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的起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冷链物流的起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冷链物流的起源

冷链物流的起源范文1

【关键词】冷链;仓储;运输;物流;农产品

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40%。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全国现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其中冷却物冷藏量140万吨,冻结物冷藏量74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0000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

我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目前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另有数据显示,我国果品种植面积已占世界果品种植面积的18%,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蔬菜种植面积占世界蔬菜种植面积的35%,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但是,由于我国果蔬采收和流通设施落后,造成果蔬采后腐损严重,物流成本高。有关部门估算,全国每年果品腐损近1200万吨,蔬菜1.3亿吨,按每公斤一元计算,经济损失超过上千亿元(中国物流产品网,2006)。冷链物流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本理论

(一)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物流是指因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行为而产生的一系列物流活动。由收购、储存、加工、包装、运输、分销等环节组成。农产品物流有四大特点:第一、农产品物流数量大,品种繁多;第二、农产品物流要求高。特别是对冷链物流技术的要求更严格。比如,要求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做到不污染、不变质的绿色物流,要求低成本运行,要求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农产品加工转化等增殖服务,以保证并提高农民的收入;第三、农产品物流难度大。一是包装难,二是运输难,三是仓储难;第四、农产品物流安全监控要求高。整个生产、流通、销售环节都要求实施安全监控,保证农产品的安全。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

农产品冷链物流也叫低温物流,是一种特殊的物流形式,其主要对象是易腐食品(包括原料及产品),所以国外普遍称其为易腐食品冷藏链。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人工制冷技术为手段,以生产流通为衔接,以达到食品质量完好和安全的一个系统工程(张迎新,2004),而本文所指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以水果、蔬菜、鱼肉、禽蛋等为代表的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中,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特殊的供应链系统。

(三)农产品冷链物流特征

由于农产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农产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更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最终质量取决于冷链的储藏温度(temperature)、流通时间 (time)和产品本身的耐储藏性 (tolerance)。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质量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产品都必须要有对应的温度控制和储藏时间。这就大大提高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复杂性。

欧美国家冷链起源于19 世纪上半叶冷冻剂的发明,注重对食品的监督和管理,由食品药品管理局负责,其保护策略是从预防开始就采取安全措施,落实企业责任,在冷链中确定风险后,由专门部门检查预防措施,并进行干预。在检查中出现问题后,通过有效的反应机制作出快速响应。在整个冷链物流中采取先进的技术装备,设施充足,如使用气调贮藏苹果已占冷藏总数的80%,并且冷链系统运作稳定。在农业领域的总投入中,用于生产部分投资占30%,用于产后加工保鲜投资占70%;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比为3.7:1。完善的冷链不仅保证了全社会的食品安全,而且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通过低温保存、运输蔬菜,蔬菜损耗仅为5%,物流成本不足30%。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在整个流通的损耗高、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美国的蔬菜水果产品可以一直处于产后生理需要的低温状态并形成一条冷链: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仅有1%-2%。按照国际标准,食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能超过食品总成本的50%。由于我国冷藏运输效率低、食品损耗高,导致食品物流成本约占到食品总成本的70%。

我国农产品冷藏运输主要采用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两种形式。公路运输中,易腐保鲜产品的冷冻冷藏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80%左右的禽肉、水产品、水果、蔬菜大多采用开篷设计的普通卡车运输。从铁路运输设备看,由于这些冷库多仍采用老技术,仅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和储藏、功能比较单一,导致冷库的利用率并没有随着冷库的容量增加而增加。

鲜活农产品采摘或捕获后必须尽快将进行低温包装贮藏和加工,以保持农产品的新鲜及质量。发达国家将其放在农业的首要的位置。如美国农业总投入的30%用于采前,70%用于采后。据统计,发达国家农产品的产值70%以上是通过产后处理(贮藏保鲜加工)来实现的,其中美国产后产值与采收时的自然产值之比为3.7:1,日本为2.2:1。由于我国对农产品产后低温贮藏加工投入力度不够,导致目前我国农产品绝大部分由产地以原始产品形式卖出,农产品产后值不仅没有得到提升反而下降,我国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之比为0.38:1足以说明问题。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偏低;二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 ;三是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四是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五是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健全。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一)运用先进技术改进现有的冷藏设备,并大力发展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我国应积极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冷板车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低温仓库应该根据冷藏食品对温度的不同要求进行建设。低温仓库依据仓库温度不同分类,分为冷藏库、冷冻库、特殊冷藏库。

