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冷链物流的概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冷链物流的概述范文1
食品冷链物流是时代快速发展的产物,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保质、保期等作用。简答的说,冷链物流是指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最终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将易腐、生鲜食品始终保持在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最佳物流手段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种物流体系。所以,冷链物流一般贯穿于食品的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因为,目前市场上的食品种类非常多,有的不易长途运输保存,例如:荔枝、海鲜类食品必须要通过冷藏处理,才能保持营养价值。因此,食品企业必须要保证运输、销售、经济等各个环节协调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食品的附加值。所以,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对冷冻技术的要求非常高,且冷链物流是一个投资巨大的链条产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物流的整体效果。并且冷链物流的跨度加大,涉及面较广。总的来说,冷链物流对提高我国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1.冷链发展严重滞后。
目前,我国各个省市对食品冷链物流的需求都在不断增加,从而导致现有的冷链物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并且,就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情况来看,由于缺乏完整的物流体系和健全的物流管理制度,导致物流的硬件设施和内部管理等各方面都不到位。而且随着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不断加大食品监管力度,使得冷链物流的运输量明显增加。目前,百分之九十的肉类和百分之八十的水果蔬菜,都需要进行冷加工才能进入市场。此外,冷链物流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安全部门规定的要求进行分类运输,且不同种类的食品对温度要求各不相同,不仅增加了运输难度还增加了成本投入,从而导致食品冷链发展严重滞后。
2.基础设施落后,专业技术薄弱。
食品冷链物流必须依靠大量的加工器材和运输设备,才能保证冷链物流运输的完整性。但是,冷链物流所需的速冻设备和速冻技术都是高成本项目,前期投入非常大。并且,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地方政府对冷链物流产业的资金投入有限,从而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达不到标准要求。所以,部分省市的冷链物流一直在沿用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和老旧的设备,从而导致物流市场的供求关系不均衡,无法及时有效地满足供不应求的市场要求。此外,各类生食和熟食对低温控制非常严格,大量的豆制品和乳制品对冷链物流的依赖性非常强。因此,一味的使用传统的处理措施,例如:棉被、塑料薄膜等保温材料,已经达不到物流的运输标准。并且目前大多数物流公司对食品运输没有进行详细的分类,且低温处理技术单一,从而形成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
3.冷链建设成本过高。
由于,冷链物流可以有效地提高食品的新鲜度,从而大大提升食品的营养价值,所以,大多数食品企业都愿意构建冷链物流。但是,冷链物流构建的前提是科学化、表转化、专业化的技术,其次,必须要有完善的冷链设备,才能实现冷链物流的一体化建设[3]。并且每样设备的成本都非常昂贵,以及工程建设费、设备安装费、管理费等一系列费用,使得大多数企业望而却步。因此,部分中小型食品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往往不使用冷链物流,从而导致食品的保质期短、营养流失快等问题,严重威胁到食品的质量安全。
三、食品冷链物流成本优化对策
1.通过采用冷链物流标准化进行物流管理。
冷链物流标准化是一个庞大的物流系统,其中包括机械设备、运输设备及各类专业工具,以及包装、装卸、运输等各项内容。并且标准化物流管理是以系统为出发点,并根据食品的特点择优选择标准的物流设备和专业的处理技术,从而更好地实现冷链物流运输的统一性。此外,通过标准化进行物流管理,可以进一步协调运输、装卸、储存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从而有效地提高机械化水平和自动化水平。总的来说,标准化物流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物流系统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便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2.加强现代信息系统的构建。
信息化水平可以促进企业约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因此,食品企业可以通过加强现代化信息水平,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实现冷链物流的统一控制管理。因此,食品企业可以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视,并完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食品企业之间的合作。只要一合作,就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很好的降低各企业的成本投入。
3.通过实现供应链管理来降低成本。
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体系。因此,供应链管理存在较大的稳定性,所以,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并降低库存,减少生产及分销的费用。且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企业为了配合完成供应链管理,不仅要加强对物流部门或生产部门的控制,还要加强对采购部门等各职能部门的成本控制,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4.从流通全过程的视角来加强物流成本的管理。
流通全过程是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过程,冷链物流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物流的成本控制不仅仅是企业单方面的事,同时还应该考虑到产品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和销售成本。因此,物流成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必须要构建一体化物流中心,还要适当地扩大业务范围并加强对零售店铺的物流活动,才能大大的提高物流效率,进而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效益。
四、结语
冷链物流的概述范文2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冷链设备
