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乡冷链物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乡冷链物流范文1
关键词:医药冷链物流 产业共生 医药供应链
近年来,随着国家新医疗改革方案和基本药物制度的深入执行,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不断推进,我国已经成为医药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医药冷链物流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用药安全,也直接影响了医药及相关产业的经营效益,进而影响新医疗改革的持续有效推进[1]。由于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起步较晚,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当前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本文结合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实际发展状况,以江苏医药冷链物流为例,依据产业共生的原理,探求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一、基于产业共生视角的医药冷链物流分析
生物领域是共生理论最初的发源地。共生理论是指两种或多种生物之间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依照一定的模式互相依赖,最后形成一种多赢的共生关系的现象。经过后期的演变,共生理论逐步拓展到社会、经济等领域,并逐渐发展成为产业共生理论体系,其具体研究范围包括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产业共生理论谋求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下共生单元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实现区域企业积聚体整体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医药冷链物流产业是综合性的产业,三次产业均有所涉及,各产业之间相互交融,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关系系统。产业共生理论能够将医药冷链物流涉及到的各个企业看成共生单元,通过理论分析能够清晰地理清各共生单元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很好地依据这些关系分析各企业之间的竞合互动关系[2]。将产业共生理论应用于分析医药冷链物流,可以对其共生结构产生清晰的认知,找出阻碍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根本原因,从而找出其发展对策。基于产业共生理论,本文将从医药冷链物流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分析其共生结构。
(一)微观层面
微观层面的医药冷链物流共生分析主要着眼于医药冷链物流个体、多个医药冷链物流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医药冷链物流所处的共生环境与模式。从产业共生的组成结构来看,微观层面的医药冷链物流的共生单元主要是指医药冷链物流企业中的主体部分,还包括医药冷链物流各环节中的医药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药品冷库、医院药房、防疫站药房、卫生所药房等。共生环境主要是指医药冷链物流的整体生存环境,不仅包括冷链物流上下产业链的环境,还包括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而共生模式则是指医药冷链物流内外的联系方式,其主要表现方式包括各医药冷链物流各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竞争合作关系以及与各相关产业之间的合作互补关系。
(二)中观层面
本文从整个医药冷链物流的总体生存环境的角度进行中观层面的共生分析。中观层面的共生模式表现在不同地理区域中的不同形态、不同进程的医药冷链物流产业之间的共生关系。基于中国的发展现状,本文主要研究城镇医药冷链物流与乡村医药冷链物流构成的共生系统。
(三)宏观层面
宏观层面的医药冷链物流的共生环境分析则是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角度分析医药冷链物流产业。与中观层面的医药冷链物流的地域共生相比,宏观层面的共生环境研究则扩大至经济层面上有关联的各行各业,即表现在医药冷链物流内生的共生模式,主要是指在医药冷链物流的产业链上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及与之有广泛联系产业之间的共生关系,如医药冷链物流产业与制剂工业、装备制造业、文化产业等产业之间的联系。
二、产业共生视角下江苏医药冷链物流产业现状与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新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江苏省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江苏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仍显稚嫩,其功能效应没有得到完全释放,需要进一步挖掘其发展潜力。
(一)江苏省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药品冷藏需求空间广阔
据统计,2014年中国医药及生物技术产值已达到3.16万亿元,而江苏省2014年该产值达7053亿元,其中,医药产业产值3654.5亿元,占全国的1/7,位居全国第一。医药品中如生物制品、血液制品、所有疫苗、部分活菌制剂、部分眼用制剂、部分抗肿瘤药品等均需冷藏储存与流通,这给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2.政府对医药冷链物流高度关注
物流产业尤其是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一直是江苏省政府关注的重点。2010年,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江苏省药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暂行)》,确保通过不断强化药品冷链管理来保障冷藏药品的质量。近年来江苏各级政府也制定了不少政策,旨在鼓励并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到冷链药品物流系统建设与运营管理中。
3.缺乏医药冷链物流的龙头企业
医药冷链物流属于专业化的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高端物流产业,它对基础设施投入、物流技术水平和供应链管理的要求都很高[3]。目前江苏省缺乏医药冷链物流的龙头企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物流装备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难以适应医药冷链物流高质量、规模化经营的要求。
(二)江苏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共生问题分析
近年来江苏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其发展仍然存在不少亟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1.微观层面问题
医药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落后。医药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设施、冷藏运输设备和冷库这三个方面。交通设施方面,江苏省属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交通拥挤堵塞,导致物流运输网络不畅。冷藏运输设备方面和冷库方面,冷藏车和冷库的数量不足以支撑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需要,冷藏技术落后,低温冷库机器人的普及率较低,使得冷库仓储及配送作业效率低下。
医药冷链物流的专业人才缺乏。近年来,随着江苏省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的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而高校相应的专业教育无法跟上物流行业的发展步伐。其中,医药冷链物流是物流行业领域中一项新兴的技术型产业,因此其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短缺尤为明显。同时,高校在高级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方面还不够成熟,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还不能满足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需要。
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上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各环节中的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药品冷库、医院药房等未能真正实现数据共享,导致冷藏药品信息数据的融合与共享无法实现,因而无法达到冷链运输的全程智能可追溯化,从而导致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无法从温度监控系统随时获知冷藏车和冷库的温度、湿度是否适宜,医药品冷链运输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中观层面问题
医药冷链物流在中观层面主要是城市医药冷链物流与农村医药冷链物流差异化过大。城市医药冷链物流由于拥有较多数量的冷藏设备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基本能够保证医药品的冷藏效果。但是,农村医药冷链物流的设施、装备与交通状况都无法与城市相提并论,使得冷藏药品的运输时间大大延长,冷链断链情况次数增加[4]。这种城市―农村封闭式发展医药冷链物流的情形,直接导致医药冷链物流整体发展水平的低下。
3.宏观层面问题
医药冷链物流与其他产业的断层现象。医药冷链物流产业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其他产业的推动。首先,医药冷链物流的源头是制剂工业,也就是说在各类医药品制成之时就应该进入冷链过程中,因此制剂工业与冷链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次,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式微也使得冷链中的冷藏设备的性能难以达到冷链物流管理的要求;最后,有关医药冷链物流的文化产业裹足不前,很少有人了解并且认同医药冷链物流。这些产业与医药冷链物流产业之间的断层现象直接影响了医药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
存在区域壁垒。资源是一个产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石,资源的共享是实现区域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最有效的途径。但是江苏省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目前普遍存在较严重的区域壁垒,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影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产业共生视角下江苏医药冷链物流的优化路径
基于产业共生视角,江苏省医药冷链物流要从不同的层面选择适合的优化路径,才能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协调产业链内外部共生关系
从微观层面上来说,医药冷链物流就是一个共生系统,主要是依靠协调产业内外部的共生关系来推动医药冷链物流产业链形成良性循环。
1.大力发展医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对于江苏省的道路拥堵问题,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大力建设来改善道路和交通设施的防堵塞能力。首先,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如大范围推广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来提高运输和通信效率,让司机能随时随地得到交通信息;其次,在冷藏硬件配置上,应该大力推广使用先进的冷藏设备。但为了节省成本,提高装备利用效率,可以鼓励物流企业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与升级。同时应着力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藏车以满足药品市场上小批量、多品种货源运输[5]。
2.注重物流专业人才教育