(二)通过并购等方式,促进我国传统的冷藏运输企业向专业低温物流企业转变。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传统的冷藏运输企业必须在整合原有的资源基础上,通过并购等形式,拓宽物流服务领域,向现代专业的低温的物流企业转变。

(三)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的建设。

要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就必须联合各方面的力量,包括政府的支持和行业组织的协调,成立一个由客户、运营商和投资者组成的联盟。从供应链的角度看,也就是建立一个能满足消费者、供应商和零销商三方面需求的冷链物流模式。在整个过程中有严格的温度控制和实时监控。

(四)制定我国冷链物流标准,规范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业务操作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推动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2004年,美国冷链协会了《冷链质量指标》,这一标准可以用来测试运输、处理和储存易腐货物的企业的可靠性、质量和熟练度,并将为整个易腐货物供应链认证奠定基础。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不仅有利于规范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业务操作,而且将有利于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进一步改进自己的经营与管理,有利于扩大我国鲜活农产品的出口量。

(五)尽量缩减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的渠道环节: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农产品即使在低温下流通,其在流通渠道停留的时间仍然比较长。因此,为了保证生鲜农产品从生产者手中快速及时地进入消费环节,卖场、连锁超市、便利店等商业业态应向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产地批发市场集中采购冷冻冷藏产品,缩减作业环节,建立直接有效的流通渠道。

(六)大力开发并推广农产品产后低温包装和保鲜技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整个流通过程中,不管需要用什么来保持包装内的物品的低温,最后在都归结到包装开发和涉及的基础原理。因此,大力开发并推广使用农产品产后包装和保鲜技术,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

四、结束语

大力开发并推广使用农产品产后包装和保鲜技术,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我国农产品低温物流行业应在吸取国外的最新保鲜技术当地基础上研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新保鲜技术,提高科技对农产品保鲜的贡献率。只有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推陈出新才能使中国的冷链物流焕发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郑海浪.冷链物流的优化.中国储运,2004,(04).

[2]张迎新.食品行业冷链物流研究[J].物流科技,2004,112,(12).

冷链物流的起源范文2

关键词:农产品 物流金融 风险

农产品物流金融的发展背景和含义

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包括农村物流在内的九大物流业重点工程,“十二五”时期,江苏经济发展仍将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长,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农产品区域物流网络初步形成,冷链物流初具规模,粮食仓储物流能力逐步提高。四核五带(沿沪宁线物流带、沿江物流带、沿海物流带、沿东陇海线物流带、沿运河发展带)中都设计了新时期下农产品物流发展的蓝图。依托连江通海的区位优势和临港产业集聚的优势、北接环渤海、南融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和较好的物流产业基础,在提升产地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功能的基础上,大力培育扶持发展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鲜活农副产品现代物流配送中心,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支持农产品经营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配送功能,结合实际,设立各自综合和专项的农产品配送中心。推行“生产基地-配送中心-连锁超市(店)”流通模式,实行标准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同时,重点支持农产品冷链、质量安全可追溯两大系统建设,实现冷藏、保鲜、加工、配送一体化。提高有机、绿色安全农产品的配送率,着力提高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江苏“十二五”农业经济发展规划中,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物流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显性抓手,将进一步推进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物流金融是国内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物流增值服务,它运用金融工具促使物流业产生价值增值,在我国很多省市已经得到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物流中小企业开始尝试通过物流金融产品,获得银行的贷款授信以改善资金流。近年来,国内提出了不少与物流金融相关的概念,如仓单质押、融通仓、物流银行、商品融资等。金融物流发展起源于物资融资业务。金融和物流的结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当时的美索布达米亚地区就出现了谷物仓单。而英国最早出现的流通纸币就是可兑付的银矿仓单。

