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统计分析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营统计分析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营统计分析报告

经营统计分析报告范文1

一、统计分析的选题

统计分析的选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好的选题能充分反映写作者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是统计分析成功的一半。而企业统计分析的选题更为重要,这是因为企业统计分析的服务对象是企业的经营领导者。首先统计分析的选题要能引起领导的阅读兴趣,因此我们在选题上要做到:

1、选题要有针对性:要能够反映企业领导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急需解决的主要矛盾。

2、选题要切合实际:企业的统计分析要反映企业的现实问题,任何分析都要以企业经营中的各项经济指标为基础,指标数据要求准确可靠,这样才能提高分析的实用价值。

3、选题要切实可行:对选题的分析要能提出科学的统计预测及建议,对于企业来说,如何经济活动有要以资金为保证的,我们分析的结果要以企业的经济基础为依托,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宗旨。

二、搜集资料

统计分析是以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的,所以要进行统计分析,就必须搜集大量与分析问题有关的统计资料。选题后,针对自己选定的题目搜集统计数据资料。这个工作很重要,如果搜集的原始数据不准确或不完整,就会使整个统计工作得出错误的结论。只有在大量详细地占有真实的统计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才能写出观点正确、材料充实、观点和材料高度统一的分析报告。搜集统计资料要采用多种方法,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料,又要调查与分析问题有关的新资料。

1、利用统计台账、原始记录资料。统计台账、原始记录是最能反映本单位情况的统计资料。从历年的统计台账中找出历史最高记录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原因、找出差距。从统计台账的数据变化中也能发现不均衡现象,从而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以及采取的措施,为以后工作做指导。

2、充分利用统计报表资料。统计报表具有全面性、连续性的特点,所以统计报表资料是统计分析的主要依据。

3、利用以前已整理过的专题资料。因为专题资料整理得比较详细,并附有文字说明,所以在搜集分析资料时,要充分利用与分析问题有关的专题资料。

4、搜集与分析问题有关的业务部门的资料。业务部门的资料一般来说要比统计部门的资料详细全面,尤其是财务部门的核算资料往往是最原始的资料,对于我们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很有帮助。

三、整理资料

统计调查的原始数据资料一般不能直接进行汇总处理,应根据分析的需要对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计算机的普及改变了以往统计资料整理的繁琐性,推进了统计工作现代化的进程。首先将搜集到的统计数据录入计算机中,然后根据分析需要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分类汇总、计算、建立统计图表。通过编制各种形式的分析表,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四、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方法是指应用于统计分析活动,对总体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计量和分析的方法。统计分析必须借助于统计分析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分组分析法、平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日常统计工作中应根据分析需要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既可以使用某种方法,也可以几种方法结合使用。

1、对比分析法:是将有联系的经济量进行对比,以说明其数量联系和变动程度的统计分析方法。

2、分组分析法:是借助统计分组理论,将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或组,进而分析其内部构成、分布特点、比例关系、变动情况和依存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

3、平均分析法:是利用平均指标来分析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水平及其发展变化情况,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相互依存关系及其构成特点的统计分析方法。

4、因素分析法:是根据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客观经济联系,具体分析各种因素的变动,并对由这些因素构成的复杂现象总变动的影响程度和量变规模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数量指标因素对总变动的影响是,要把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而分析质量指标因素对总变动的影响时,要把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

5、动态分析法:是从发展的观点出发来分析研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其规律性的一种分析方法。在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趋势预测,例如时间序列分析法、移动平均分析法、最小平方法。

6、相关分析法:把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的但关系数值不固定的数量依存关系叫相关关系,分析研究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理论和方法叫相关分析法。当一种现象和另一种现象同方向变动时,可用直线回归方程表示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五、 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通过上述分析完成由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升华,即得出自己的观点,并以统计分析报告的形式表现出来。统计分析报告是在对统计资料和有关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用简洁明确的文字对研究过程进行叙述,从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文章。撰写统计分析报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统计分析报告属于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应用文体。