地方高校应该注重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在讲授冷链物流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学生参加实践操作的机会。高校还可以与医药冷链物流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企业定向培养冷链物流管理与技术人才。同时,医药冷链物流企业更要注重企业相关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培养,强化其医药冷链物流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通过内扶外引的方式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与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3.加强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一体化的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RFID、GPS等信息技术的推广程度,使得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实现信息共享,对各种类型的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动态的监控,实施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点的控制),保证冷链医药品的质量和安全,进而提高整个医药冷链物流运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模式
从中观层面上来说,江苏省需要构建城市与农村医药冷链物流一体化的共生关系,不能再各自封闭式发展。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导致农村在政治、经济、文化落后于城市,因此江苏省各级政府应该致力于不断改变这种结构模式,加快改革步伐,改善农村的交通网络与设施,有选择性地在农村的交通便捷处兴建冷库与冷链设施,做好最后一公里的冷链运输与配送。同时还要建立城乡之间的信息交流互换平台,实现城乡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
(三)改善与三次产业的联系和资源分配
从宏观层面上来说,要用系统的观点看待医药冷链物流行业与其他三次产业间的关系,而不能割裂其与三次产业之间的联系而孤立发展。同时,要理清、优化产业间的资源分配。
1.改善与三次产业间的联系
当前,江苏省医药冷链物流行业中农村医药冷链物流与三次产业的断层现象较之城市医药冷链物流要更加严峻,主要是文化产业与医药冷链物流产业的断层现象导致鲜有人知道医药冷链物流这个专业名词,更遑论去了解、支持这个行业的持续发展。因此首先要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个人和企业认识到医药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更好地发展医药冷链物流;其次,对于制剂行业而言,能否完全实现全程冷链,则要依靠企业自身的管理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监察力度;最后,装备制造业则需要企业不断借鉴、研究发达国家医药冷链物流的技术并持续创新与实践,这样才能在硬件设施上支持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2.合理分配资源
江苏省内新兴产业对于资源分配的竞争尤为激烈,资源的分配既要遵循市场规律,也要政府相关部门依照行业发展的速度和前景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同时,要促进相关行业之间实现资源的共享,这将大大促进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近年来江苏医药冷链物流行业虽然在持续不断地发展,但仍有隐患重重。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并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存在的,其拥有着广泛的内外部共生关系,从产业共生的视角看待这个行业,大力促进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内各个环节、与其他相关三次产业间乃至与政府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作用,开展彼此间良好的竞合关系,按照互惠共生的模式发展,是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郑庆华.产业共生视角的医药冷链物流研究新思路[J].管理观察,2015(27).
[2] 王玉霞.基于共生视角的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整合发展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4(16).
[3] 刘晓亮,王文铭.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1).
城乡冷链物流范文2
1.1 选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人们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据有关资料统计,2012 年我国肉类总产量 8384 万吨,禽蛋产量 2861 万吨,牛奶产量 3744 万吨,水产品产量 5906 万吨;2013 年我国肉类总产量 8536 万吨,禽蛋产量2876 万吨,牛奶产量 3531 万吨,水产品产量 6172 万吨;2014 年我国肉类总产量 8707 万吨,禽蛋产量 2894 万吨,牛奶产量 3725 万吨,水产品产量 6450 万吨。尽管我国生鲜农产品产值在不断增加,但是生鲜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耗损情况却不容乐观,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蔬菜水果、水产品和肉类在流通环节的耗损率分别高达 20%~30%、15%和 12%;每年蔬菜的耗损量达 1.3 亿吨,水果耗损量高达 1200 万吨,仅果蔬一项的耗损金额达到 1000 亿元以上。耗损量之多,耗损金额之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户们利益的损失。所以,生鲜农产品在物流环节的耗损控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涉及的产品种类繁多,且多为肉蛋、海产品、蔬菜等易腐易坏产品,不同的食品,其质量以及安全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监管部门的管理难度加大,物流企业确保食品安全的困难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联的食品行业近些年来频繁遭到质疑,例如福喜过期肉、顶新“黑心油”、昆明毒米线等类似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这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根据中国公众环保部门调查的民生指数显示,其中 82%的居民都时刻关注着食品安全问题,而 38%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碰到过食品安全问题。可见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消费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户们的利益和消费者的权益,国家发改委在十二五规划中编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区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冷链物流企业,形成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网络健全、全程可控的一体化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以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和流通成本,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产品品质和消费安全。
加大冷链物流的投入比例可以更好地保证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减少流通中的耗损,维护消费者的权益,而冷链设备的投入必然花费更多的成本,使得成本的比重有所增加。因此,如何在考虑成本的情况下去研究生鲜农产品在冷链物流过程中的耗损控制便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我国虽是生鲜农产品的产出大国,但是我国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耗损情况却不容乐观,加之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使消费者们对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问题的关注程度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因此,生鲜农产品的耗损情况和安全性问题已然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整个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模式和不同冷链物流模式下物流系统的特点以及网络结构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并以此为前提,建立有成本约束和无成本约束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耗损控制模型。其中安全可靠性表现为通过控制冷链物流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使生鲜农产品在经过整个物流系统的流通后,仍然可以安全食用。最后通过对耗损控制问题的研究,用以增加农户的收益,对整个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发展也能给出一些良好的政策性建议。
1.2.2 研究意义
生鲜农产品本身具有易腐蚀性,加上我国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效率不高,造成了我国生鲜农产品耗损严重的现状。目前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问题的研究中,大都是对耗损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即在指出耗损现状的前提下,给出控制耗损的一些政策性建议。而对于成本投入和耗损控制这两方面进行的定量研究却很少。因此,本文以可靠性理论为基础,建立具有成本约束和没有成本约束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控制模型,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另外,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各个地区都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建设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连续增收的长期有效的机制,用以适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保证居民的食品安全。本文的研究则严密贴合了这一规划中所指示的实践意义,即能保证消费者们的食品安全需要,又能控制耗损,尽量减少农户们的成本投入。
总之,在食品安全、物流耗损和成本投入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的情况下,建立一个科学、完整、又适合中国国情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控制体系,有利于保证食品的安全,有利于减少生鲜农产品的耗损,有利于增强生鲜农产品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有利于生鲜农产品工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以及创建和谐的节约型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符合国际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趋势。
.........................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生鲜农产品
生鲜农产品一般是指经由农业生产基地生产或养殖场养殖的,没有或经过一些初步处理的,在正常温度下不能长期存留的初级农产品。一般包括蔬菜、水果、肉制品、花卉、蛋、奶和水产品等。在我国,消费者一直把生鲜农产品当作重要的食品营养来源,所以生鲜农产品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2.1.2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十二五规划中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指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蛋、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从生产地和养殖地经过采摘(或者屠宰、捕捞)后,在农产品的加工、储藏、搬运、配送、销售等各个物流环节都处在适合的低温控制下,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2.1.3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 在物流运作中,生鲜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会随着物流运作过程和物流时间的推移渐渐发生耗损和蜕变。所谓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就是指生鲜农产品由于产品本身的生理特性、产品物流环节技术落后、物流经管不善等原因,造成生鲜农产品在冷链物流过程中数目的 减少和重量的降低,以及物流产品的新鲜度下降、安全性降低、营养品质的耗损。
.........................
