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中职;德育;实效性;实践

学校管理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德育管理,德育管理的实效性一直也是中职学校十分重视的主题,尤其是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中职学校需要对其德育管理理念进行创新,由此才能确保其德育管理手段和模式的创新。中职德育管理,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其实施方法需要在其稳固德育程序的保障下构建策略体系。中职学校加强提高德育管理的实效性,既能够使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得到强化,还能够使学生的职业修养得到培养,在中职学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发展提供保障。

一、注重德育工作人员素养的提升

中职德育工作需要围绕德育工作者开展,中职学生也是以德育工作者为榜样进行学习,所以德育工作者的人文素养和工作态度极为重要。俗话说“言传身教”,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德育工作者潜移默化的影响。换言之,教师,除了学识之外,德育也非常重要。所以,德育工作者需要以身作则,具备较强的使命意识,由此将自身的人格魅力充分发挥出来,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使学生也能够形成正确的德育态度。如此,教师也能够在对学生开展专业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以自身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的人格品质得到良好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综合发展。

二、强化课程改革,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管理

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中职学校也在对其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可以说,中职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德育管理。就目前的中职学校德育课程而言,主要是涵盖了对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以及对人生、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内容。因此,为了促使中职学校德育管理实效性实现进一步提升,需要加强其课程改革力度,由此来保障德育管理教育内容的开展。首先,中职学校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德育需要,记录并分析学生的德育需求,由此制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且有助于学生德育培养的德育管理内容。比如说,由于学生的学习需求、未来发展规划以及对人生理解都存在不同,所以中职学校在制订德育教学计划和德育课程安排时就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差异性,以此为依据规划其德育管理安排。同时,中职学校还可以实施特色化德育课程的开设,使学生的德育水平能够在兴趣的驱动下获得提升。除此之外,德育管理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内容就是实践性教学,所以在推进过程中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中职学校有必要定期组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说,组织学生去爱国主义纪念基地进行参观、调动学生的爱心意识开展帮扶活动、组织并开展主题班会等与德育教育相关的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德育学习的自觉意识,还能够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升,从而提高中职德育管理的实效性。

三、加强中职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的实践教育

社会实践能够有助于学生感悟德育教育的内容,使学生的德育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升。虽然说,创新中职德育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中职学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德育教育也具有自身的特点,而企业作为中职学校对学生的主要培养方向,企业需要以企业文化为导向开展中职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以时间教育为基础制订中职学校德育管理工作计划。一方面,中职学校需要对其德育教育地位和作用进行明确,将实践教育内容利用思想品德课程进行开展,从而充分发挥实践教育的德育价值。另一方面,中职学校需要注重评估督导环节的作用,对其办学质量进行综合考量,并分析其德育工作效率,对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了解,进而制订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以确保德育工作更完善。再者,为了能够使中职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得到强化和提升,中职学校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定期举办法制讲座,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安全教育,又能够使学生的法制意识得到培养。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想要促进提升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实效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中职学校需要为其未来成长发展提供保障,所以在德育管理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德育工作的开展,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创新德育教育管理理念,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培养的同时,也能够实现道德素质的提升。除此之外,法制教育对中职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职学校应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定期组织相应的法制教育,使学生的行为得到规范,也能够有助于学生就业目标的正确树立。

作者:罗福道 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范文2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孩育:实效性

自2004年10月教育部颁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来,全国各省市区都相继成立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各中职学校也大力加强了德育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改革德育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构建德育工作体系,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到现在,各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取得的实效究竟如何呢?还存在哪些问题?主要原因又是什么?这些是我们要探究的问题。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为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实效做出客观评价,笔者以所在学校为例,采用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设计的《德育工作调查问卷(学生部分)》,组织校团委调研部的学生干部,于2010年5月23日至28日,对全校08和09两个年级(07级学生已全部离校实习)共42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校园生活”,涉及42个问题,均为单项选择;第二部分为“德育与学生工作状况”,涉及六个子项共22个问题,有单项选择也有多项选择。

针对08级某班的学生笔者进行了全员问卷调查。抽样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210份,平均每个班5份,收回有效问卷180份,回收率为85.71%;全员问卷调查的班级共发放调查问卷56份,收回53份,回收率为94.64%。

