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度统计分析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季度统计分析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季度统计分析报告

季度统计分析报告范文1

关键词: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脑血管病;心脏病;心脑血管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受老龄化、不良的生活方式、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加大等因素影响,我县因循环系统导致的死亡一直在高位运行,2011年监测表明死亡数为884例,报告死亡率194.19/10万,2012年死亡数为886例,死亡率为193.46/10万,其中脑血管病、心脏病引起的死因分别位于死因顺位第二、第五位。通过对因循环系统导致的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为今后我县在心脑等疾病方面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人口数据资料来源于我县2012年公安部门相关报表,死亡资料来源于各级医疗机构上报的2012年死亡医学证明书。

1.2方法 死亡报告卡由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后,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统一编码后录入《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并把录入的数据导入Deathreg2005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 2012年全县报告死亡数为2920例,其中死于循环系统引起的疾病为886例,占总死亡数的30.34%,死亡率为193.46/10万。脑血管病、心脏病引起的死亡分列循环系统疾病的第一和第二位,死亡率分别为127.30/10万、63.76/10万,合计占循环系统疾病98.75%,位于死因顺位第二、第五位,见表1。

2.2循环系统疾病在减寿方面表现 见表2。

2.3年龄段分布情况 按年龄分析死亡率,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的病例均发生在20岁以上,其中97.96%发生在 45 岁以上人群,在45~64岁年龄段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呈缓慢上升趋势,65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死亡率呈快速上升。对循环系统疾病死因前5位疾病及总死亡率分布按年龄段进行分析(见图1)。

2.4按性别分析 2012年共报告循环系统死亡病例 886例,报告死亡率为193.46/10万,其中男性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为477例,死亡率为201.69/10万,女性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数为409例,死亡率为184.67/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通过统计学分析,男、女的死亡率没有显著性差异(x2=1.71 P>0.05)。

2.5按死亡时间分布 对死于循环系统疾病886例按月份分布进行分析,结果以1月份为最高达到116例,6月份最低为54例。具体分布见图2。

根据本地气候温度特点,以全年中最寒冷的(12月、1月、2月)3个月合并作为冬季,并依次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各季度的死亡数分别为277例、211例、195例、203例。从死亡结果来看,冬季死亡数最高,占全年因循环系统疾病导致死亡的31.26%。

3讨论

我县居民因循环系统疾病导致死亡886例,占全部死亡病例的30.34%,居全部居民死亡原因第二位,其中脑血管病、心脏病引起的死亡分列循环系统疾病的第一和第二位,死亡率分别为127.30/10万、63.76/10万,脑血管病的死亡率远高于心脏病的死亡率,虽然根据2008年全国卫生服务对主要的心血管疾病抽样调查结果[1],在患病率上心脏病(17.6‰)高于脑血管病(9.7‰),但从本次监测结果来看,脑血管、心脏病的死亡率分别达到127.30/10万和63.76/10万,脑血管病的死亡危险远高于心脏病,与WHO在2002年公布的全球各个国家各类疾病的死亡数据也证实了我国脑血的死亡率(126.9/10万)远高于心脏病(78.3/10万)一致[2]。通过对性别方面进行比较后,发现男、女在死亡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总体上还是男性高于女性,因此也不排除男性在吸烟、饮酒方面高于女性所带来的影响,同时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引起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多因素,我国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就显示[3],造成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几类: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超重与肥胖、缺少锻炼、膳食与营养、代谢综合征。从年龄段死亡分析97.96%发生在 45 岁以上人群,在45~64岁年龄段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呈缓慢上升趋势,65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死亡率呈快速上升,因此在青壮年时就要积极开展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因素,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通过对循环系统疾病在死亡时间分布结果分析后,发现天气因素对心血管病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适当锻炼等来改善血液循环机能。

虽然监测中未把高血压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进行分析,但在循环系统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是最高的[1]。国内外的众多研究都表明,高血压既是心血管病的一个类型,又是其他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应该首要干预的心血管病[4]。因此,从效率优先的角度出发,积极开展高血压病的防治,从而降低脑血管病和心脏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卫生统计中心.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9) [EB]. http:// moh. gov. 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zwgkzt/ptjnj/200908/42635. htm,2010 -10 -09.