2.2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综述
欧盟将冷链这一概念界定为:冷链物流是指从原材料的供给,经由生产、屠宰或初级加工,直至最后消费为止这一系列有着严格温度控制的经过。冷链就是用来描述冷藏和冷冻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配送和销售这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操作术语。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即FDA,将冷链这一概念界定为:使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这一连串过程中都维持在一个准确的温度,从而防止细菌的滋生。
日本将冷链这一概念界定为:通过采用冷藏、冷冻和低温储藏等方法,使生鲜食品在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过程中都能够维持一定的新鲜度。
随着冷链物流的兴起,国外的学者们也展开了对冷链物流的研究。其中,DG Richardson分析了在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记录易腐产品温度的几种方法。R.Montanari指出,为了使冷链中的物流成本达到最小化,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最终明确了一种最合适实际使用的方法。S.J.James,C.James J.A.Evans指出,之所以开展冷链运输是为了保持食物的温度,保证食品的质量,而不仅仅是为了制冷,也指出了几个参数在食品冷链运输建模时是需要考虑的。K.Likar,M.Jevsnik指出了在食品贸易(从运输、储存、配送一直到零售的全部物流过程,包括进出口环节)中进行冷链运输的重要程度,并采用了HACCP 体系对食品质量进行了分析。Jiang M,Luo Y P,Yang S Y和Claudio B.Cunha,Marcos Roberto Silva集中研究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网络算法方面的研究,指出在轴辐式网络中,最短途径的选择在经过最优化算法计算以后,可以得到简化,同时也有利于网络中枢纽中心点的网络布局和选址决策模型的求解。Gabriela Mayer和Bernd Wagner的研究重点是,生鲜农产品在冷链物流过程中,网络节点的选址优化决策问题,并构建了多节点的选址位置模型、最优选址模型以及双层优化模型;在研究选址问题决策时,考虑车辆运输路径问题,构建选址、路径问题组合优化问题。
由此可见,国外学者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过程中温度的追踪记录,物流成本的研究,物流节点的选择等几个方面,这些研究能够较好地反应冷链物流在运输环节所涉及的问题,但是很少有研究同时考虑生鲜农产品在冷链物流过程中的成本与安全可靠性问题。
.........................
3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模式.....................12
3.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历程............12
3.2 以组织形式为划分标准的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13
4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耗损分析..........................18
4.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原因分析....................... 18
4.1.1 生鲜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上的耗损.................. 18
5 有/无成本约束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耗损控制模型分析..................22
5.1 可靠性理论...........................22
5.1.1 系统及其可靠度函数...................22
5.1.2 系统的结构.......................22
6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控制的政策建议
通过前面几个章节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的原因、冷链物流耗损的影响因素以及具有成本约束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模型的分析与冷鲜肉算例的实证分析,基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现状,本文提出了以下几项建议来进行控制。
6.1 抓住主要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是由一系列物流环节组成的复杂系统,这些物流环节对于物流系统来说缺一不可。但是,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各个物流环节对物流系统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控制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的耗损,需要找到那些对于物流系统起关键作用的物流环节,并对这些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耗损的措施,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通过以上的算例可知,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中,长途运输、上架销售和冷却这三个环节对于整个物流系统的影响较大,为了降低物流系统耗损,在运输过程中应当依次对这三个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控制进行研究可知,生鲜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运输特别是长途运输在整个运输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在生鲜农产品的流通中,首先要确保物流渠道的通畅,使生鲜农产品不至于因为时间的耽搁而增加耗损程度。其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相关技术,如冷链信息化技术、机械制冷贮藏技术、温湿度实时监控技术等对流通中的生鲜农产品进行随时的温度和湿度调节,调整生鲜农产品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使生鲜农产品达到一个最佳的保存状态,减少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耗损;另外,要加强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套的实施跟踪和检测设备的建设(例如RFID技术等的使用),以实时监测物流设备的状况,减少因为冷链设备的原因而造成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不通畅所引起的耗损。
.........................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本文以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为研究背景,以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耗损为研究对象,以在成本约束条件下去控制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耗损为目的,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方法对具有成本约束和没有成本约束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的耗损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研究,本文得到了以下几个结论:
(1)在考虑成本的前提下,通过降低一些物流环节的温度可以降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的耗损。
城乡冷链物流范文3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十二五”规划》
到2015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到“十二五”末,完成1万个以上行政村新民居建设改造任务;农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5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00万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5%;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覆盖50%以上农户。
《河北省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河北省煤炭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
《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河北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河北省能源科技与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
《河北省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河北省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十二五”规划》