二、调查统计数据分析

笔者下面以调查统计数据为依据,从10个方面对调查统计数据进行评析。

(1)学生对德育课的重视程度并不亚于专业课,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如在对“我觉得德育课比专业课更重要”做选择时,认为“完全不符合”和“比较不符合”的仅占受访者的25%;而认为“完全符合’“比较符合”的则占到了46%,比前者高出21个百分点。这些数据不仅仅是改变,甚至完全颠覆了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现在学生只看重专业课而轻视德育课的观点。

(2)学生学习目的比较明确,但学习态度差强人意。占6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学习是有针对性的,而不是盲目的”;有68%的学生明确表示“专业技术是我学习的重点”;只有3%的学生坦承对学习目的完全不明确。然而在学习态度方面,只有47%的学生表示“自己会比较自觉地学习”;另有21%的学生表示“只要条件允许,能逃的课我都逃”,反映出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

(3)学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比较端正和务实。主要表现在:有51%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我会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将来的职业”,表明多数人(尽管是微弱多数)能够把“服务和服从社会的需要”放在选择职业时优先考虑的位置:同时有60%以上的受访者并不完全认同“我未来的工作一定要高薪、轻松而且稳定,和“我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这两种观点和说法,足以表明中职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在基本面上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

(4)学生在最基本的道德认同和道德责任意识方面,不同年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如在我认同‘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的观点”做选择时,认为“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的,一年级占62%,二年级占72%,超出前者10%;认同“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是一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观点的,一年级仅占49%,二年级则高达85%,超出前者36%;另外对“我愿意从我做起,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观点做出肯定回答的,一年级为59%,二年级则达到86%,超出前者27%,差异同样十分明显。笔者认为,这种差异正是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一定实效的充分体现。

(5)学生的法律意识、纪律观念亟需进一步强化。从法律意识看,分别有21%和27%的受访者对“只要不出事,没必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和“为了得到对我有用的东西,有时我宁愿触犯法律”的观点选择了“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这意味着有相当部分学生怀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以身试法”的心态和行为倾向。在纪律观念上,认可“打架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的,一年级占28%,二年级占18%;认可“我觉得破坏公共财产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的,一年级占34%,二年级占6%。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中职生总体上纪律观念比较薄弱;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年级学生纪律观念尤其令人担忧。

(6)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比较脆弱,缺乏自信心。在意志品质方面,仅有43%的受访者认为“环境中的各种诱惑不会动摇我实现目标的决心”;在自信心方面,只有54%的人表‘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很有信心-*lp~自信心不足还表现在:占53%的学生“做事情经常犹豫不决”;另有近40%的学生“总担心自己的言行受到嘲笑”,其中一年级占到了受访者的一半。心理意志品质和自信心是一个人事业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各中职学校通过德育教育,都在努力地塑造和完善学生心理意志品质和健全人格,增强自信心,但成效不尽人意。

(7)学生在诚实守信方面离德育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受访学生在对“我有时候利用说谎来逃避惩罚”和“只要确信不会被发现,谁都会考试作弊”两个问题作答时,选择“完全不符合’,和“比较不符合”的分别只占54%和50%,勉强过半;而认为“完全符合”或“比较符合”及“不确定”的,合计分别占到46%和50%。因此,从总体上看,中职生诚信方面的道德品质不容乐观。

(8)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仍需强化,行为习惯有待改善。“随地吐痰”既反映出一个人的卫生行为习惯和文明程度,更体现其社会公德意识:同样,“按时起床,不睡懒觉”,既是一个人意志力的体现,也是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反映。然而,统计数据表明,对“我从不随地吐痰’,和“我每天都能按时起床,不睡懒觉”两个问题做出肯定回答的,均不到受访学生的6成。这充分说明中职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薄弱、行为习惯散漫是个比较突出的现象。

(9)学生在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尊重他人等方面的道德品质值得肯定。首先,占半数以上受访者对“我不喜欢我的班级,更不可能为它付出”的问题做出了否定回答,表明多数学生懂得顾全大局,关心班集体,处理问题较为理性,不以个人好恶为转移。其次,占76%的受访者表示,“当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我愿意尽我所能帮助他”,可见大部分同学具有助人为乐的可贵品质。再次,在尊重他人方面,二年级学生中,高达86%的受访者表示“我尊重每一一位老师和同学”,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懂得自尊和相互尊重,非常值得认可。