2、统计分析报告以统计数据为主要语言,并辅以统计表和统计图,清晰明确地表达事物之间的各种复杂联系。

3、统计分析报告以大量统计调查材料为基础,既要进行具体全面的分析,又要运用科学的抽象力进行综合和概括,达到用数据材料说明中心论点的目的。论点要有所创新,要经得住推敲、经得住论证。

经营统计分析报告范文2

[关键词] 企业统计 人员素质

一、企业统计水平难以提高的原因分析

1.企业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企业统计数据是监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晴雨表”和“化验单”,而企业统计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不仅把“化验单”搞准,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诊断”,写出分析报告,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科学依据,发挥统计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独特作用。这就应要求企业统计人员既要有较强的统计专业知识,又要根据不同岗位掌握其他相关岗位知识,还要有灵敏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相当一部分统计人员对比较简单的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如时间序列分析、因素分析、简单相关与回归分析等都知之甚少,对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如方差分析、生产函数分析、层次分析、各种经济预测技术等几乎没有人运用过。现有企业统计人员中,虽有不少是大中专院校统计专业毕业,但由于现行统计教育在课程设置、学科内容、考核方式与统计实践的衔接不够,因而很难胜任新形势对企业统计工作的要求。统计部门每年也多次举办统计人员岗位培训,但培训内容基本上还是指标解释、软件使用等,缺乏典型案例的解析及系统统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参加培训的人员很难受到系统的培训,业务素质很难得到实质性提高。

2.对统计工作的认识未有根本性的转变。迄今为止,还有不少企业统计人员没有意识到企业统计是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的参谋,其工作重点应是为企业领导提供全面、系统、准确的各种生产经营信息。因此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不认真研究数字及相关资料,分析各因素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有利及不利影响,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是被动地应付上级布置的统计报表,只是填填数字、算算总数,写简单的数字分析。有不少企业领导也还没有意识到,统计是其掌握生产经营决策信息的主渠道,而认为企业统计工作不能创造效益,不重视企业统计工作,使统计人员身兼数职,负担较重,影响了统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也造成了企业统计在企业中地位低下。

3.企业缺乏有效的鞭策激励机制。或者是由于对企业统计认识不足,或者由于企业统计水平较低而没有及时为决策者提供所需信息、合理化建议,大多数企业默认了企业统计水平的现状,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鞭策、激励机制,使不少企业统计人员满足于统计工作现状,缺乏进取的精神,不能刻苦钻研业务,更新知识,主动出击寻找企业生产经营的薄弱环节。虽然也有些企业要求统计人员定期提交统计分析报告,但由于上述原因以及自身素质所限,其统计分析报告大都流于形式,水平较低,不能引起决策者们的重视。

4.统计理论研究存在导向偏差。一是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脱节。近年来大量的新的统计分析方法不断涌现,但这些方法如何被运用于企业统计实践,一直未能妥善解决。先进的统计分析方法成为空中楼阁。二是理论研究中严重存在重宏观、轻微观的现象。过去对微观统计的研究是不够,不少统计学家在提到今后一段时期统计学需重点研究的课题中,绝大多数也是宏观的统计理论问题,极少是关于包括企业统计在内的微观统计问题的。这种状况也不利于企业统计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企业统计水平的对策与思考

1.提高企业领导运用统计信息进行决策的能力。从统计界外部来说,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的作用的认识不到位,运用统计信息进行决策的能力欠缺,是困扰企业统计工作在低水平徘徊的关键因素。因此首先要改变对企业领导对统计的片面认识,从思想上感受企业统计的重要性,形成统计信息是了解企业经营运作情况的主渠道,是科学决策的基本依据的观念,主动学习有关统计知识,提高利用统计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并做出决策的能力,使企业统计工作出智慧,见效益。这样才可以促使企业领导主动为企业统计创造良好条件,建立有效的鞭策激励机制,尽可能地吸收、引进高水平专职或兼职专业统计人才,改善企业统计工作外部环境。

2.加强微观企业统计分析的研究。企业统计是整个社会经济统计的“基石”,以企业统计为主体的微观统计水平不上新台阶,永不能改变统计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统计理论界及统计教育界应克服“清高”“浮躁”的心态,深入企业统计第一线,研究当前企业统计的问题、出路,针对不同的行业、岗位,创新企业统计分析、预测方法。绝不应光把统计研究的着眼点只放在宏观统计分析上。