社会民生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城镇新增就业335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80%左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80万人,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参保率达到90%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5%、70%;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达到185万人。引进国外专家3万人次,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出国培训5000人,高技能人才数量达到115万人;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年均增长10%以上。
《河北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残疾人医疗康复保障和服务网络基本建立,残疾人医疗康复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城乡残疾人三项基本医保参保全覆盖,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各项社会保障政策措施优先覆盖残疾人,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政策性扶持措施进一步完善,社会性帮扶力度加大,50万贫困残疾人稳定脱贫;各设区市全部建成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各县(市、区)加快新建、改建、扩建。残联所属残疾人服务设施无障碍改造率实现100%;为15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危房改造,1万个行政村新民居建设优先照顾残疾人。推进残疾人生活、生产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其中60强县(市、区)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全省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
服务业
《河北省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5年突破1万亿元大关,人均服务业增加值15万元左右;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8%左右,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0%以上。
“十二五”期间,全省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左右,到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和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均达到4%左右,旅游收入达到2000亿元。
《河北省煤炭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现代煤炭物流产业体系,建设一个国家级煤炭交易中心,畅通三大煤炭物流通道,打造九个煤炭储备基地,壮大一批大型煤炭物流企业,转运下水煤炭占全国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全国“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枢纽地位进一步增强,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其 他
《河北省能源科技与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
到2015年,大型煤矿回采工作面机械化采掘程度达到100%,高效安全煤矿产量所占比重达到60%以上;发电煤耗降低4%以上,高效清洁火力发电技术全面推广;风力发电5兆瓦大容量机组投入运行,并网技术实现突破;光伏电池转换效率提高3-4个百分点;全省能源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4000亿元(年均增长25%),占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达到40%左右(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打造保定新能源装备、邢台光伏产业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光伏电池和风力发电整机生产规模均达到600万千瓦以上。
《河北省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加强城乡体育健身设施网络建设、体育健身组织网络建设和体育健身指导网络建设,加快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真正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化运作、全民参与的群众体育新格局,着力提升群众体育活力,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着力增强竞技体育实力; 打造“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扩大体育产业规模,着力打造体育产业竞争力。
《河北省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
铁路,通车里程达到800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万公里,路网密度达到85公里/百平方公里。沿海港口,生产性泊位达到169个,年吞吐能力达到8亿吨;民航机场,建成通航运输机场数量达到7个(含军民合用机场),到2015年,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20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26万吨;城市交通,各设区市建成相对完善的城市地面快速公交系统。“十二五”期间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431亿元。
城乡冷链物流范文4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第三方冷链物流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时间比较短,无论是技术上还是资本投入上都略显不足,尤其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物流中心地位的凸显,使得冷链物流在整个大物流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对于冷链物流体系而言,虽然只是物流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它能有效地连接城乡的消费与生产,能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非常重视冷链体系的建设。我国是农业大国,农副产品及食品的生产和消费量举足轻重,所以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意义重大。
所谓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冷链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冷链物流过程。由于生鲜食品易腐易变质的特性,产品必须在流通的全过程中持续保持适宜的温度,并迅速周转,因此冷链物流必须使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所有环节紧密衔接,并配以合适的设备、统一的管理,方能确保生鲜产品的质量。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流程
按照一般冷链物流服务产品的生产过程,可将冷链物流的整个生产过程分解成以下几项活动:原材料获取、冷却、冷藏加工、冷藏运输、冷藏销售和消费,具体如下:
原材料基地、捕捞、种植、进口(采购、物流信息)初加工、屠宰、分割(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成品、深加工(流通加工、储存、运输、物流信息)配送中心(配送、物流信息)批发商、零售商(销售、物流信息)最终消费者
这种简单的流程设置能够非常简洁地表现出冷链物流过程的基本步骤,为冷链物流的流程分析提供了依据。从各个活动流程来看,冷链物流的过程比传统制造业物流的流程要复杂很多,而且每一个流程都还可以继续细分。我们从供应链层面上,按照物流七大要素原则对冷链的各个环节进行分解,并以此为基础讨论存在的问题,希望依托这个流程的分析找到关键问题所在,并提出应对措施。
二、我国冷链物流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及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环境下运销,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就达25%~30%,每年有总值约92.5亿美元的农产品在运输中损失,腐烂损耗的果蔬可满足近2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损耗量居世界首位,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由此可见,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亟待发展与完善。现今我国冷链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流通加工方面的问题
农产品冷加工的预处理过程良莠不齐。据估计单单食品加工方面,目前全国每年生鲜食品冷加工(慢冻、速冻、冷藏和冷保鲜)量就达到800~1100万吨,占生鲜食品总产量的2%左右。其中冷冻、冷藏食品年生产量约350万吨, 年增长率达25%。但在冷加工品种、数量、质量、包装及管理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隐患。其一,宏观管理失控致使行业管理混乱,产品质量低下,相关生产、运输、销售等的标准和法规的制定相对滞后。其二,产品质量无章可循,品种单调,重复现象严重。其三,销售条件欠缺。
