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内部审计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财务内部审计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财务内部审计报告范文1

关键词;职能;企业财务;审计;发展;转变

一、财务审计职能

(一)监督职能的实施

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制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企业的监督。首先,应对其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在进行审计过程中。要监督其经营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对于企业的方针、政策及工作程序进行必要的监督,进而保证经济运行的通畅。其次,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实行必要的监督。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应考察其财务收支统计是否真实,进而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再次,对经济活动有效性进行监督,最后监督企业是否履行其经济责任。

(二)评价职能的实施

首先,应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是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有效控制其他要素。为实现内部的有效控制,应加强对薄弱环节的内部控制。其次,对企业的经济理论研究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公正的评价。应加强对企业财务收支状况和生产经济活动的审计。对企业的业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通过对影响企业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推动企业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审计缺乏独立性

独立性是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基本特征。我国企业财务审计部门由企业内部设立,因此,受本企业、本部门的直接领导,缺少有力的监督。独立性不强,阻碍了企业财务审计作用的发挥。(二)审计范围受限我国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仅仅局限于财务会计方面的审计,财务审计的实施也是从财务这方面开始的。无论是财务审计的隶属还是归属都经财务部门领导。虽然企业也进行财务与审计的分离。但在公正性方面就受到很大的质疑,因而不能有效地施展开来。而且我国企业在进行财务审计时往往只针对已发生的事件进行审计涉及面不广。虽然我国对财务审计机构进行了改制。但财务审计仍处于较低的层次上。

(三)财务审计执行力度不够

我国企业在财务审计方面往往有马后炮的现象, 通常在问题出现后再进行查错补漏工作,缺乏有效的事前预警机制。企业只有提前做好预测,才能提高管理水平,进而提高经济效益。企业虽然在财务审计方面制定了相关的规定,但是在执行上却缺乏相应的落实,影响了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四)缺乏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审计手段落后部分企业审计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的培训,在经营管理方面没有足够的经验支撑,难以适应发展趋势,进而不利于财务审计的高效实施,企业管理人员也缺乏对审计人员的重视,使其业务能力难以提高。随着信息化管理手段的不断运用,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财务审计工作已成为一种趋势,部分企业审计手段落后,影响了财务审计的效果。

三、财务审计改进措施

(一)实现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要充分发挥财务审计工作的职能,有效监督企业资本运营。确保财务审计的独立性是必不可少的。应建立相应的产权机制,使内审机构置身于产权主体的领导下,提高其权威性和独立性,改变内审无力的局面。依据我国企业现状,确立以董事会,监事会为主导的内审机构,有利于实现其财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拓宽审计范围

要实现有效的财务审计管理,就必须拓展审计领域,不能只局限于财务会计这方面。首先,应由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方面拓展,展开对内部控制的审计。并评价其有效性。还要开展专项业务的审计,并监督其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其次,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及事后相结合的审计方法,实现企业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这种审计方法还有利于问题的及时发现与解决,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后,财务审计工作逐渐实现由分散式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行业进行管理,有效监督审计工作的实旋。

(三)健全财务审计机构,加大执行力度

首先,应逐渐完善财务内部审计制度。内审制度有利于提高财务审计工作的强制性和权威性,也有利于监督审计人员,保证审计工作的真实准确性,发挥财务审计工作的实际功效。其次,加强内部财务审计人员的队伍建设。内审人员只有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才能有效地进行审计。

(四)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在财务审计中,应逐渐转变传统的审计技术。采用现代化的审计手段,通过控制会计的信息系统,查阅相关的会计信息,实现多元化的审计程序,能够高效、及时的发现财务会计中的相关问题,但是在使用网络技术进行审计时应做好数据加密工作。还应注意防范计算机随时出现的状况,保证财务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五)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伴随现代技术的不断应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已不能适应各种需求,这需要专业技能高、熟练掌握现代化技术的审计人员。还应加强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使其专业水平始终处于最前列。

四、以国企为例分析财务审计的改制

(一)财务审计范围和时间段的改制

首先,对财务报表应审计的单位进行改制。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与其余企业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因此在进行改制审计时应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不能漫无目的的盲目进行。其次,要对财务审计时间段进行改制。目前,在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审计中,并没有对时间段的改制进行相应的规定。但是对股份有限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审计进行具体的规定,即三年一期。国有企业的财务审计报表应依据其规定。对国有企业的财务审计进行时间段的改制。对于个别企业,还应不断进行探索,弄清其时间段的限制。

