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冷链物流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冷链物流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1
[关键词]食品冷链;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1-0035-01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然而近年频频曝光的不良商贩、生产企业在食品加工中不按标准生产,偷工减料,掺杂使假,违法使用添加剂等事实,把食品安全性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使人们不得不提高警惕。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在食品物流过程中由于设备落后、冷藏保温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导致食品在到达消费者餐桌前就已经腐败变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就是说食品物流造成的食品安全隐患同样亟须我们关注,一套完整有效、环环相扣的高水平物流运作体系能够为食品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其中以肉类、水果、蔬菜及水产品、奶类为代表的食品冷链物流正起着关键作用。
1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冷链物流是指冷藏冷冻容易腐烂的商品,使其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以保证品质。在我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虽然近些年食品冷链体系已初步形成,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15~20年的差距,目前我国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链发展相对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1 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发展分布不均衡
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足,并且沿海发达地区和内陆地区发展极度失衡,这是导致冷鲜食品从货源地到消费地无法实现全程冷链,造成食品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进一步加大投入,实现冷库、冷藏保温车规模化,但我们必须意识到一方面大力发展冷库冷藏车等高耗能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会使我国的节能减排任务会更加艰巨。另一方面现实中,我国从事冷链业务的企业良莠不齐,各自为阵,重复建设,资源过于集中,利用率不高,在某些地区还经常出现冷库开工不足、冷藏车空驶等情况。因此在现阶段整合资源,提高冷链资源的利用率是解决当前的困境的一个有效途径。
1.2 软硬件技术水平较低,是冷链中的薄弱一环
冷链作为一种温控物流,实际上是一系列的冷藏解决方案和应用系统的综合利用,既包括制冷压缩机、温控阀等硬件设备,也包括电子标签、GPS等软件信息技术。当前我国冷链物流的技术设备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如日本早在20世纪就已尝试海陆空冷链联运,而在我国现在仍时有用棉被或装着冰块的矿泉水瓶保温的土方法把食品送往各地。冷链中一方面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导致作业效率不高,冷链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没有建立完善的冷链信息系统,无法实时监控温度、传递信息,断链的风险无处不在。另外,技术落后直接导致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例如我国果品每年的冷藏量只相当于总产量的10%~15%,果品采摘后物流中损失率高达30%。因此为了减少浪费、保证食品质量,提高我国冷链技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冷链意识有待在全民中提高
近些年当消费者的餐桌因为冷鲜食品的普及而越来越丰富时,人们的冷链物流意识却没有相应提高。很多老百姓对于超市里冷柜温度设定成多少、供货商短距离运输时用普通车代替冷藏车这样的情况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殊不知,像一盒鲜牛奶,出厂后从装车到最终到达消费者手里,温度必须保持在0℃~10℃,只要离开冷链系统3个小时,就会变质,饮用后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或发生食物中毒。正因为消费者缺少冷链服务的需求,生产者和销售者自然也缺少了约束力,可以说冷链之所以断链有时是断在消费者自己手中。所以当前政府、行业协会大力推动冷链物流的过程中,在制约供方的行为时,也要注重对需方的宣传教育,强化消费者的冷链物流意识已是当务之急。
2 对于上述问题的几点建议
2.1 发展共同配送,资源共享
由于我国现有的冷链物流资源有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一地区要尽可能多地实现资源共享,以降低整体作业成本。例如地处苏州太湖之滨的东西山,果品、水产一年四季不断,其中大闸蟹产业早已具备了十分完备的冷链销售体系,而杨梅上市季节,正好是大闸蟹销售空当,因此当地正在尝试整合资源,创新果品销售模式,既能延长杨梅等果品的寿命,又能利益共享,实现整个产业的效益最大化。同时,也有必要广泛开展第三方物流参与的共同配送,所有资源由第三方统一规划调配,从而形成集约规模化的经营模式,这也是大势所趋。
2.2 技术更新,人才是关键
冷链物流是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技术要求更高、更复杂。因此从事冷链物流的人员,除了必备的物流专业技能外,还应对化学、电学、制冷的结构、工艺、原理等专业知识有所掌握。而技术更新是知识积累基础上的升华与飞跃,只有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才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因此若要改变我国冷链技术落后的现状,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希望各大中专院校能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尽快培养出大批适合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人才,为技术更新提供有力的支撑。
2.3 加大宣传,提高消费者的认可度
现在仍有很多消费者认为蔬菜、冷冻食品等“不坏”就好,而忽略了对产品营养成分、品质安全的考虑,其实“冰激凌如果融化,即使再冻上也不能称为冰激凌了,而是牛奶和冰晶的混合物”。因此行业协会、媒体甚至政府相关部门有责任推广宣传冷链理念、普及冷链知识,帮助消费者转变错误观念,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增加对冷链价值的认可度,形成需求,而这种需求才是促使生产经营者自觉遵守冷链操作规范、促进冷链行业健康发展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1]文晓巍,达庆利共同配送:我国冷链物流配送模式的优化选择[J].现代管理科学,2008(3)
[2]匡敏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3)