2.储存方面的问题
有资料表明,目前全国冷库的实际利用率尚不足40%。在冷库建设中还存在一些误区,重视肉类低温冻结冷库的建设,忽视果蔬高温保鲜冷库的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忽视产地加工生产性冷库的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发展及管理,忽视批发销售小冷库的发展及管理。
3.运输方面的问题
冷藏运输工具的发展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冷藏运输工具比较单一且发展不平衡,冷藏运输能力明显不足。据统计,目前全国每年需调运的易腐货物约4000万吨,由铁路调运的易腐货物量约1000万吨,而用冷藏列车运输的货物只占铁路调运易腐货物总量的25%,这些冷藏列车仅占全国总运营车辆的2%。公路调运易腐货物的规模、数量有限,具备冷藏保温功能的汽车总保有量仅近20000辆(其中冷藏汽车约占15%)。而全国水路运输易腐货物量更是不足,约占每年总需调运量的1%,即40万吨左右,其中全国各型冷藏运输船仅200艘,总容量仅为10万吨。冷藏运输设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比地面冷藏设施差,作为农产品冷藏运输先导环节的专用冷却站的建设尚处空白。在各种运输方式上,冷藏运输能力也很不协调,各种冷藏运输工具的发展方向、重点以及步骤等缺乏统筹规划,宏观指导和微观支持的机制还没有建立。冷藏农产品运输过程中浪费严重,物流成本占农产品成本比重过大。
4.销售存在的问题
我国冷藏农产品的销售过于集中在超市和大卖场,生产厂商把许多精力和资源投入到了超市和卖场里,导致冷藏农产品在这些超市和卖场里出现了供大于求、流通费用不断增加的局面,但小城镇和农村市场的冷藏设备配置发展却较缓慢,且国产冷柜质量参差不齐,性能不稳定,造成冷链中断;而进口冷柜价格昂贵,令商家望而却步。此外,农产品冷藏柜设备运行服务维护队伍尚未走向专业代、独立化。
5.农产品冷链中的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冷链中的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信息设备的配备不够齐全,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网络。缺乏准确的信息,往往造成冷链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我国农产品市场上几乎没有一个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只有提供少部分功能的类似于财务管理软件或者库存管理的软件;在企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影响,更不用说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自己企业服务。由于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所以本应形成多边共赢的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了解,阻碍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6.我国完整独立的物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
从整体物流冷链体系看,我国的物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差距都十分明显,而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农产品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一套能监控保障农产品生产、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即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状况的完整体系,缺乏相关的温度立法,再加上食品卫生法规执行不力等原因,致使农产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状况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和保障。我国农产品物流供应链被套以“昂贵、易耗食品、无利可图、容易造成食物中毒”的印象,这就给我国农产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造成了不利影响,也使我国消费者对农产品行业缺乏信心和忠诚度。
三、应对措施
1.加强硬件建设
冷链物流系统的硬件规划内容包括厂房规划、储藏设备规划和运输设备规划等。因此,要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力度,提出冷藏链硬件发展规划,推进冷藏链设备的完善和提高,在冷冻冷藏方式和技术上要不断革新,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的步伐,尽快普及应用各种冷藏保鲜新技术。国外冷冻藏物流之所以迅速发展,冷藏运输装备的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2.缩短运达期限
随着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发展和冷链运输市场的扩大,冷链运输所需的各式冷藏运输工具逐步增加,欠缺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但是在各个环节的衔接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这造成了运输中的瓶颈问题,因此需要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并保证各个节点衔接的流畅。冷藏多式联运应积极发展铁路、公路、水路的联合运输网,形成多式联运体系。同时加大对装卸冷藏运输车辆的考核力度,严格冷藏运输车辆的时间考核标准,缩短冷藏运输的运达期限。
3.加强冷链信息建设
加强农产品冷链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将为冷链有关方面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
(1)售后服务方面的信息沟通,可以为农产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的信息支持,并对问题农产品追查到底。
(2)运输方面的信息沟通,可通过引进的先进信息技术,如POS技术、EDI技术和GPS技术等,实现供应链信息一体化。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的运输进行全面的实时动态监控,简化冷藏车运输的计划、审批手续和空车调配环节,做到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
(3)采购和库存方面的信息沟通,通过计算机系统可对产品与其储架的货位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提货和补货,同时可及时了解到产品的保质期、库龄等信息,从而提高冷链物流的作业效率与管理水平。
四、“一体化冷链联盟体系”的建立是完善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
冷链物流市场是由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共同参与和作用的领域。但冷链物流市场又不同于其它的商业领域,冷链物流管理得好坏并不能直接和快速地反映到商品的质量上,具有隐秘性和滞后性。所以,在这种环境下,政府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限制和监督企业,政府也可以代表行业协会来促进行业内相互监督机制的建立。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业务中基础设施、技术含量和操作要求都很高的高端物流,投资成本高,回收期较长。
因此,笔者建议,要建立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首先要建设一个规范的市场,用道德和法律的手段保证冷链物流市场的良性竞争与发展,同时要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通过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的通力合作,建成一个既符合国内需求又符合国际标准的,由客户、运营商和投资者组成建立的一体化冷链物流联盟体系。
政府在其中可以进行资金扶持,对大城市的冷链物流市场进行整合,建立共同的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冷链物流业的共同配送,并由此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至全国,从而推动我国整个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同时,要求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从供应链的产地收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到终端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配套发展储藏、运输、销售不中断的“冷链化”物流,以向社会开放、市场化经营为指导原则,加速冷库的技术改造、经营管理和全方位服务工作,提高冷库利用率和社会服务面,大力倡导冷藏集装箱运输和按规定温度展示销售产品的新形式。通过规范化、专业化运作,可有效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实现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冯志哲.食品冷藏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城乡冷链物流范文5