企业财务内部审计报告范文2

[关键词]风险导向 内部审计 难点与问题

20世纪90年代起,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的研究进入了成熟阶段,相关法规在世界各国纷纷出台,针对内部审计提出新的要求。在内外部压力的作用下,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这一全新的概念。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型

1.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定义

按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以下简称:IIA)提出的建议,从2002年1月起实施新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正式引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新标准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这一新定义,以企业所面临的各式各样的风险为基准,对内部审计的对象、目标、职能进行了重新描述,推动内部审计理论向风险导向这一方向发展。

笔者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定义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关注风险(指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风险,并不限于财务风险),根据风险的度量选择审计项目,以降低企业风险为最终目标,进行内部控制的符合性、实质性测试,并对企业各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针对所发现的风险点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其审计报告可以作为揭示企业风险、防范风险以及信息交流的预警信号。这其中的“风险”不仅仅指“审计风险”,而且还包括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即一些有可能对企业目标和战略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事件、环境和行为等。

1.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过程

内部审计从诞生之日起,其存在的目的就是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保驾护航。因此,内部审计从工作的第一步开始,即选择审计项目开始,就应该考虑可能影响“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风险,并将风险意识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之中。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实践中的难点与问题

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我国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国有企业经过脱钩改制的阵痛后,重新焕发了活力,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日益规范化。同时,企业的内部审计也在借鉴西方内部审计先进理论和技术的过程中,慢慢地从诞生到成长、再到成熟。

2002年IIA将内部审计工作引向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国内部分企业也在实践中尝试运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存在下述几个较为主要的问题:

2.1 审计信息数据库不健全,量化业务风险出现缺失,盲目选择被审计对象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工作起点是选择被审计对象,这需要内部审计人员系统分析企业在特定阶段所面临的风险。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础是通过所掌握的充分审计信息资料开展风险分析,目前尽管一些内审部门搭建起了相关信息化的网络平台,但是内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没有实现完全对接,内审部门的信息数据主要依赖自身以往开展内审的信息资料的积累,掌握的审计资料大部分是滞后的,不能适时反映当前部门和单位的业务现状,即使按照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开展风险评估,其针对性也不强,效果也不会很明显。

2.2 审计报告未充分体现审计发现问题所造成的企业风险

以前,内部审计还处于制度执行审计的阶段时,审计报告只是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下,审计报告应该重点反映审计发现可能对企业经营造成的风险。管理层更关注的是审计发现所造成的风险是什么,由此判断风险的大小,判断风险是否能承受,是否需要马上整改及整改的力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的审计报告,内部审计人员在报告中更多的是描述所发现的问题及其背景,不愿意花费心思去分析问题的风险所在。

2.3 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模式下,风险意识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该风险既包括财务风险,也包括经营风险、政策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因此,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过往相比,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更高,主要体现为:一是要具备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具体而言,包括行业、市场、产品竞争、企业内部各职能和流程的全貌。二是要有立足现在、服务未来的积极态度和理念。内部审计不再只是对过去的评价,而是要分析现在,发现和评价风险,设法消除风险,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保驾护航。

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其内部审计人员多数来自于财务会计岗位。来自于财务岗位的人员可以更好的发现企业财务风险,但是,却忽略了企业的其他风险,特别是经营风险等。在此背景下,内部审计部门应该逐步增加来自于非财务岗位的人员,以组成拥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内部审计项目小组,展开各种类型的内部审计项目。同时,多数内部审计人员尚未树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观念,未能以风险意识来指导审计项目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 严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背景分析与框架建构.财会通讯,2004;6