经营统计分析报告范文3

关键词:统计分析;企业生产管理;决策

一、生产统计分析在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

生产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与现有的统计数据处理相比,生产统计分析更有优势,统计数据处理提供的是统计工作中并不完善的一种数据处理方式,其提供的数据并不能完全精确地反应经营生产中的重要信息,而统计分析则是提供统计工作的终极产品,对经营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看来,生产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及统计资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某生产企业为力例予以说明,某企业对2005年1月―6月的生产与销售的状况做出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生产与销售基本数据分析图表”,二是“生产与销售对比分析柱状图”。

生产与销售基本数据分析如下表1所示:

表1 生产与销售基本数据分析

据“生产与销售基本数据分析图表”所示,该企业在一月份至二月份的生产持续增长,增长率达到17%,这一阶段的销售量与之相适应,也出现5%的增长率,在增长幅度上略低于生产的增长。但是在三月与四月生产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这两个月份的生产量基本持平,然而销售量却下降的幅度较大,五月份较之于四月份生产量有了29%的增长,达到3012.900,同期的销售额度从2009.832直接跨越到2809.100,这与生产是同步的。再从生产与销售对比分析柱状图来进行分析。如下图1所示:

图1 生产与销售对比分析柱状图

从整体上来看,该企业的生产与销售基本持平,虽然在二月份出现生产高于销售的情况,但是在其他的月份却并未超出预期。总起来说,通过统计分析能够使生产量与销售来量保持合适的比例,从而避免资源浪费问题的发生。

从以上某企业统计分析实例可以看出:统计分析是完整统计工作的最后阶段,它以生产过程中实际采集的数据为依据,因而其具有较高的真实性,且其运用数理统计中的科学方法,揭示了经营过程中数据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找到解决现有以及潜在问题的方法,为管理者制定科学的决策提供了依据。而这里所说的企业统计分析,与一般的分析报告概念不尽相同,其通过研究经营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实现合理规划企业经营过程,利用较少的生产成本来争取最大的收获。开展统计分析工作不仅可以有利于企业自查制定目标的完成情况,而且还对过去、现在和未来均起到分析或控制作用,可以使企业借鉴过去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并未未来发展汲取力量。此外,使用统计分析方法有利于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

以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为例,过去的生产水平为3σ质量水平,随着劳动力的发展与生产器械水平的提高,目前的生产水平已经基本发展到6σ质量水平。在3σ水平下均值无偏移不合格率为,与此相对比,6σ水平下均值无偏移不合格品率为,两者的差距达到一百多万倍。而3σ质量水平下均值偏移1.5σ的不合格品率为,6σ质量水平下均值偏移1.5σ的不合品率为,这里,均值偏移在1.5σ是由当今的科技水平并综合考虑了经营中的大量影响因素决定的,故两者之间相差了两万倍,因此依照定义已经达到了非常严格的质量要求。6σ与3σ的比较如下表2所示:

表2 6σ与3σ的比较

二、生产统计分析的特点

生产统计分析的特点是充分应用科学数理统计中的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但是文字等定性描述在该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且作用十分密切相关,而生产统计则是取其精华,将二者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因此,做好生产统计分析不仅要求收集某一经营过程中的真实数据,并进行归纳与整理,而且必须对现象的起源与发展趋势均进行深入的专题调查,以生产经营过程为主体,充分发挥统计分析法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生产统计分析是实现统计优质服务的重要方法。统计的目的在于随时让各级管理部门了解目前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并及时地反映出各个岗位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可以起到实时监控,及时纠偏的作用。生产统计分析和统计表在生产组织中是互补的。首先,一张生产统计表是反映某一固定时期的生产过程的量的关系,它仅仅是表征了一个独立的量,与此相比,生产统计分析是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分析,它的作用是可以将各个生产过程联系在一起,从而动态地分析某一阶段或时期所表现的量的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生产过程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某生产企业1―8生产车间的产量统计分析为例进行说明。

某生产企业1―8生产车间的产量统计分析如下图2所示:

图2 各车间个人产量和总产量统计表

第三车间的总产量达到32000,居于首位,但是在人均产量方面却并超过第二车间,这就说明第三车间应该在提高个人生产技能方面着力,以效率的提升促进产量;第一车间的人均产量最低,适度采取激励性措施将有利于第一车间总产量的提升;对于第六至第八车间而言,人均产量基本持平,总产量不高,这就需要合理调整人力资源的配置。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各车间弱势原因,根据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其目的就在于促使各车间均衡化发展。

从更深层次来说,通过生产统计分析,企业决策者能够在及时掌握生产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抓住生产过程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从而把握企业的运营方向。其次,与一张生产统计表所反映的产量等相关内容相比,生产统计分析可以详细地扫描很多环节和角落,只要与分析对象有一定联系,就可以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将其与所分析的对象综合起来进行评价与分析。如果为了追求统计优质服务的数据性特点,而凡事都已数字进行表征,忽略了生产统计分析数据的综合加工运用的功能,那么统计数据能够发挥的作用也较为有限。因此,只依靠固定的指标体系是不科学的不全面的,它难以反应出生产中的实时情况,对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作用较小,因此各大企业应该采用生产统计数据分析来及时的反映、弥补统计指标的不足,实现优质的管理与决策。

例如在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过程中,数理统计知识尤其重要。其中正态分布和T分布是两种典型的数学模型。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方程记作:

和是正态密度函数中的两个特征参数,

其中,为反映工件质量特性的尺寸,n为样本总数。

μ决定了曲线在坐标系中的位置,但不影响曲线的平缓程度;而σ只决定曲线的平缓程度,σ的值越大,曲线的平缓程度就越高,数据之间也越离散。反之,σ的值越小,曲线的平缓程度越低,即曲线越陡峭,数据之间更加贴近,因此尺寸精度就越高。

当μ=0,σ=1时,正态密度分布变为标准正态分布,其表达式如下:

标准正态分布主要具有四个性质:

(1)关于数据的平均值左右对称;

(2)正态分布曲线在士∞方向均向x轴无限延伸,在士∞处,y的值为0;

(3)正态分布曲线与x轴所包围的面积为1;

(4)不论和取何值,正态分布曲线在一定范围内的概率始终是相同的:

之间曲线与x轴所包围的区域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8.26%;

之间曲线与x轴所包围的区域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5.45%;

之间曲线与x轴所包围的区域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9.73%。

上面介绍的几个性质是经营过程中的常用性质,μ和σ的取值并不影响产品特性相关数据的分布,产品质量特性值落在范围内的概率总为99.7%,这是经过科学数理统计计算后的值,由此推算出,产品质量特性值落在范围外的概率为1-99.73%=0.27%。通过这些生产统计数据的计算,可以清楚地掌握一个生产线生产具体情况,经营者可以根据此情况对生产和销售情况做出相应的工作计划,这样更加有利于生产线的顺稳运行。

三、生产统计分析的重要性

开展统计分析工作,可以对有效地监督企业各个阶段的各项经营活动,其效果十分显著。在一个企业之中,当一项经营活动发生以后,其销售额、成本、利润等统计指标就会随之产生,企业可以依据这些指标判断制定目标的完成程度,并了解整个经营过程看,及时掌握情况,发现潜在问题并找到应对方案,监督和有效控制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保证经营活动按照预定的目标的方向前进,而非一直处在纠偏的过程之中。具体地说,一是通过日常的统计分析,可以监督各项统计指标的计划执行情况,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并找出发生偏差的原因,提醒企业采取纠偏措施,使企业一直运营在正轨上;二是通过经营过程中统计分析工作,可以有力监管经营过程中的不合理支出,使企业人员严于律己,恪守节约准则,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三是通过统计分析工作使企业不断升级其各项管理措施,增加管理强度和针对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与经营活动。