①《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标志我国农产品物流进入崭新的产业化发展阶段。《规划》为东北农产品冷藏物流中心的建设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并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加快和完善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形成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网络健全、全程可控的一体化冷链物流服务体系,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和流通成本,是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产品品质和消费安全的有效途径。
②东盟和中国自由贸易区签订,促进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量增加。随着东盟和中国自由贸易区的签订,将有大量果蔬产品、水产品及肉类产品从东南亚和东盟地区引入到国内。以大连口岸为着陆点,以沈阳为分拨中心的功能模式,将会大大吸引东南亚地区的农产品进口,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链。同时,通过加强南北果蔬的流通,带动国内农产品出口。
③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的最佳时机。目前沈阳市冷链设施落后的现状,使得一直处于全程冷链物流体系下的国外农产品止步沈阳及东北地区。抓住这一时机进行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可以改善冷链断链现象,吸引一部分潜在的国外客户将其农产品出口市场延伸到沈阳及东北地区,另一方面也促进企业自身全程冷链服务体系的快速形成。
2东北农产品冷藏物流发展研究的必要性
2.1满足冷链市场外部环境发展趋势的需要①加强国内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是吸引更多国外农产品进口的重要前提条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高档的生鲜及冷冻农产品大量引入国内市场。国外冷链物流市场已经趋于成熟、稳定,而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物流设施陈旧、落后。国外农产品生产商十分看好需求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对冷链物流在我国国内延伸的需求十分强烈。②全国范围内掀起的农产品物流热潮。目前广州最大的江南果菜批发市场积极拓展农产品业务,陆续(将)在沈阳、上海、郑州建设大型果品批发市场,同时与营口港积极洽谈在营口建设南北水果及进出口水果的集散地。普菲斯亿达分别在上海临港物流园区和外高桥物流园区有两座冷库在建,北京首农也在与其他物流商一起进行建设6万吨冷库的前期调研。
2.2区位优势,服务辐射东三省选择在沈阳建设东北农产品冷藏物流中心,可以实现大连港口岸、大连保税冷库与沈阳冷库的物流对接及优势互补。借力连接世界各大港口的大连港,延伸物流链,充分发挥沈阳对整个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辐射作用,是完善国内冷链物流网络的重要一步,也是提升冷链物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2.3抓住市场机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①食品安全: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和完善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是确保农产品品质和消费安全的有效途径。
②产能落后:冷库设施陈旧老化、冷链物流设施能力严重不足、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造成大量的农产品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浪费。
③竞争对手不成体系:目前沈阳的冷链物流企业只是拥有一个冷链节点,不能提供专业、全程配套的冷链物流服务。
2.4开展港口与腹地之间全程高端冷链物流业务拓展的有益尝试充分发挥大连港的口岸优势和沈阳对东北地区的辐射优势,为国外客户在沈阳及东北地区开展农产品贸易提供了一个平台,吸引国外客户将本项目作为其货物在中国国内的物流中心,辐射其在中国的整个市场分拨配送网络。项目建设使得大连口岸保税功能得以延伸,有保税存储需求、并意在东北地区进行分拨的冷冻农产品,抵达大连口岸后,可以保税监管运输至沈阳冷库,在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拨配送。
2.5通过全程冷链物流业务吸引进口业务扩大货源量的需要发展冷链物流不是做某一个物流节点的控制,而是将各个物流节点高效链接,形成一个不可替代的物流链条,才能越多货量、越广范围的吸引货源,进而形成不可复制的优势。项目以进口大连口岸为冷链物流的起点,开展以冷藏冷冻农产品存储为主的一站式冷链物流服务,包括货物运输、存储、加工配送、分拨等,同时提供相应的信息系统支持,为高端客户提供库存货物信息管理和物流解决方案,以全程冷链服务将吸引更多货源。
3农产品冷藏物流市场需求及市场前景分析
3.1沈阳地区冷库现状冷库是冷链服务各环节的核心,沈阳现有冷库30.86万吨,其中公用冷库约20万吨。冷库软硬件设施并不具备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早期建设公共冷库设施设备普遍陈旧、老化,不能对货物的质量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②新建的一些冷库主要为生产商自建型冷库,规模较小,而且分散,耗能不经济。
③现有冷库主要用于冷冻仓储和中转流通,在冷库服务中提供的附加值少。只是拥有一个冷链节点,并没有专业的冷链物流服务队伍,也不能提供整套、专业的冷链物流服务。
3.2货源分析目前沈阳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年交易量约400万吨,沈阳的公共冷库存储容量仅为20万吨。冷库资源的短缺造成大量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存储、流通过程中的浪费。项目建设将为更多的农产品提供冷藏存储的空间,最大限度的防止生鲜农产品腐烂变质,保证质量安全,实现不分四季、不分空间的供应时鲜果蔬和反季节农产品。初步分析项目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货源支持:
3.2.1冷藏库储存业务
①进出口(含保税)农产品及肉类存储。a、目标客户:国内外农产品贸易商。b、现状:目前由于沈阳冷库短缺的现状,国内外贸易商只能根据销售情况分批次的买进、卖出,对于没有确定目标市场的货物,更是难于找到合适的冷库存储。c、项目建设填补了沈阳地区没有高标准(保税)冷库的空白,农产品贸易商可以根据生产情况和市场价格的变化,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增加利润空间。d、货量预估:此部分货物需求为5万吨。
②农产品果蔬即时采摘保鲜存储。a、目标客户:省内及东北三省的果蔬生产商。b、现状:辽宁是水果生产大国,每年在贮藏、运输当中变质的水果占总产量的30%(而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农产品产后投入,水果损失不到5%)。一方面是由于采摘地冷库设施不达标,另一方面是储存技术落后。c、项目建成后将对即将上市的水果进行精选、清洗、打蜡、防腐保鲜、精细包装等商品化处理,并采用气调贮藏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d、货量预估:此部分货物需求为3万吨。
③高端肉类、鱼类等消费品储藏及配送。a、目标客户:各大高档酒店及餐饮企业b、现状:目前沈阳及东北三省的高级酒店的所供应的鲜活农产品及冷冻产品都是由其供应商送货,虽然产品在存储、采购、配送过程中货物质量变化不十分明显,但到餐桌上的营养和口感已经大打折扣。c、项目建设将为高端冷冻农产品的存储提供最优的温控条件,最大程度的保留产品的原有的质量、营养和口感,帮助沈阳餐饮企业从餐饮质量层面提高档次。d、货量预估:沈阳拥有万豪、喜来登、凯宾斯基、万鑫、香格里拉、瑞宝和君悦等一大批五星级酒店,此部分货物需求为3万吨。
3.2.2冷链市场对配送中心的需求情况
①目标客户:沈阳及东北地区各大超市及其连锁店。
②业务现状:沈阳市没有专业的冷链配送中心,大多是以冷库为依托形成的交易市场,目前超市各门店提前一天将供货信息下订单给不同的供应商,由供应商到不同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完成采购,再通过配货站送到各门店。交易市场环境脏乱,交通瘫痪,现场采购不能保证货物质量,当天供货也可能造成供货不及时。
③配送中心的建设将在供应商和超市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供应商只须把商品送到配送中心,无须直接供给门店,各门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下订单到配送中心,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a、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与其上下游客户的信息兼容,使得连锁超市的采购、分拣、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作业系统有机的联系起来。b、超市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降低交易和物流成本。同时也节约了超市从缺货到补货的时间成本,减少因供货不及时给超市带来的损失。
④货量预估:截止2008年,沈阳市5000平以上综合超市达27家,其中家乐福、乐购、沃尔玛、麦德龙、大润发等万平以上的超市达16家,加上东北地区的部分连锁分店,此部分货量需求为5万吨。
3.2.3农产品和冻品的交易中心情况
①目标客户:农产品供应商和采购商。
②现状:沈阳没有统一的农产品交易中心,主要是以冷库为中心形成的交易市场。生鲜水产品、冷冻水产品、肉类产品、果蔬产品的批发市场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交易市场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收入主要来源于摊位租金、装卸服务费和停车费,使得交易中心不能充分享受市场繁荣带来的收益,即使交易量出现大幅增长,但却由于交易面积不变,租金收入难以随之大幅增长。
