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研究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扶贫研究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扶贫研究报告

扶贫研究报告范文1

一、调查反映的基本情况

调查数据表明,通过多年来的政策宣传和救助工作,农村贫困母亲脱贫步伐不断加快,部分贫困母亲的生产、生活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一些贫困母亲也树立了自强自立,脱贫致富的信心;一些贫困母亲家庭通过科技致富,带动和影响了贫困母亲依靠科技致富。但是,调查中同时发现,贫困母亲的生存、生活状况仍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仍处在贫困阶段,居住条件差,生活困难等问题仍较突出。从总的家庭情况来看,都是年收入低于我区农村人均纯收入2826元,且生活水平明显低于所在村平均水平的贫困家庭,家境相对贫困,缺乏资金,借贷困难,因而想致富而缺少启动资金,抗风险能力差。许多贫困母亲家庭急需救助。

1、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陈旧。调查的10个贫困母亲中,识字很少的2人,小学文化程度4人,初中3人,高中1人。小学文化程度占40%,初中文化程度占30%,高中占10%。 文化水平低,技能单一 。大多数贫困母亲劳动技能单一,素质偏低,年龄偏大,因为身体和家庭的原因,都没有出去打工,她们不仅生活非常困难,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

2、居住条件较差。从房屋材料上看,10户贫困母亲,楼房1户,砖混结构的平房4户,土木结构的平房5户。总的人均住房面积,10户31人,共有房屋25间,人均11。3平方。住房一般仅够个人生活居住,没有多余的房屋发展农副业、手工业等。生活徘徊在贫困线上。她们在经济和精神上都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家庭生活质量差,生病无钱医治,老人无力赡养,小孩无钱读书,她们情绪低落,存在着委屈、失落、困惑、恐惧、自卑等心理,对前途感到迷惘。

3、从家庭成员的情况看,子女基本上都在上学读书,没有收入上交家庭。有些家庭子女教育滞后,脱贫后劲不足。丈夫的文化素质和贫困母亲相仿,没有技术。部分家庭整体成员素质较差,救助难度较大,有的家庭成员长期患病,身体残疾,个别家庭遭遇车祸等自然灾害,个别的家庭成员智力低下或患有精神病,导致帮手不强,拖累较大,想致富而力量不足。

二、贫困的主要原因

1、思想守旧,小富即安是思想上的主要问题。一直以来以农为本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她们的思想和手脚,没有强烈地要求致富的主观愿望,即使有时有愿望又怕风险,放不开手脚,这是思想上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

2、文化程度较低,因而使她们学习新技术,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弱,导致无一技之长,致富无门而家庭贫困。

3、 经济收入低,家庭贫困,因而缺乏致富的物质基础。由于经济基础差,借贷困难,想致富而难以启动和发展,这是客观上导致贫困的原因。

4、缺少劳动力。家庭成员患病或身体残疾,不能劳动和工作,还要治病吃药,导致贫困加剧。

三、当前救助贫困母亲应做的工作

1、 大力宣传贯彻优惠政策和扶助政策,使贫困母亲感受到党的温暖和政策的好处。通过致富户等的带头示范和巡回演讲的典型引路等,使她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信心,自强自立,从思想上解决问题。

扶贫研究报告范文2

关键词:慢性贫困;贫困代际传递;民族地区

中图分类号:F328;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3)06-0073-06

一、引言

贫困作为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关于贫困的研究学者们将重心主要放在致贫因素、贫困衡量、贫困的影响等研究领域,却往往忽视了贫困的“生命周期”,即一个人或家庭随着时间而摆脱(且经常返回)贫困的轨道。近年来西方发展经济学开始关注“慢性贫困”(Chronic Poverty)及相关研究。慢性贫困是指贫困状态持续多年(一般为5年或5年以上,甚至贯穿穷人一生)并且可能将贫困传递给下一代的贫困状况[1]。

