瓜村”,地方收入得到了增强,农民收入得到了逐步增长。全县的“小康村”建设得到了加强。

五、农技协成为农户利益的代表。

农民单家独户经营除了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力量微弱外,其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农户参加协会,共同的行业生产经营,共同的利益使农户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并通过协会这一组织得到体现。农户的合理要求和愿望通过协会向政府部门和全社会反映和争取,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农户的正当权益。协会也成为同行业的农民之家。

六、推动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进行技术经济联合体的活动中,建立了互教互学、取长补短、相互合作、共同富裕的新型农民关系。通过科学技术培训、科学示范和生产实践,不仅提高了会员的科技知识水平,增强了科技意识,而且更新了观念,有利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会员中许多人成为建设小康社会新农村的带头人。这些带头人把自己熟悉的各种农科技术无偿传授给当地群众,并在资金、项目、技术、种子市场销售等方面予以扶持。帮助当地群众靠种养致富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党和国家、为人民分忧,帮助周边群众脱贫致富出力,充分体现了当代农村人的高尚品德。

存在问题

一、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缺乏应有的重视。

有的乡镇还未把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作用列入党政领导的议事日程,也没有把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工作和发挥其作用纳入当地科教兴县、科教兴农的重要内容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农技协与党委、政府沟通不够,农技协的一些意见、建议和要求很难反映到政府的决策机关中。

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组织还不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服务功能还比较低。

目前我县大部分的村民委还没有农技协组织。已建立起来的农技协,层次也较低,具备产、供、销、加一体化服务功能的农技协数量很少,甚至已名存实亡。乡镇科协是负责对农技协指导协调服务工作的。但我县部分乡镇尚未建立科协组织,因而影响到农技协组织的健康发展。

三、各级科协组织对农技协的帮助指导不够。

目前,引导和扶持农技协的相关政策没有出台,许多部门对农技协在信贷以及农资、种苗等生产资料的供应及生产扶持方面缺乏有力支持,有的甚至人为设置障碍,采取歧视态度。各级科协能为农技协提供的包括市场信息、服务

工作的相当有限,各级科协因经费拮据,也无法开展积极有效的工作,致使一些必要的活动都无法正常开展。比如,组织农技协开展互相学习交流或组织对口参观考察等活动都无法开展,从而影响了农技协的发展与提高。

几点建议

一、要提高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认识,重视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作用。

农技协在实施科教兴县、科教兴农、建立农业强省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社会化服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应予以大力支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以便更好地发挥这一组织的作用。

二、建立和健全农技协的管理法规,明确其合法地位,保障其合法权益。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制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管理法规,已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客观条件也基本成熟。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管理法规,以明确各农技协的合法地位,保护其合法权益,促进其健康发展。

三、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规则积极引导农技协向技术经济联合实体型方向发展。

根据农技协的办会宗旨:民办、民管、民所有、民受益的原则和《科普法》中第六条规定:“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可以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全社会都应该大力支持和引导,尤其是要从税收、生产资料的采购供应,金融信贷政策等方面进行扶持和引导,为巩固和发展农技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使农技协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作,并从中获得合理的收入以达到自我“造血”,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能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浪潮中经得起洗礼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充分发挥县科协对全县农技协组织的宏观管理作用。

建议县政府从有关经费中划出一块给县科协作为专门扶持农技协发展的专项资金,用于组织对农技协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建设科普信息库,向各乡村农技协提供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以及开展有关活动。

技术研发报告范文4

[关键词]:科技创新 绩效 数据包络分析

一、前言

高等院校绩效评价的研究历史从50年代柯尔曼报告书出炉开始算起,迄今为止已有五十余年。从最初的否认到现在的承认高校对学生的相互影响力,高校的绩效评价也从最初的仅以学术成果单一指标为主发展到多元指标体系。这些学术方面的研究在实际中对高校管理水平的改善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文章从相对效率的角度出发,基于DEA模型对我国211高校的绩效进行研究和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二、高校绩效评价概念及数据包络分析法

(一)高校绩效评价概念

高校绩效评价是指采用一定的绩效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和评价标准,对高校为实现其职能所确定的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所制定的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二)数据包络法简介