农产品物流金融模式的主要风险

当今,农业企业的发展趋势是朝着综合性、集团化、国家化的方向发展,广泛实现资源共享。国内的广大中小农业企业自身力量单薄,因此如能形成自发性质的农业企业联盟,充分融入供应链的运作模式。通过协议资源组合的方式,相互信任、优势互补,可以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开展物流金融活动一定能取得更大的竞争效应,共担风险从而获得来自金融界的更多支持,共同受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物流金融是集众多主体参与并且不断在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复合金融服务,涉及行业广泛,有银行、保险、物流企业、生产制造企业等。物流金融在银行和物流企业的带动下,为广大的各类中小型企业提供了灵活融资的资金渠道,既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又扩大了银行和物流产业的新的业务平台。但是由于该项业务在我国开始得比较晚,业务主体尚缺乏成熟的实践经验,在市场、技术、财务、操作、法律等诸多方层面存在着一定的运营风险。

(一)银行金融机构角度

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加强建设企业信用度和物流金融风险管理。农业企业要全面加强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增强生产经营风险管理意识,取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支持。由于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伴随着农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尤为复杂。采购、生产、运输、销售、售后服务和货款回收过程都可能存在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使其不能正常开展;自然、政治、经济的风险;信息系统不能平稳安全运行的风险;合作物流企业不能履行高效安全的监管等等风险,都将给制造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增强农业物流金融项目的全封闭管理、专人管理,销独立作账,成本费用独立核算,效益利润单独反映;学习分散和转移风险的金融技巧是金融企业必备的功课。

(二)农业物流企业角度

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监管直接影响到物流金融贷款项目的安全收回。物流企业首先应该加强对融资农业客户的信用调查,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客户,避免与有不良信誉记录的客户合作,正确评估客户的动产质押,准确把握客户的实际履约能力,合理确定担保款项;选择市场需求大、方便储运、变现迅速的优良农业质物品种;充分掌握客户农产品生产和库存的状况,准确把握其采购、销售、运输等实际信息,了解质押物的市场变现和流通能力,严格监管质物的正常流转,避免质物变现价值低于银行授信敞口余额而无法变现,导致无法挽回的操作风险。提高仓储运营能力,提高运输效率,减少配送环节的人力成本、借助信息化手段,降低现场管理费用。从整体上降低供应链内部的信用风险。

(三)国家法律法规角度

由于目前我国对于物流金融中质物的法律法规和担保法尚无完善的对接,物流金融操作流程中,涉及到多方主体,作为客体的质物在多方之间流转,因此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容易导致质物的所有权产生纠纷。特别是在信用立法上,还有待于制定法律促进物流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完善,促进物流金融业务向更高、更广的纬度发展。

(四)农业生产企业角度

由于农产品市场供需情况和价格经常会有波动,作为质押物的农产品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市场运营风险。所以在农产品质押物的选择上无疑应该选择本公司市场价格稳定、变现能力好、市场需求量大、储运方便快捷的产品。关注农产品市场信息,及时采购和销售,缩短资金周转的时间,控制现金流量,避免剧烈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缩短银行对减少农产品质押物的评估时间和融资成本,减少现场管理费用。

农产品物流金融模式风险防范策略

当今,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物流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必将带动农产品物流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扩容,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企业、金融企业、物流企业以及政府都应该有进一步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策略。

(一)金融机构提升创新意识,建设客户社会信用监管、评估体系

由于物流金融业务流程较为复杂,涉及主体众多,在操作过程中面临较为复杂的风险。作为物流金融的主要提供者,银行在合作物流企业的选择上应该有意识地选择那些具备完善的仓储数据库管理、固定资产多有实际偿付能力的成熟型农产品物流企业,和企业一起研发物流金融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加快网络建设,在物流企业设立专门部门和专业人员参与管理,使银行实现无缝对接现场管理;农产品物流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必须将客户经营状况、偿贷能力、历史信誉等实时共享给银行,确保银行掌握客户的原材料、成品的库存和销售情况,督促抵押监管商品的正常贸易流转,建立全面有效的物流金融非现场监管体系。

