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院统计分析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院统计分析报告范文1
一、引言
统计是医院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统计分析包含了医疗、科研以及教学、信息交流等内容,统计分析工作贯穿于整个统计工作,是统计工作的核心,统计分析被视为统计工作的标尺,从目前我国医院统计分析的情况来看,统计分析对数据的要求很高,单一的统计数据是无法满足统计分析工作的,统计数据需要直观、客观以及有价值的信息,并且分析手段要及时、准确,这样才能够为医院领导提供有力依据。
二、加强统计工作者自身的学习和统计基础建设,为医院管理优质服务创造条件
统计信息为医院领导提供了总结工作、研究工作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也是制定医院政策以及发展计划的凭证。统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直接影响了医院管理工作的质量。在进行人员培训的时候,要统一培训,学,在医院中要建立人才培训专项资金,为医院人才培新奠定良好的资金基础。另外,医院在培养统计人才的时候,要具有超前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将提高医院医疗工作效率和质量作为前提,建立统一培训基地,原始数据的搜集、储存以及处理实现一体化、规范化,这样才能够确保医院信息的有效性与准确性,每个科室之间,临床科室之间以及职能科室之间都能够随时共享数据信息,全面建立信息处理系统,实现统计分析工作的高效、高质。
三、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做好医院统计分析工作
1.统计分析简报制作要及时、灵活
医院统计分析工作以分析简报为主,通过简报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直观的看到医院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比较频繁出现的问题。统计分析人员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整理、分析之后,就制定更加完善、有效的管理策略。工作人员通过经常观察医院局域网数据的变化,以一周、一月或者是数日的医疗指标为基数,针对门诊工作量、床位使用率等指标进行具体分析,从中获得医院工作的重点以及难点。了解到当前医院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而分析出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管理者依据这些问题就可以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策略,为医院医疗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保障。
2.不定期有针对性的做好专题统计分析报告
在强化医院统计分析工作的过程中,以为医院服务为总体目标,相隔一段时间,医院就要组织进行专题统计分析报告,针对医院某个具体工作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比如全院床位量变化因素分析等,通过对近期一段时间医院床位的变化情况,以及数据波动分析得出人员、设备以及周边环境等影响因素,进而针对不同问题,制定相对应的解决措施,确保医院医疗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3.定期全面性的做好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除了要做好分析工作简报,不定期开展专题统计分析报告之外,还需要定期做好综合统计分析报告。所谓综合统计分析报告就是针对一个季度或者是一段时间为单位,对这段期间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首先针对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与计划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当前医院完成目标的情况,通过掌握分析这些指标,找出医院目前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而有计划的制定更符合医院未来发展的计划和管理策略。
四、全方位的统计,全方位的为医院经营管理服务
1.制定医院的年度总体计划和季度经营计划,为医院经营决策服务
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制定短期工作计划。以年度或者季度为时间段,合理制定工作内容、管理制度,医院发展面临着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医院生存与发展,都需要依靠科学的经营目标以及发展规律,分析得出这些内容要借助很多历史资料以及数据。统计分析工作者应该科学总结和整理医院以往的数据和资料,并依靠科学的分析方法,总结分析出医院可能出现的危机,以及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
2.参与医院经济运行过程的监督,实现目标管理
监督管理是医院工作者行为以及思想的保障,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医院工作目标,提升运行效率以及经营利润,医院管理者应该将统计分析工作纳入到考核机制中。针对每个工作环节、每个部门的运营情况进行实时监督与管理,定期对每个科室进行统计和评价,对资金使用、材料消耗、病床的使用、周转、收入、支出等,各费用核算指标的考核,将既定管理目标与客观现状进行对比,考核评价责任科室的业绩,确定履行的责任和相应的奖惩,不断完善医院目标管理办法,增进医院综合效益。
3.负责对科室和各部门的统计咨询和服务