数据包络分析(DEA)最早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等人于1978年基于相对效率概念而构建的一种绩效评价方法。该方法以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简称DMU)的投入、产出指标的权重系数为变量,借助数学规划模型将决策单元投影到DEA生产前沿面上,在对决策单元偏离DEA生产前沿面的程度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来综合评价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其基本思路为:通过对投入产出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获取每个DMU综合相对效率的数量指标,以确定各DMU是否为DEA有效。

三、实证分析

(一)DMU选择

DMU是DEA进行评估和比较的决策单元,DMU的选取应当基于相同的市场条件以及其自身的同构型,以决策单元具有相同的决策条件。文章选择的高校为中国211工程北京地区院校,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之后,最后选取16所北京地区高等院校,这些院校具备一定的同构型。

(二)输入和输出变量

1.投入指标

(1)物力投入。物力投入通俗来讲即教学楼、教室设施、教学设备(包括投影仪、多媒体等电脑机器)、教学和科研资源(图书资源即林林总总的各类书籍、软件资源等等实物),是指各高校所必须具有的经过教育主管部门严格评估的办学和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文章藏书量来加以表示。

(2)财力投入。于高校而言,财力投入通常是指用于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可变成本的各项日常开支与付出款项,文章用科研机构数量替代并按级别进行赋值。其中,国家级为2,省部级1.5,校级及校企合作的赋值1,院级的赋值0.5。

(3)人力投入。人力投入主要是指各个学院的教职和管理员工即专职教师和行政辅助岗位的各级工作人员。

2.产出指标

(1)科研成果。科研成果的评价主要以科研质量与科研数量两种形式为基本圭臬。科研质量由所申请项目的级别或刊物的级别体现。文章仅考虑了科研项目,并对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进行赋值。其中,A级2.0分,B级1.5分,C级1.0分,D级0.5分。

(2)教学成果是由学生的数量以及学生的质量两方面来体现,以在校学生数以及毕业生的就业率两个指标来综合反映。

(三)实证结果

1.数据收集

文章选取16所北京地区211工程院校,各指标数据来自各高校网站,时间截止到2012年。具体高校有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2.研究结果

将样本数据代入DEAP2.1,得出各样本数据的技术效率。

分析可知总共有八所院校属于技术最优单元,分别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以及中国地质大学。而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以及北京师范大学都属于次优单元。平均的技术效率为0.824。

分析各样本单元的投入指标的松弛变量可知,在目前产出规模下,教职工数约平均减少437人,图书馆藏书量平均减少11.676万册,科研机构的数量减少24.943。

分析各样本单元的规模报酬情况可知,16个样本单元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以及中国地质大学这8所院校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状态,说明这些院校资源利用相对合理,可以采取相对稳定的发展趋势。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以及北京师范大学8所院校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这意味着这些院校在战略上不应在实行规模扩张,而应当提升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五、总结

通过研究可知,数据包络分析法在对绩效平评价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数据收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各高校对外公布的信息有限,本次研究采取的截面数据,而且仅选取了16所北京地区的高等院校,可参照范围相对较小,另外,在选择技术评价指标时,单纯依靠数量关系,没有考虑社会中的实际问题,而这将是以后进一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chamesA,Cooperww,RhodesE.Muringt leem.ciencyofdecisionmakingunits[J].EumpeJoumalof0perational Research,2012,12:429-444.

[2]孙凯同,鞠晓峰.基于改进DEA模型的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J].系统管理学报,2012,17(2).