(二)扶持农产品物流企业整合绩效,实现融资的多样化

目前江苏省在农业物流方面目前基本上还是以物流功能单一的储运为主,参与主体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产品物流所需要的冷链设备技术滞后、农产品供销信息不够通畅和透明,造成产品流向盲目。因此广大农业企业要加强科研投入,开发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核心技术。农业生产企业普遍停留在缺乏自主品牌和专有技术、核心技术的层面。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供应链竞争时代的关键因素,保证每年确定比例的科研经费的投入,实现自我发展,通过创新科技的有力支撑,不断积累壮大,成为朝阳企业、品牌企业,增强企业自身实力,创造机会争取有更多的渠道来筹措资金,实现融资的多样化。

(三)政府制定法律措施,加大对农产品物流金融的投入

政府要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根据物流业的产业特点和物流企业一体化、社会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统筹完善有关税收支持政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要及时补充和修正,大力支持江苏省农产品物流金融活动的顺利开展,支持银行与农产品物流企业之间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确保行企之间的信息通道的畅通无阻,有效降低物流金融风险;在物流金融质物客体的所有权的规定上要明确各个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农产品质物流通时的合理、合法性。

(四)投资农业现代信息化建设,倡导绿色物流金融

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有机结合。面对庞大的现实需求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物流基地信息化和标准化探索也成为热点。在这方面,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为物流企业提供了信息化、标准化以及电子商务专项补贴支持。很多物流基地在规划建设时也把信息化设施列入基础设施构建。传统农业企业的物流是以生产补货和销售为主体的,以仓储和运输为主要控制基础。但在物流金融操作模式下,必须具备高度智能化的信息通道和融资合作物流企业的信息平台有效沟通,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并接受合作物流企业的质押监管和反监管。由于融资的需要,从生产物流向专业化3PL服务方向的转变,合作物流企业将涉及到全程物流服务,根据物流金融三阶段的不同操作要求,农业企业还必须在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和销售商协调等方面加强与合作物流企业的协同操作,建设自动化、网络化、柔性化的智能信息平台是实现农产品物流融资的关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推动绿色增长,是这一时期的发展趋势,将引领农业物流金融产业未来发展的潮流。

(五)加强院校、农企和金融机构深度合作,注重物流金融创新人才培养

基层和高端农业物流金融人才的双向短缺是造成农业物流金融发展的关键瓶颈。拥有高素质的物流金融专门人才是农业企业融资发展的有利条件。通过广纳贤才和内部培养,充实制造业高端管理人才的队伍,优化人才结构。重视企业内外专业培训,如和银行联合开展质押监管和操作流程的培训,使人才迅速掌握丰富的物流管理知识和技巧,又熟悉金融业务操作和法律规范,为专业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持续合作储备人才。

结论

“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仍将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长,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流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必将推动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在新的起点上加速发展,物流金融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为广大农业企业所需求,逐渐成为上下游企业的连动体系,广大农企应该努力抓住机遇,实现自我价值的迅速提升,以适应农产品供应链竞争时代的到来。在实施农产品物流金融模式不断创新的同时要不断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信息化管理技术水平、关注银行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提倡低碳物流、绿色物流金融的现念;加大力度创新培养农产品物流金融人才,多角度带动和支撑农产品物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桂红,饶志伟.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整合探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1(2)

2.丁俊发.农产品物流与冷链物流的价值取向[J].中国流通经济,2010(1)

3.雷勋平,王亮.安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3)

4.巢峰.江苏省农产品贸易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

5.李明.湖南省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J].江苏商论,2011(2)

6.戚继胜,陈春.高港区现代农业物流发展思路[J].农村经济学,2009(20)

7.宿长海,宋晓露.大连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问题研究[J].区域经济,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