[2] Alan D. Lopez et al.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and risk factor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nd The World Bank,2006.1.

季度统计分析报告范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ADR 标准术语采用 WHO 药物不良反应术语集(WHO-ART),来自WHO 药物不良反应术语集软件(国家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药物评价中心,1.0 版本)以及网络下载资料,含 ADR 术语 1534 条。ADR 报表资料来源于鹤煤公司总医院药剂科药械科提供的 ADR 报表,选取 2007 年 10月~2012 年 9 月期间发生并上报的 ADR 报表数据记录共 340条。分析项目有 ADR 发生日期、过程描述及处理情况、原患疾病、报表编码、级别(新的,严重,一般)、药品商品名称、药品通用名称、报告人职业、报告人职务职称、记录号、ADR 呈报名称。

1.2 方法 ADR 报告数据记录按ADR 呈报名称的表述方式可分为单个表达词和多个表达词两部分,单个表达词部分直接以 WHO-ART 中 ADR 术语为标准进行比对判别。多个表达词部分则以逗号(,)为界拆分为单个词汇后再进行判别。统计记录获得的结果并对各影响因素作进一步分析。

2 结果

2.1 ADR 呈报名称判别结果 在所有 340 条 ADR 记录中使用单个表达词的记录有 225 条,这些记录可分为符合标准术语单个表达词和不符合标准术语单个表达词2 组,其中符合标准术语单个表达词组即与 WHO-ART 对照成功的部分共193 条。另外的 115 条使用了多个表达词来表述 ADR。以逗号为分隔符对 115 条多个表达词数据进一步拆分,将获得的 ADR呈报名称再次分别与 WHO-ART 对照。最后这些 ADR 呈报名称被拆分为 261 个单个呈报名称。完全符合的表达词为 243 个。最终,判别成功完全符合术语的表达词总计 436 个,占表达词总数的 89.7%。

2.2 ADR 涉及术语出现的频次 将 ADR 呈报名称与标准术语对照成功的记录按累及器官系统分类统计,报表资料中436 个 ADR 呈报名称共涉及 ADR 术语词汇 27 个,分别为皮疹、过敏反应、瘙痒、头晕、恶心、呕吐、荨麻疹、心悸、潮红、静脉炎、发热、腹泻、头痛、不适、寒战、腹痛、斑丘疹、胸痛、红斑疹、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用药部位(疼痛)、血尿、肝功能异常、复视、耳鸣、凝血时间延长。在 27 个 ADR 术语词汇中,前 14 个出现次数均超过 10 次,累计使用 380 次,占 87.2%;其余 13 个术语词汇平均使用次数为 4.3 次。累及器官系统 12 大类,包括皮肤及其附件、全身性、胃肠系统、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用药部位、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肝胆系统、视觉、听觉和前庭功能等损害、出凝血障碍。

2.3 ADR 表达方式与影响因素 按使用表达词个数将多个表达词数据以逗号为分隔符进一步拆分后,最终按 ADR 呈报名称使用表达词数量及与标准术语符合情况将全部报表数据分为 5 组:A、符合标准术语单个表达词组;B、不符合标准术语单个表达词组;C、2 个表达词组;D、3 个表达词组;E、4 个及以上表达词组。按上报人员身份,将所有人员分成 4 组:医生、药师、护士、其他人员。对各表达组考察不同身份上报者的报表数量和百分比。

未能最后成功判别的词汇可归纳为以下情况:(1)文字方面的问题:如错别字、词语中夹杂标点符号、含英文缩写;(2)医学术语运用问题:词汇含义过于笼统或过于细化,术语集未赋予合适的表达词;(3)报表填报错误:填写成原发疾病、夹杂药品名称等。

3 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符合 ADR 术语的表达词总计 436 个,所有ADR 呈报名称涉及 ADR 术语词汇仅有 27 个,占标准术语词汇总数的 1.8%,显示目前 ADR 报告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高,不利于对外数据交流和资料汇集整理,以及不良反应信息利用研究。