1.概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居民对生鲜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据调查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年需求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但是,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较为滞后,我国八成以上的肉类及水产品均在没有冷链保障的情况下进行运输,导致我国生鲜农产品运输损耗率很高。因此,针对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研究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冷链物流发展方案刻不容缓。
2.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2.1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较落后
目前,我国水果、蔬菜等生鲜农产品损耗量占世界首位,造成此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我国冷链物流的设施设备较为陈旧。据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冷藏保温车辆约有7万辆,而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有12万辆、美国拥有20多万辆。我国冷藏保温汽车数量占货运汽车总数量的比例仅为0.3%左右,而日本和德国的比例分别为2.65%和2.5%,人均冷库容积仅为美国的1/5。此外,由于设备较为落后,全程冷链率低,我国生鲜农产品运输中的损耗率也远高于发达国家。如表2-1所示,我国蔬菜摘后损失率是发达国家的5-6倍,预冷保险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冷藏运输率占总运输率的10%到20%,其中铁路运输占25%、公路运输占15%、水路运输占1%、航空运输仅占0.1%。
2.2冷链物流技术落后,专业人才匮乏
冷链设备和技术的前期一次性投入较大,回收周期长,而我国物流企业呈现小、杂、乱的态势,因此大多数企业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冷链设备及技术上,导致我国冷链物流缺乏完善的冷链信息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低。冷链物流的运行涉及包括供应链、冷冻工艺学、食品学、机械技术、制冷技术等多门学科,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具备这些复合型知识的人才,而我国缺乏冷链物流人才,这也成为制约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瓶颈。
2.3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介入少
目前我国是小农生产模式,市场规模较小,市场化程度低,很少有第三方物流介入,目前第三方物流提供的服务仅占总需求量的不到5%。绝大多数在国内销售的生鲜农产品的运输主要依靠生产商或者经销商进行运输,外包给第三方物流的运输量很少。由于缺乏专业的冷链物流企业,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及时性都无法保障,导致较高的运输损耗率,行业运营现状混乱。相对而言,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市场发展较为成熟,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通常会将生鲜农产品外包给专业的冷链物流企业,不仅使市场分工更加精细,更重要的是保障了生鲜农产品的安全性和新鲜度,同时还降低了物流成本。
3.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3.1加大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及技术投入
我国应对现有冷藏运输设备进行大规模改造及更新,加大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建设农用仓库、冷藏库及保鲜库,保障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降低运输损耗率,提高生鲜农产品运输效率。此外,还应积极推广使用低温包装及保鲜技术,不断革新冷藏技术,引进国外先进的冷藏保鲜技术,完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对生鲜农产品的运输车辆进行实时跟踪监控,简化运输程序,实时掌握在库商品的保质期。
3.2培育和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由于生鲜农产品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特殊要求,我国传统的农产品运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农产品物流形是的发展需求,培育和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十分有必要的。我国现有的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均是计划经济时代物资、粮食等部门转型发展而来,经营手段及管理方式较为落后,因此,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应打破地域、行业等方面的制约,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自身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的优势,积极投入市场竞争中。从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来看,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物流企业竞争的市场主体,应培育一批资金实力雄厚、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
3.3推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建设
我国目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标准还不健全,制定和完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有助于促进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提高生鲜农产品的质量。政府应在结合本国国情的前提下借鉴发达国家相关法律规章,使我国目前冷链物流发展不规范的处境得到改善。应推广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诸如冷链损耗率与效率标准、冷链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冷链作业操作标准、冷链运输温度控制标准等系统技术标准。此外,还应建立健全检查与监督机制,积极推行专业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树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安全屏障。
结束语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时展的产物,与传统农产品物流相比难度更大、要求更高。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在硬件设施、专业人才、标准化体系等方面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当务之急是采取措施积极解决这些问题,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推动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孙红菊.农产品冷链物流浅析[J].物流技术,2009,28(3):158-159.