[3]张玉华,孟一,侯成杰,等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安全现状与对策[J].食品与药品,2010(7)
冷链物流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2
关键词: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6;F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生鲜食品的质量尤为关注,冷链物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了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度,因此,发展好冷链物流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着重的分析了西安市的冷链物流现状情况,详细阐述了该如何更好的整合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并针对冷链物流行业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对冷冻冷藏食品的消费越来越高,我国的冷藏冷冻食品每年增产越来越多。然而,我国农产品的冷藏运输率却比较小,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差距是比较明显的。巨大的农副产品冷链运输市场,使得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商机无限。但为什么已有的物流企业却不能够很好地进入冷链运输市场呢?这就需要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并加以解决。
1.2研究内容
本文在重点介绍西安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基础上,找出了西安市农产品产业中存在问题与缺点,分析了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不景气的原因。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为西安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提出一些决策性的意见和建议。
2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2.1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
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正因为这样却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时效性要求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性和协调性,所以,农产品冷链的运作主要是重视能耗低成本,有效地对运作成本与农产品冷链进行控制。因此,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还存在着许多要解决的问题。
2.2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
西安市是我国西部地区比较发达的几个城市之一,这里人口众多,每天在这座城市卖出的农产品数目数不胜数,但是,在西安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物流供应商能够对整个的冷藏物流供应链进行全程的监控。2.2.1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配送中心增多,农产品物流技术增强因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前景被广泛看好,所以许多的大型农业企业和零售企业都认准这这个商机,积极的开始投资并建设生鲜食品配送中心。随着各个农产品生鲜食品配送中心的建设,众多的农产品物流企业积极的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为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专业化提供了较好的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2.2.2西安市已初步降低了运输的成本西安市政府为了促进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重点加强了农产品物流运输网络的建设,在各个区域都建设一定的低成本运输网络。西安市政府已经允许在各大高速公路对冷链物流运输的车辆实施一定的监管,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减免一定的收费项目,以此来降低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的成本。
3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行业标准不完善
目前西安市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存在严重的不规范性。该行业的行业标准是由相关的物流企业及其他企业来制定的,在标准的内容上不免失去了公正公平以及客观性。虽然越来越多的部门都开始制定冷链物流的相关标准,但是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导致标准体系本身的不完善。
3.2专业人才缺乏
西安市冷链物流行业缺乏综合性的物流供应链管理人才,冷链物流在整个物流大行业中相对来讲是属于一个附加值比较高的产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然而在现实中真正懂得运输技术,管理冷链物流系统的专业人才却没有能够全面的发展起来。
3.3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少之又少
随着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的不断扩大,第三方的冷链物流公司也是逐渐的增多,这样就使农产品行业选择第三方物流时增加了许多问题。因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良莠不齐,导致农产品企业监管不全面,农产品冷链市场比较混乱。能够满足农产品行业要求的提供综合的第三方物流的正规企业比较少,而专门针对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服务更是少之又少。
3.4冷链物流运输设备和基础设施
陈旧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发达城市来看,西安市的冷链物流运输设备和基础设施存在严重的不足问题,并且现有的设施也比较陈旧老化,不能够对新时期冷链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对西安市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建议
4.1进行冷链物流相关制度的创新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的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鼓励冷链物流设施和信息平台的建设,支持冷链物流企业更新换代基础设备,采用先进的物流制冷装备,促进冷链物流发展,增强冷链物流的服务,并积极提倡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4.2建立冷链物流系统的标准与规范化