在强化统计分析工作的过程中,医院经营者和管理者应该将经营、管理业绩以及考核评价作为重点内容,将医院整体发展作为目标,不断完善统计分析工作方法和制度。医院管理者要明确一点,那就是统计分析贯穿于医院所有工作环节和内容,尤其是在医院管理以及咨询、服务工作等方面的作用更加不可忽视。医院的发展依赖于良好的口碑和信誉,因此医院要对科室、各部分的统计咨询为重点分析内容,同时统计分析还要做到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推动医院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医院来说,统计分析十分必要,通过科学的统计分析以助力于医院发展,在强化医院统计分析时,也要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此提高医院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医院医疗服务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医院统计分析报告范文2
[关键词]医院;统计工作;目标考核
[DOI]10.13939/ki.zgsc.2015.02.060
1 统计工作与综合目标考核关系
医院的综合目标考核是医院质量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是通过建立以临床工作实绩为核心的考核标准,利用各种核心统计指标,以质量绩效管理为手段,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导向激励作用,不断创新,形成医院管理工作绩效考核的长效机制,促进医院快速发展。
因此,统计工作是医院实行综合目标考核的数据资源保证,是强而有力的科学依据,只有提供准确、客观、全面、可靠的统计信息,才能让综合目标考核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才能快速反映临床科室的动态变化指标情况,掌握临床科室的业务状况。客观反映其医疗质量及服务效率,从而为医院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做出决策提供保障。
2 综合目标考核与其相关的统计信息指标
综合目标考核中最主要的两大部分是对医院医疗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考核,而这两部分主要数据大多数都来源于医院统计指标。
2.1 综合目标考核中统计指标详解
2.1.1 病床利用情况指标
医院工作规模的计量单位就是医院的病床。一般来讲,医院的人员编制、经费、设备和物资都是根据编制病床数进行分配的。因此,通过考核病床的实际利用情况,对评定各临床科室的工作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反映病床使用情况的主要指标有:
(1)病床使用率:是实际使用总床日数与实际开放总床日数的百分比。病床使用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病房管理与病床分配是否科学,门诊收治入院的病人是否合理。
(2)病床周转次数:是出院人数与平均开放床位数的百分比。其指标是衡量医院床位周转速度快慢的指标。在考核病床工作效率时,应在一定时间内,周转次数多即周转速度快,病床情况好,病人平均住院天数少。
(3)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是出院者占用床位日期与出院人数的百分比。平均住院日是反映医疗资源利用情况和医院总体医疗服务质量的综合指标,是集中表现医院管理、医院效率和效益较重要而敏感的指标。缩短平均住院日,能使医院在实现资源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减少患者的直接和间接费用,从而达到医院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2.1.2 医院收治病人情况指标
(1)总诊疗人次数:指所有诊疗工作的总人次数。诊疗人次数按挂号数统计,包括:病人来院应诊的门诊、急诊人次;出诊人次数;单项健康检查及健康咨询指导人次;未挂号就诊、本单位职工就诊及外出诊疗不收取挂号费的,按实际诊疗人次统计。患者一次应诊多次挂号,按实际诊疗次数进行统计,不包括根据医嘱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处置工作量。
(2)收治病人数:指所有门诊、急诊、病房收治入院的患者人数。
2.1.3 诊断质量的指标
准确、及时的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前提保证。良好的诊断质量标准,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一名医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技术及经验,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时也需要各辅助科室的全力支持与配合。因此,医院的诊断质量指标也是综合目标考核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其主要包括如下统计指标:①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②出入院诊断符合率;③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④三日确诊率,这四项都是指主要诊断完全相符或基本符合的人数,以住院病案首页为依据。
2.1.4 手术相关的统计指标
(1)住院病人手术例数:指有正规手术单和麻醉单施行手术的住院病人总数。病人1次住院期间施行多次手术,按实际手术次数统计。
(2)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指出院病人在住院期间施行的属于甲级愈合的手术次数,以住院病案首页为依据。不包括虽施行了无菌手术,但术后切口未愈合即出院、转院或死亡而无法检查或观察其切口愈合结果的手术例数。
(3)外科手术后患者请中医会诊率:是外科手术后患者请中医会诊的人数与外科手术总例数的百分比。作为中医医院,要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发挥中医独特的作用,是医院发展的大势所趋。
(4)麻醉死亡率:麻醉死亡人数与麻醉总人数的百分比。
(5)急诊、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指急诊、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的人数与抢救总数的百分比。急危重病人经抢救后,治愈、好转或病情得到缓解者,视为抢救成功。