[2] 杨爱群.风险管理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经济师.2005;7

企业财务内部审计报告范文3

尽管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计的思想早在30年代就由管理咨询师提了出来,但市场营销审计的应用还是50年代以后的事。在1959年阿贝·肖克曼提出“市场营销审计”一词之前,实际上已经有企业自发地对自身的市场营销活动进行反思和审查了,不过,那个时候的市场营销审计仅处于一种萌芽状态,没有任何规范,是企业的一种自发的自我检查行为。当“市场营销审计”概念提出以后,随着理论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和企业界实践经验的增长,市场营销审计逐步由营销管理当局自我审计,改为交叉审计,以后演进为上级审计,再以后演进为任务小组进行审计。此后随着市场营销理论的日益成熟和发展,以及企业内部审计范围由财务领域向非财务领域的扩大,许多企业改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履行市场营销审计职能。一直到现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从事市场营销审计仍占主导地位,这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功能作用日益完善发展的结果。实际上,与此同时,更多的小型企业开展市场营销审计仍然是采用自我审计、交叉审计等形式,因为这些小型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同时还有一些中小型企业是聘请管理咨询师、市场营销顾问以及注册会计师等社会中介组织的专家从事市场营销审计。这样,在西方就形成了内部审计、自我审计(包括交叉审计)和外部审计三分天下的局面:较大的企业设有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由它们实施市场营销审计;中型和小型企业一部分聘请企业外部的管理咨询师和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另一部分则实施市场营销的自我审计,即由非审计专业人员进行。当然,实际上仍有一些小型企业并未开展市场营销审计,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太小。另外,有些中小型企业有时进行企业内部的非审计专业人员的自我审计,有时则改由聘请社会外部的中介组织开展市场营销审计。美国莱塞·威特公司(LesterWitteCompany)管理委员会主席阿瑟威特(ArthurE.Witte)从60年代初便开始热衷于包括市场营销审计在内的管理审计,他指导公司进行了有益的管理审计实践。1967年3月他在芝加哥大学管理年会上将其公司的经验作了详细介绍,他说:由外部人员对管理部门的方针和方法进行审计是非常有益的,在实践中该公司主要完成了内部控制、管理控制及纳税控制三个方面的审计,其中,管理控制审计中即包括市场营销审计。威特认为包括市场营销审计在内的管理控制审计是管理审计内容,其重点是审查问题所在领域,目的在于鉴定管理实务或需要进行改进和组织的细节研究;问题的解决不属于(审计)这个过程,不属于审计公司的责任。“最后一步是就管理业绩发表详细意见,实际上他对管理业绩的意见已经包含在会计公司的建议里”;“当有兴趣的外部利害关系人需要进行此种审计时,由审计师表达的意见就会随之而来”。

二、70年代后的应用情况

70年代以来市场营销审计的应用在国外企业中出现了三种值得注意的趋势。第一种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设立了专门的市场营销审计机构,专门从事市场营销审计,有的大型企业设立与传统内部审计部门(只进行财务审计)相分离且平级的管理审计机构,在其管理审计机构中有专人从事市场营销审计,或者管理审计机构负有市场营销审计职责,由全体管理审计师从事市场营销审计。第二种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存在的各种弊端,如机构庞大,费用开支大,内部不经济现象增多,部门间矛盾磨擦和利害关系难以根除,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较差,审计效果受限制等,开始转由会计公司或管理咨询公司进行市场营销审计。一些企业干脆把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与市场营销等管理审计工作全部交由一个比较固定的会计公司实施,这样既可降低费用,又能提高管理审计的质量。第三种趋势是,随着西方社会民主进程加快,信息化日益受到重视,企业的资金委托人越来越重视自己对被投资企业的“知情权”,他们不但要了解企业运用资金的效果——主要是企业财务状况与赢利能力,而且还特别关心和重视与此有关的经营管理信息。一方面他们要了解企业管理当局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以便在股东大会或相应场合决策,或充分行使选举权和投票权,或决定是否继续充当公司的股东。另一方面他们还关心企业经营管理中到底出了哪些问题,未来前景如何,如果有了问题是否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等。这样他们就需要站在第三者地位的独立审计师来对企业的管理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由他们对企业管理者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鉴证与评价,并对改进经营管理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由于市场营销和企业战略的至关重要性,股东更有要求注册会计师实施这种外向型市场营销审计的趋势。

三、未来国外市场营销审计的发展方向

如上所述,国外市场营销审计目前存在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但出现了三种显著的趋势:l、内部(市场营销)审计机构审计;2、外部中介组织代管内部审计机构审计;3、外向型市场营销审计。

企业财务内部审计报告范文4

1.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内部审人员应掌握会计、管理、税收、相关法规等多种专业知识及与经营活动相关的业务知识,以保证内部审计质量。现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多数是从财务部门调来,缺少专业的审计知识,不熟悉具体的审计流程,综合业务素质不高,识别风险、判断正误能力较差,大都以手工查账为基础,适当运用抽样技术,根据主观标准和经验来确定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容易遗漏重要事项,形成审计风险,无法出具有效的管理建议,制约了内部审计在管理中的作用,导致组织价值增值难以实现。

2.内部审计计划不够完善

国有企业审计在制定内部审计计划方面存在问题,未能突出审计重点,未能适应评估固有风险并随之修改相应的内部审计计划,未能确认与异常交易相关的高风险领域,审前缺少审计计划,未能编制出合适的内部审计计划或是墨守成规,对往年内部审计计划不作修改就加以运用。

3.内部审计结果实施不到位

国有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结果没有形成统一完善的机制,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缺乏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没有建立如何完善制度,导致同样问题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反复出现,甚至对内部审计查出问题的处理不能做到“宽严适度”,有的干脆不了了之,使内部审计地位和权威受到了影响,审计成效得不到体现。