从 ADR 累及器官系统分类情况可见,80%以上的 ADR 集中于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胃肠系统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这 4 类中。ADR 呈报名称出现频率最高者为皮疹,其次为过敏反应。这些表现皆属患者感觉强烈的或表现明显、易于观察的 ADR。而需要实验室检查确定的肝、肾功能异常改变、血液指标改变等项目则很少,致畸、致突变等遗传毒性没有上报。由此可见,目前的 ADR 报告仍以易于观察到的表观层次为主,涉及化验指标变化或难以观察的遗传改变等反应则报告较少。

ADR 监测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新的、罕见的、危害严重的ADR,进而减少或避免 ADR 发生,最终促进安全用药。始终停留在低层次的监测水平,将很难达到上述目的,使 ADR 监测工作流于形式。

季度统计分析报告范文3

[关键词]统计分析 邮政统计工作

一、转变思想,提高认识,突出统计分析的地位和作用。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邮政统计工作被认为是以报报表、提供数据为主,邮政统计人员主要埋头于对数字的加工、整理,所写分析只是对一些数据的简单罗列,或是只做一些粗浅的、表面的、反映情况式的简单数据对比分析,并没有真正起到统计分析应有的作用。目前,如何来重新塑造邮政统计的自我形象是摆在我们邮政统计工作者面前的主要任务。我认为对于我们统计人员来说,必须从思想上转变思想,提高认识,重视、认清统计工作重要的“参谋”作用。但目前,邮政面临“减员增效、扭亏为盈”的局面,增加业务收入,提高经济效益是重点,基本忽略了统计分析的作用。为此,邮政统计人员必须了解市场,研究市场,充分利用我们掌握第一手资料多、数据全的优势,围绕企业的方针、政策和目标,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强的建议,为各级领导经营决策服务。

二、健全机构,严格制度,加大统计分析力度。

首先,落实人员,组建统计分析网。加强统计机构建设是我们顺利开展统计工作的基础,也是统计分析能否顺利、正常开展最基本的保证,统计分析人员的配备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息产业部规定:市局统计人员要求配备卜2人,县局要求配备1人专兼职统计人员。我省自邮政独立运营以来,在统计人员的配备上各市、县统计力量都比较薄弱,统计人人在某种程度上也忽视了统计分析的作用。鉴于全省邮政实行“减员增效”的要求,只能逐步落实统计人员的配备。面对这种状况,一方面我们要呼吁落实统计人员的配备,确定一名热爱统计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统计人员担任统计分析工作;另一方面要根据目前邮政统计人员少的现状,与经营部门加强联系,密切配合、互通有无,相互促进,组建成一个以局主要领导负责,统计部门具体牵头,专业经营部门密切配合的统计分析网络体系,拓宽统计分析内容,壮大统计队伍。

其次,建立和完善统计分析制度。俗话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统计分析开展的好坏最关键的就是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统计分析制度,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应按月报送月度统计分析,按季报送季度统计分析,开展专题分析。对具体内容进行了规范:月度业务分析要反映本月业务量、通信能力及由于政策变化、内部管理方式的改变对业务发展的影响,如利率下调对各局邮政储蓄、资费调整对邮政业务量的影响等;季度统计分析要在月度分析的基础上,对整个业务发展情况做综合的分析,对业务量发展中变化较大的业务和重点业务进行剖析,反映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专题调查分析要根据本地的特殊情况,选择重点业务或领导所关心的业务进行调查,写出有一定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

第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能否搞好分析的又一因素。统计分析的好坏,只有制度和人员还不行,主要是看制度的执行和人员积极性的调动情况,严格落实统计检查和实地考察,写出一些有实用价值的分析报告。并及时通报下属单位统计分析的上报情况,把统计分析作为年终评比的一项内容单独考核,对统计分析好的单位或个人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搞得比较差的单位或个人要给予批评。

三、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提高分析水平。

面对邮政独立运营和业务发展迅猛的新形势,如何提高统计分析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1、加强培训,提高统计分析人员的分析写作能力。写统计分析,一方面要有责任心、事业心,更重要的是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写作、分析能力。计算机基础方面知识、统计指标解释、统计分析做专门培训,就如何进行邮政统计分析及分析内容、方法和形式进行讲解,目的是提高统计分析人员的基本写作技能。但由于各局新老统计人员文化程度不一,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还需根据当地统计人员实际情况,对统计人员进行统计分析基础知识方面的再培训,尤其对几种常用数学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景气分析法等要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应用。

