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的基本含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冷链物流的基本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冷链物流的基本含义

冷链物流的基本含义范文1

关键词: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中图分类号:F762.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6月9日 

一、冷链物流基本理论知识 

(一)冷链物流的概念。随着制冷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物流行业越来越繁荣,冷链物流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是物流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泛指为保证易腐、生鲜食品的质量安全,减少损耗,在其生产、储藏、运输直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状态。 

(二)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含义。水产品由于其高营养、高蛋白、低热量的特性而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水产品在物流运输的过程中极易发生氧化、受细菌污染。冷链物流在水产品物流配送过程中的应用对降低水产品流通过程产生的损耗有着重大的意义。水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水产品从生产商到中间商再到零售商最后到消费者的整个流通环节过程,始终能够保持在一个恒定的低温状态下。 

二、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 

(一)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特性。当前,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性:冷链物流作为物流行业的新兴产业,起步比较晚,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在近几年才开始逐步发展起来;苏州市目前的水产品冷链物流规模比较小,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还没有覆盖到苏州大市范围内;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到目前为止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规划,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经营相对比较分散。 

(二)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运用大致情况。苏州市当前主要的水产品市场大约有11个,包括昆山、常熟、太仓等县级市水产品市场在内,这11个水产品市场的主要经营范围都与苏州市水产养殖的情况密不可分。太湖和阳澄湖是苏州市比较典型的两个湖泊,而这两个湖泊的水产品也在本地水产品市场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绝大多数的水产品在从产地到最终消费者的物流过程中都存在着损耗的风险,而部分销售渠道长且存活率低的水产品则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作为苏州当地水产品主要的两个产地,太湖及阳澄湖的水产品流通过程对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情况有着典型的代表意义。当前,大部分的太湖和阳澄湖水产品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只有极少数的水产品采用了冷链物流。

(三)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过程分析——以阳澄湖大闸蟹为例。随着阳澄湖大闸蟹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和喜爱,阳澄湖当地的大闸蟹专卖店和以大闸蟹销售为主的渔家乐开始涌现,水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也逐渐扩大。 

传统的阳澄湖大闸蟹物流配送过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流通阶段:第一阶段是从生产场所到产地水产市场,这种情况一般是由生产商(渔民、养殖户、加工商)送货到市场;第二阶段是从产地市场到销售地市场,一般是由产地和销售地的批发商委托第三方物流运输;第三阶段是由零售商到最终消费者的过程,这一阶段主要是由消费者自行提取的方式进行。 

随着阳澄湖大闸蟹网络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升温,再加上阳澄湖度假区当地渔家乐的繁荣发展,阳澄湖大闸蟹传统的销售模式开始发生改变。不少蟹农开始选择网络销售这一新的销售模式,通过减少中间商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利润。当地以销售大闸蟹为主的农家乐也开始逐步代替传统零售商的存在,直接将大闸蟹销售到消费者的手中。在当前新型的销售模式下,由于大闸蟹在物流配送过程的保鲜靠的仅是包装环节的冰水以及保温袋,因此对于第三方运营主体——快递公司的运送速度有着很高的要求。 

三、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冷链流通比例偏低。苏州市的水产品冷链流通率比较低,大部分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并没有先进的冷藏设施设备。以苏州市的阳澄湖大闸蟹为例,一到金秋时分,我们就可以在网上看到各种大闸蟹的销售信息扑面而来。每年仅仅一个蟹季,从阳澄湖销往全国各地的大闸蟹的数量就相当的惊人。 

然而,大批量的阳澄湖大闸蟹在整个销售运送过程中的保鲜,靠的仅仅是蟹农在大闸蟹包装技术上的努力,以及依托快递公司运送货物的时效性来保证。 

(二)水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不足。由于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起步比较晚、发展落后,到目前为止苏州市还没有建立一个权威的冷链公共信息平台。苏州市只有极少数的物流企业拥有冷链物流信息系统,而这小部分的物流企业中不少企业缺乏物流信息处理技术的能力,并不能够将冷链物流信息化发挥最大效用。 

(三)缺乏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专业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缺乏不仅仅是苏州市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尽管苏州市冷链物流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相应的冷链物流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苏州市冷链物流的从业主体仍然存在着“小作坊”现象。无论是从企业设备、规模还是市场占有率这些方面,苏州市当前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综合实力与国际领先的冷链物流企业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可以说,苏州市冷链物流企业中还缺乏优秀的“领头羊”。 