冷链物流的概述范文3
关键词:冷链物流;电子商务;应用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对冷冻冷藏食品的需求量不断上升,而高质量的生活水平让人们对食品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与卫生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肉类食品、豆制品、乳制品及水产品等低温食品,在非冷链条件下储藏、运输和销售现象十分严重,导致这些食品的营养成分流失,甚至出现变质。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为冷链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革。
一、冷链物流概述
冷链物流,从广义上来说就是冷链物流需求者与供应者之间为了实现各自的目标而在冷链物流服务价格和交易数量达成的共识。它不仅涉及到冷链物流技术、成本、运作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同时也涉及到冷链物流产品的供应商(如农户)和需求者(包括生产商、销售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而从狭义上来说它是指将冷冻冷藏类食品始终放在合理的温、湿度环境中,这里合理的温、湿度环境是指能够保证食品最佳品质和安全的环境,这一过程要一直持续在生产、贮藏、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
冷链物流是在科技的进步和制冷技术的发展中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冷链是由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及冷冻销售四方面组成。严格来说,一个完整的冷藏链还要加上原材料的采购。
二、电子商务平台理论及其特点
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为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为企业或者个人提供一个交易平台以完成企业间的商务活动。这个平台能提供完善的网络资源、网上支付安全、信息安全保障以及有效的管理机制。它和供应链管理的整合,为供应链带来了新的变革。其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物流信息化
物流的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对流通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活动进行处理,包括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分析等等。这将对货物货物流通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的作用。
(2)信息自动化
信息传递的自动化表现为节省人力、提高劳动生产力、扩大物流作业能力、降低物流差错率等。采用的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导向车、自动存取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先进技术,有效节省了冷链物流运作过程中的人力、物力,降低了流通环节的出错率。
(3)管理柔性化
根据消费者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点,物流配送中心要灵活组织实施物流作业。管理的柔性化大大改变了企业的管理观念,从而实现了提高顾客满意度、平衡整年度的生产工时、降低原材料库存数量、保障产品的质量等。
三、电子商务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与冷链物流的结合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原因在于冷链物流本身的特殊性。冷链物流与一般常温物流有着很大的区别,它对技术的要求极高,尤其是对冷冻冷藏以及运输过程中温、湿度的把握。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为冷链物流运作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下面主要介绍三种电子商务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包括:地理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系统、无线射频技术。
(一)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三哥核心成分,简称3S技术。GIS是一种空间信息系统,以采集、储存、管理、分析和描述地表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RS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利用地面上空的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来收集地面数据资料,通过传回的数据对地面物体进行识别。GPS是以卫星导航为基础,进行测时和测距的一种技术。
冷链物流对地理信息技术的需求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冷链物流对于时空的要求极高,尤其是在信息传递和商品的流通中,地理信息技术正好能满足冷链物流对时空的这种高要求;其次是冷链物流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上至原料供应者农户,下至终端消费者,不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上跨度都很大,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一冷链物流活动,是冷链物流企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GIS技是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RS和GPS能有效的分析地面数据,通过三者的结合,可以有效的设计配送路线,在最短时间类给出运输路线模型。
(二)供应链管理系统(SCM)
冷链物流体系涉及的范围特别广泛:空间上表现为原材料供应地域范围特别广,客户的分布范围也很广,要求具有多样化;时间上表现为不同的原材料加工时间不同,且不同的产成品保质期不同。例如乳制品和肉制品就有着很大的区别。针对以上特点,可以引入SCM系统帮助解决。
所谓SCM,是以信息系统技术为基础,将商品从原料采购到终端销售的所有活动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无缝的连接,使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单证流合为一体,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在冷链物流组织体系中,供应链主要包括原料供应商、生产加工企业、物流运输配送企业、批发商和销售终端。冷链物流供应链系统,主要以因特网技术、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和条形码技术为中心。
(三)无线射频辨识技术(RFID)
冷链物流对时间及的温、湿度要求严格。从原料采购到终端销售,低温冷冻品都有着规定的温、湿度环境。因此,从冷库设备到管理及商品检测来实现冷链物流标准化运作是冷链物流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RFID技术为该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契机。
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与传统的磁卡相比识别速度更快、寿命更长、能同时处理多张卡、适用于各种恶劣环境中、难以伪造。这就能有效解决冷链物流标准化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结论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冷链物流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各大电商企业也以其先进的技术纷纷把目标瞄准了冷链物流行业。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冷链物流不仅对技术要求高,资金和管理方面更不容忽视,要瞄准市场机会但也不可盲目跟进。如何将电子商务技术与冷链物流完美结合,突破冷链物流发展瓶颈将是冷链物流企业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皱彩颖,石琛.论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三者的关系,发展我国物流产生[J].交通标准化,2007(8):146-150.