此外,开展统计分析也可以改进目前企业过多依赖于经验管理的现状,从而引导企业走向科学的管理模式。首先,经营过程中统计分析工作是以经营活动中收集并整理的各项真实数据为基础,而非经验,这将会使结果产生很大的不同。它由统计核算发展而来并和会计核算以及业务核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统计分析有着与核算一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而统计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有利于使企业从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其次,企业的统计分析工作为企业管理部门人士了解经营状况,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收益的重要手段,它是一套较为独立的科学体系,无论是对经营活动的各个阶段(经营活动之前或经营活动进行之中)进行分析,都是以统计指标为基础的。即便是对某项经营活动进行事先的预测与分析,也是以所掌握的信息和趋势,利用数理统计的科学知识,经过精确地计算、论证和比较以后得出的结论。因此,以此为依据指定的经营过程中的决策与措施,也必然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最后,开展统计分析工作,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所谓管理通俗地说就是如何发动其他人去工作并且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实践证明,一个成功企业的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必须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规划。用统计分析报告恰好能够促使管理人员把思想具体化,其指标可以对管理人员起到较好的警醒作用,因此统计分析工作对管理人员具有督促和指导的作用。

四、如何发挥生产统计分析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

1.企业管理者、决策者需要将统计分析工作落到实处。企业决策者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决策者重视统计分析工作,一方面需要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有效落实统计工作,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另一方面应加强统计员对统计数据的分析能力,多举办相关培训,保证他们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

2.对统计员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培训培养起职业道德意识。统计工作人员是统计工作的核心,其素质越高,职业操守越好,则统计分析的质量也越高,因此,企业应加强统计人员的培训。

3.企业中的相关原始资料需要认真整理。对于原始记录的要求,应该是有生产经营的地方就必须有记录。在记录的基础上,必须加强对数据的整理,才能增加数据的有效性,因此原始资料的整理工作应该长期坚持,这样才能为最终的统计分析工作做好准备; 另一方面,企业需要积累外部资料。企业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保证收益,除了收集好本企业的数据之外,还应该将整个行业动态与市场信息收入囊中,并促进信息在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交换,从而增加横向对比的广度与深度。

4.发挥统计分析在产品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在现代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但同时减少人员的劳动力,提高检测效率,一般采取抽检方式,以样本来估计整体,从而了解产品质量状况,若发现产品不合格率较高,立即进行相应整改;产品质量改进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最后应采用科学的数理统计方法,计算确定产品的合格率与可靠性。

5.建立统计信息库。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化已经成为了企业统计分析工作的一个趋势。企业统计分析工作应以IT技术为基础,充分发挥IT技术的优势,建立一套具有采集、整理、分析、提供结论的信息数据库,以便系统科学地管理统计数据,并保证所得结论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五、结束语

企业统计分析工作以客观真实的企业运营数据为依据,运用了科学的数理统计方法,客观地揭示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本质,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清晰、有力的决策依据,因此企业生产统计分析在生产经营过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现代管理技术的发展,企业经营人员逐渐意识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收益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而充分把统计分析融入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阶段中又是强化管理的一个最有效、最实用的方法。企业采用生产统计分析能为企业带来较大收益,其必定是未来的趋势之一。

参考文献:

[1]刘泊.浅谈统计分析对企业管理品质的提升[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8).

经营统计分析报告范文4

一、提升统计工作的客观必然性

地质勘查工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地勘统计工作是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质勘查业改革后的新形势下,统计任务、统计环境也越来越复杂,目前地质勘查工作正处于重大转折时期:一是计划经济过渡到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转变,二是从传统地质工作向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核心内容的现代地质工作转变。

地勘单位从地质找矿为主到充分发挥地质技术优势,探索资本与技术结合的新机制(与企业或地方政府、甚至国外联合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到市场经营机制,积极适应市场新需求,拓宽服务领域,使地质工作成为基础建设的排头兵,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必然要求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城市的基础地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对城市规划具有重要影响。如工程勘察勘察施工、地质勘查劳务(商业性地质矿产勘查、地灾评估、压矿评估、储量核实、检测、土地复垦、矿山环境治理与恢复等)。