(10)学生在情感交流方面的表现喜忧参半。作为在校生,情感交流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老师、同学和朋友。“在学校里,我经常感到孤独”,这是占1/3受访者的真切感受。学生为什么不主动与老师交流呢?48%的受访者认为,“我觉得老师不能真正地理解学生”;所以,有42%的学生表示“我有心里话绝不会向老师说”,同比在一年级学生中竟占到~半!问题还不仅如此,一年级学生在与父母沟通方面也存在较严重的障碍,表示“我和父母沟通良好,关系融洽”的仅占51%;二年级学生同比则为83%。此外,高达86%的二年级学生表示“我有一些很谈得来的朋友”;而一年级学生同比只有62%。从而说明二年级学生在思想、情感沟通与交流能力上都更加成熟,一年级学生则需要学校方面主动给予更多的关心。

总起来看,被调查学生对学校德育工作及其实效是持基本肯定态度的。这首先表现在占71%的受访学生认同“目前学校最重视的教育是道德教育”,体现了“育人为本、立德为先”的职教理念;其次,多达79%的受访学生认为,学校德育工作对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作用“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第三,占65%的学生从班级教育活动中,“感受到同学们真正成了学校的主体,老师们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第四,有76%的受访者认为,通过德育活动,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提高。

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也不得不正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在德育理念上,1/3以上学生并没有感受到自己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体。部分教职工对学生缺乏爱心和耐心,失去了学生的理解和信任,从而降低了德育实效。(2)在德育管理上,德育管理机制最受学生诟病,成为学生对学校德育工作最不满意的方面。德育管理机制包括决策机制、运行机制、奖惩机制和保障机制四个方面。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机制存在严重弊端是不争的事实,也必然会影响德育工作实效。(3)在德育课程建设上,近1/3学生喜欢某门德育课的主要原因是“对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有兴趣”,而德育教师“教法灵活、启发引导”。这说明,德育课教学作为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德育课教师作为对学生思想言行影响最大的人员之一,其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4)在德育环境上,学生对包括社会环境、校园文化、校风班风等在内的德育环境认可度不高。调查显示,对学生思想品德影响比较大的因素中,社会环境占59%,位居第一,而学生恰好对社会环境的负面感受最为强烈。对校园文化生活的感受,觉得很满意和较满意的学生仅占39%,觉得一般和不满意的占61%。校风班风方面,52%的受访学生认为“问题比较严重”或“问题非常严重”。(5)在德育队伍建设上,学校领导、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其他任课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以及学生干部等,构成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力量。然而,调查显示,除班主任和德育课教师对学生思想、言行的影响位列三甲外,其他人员都远远不及‘‘同学和朋友”的影响力。

三、加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建议

(1)树立德才兼备,“德为本、才为用”的德育观念和全员德育理念,强化师德建设,把德育渗透到任一学科的任一课堂、任一活动的任一环节和任一场所,同时建立便于操作的检查评价标准和方法,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要求硬性化。

(2)改革和完善学校德育管理机制。成立由校长挂帅、副校长分工负责、各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委员会,研究制定全校性德育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和重大措施;建立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和问题,提出加强德育工作的具体指导意见;定期测评德育工作成效,加强德育工作的信息反馈;实行副校长挂专业、科长主任挂班蹲点制度,切实解决德育过程中若干重、难点问题;完善德育奖惩制度和保障机制。

(3)充分发挥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德育培养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特别是班主任,国为与学生关系较密切,所以,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调查显示,“班主任教育”是对一年级学生思想品德影响最大的因素,比例高达8l%;同时,“班主任”“同学和朋友‘德育课教师”也是对学生思想、言行影响位列前三的人员。因此,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关键是要加强班主任和德育课教师队伍建设。要通过培训和传帮带,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发挥好骨干作用。

(4)改革德育方法和途径。学生的德育培养需要正确的途径,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旧有的方法与途径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改革。调查显示,在学生喜欢的德育形式中,排列前五位的依次是观看影视资料、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公益劳动、大型教育活动和体育竞赛。从前面的评析中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数学生对德育课以及德育活动并无抵触和反感情绪,问题源于德育手段较为简单化,故此德育活动收效并不十分明显。因此,改革德育方法,使德育形式多样化就势在必行。

(5)加强以德育为中心、体现学校特色和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学校有较深厚的校园文化积淀。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的开展是息息相关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显性和隐性的教育作用。中职学校应在重视校园文学和校园文化艺术培育和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景观(包括壁画、雕塑、文化长廊、宣传画廊、休闲亭台、观赏景点等)建设,打造出秀丽宜人和富有特色的育人环境。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范文3