③项目建设将整合市场资源,实施“经营+管理+服务”的经营管理理念。通过农产品交易中心,搭建农产品交易平台(含电子结算系统),收取交易佣金、摊位租金、配套服务费(管理费、物流管理费)。通过增加交易市场和提高管理水平达到成交量、乃至成交金额的增长。此外,交易中心还提供网络虚拟交易和拍卖交易功能。
④货量预估:无论是原交易市场分流的货量,还是新增货量,都需要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公司的市场开发共同完成。
城乡冷链物流范文6
关键词: 冷链物流;果蔬;信息技术;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 F133.7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果蔬生产和食品业发展迅速,但与之相关的产品保鲜、储运技术却难进农家门,食品卫生指标与国际规范有差距,食品安全也多有不合乎健康要求的情况。据了解,我国每年的蔬菜产量3亿吨,水果产量超过6000万吨,但由于我国保鲜产业落后,每年有8000万吨的果蔬腐烂,损失总价值近800亿元。也就是说,约有20%的水果蔬菜在流通过程中变成了垃圾。不但不能体现农产品应有的商品价值,更难解决果蔬产后异地销售和非季节供应等问题。而包装不当则是造成水果腐烂损失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发达国家农产品产后储藏能力可占到商品总量的70%―80%,而我国仅为 25%左右。统计数字显示,如果我国的果蔬损耗降低3%至5%,每年可减少果品损耗200万吨。如降低损耗15%,果蔬产值可增加120亿元。可见,流通和储藏环节的薄弱成为制约我国果蔬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给相关资本带来了一个开拓市场的契机与空间。
2 我国果蔬冷链物流滞后的原因
2.1 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落后,地区发展不平衡
我国果蔬冷链物流自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现已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以果蔬加工、储存为主导的生鲜冷链物流产业,为发展城乡经济、保障民生供给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必须看到,就整体而言,我国果蔬冷链物流至今还未形成完整而独立的冷链体系。在硬件上存在冷链技术设施落后、运输设备工具陈旧,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缺乏,导致果蔬流通环节损耗严重、物流效率低下。据有关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水果蔬菜的年冷藏量约占总产量的10%,冷链流通率仅5%,果蔬采摘后的商品化处理率不足30%,果蔬物流损失率高达30―40%,而发达国家的果疏物流损失率可控制在5%以下。很多地方的冷藏设施依然是改革开放前的,市场化、信息化装备落后。目前全国约有80%以上的新鲜水果及其制品基本上处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条件下运销。
2.2 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市场化运作发展不充分
目前我国生鲜果蔬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外,内销售的物流配送业务大多由大型超市集团的物流配送公司完成,果蔬冷链物流仍以自营为主,第三方物流发展比较滞后。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上海现有各类冷库容量为35万吨,制冷车约为5000 辆(其中专业运输 公司占40%),从事冷链物流的企业30家,但占有一定市场份额、拥有一定功能规模且布局合理的自有冷库、有较先进的PC系统和管理理念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仍处于参差不齐的发展阶段。现在国内仅有极少数物流供应商能够保证对整个冷藏供应链进行温度控制,而绝大多数冷藏供应商一般只能提供水果、疏菜冷藏或者运输服务,而不能提供物流全程的冷链服务。当前我国果蔬保鲜业有技术、有市场,但缺乏资本投入和成熟的专业化运作。
2.3 缺乏能够发挥强有力的协同作用的发展协会
欧美各国果蔬物流协会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充当桥梁和纽带的角色,在完善行业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协调配合与自律作用。一方面积极宣传政府的交通运输方针、政策和法规,代表企业利益反映企业呼声,对完善物流政策和改善企业经营提出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协助政府部门制定冷链物流标准,协调冷链环节行为主体的关系,组织制定本行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纪律,进行技术咨询和人员培训等。同时果蔬协会还从不同角度起到沟通情况、协调关系、提供信息服务等作用。
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滞后,行业协会组织很不健全。据了解,目前除已成立中国冷链物流协会外,全国大多数 省、市、自治区尚未建立地域性的行业协会组织。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果蔬冷链物流也开始在大中城市蓬勃兴起,尤其是在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特大城市和深圳、厦门、天津、宁波等沿海开放城市,冷链物流发展很快,加之国际巨型物流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加剧了国内市场物流行业的竞争。为了规范我国冷链物流市场企业行为,加强协同与自律,促进果蔬冷链物流健康发展,应对跨国物流企业的严峻挑战,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必须加快协会组织发展,健全行业协会网络,加强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4 冷链物流发展缺乏良好环境,软件设施亟待完善
冷链物流涉及果蔬“从田间到最终消费者”的全过程,供应链上每个环节都事关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欧美各国政府十分重视冷链物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涉及果蔬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存储、标签、品质等级、农药残留物含量等有关标准和规定,对果蔬进出口也有严格的检验、检测和认证制度,具有管理的系统性和很强的可操作性。如美国、加拿大国家食品检验局,制定了食品安全监督计划(FSEP),不但在肉类和家禽加工厂普遍实行,而且在蔬菜、水果物流中广泛应用;同时还鼓励国内果蔬协会开发必要的工具,使生产者在农场的食品生产环节实施与 HACCP原理相一致的食品安全措施。从初级产品生产到最终产品零售的多部门、跨行业的食品安全协作,最终实现“从农田到最终消费者”冷链物流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而在我国,由于冷链物流发展起步较晚,冷链物流意识不强,政策支持力度不大,法律规章也不健全,不仅冷链物流管理缺少制度和监控手段,而且物流链节松散缺乏协调机制和规范,果蔬冷链物流市场及其体系建设与管理基本处于粗放型的发展和运行阶段。因此,我国政府亟待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标准化体系以及诚信体系,营造果蔬冷链物流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3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机遇
随着卖场、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商业形态的持续发展,使得果蔬区在各业态中的比重也在不断地增加,并且这些商业业态把冷冻产品作为重要的经营品类,成为冷冻冷藏产品销售不可替代的主渠道,从而扩大冷冻冷藏产品的市场容量;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逐渐倾向于通过节省厨房时间来增加自己的学习、工作或休息时间,这也使冷冻冷藏产品的销售量不断增加;年轻消费者在顾客群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扩大,加上消费理念的更新,年轻消费者大多不愿将太多的时间花在厨房里,而对冷冻冷藏产品的认知度却在不断提高,这同样促进冷冻冷藏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容。市场的激烈竞争促使冷冻冷藏产品加工企业不得不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无论是在产品上,还是在包装上都竭力吸引顾客消费,相应地也就提高了冷冻冷藏产品的质量、品种,使更多的消费者倾向于冷冻冷藏产品的消费。冷冻冷藏食品品种的不断增加如传统的水饺、汤圆、包子等速冻点心产品已发展到了极致,企业必须不断地寻找新的产品,而菜肴作为新型的冷冻冷藏品将会受到企业的注重,使中华传统美食延伸到冷冻冷藏产品中。
从国家投资计划来看铁路、民航、公路等交通基础产业占据着绝对份额。仅以铁路建设为例,据铁道部权威人士披露,针对目前拉动内需新形势,2008年年底前,有34个准备充分的铁路建设项目有可能被批复,规模达3800亿元。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将达到6000亿元,拟安排新开工项目约70个,未来4年计划安排机车车辆购置投资5000亿元。按照2009年铁路完成工程投资6000亿元安排,根据定额水平测算,可以创造600万个就业岗位,消耗钢材2000万吨,水泥12000万吨,对GDP的拉动为1.5%。这让那些以建材为核心业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看到了希望。在调查过程中,不少物流企业都认为,交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必然会带动钢铁、煤炭、焦炭、建材、水泥等的需求,货源充足将成为拉动部分物流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从物流服务需求来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迫使生产企业更关注对内部管理潜力的挖掘,特别是整个供应链的一体化运作,这将有利于物流企业的服务从销售物流向生产物流、采购物流延伸,全面介入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以宝洁公司为例,据了解,为进一步实现成本控制,宝洁中国已经把与物流服务商、下游零售商等合作伙伴共同推进物流标准化作为当前的一项工作重点,其中包括规范物流操作流程、实现货物带托盘运输等。而在这一过程中,大型物流企业可以凭借网络、资金等优势做出规模;小型物流企业则可以利用“船小好调头”的优势,灵活转变方向,将业务做精做细。