(6)甲等病案率:是病案书写后质量的判定,总分100分,获85分以上为甲级病案;70~84分为乙级病案;60~69分为丙级病案。甲级病案占所有病案的百分比应叫作甲级病案率。
2.2 目标考核中的主要统计指标来源
医院统计管理信息网络化为医疗单位在医疗、科研、教学提供了及时可靠的医疗信息,同时为医院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使医疗单位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综合目标考核中的统计指标来源,就是利用信息网络化――HIS系统中的病案统计模块,提供强大的医疗统计数据,来掌握医院的数量、质量、效果的进展情况,对统计指标的各类数据进行电子信息自动提取,定期生成统计报告,如:医院工作定期(基层)报表、医院住院工作统计报表、医生手术工作量统计报表、出院病人诊断质量报表、医技工作量汇总表、危重病人抢救工作报表等,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医院综合目标考核所需要的各项数据。
2.3 综合目标考核中的统计方法
根据医院临床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适应的质量指标、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如院内通过各职能科室,采取百分制对临床科室进行考核,以医务科为例,如质量指标为“三日确诊率”,考核标准为“≥95%”,考核办法为“总分2分,每下降1%扣0.1分”;质量指标为“床位使用率”,考核标准为“≥90%”,考核办法为“总分3分,每增、减10%各加、减0.1分”,以此类推,列出表格,制订合理的考核计划,考核时限为每月一次。
3 综合目标考核后进行适当的统计分析
3.1 综合目标考核后的统计分析要点
(1)每月综合目标考核结束后,要根据统计指标及目标考核的分数为中心,着重分析本月各临床科室工作的特点及重点任务的执行情况。
(2)分解和细化目标考核中所需要统计指标的完成情况,对各项指标均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总结,把成绩和问题分解落实到各临床科室,明确原因重点分析。
(3)加强综合目标考核后统计分析的时效性,目标考核后十天上报,坚持实事求是,切忌弄虚作假,用统计数据说话,以数据阐明观点,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统计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强而有力的依据。
3.2 综合目标考核后的统计分析方法
3.2.1 比较法
(1)横向比较法:综合目标考核后进行的统计分析要适应于评价本院内各临床科室的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的相对水平位置。
(2)纵向对比法:主要适用于评价本院内各临床科室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的发展速度和趋势。
(3)标准对比法:主要适用于综合目标考核内容的达标标准及加减分标准的程序,了解本院内综合目标考核内容的可行性。
3.2.2 指标关联分析法
即在综合目标考核中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由多种统计指标构成,如病床周转次数、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收治病人数、手术例数,这种方法既有横向比较,又有纵向比较,如果想分析医院工作水平可以采用横向比较,如果看医院总体发展前景可以采用纵向比较。
医院统计分析报告范文3
1.1统计信息要有可信度
医疗统计指标在医院质量控制及成本核算中占有重要的比率,统计信息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我们的产出日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医疗工作报表的准确性。不准确的信息将直接误导院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的决策,对医院的规划建设及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实现网络化管理,联网后的计算机不同于单机运行,录入并储存的原始统计数据来源于各个分散的工作站,原始资料收集过程因此就会出现由于操作人员网络操作失误而引起数据错误或丢失等情况,这就要求统计工作者明确统计工作的整个环节,每个统计项目都要遵守相应的统计方法、统计标准、统计起止时间等要求,对随机出现的问题:如临床医生因对某问题理解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填报情况,输入操作员出现的手错等,都要求统计工作者有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对原始数据认真核对,努力减少原始性差错,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可信度。
1.2统计数据要真实、及时、全面地反馈信息
各类统计数字均来源于医院各科室,统计工作者直接深入科室,把好各类统计数据的第一关,并依据目前的统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建立健全医院综合信息台账,包括人事、财务、仪器设备、科研培训和患者资料等,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反馈给院领导和上级卫生部门,使信息科真正成为管理者的“信息库”。
2开展和拓宽统计工作职能
2.1全面开展统计工作,加强医院质控工作
卫生统计的工作主要是以围绕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构成整体开展的,这个指标体系说明和研究医院医疗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完整的医疗统计指标对实现医院宏观调控、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医疗效益有重要意义。医疗质量水平高低反映了医院总体医疗水平,根据医院制定总的质量管理目标,把床位周转次数、出入院人数、诊断符合率、平均住院日、无菌切口感染率、临床初诊与临床确诊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等质量控制指标分解到科室,医院定期通报。密切关注医疗质量指标、工作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动态、及时反馈执行情况,为各科室提供相关业务信息服务,并根据年终或季末统计结果进行考核或制定下一年工作计划。