从地质找矿为主到多种经营方向多元化的发展,决定了政府和社会对地质勘查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地勘统计工作的任务也越来越重。统计科学发展和技术手段的进步日益成为解决当前和未来统计发展改革重大问题的重要手段,全国已经开展基本单位名录库、企业(单位)一套表制度、业务应用统一软件系统和联网直报系统等四大工程,努力实现统计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变革。为此,作为地勘单位及统计人员必须提升统计工作,积极参与培训,吸收先进的统计理论和方法,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用来自于实践的科学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为单位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服务。

二、加强统计的基础工作

统计工作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的总称。要搞好地勘单位统计工作,首先必须把基础统计工作做好,把数据收集好。因此,需进一步完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以及各种统计规章制度等基础性工作,强化统计管理的力度,逐步实现基础统计工作规范化。

(一)重视原始数据的收集

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有两个环节:一是调查对象,二是数据传输。有些单位不单独设立统计组织机构而是与其他部门兼并,在各部门收集统计数据,所以明确各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对综合统计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1.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综合统计部门根据《地质勘查统计报表制度》或其他上级统计报表制度,把需要收集的相关性数据分解到各个部门、提出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时间、内容和方式,及时到各部门收集。如到总工办(单位地质技术主管部门)收集地勘项目工作的分队(或项目组)或机台的统计资料;到人事部门收集工资人员数字,到财务部门收集财务状况数字;到生产技术部门收集工作质量、施工进度情况数字等。因此,为确保地勘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应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中应履行的统计责任,把各部门的统计数据进行整合,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进行汇总。

2.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

这种信息运行方式应该包括3个层次:第一各种基础信息由各基层单位(如班组、分队、经济实体)向其主管部门运行,满足各职能部门的汇总需要;二是各职能部门的专项信息向综合统计部门横向运行,满足其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的需要;三是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综合信息由综合统计部门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多向运行,分别满足其管理决策、研究问题和了解情况的需要。

3.认真搞好原始记录,确保统计资料的准确性

基础统计工作最重要的环节是原始记录的是否完整、准确、真实,因其将直接影响到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此,有关原始记录的项目设置应由计财部门根据计划、统计、定额之间的关系来制订,并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如生产、劳资、后勤、经营等部门)共同研究审查,以保证原始记录的统一性,防止各搞一套、互不协调。原始记录必须记全、记准,不得事后补记,严禁伪造。

(二)设置统计台账和健全统计资料

这是搞好资料积累,保证统计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必要前提。科学地建立统计台帐(包括合同登记、结算、完成实物工作量、收欠工程款情况等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对加强工作管理、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开展统计分析、对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做到心中有数,对内部经济责任制的改变和完善、更好的服务于管理、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地勘单位的统计台帐可以分为地勘生产、地质市场和多种经营三大类。再按经营范围分小类设置,设置的指标分别包括合同额、结算额、收欠款、生产进度、实物工作量、经营收入、利润等,总之,凡与经济活动有关的各项经济指标均应列入台帐,实行按月统计。同时要作好历史资料的积累、整理和保管,实行综合统计资料统一管理,以便于从静态对比到动态观察,并分析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三、重视统计内容的整理分析

数据收集来后,要进行整理分析,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中最关键的一步。这一步做得不好,将会降低统计工作的作用,只有深入地分析,才能为各级领导多提供一些有深度、有份量的分析报告。我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每年进行统计年报评比,对报表的准确性、及时性、统计分析说明等方面进行考核,激励统计人员认真努力地做好统计工作。

① 总结性分析评价提供有份量的分析报告

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利用excel2003制作电子表格、绘制统计图、完成复杂的统计计算,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和经济预测:可做结构分析、水平分析(计算年度环比增长率、年平均增长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趋势分析(用于预测),做出文字、数字、图形一体的有深度、有份量的分析报告。季报、年报属于总结性统计分析报告,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分析从内部业务开展的范围、经营情况到外部国家经济的政策调控影响、及复杂经济变动和联系中找出反映总变动趋势,用发展的观点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如基础设施、房地产、重大项目易受到国家有关调控政策影响、就会关联到工程勘察施工产业的发展。