[2]鲍长生,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
[3]于珊珊.第三方物流企业冷链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8.
冷链物流的概述范文4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从田间到餐桌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这也正体现了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农产品独有的鲜活性、易腐性等特性确定了农产品对物流过程的时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严格标准。但由于冷链的问题,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已经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1,000亿元以上,因此加快建设冷链物流体系迫在眉睫。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与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相比,具有高投入、高要求的特点。第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管理与运作都需要专门的设备和设施,建设投资较大、回报期较长第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生产和消费较分散,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化较大,天气、交通等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较多,其运作和能耗成本较高、较不稳定第三,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冷链的各环节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性,保障物流环节和物流交易次数较少,保证易变质农产品的时效性强第四,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较高的信息技术对农产品进行安全性的质量监控或实时跟踪。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现状
1、冷链物流市场初步形成。目前,我国年产禽蛋近2,000万吨,水果6,100万吨,蔬菜近3。5万吨肉类食品厂有2,500多家,年产肉类6,000万吨,产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速冻食品厂2,000多家,年产量超过850万吨冷饮业4,0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有194家年产量150多万吨,产量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递增乳品业1,500多家,产量800万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水产品产量4,400万吨,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这就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产生了较大的需求,尤其是以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农产品对冷链物流的要求更高。广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形成,加之我国人民生活的改善、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进一步促进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
2、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有所改善。随着农产品物流需求的提升,政府和农产品流通主体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为实现农产品物流专业化运作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目前,我国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万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
3、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兴起。在业务外包等新型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各农产品经营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将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其核心业务上去,寻求社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导致许多非核心业务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其中包括冷链物流业务。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1、冷链物流市场有待细分。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对物流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的要求存在差异,而我国冷库库温一般为0℃~4℃和-18℃~-22℃两种,少数冷库库温为-28℃以下。这种库温适合大多数农产品的储存温度要求,但是对有些农产品来说并不是最佳温度。因此,从提高农产品储存质量、延长保质期的角度出发,应对冷链物流市场进行细分,对不同的农产品设定其最佳储存温度。
2、我国农产品冷藏配套设施建设不足。我国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发展和分布不均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导致我国冷链物流落后。目前,我国农产品运输主要采用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两种方式。在公路运输中约有80%的生鲜农产品采用开蓬设计的普通卡车运输铁路运输中有6,970辆冷藏车,但60%以上为加冰冷藏车。在储存环节,我国冷库储存量只占其库容总量的20%~30%,有的甚至不到20%,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在销售环节,大部分企业没有专业的冷藏冷冻设备,使生鲜农产品的保鲜效果大大降低。