一、提高认识,着力增强中职德育工作保障

近年来中职教育正从着力于发展办学规模转向稳定规模,强化管理,提高质量。为了提升中职毕业生的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多措并举地为中职德育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一是优先安排。我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将职校德育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先后制定了《南靖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实施细则》、《南靖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工作责任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二是优先投入。为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我校千方百计争取到县领导的支持重视,县政府从2007至2009连续三年将职教发展列入为民办实施项目,做出“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地给地”的承诺,2007年以来无偿征地105亩,县财政投入2000万元,以南靖第一职校为依托整合全县职教资源成立“南靖县职教中心”,编委专门研究给编制、给人员、给经费,新建了6300平方米的实训大楼,规划建设标准运动场和宿舍-楼,为职教发展、尤其是中职德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三是优先保障。建立优秀的德育师资队伍是抓好中职德育工作的前提保障,因此我校选拔56位优秀教师配备学校德育处、保卫科、团委会、生管组、学生会、班主任,充实德育队伍;把学校内部各处室及教职工德育工作情况列为年度考核和绩效工资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建立教师职称评审与德育工作挂钩,德育先进工作者表彰奖励与提拔任用等制度,做到给地位、给待遇、给名誉,鼓舞了职校德育工作者。

二、内拓外延,着力创新中职德育工作机制

根据中职教育特点,在德育工作中我校一方面拓展校内教育渠道,一方面将德育工作延伸到校外。校内教育渠道主要抓好“四个结合”:一是与德育网络建设相结合。建好“五支队伍”:即职校党政、德育处、团委会、生管组、班主任队伍;确定“四项职责”:即党政主抓、德育处专职负责、班主任为骨干力量、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责任网络;建立“三项制度”:周报告制度,即坚持每周轮流请两个教师在教师例会上做五至十分钟的“我的德育一招”叙述报告;月联席会制度,即党政、德育、团委、教研、学生会等部门每月联席会议制度,分析近期德育形势,明确短期德育工作重点,及时调整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半年德育研讨制度,即每学期召开一次德育工作研讨会,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措施,保障职业教育各项发展措施有效落实:通过德育网络形成德育合力。二是与专题宣传报告相结合。以我校发展成就和优秀中职毕业生创业典刑为题材拍摄并刻录出版的专题片――《就业之路》,组织中职新生集体观看专题片,听取优秀职校毕业生成长经历、企业家创业报告等,让学生感受到职校毕业生的精彩人生,增强中职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做好职业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他们崇尚科学技术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三是与德育阵地建设相结合,依托世遗点“云水谣古镇”创建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开展德育夏令营等活动;在校内创建县级示范性法制教育基地、建立县级示范性禁毒教育基地、心理辅导室,配备综治副校长、法制副校长、心理咨询师,通过法制宣传长廊、法律知识讲座、心理疏导等形式强化德育成效。四是与丰富校园文化相结合,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新生入学军训,建立兴趣小组,开展技能竞赛和适合中职生身心发展的文体活动,并结合开展中职生“十二个开始”的校园特色文化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采、情趣弥漫,保证中职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校外延伸教育主要把握“三个渠道”:一是借助“校企合作”渠道抓德育。南靖拥有“中国电子100强、全国品牌500强的万利达集团”和闽星、港星等集团,形成了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冶金机械、造纸包装、建材化工、新能源等六大产业,为“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半工半读”提供条件,也为中职德育创造了新的平台。我校在企业建立“就业指导办公室”,根据行业和岗位的不同,组织学生深入了解用人单位的职业操守、厂规、公约和守则等,结合专业制定明确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规定不同部门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社会对企业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应遵守的职业纪律和行为规范,通过在企业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进行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达到知行的有机统一。二是借助“工学结合”渠道抓德育。南靖一职校是“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全省试点校,我校致力于学生在企业学习实践和顶岗实习中加强德育工作,重点抓好技术研讨和技能操作规范、敬业精神专业思想等教育,实现多赢格局:企业满足了用工需求、学生得到实践锻炼和生活补助,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工学结合,一方面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体会到劳动创造价值,更重要的一个方面体会到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和发展方向,帮助中职生树立自信心,培育中职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遵规守纪的良好品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寓思想教育于工学结合之中。三是引生产线入校园。我校从万利达集团有限公司引入四条生产线到实训楼,使二年级的中职生在校园里就可以轮流在生产线上实习,实现“理论与实践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让中职生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德育成效。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师;职业适应性