慢性贫困研究是20世纪末21 世纪初兴起于西方经济发展研究领域中贫困问题研究的一个分支。其主要研究力量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伯明翰大学的专家学者为主,并联合国际上十几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同组建慢性贫困研究中心(Chronic Poverty Research Centre,CPRC)。2004年,CPRC了第一部慢性贫困研究报告(CPRC 2004~2005),“慢性贫困”是指一个个体经历了5年或5年以上的确切的能力剥夺[2]。2008年,CPRC了主题为“摆脱贫困陷阱”的第二部慢性贫困研究报告。近年来,国外研究人员开展大量的慢性贫困研究工作,研究主要聚焦于慢性贫困与环境(Parry M L,2004)、慢性贫困的动态分析(Davis P,2006)、慢性贫困的代际传递(Driscoll R等,2005)、残疾与慢性贫困(Levy S,2007)、脆弱性与慢性贫困(Prowse M等,2008)、慢性贫困与社会排斥(Janet S, 2003;Hoddinott J, 2010)等。

国内关于慢性贫困问题研究始于2002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02)》采用了瑞沃林(Ravallion)和加兰(Jalan)对于贫困动态中慢性贫困、暂时贫困的分类,对1997~2001年16000个调查户进行连续观察,以贫困线为标准,以人均纯收入作为衡量福利尺度,得出贫困指数的90%属于暂时贫困,仅10%属于慢性贫困。岳希明等(2007)采用罗杰斯(J Rodgers)的总体贫困分解法,把全部贫困分成暂时贫困和慢性贫困,其实证部分的工作与《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02)》做的贫困指数分解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后者对两类贫困的收入和消费方面做出更为详细的对比分析,并考查了贫困家庭户主年龄、教育程度及家庭规模对暂时贫困和慢性贫困的影响程度。同样的思路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的中期评估报告中也有所提及。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的奋斗目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贫困人口显著减少”是我国“十二五”规划要努力实现的目标之一。我国虽然不是慢性贫困国家,但民族地区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慢性贫困现象。深入研究民族地区慢性贫困问题,如贫困的代际传递现象、贫困的持续性、贫困的脆弱性等,是贫困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慢性贫困的理论分析

(一)慢性贫困的成因

根据CPRC(2004)研究估计,到2015年即使全球发展目标能够完全实现,全世界仍然有9亿人生活在贫困中。因此有必要对慢性贫困的成因进行梳理。Hulme D(2003)系统地将“生计分析”(Livelihoods Analysis)引入、应用到慢性贫困的成因分析中。“生计分析”是一种结合社会学、文化学、地理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缝隙方法,采取这种分析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理解慢性贫困的社会特征。“生计分析”法对导致贫困脆弱性的原因进行了许多研究。Hulme D在对贫困的“生计分析”过程中,采用贫困代际传递的分析框架(如表1)。

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缓解民族地区慢性贫困

(一)实施“第二代”发展式扶贫政策

我国的扶贫开发,尤其是开发式扶贫,大多数主要是面向当前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从代际关系来看,实际上扶贫政策设计时主要瞄准“父辈’,以解决“第一代”(父代)贫困人群的贫困问题为主,从短期来看,这种效果明显。但是随着扶贫减贫的边际效应递减,“第一代”为特征的反贫困战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例,我国当前实行的“雨露计划”就是专门为此设立。一方面,“父代”经过长时间的成长环境影响,以知识资本、社会资本、健康资本为核心的人力资本提升空间将会变得越来越小,而人力资本提升的难度越来越大,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中,成本显著增加,年老“父代”的获取收入时间随着年龄增加而越来越短。

相反,如果将同样的扶贫资源用于“子代”(第二代),其未来的预期收益将会变得更加乐观,因为从本质上说,孩童时期是开发一个人人力资本的最关键也是最佳时期,由于作为子辈的第二代相对第一代来说,可塑性要强很多,后天的营养状况、卫生状况、教育状况等对孩子具有终生影响。与其对剩存贫困人口“脱贫拔穷根”困难重重,还不如从长远计,对其家庭进行开发,尤其是对“第二代”进行人力资本开发。

另外,从反贫困的角度可以发现,中国农村的返贫现象非常突出,2010年,民族自治地方达到了153%,说明“第一代”为中心的扶贫开发政策对于扶贫效果的稳定性较差。正是基于上述理由,国家在2011~202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中明确指出,“巩固温饱成果”。返贫一方面是自然灾害等客观因素造成,但归根结底是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差,导致贫困人口的抗风险能力弱。相反,如果反贫困政策以“第二代”(子辈)为中心,因为这种政策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贫困地区群众未来的自我发展能力,因此抗风险能力比较强。