经营统计分析报告范文5

笔者所在的凤凰山矿业有限公司是一座日采选矿石能力达2000吨规模的中型企业,在采、选、提几个主要生产环节上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和半自动化。面对矿山设备老化,能耗、成本过高的现状,加强作业管理和优化工程方案、提升企业经济绩效就成了当务之急。而提到企业节能减排就不得不说说统计分析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众所周知,企业统计分析是通过运用统计方法及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分析研究生产经营活动,达到对研究对象更为深刻的认识。统计分析把数据、情况、问题、建议等融为一体,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比一般统计数据更集中、更系统、更清楚地反映客观实际,便于发现生产经营规律,暴露问题,从而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统计分析在促进我单位节能减排工作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方面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别样的统计视角发现减排问题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缩减成本、节能降耗日益受到企业决策层的重视。2010年公司选矿车间以提高磨矿效率为目标开展的设备管理、台效管理、节水管理、防“跑冒滴漏”管理使单耗大幅下降。机运车间以控制压风、排水能耗为目标,开展的压风机开车与停车时段控制,以集中排水,分中段阶梯排水为管理手段,同时强化供配电系统节能改造,确保了工程作业的节能运行。坑采车间以井下采场为控制单元开展的节能降耗工作主要体现在采场照明、巷道照明和采场通风等方面的节能现场管理。工程车间主要以通风系统为目标开展了节能降耗改造,即-240M通风实行定时停机,分时开启一台主扇,并结合-440M提矿、井下探矿钻机、现场的通风照明管理等措施。露采车间严格执行调度指令,对露天坑下和800T水池进行供水控制。

生产调度方面,开展分时电价和调荷避峰工作。其他职能部门也以能耗指标、基本电费和无功补偿管理为目标,加强生产设备设施管理,电费结算管理,严格节电考核。具体体现为:加大分时电价管理,调动严格执行分时电价峰谷负荷的调控工作,要求变电所给予配合,保障全年分时电价减支;减少高峰用电,做到调荷避峰和分时电价管理,实现综合电价下降1.4分/千瓦时;在全矿范围内开展办公用电、维修用电量化考核管理,成立节能降耗督查组,对长明灯、长流水以及电炉、电热板、大灯泡、空调、电脑等的用电均作了明确规定,并不定期进行检查;加大对全矿负荷工作的管理,要求机动部门、调度室、设备室做好35KV主变压器的技术管理和负荷管理,确保一台6300KVA主变压器正常运行。通过一系列工作,公司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据统计,2010年凤凰山矿业公司总用电量为2665.59万千瓦时,与2009年同比减少了152.7万千瓦时;生产用电量2331.45万千瓦时,同比减少了77.58万千瓦时。

其中:采矿单耗34.69千瓦时/吨,同比减少了2.11千瓦时/吨;选矿单耗40.83千瓦时/吨,同比减少了1.50千瓦时/吨。吨铜能耗为1.22标准煤/吨,同比减少了0.14标准煤/吨。

单从数字上看,2010年企业的节能减排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统计人员仔细分析后发现,上述数据并不能全面反映节能减排工作实效。为此,我们将总用电量、生产用电、采矿单耗、选矿单耗、吨铜能耗等五项指标进行了前后对比分析,以各项指标节能幅度为突破口,发现总用电量、采矿单耗、吨铜能耗指标控制较好,而生产用电、选矿单耗两项指标仍须强化管理。统计部门会同机动部门分析认为,应采取技术和管理并用的手段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在巩固总用电量、采矿单耗、吨矿能耗指标控制工作的同时,重点解决生产用电、选矿单耗控制存在的问题,并绘制五项指标节约幅度图表供公司管理层参考。五项指标节约幅度如下图所示。

统计分析助力减排工作深化

2011年,公司根据统计、机动部门的分析报告及建议,开展设备节能技术改造,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高效低耗设备,决心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节能降耗。先后实施240米直排水技改、绿色照明改造项目。安装电力负荷监控,使负荷调整得以控制,分时电价在原来的基础上每月减支约5000元。合理安排生产中大型设备开停车以及台效的控制,使用电总量在原有的基础上降低1%;7月至9月高温期间,控制高峰负荷时出现的过负荷,变常年高温季节两台主变压器运行为一台主变压器运行。对240米南沿风管进行改造,完成4寸风管967米,2寸水管960米的铺设,杜绝因风水管锈蚀而造成的跑、冒、滴、漏现象。井下各中段罐笼平台由气动改为液压后,可以停开大功率的空压机,从而降低能耗。同时节约了电能转化风能的设备效率,杜绝风动的设备和管路的跑、冒、漏等损耗。完成选矿精矿变压器的节能改造,将原S7-800千伏安变压器改造为节能型S11-400千伏安变压器,有效提高了能效。