3、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我国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大多由供应商或自身完成,较多的分散了企业的精力,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现有的冷链物流企业主要为中小企业,实力弱,辐射范围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仅有极少数物流供应商技术和设备能达到国际冷链标准要求,一般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冷藏运输,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
4、缺乏冷链物流专业人才。要维持农产品冷链的正常运营和顺利发展,需要有对物流发展有全局认识和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而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物流体系,也缺乏对我国本土物流理论与实际的研究。在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上,缺乏理论的引导和实践的教学。因而,大多数物流人员不能达到冷链物流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5、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不健全。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使得政府在对农产品物流的疏导监控环节缺乏理论与制度依据,许多不良商家因此有机可乘。加上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同时,我国冷链物流技术指标也不完善,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而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加快法律法规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完善冷链物流行业标准。
四、改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议
1、加快冷链物流设施的改进。根据《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投资领域中包括冷库建设工程、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工程、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借助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国应尽快淘汰陈旧的冷库车与保温车型,研制出能全程控制温度、降低农产品物流损耗、保证其品质及安全性的速冻机及冷库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遇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改进能力和技术更新能力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大型低温物流中心。
2、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处于冷链物流供应链中,它应该同上下游企业拥有一个共同的利益目标。如果供应链上的成员经常变动,会降低此供应链的竞争力,所以合作各方应以多边共赢为原则,建立稳定的战略联盟关系。此外,着力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并推动其向以综合物流为主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转变。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展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
3、鼓励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开展岗位培训、抓好物流人才的基础教育等措施来培养市场急需的物流应用人才,尤其是要引导和推动高等学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学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发展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鼓励相关单位开展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人才激励和柔性机制,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4、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博科资讯武兴兵在进行了大量有关冷链物流信息化市场调查后指出,目前冷链物流信息化缺乏统一的平台,90%的冷链物流信息化仅承担企业自身在冷链运输过程中的温度、保鲜控制等职责,一旦产品交付给下家,就不会再进行跟踪。因此,需要通过建立区域性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配置冷链物流资源。鼓励3S、自动识别技术等技术的应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促进冷链运输管理的透明化、科技化、一体化,从而真正有效提高冷链运输的效率,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和物流网产业发展建设。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加拿大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得益于其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健全的检查与监督机构,同时其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相互合作的管理模式也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应尽快完善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力度,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及全程质量检查与监督机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冷链物流指导准则和相关标准,包括整个冷链物流节点良好的操作规范,如原料基地生产标准与规范、预冷与贮藏标准、加工标准、运输标准(特别是农产品运输温度标准)、销售标准、标签标准以及检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服务标准等。