当然,如果单纯实行以“第二代”为中心的反贫困政策,对现处在贫困泥沼中的人群却忽视或视而不见,这又会挑战社会公平。

实施“第二代”为中心的发展式扶贫政策,实际上对“第一代”为中心的开发式扶贫政策的有效弥补,不是取代,需要“第一代”为中心的开发式扶贫政策与“第二代”为中心的发展式扶贫政策通力协作。

(二)充分重视妇女在反贫困中的特殊作用,对民族地区女童教育实施“优先”发展计划

受传统文化、宗教等影响,男尊女卑等男女不平等观念在许多民族地区都长期存在。民族地区的女性,无论是未成年女性(包括女童)还是成年女性,其社会地位相对男性来说都要低得多。一个家庭的母亲对子女的成长影响比父亲对子女成长的影响更加显著。在男女不平等的情况下,许多母亲文化程度较低,因为贫困家庭“男主外、女主内”的现象普遍存在,负责孩子教育的重担就自然落在了“主内”的母亲身上。

一方面,母亲因为其自身受教育程度缺少,往往不能充分认识到教育对子女未来成长的重要性,导致母亲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民族地区学校教育资源有限,如有些少数民族地区,很多孩子因为家庭学校之间距离太远,上课时间大大缩短,这些地区就更加需要“家庭教育”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遗憾的是,民族地区父辈中的母亲,因其自身知识水平有限,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以知识为主)就更加困难;此外,母亲因长期受社会传统影响,往往产生“女儿嫁人后是泼出去的水”等观点,使得家庭中的女童相比男童来说,受教育的机会少很多。最终导致“男女不平等——母亲受教育少——子女家庭教育缺失——陷入贫困——强化男女不平等”。因男女不平等导致了成年母亲接受学校教育偏少甚至缺失,母亲文化程度低对子女人力资本影响比父亲大,所以母亲文化程度低容易使得子女因人力资本低陷入贫困,而贫困往往又强化了男女不平等的落后观念。

所以,政府在反贫困政策设计时,应该着眼长远,从保证女童的受教育权利着手,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女性的知识文化水平。例如,可以参照农村养老保险做法,对于“只生一胎女儿的父母,年老之后每月多领取社会保险”。例如在民族地区实行“女童教育优先发展计划”,对那些超额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女童家庭,政府设立专项经费,给予父辈奖励,如女儿高中毕业,年老后父母每月多领100元养老金,家里如果有女孩大学毕业,年老后父母每月多领200元养老金。

(三)加强民族地区的卫生健康教育,实施学龄前儿童营养和健康干预计划

以可传染病、遗传病等为代表的疾病可以在代际之间进行恶性传递,导致很多贫困家庭的无辜孩子一出生就患先天性疾病。以四川凉山州彝族聚居区为例,近年来的以针头注射吸食为主要途径的问题,已经成为大小凉山地区反贫困工作中的一个严峻挑战。因吸食导致贫困甚至陷入破产的家庭非常多,这种“输入型贫困”的根本原因是民族地区群众卫生健康知识匮乏。

因产生的大小凉山地区艾滋病问题非常严重,大凉山地区已经成为中国艾滋病的高发地区。一些艾滋病的父母已经去世,留下“失依儿童”。据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政局统计,2010年末,父母双亡的孤儿接近7000人,其中昭觉县人数最多,接近4800人,而昭觉县也是凉山州和艾滋病问题最突出的、最严重的县。如果考虑艾滋病病毒(HIV)的母婴传染等因素,孩子受的影响将会更大。

同时,贫困家庭往往因为经济状况所限以及营养知识相对缺乏等原因,儿童营养不良现象突出,孩子身体健康状况堪忧。目前,国家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80个县开展了中小学“免费午餐”项目试点,实际上,学龄前的儿童营养与健康干预更为重要,尤其是对贫困家庭来说,例如贫困家庭父母“有病不能及时就医”比例相对较高,孩子健康受到威胁的几率更大。儿童营养和健康问题,一方面导致看病、吃药等费用支出显著增加,使贫困更加严重;另一方面,营养不良等又会导致孩子学习效率、学习质量下降,人力资本积累缓慢,成年之后陷入贫困风险大大高于营养健康的同龄人,形成贫困代际传递。

参考文献:

[1]Andrew ShepherdTackling Chronic Poverty[J].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2011,5(2):136-138.