对于整个冷链物流系统来说,有了统一的一个行业标准,才能对冷链运输的质量实施监控,才能保证冷链物流运输的质量。西安市的农产品运输行业在运输的各个环节中需要技术的统一规范,执行一个规范化的标准。
4.3对冷链物流人才进行培养
西安市冷链物流的发展,缺少的是懂冷链物流方面的专业化人才。从事冷链物流管理的人才需要具备相当高的专业素质,是典型的复合型人才,而西安的冷链物流方面的人才长在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冷链物流运输方面的人才培养还需要各方面的一致认同和支持。因此,从西安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大力的支持各高校设立与冷链物流运输方面相关的专业,例如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学校和企业也要深化合作,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此为基础,培养出专业的冷链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
5结论和展望
为推动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要实施科学有效的各项政策。在科技政策方面:将冷链物流技术发展作为西安市未来的一项发展计划,城市发展规划包括冷链物流运输产业链;在科学技术方面对冷链物流设立专门的研究项目。在财政金融政策方面:建议把农产品冷链物流作为区域投资、引导外资投资的战略重点;适当考虑减少冷链物流企业的各项税。在产业政策方面:按照产业政策要求,对区域的灵冷链物流进行合理的布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西安市的冷链物流产业方面会慢慢地走上正轨,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黄友兰,张锐,杨烨凡.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分析及对策研究[J].发展研究.2014(04):77-83.
[2]李婷,宋志兰.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核算[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0):17-20.
[3]李忠诚,郄海拓.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4(13):4062-4064.
[4]陈通,李思聪.中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比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02):73-75.
[5]杜冉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证券期货.2013(01):76.
[6]刘宸,陈天恩,张瑞瑞,等.WSN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监管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04):48-54.
冷链物流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3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Hunan province in the field of circulation loss great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unan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quality, ensure safet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veness and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effect to increase the income of farmer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ence question,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Key words: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countermeasures
1 湖南省主要生鲜农产品生产现状
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省。湖南省素有“鱼米之乡”和“湖湘熟,天下足”之美誉。湖南的蔬菜、水果、生猪、淡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地位。根据湖南农业信息网显示:2011年湖南蔬菜总产3 337.4万吨,比上年增长6.9%,居全国第7位。水果(瓜果类)总产868.8万吨,其中柑橘458.9万吨,比上年增长18%,居全国第1位。2012年湖南蔬菜面积1 858.8万亩,增长3.8%,产量3 480.91万吨,增长4.3%。水果产量909.3万吨,增长4.7%。2012年湖南出栏生猪5 878.80 万头,比上年增长5.4%;生猪存栏4 245.52万头,增长2.1%,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27.63万头,增长1.0%;出栏牛146.60万头,增长3.6%;出栏羊638.16万只,增长0.8%;出栏家禽41 650.30万只,增长6.1%。2012年湖南水产养殖面积419.21千公顷,增长3.9%,水产品产量220.08万吨,增长10.0%。“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价格平稳,环比增幅在4.3%左右。湖南省近五年主要生鲜农产品生产概况和占全国生鲜农产品比重情况如表1所示:
根据对表1进行分析湖南省各类生鲜农产品产量(或播种面积)呈逐年连续上升趋势,除牛奶占全国比重五年来基本上保持不变之外,其余几大类生鲜农产品五年来占全国总比重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水果、肉类在2012年较2011年有微量下降)。
为了进一步比较分析湖南省主要生鲜农产品生产发展状况和在全国的比较优势,本文采用生产集中度指数法来进行数据分析。某省份某种农产品的“生产集中度指数”是指该种农产品在该地区人均播种面积或人均产量除以全国人均播种面积或人均产量而得到的比值。该指数值能反映出某省份某种农产品生产在全国的比较优势,如果数据值大于1,则表示某省份在某种农产品生产上具有优势,且数值越大优势越大。反之则表示某省份在某种农产品生产上缺乏优势。湖南省主要生鲜农产品生产集中度指数如表2所示。
根据对表2分析结果显示湖南的主要生鲜农产品如蔬菜(播种面积)、肉类等的生产在全国有较强的生产优势,水果、水产品、蛋类等的生产在全国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牛奶的生产在全国处于弱势。通过分析,近五年来湖南省的主要生鲜农产品中蔬菜较全国的比较优势逐年上升,水果、肉类、水产品和蛋类也基本保持稳定。
2 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2.1.1 起步晚、发展速度缓慢,但现已初具一定规模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我国的冷链物流较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特别是西欧国家而言,起步晚、发展速度慢,湖南省也不例外。随着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加快,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的需求在逐步扩大,湖南省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如坐落在岳阳市的湘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已于2011年12月19日正式开业,该中心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一期建设已完成投资