职业适应性是个体对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等的适应过程和适应结果,是人和职业的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的过程;职业适应性包括学习和技能适应性、人际关系适应性、职业意识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及职业环境适应性等五个方面。职业适应性反映了劳动者个体与所从事职业之间通过不断磨合达到和谐的过程和结果,是劳动者适应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师是学校实施德育教学,培养学生德育养成的主要承担者,因此,研究德育教师的职业适应性对于丰富和发展德育教师的研究领域,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基于此,笔者进行了这一问题的研究。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以广州市市属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师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抽取了60名德育教师为本次的调查对象。

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笔者上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并从中国知网、优秀硕博论文库中检索十四年来有关德育教师及职业适应性的相关文章十余篇,还参考了学校德育改革和发展论等方面的书籍,从而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查阅网上有关职业适应性的问卷,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实际对其进行修改,然后,就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请教了本领域的专家。同时,用重测法(选20名德育教师)进行重测,得到了相关系数为R=0.85,表明调查问卷有很好的信度。问卷采取集中发放、统一回收的方式进行,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也是100%。

(3)访问法。访问了广州市属中职学校的部分德育教师。

(4)数理统计法。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借助计算机使用excel和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5)逻辑分析法。在分析文献、数据资料及论文撰写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分类与比较、归纳及演绎、分析与综合等逻辑方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 学习及技能适应性。

学习及技能适应性所包含的项目为学习主动性、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及技能掌握完成情况等,具体是指个体是否有意识或已经开始为职业生涯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进行学习和锻炼,当面临学习内容拓宽或改变时,能否具有快速适应职业生活所需的学习能力和方法,发展出新的学习能力,以胜任当前工作的需要。

通过调查得知,在回答“你是否有很强的知识寻求热情和学习动力”问题时,回答非常符合的占3.3%,比较符合的占13.3%,回答一般的占20%,不符合和很不符合的共占63.4%。这说明大多数德育教师没有很强的知识寻求热情和学习动力。通过进一步的分析还得知,女德育教师在这一方面比男德育教师稍弱些。而在学习和实践中,有80%的德育教师没有制定具体的计划,然后认真执行;而对于“短时间内掌握新的知识和技术,对我来说很容易”这一问题,有90%的教师表示符合,这说明德育教师头脑灵活,接收新鲜事物快,为掌握新的知识和技术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德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不断创新,相互交叉,需要德育教师掌握一定量的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没有学习动力是不行的,通过访谈得知,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德育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不高以及女德育教师比男德育教师要多承担家务及教育子女所致。

2. 人际关系适应性。

人际关系适应性是指个体在职业生活工作中,是否可以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是否具备能被职业环境所接纳的性格和处事方式,是否具备较好的人际关系处理技巧等。在本研究中,主要是指德育教师是否能和学生、同事及学校领导建立良好的关系,具体调查结果见表一。

由调查表可以看出,德育教师能和同事、学生很好地相处,有比较融洽的关系,但和学校领导的关系没有前两者融洽。这可能与德育教师为争取自己的利益和学校领导间存在小矛盾有一定的关系。通过笔者进一步分析得知,女德育教师的人际关系比男德育教师要好,具体结果见表二。

3. 职业心态适应性。

职业心态适应性是指个体在由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转变时,能否积极地调整心理和行为表现,以符合新的职业角色的要求。通过调查得知,工作10年以下和工作20以上的德育教师在选择“我有一定的抱负,并相信自己可以有所作为”和“做大部分事情都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激情”及“即使受到不公平待遇,我也基本上能保持心情平静”等问卷问题时选一般以上的分别占73.3%、77.7%和66.6%;而工作年限在11~20年的德育教师在回答上述问题时,选一般以上的分别占40%、53.3%和33.3%,明显比前两者低,这说明这一工作年限段的德育教师职业心态适应性没有工作10年以下和工作20以上的德育教师好。而在回答“即使面对压力和困难时,自己通常都能冷静思考,从容不迫”这一问题时,三者没有显著差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工作年限在10年以内的德育教师,他们从专业学校毕业以后,投身到德育教师这一行业,还有很大的新鲜感,有冲劲;工作年限在20年以上的德育教师大多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在属于自己的领域上可以独挡一面,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负责人或在职称方面有所突破;而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20年以下的德育教师一方面度过了从学校到职场转变的新鲜期,另一方面正在为职称的事着想,由于自身的条件没有达到职称的要求,而产生职业心态的不适应性。