[2]Chronic Poverty Research Centre.The Chronic Poverty Report 2004-05[M].Manchester Press,2005.

[3]Hulme D. Conceptualizing Chronic Poverty[J].World Development,2003 (3):403-423.

[4]Mc Gregor J A,Copestake J G ,Wood G. The Inter-generational Bargain: An Introduction[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1999,10(12):447-451.

扶贫研究报告范文3

淘宝村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上的。有三个认定标准:一是经营场所在农村地区,以行政村为单元。二是全村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三是本村活跃网店数量达到100家以上,或活跃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的10%以上。阿里的大数据极为准确,做不了假,不服不行。

经济学中有一个“马太效应”,说的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淘宝村的数量分布何尝不是这样:富裕的地方,通过互联网赚了穷地方的钱。最突出的表现在农产品电商上,农产品电商巨头都在沿海。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机会不会从天降,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中西部地区不能错过这些“互联网+”的机遇,要重点在以下方面下力气。

一是县长、书记要像重视招商引资那样重视电商的发展。要在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没有比发展电商更重要的了。只有电商才能够把贫困户的劳动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票子。第三方机构艾瑞提供的《农村电商白皮书》显示,在2015年,中国电商市场交易规模为16.2万亿元,增长21.2%。2016年预计仅农村地区的网购市场总量将突破4600亿元。而根据苏宁的估计,仅农产品销售的市场规模就超过了5万亿元,农村电商有着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是多与电商巨头合作,消灭农村电商的“空白县”。阿里的“千县万村”计划将在三到五年时间里投资100亿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苏宁通过建设直营店为农产品搭建“上行”通路,而后通过线上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馆进行销售和品牌推广落地。2015年建了1100家直营店,2016年投入50亿,再建1500家,未来5年内希望达到万家。

2016年初,京东与国务院扶贫办签署《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京东方面表示将发挥平台优势,以其电子商务手段在“产业扶贫、创业扶贫、用工扶贫”三大模式上精准着力。而在实践中,帮扶体系重心则放在打通“农产品进城”的通道,以农副产品、生鲜冷链物流为突破口,帮助贫困地区的优质农副产品快速传递到城市百姓的餐桌上。

三是把特色小镇与农村电商基地的建设结合起来。国家计划在全国建设1000个国家级的特色小镇。争取每一个特色小镇都有电商的支撑。特色小镇“非镇非区”,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平台。特色小镇无疑是2016年经济的亮点。即按五大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四是把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与大学生、转业军人、农民工返乡创业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发挥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功效,拉动贫困人口的就业。一般来说是年轻、有电脑知识的管理网店,对年纪偏大的也可以参与。农村电商少不了物流,可以优先考虑贫困人口。

扶贫研究报告范文4

十年来,我省水路交通运输按照以红河、澜沧江、伊洛瓦底江三条出境通道和金沙江、右江二条出省通道为主体,以省内陆路通道为联络,以库湖区航运为补充、以水上支持保障系统建设为支撑的总体思路有序推进。过去十年来,全省水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2.8961亿元,全省出省水运通道雏形初现,主要通道基本具备了出省、出境的基础条件;库湖区航运设施建设提速;水路客货运输量实现了稳步增长;水上支持保障系统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能力有所提高,水上安全形势保持持续稳定。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制约我省水运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水运建设投资以财政性投入为主,渠道单一,许多工程建设项目因筹资困难,资金到位慢,建设周期长,建设成本高,极大影响了投资和建设效益;二是全省地方海事基础设施薄弱,监管手段落后,水上安全管理应急反应能力有待提高;三是全省还没有专业的航道养护管理机构,虽然落实了一定的航道养护资金,切合实际的航道养护方式还在探索、完善之中,航道的有效养护水平急需提高;四是通道受境外、省外的卡口限制,上下游通过能力不配套;五是水电的开发,破坏了通航的连续性,航运效益受影响,长远发展受制约,降低了国家水资源的有效和综合利用水平。