5 000多万元,建设了1万吨冷藏库、40吨结冻库、1 500平方米精加工车间、50个农产品展示厅,中心配套建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农产品冷链物流电子商务信息平台,集农产品加工、冷藏、批发、配送、检验检测和电子信息商务以一体,以岳阳市为中心,辐射湖南省的长沙、益阳、常德和湖北省的荆州、咸宁等地的40多个县市区,年农产品储运、加工吞吐量60万吨,年交易额将达到10亿元。如正在建设中位于湘潭市的湖南金阳城农产品物流园、位于宁乡双江口镇长兴新区的长沙大河西农产品物流中心、位于长沙县黄兴镇的长沙农产品物流中心等。
2.1.2 政府重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涌现,运作模式也逐步增多
湖南省政府高度重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在《湖南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关于发展冷链物流的任务:完善已有的冷链物流节点,合理布局冷链物流网络;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推广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积极发展覆盖生产、储存、运输及销售整个环节的冷链,建立全程“无断链”的肉类冷链物流体系;依托各类生鲜农产品优势产区、重要集散地区和大中城市等集中消费地区,建立区域性各类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逐步建立冷链物流产品监控和追溯系统。
有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湖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大量涌现出来,一方面推动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冷链技术的推广。如红星冷库、马王堆蔬菜水果批发市场、五里牌冷库、全洲医药食品物流港、衡阳冷库、湘潭伟鸿食品有限公司、人人乐、新一佳等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2.2 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缺乏统一规划,供应链体系尚未形成,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冷链物流,难度很大。因为冷链物流牵涉的管理、监管部门多,没有从一开始就统一规划,从而出现了企业发展、行业指导、政府监管脱节,造成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混乱。物流是一个系统,采集、仓储、配送、运输只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个节点。从供应链管理角度来看,湖南省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各节点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与沟通,由于没有形成完整的、统一的供应链体系,造成物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无法进行有效调节。湖南省现有的冷链物流企业大部分由生产方和经营方来完成,生鲜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发展很慢,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而第一方和第二方物流在从事冷链物流作业过程中都会不自觉地考虑本身利益,不利于冷链物流的长足发展。
2.2.2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技术低下,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运营标准缺失
目前湖南省冷链物流设备等基础设施相当落后,冷链技术也比较低下。一方面根据产业信息网显示,湖南省按公共冷库容量分类属于第三类,另一方面湖南省在生鲜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缺乏必要和有效的温度实时监控。同时湖南省缺乏适应本地经济发展所需的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和运营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湖南省冷链物流的发展。
2.2.3 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科学
人才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由于从事冷链物流特别是从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工作,受到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强度大、工资收入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人员流动性很大。当下也没有相应的职业院校培养专门的人才,大部分靠的是在企业里面跟师傅学,边学边上岗,由此一来很难推动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通过对湖南省开设了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调查,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来看,大部分是在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市场营销、商务经纪与等专业中加入一二门制冷技术等课程,而缺乏系统的培养。
3 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3.1 政府牵头,优化整合冷链物流企业,建立生鲜农产品物流(示范)中心,大力发展第三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
湖南省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和需求,整合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优化全省范围内的冷链物流节点布局,构建科学合理、适应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有利于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冷链物流网络。同时要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有利地指导各地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防止重复建设,另一方面也顾及到偏远地区特色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等问题。建议根据湖南省农业生产的现状,各地建立相应的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在岳阳建立淡水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在常德、益阳建立柑橘、茶叶冷链物流设施,在衡阳建立黄花菜冷链物流设施,在怀化、邵阳、娄底建立林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等等。