(四)缺乏专业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人才。随着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内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尽管如此,物流人才的教育培养还没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各地都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冷链物流作为物流领域的新兴产业,人才短缺的现象尤为突出。尽管近几年苏州市大力地进行了招财纳贤,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涌入苏州,但是全国性的冷链物流人才匮乏使得苏州市冷链物流人才也十分稀缺。

四、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建议 

(一)提高水产品冷链流通比例。对于苏州市来说,提高水产品冷链流通比例十分重要,不仅降低了水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也满足了消费者购买到新鲜水产品的消费需求。提高水产品冷链物流的流通比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扩大冷藏车的规模,为冷链流通率的增长奠定基础。苏州市冷链物流的建设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但是苏州市政府应当从长远角度考虑,加大对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建设的资金投入,为今后本市水产品流通的发展谋求更好的出路。 

(二)加快推进水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苏州市可以根据当地水产品发展的情况来制定未来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可以率先在苏州市当地的两个主要水产品产地,太湖及阳澄湖地区建立水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通过数据共享,促进水产品在物流各节点信息的有效沟通。苏州市政府应当鼓励水产品市场信息、库存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健全冷链物流作业的信息收集、处理和系统,全面提升水产品冷链物流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三)培育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对苏州市来说,培育一些规模化的,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提供综合化、专业化服务的冷链物流企业,在推进本市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首先,冷链物流企业应该加强对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其次,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要加强对销售商和供应商的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后,苏州市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信用体系,维护市场秩序,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实施扶持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优惠政策。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四)培养水产品冷链物流人才。苏州市想要突破冷链物流人才缺乏的关口,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各大高等院校是社会人才输出的主要源泉和动力,高校可以通过采用与企业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提前在校园接触到企业的实际操作;其次,苏州市政府应当规范物流行业的作业标准,努力营造一个规范有序的物流市场,为物流人才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发展做出努力;最后,冷链物流人才和冷链物流企业也需要通过不断地努力来加强自身的素质,为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添砖加瓦。 

主要参考文献: 

冷链物流的基本含义范文2

【关键词】易腐食品;易流通;效率

一、易腐食品的经济流通效率的定义

易腐食品是易坏的,不经久的食品。与生鲜农产品的意义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生鲜农产品一般是指初级的农产品,没有经过深加工的农产品。易腐食品的流通主要是指易腐食品的运动过程。易腐食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运动过程,由售卖过程(W―G)和购买过程(G―W)构成,它是社会易腐食品再生产的前提和条件。

易腐食品流通效率是是指易腐食品的整体流通运行节奏,是判断流通竞争力强弱的核心指标。它是一个综合指标,通过流通速度、库存率和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三个指标体现出来。

姚红认为,流通效率可以从企业、流通渠道、流通行业和社会效益4个方面研究,其中,对流通渠道层次或供应链层次上的流通效率研究认为,流通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的效率提高或下降,会不同程度反映到其上下游环节,进而影响整个渠道。因此,对油菜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层次分析,具有理论的依据性和现实的可行性。

二、国内易腐食品流通的现状

易腐食品的特点具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数量和品质下降、变质、贬值等的特性。易腐食品流通效率不高将会延长易腐食品的货架期,增加易腐食品的损耗率。影响流通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流通模式,物流,信息传递等等。

(一)发展中的优势

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并且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大力地支持;不断地我国易腐冷藏货物的生产和运输快速发展;冷藏、冷冻产品市场容量进一步扩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意识不断提高。

(二)发展中的问题

1.损耗大

目前我国的易腐食品中,初级产品的产量的产量大,深加工的速冻食品和冷冻饮品产量小。一般我国的易腐食品的损耗率大致在25%―30%左右(见表1)。

按照最低的比例25%,以2006年为例,说明仅这几项易腐食品的损失就可以达到23058.2万吨。

2.品质控制没保证

易腐食品重要的是对于温度的控制。以一次超市调查为例,2007年1月19日,商务部公布了《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加强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管理,提高流通食品的安全性,上海连锁经营协会与上海商学院流通经济学院的课题组,对上海超市食品安全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与研究。调研的结果是:消费者对上海市场供应的食用商品的安全状况基本认可。但验收、现场制作、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与食品销售是超市食品安全过程控制的薄弱环节;有些生鲜根本不用冷藏车。温控不严格,已造成易腐食品品质的波动。

三、国外易腐食品流通的现状

国外的易腐食品的流通效率损失率一般都在10%左右,之所以国外比我们做得好,有以下几点经验可以借鉴:

(一)制度完善

这里的制度除了有政府的支持外,主要是协会和认证制度。政府的主要在法律和投资上整体规划,扶持本领域的大企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协会主要在政策引导和技术服务上给予支持,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方面严格控制。认证主要在于实行市场准入。

(二)注重流通环节间的衔接

国外更重视易腐食品的安全性,从生产到消费领域,国外讲究的是从农田到餐桌的一整套体系。在此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涉及到易腐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标签、品质等级、容器和包装、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最大兽药残留物允许含量和最大杀虫剂残留物允许含量等有关标准和规定。注重各环节的衔接,确保各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是易腐食品流通安全的核心。

(三)鼓励技术创新

在流通的各个环节,技术创新可以有效地提高易腐食品的流通效率,体现在高技术提高了物流的快速反应和运输效率,保证了易腐食品的品质,延长的易腐食的货架期,可以使企业投入较少,本身的货损也会降低。无论是冷藏还是检验检测技术,我们都与其有不小的差距,正因为如此,贸易保护更进一步对这些先进国家有利。

四、如何衡量易腐食品的流通效率

(一)从流通效率的含义上衡量

李辉华认为流通效率是一个衡量流通整体质量的概念,指商品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流通领域所实现的价值量与流通费用之差;徐从才认为流通效率是指流通实现过程中价值补偿的程度以及利益的和谐度,具体包括流通产业效率和流通组织效率。综合上述学者对流通效率的研究,我们根据流通效率的含义,在对流通效率进行测度时,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建立指标体系:

第一,周转率指标。反映流通渠道效率,流通渠道越顺畅,商品周转越快,流通效率越高。反之,流通渠道不畅,商品周转率低,商品库存率高,流通效率降低,在此,本文选取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批发零售业库存率、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存货周转率作流通渠道效率的测度指标。

第二,规模性指标。反映流通组织效率,流通企业规模越大,流通业集中度越高,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也就越高,规模经济优势越能得以体现,流通效率也相应越高。在选用规模指标时,由于限额以上连锁化零售企业销售额、百强零售企业的数据获取年数有限,所以不选用这些指标来测度流通业集中度。

第三,效益性指标。反映流通产出效率,流通业的单位劳动力、资本投入所获得的流通产出越大,则流通产出效益越好,流通效率越高。

(二)从经济和技术方面来衡量

本研究沿用许文富提出的流通效率的衡量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中流通效率的概念包括经济效率和技术效率,衡量经济效率的指标包括季节变动幅度、流通差价的大小、成本的构成要素、利润的构成要素、市场控制力、价格敏感指数;而衡量技术效率的指标包括损耗率、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所经过的层次。

从多角度、多立场全面分析农产品流通效率,农产品流通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社会关注的流通效率指标、生产者关注的流通效率指标、流通者关注的流通效率指标和消费者关注的流通效率指标等四个部分的立场指标。

五、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一)冷链物流

物流配送的发展程度是衡量该国或地区流通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冷链物流的发展对于易腐食品流通有着重要的作用。专业化的冷链物流不仅可以保证流通中的品质,还可以更高效率地配送到顾客手中。

(二)农副产品绿色通道

制定切实措施,确保“绿色通道”通畅。从1995年起,全国先后建成了山东寿光至北京、海南至北京、海南至上海、山东寿光至哈尔滨等四条蔬菜运输“绿色通道”,穿越全国18个省(市、区),总里程达到1.1万公里。

(三)规模、专业的市场建设

目前,农贸市场是我国易腐食品如鲜活水产品、果蔬、肉禽类、奶蛋类等食品的主要渠道。生鲜食品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易腐败变质。流通环节越多流通时间越长,损耗越大流通效率越低。目前国家采取“农改超”等措施.农产品可以采用直销的方式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传统批发中的中间环节还缩短了流通时间能有效地降低流通成本.控制产品价格.提高生鲜食品在便民超市等现代营销方式中的销售比重。

(四)信息传递不畅

易腐食品流通中的信息是物流进行各项活动联系运转的纽带.通过及时搜集和传输有用信息,并通过信息的传递把运输、存储.加工、配送等业务活动联系起来,才能提高食品物流效率。在信息传递环节中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信息传递过程往往出现失误,使得经营者经常不能准确、及时地获取信息,往往造成决策的失误。