冷链物流的概述范文5
1.1物流模式传统、区域物流基础建设薄弱
目前苏州的农产品流通环节繁多,花费时间长。缺乏大型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多以各种小型规模分散于城市各地。
1.2冷链企业规模小、设施落后,缺乏有效的第三方物流
苏州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第三方物流,大多数企业只是提供货物的简单位移,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企业之间各自为政,导致冷链物流行业小而散,无法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1.3没有统一的冷链物流专业化标准
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业标准。行业内对操作规范、安全卫生、运营流程等都没有明确规定,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
1.4缺乏专业化的冷链物流人才
我国冷链物流起步晚,忽视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训。物流专业近期才在苏州高校逐步得到重视,但对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目前还是处于起步阶段。
2日本冷链物流现状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日本呈现劳动力逐年减少、高龄化的特征。为改变此现状,在日本政府的倡导下成立了日本全国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会),在农协会的协助下相继建立了多个农产品加工基地,为推动物流市场化、农业经济发展、减少政府社会管理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日本肉禽类冷链流通率已达到100%,蔬菜、水果类冷链流通率也达到了95%以上。
2.1日本农业冷链物流涵义及范围概述
冷链物流是指为保证产品品质,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都保持处于低温状态的专有设备实施的物流网络。日本农业冷链物流服务对象主要涵盖果蔬类、禽蛋类、水产类、肉类等生鲜农产品。以冷藏保鲜车和冷库作为基础设施,农产品从产地采摘至销售等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商品所需要的温度环境下。
2.2日本冷链物流法律法规简介
日本冷链物流产业涉及多个部门,法律涉及面广,数量多。政府为保证冷链物流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1921年颁布了《中央批发市场法》,实施农产品质量认证。1950年制定的《农林物质标准化及质量标志管理法》对农林产品与食品的全过程流通环节进行管控。2003年出台了《食品安全基本法》,规范了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90年代以后,颁布了一系列如《物流法》、《综合物流施政大纲》、《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物流效率化法》、《物流据点整体状态的规划设计》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全面指导物流行业的发展,对主要物流基础设施提供资金支持。
2.3日本冷链物流技术
日本冷链物流以现代化的技术装备为支撑,保障冷链物流顺利实施。①冷链物流系统信息化:日本冷链物流企业广泛采用RFID智能监测技术、车载GPS、电子数据交换(EDI)、条形码追溯系统。②冷链物流设备自动化:冷藏仓库采用自动冷藏设备、高速搬运台车、移动货架、高速自动分类装置等冷链物流系统。③冷链物流系统标准化:日本冷链物流采用严格的专业认证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④农产品冷链物流专业体系认证:对农产品实行一系列全过程规范体系,识别农产品可能发生的环节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防止危害发生。如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GAP(良好农业规范)。
2.4日本冷链物流运营模式
在日本农协的指导下,主要农产品产地相继建立了很多农产品加工基地。由其直接参加或组织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销售主要渠道。通过建立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有效保障城市的生鲜农产品供给。
3日本冷链物流对苏州农业发展的启示
3.1日本冷链物流政策及法律法规借鉴
3.1.1推进产业标准化体系
通过日本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发挥行业协会、企业、政府管理部门以及高校科研单位的优势作用,推动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
3.1.2制定物流发展战略,推动冷链物流发展
日本政府颁布的一系列食品安全法、物流法等都对该地区冷链物流的蓬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扶持建设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对农产品给予政策扶持,为冷链物流提供发展机遇。加强农产品质量卫生标准体系建立,助力冷链物流发展。对冷链物流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提升企业竞争力。
3.1.3物流人才培养
据统计,日本的物流管理者大多具有专业知识,学士学位占到90%以上。加强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建设,一方面推进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对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同时加快职业院校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将岗位培训纳入到高职院校教学中,以订单班的形式实现学生零对接就业。
3.2运营模式借鉴
3.2.1选择合理的地址
冷链物流中心应选择在农业基地附近,同时具备便利的交通,能及时有效将农产品采摘、屠宰后送至冷链物流中心并在经过加工处理后根据订单需求运送至各目的地。
3.2.2公共设施建设
冷链物流投资规模大、运营成本高、设备专用性强、市场需求不确定、投资回报期长。容易造成因投资金额高、设备专用性强以及不确定性而导致的机会成本及沉淀成本,增加冷链物流运营费用。借鉴日本政府在这方面的做法,全部或大部分资金由政府出面投资建设农产品流通基地,其基础设施大多属于国家公共财政资产,并对改善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的建设项目做出适当补贴。