[3]彭煜.基于多目标规划的DEA有效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技术研发报告范文5

[关键词] 保定高新技术开发区 风险投资 对策

一、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从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作用看,风险投资目前已经成为各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催化剂和推进器。这种支持作用是传统投资方式所不能比拟的。这是因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过程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失败的可能性较大,一般的投资资本不愿意介入。但是风险投资愿意投资具有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特点的高新技术企业,并且利用自己所特有的管理技术和广阔的社会资源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增值服务,从而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由小到大,迅速发展。

二、保定高新技术开发区有利于开展风险投资的条件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存在着区别于其他资本形式的独特的投资特点和投资要求,比如:以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小企业为主要投资对象、投资于特定行业、参与被投资企业管理,提供高附加值的增殖服务、投资形式权益化、投资策略组合式、多轮投资、投资区域集中和以股份转让为主要目的等。而保定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聚集了大量高科技中小企业,具备了一定有利于开展风险投资的条件。具体表现为:

1.产业基础

保定高新区目前区内企业近千家,其中三资企业100余家,尤其形成了新能源与能源设备、软件、输变电和电力自动化、新材料、生物制药及食品六大特色产业。是全国惟一的“国家级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和“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新能源)”,能源与新能源产业研发优势明显,成果突出,集群优势已经显现。 而保定市良好的工业基础为保定高新区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区位优势和市场环境

保定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大北京城市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一环。150公里范围之内拥有三大航空港、两大海港。同时高速公路和铁路使保定贯通东西南北。150范围内消费人口达1.2亿,是中国北方潜力最大、实力最强、辐射面最广的消费市场。

3.经贸服务

高新区内设有完善的外向型经营服务体系、金融服务机构和、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可以为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完善的进出口、贷款融资和各类中介服务。

4.人力资源

保定市教育发达。现有高等院校19所,各种科研机构140所。已经成为首都北京科研院所科技中试转化基地。而且保定技工职业教育发达,可满足各类企业对专业技术用工需求。

三、保定高新技术开发区吸引风险投资的对策

1.根据风险投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吸引对策

(1)选择投资方向为高新区主导产业的风险投资机构

风险投资具有专业性较强的特点,风险投资机构一般投资于所熟悉的行业和特定阶段。所以,吸引风险投资要根据保定高新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投资领域为能源与新能源等领域的风险投资机构,及时向他们传递项目信息。

(2)利用现有风险投资机构平台,吸引更多风险投资机构参与

风险投资具有联合投资的特点,多个风险投资机构联合对某个项目进行投资。可以利用河北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搭建的平台,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机构参与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

(3)发挥地域优势吸引风险投资机构

风险投资具有区域集中的特点,风险投资机构往往聚集于特定区域,投资区域在地理上也往往在该区域的周边。这主要是为了方便对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加强同行间的信息传递和控制风险。因此,保定高新区重点要放在吸引京津和环渤海地区的风险投资机构上。

(4)积极吸引大型企业战略风险投资

大型企业出于战略和财务的双重目的也涉足风险投资,并且成为风险投资的重要力量。保定高新区也要积极吸引国内外的大企业风险投资,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资金和方便原有风险投资的退出。

(5)拓展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

在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上,积极利用在美国和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区内企业的平台和网络,同时密切关注我国创业板的推出,推动更多企业公开发行上市,为风险投资创造最丰厚的回报。也要积极推动区内企业的并购,为风险投资提供便捷快速的退出渠道。

2.构建有利于风险投资运行的支撑体系

(1)地方政府的扶持和引导

具体项目可以包括:设立一笔财政补贴和相应的标准,对符合标准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者进行补贴和信用担保;在地方政府的采购中,对于扶持项目的产品优先采购;定期组织高新企业与教学科研机构进行项目交流,促进产业与教学科研机构的融合;设立创业教育培训机构,向高新企业介绍风险投资、企业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育创业家精神;建立高效的风险投资信息网络,传递项目和风险投资信息,组织高新区内的企业和项目参加国内外的风险投资论坛等交流活动,为区内企业和风险投资服务。

(2)利用有关法律法规的优惠政策

高新技术企业和风险投资需要通过各种法律法规来保护合法利益和规范行为。在企业的设立和投资等经济活动中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同时积极利用国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法律法规中的优惠政策,来保护区内企业和风险投资的利益。

(3)完善社会服务支撑体系

社会服务支撑体系是高新技术企业和风险投资的专业服务中介机构,为客户提供高水平的财务、法律咨询与投资顾问等策略。对于保定市高开区来说,就是要积极引导各类中介机构学习和开展风险投资方面的业务活动,为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同时要利用现有的资本市场平台,与高内外投资银行保持密切联系。