2013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云南水运必须紧紧把握国家支持内河水运发展和全国连片扶贫开发工作有利时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发展水平为目的,以开展四群工作和“四型海事”建设为主线,以澜沧江、金沙江航道开发和贯通为龙头,以安全监管为中心,以航道、渡口整治为重点,以培育水路运输市场、提升客货运量为目的,全面实施“一台三运”建设(即水运建设投融资平台;畅通航运、文化航运、绿色航运)。加快构建“北进长江,东入珠江,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南下湄公河、红河,西进伊洛瓦底江,沟通太平洋、印度洋”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及通往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全面提速云南水运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打造融资平台

以航电结合项目为突破口,在水运工程建设中植入经营、滚动发展理念,组建云南港航投资公司,以此搭建水运工程投融资平台,丰富水运建设投资渠道,为水运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强化前期工作,不断增加项目储备

深化畅通航运、绿色航运、文化航运建设内涵,在党的“十”精神和我省“两强一堡”战略引领下,组织对原规划进行修编,体现云南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储备精品项目,规划项目按轻重缓急原则,分批分期实施,积极争取政策,利用优势,紧跟云南经济发展的步伐,实现储备项目与建设发展同步,加大投入加速发展。重点开展金沙江中游库区航运基础设施、金沙江溪洛渡至向家坝库区高等级航道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 行业管理方面

一是不断充实和完善水运工程“建、管、养”机制,建立和完善水路交通工程造价、质量保障体系。二是抓好安全监管,认真履行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职责,确保安全形势保持持续稳定。三是抓好科技教育,以科技创新引领行业高水平发展,以人才培养推动队伍建设。四是强化依法行政能力,推动法制建设取得新突破,深化改革,提高海事执法能力。

——航电协调方面

扶贫研究报告范文5

大边疆战略视野下的“问题”分析

中国西部民族事务管理

中国民族问题与边疆安全

美巴分歧和矛盾及两国关系前景

中印关系的若干问题

西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研究

新一轮西部开发与研究型大学的使命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自然资源补偿机制研究

发挥口岸在兴边富民中的作用

西部城市社区民族工作实践研究

新时期西部边疆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中国西部边疆政治制度安全研究论纲

西部地区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西部灾后农村社区扶贫的思考

西部大学生集体户籍管理问题研究

四川人口城镇化动力机制的VEC模型分析

成都市人口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成都市残疾人生存与发展研究报告

成都市残疾人公共服务需求现状分析

残疾人的社会距离初探

优势视角下残疾人就业环境研究

四川省三峡外迁移民生计重建与社会融入研究

外来移民社会融合研究述评

从稳控到整合:社会管理的创新路径

汶川地震后成都市公民意识变化情况及其影响研究

社会工作对灾后社会建设的作用初探

非专业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的伦理困境探析

试析发展政策的包容性特征

西北地区城市贫困家庭社会支持网研究

浅析我国反贫困政策的改革之路

西部民族地区个体经济的发展现状解析

西部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现状及体系构建

西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刍议

西部电视选秀节目的特色与策略研究

欧盟碳排放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西部大开发的立法完善与法制保障

西南地区民族纠纷的类型及法律应对

西部地方政府在中国—南亚区域合作中的作用

西部民族地区公共投资布局优化研究

西部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西部地区跨部门政府信息整合与共享机制研究

西部资源枯竭型转型试点城市华蓥市的调研报告

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中的股权投资基金基地建设

西部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

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有寺无僧”问题现状及对策

时期中国内地会西南边疆传教活动述略

四川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历史转折点及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扶贫研究报告范文6

第一条以工代赈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是为了鼓励贫困群众在国家扶持下,参加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务工获得劳动报酬的扶贫政策。其资金纳入国家财政预算计划。

第二条按照“有序、清正、民心”的总体要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1997〕24号)精神和省、市以工代赈管理的有关规定,切实规范全县以工代赈的项目申报、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以工代赈资金主要用于修建县、乡镇、村公路(不含省、国道),新、改建农田水利设施,解决人畜饮水,建设基本农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等,同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第四条以工代赈项目规划应坚持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科学论证、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典型示范、兼顾一般的原则。

第五条对于以工代赈示范片、示范村等大型项目,需要地方配套的,将根据我县的实际,积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打捆使用,发挥资金整体效益。