4. 职业选择适应性。

职业选择适应性是指个体能否结合对自身素质和就业环境的认识,对自己的工作有较清晰的职业认知度和职业准备程度。通过调查得知,在所调查的对象中,有80%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个性特点适合作德育教师这一工作,这为德育教师的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91.6%的教师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85%的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要求、内容和责任都非常了解,但在“我会有意识地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关注自己的职业相关信息”一选项中,只有8名教师会这样做。随着科技的进步,德育方面的领域也在不断地发展,教师若不关注与自己职业相关的信息,就不利于个人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很多德育教师认为学校没有很好的信息氛围,没有创设良好的渠道,所以,笔者认为学校有必要加强这一方面的指导和建设。

5. 职业环境适应性。

职业环境适应性是指个体对职业环境的认同度,能否在情感上认可,接纳职业环境,具备在新环境中的自我快速调试适应能力。从调查中可知,德育教师在“我了解并能接受在职场的处事原则及规则”这项的得分比其他几项都低,通过和德育教师交谈得知,有的学校没有很好地落实有关上级的文件精神。如上级有关部门经常组织德育方面的活动或比赛,但是到了学校就打折扣,往往以学校活动经费不足为由,不批准参加活动或比赛,这样,学校就没有为德育教师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但在选项“我通常能够比较快地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德育教师的得分普遍比较高,这显示了广州市市属德育教师的适应能力是比较强的,说明他们不顾个人得失,以学生为中心,有着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影响德育教师的职业适应性因素

对制约德育教师职业适应性因素的研究,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措施,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而提高德育教师的适应性。

从调查表三中可以看出,影响德育教师职业适应性排在第一位的是工作本身带来的不适应。笔者和部分德育教师交谈得知,广州市市属中职学校德育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平均周课时为16节,还要组织课外德育活动,不少德育教师还要担任班主任工作。工作量如此之大,使大多数德育教师觉得十分疲惫。原因之二是所学的知识落后于实际应用需要,由于很多新兴事物进入课堂,德育教师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东西不能满足工作中的需要,使他们感觉自己胜任当前的工作感到吃力。排在第二位的是单位相关因素的不适应。在这方面,德育教师反映比较强烈的是对单位的制度或管理方式的不满意,从调查中得知,很多学校德育教师所在的部门为组,上级领导为部,德育教师在学校最高的职务为组长,上受部长领导,而部长是由非德育专业的教师担任,这一直接的后果让德育教师感受在单位的发展前景不乐观。排在第三、四位的是个人主观心理不适应和对客观物质条件的不适应。

四、建议

(1)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德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帮助德育教师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加强对女德育教师的“传” “帮” “带”,提高德育教师的学习及技能适应性。

(2)在处理内部矛盾时,学校领导要想德育教师所想,急德育教师所急,设身处地地为德育教师办实事,提高双方的融洽程度。

(3)加强对德育教师职业心态的辅导,特别是工作年限在11~20年之间的德育教师,在评定职称方面为德育教师开绿灯。

(4)学校要创设良好的氛围,建立多渠道,让更多的德育教师了解相关的职业信息。

(5)提高和改善德育教师的工作待遇,建议学校把德育组改为德育部,由德育专业的教师担任部长,提高德育教师的环境适应性。

(作者单位: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影响因素;中职班主任;中职学校教育

在中职学校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工作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优秀的班主任可以带动学生的进步,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中职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有必要对中职班主任工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和改进的对策。

1 当前中职班主任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1 生源素质影响

生源素质下降是造成目前中职班主任工作艰难的重要因素。随着国有高等教育和民办教育机构的快速发展,大量基础差、素质差的“后进生”涌入了中职学校,加大了中职班主任工作的难度。

1.2 社会形势影响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和重学历的就业导向等社会意识形态存在,大大削弱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空间,也直接影响到中职学校的吸引力,从而使中职教育变成许多初等教育失败者的“临时收容所”。在此前提下,传统形式的励志管教往往力不从心,收效甚微。

1.3 工作机制影响一方面,班主任兼职教学任务,在教育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针对性的教育管理计划和目标;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班主任在年龄配比、知识结构、工作能力上存在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同时,也缺乏完善有效的班主任管理制度。