二、国有企业以实施内部审计推进组织价值增值的具体措施

1.国有企业高层重视并保障内部审计实施的独立性

国有企业高层应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为了保障内部审计独立性,加大对本企业的监管力度,成熟的国有企业应专门设置内部审计部门,配备内部审计人员,并给予经费上的支持,使内部审计部门拥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权限,使内部审计工作尽量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时内审能有效监督企业经营管理的实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建立内部审计质量保证制度

内部审计质量是内审工作的生命线,内审人员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质量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运用最新的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审计方法来防范和化解风险,对发现的问题查深、查透、查实。建立内部审计责任制度,明确人员职责,合理分工,从制定内审计划、编制方案、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底稿、审计签证、出具审计报告到归集审计档案等实行全程质量管理,确保内部审计的高质量。

3.注重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提升,推动内部审计健康发展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学识内审人员队伍,是完成内审工作的重要保障,内部审计人员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开拓创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从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审计力度,实现内部审计的防弊兴利和增值的管理目标,达到“建一流内审队伍、创一流内审业绩”的目标。内部审计人员应积极主动参加业务培训,调整、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处理业务的政策水平和应变能力,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4.制定并完善内部审计计划,严格履行内审程序

为更好地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国有企业应制定《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制订了《内部审计人员守则》和《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图》,年初制订好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拟订内部审计方案,下发内部审计通知书,按照计划开展内部审计的现场审计工作,草拟审计报告初稿,出具内部审计报告,并将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与企业高层及时沟通,探讨解决方案,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制定管理建议书。针对所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并进行整改跟踪核查。

5.突出内审重点,不断显现内审工作成效

在日常内审工作中,内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项目前需要经过调研阶段,调取与内部审计相关资料作为制订内审方案的参考依据。内部审计开始后,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了解分析,根据其内部审计情况,制订被审企业的审计重点,排除重复审计项目,减少了内部审计资源的浪费和内部审计工作量。内审人员在工作中碰到的难点和疑点化大力量应进行研究,互相帮扶和排解,使内审工作做到了“精、准、快”,例如通过突出对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内部审计,着力从深层次发现其重大经营亏损,资产运营质量较差,内控管理机制不规范和内控制度、经营决策失误等方面的主要问题,从体制机制上提出可操性强、具有针对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只有抓住重点,内部审计工作成效就会不断显现。

6.重视内部审计成果,提出整改措施

企业财务内部审计报告范文5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保证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经营目标的实现,防止作弊,避免失误,提高效率和效益,而对其内部各职能部门和人员的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所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规划、控制、调节和考核工作。对干任何一个企业或企业中的任何部门,内部控制都极为重要。

上市公司为什么要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上市公司的投资者最为广泛而且日趋成熟,他们越来越需要了解上市公司更多的信息,尤其是公司内部控制的信息。所以作为上市公司,除了对外披露经审计的会计信息外,还必须披露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这也是内部控制和会计报表的关系所决定的。因为会计报表披露的信息是否真实、正确,决定于内部控制的有无或强弱。公司有了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才能保证会计报表披露的信息真实、正确,否则就会失真。

那么,这些信息应由谁来进行披露呢?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可以由中介会计师事务所披露,也可以由上市公司自身来完成。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还是由上市公司通过自测自评来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较为适宜。在这方面,可以由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进行评审,出具内部控制评审报告,并与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审计报告同时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对外披露的内部控制评审报告不仅应由内部审计人员签字,还应由总经理、董事长、财务经理共同签字,明确责任;并且由这些人签字,可以表明公司上下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可以增进他们齐心协力,共同将企业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工作做好。

企业财务内部审计报告范文6

摘要: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与评价企业及下属部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有效性,强化企业经济管理力度,为既定经济目标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近年来,我国绝大多数规模以上的企业都组建了内部审计机构,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也相应的设置了内部审计岗位,可以说内部审计在我国企业中的推广普及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企业中内部审计现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具有普遍代表性的问题,导致了潜在的审计风险也相对较高,企业内部审计仍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效,需要探讨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审计;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现状问题;应对策略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我国的企业固有的局限性导致的负面效应被放大,加之经济制度和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企业容易出现较大的审计风险,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为例,探寻企业审计的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具有紧迫的实践意义。