2.2深化拓展统计工作,靠拢医院管理
时代在发展,医院也在发展、改革,我们的统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以往的医院统计工作中,统计工作主要将医院工作完成情况搜集、整理、汇总,进而为医院管理者及各科室提供数据,处于一种被动服务、数据滞后的局面。但是现在医院的改革发展趋势要求统计工作从单一的日常报表等常规工作向多元化、专题化方向发展,扩大统计对象范围,运用统计方法为医院的医疗、管理、科研和教学提供及时、动态的反馈信息,并加强信息预测职能,提供有预见性的数据,为医院制定各项计划、政策提供可行性依据。2.3统计信息可指导医院管理者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
医院的管理者一定要掌握医院的服务半径、所辖区域人群的疾病分类结构和变化趋势。统计信息可以利用统计数字、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反映医院医疗活动和经营管理情况,同时作为医院信息来源的主体,不仅要掌握医院的纵向发展,还要对院外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据此来确定重点科室、重点科研和薄弱科室要改变发展的客观趋势,以此分配现有的人力、物力和有限的财力,以达到最佳的资源优化配置,为医院创造更佳的效益,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建议
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当好领导管理和决策的“智囊团”,具体有以下几点:医院设立专门的信息统计机构,配备专门的统计工作人员,健全医院信息网络,从整个医院管理的角度对医院信息统计工作提供组织机构上的保障;医院统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既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又要具备统计专业知识,时代的发展又要求统计工作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所以统计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帮助医疗科室进行课题设计、数据处理,使统计职能深入人心;为医院决策提供可行性论证,使统计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决策、医疗质量监督等各个方面;统计工作者要得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应主动承担重要任务,增强医院统计参与管理的意识,主动跟踪医院管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综合收集、利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为医院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服务,真正成为医院管理者的参谋部和“智囊团”;定期或不定期做好统计分析及统计信息反馈工作:每季、半年、年度做定期综合性统计分析,其内容包括门诊及临床各科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经济效益及病人满意度等。并从纵向(与往年同期比)、横向(与同级医院比)以及目标完成情况等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影响医疗工作的各种正负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提供给医院及有关部门。院领导往往据此主持召开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医疗质量分析会,并把统计分析报告进行宣读,对于成绩及问题进行全面讨论,给予表扬和批评,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在日常工作中,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做专题性调查,写出不定期统计分析;改进统计方法:医疗评价更合理在诊断质量评价上,以前我们只评价门诊/出院诊断符合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仅这两项指标不够全面,又把漏诊率、待诊率、入院3日确诊率纳入考核项目,对诊断质量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并把一目了然、反映不出诊断水平的疾病,如大部分骨折、烧烫伤、原因明确的中毒和部分创伤等剔除,使其不参与诊断符合率的计算。
两点体会:第一方便了领导对统计信息的利用,为医院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第二有效地发挥了统计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于承浩.统计信息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医院统计,2002;9(2):99-100.
[2]张翠红.统计工作与医院的综合管理.地方病通报,2002;17(2):82-83.
[3]侯世方,孙长福.统计职能在医院信息网络建设中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5):275.
[4]马天华.浅谈医院统计职能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4):202.
[5]赵雯.搞好医院统计要处理好八个关系.医院管理杂志,1999;6(3):237-238.