2、开展形式多样的统计分析活动,如几个局联合开展统计调研活动,统计分析征文,办统计分析期刊,各局间网上进行论文交流、点评等。

3、提高统计分析水平,还应该注重分析向深层次发展。具体来说应在以下几方面发展。

注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把好数据源头关,是搞好统计分析的前提条件。

注重横向与纵向分析的关系。写统计分析时,不仅要与企业的历史水平做纵向的比较分析,还要与同行业、同部门、与当地经济条件、市场状况相差不多的单位做比较,通过比较,查找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寻找根源,学习别的局好的经验、汲取教训,及时采取措施,迅速地发展自身业务。

注重综合和专业分析的关系。写统计分析时,不仅要分析本专业和本部门,更重要的是要联系各专业、渗透到各个专业部门,参与生产管理、经营决策,既要懂业务,又要熟悉专业,利用自己的优势,写出统计分析报告,提供给领导有价值的分析文章,为领导和企业经营决策服务。

注重内部和外部分析的关系。邮政分营以后,邮政业务的政策性在某些方面表现的更加突出,我们不仅要在分析企业内部管理的情况,更要注重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如邮储业务发展困难不仅是因为业务市场竞争激烈,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也很大,分析时既要对企业内部因素进行微观分析,更要注意外部市场动态的宏观分析,以提供更全面、具体的对策建议。

季度统计分析报告范文4

一、对国库会计分析的界定

(一)国库会计分析的涵义

国库会计分析是国库会计核算的延伸,它是根据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对国库核算结果和国库会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剖析、评价、预测,对国库会计核算及国库资金的运行情况进行描述和反映的一系列活动。从这个意义上,国库会计分析应是一个涵盖国库统计分析的广义概念。但在实践中,国库统计分析工作已开展多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分析体系和指标框架,在此情况下开展国库会计工作,必须区别于国库统计分析,着眼于统计分析范畴之外的内涵,形成国库会计分析的特点和方式。

(二)国库会计分析的目标

由于国库会计分析来源于会计核算资料,它必须服从于国库会计工作整体,因此国库会计分析的目标应当与国库会计的目标相一致。国库会计的目标为“严格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如实反映和监督国家预算收入的形成和支出过程,提供国库资金现金流量和存量信息,从而反映、监督和促进国家预算的执行,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益,为国家宏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制订、执行和调整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因而,国库会计分析的目标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准确反映国库财政预算收支任务的执行情况;二是反映国库内部管理的相关信息,为加强国库内部控制与管理提供参考;三是反映我国国库改革及国库业务体系运行情况,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为国库管理体制改革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信息。

二、国库会计分析框架的构建

(一)国库会计分析要素。

1、会计报表。包括日计表、月计表、年报表、会计账户余额表等。会计报表分析反映国库会计核算中相关会计科目、会计账户的借贷方发生数及相互的国库资金流转变动情况。

2、预算收支报表。包括一般预算收入报表、财政调拨收入报表、一般预算支出报表、财政调拨支出报表、财政库存报表、退库报表等。预算收支报表分析反映国库资金存量情况。

3、财政支拨退库凭证。包括一般预算拨款凭证、财政集中支付清算凭证、退库凭证、财政集中支付清算凭证等。财政支拨退库凭证分析反映国库资金的流出明细情况。

4、缴库凭证。包括税票、缴款书、电子税票清单、调库清单等。缴库凭证分析反映国库资金的流入明细情况。

5、其他会计资料。包括各类登记簿、财政部门提供的部门预算支出计划、对预算外单位拨款的指标文件等。其他会计资料分析反映预算资金的收支、资料交接、人员变动等情况。

(二)国库会计分析的内容。

国库会计分析应包含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1、资金流入情况。主要包括资金流入结构、来源、类别的分析,如分不同金融机构;分国税、地税、财政、海关等征收机关;分本级税入、退库退回、支出退回、中央返还跨地区所得税收入、还款收入等方式。