4 积极探索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战略
(1)优化组合冷流供应链各个环节,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果蔬冷链物流是由各个环节连接而成的体系,要想降低最终的物流成本,离不开对各个环节的优化组合,形成合力,运用供应链集成化管理达到优化供应链环节,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为便于了解物流冷链的产业加工图首先看一下果蔬食品物流冷链产业结构图,如图1所示。由图可以看出食品物流冷链所经历的各个环节,从原料产地到最终消费者,要经历加工、储藏、销售商,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而在这个过程中冷藏车、冷库则在保证食品的安全、新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冷藏车的购买,冷库的建设作为专用财产,投入相对比较大,这就需要在自建冷库、冷藏车与利用第三方物流方面。做好综合取舍,最终达到优化供应链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2)提高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提高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既可以减少买果蔬难的问题,又可以提高企业效益。例如果蔬企业与农户签署产品协议,实现点对点的销售,既可以保证企业收到健康、安全的所需产品,又解决了买果蔬难的问题。汇源集团在这方面较早就投入巨资,建立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根据AC尼尔森的统计数据,以纯净水、果汁以及茶饮料为代表的非碳酸饮料的市场增长幅度十分惊人,1995年―1998年销售量的增幅为14%,1998年―2000年增幅为45%。与此相应的,据专家预测,全球果汁饮料的消费量在未来5年时间里每年将达到10%以上的增幅。相关数据显示,现在中国的果汁产量每年约100万吨左右,人均消费果汁量还不到1公升,而欧美国家人均年饮用果汁50―70公升。中国的人口有13亿,如果人均消费量提高1升,就是130万吨,所以这个市场潜力大得惊人。
(3)构建我国的现代物流发展体系。
充分利用国家应对金融危机对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入的机构,构建我国的现代物流发展体系,打破行业垄断,吸收民营资本的介入,切实建立起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这将有利于冷链基础设施的巨大进步。具体来说:一是在宏观层面上,要进一步深化果蔬流通体制改革,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着力制定积极的财政支持政策和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与规章,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冷链物流大市场及其大体系。二是在微观层面上,要明确政府和物流主体的角色定位,重视发挥政府组织和物流主体组织的支撑作用;要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果蔬供应链战略伙伴关系和互信、互利的战略联盟机制,从而有效降低供应链物流的总成本,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要实施供应链物流集成化管理,供应链集成技术,供应链网络化、敏捷化、应用性化、最优化,以提高市场竞创造更高的价值和利润。通过供应链管理的资源集成、市场集成、信息集成和组织集成,而形成生鲜果蔬供应链一体化的现代冷链物流新模式。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冷链物流设施装备的现代化水平。
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现有冷藏运输设备和冷库装备。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GIS与GPS) 和电子交换系统(EDI),对各种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掌握冷链运输动态及库存产品的保质期与库龄,确保冷链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针对当前国际冷链物流发展趋势,我国应着力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藏车,以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还要注重发展机械冷板冷藏同车和冷藏集装箱,以满足不同路径的货运需要。对于低温冷库的建设,应根据冷藏产品对温度和湿度的不同要求,分类分期进行更新和改造。大力开发和推广生鲜果蔬产后低温包装和保鲜技术。果蔬的整个供应链中,低温加工包装和保鲜技术是冷链物流得以应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保质增值的关键环节,保鲜技术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因此,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应在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低温包装和保鲜技术基础上要善于自主创新,通过与科研单通位或相关高校的联合攻关与协作,努力研发具有知识产权的低温包装和保鲜的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提高我国冷链物流的现代化水平,建立起与我国目前冷链需求相符合的现代物流体系。
(5)充分发挥冷链物流行业协会的协调和纽带作用。
建立健全全国性的冷链物流行业协会。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个完整的大中城市冷链物流协会组织网络,尤其要把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作为发展重点,并以大型专业的冷链物流企业为核心逐步形成区域性的冷链物流协同组织。制定冷链物流协会的政策法规。通过政府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鼓励冷链物流行业协会发展壮大,逐步形成经济实体;通过国家立法与地方立规,明确行业协会职能,保护行业协会的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协会健康快速发展。发挥冷链物流行业协会职能作用。宣传国家的物流方针、政策和法规,反映物流企业的意见、要求和呼声,维护物流企业的合法权益,从不同层面和视角起到沟通政企信息、协调企业关系,开展行业自律、进行技术咨询和冷链物流人才培训等作用,加快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
5 结论
为了提升我国的果蔬产品竞争力,需要对果蔬供应链实施流程再造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中间环节的供应商数目。即:减少中间商数目,促进产品在流通中经历环节的损耗从而优化整个供应链,同时加强对流通过程的质量控制,使生产者在农场的食品生产环节实施与 HACCP原理相一致的食品安全措施。
(1)在常温物流中,物流过程不增加商品的使用价值,主要通过商品的位置移动来获取利润。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考虑如何以最小成本将商品快速、及时地送达客户。在这里,库存并不增加利润,反而占用大量资金,降低运营效率,因而是消极的,在现有文献中都研究怎样以最低库存甚至是零库存来组织物流运输,但对于冷链物流来说,生鲜食品通过库存来保质保鲜,降低了腐败变质速度,提高了食品品质。因而增加生鲜食品的使用价值,是积极的。它和运输一样是冷链物流的利润源泉。从而,在最佳进货模型中不能以成本最小,而应以利润最大为目标。
(2)果蔬类农产品物流是农产品物流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果蔬类农产品物流供应规模小、效率低,而消费者的需求在向及时性、持续性、多样性及安全性转变,面对这种果蔬类农产品物流服务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基于供应链理论,本文从整体系统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以果蔬品配送中心为核心,联结上游农户及下游生鲜超市的果蔬类农产品供应链,以有效把握果蔬类农产品的需求信息,稳定供需平衡,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流通价值,实现对消费需求的快速反应,进而推动果蔬类农产品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鲍长生.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
[2]付建华,魏国辰.我国果品冷链物流现状、问题及对策[J].物流科技,2008,(4):6062.
[3]恭树生,梁怀兰. 生鲜食品的冷链物流网络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6,20(2): 8793.
[4]汪子琳.冷链物流面临四大问题[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256(7):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