医院统计分析报告范文4
论文摘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医院统计工作在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医院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管理者不能停留在以往的经验管理,而应实现科学管理,随时掌握医疗市场的变化。医院所拥有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及其产出的效益与效率,医院经营中每一环节的质量及目前存在问题等等,都离不开对各种综合统计数据信息的运用侧。综合统计工作是为上级卫生部门、医院领导决策、科室工作需要服务的。
1综合统计的优势
它是医院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的依据;是检查监督医院各项计划实施进展的依据;是医院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依据。
1. 1医院综合统计为医院管理提供医疗、预防、诊疗、保健卫生资源利用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为医院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以便医院行政部门及时了解医院工作情况,对医院的规模和医疗质量进行监控、规划、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服务。
1.2医院综合统计拥有大量的资料数据,能保证统计数据及时、准确、完整、科学地反馈于医院的决策机构,它是医院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依据,具有统计的监督和服务作用。
1.3医院综合统计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经济效益型和管理型的医院统计指标体系[ls1,全面反映和监督医院经济运行的状况,提升医院管理质量,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1, 4医院综合统计在评价医院在社会、医院和患者三者利益之间所发挥的作用,决定着医院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保证患者的利益,使患者在现有医疗条件下得到最佳服务,同时医院获得社会效益,提升了医院的信誉度和知名度。
1.5医院综合统计可以反映医院的过去、现在和预测未来。它反映了医院在过去各个时期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水平以及医院发展过程中的每项成果。
1.6医院综合统计参与了医院管理决策,对医院管理工作起着“智能团”的作用。一是及时准确地提供领导做出决策目标的统计信息;二是在决策目标确定后能够提供辅助论证决策方案的统计信息;三是在决策付诸实施后提供有助于决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的借鉴性统计信息;另外善于抓住医疗服务、管理和经营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2 亟待解决的问题
2. 1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工作制度良好的制度带来良好的工作效果。医院应完善相关统计工作制度,做到制度留人,管理留人,工作留人。通过加强对统计工作的考核,评估季度、年度统计分析报告,促使统计工作人员不断提高统计业务水平。
2. 2统计人员开展综合统计工作,需要全院各部门的信.息支持、管理层高度重视综合统计工作包括了人力资源、医疗设备调查表,并将统计业务扩展为统管全院医疗业务、医务人员、卫生经费、医疗费用、医疗设备等的综合统计。统计人员开展综合统计工作,需要全院各部门的信息支持、管理层高度重视,必须建立科学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全院有效的信息反馈制度。
2. 3建立、健全医院统计信.息网络在新形势下医院统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应急性的统计任务。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医院统计信息网络,不断拓展和累积医院的信息量,增加统计信息的利用率,不断深化统计内涵,拓展新的统计项目,充分发挥统计预测、评价、咨询、监督的职能。
2. 4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医院综合统计需要培养一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统计专业知识、娴熟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较强科研能力的统计专业队伍,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和能力才能发挥统计信息的咨询、监督功能,才能发挥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的作用,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服务。这就对统计人员政治、业务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统计工作者要达到专业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川,只有通过自身的在岗培训,自我加压,自学充电,才能不断的更新知识,来提高自身的统计综合分析与文字处理能力。医院要把培养一批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良好的数理统计技术和基本的医学知识、熟练掌握微机操作的统计专业人才列人议事日程。
3不断加强并发展医院综合统计工作
3.1综合管理统计就是要强化统计管理职能,将统计与医院的管理相结合,把统计工作渗透到经营管理中去,充分发挥统计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使统计工作直接参与医院管理,为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为医院的经营管理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主动跟踪医院管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信息的收集,力求以统计数字、图表、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反映医院医疗活动和经营情况,使统计更广泛地应用于医院管理决策、医疗质量和医学研究各个领域;准确把握领导决策对信息需求的特点,发挥出医院管理者的“参谋”作用。
3. 2综合分析统计医院要在竞争中获得发展,必须加强医院管理。现代化的医院管理离不开科学的决策,科学的决策离不开及时、准确的统计数据和医院信息。综合统计利用一套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把医疗质量统计、医疗效率统计、社会效率统计等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①人员的构成对医院工作所产生影响的分析与评价;②对业务技术质量和数量的分析与评价;③对病床使用程度和仪器、设备利用程度的分析与评价;④对各部门工作协调性的分析与评价;⑤对收人与费用支出等经济活动的分析与评价;⑥对经济指标与业务工作指标联系的分析与评价。采用定期、不定期、专题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向医院各级领导提供信息数据,参与医院经营管理。