一、中小企业在经营中存在审计风险的原因

(一)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中小企业的专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其他部门的冷遇和刁难,而陷入无法开展审计工作的窘境。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缺乏企业领导层的重视和支持,这是由于中小企业的高层一般都对内部审计缺乏基本的了解,意识不到内部审计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意义。甚至感性地认为企业效益与内部审计之间并不存在什么直接关联关系,甚至在一些中小企业经理看来,内部审计是削弱其权力的负面因素。即便是那些已经存在内部审计力量的企业,许多并非是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而主动为之,绝大多是为了应付政府和行业主管机构的检查而组建内部审计队伍。

(二)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环境。出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尚未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开展内部审计过程中,审计对象缺乏对内部审计的正确认识,大多消极应付,很少能够积极配合。在审计报告的编制过程中,内审人员既需要规避审计风险,从外部审计的视角监督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又需要处理企业内部的利益关系。这种有效内部审计环境的缺失,使得内部审计人员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经常陷入进入两难的境地。

(三)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已经是摆在许多企业面前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审计人员个人原因来看,由于他们绝大多数都是财会人员转行从事审计工作,并不具备基本审计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业务实际操作能力不足,专业素质较低。相当部分审计人员并未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缺乏足够的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而企业为这类审计人员并没有提供及时和必要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导致审计人员更加缺乏现代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以至于无法掌握电算化审计等现代审计的手段。此外,企业容易忽略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得个别审计人员缺乏基本职业操守、不遵守审计职业道德,所实施的审计行为不合理,不利于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不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内部审计,在我国出现发展时间周期较短,因此到目前为止尚未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统一的审计标准。从而导致了企业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以及社会行业审计的法规建设中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无法可依,当内审人员碰到具体问题时感到无章可循,甚至无所适从。而且由于我国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指导,从而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像是违纪等问题的定性定量,都难以准确的计量,进一步造成内部审计缺乏约束力。

二、提高企业防范审计风险的解决措施

(一)提高企业管理层的内部风险管控意识。由于内部审计能够明显地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因此企业管理高层必须予以重视,确保内部审计能够得到充足的人力和财力支持。

此外,企业管理层还需对内部审计部门提交的审计报告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及时反馈暴露出问题的解决对策。要求企业执行层对确定需要整改解决的问题,编制具体的实施计划并付出实施、通过后续的审计流程对执行效果进行监督。在这个过程中内审人员应该跟踪检查问题解决和目标完成情况,将结果以后续审计报告的形式提交企业管理层。增强企业高层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从而更好地规避和防范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

(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是正确内审结论产生的基础和前提,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内部审计部门需要更为专业的审计人员,要求他们必须掌握广泛的审计方法和技术,特别是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对专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着不同于其他岗位的高标准要求,如较高的个人品质和自身综合能力。内部审计人员应不断提高其整体素质,具有充分的灵活性,以便满足内部审计的不同要求。对此,企业审计人员应该自我严格要求,以“学习制度化,工作学习化”的标准,将学习融入工作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充实自己的业务技能。与此同时,审计人员还应该加强职业道德学习,坚定依法审计的理念,牢固树立“维护法律尊严,加强审计监督”信念,无论在任何困难条件下都毫不动摇,做到依法审计,客观公正。

(三)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一般而言,财务管理是企业所有管理类别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具体包括原始财务信息的记录管理、财务报表的填制、定额管理、计量验收、财产物资管理及清查盘点等诸多方面的财务工作内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是执行会计法规的具体补充,也是一个单位规范会计执法行为最有利的实施。建立和逐步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从企业的特点出发,建立简明、适用、规范的财务制度,开展财务分析,使财务管理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就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指导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只有在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的情况下,企业才能产生出会计工作规范的效果来,同时也能增强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明确企业审计风险的管控目标。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必须做好风险管控工作,为了能够很好的完成这项工作,降低经营决策的错误率和行为出现的可能,应该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实现内部控制目的,做好风险管理的基础。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制度中必须具备风险预警和评估功能,尤其是对那些潜在的风险,更应该做到提前发现,并通过一定的控制措施,确保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因此,在进行内部审计的时候,要考虑到中小企业日益变化的经营环境,把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考虑进去。

(五)提升企业审计管理地位。企业构建内部审计力量的初衷,并非源自于社会的压力和政府的行政压力,而是出于服务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能力提高的需要。这就避免了企业盲目进行内部审计,确保企业是在正确理解了内部审计的真正含义的基础上,理性地开展内部审计,从而达到对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监督和评价应有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当前,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还不足够,权威性还不高,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范围和作用还存在一定局限。当前的企业的内部审计管理必须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现代化、科学化为基础,结合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审计中的先进技术和理论,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作者单位:南华大学)

参考文献

[1]陈英蓉.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审计研究[J].企业经济.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