2011年,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的双促进,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赢得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如上表所示)。

经营统计分析报告范文6

(一)统计分析的概述

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方法及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上进行的研究活动。它是继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之后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在前几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从而达到对研究对象更为深刻的认识。它又是在一定的选题下,集分析方案的设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而展开的研究活动。系统、完善的资料是统计分析的必要条件。

(二)统计分析的特点

运用统计方法、定量与定性的结合是统计分析的重要特点。随着统计方法的普及,不仅统计工作者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可以运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只将统计工作者参与的分析活动称为统计分析的说法严格说来是不正确的。提供高质量、准确而又及时的统计数据和高层次、有一定深度、广度的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分析的产品。从一定意义上讲,提供高水平的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数据经过深加工的最终产品。

1.运用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是以总体现象的数量关系为对象的一类特殊科学研究方法的总称,从运用的角度可分为经验方法和数学方法。经验方法是指人们长期的统计实践经验相关的方法。在统计分析中常用的数量比较法、分组分析法、指数及因素分析法等就属于这一类。对于这一类方法如能正确运用,可以提高统计分析的科学性。

2.定量与定性的结合:统计分析面对的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在定性分析的前提下。通过其数量表现对研究对象进行认识。因此,熟悉和掌握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二、统计分析在企业中的运用

统计分析在一个企业的运转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统计认识的全过程来看,通过统计设计、调查和初步整理所取得的统计资料,可以对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特点取得一定的认识。但是这些认识却只是初步的、表面的,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特点、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使统计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由于统计分析具有深化认识的作用,使得统计分析在企业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统计具有数量性的特点,统计分析所起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定量的分析来实现的。统计分析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对客观事物量化,包括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数量表现;二是根据量变程度确认事物的质,即确定区别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三是揭示新的规律,即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发现尚未被认识的事物的规律。统计分析工作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在企业正确处理好统计分析工作,可以从整体上更为全面地看清现状,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发挥统计分析工作的作用和意义。就社会经济领域而言,统计分析还是发挥统计整体功能,提高统计工作地位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社会经济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级领导部门和决策者仅凭个人能力和经验已经很难把握瞬息万变的局面,更难以正确做出科学的决策。在这种情况下,统计分析的优势随之显现。它可以把数据、情况、问题、建议等融为一体,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比一般统计数据更集中、更系统、更清楚地反映客观实际,又便于阅读、理解和利用。因而是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功能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也提高了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

三、统计分析在企业发展中应用广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统计分析在企业预测中的应用。在统计预测中,一般强调静态分析预测和动态分析预测相结合,以静态分析预测为主。首先,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重点进行年度、季度统计预测分析,确保企业目标管理和考核的有效性。其次,要根据企业的计划目标和历史销售数据确定各项数据指标,找出经济运行波动的共性和差异性。再次,要根据企业的总体规划和行业的特殊性,综合运用一定的预测模型来提高分析的科学性,公司的市场份额取决于该公司的产品、服务、价格、沟通等与竞争者的关系。如其他因素相同,则公司的市场份额取决于它的市场费用在规模和效益上与竞争者的关系。

第二,统计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企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加深,这就要求企业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一是对市场需求和供给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居民的购买力、商品的潜在和实际市场需求量、品牌成熟度、订单满足率、消费偏好等。通过分析,可以判断企业的赢利空间、供需缺口等,为领导层确定商品销售规模、制定阶段性营销策略等提供依据。二是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分析和影响。主要包括国内、国际的宏观环境对我国行业发展的影响和对地方法规、民风民俗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三是对企业竞争力的分析。通过分析本行业其他企业的经营情况,在对比中认识自身发展的差距和潜力,从而为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