医院统计分析报告范文5
[关键词]医院;统计工作;创新
1前言
在医学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医院对医疗统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统计工作不仅仅是表面看到的统计数据及统计报表。它除了要体现医院的规模和效益外,在信息量和流通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医疗统计必须利用网络信息平台,通过对数据处理,为医院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并以此促进医院管理的良性发展。目前,医院统计已成为医院科学管理和医技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但是随着医院统计信息量的增加,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医院其它管理部门和领导层的要求,如何快速完成大量的数据统计工作,如何确保数据的完善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成为医院统计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作者略表微薄之见,期望对医院统计工作的创新有所帮助。
2医院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
2.1能够为医院工作提供相关的资料
作为医院信息的最主要来源,医疗统计信息能够为领导对医院工作的测评,医院相关政策的制定,甚至是医院的管理、监测等活动提供重要的依据。医院的管理中,管理人员如果要了解和掌握医院各方面的相关情况,就必须充分的利用医疗统计信息所提供的资料,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比如,分析本医院和其他医院在部门设置和人员的结构,就可以知道本医院和其他竞争对手间的区别和差距,以便于改进。
2.2为医院各要素分配提供准确的数据
在现代医疗统计中,统计人员的工作越来向广深发展,除了完成通常的工作外,统计人员还要对临床医疗,住院和其他医辅助部门内部要素的运行提供数据上的帮助。统计人员全面性的手机各类数据,病案信息等并建立综合信息系统,关注各项统计指标,比如门诊科室诊疗人次、病区入出院人次、科室占用床日、危重病人数、住院手术人次、科室检查治疗人次等。
2.3是医院效益评价体系的重要依据
作为具有一定社会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医院的最高原则是有着治病救人,保障人民身心健康。与此同时,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决定了医院需要讲究自身效益,通过提高医疗性价比,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统一。但是,医院的两种效益的评价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由各种单元体系组成,比如治疗效果体系,门诊诊疗人次、入出院人次、检查治疗人次组成的体系;反映病人负担程度的出院者人均费用、出院者人均每天费用体系;反映职工业绩的每一个职工工作量、每一个医生工作量、职工年创业务收入指标等都是医院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都需要医疗统计信息提供资料和数据。【1】
3新形势下医院统计工作的创新对策
3.1提高医院统计工作人员素质
据文献报道,由于专业职称评定及晋升受到限制等原因,统计人员流动性大,统计队伍稳定性差;此外,现有医院统计人员有相当部分未受过系统的统计专业培训,专业知识短缺,这都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和发展。因此,强化医院统计的首要任务是提高统计人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把统计工作从单纯提供医疗数据转换到运用统计对医院的医疗、管理、教学、科研等各项活动进行监测、预测和控制的轨道上来。全面提高其业务层次,使医院的统计工作人员成为具有很好的临床知识、医院管理知识、较高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责任心以及较高的统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进而促进统计队伍的建设和稳定。才能使统计人员适应新时期对医院统计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
3.2强化医院统计分析功能
新时期医院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统计分析工作,然而从目前整个医院管理的角度看,医疗统计仅仅反映了医院情况的一个侧面,谈不上数据的汇总整合和综合运用。因此,提高统计分析工作的质量是统计工作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①建立独立的综合统计信息中心。仅关注某一侧面的单一分析报告已经远不能满足需求,必须从单一的业务分析转向全面的综合分析,建立一套与医院医疗、管理、科教以及经济运行等相关联、相适应的、系统的综合统计信息中心。为此,有些大型医院成立经济管理科,或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就是综合统计制度的一个体现。以信息中心为核心,形成医院统计网络,及时形成统计数据分析成果,使医院的决策层对医院各方面具体情况进行及时的全方位把握,以便科学决策,将医院的医疗质量统计、经济效益统计、医疗效率统计以及社会效益统计进行有机的结合。建立健全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三位一体的指标体系,对医院进行成本分析,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效益这一目标,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使医院医疗资源利用最大化。
②参与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据在医院决策和管理中的地位逐渐明显。统计工作人员应主动参与到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当中,提供数据支持,为医院的决策出谋划策。如参与医院各种计划、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制定;参与医院设备购置和器械更新的可行性论证。
3.3创建医院统计的信息交流平台及反馈系统
建立统计信息网站,定期公布医院工作中各类数量、质量、工作效率等统计信息;通过对不同使用者赋予不同的权限,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利用平台查看和下载相关的统计数据和资料,用于管理、科研和临床等方面;设置留言板,供大家进行自由的信息交流,或提出建议和意见,形成信息循环。统计人员亦可以据此进一步改善工作,求进不息。同时要监控本单位的医疗动态,还应广泛收集本地区其他医院的各种信息,并通过参加会议及学术交流,以及互联网、报刊杂志等媒体,搜取各种资料来获得信息,使医院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