3.3物流技术借鉴
3.3.1采集加工阶段:
学习先进的产地采集加工技术,适时采摘、正确预冷,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
3.3.2冷藏储存阶段:
采用先进的自动化冷库技术有效延长保鲜期。
3.3.3运输配送阶段:
运输过程使用冷藏车或冷藏集装箱运输。运用先进的软件管理系统,计算出最为合理经济的路线,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运输成本。
3.3.4出库销售阶段:
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监控农产品的实际状态,有效对农产品的温度实施实时监控。
4建立苏州农业冷链物流模型
4.1建立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苏州农产品生产基地多分布于周边市郊,通过建立农业生产基地,整合资源,逐步建立起围绕生产基地的冷链物流中心。由政府联合苏州农业协会对苏州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对物流中心进行规划,建立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降低农户单独进入市场的风险和交易成本,保证城市生鲜农产品供应。
4.2发挥农业协会对产业的指导作用
引进具有先进技术的冷链物流公司,加强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加强与冷链设备制造商的合作,使其由设备制造商转变为“冷链服务提供商”;购置相关设备提供给农民使用,在农协的统一指导下,取得规模化的价格优势。
4.3改进冷链物流技术
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对冷链产品的温度进行实时有效监控,建设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使客户信息资源共享,达到运输线路的优化整合。采用先进设备及管理,减少能耗及碳排放。
4.4制定符合实情的标准
冷链行业标准的制定需要一个过程,立即执行国际标准可能会对现有企业带来很大影响,如何兼顾目前还处于落后的企业,日本的做法值得我们参考。首先在照顾现有落后企业的情况下,将标准定为实际水平和国际应达水平的一半,同时提出每年需要提高的标准,力争在五年内达到国际标准。
4.5试行直销化模式
通过试行订单式农业,建立生产直采点,以网络订单的方式直接供货给超市、消费者,精简流通环节,控制物流成本。采取冷链宅配方式,定时定点将农产品直接送至消费者手中。
5总结与展望
冷链物流的概述范文6
冷链物流指的是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规定的低温环境下,用以保证食品质量和最低食品损耗的低温物流过程。适用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快餐原料、特殊商品及药品等。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近年来,随着人们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对水畜产品、果蔬及花卉等市场需求的增大也推动了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然而,与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相比,冷链物流行业仍处于落后的状态,缺乏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这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国内社会物流产业的发展。鉴于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所具备的优势,本文对冷链物流成本的分析与核算采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使冷链物流更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物流成本,为国内冷链物流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提供参考。
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下冷链物流企业成本核算模型构建
我国目前冷链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是现行会计制度下的单轨制和双轨制两种模式,物流成本被分别核算到各个会计科目,如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许多物流成本被无形中忽略,难以对物流过程进行成本控制。单轨制的会计核算是指企业将物流成本和其他成本统一核算,建立多种成本信息统一的账目、报表核算体系,增加了会计成本核算的复杂性;双轨制是指企业将物流成本与其他成本分别独立核算,在现有会计成本核算的体系外构建物流成本核算系统,但是对财务人员素质要求较高,难以具体操作。有些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物流会计成本,主要是按照资源动因收集作业成本费用,按照成本动因把作业成本库的成本费用分配到物流作业中去,通过物流作业汇总冷链物流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基本步骤如图1。
(一)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概述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通过直接估计单位实际产能消耗的单位作业时间,通过分配资源成本计算出成本对象的成本动因率,最终核定项目作业的分摊成本。它的核算原理是通过估计单位实际产能和单位作业消耗时间确定单位作业的成本动因率,根据单位作业的成本动因计算间接成本,其成本动因有生产能力、单位产能成本、单位作业消耗时间、时间方程和有效产能利用率。时间驱动作业成本的核算步骤一般为:区分作业和次要作业,建立成本库及资源池;估算单位作业的实际产能;确定资源动因,确定单位作业的成本;确定作业动因,分配作业成本;计算得出各单位作业的成本,将作业成本进行归集,分析各作业的总成本。基本流程如图2:
图2显示,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避免了传统会计成本核算的资源成本分摊阶段,不再需要在资源分配到作业过程中保持严格的平衡,直接估计计算单位作业消耗时间,将作业动因和资源动因进行了混合,参数计算成本动因率的简化使得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更容易满足复杂的运营要求,物流成本核算系统也更易于更新。
(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下冷链物流企业成本核算模型构建