(五)消费环节

通常人们从农贸市场购买食品主要看重食品的新鲜和价格便宜。但消费者对农贸市场的易腐食品的安全性并不认可。流通效率的提高要求易腐食品应该是少消耗。只是在市场买一些主要是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意识要有更进一步的提高,才可能购买富有更高价值的保鲜产品和加工食品。这样才能调动商家提高流通效率的积极性。

(六)从业人员的因素

流通产业人员素质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者在流通产业从业人员中的比重。一个国家或地区流通业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该国或该地区流通现代化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流通现代化水平的高低和竞争力的强弱。通过该指标的横向、纵向比较,可以衡量我国流通领域人才素质的现状、差距及今后人才培养、教育的重点与方向。

参考文献

[1]姚红.流通现代化的理性标准研究[J].商业时代,2004(15):5-6.

[2]李辉华.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关系的静态和动态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3):41-48.

[3]徐从才.流通经济学:过程组织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45-155.

冷链物流的基本含义范文3

关键词:农超对接;农产品生产基地;功能拓展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3)04-0021-04

从2008年开始,国家商务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超对接”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国范围内“农超对接”的实践快速开展起来,总体来说效果积极。但是一些问题也随之显现,其中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农”与“超”之间的对接不顺畅。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都建立了农产品生产基地,它们在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促进农业生产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这些生产基地从功能上来看大多局限于农产品的生产,而超市作为零售终端与之相衔接时,农产品的分拣、包装、流通加工、物流、配送等流通功能如何分担的问题就突出出来,成为影响“农超对接”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拟从农产品生产基地功能拓展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寻求解决途径。

一、文献回顾

国内很多学者从理论上对“农超对接”的含义和本质进行了研究。陈尧、杨为民(2012)提出“农超对接”既是农产品供应链集成的产物,也是一种新型的纵向一体化。隋姝妍、大岛一二(2010)认为“农超对接”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超市直接到农村采购农产品;二是指农民把他们的农产品送进超市。李莹、陶元磊、翟印礼(2011)提出“农超对接”作为一种混合治理模式,符合现今农产品交易的新兴特征。另有一些学者实证分析了“农超对接”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刘振滨(2012)发现蔬菜产地采后商品化处理程度偏低是蔬菜“农超对接”不畅的主要原因。李莹、杨伟民(2011)证明了物流能力的具备对于合作社进入现代农产品供应链影响重大;配送对于专注于销售、不专注物流的超市而言十分重要。

现有文献对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研究的相对较少。蒋永穆、王丰(2010)认为农产品生产基地是以农户、政府和市场为主体,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与农业生产效率,使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增色,而根据比较优势在适宜区域,利用科学生产、规模化经营从事相关农业初级产品生产,发展区域主导产业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并且作为规模化经营的载体,农产品基地具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及载体功能。王超、王磊(2007)等结合黑龙江地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发展情况,从吸引投资、质量检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科技投入方面提出了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思路。穆新伟、任建兰(2004)以山东省为代表,提出绿色农产品基地的生产活动必须立足于规模化、特色化和标准化,要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品牌营销,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利益连接机制。刘孟山(2010)认为农产品基地必须实行标准化生产并建立蔬菜质量检测体系,同时要尽快形成蔬菜品牌,利用品牌优势提高生产基地产品的竞争优势。

总体来看,大多数文献仅将农产品生产基地单独或者作为参与“农超对接”的一个部分进行分析和探讨,将农产品生产基地功能的完善与促进“农超对接”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研究的还较少。

二、农产品生产基地基本运作模式

随着近些年农业产业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以及“农超对接”的蓬勃发展,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经济实力较强、农业发展较快的省市陆续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根据农产品生产基地主体以及运行方式的区别可以将其分成以下四种模式:

(一)松散型农产品生产基地

这种类型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主要是指基于当地气候、土壤等相对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长期生产习惯形成的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地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先是一些农户对某些传统产品或优势产品的商品化经营获利形成示范效应,最终带动了整个地区相关农产品的商品化生产,形成了具有地域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河北省沧州金丝小枣、赵县雪梨等生产基地就是这种类型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代表。一般来讲,这种基地生产的农产品种类相对较少,生产较为专业化,产量能够达到一定的规模,最终产出的农产品商品化率也较高,但农户除了生产相同的农产品外,没有更多的联系。从整个供应链角度来看,松散型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产品在流通中一般经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是地头农产品收购,或者进入产地批发市场,接下来经过配送和运输进入到销地批发市场,最终进入销地的超市或者农贸市场。总体来看,这种类型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功能相对单一,主要是以专业化的生产功能为主。