4结束语
总之,医疗统计工作和医院的管理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医疗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能够医院管理的科学化,而医院管理的不断完善又能推进医疗统计地位的日益提高和不断发展。医院管理决策者的重视程度和统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对于医疗统计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医院统计分析报告范文6
【关键词】两周患病率 社区卫生服务
中图分类号:R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022-02
【Abstract】Objective To survey health condition of female worker and the utilization status of health service in Shenzhen city, Baoan area. Methods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as a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at a factoy in Baoan area, Shenzhen city, and a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was conducted among those samples.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two weeks’ sickness was 21.9%, , digestive(16.7%), respiratory(14.1%), and locomotor(3.9%) diseases were the most common diseases among the population, with the prevalence of 16.7%, 14.1%, 3.9%, respectively. The rate of seeking medical advice during two weeks was 14.5%, and the patients who seeking medical advice during two weeks was up to 66.2%, both of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e results reported on the 3rd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Investigation. Conclusion The two weeks’ sickness prevalence of female worker were higher, which indicated more potential health service demand; The rate of seeking medical advice during two weeks were high, which suggested the utilization status of health service were also high.
【Keywords】Two weeks’ prevalence Community Health survice
社区卫生服务经过发达国家几十年的研究探索已成为较理想的基层卫生服务模式[1]。在我国,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提高.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医疗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已初步实现了为社区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等“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为了更好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最先也是最重要的事是了解社区内人群的健康状况,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厂区人群,无论是在人口特征,生态因素和健康状况上都与一般社区存在明显的差异。开展厂区人群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可为厂区内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社区服务提供科学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深圳市宝安区某大型封闭式厂区,约有员工25000多名,其中92%以上为女性,本次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调查了3622名女性。
1.2 调查方法和内容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行为、健康知识了解、健康状况、以及社区健康服务需求与满意度等。调查前统一培训调查员,采用入户面对面的调查方法。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所得资料经逻辑纠错,统一培训数据录入方法,采用Epidata3.0双份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与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总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人口学资料 共收回有效问卷3622份,年龄范围为16~48岁,平均年龄为 21.1±3.7岁,未婚3180人(占87.8%),已婚430人(占11.9%),离婚10人(占0.3%);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574人(占71.1%),高中及以上1046人(占28.9%);工作岗位分布: 一线工人3345人(占92.4%),技术人员223人(占6.2%),管理人员54人(占1.5%);92.08% 的调查对象购买了医疗保险,其中97.97%购买了农民工医疗保险。调查对象在过去一年内用于医疗、药品、保健的平均费用约为351.1元,其中自费自出平均约129.1元。
2.2 两周患病率 调查对象在调查前2周有792人患病,患病率为21.9%,因患病而休工每千人次为260天,两周患病率高于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两周患病率14.3%。 将调查对象2周内疾病系统分类依次是:消化系统疾病16.7%(140/792),呼吸系统疾病14.1%(112/3362),运动系统3.9%(31/792),以及内分泌系统疾病3.0%(24/792)。按病种进行分类依次是肠胃炎4.2%, 感冒发烧3.6% 呼吸道感染3.0% 口腔疾病2.7% 妇科疾病1.2%,损伤0.6%,过敏0.3%。