(4)完善人才支撑体系

高新技术企业和风险投资的发展需要一批高素质的创业者、风险投资家和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对于保定高新区来说,要对区内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树立吸引风险投资的意识,了解和熟悉风险投资的特点和运作。要引进和培养所需要的风险投资人才、科研技术人才、经济管理人才和法律人才。要积极利用保定各大高校的科研力量、教学骨干和社会资源为保定高新区服务。

(5)完善文化支撑体系

风险投资需要一种勇于冒风险的创业文化、以人为本的文化和高科技股份投资文化。更具有开放、知识、宽容和信任的特点。所以,要在高新区内乃至全市创造一种鼓励创新、尊重创新、鼓励创业、尊重创业、尊重人才、重用人才、宽容失败、诚信开放的文化氛围,促进保定高新区的高科技企业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民:保定“中国电谷”建设的现实条件与发展战略.商场现代化,2008,3月下旬刊

技术研发报告范文6

2015年3月,自治区科技厅组织调研组赴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乌海市调研了环乌海湖高新区建设情况。调研组一行先后走访了鄂托克经济开发区、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阿拉善盟经济开发区、乌兰布和生态产业示范区以及千里山工业园区、乌达工业园区、海南工业园区。通过与企业工作人员访谈和与地方政府相关人员座谈,深入了解了建设环乌海湖国家级高新区的有关情况,并形成调研报告。

一、建设环乌海湖国家级高新区的基本情况

(一)资源情况

环乌海湖周边地区资源丰富。乌海市优质焦煤、煤系高岭土、石灰岩、铁矿石、石英砂、白云岩等矿产资源富集,其中,优质焦煤占内蒙古已探明储量的75%,是国家重要的焦煤基地;石灰石远景储量在200吨以上,煤系高岭土储量11亿吨以上。蒙西、棋盘井地区也拥有丰富的煤炭、石灰石、硅石等资源,如棋盘井一带的石灰石地质储量100亿吨,煤炭储量29.6亿吨,硅石地质储量10亿吨。阿拉善煤、盐、硝等矿产资源富集。

(二)产业情况

近年来,“环乌海湖”地区大力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建设了千里山、乌达、海南、乌斯太、蒙西和棋盘井等“六大”工业园区,培育了清洁能源、现代煤化工、煤焦化工、盐化工、氯碱化工、电力、装备制造、特色冶金等产业,初步构建了一个依托地区资源优势和具有地区特色的产业体系。其中,鄂托克经济开发区形成了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五大主导产业,循环延展了煤化工、硅化工、氯碱化工、天然气化工四大循环产业链。蒙西高新技术园区形成了高新材料、特种冶金、新型化工、煤电转化、现代物流五大产业。乌斯太园区初步形成了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特色冶金、高端装备制造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乌海市形成了化工、装备制造、特色冶金等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其中在化工产业方面,乌海立足资源优势和低价煤电,已经形成煤焦化、煤化工、氯碱化工为主的重化工产业体系,并逐步向高科技、高效益的精加工方向发展。

(三)创新情况

乌海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等地均高度重视科技工作,环乌海湖城镇的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乌海市2014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达到8.4亿元,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1.4%,在全区排第一位,蒙西、棋盘井、乌斯太等园区,建设了一批重要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目前,“环乌海湖地区”共建设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24家(乌海市14家,乌斯太园区4家,鄂托克旗6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9家(乌海市2家,乌斯太园区2家,鄂托克旗5家),自治区级特色产业化基地1家(乌海市),共建设新型研究开发机构7家(乌海市6家,乌斯太园区1家)。棋盘井园区被列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和低碳工业园区试点,蒙西园区被评为国家级循环经济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乌斯太工业园区正在建设阿拉善盟精细化工高新技术孵化园。总体来看,环乌海湖地区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为建设环乌海湖国家级高新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发展前景