2、资金流出情况。主要包括资金流出结构、途径、类别的分析,如分拨往不同金融机构或地区;分拨款、退库、集中支付、国债兑付等类别;分拨往预算单位、非预算单位类别;分拨往预算单位、财政专户和商品与劳务供应商账户等类别。

3、资金存量情况。主要包括国库库存均值、结构分析及财政专户结构分析,如国库库存存量波动情况及变化规律;分地区国库库存的组成及变化;财政专户资金的数量及分布情况等。

4、国库会计状况分析。主要包括会计岗位设置,执行会计政策、财政政策、制度规定时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国库资金风险的分析。

(三)国库会计分析方法。

国库会计兼具人民银行会计和预算会计的特征,一方面,其分析方法可以采用一般的财务会计分析方法,比如通过分析会计报表、业务状况报告表、会计凭证和登记簿等相关会计资料进行信息提炼、数据加工和处理;另一方面,也可以依据国库会计所特有的财政收支的特点,吸取和借鉴国库统计分析的方法,比如建立国库会计分析指标、采用动态和静态分析法对进出人民银行的预算资金运行数据进行分析等等。基本分析方法:一是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期报表数据与上期、上年同期数据,揭示项目变动及趋势;二是结构分析法。计算项目数据占总量数据的比重,揭示个量与总量间的关系及变化;三是趋势分析法。考察项目数据在不同时点上的存量变化,揭示其变化趋势(一般以趋势图直观反映);四是因素分析法,综合分析影响项目数据变动的相关要素,揭示各因素对该项目数据变动的影响程度,分析该项目数据增减变动的原因。

三、国库会计分析的实践

基于以上思考和分析,我们结合业务实践,尝试开展了以“凭证-登记簿-账户”为载体,以“政策分析-监督管理-决策参考”为目标的国库会计分析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分析收入退还书,关注税收政策执行效果。会计凭证及附件是会计工作的原始要素,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信息。在大量的国库会计凭证中,收入退还书除了日期、金额等会计基本要素外,还包括退税企业、退税科目、退税级次等政策因素。为此,我们选择了“收入退还书”作为会计凭证分析的重点,指导辖内国库建立收入退还书台账,对收入退还书上的企业、科目等信息进行整理,然后对企业性质、退税科目、分成比例等要素进行聚类分析,与税务机关所掌握的国家退税政策、退税计划进行比较,分析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实际执行效果,形成定期外部报送制度,每年须向各级人大、税务部门报送退税分析报告,为政府部门提供参考。

(二)分析柜面登记簿,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国库会计除了反映预算执行的职能外,还有监督商业银行及时缴纳经收税款、合规开展集中支付资金清算的重要职能,指导辖内国库建立柜面监督反馈机制,对柜面监督登记簿所反映的不合规业务按照银行、业务种类进行定期分析整理,在季度“商业银行国库业务联席会”上予以通报,对于频繁出现差错的银行,开展约见谈话。通过以“柜面监督登记簿”为载体,分类分析商业银行业务差错原因,并对强化风险管理提出指导意见,极大提高了银行对国库业务的重视程度。

季度统计分析报告范文5

(一)统计分析的概述

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方法及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上进行的研究活动。它是继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之后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在前几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从而达到对研究对象更为深刻的认识。它又是在一定的选题下,集分析方案的设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而展开的研究活动。系统、完善的资料是统计分析的必要条件。

(二)统计分析的特点

运用统计方法、定量与定性的结合是统计分析的重要特点。随着统计方法的普及,不仅统计工作者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可以运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只将统计工作者参与的分析活动称为统计分析的说法严格说来是不正确的。提供高质量、准确而又及时的统计数据和高层次、有一定深度、广度的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分析的产品。从一定意义上讲,提供高水平的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数据经过深加工的最终产品。

1.运用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是以总体现象的数量关系为对象的一类特殊科学研究方法的总称,从运用的角度可分为经验方法和数学方法。经验方法是指人们长期的统计实践经验相关的方法。在统计分析中常用的数量比较法、分组分析法、指数及因素分析法等就属于这一类。对于这一类方法如能正确运用,可以提高统计分析的科学性。