2.3 两周患病率影响因素分析
2.3.1 不同年龄组两周患病率比较将调查对象年龄进行分层,不同年龄层的两周患病情况见表1,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各年龄层的两周患病率没有统计学意义(x2=7.15, p=0.07),各年龄调查对象两周患病率均较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高,可能与深圳市流动人口多,生活压力以及不良行为有关。
2.3.2 不同文化程度两周患病率比较从表1可看出,大学及以上人群患病率最高,其次为大专、中专、初中、高中/技校、小学及以下,不同文化程度的两周患病率的差异,可能与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工作岗位不同有关,大学及以上人群一般从事生产管理工作,大部分是脑力劳动。
2.3.3 不同婚姻状况两周患病率比较从表1看出,未婚女性的两周患病率比已婚女性要高4.6个百分点,进一步分析发现,未婚女性所患病种主要是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这可能与未婚女性平时不注意或者不会预防这类疾病有关,因此,加强常见疾病预防知识宣传对于年轻女性意义似乎更大。
2.3.4 不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两周患病率比较 92.8%的调查对象购买了医疗保险,从表1分析结果来看,有医疗保险的对象患病率为21.9%,自费者为21.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x2=0.004, p=0.9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状况的对象两周患病率情况比较
2.4 两周就诊情况及分析 调查前两周患病人数为792人,有524人到各级医疗机构就诊,调查对象的两周就诊率为14.5%,高于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13.4%,两周内患者就诊率为66.2%,也高于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51.1%。调查对象就诊的主要卫生机构是厂区内社康中心,占就诊人数的94.6%,调查对象回答选择社康中心就诊的主要原因是距离近(83.1%),定点单位(80.1%),患者两周平均就诊的平均费用为34.2±13.5元。调查对象的两周就诊率较全国卫生调查高,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有可及性的卫生服务,此外,从患者的疾病病种来看,一般为“小病”“去哪里看都是一样”,再加之“比较便宜”等因素。
2.5 两周未就诊情况及分析未就诊指未去医疗机构就诊,包括自我医疗和未采取任何措施者。本次调查两种内有病而未未就诊的对象有250人,占两周患病人数的34.0%,低于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未就诊率48.9%,采取自我医疗的有110人,占44.0%。未就诊的前三位原因是自感病轻156人(62.4%),没有时间50人(20.0%),经济困难12人(4.8%),这提示深圳市厂区工人未就诊的现象不容乐观,调查对象不注意保护身体,患病后“抗病现象”突出,这可能有研究对象人口年龄结构较年轻有关,深层次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3 讨论
两周患病率主要反映研究对象的短期健康状况,及从侧面反映卫生潜在需求情况,而两周就诊率、及患者就诊率等指标则主要反映的是对象对于卫生服务的利用程度。本次调查发现厂区内女工的两周患病率为21.9%,高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两周患病率[3],可能是由于调查期间正值H1N1流感爆发期间,以及调查人群均为女性有关。两周就诊率和患者就诊率分别为14.5%,66.2%均高于2003年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水平(14.5%和51.1%),这说明调查对象对于卫生服务的利用程度较高。
厂区内女工两周就诊率和患者就诊率均高于国家水平,可能与深圳市总体经济水平较高有关,因其增加了卫生资源的投入,增加了卫生服务可及性。但两周患病人群中,还有近44.0%的患者未去医院就诊,而是采取了纯自我医疗的方式,还有一部分未采取任何医疗措施的患者占10.6%。医疗服务的有效需求取决于居民卫生服务的需要、医疗服务的支付能力和提供者的服务意识与动机。如果单从节省和控制卫生费用的角度考虑, 对医疗服务需求量进行约束无疑是件好事。问题在于哪些居民医疗服务需要向需求转化受到了抑制, 产生需求抑制的原因是否合理。2003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认为, 城市医疗服务需求的约束和抑制与许多企业经济效益不景气、职工下岗待业、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医疗费用上涨幅度过大等经济转轨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结果关系密切[2]。但本次调查显示, 患者自感病轻或没有时间不去就诊,占比例较大,导致患者不去就诊的深层次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未就诊的患者有44.0%的采取了自我医疗的措施,自我医疗作为一种替代,预示了卫生服务市场的转变。如果自我医疗作为患病未就诊的替代越来越普遍的话,医疗机构还采取坐诊等病人,就诊程序繁琐、病人长时间等候等办法显然行不通。这样一来,社区服务就必须采取主动服务模式“上门服务”,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和适应市场的要求[4-6]。
参考文献
[1] L M.Kahssay.Health centers:the future of health depends onthem.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eneVa.1998, 4(19): 341―347.
[2]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医院, 2005,9(1):3-1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卫生服务研究. 2003年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总调查分析报告. 2003年.
[4] 李长明, 姚建红. 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3, 19:65-67.
[5] 杜雪平, 周海虹, 钱宁.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变患者就医模式的初步探索.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4,,20:603-604.
[6]汤仕忠, 陈亚华, 王慧萍. 浅谈发挥城市大医院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作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4,20”604-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