2 做好中职班主任工作的对策思考

2.1 强化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职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活跃,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及时汲取营养,也容易为环境所左右,容易诱发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因此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教育是中职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多与人交流,多参加集体活动,增强社会责任心,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班主任还必须经常借助经典案例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以利于矫正学生的不良思想及行为。尽可能多地深入教室、宿舍和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针对中职生普遍自卑、组织纪律散漫、文化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存在不良行为的问题,班主任应尽量培养学生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引导学生摒弃娇生惯养的习性,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用积极的阳光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进而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2.2 科学管理,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1)树立良好班风,形成特有的班级文化。良好的环境能够激励人,可以改造人。班级是一个整体,要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显示自己的力量和风貌,就需要有蓬勃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争先创优、爱班好学的精神。集体主义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树立良好班风,建立优秀集体的重要表现。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在班级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学生处、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多种组织,利用班会、辩论会、座谈会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针对新生,班主任要特别加强班级团队精神教育。新生入学后三四周内,班主任应多深入班级与学生谈心,了解思想动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思想教育,并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给同学之间的交往、沟通创造平台,使班级的团队精神尽快形成,保证班级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科学管理,发挥班委会和团支部的强有力作用。要做好学生各方面工作,还应形成以班团二部为中心的学生骨干力量。班干部在班级中起着核心骨干的作用,他们是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班级的兴衰与他们的工作密不可分,能否组建起强有力的班委会和团支部,如何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利用他们的优势做好学生工作,也是衡量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标志之一。当班干部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班主任要大胆地使用,不要束缚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充分探索搞好班级工作的新路子,对工作中的不足要及时指出,对工作中的困难要予以鼓励,对工作中的失误班主任要承担领导责任,对工作的成绩要给予表扬和奖励。

(3)提供动力,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任何一个班级中都免不了存在少部分后进生的问题,给班级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这部分同学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纪律意识都较差,班主任应多找他们谈话,善于和他们交朋友并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他们少批评,多鼓励,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这样才能使他们慢慢地得以转化,进而从整体上推进班风的改善和提高。

2.3 各方联动,凝聚日常教育合力

(1)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教育作用。一方面,班主任应主动积极地与任课教师交流,共同分析学生情况,制订本班教育工作计划,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研究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进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等;另一方面,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尊敬教师,树立教师的威信,培养和增进师生感情;班级开展重大教育活动,邀请任课教师参加指导,取得科任教师对班级管理的支持,共同致力于班级事务的管理与处理,充分发挥齐抓共管的教育作用。

(2)建立学生家长联系制度。班主任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要与家长建立联系制度,经常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针和策略,确保学生的教育得到家长的支持。

(3)利用社会的教育力量。班主任还可协调社区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教育力量,通过与校外教育机关、政法机关、文化团体、工厂、街道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进行联络,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创造多种教育合力形式。

2.4 改进机制,提高班主任工作素能

一是学校应制定相应制度标准,提高班主任选聘水平,重点针对班主任的工作能力、教学水平、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确保选用具备优秀综合素质及技术水平的班主任负责相应工作。二是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结合形势需求,对班主任进行有效的教育指导,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经验。三是要采取相应措施开展专题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教学水平、管理经验和政治素质。四是应加强对班主任的考核评价工作,落实奖惩制度,通过考核奖惩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班主任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不断加强对班主任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中职学校作用

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在山东考察结束时,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指示。为实现提出的“中国梦”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职业学校必须强化育人意识,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中职学校应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强化“三德”教育和感恩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感恩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信念。而这些都离不开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当前,各校都在着力校园文化建设,但尚未形成有特色的模式。笔者认为,将优秀传统文化贯串于中职德育教育中,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智慧的结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方面,西方文化逐渐渗透到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缺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有相当一部分的国民不仅对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还无端反感传统文化,以至于一些国民道德失范,信仰缺失,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和不稳定的因素。当前中国的社会、经济、教育的现实状况,迫切需要在学校大力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方面,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将会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中。

(一)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或间接地传承和包涵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富民强”、“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等思想,从国家层面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需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儒家“天人合一”、“隆礼重法”等思想,从社会层面上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从个人层面上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闪耀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

(二)有利于塑造平等、诚信、与人为善的人生观、价值观

中职生都处在15-18岁的青春躁动期,尚未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时,他们对新事物的探求欲和模仿力很强,不论是有益的还是无益的东西,他们都会不计后果地去尝试。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学校是学生除了家庭、社会教育外,汲取知识,塑造人生观、形成价值观的最重要的场所。因此,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引进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每个学校都必须重视的工作。学校通过重视这项工作,能更好地处理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创新性,养成感恩、孝悌的好习惯,也可以帮助中职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塑造个人良好品格