2.定量与定性的结合:统计分析面对的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在定性分析的前提下。通过其数量表现对研究对象进行认识。因此,熟悉和掌握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二、统计分析在企业中的运用

统计分析在一个企业的运转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统计认识的全过程来看,通过统计设计、调查和初步整理所取得的统计资料,可以对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特点取得一定的认识。但是这些认识却只是初步的、表面的,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特点、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使统计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由于统计分析具有深化认识的作用,使得统计分析在企业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统计具有数量性的特点,统计分析所起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定量的分析来实现的。统计分析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对客观事物量化,包括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数量表现;二是根据量变程度确认事物的质,即确定区别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三是揭示新的规律,即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发现尚未被认识的事物的规律。统计分析工作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在企业正确处理好统计分析工作,可以从整体上更为全面地看清现状,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发挥统计分析工作的作用和意义。就社会经济领域而言,统计分析还是发挥统计整体功能,提高统计工作地位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社会经济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级领导部门和决策者仅凭个人能力和经验已经很难把握瞬息万变的局面,更难以正确做出科学的决策。在这种情况下,统计分析的优势随之显现。它可以把数据、情况、问题、建议等融为一体,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比一般统计数据更集中、更系统、更清楚地反映客观实际,又便于阅读、理解和利用。因而是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功能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也提高了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

三、统计分析在企业发展中应用广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统计分析在企业预测中的应用。在统计预测中,一般强调静态分析预测和动态分析预测相结合,以静态分析预测为主。首先,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重点进行年度、季度统计预测分析,确保企业目标管理和考核的有效性。其次,要根据企业的计划目标和历史销售数据确定各项数据指标,找出经济运行波动的共性和差异性。再次,要根据企业的总体规划和行业的特殊性,综合运用一定的预测模型来提高分析的科学性,公司的市场份额取决于该公司的产品、服务、价格、沟通等与竞争者的关系。如其他因素相同,则公司的市场份额取决于它的市场费用在规模和效益上与竞争者的关系。

第二,统计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企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加深,这就要求企业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一是对市场需求和供给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居民的购买力、商品的潜在和实际市场需求量、品牌成熟度、订单满足率、消费偏好等。通过分析,可以判断企业的赢利空间、供需缺口等,为领导层确定商品销售规模、制定阶段性营销策略等提供依据。二是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分析和影响。主要包括国内、国际的宏观环境对我国行业发展的影响和对地方法规、民风民俗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三是对企业竞争力的分析。通过分析本行业其他企业的经营情况,在对比中认识自身发展的差距和潜力,从而为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季度统计分析报告范文6

一、加强农村牧区土地承包管理

1、依法落实农牧民承包土地的各项权利,稳定和完善农村牧区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继续开展延包后续完善工作,全面落实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特别是妥善解决二轮土地承包的遗留问题,做好“两证”的补发与发放工作,发放率达到95%以上。健全和完善农村土地档案管理制度,农村土地承包档案齐全、有专人负责管理。认真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确保农村牧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2、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与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以及市委、政府有关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快培育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建立健全市、旗县区、苏木镇、嘎查村四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开展信息、合同鉴证、政策咨询、价格评估、纠纷调处等服务。确保土地流转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牧民土地承包权益。逐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手续,规范管理土地流转行为,促进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各旗县区经管部门一方面要跟踪监测、分析全旗(县区)农村牧区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典型模式,另一方面还要选择2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土地规模经营典型作为联系点,进行经验总结。最后分别形成全旗综合分析报告和典型分析报告。要求内容详实,有针对性地提出存在问题和合理化建议。

3、构建农村牧区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认真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各旗县区要尽快设立农村牧区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加快建立健全镇村调解、旗县区仲裁的农村牧区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体系,此项工作要求年内必须完成。加强仲裁员培训,依法开展调解仲裁活动,土地承包纠纷调处率达到100%。

4、加强土地承包法律、法规、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切实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土地承包督查督办,对越级上访的重点地区和重点问题进行重点治理。加强与纪检、监察、纠风、国土、部门的沟通协调,开展土地承包法律、法规、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坚决纠正和查处违法调整和收回农牧民承包地、强迫农牧民流转承包地、借土地流转非法改变土地用途等严重侵害农牧民土地承包权益问题,健全依法解决农牧民土地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指导和服务