(二)以农民合作组织为主体建立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这种类型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具有一定的组织化程度,一般是由当地的农民合作社组织建立,主要存在于经济较为发达、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这种生产基地的生产者主要是农民合作组织成员,他们依托合作组织完善的内部组织管理和健全的规章制度,按照科学合理的生产标准进行农产品的生产。这种类型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从选种到种植、施肥等一系列生产活动都是在合作组织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的,并且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在质量和外观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从各地区的发展经验来看,以农民合作组织为主体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本地区的农产品生产优势,使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在质量和价值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提升了农民在农产品供应链和市场中的地位,使得当地的农民既增产又增收。总体来看,生产功能是这种类型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主要功能,少数综合实力较强的农民合作组织建立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也有部分流通加工的功能。

(三)依托于龙头加工企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这种类型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也具有一定的组织化程度。在这种类型的生产基地中,当地的龙头加工企业与基地内的农户签订合同,由农户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进行农产品的生产,龙头企业则负责收购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出的农产品并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在这种模式下,龙头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引导着基地的生产并且生产基地的规模与龙头加工企业的规模大小是相关的。这种模式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在农业产业化趋势下订单农业发展的产物,基地只有生产功能。

(四)由涉农企业建立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这种类型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是指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销售等业务的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将当地的土地集中起来后雇佣劳动力,使其按照企业的目标和要求进行农业生产,这种基地完全从属于涉农企业,是涉农企业的组成部分,完全为企业服务。一般来说,由涉农企业建立的农产品生产化程度相对较高,主要的功能是进行农产品的生产。

国家大力推进“农超对接”的目的是要改变长期以来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农民卖难、农产品收购价低,市民买贵、买不到放心农产品”的局面,使广大的农民和市民从“农超对接”中真正获得收益。依托于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和涉农企业自建的生产基地拥有较为成熟和独立的流通渠道,所以本文主要研究松散型和以农民合作组织为主体建立的生产基地的功能拓展问题,因为它们是“农超对接”中“农”的主要代表。

三、农产品生产基地功能内涵的变化

生产基地的基本功能是生产,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随着产业链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农产品从地头到餐桌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其质量与安全需要每一环节的主体共同努力,各环节仅考虑自身的利益和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要将目光关注于整个供应链的优化和完善,尽可能使自身的活动更好地为促进农产品在供应链中的流通服务。从这一点出发,农产品生产基地已经不能仅关注自身的生产活动,更要兼顾如何更好地参与流通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换句话说,农产品生产基地功能的内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一)生产优质的农产品

首先从农业内部的变革来看,随着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程度的加深以及越来越多的农业新技术应用到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农业的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也有了很大进步,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一种先进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生产优质农产品是其应有之义。其次从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角度来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吃得饱”,更加强调“吃得好”,越来越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和特色,所以为了满足销售的需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必须有能力提供高品质的农产品。

(二)使农产品在供应链中的流通更加方便

正如前文所述,农产品生产基地处于整个供应链的最前端,最重要的功能是生产农产品,但在“农超对接”的条件下,很多参与“农超对接”的超市对销售初级农产品的积极性不高,他们更希望农产品生产基地提供商品化率较高的产品,所以生产基地仅将农产品生产出来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对初级的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包装,满足下游主体的销售需要,此外,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也是农产品供应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在国内,除了少数大型超市具备物流配送功能外,很多中小超市没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所以如果农产品生产基地能够提供农产品的物流配送服务,不仅能使生产基地和超市之间的对接更加顺畅和稳固,还能更好地提升农产品在供应链中的流通效率。

(三)使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

当今社会,食品安全是消费者和政府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使消费者吃上放心的食品,是农产品生产基地义不容辞的责任。农产品的安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前文提到的生产优质农产品,强调了农产品在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二是农产品流通及加工过程的安全性,众所周知,很多农产品的产地和销地距离较远,运输的时间较长,并且中间环节也较多,这些都增大了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变质等安全问题出现的可能性,所以就需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超市等主体共同努力,建立可追溯的农产品信息系统,就生产基地而言可以通过给产品附带上具有完备信息且可以继续登记、读取相关信息的标签等措施来保证食品安全,此外,随着市场上农产品的种类逐渐增多,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认同度也越来越高,所以就要求农产品生产基地必须加快农产品品牌的建设,通过打造品牌进一步完善产品的信誉和质量保证等信息,确保消费者吃得舒心,吃得放心。