第六条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纳入项目实施乡镇、县级相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县以工代赈办是项目主管部门;县级相关部门负责项目工程建设的技术指导;项目实施乡镇是项目的实施主体,直接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但技术要求高、投资较大的项目可由县级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七条对拟采用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灾后重建项目,应按照《广元市灾后重建项目及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二章项目申报

第八条以工代赈项目的选择,既要符合国家以工代赈的投向范围,又要符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原则上从全县以工代赈项目库中选取。

第九条项目实施乡镇应当在县级工程主管部门的技术指导下,做好以工代赈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在上年11月底前向县以工代赈办提出或推荐次年以工代赈项目建设计划,同时编制项目建议书、实施方案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十条县以工代赈办根据项目上报的要求和立项情况,对拟确定的项目年度计划进行初审,由县政府分管领导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汇审签字,送县长审定签字后上报。严禁擅自改动上报计划。

第十一条省、市以工代赈办年度项目资金计划下达后,县以工代赈办必须及时将计划下达到项目实施乡镇,并抄送县级相关部门,同时在县党政公众信息网上进行公示。项目实施乡镇、行政村也要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在项目区公示。

第十二条项目资金计划下达后,项目实施乡镇应当按照批准的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及时对拟建项目工程进行具体的作业设计,并拟定实施方案,充分发动项目区群众投工投劳,精心组织项目施工。

第三章项目建设及管理

第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擅自调整项目计划、无权擅自改变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凡未按程序报批自行调整安排的建设内容,所使用资金不得在以工代赈工程资金中列支。

第十四条县级工程主管部门要确定项目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负责搞好项目建设技术指导。项目实施乡镇应当在项目实施所在地对项目安排情况进行公开、公示,并确定项目实施分管领导和责任人,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十五条以工代赈项目工程建设应尽力组织项目区群众投工投劳,对于确需对外承包的项目,应当按照广赈发〔20*〕139号文件采取招标、比选或谈判等方式进行。

1、以工代赈工程国家全额投入单项工程投资在200万元以上,项目实施乡镇或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省、市规定进行招标建设。

2、以工代赈工程国家全额投入单项工程投资在200万元以下的项目,由项目实施乡镇根据实际,采取比选、谈判的方式进行招标建设。

3、对以工代赈项目配套支持农业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可由业主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项目实施乡镇是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主体,必须加强工程质量现场管理。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对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县以工代赈办要牵头组织县级部门对在建项目工程的实施、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十七条项目实施乡镇要按月向县以工代赈办报送工程进度月报表和资金使用情况。对投资2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必须报送工程实施的详细资料,以便建档备案。

第十八条项目工程的验收。

1、县级验收:一般在市(省)级验收之前一个月进行。项目实施乡镇向县以工代赈办提出书面验收申请,由县以工代赈办牵头组织验收,县财政、审计、监察和工程主管部门抽调人员组成验收组进行验收。验收结束后,县以工代赈办及时将验收情况书面报告县政府。

2、市(省)级验收:按照市(省)级的验收规定进行。

3、验收方法:采取走访、调查、听取汇报、现场查验等形式,对工程的建设内容、规模、质量、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实事求是地开展验收工作。

4、工程质量等次确定:以工代赈项目工程质量划分为不合格、合格和优质三个等次。对未通过县级验收的工程,项目实施乡镇必须及时组织整改,限期完成项目任务;对未通过市(省)级验收的工程,项目实施乡镇除及时整改、限期完成项目任务外,还必须向县政府作出书面检查报告。

第四章项目资金及管理

第十九条项目实施乡镇和县级主管部门要将年度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和总结,并将书面总结材料报县以工代赈办和县财政局。县以工代赈办要将全县年度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情况书面报县政府。建立以工代赈项目激励机制,对项目实施好的乡镇,在次年的以工代赈项目安排中给予倾斜,并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十条县级有关部门和项目实施乡镇必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做到专户储存,专帐核算,专款专用。县以工代赈办要加强同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的配合,对以工代赈资金的使用严格进行监督、检查和审计,对违反财经纪律的予以严肃查处。

第二十一条资金的拨付由县财政局负责,必须严格按照工程启动预拨30%、以后随工程进度和报账进度拨付,工程进度依据由县以工代赈办负责提供。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兑付搬迁户的补助资金实行“一折通”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