1、深入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认真组织实施农业部开展的示范社建设行动,积极配合搞好自治区100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认定工作。指导合作社规范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工作,增强合作社带动能力,引导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快速发展。年内全市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50家以上。

2、加大宣传培训工作力度。在实施“阳光工程”和“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中,争取扩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才和财会人员的培训规模。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带领农牧民致富的(来源:文秘站 )专业合作社领头人和业务辅导员队伍。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

3、强化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对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章程、制度的建立到日常规范化运作等多方面给予指导。特别是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帮助、指导合作社建立健全会计账簿和成员个人账户,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盈余分配制度。

4、搞好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典型的经验总结。通过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质量安全优、民主管理好的示范专业合作社。每个旗县区要树立3个合作社典型,对这些典型进行跟踪监测、分析,最后形成内容详实的分析报告。

三、做好农村牧区经济情况统计和农畜产品成本核算与效益分析

1、做好农村牧经济情况统计 工作。加强统计分析工作,落实统计分析报送制度,及时报送季报、年报统计分析报告,发挥统计在掌握动态、判断形势、服务决策、指导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年初(一季度)对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目标进行预测分析,提出目标值和收入构成,分析达到目标的支撑措施;二是每季度要统计分析农牧民劳务输出和现金收入及其构成,并形成分析报告;三是做好农村经济收益分配半年报和农村牧区抽样调查户收入情况预报;四是年终要统计和测算农牧民全年的纯收入,形成完善的总结分析报告。

2、做好农畜产品成本核算与效益分析。每个旗县区要至少设立2个农产品成本核算点,年终对10种主要农作物做出成本核算和效益分析。畜产品成本点设在乌拉特中旗、杭锦后旗和临河区,其中:乌拉特中旗设绵羊、山羊核算点1个,调查户6户;杭后设奶牛核算点1个;临河设巴美肉羊和肉鸡、蛋鸡核算点各1个。各旗县区要加强对农畜产品成本点各项费用的跟踪登记工作,全面掌握市各类农产品的投入产出情况和经济效益情况,为农牧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四、加强农牧民负担监督管理

1、继续贯彻减负“五项制度”。涉农涉牧收费文件“审核制”、涉农涉牧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农村牧区订阅报刊“限额制”、农牧民负担“监督卡制”、涉及农牧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都是农牧民负担监管的有效手段,要继续坚持,不断完善,抓好落实。

2、加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指导和监管。积极配合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好《市嘎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实施方案》。认真总结“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经验,按照“村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合理限额”的原则,进一步规范议事程序、议事范围和限额标准,逐步建立以政府补助资金为引导、筹补结合的农村牧区基础设施等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引导基层干部学会用民主的办法组织农牧民,充分发挥农牧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把农牧民急需的事办实办好。

3、加大对惠农惠牧补贴资金的监管力度。各旗县区农牧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要对惠农惠牧补贴资金的到位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按照政策要求,严格防止截留挪用,确保国家的各项惠农惠牧政策落到实处,保护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利益。

五、加强农村牧区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与审计

1、加强农村牧区集体“三资”管理。深入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资产承包租赁、出让资源公开协商、招标投标、承包租赁合同管理、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理等十四项制度。认真总结加强农村牧区集体“三资”管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经验,增强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按照发展完善党领导的嘎查村民主自治机制的要求,推广“四议两公开”。完善议事程序和公开内容,切实解决损害农牧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农村牧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2、推进农村牧区财务管理规范化。继续全面推行“村财民理镇代管”及村会计集体办公、先审后记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农村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工作,规范财务公开的内容、时间、形式和程序,做到村级财务按月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

3、强化农村牧区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加强农村牧区集体财务收支审计,重点开展嘎查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集体“三资”管理、土地补偿费管理、农村牧区筹资筹劳、转移支付资金收支情况以及农牧民反映特别强烈问题的专项审计,并加强整改监督。按照“制止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化解”的原则,指导村嘎查组织积极稳妥地化解债务。

六、积极开展专项调查研究

通过开展专项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地研究和探讨农村牧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重点围绕“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促进牧民增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