四、农超对接条件下农产品生产基地功能拓展措施

农产品生产基地功能内涵的变化为其功能拓展指明了方向:在生产功能基础上,重点拓展标准化生产功能、流通加工功能、物流配送功能、品牌创建与经营功能。

(一)完善标准化生产功能

生产基地要严格按照国家对农业投入品管理规定,严格规范对生产投入品的经营与使用行为,严禁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等,按照标准指导农户科学使用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基地要建立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完备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生产投入品、生产管理活动、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的档案,建立信息查询系统和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二)发展流通加工功能

农产品生产基地可以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等优势,雇佣当地的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然后建立负责农产品包装、分拣等活动的加工部门。在发展流通加工功能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流通加工的目标一定要明确,那就是以市场和超市的需求为导向,结合当地农产品特色,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农产品做分类、包装等加工处理活动,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率和附加价值,促进农产品生产基地与超市更好地进行对接并使农民能分享到农产品增值带来的利益。其次,在对农产品进行加工的过程中要坚持“安全优先”、“质量优先”的原则,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加工标准进行农产品的加工,并在加工完成后及时对完成品进行安全和质量检测,务必做到安全,无污染的加工,保证产出农产品的品质。再次,在流通加工的过程中要加强管理,积极使用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式,更要充分利用好从事流通加工的劳动力距离农业生产一线近、熟悉农产品特性、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努力提高流通加工的效率,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扩大收益。

(三)发展物流配送功能

有条件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可以自建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向与其对接或者合作的超市配送生产的农产品。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建立物流配送中心时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自身的条件以及与超市的远近、超市的大小等指标,积极寻求当地政府政策或者信贷支持,充分整合可利用的资源,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在开展农产品配送时首先应该对农产品的运输方式、运输车辆进行合理的选择,优化运输线路、加大冷链物流等先进技术在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的使用,提高运输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信息登记和传递制度,实施流通全程监管和调控,确保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安全和品质。其次,删减农产品不必要的储存环节,减少农产品储存费用。再次,合理规划装卸搬运方法和程序,减少装卸搬运的次数,杜绝无效作业。最后由于农产品是农民直供超市,流通过程中尽可能选择经济合理的包装,并且做好包装物回收和再循环利用,推进包装标准化、绿色化和轻薄化,降低包装的费用和包装成本。

(四)发展品牌创建与经营功能

1. 科学规划农产品的品牌核心价值与内涵,其品牌核心价值的提炼应该紧紧围绕“优质”这一中心展开,同时还要以农产品的口味、营养价值等独特品质为卖点,紧紧抓住消费者的偏好。

2. 要有一个好的品牌名称,实施商标策略。品牌名称要与农产品特性相符,具有产品联想功能;要具有独创性;要易读、醒目易记等。在河北已获认证的农产品品牌中不乏好的例子,比如邢台的富岗苹果,沧州的金丝小枣等。在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下,要实现农产品的品牌战略,就必须重视商标注册和商标权的应用,并求得法律的保护。

3. 确立符合基地农产品特点的广告创意与策划,实施广告策略。农产品生产基地可以结合其产品的个性特征,挖掘其独有魅力,借助各种媒体和渠道做好广告宣传,以此作为开拓更广阔市场的重要手段。

4. 注重品牌保护。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严把农产品的安全质量关,要做到杜绝一切以次充好、生产劣质产品的行为并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其次要严厉打击农产品市场中的假冒侵权现象。积极运用法律武器,配合技术监督、工商管理等部门的工作,加大对农产品品牌、商标和信誉的保护力度。

参考文献:

[1]李莹,陶元磊,翟印礼.“农超对接”生发机制理论探析[J].农村经济,2011,(10):95-98.

[2]刘振滨.河北生鲜蔬菜农超对接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7):221-225.

[3]王超,王磊,李昌宇.黑龙江垦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现状的优势、问题及对策[J].科协论坛,2007,(3):130-133.

[4]陈尧,杨为民.基于供应链的“农超对接”机理研究[J].农业经济,2012,(1):121-123.

[5]王丰,蒋永穆.论农产品基地:内涵、功能与发展形态[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5):59-64.

[6]王丰,蒋永穆.论农产品基地发展形态的演进[J].农村经济,2010,(11):29-32.

[7]李莹,杨伟民,张侃,胡定寰.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5):65-71.

[8]穆建新.山东省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与营销战略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4:25-27.

[9]隋姝妍、大岛一二.试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J].农村经济,2010,(8):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