整合“环乌海湖”地区的科技、产业资源,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符合当前各地区集成资源、抱团发展的趋势,也符合目前大力推动经济一体化、协同化发展的时代潮流,对于乌海市、蒙西、棋盘井、乌斯太地区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建设环乌海湖国家级高新区,不仅可以解决单个地区科技实力弱、经济体量小,难以独自申报国家级高新区的难题,而且有利于在环乌海湖地区形成更加完整的科技创新链条和产业发展链条,可以极大地提升环乌海湖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综合竞争力,更好地发挥环乌海湖地区的比较优势,形成辐射周边、带动内蒙古西部地区发展的创新示范区和经济增长极。

(五)进展情况

2014年3月,自治区政府成立了环乌海湖高新区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3月26日,协调领导小组向科技部汇报了“环乌海湖”高新区工作进展情况,得到了科技部的指导和支持。随后,乌海市组织开展了高新区总体规划、发展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撰等基础工作,形成了开发区建设有关成果资料的报告。

二、存在的问题

(一)环乌海湖国家级高新区建设的推进机制尚未建立

目前,环乌海湖国家级高新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是还没有建立一个跨行政区划边界的推进机制,导致不能有效整合资源,推动创新资源流动,按照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进行分工合作,也不能协调利益共享和分配。能否建立这一机制也决定了能否围绕各产业区的资源和产业条件,对科技创新资源进行重新配置,集成建设若干个能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的科技创新中心;也决定了研发成果能否在周边地区的企业进行无障碍转移转化。最关键的是建立这一机制可以避免科技资源的重复投资,大幅度提高创新效率,整体提升环乌海湖城镇群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产业趋同化严重,传统产业比重大

环乌海湖地区资源禀赋相似,在产业选择上均着力于发展煤化工、煤焦化工、氯碱化工等重化工产业,产业同质化、同构化严重,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存在重复建设现象,有待于进一步整合资源,延长产业链,实现错位发展和污染治理的合作。同时,环乌海湖地区的支柱产业单一,主要的煤、盐化工产业链条较短,资源利用深度不够、产品附加值较低,区域竞争优势不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三)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环乌海湖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具体表现在原始创新成果少、高水平创新平台载体缺乏、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没有完全确立、不能有效解决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等方面,严重制约了这一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对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乌海湖地区还需要积极培育科技创新要素,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奠定基础。

(四)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

环乌海湖地区只有乌海大学一家高校,缺乏高水平的高校、研究院所等重要的创新资源,特别是缺乏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相比于呼包鄂等地区,乌海市与周边城镇在人才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这对于环乌海湖国家级高新区的建设形成了严重制约。

三、推进环乌海湖国家级高新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建立健全协调推动机制,培育和聚集创新要素,优化创新软硬环境,加快推进环乌海湖国家级高新区建设,为环乌海湖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强化“领导小组”作用,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自治区政府成立了环乌海湖高新区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在推动环乌海湖高新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进一步提高领导小组地位,强化领导小组作用,建立、健全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制定统一的战略规划和制度政策,统筹协调各方面,加强资源整合,实现分工合作,推动环乌海湖地区技术、人才、资金、科技活动等的相互融合,共同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市场开拓,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从科技厅来讲,要进一步提高宏观谋划、顶层设计能力,在科技项目经费、人才引进培养、创新平台、产业化载体建设等方面,按照“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管理、科技体制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全面谋划和推动环乌海湖国家级高新区建设,跨行政区域统筹配置创新资源,进一步提高环乌海湖地区的创新能力。

(二)围绕主导产业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

围绕煤焦化工、氯碱化工等主导产业,根据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要求,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参与各方共同投资搭建区域性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负责与国内外知名的高校、院所合作,联合组建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园、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机构,搭建“大众产业、万众创新”的众创空间,积极培育中小企业创新创业。重点围绕煤化工、煤焦化工、氯碱化工、制造业信息化、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业等领域进行技术攻关,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问题,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要强化对环乌海湖六大工业园区的科技支持,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创新主体和科技服务中介机构。

(三)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强化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

通过大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推动乌海市及周边城镇群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数字化环乌海湖城镇群”的建设,通过信息化增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能力。加快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围绕环乌海湖城镇优势特色产业人才需求,结合“草原英才”工程和“百人计划”的实施,通过建设“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和集聚一批国内外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并积极培养本土科技人才及团队,为乌海市及周边城镇群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四)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利用外部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