(1)冷链物流成本动因率的计算。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分配需要管理人估计两个参数:一是总工时利用率,即单位作业时间内消耗的资源成本,利用总间接费用除以员工总工时,一般认为有效率为80%~90%;二是作业时间成本动因率,即单位作业消耗的时间,通过作业负责人的推测获得单位作业一般平均耗时,而非特定作业耗时占总时间的比率。单位作业成本动因率=单位时间成本×单位作业耗时,即某项作业的耗时资源能力成本。
(2)建立核算模型。根据前文定义的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概念,结合冷链物流行业的特点,将冷链物流过程进行整理,划分作业库:订单处理;装卸搬运;仓储作业;运输作业;物流信息作业;物流管理作业。假设冷链物流企业承担物流配送中发生的全部费用,员工在公司组织下进行物流信息处理和物流管理作业,则工作过程中员工有必要时间进行休息,单位作业有效率为E0<E<1。物流企业进行完整的冷链服务需要进行N1<E<5项单位作业,完成N项作业需要消耗时间T,作业次数为mi,企业员工人数为p,每天平均工作时间为t小时,月工作时间为30天,工资费用为z元,其他费用如办公费用、折旧费等为r元。设有效工时Q=总工时×E=60×30×Etp,单位时间成本C=■=■,单位作业时间成本为Wi=C×T=■,总成本为W总=■Wi×mi=■W■,作业时间使用效率E1=■=■。
通过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会计核算模型详细地分析了各项作业在冷链物流过程中的成本比重,从而确定关键作业的时间控制,并且可以清楚的推导出作业成本并未完全用于物流过程,在现实中被忽略的未使用作业成本如实的反应在模型计算过程,减少物流过程中的作业成本浪费情况,有效提高资源利用能力和降低成本,使得成本计算的结果更可靠真实。
三、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核算在大唐物流公司的运用
通过分析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理论概念,建立了基于其方法的成本计算模型,下文将使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结合具体的财务数据,研究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大唐物流公司郑州分公司成本核算的具体应用,进而验证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冷链物流企业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一)案例背景大唐物流公司创建于2000年1月,系国内最早开展现代物流集成化管理的冷链物流企业之一,是国家“AAAAA”级物流企业。截止2012年12月底,公司共有员工2900余人,开设直营网点150余家,服务网络遍及全国各省份100多个城市,业务范围覆盖国内90%以上的经济中心城市,自有冷藏箱体车辆500余台,全国转运中心总面积超过40万平安米,其中冷链物流中心12万平方米。其中冷库温度横跨多个温度分区:冷藏库(0℃~5℃),冷藏冷冻可调温库(18℃~-18℃),冷冻库(-18℃~-22℃),深度冷冻库(-26℃~-34℃)。作为冷链物流行业的服务集成商,为客户提供物流方案的策划、设计、储存、分拣、再加工、包装、路径优化、运输计划、信息平台等一系列专业化的综合冷链物流服务。
(二)具体作业流程
(1)作业成本库的成本构成。根据大唐物流郑州分公司的日常工作情况和业务流程,发现大唐物流郑州分公司根据货物种类、数量、距离等为客户提供完整的服务。图3显示完成这些业务需要的作业有:订单处理、装卸搬运、仓储作业、运输作业、物流信息作业、物流管理作业。通过财务会计系统的相关数据,查询大唐物流郑州分公司每月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合计为9万元,郑州分公司员工人数45人。
(2)单位时间成本。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模型中中我们通常对于实际生产时间的估计是假设实际作业能力为理论作业能力的80%―90%之间,所以在本章中假设企业管理人员认为业务人员的实际作业能力为85%。公司的平均每月工作天数为30天,每天工作时间为8小时,那么大唐物流公司的实际资源的每月单位时间成本为:
公司员工实际工作时间=45×30×8×60×85%=550800分钟
公司员工单位时间产能成本=总费用÷实际工作时间
=90000÷550800=0.16(元/分)
(3)单位作业耗时。大唐物流郑州分公司在2012年平均每月作业情况数据为:订单处理3655次;装卸搬运6576次;仓储作业1950次;运输作业4272次;物流信息作业4319次;物流管理作业3071次。主要业务的作业量如表1:
在实际业务处理中,管理人员根据观察和经验得到作业单位时间为:订单处理3分钟,装卸搬运20分钟,仓储作业90分钟,运输作业25分钟,物流信息作业10分钟,物流管理作业10分钟。一般情况下,不同业务处理中作业单位数量也不相同,但是派送业务是由部分自取业务处理过并且在作业处理中未重复计入作业单位数量,所以在这里确定计算各项业务的成本动因分配率和成本计算对象作业量,得出自取业务和派送业务的成本分配核算如表2:
通过将上述的各作业中与业务有关的成本进行归集,将成本汇总重新分配核算。编制大唐物流郑州分公司2012年平均成本核算汇总表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大唐物流郑州分公司有52115分钟的作业时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相应的实际产能中10210.4元被浪费。管理者能够清楚的看到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对比传统作业法所具有的优势,发现闲置生产能力产生的原因和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清晰的观察企业的整体资源利用情况,寻求更好的手段改善成本控制管理水平。
四、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双重推动下,跨国物流公司已经占据国际物流市场份额的24.42%,我国的冷链物流公司面临跨国物流企业的巨大冲击。在自由而开放的国际市场,盈利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开发新产品和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迫切的需求,而我国冷链物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却相对滞后。通过研究,以大唐物流为代表的我国相当一部分物流公司在成本核算方面还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周三元:《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中的应用》,《物流技术》2013年第10期。
[2]房玲:《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的应用》,《经营与管理》201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