从诸子百家以来的哲学家、教育家,到近现代的每一位伟人,都非常注重道德品行的修炼与提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良好品德有潜移默化的改造作用,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每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和心理素质,助其成为品德高尚、具有良好品格的人。我校这几年,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三个一”活动,即学唱一首歌《感恩歌》、熟读一本书《弟子规》、上好一堂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规范了学生的行为,陶冶了学生情操,培养了学生感恩社会、国家、父母、长辈、他人的良好品德,学生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总之,我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的成长,并养成其良好的品德。品德修养的提高,对学生今后生活、学习、乃至就业都有极大的帮助。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彰显人文性

中职生将来要走入社会、走进企业,成为企业的有用之才和社会的良好公民,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彰显人文性。在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继承的精华:如仁、义、礼、智、信、孝、勤等。对学生进行《弟子规》等传统经典文化的系统教育,让优秀传统的经典文化净化洗礼学生的心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培养其高尚人格。通过组织青年志愿者和义工活动,通过班会、国学班、第二课堂讲座等形式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重新定位自己,重塑自信。

二、中职校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明确的、权威的定义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阐释,如何区别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也没有标准可言,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传统的文化正慢慢被遗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入研究、独特见解的专家、学者没有机会、没有渠道走入校园为学生授课。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通常年纪大、见识广博,而中职学生年纪小、视野狭隘,新、老一辈没有机会进行交流,两代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出现断裂,极大地阻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存和弘扬。

(二)盲目推崇中华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都是好的。这样导致了封建主义思想死灰复燃,固步自封,缺少创新、与时俱进的思想;或是盲目推崇西方文化,照搬西方的文化,脱离中国的实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无用,淡忘了儒道的传统思想,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浮华世界中飘渺的概念,过度追逐物质生活上的享受,从而忘记了精神文明的建设,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心灵愈加空虚,都市中患上忧郁症、轻度自闭症的人群数量不断增加。中职学生走上这两种极端,都会对生活、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会扭曲人生观、价值观。因此,需要学校、老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建设轻松、愉悦、平等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投入更多的关注。

(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只停留在普及教育上,并未走向深入。职业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实用人才。过去在专业设置、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上,学校、教师花的精力较多,而在校园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教育上关注的较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于生活和学习,理论和实践,很难做到“知行合一”。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中等职业学校要建成符合学校教育目标所要求的校园文化,就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和精心的打造。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和实际要求,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教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先后、轻重之分,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同时,“教什么、怎么教”,需要教育有关部门做出规定,并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课程体系中。

三、常创常新,做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相协调

笔者认为,在中职校园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要有一个系统的学习计划,有一个有效的管理机构,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和工作方法,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一)中职学校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制定一个系统的学习计划。

这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学习传统文化内容的安排。不同年级、不同学期安排学习的内容侧重不同,要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中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内容。同时对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作出通俗易懂的表达,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从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发展;二是中职教育培养理念的认识。中职教育要把“人人成才”的观念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和育人的活动和实践中。学校应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入手,形成一套系统的规范的教育内容,并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课程体系中。

(二)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机构,保证校园文化工作计划有序推进。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或副书记为副组长,学校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抓的良好局面。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实施方案,不定期召开工作联系会和交流会,适时对工作加以评估和检查,为这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三)一套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是保证工作有序开展的关键。

校园文化工作措施应依据计划和各时段教育的实际需要制定,并在人、财、物上给予有力的保障。同时要积极探索与校外活跃的文化组织、机构合作,通过邀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走进校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座。几年来,我校多次邀请专家、学者进校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优秀传统文化讲座,通过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摄影大赛,运动会、大型团体操和文娱晚会等丰富的课余活动的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贯穿到中职生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去,让校园成为学生的一方乐土,为创建乐教乐学的和谐校园奠定基础。

(四)为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中职校园文化中长久有效地开展,确保工作有落实,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

可以在各班开展校园文化推广示范班评比活动,并把该活动列入班级半学期或年终考评分数之一;在学生层面上可以执行学生个人星级评比,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评选德育优等生,根据学生的星级在毕业时可以优先推荐就业等等。总之,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中职校园文化建设,要向品牌化、长效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中职生必将能在良好的氛围中,树立良好的品格,形成学得好,就业好,发展好,人人成才的局面,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中才能发挥真正作用,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文吉昌.论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12).

[2]王碧昱,梁宗宪.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现代渗透意义[J].中国轻工教育,2014,(1).

[3]罗冲.浅述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中国报业,2011,(4).

[4]张媛磊.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问题研究[J].开封:河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