3.2 完善地方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逐步推广、引导专业质量认证
相应的法律法规就是我们社会活动的准绳,科学规范的标准就是我们工作的标杆。湖南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建议根据生鲜农产品生产发展的实情,结合湖南省生鲜农产品流通和消费水平,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借鉴兄弟省市和国外先进的经验,制定符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标准体系和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只有有了统一的标准,才能有根据地对冷链全过程实施监管,确保质量。
生鲜农产品属于特殊商品,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并突出湖南省生鲜农产品的优势,建议引入相关的质量认证体系,逐步推广、引导相关企业参与诸如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GMP(良好作业规范)、GAP(良好农业规范)、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专业质量认证。
3.3 引培结合,确保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湖南省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在全省68所高职学院中,有36所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布点比例高达52%,近三年物流管理专业招生12 222人,占全省360个招生专业招生人数的2.92%。建议在此较大培养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专业市场调研,根据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比如增加农产品商品学、农产品冷藏技术、冷冻技术、制冷技术等相关课程。培养出具备管理学、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管理、制冷技术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建议出台相关人才引进政策,从国内外引进高端人才,以推动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Z]. 20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Z]. 2006.
[3] 湘牧. 湘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建成开业[J]. 湖南农业,2012(3):115-116.
[4] 王彩霞,等. 浅析湖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J]. 中国市场,2013(42):21-22.
[5] 冷雪霜. 湖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与对策研究[J].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0(2):45-48.
冷链物流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4
[关键词]冷链物流;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DOI]10.13939/ki.zgsc.2016.02.044
1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习惯和水平也随之发生改变,对易腐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上涨,与此同时带来了对冷链配送质量的思考,商品质量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保质期较短的特性对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这些较为特殊的产品来说,在运输过程中对运输的温度要求较高,由于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使其在运输和供应方面准确、及时、快速的满足分销商和零售商的要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配送绩效评价综述
在国内,对配送绩效的研究数量不多,主要是关于配送物流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评价方法的选取。
2.1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方面
根据配送流程选取指标,李紫瑶(2008)在分析影响配送中心绩效因素的基础上,结合以往关于配送绩效的研究,提出了从进出货、储存、配送、采购四个配送作业角度出发确立指标,对配送中心绩效进行评价分析。朱丹和张旭风(2012)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以提高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的配送绩效为目标,从作业流程层、支持层和结果层三个维度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连锁超市配送绩效指标体系,根据配送中心作业流程确立一级指标,分为储存作业、订单处理、作业拣货作业、加工作业和配送运输,将仓储空间利用率、进发货准确率、货物完好率、订单处理准确率、紧急订单响应率、正确分拣率、流通加工率、运输资源利用率作为二级评价指标。
从运营角度选取指标,丁静、张士云以及赵静(2007)在构建配送中心配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将配送活动视为一个整体,以顾客满意为目标从配送的可得性、速度、一致性以及应变性构建指标体系。张洪满(2008)运用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及学习与成长四方面对物流配送绩效评价指标进行了总结分类,能够同时从几个角度对绩效进行快速而全面的考察。李莉(2010)根据所研究的生鲜农产品配送特点为基础,从配送设施、配送作业能力、配送服务效果三个方面构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刘丹,林倩倩(2011)将烟草物流配送中心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关键绩效指标KPI的思想,综合考虑了运营指标、成本指标、服务指标,还将安全指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考虑了配送的安全性和可达性。陈宁(2011)在对零售企业的配送物流进行绩效评价时,将社会责任和创新与成长纳入配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了环境保护、能源消耗率以及资源利用率对绩效的影响。李颖(2013)建立了较为系统的配送中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财务指标、仓储管理指标、客户满意度指标、安全性指标、服务性指标、信息功能性指标、布局与设施指标、采购功能指标、配送功能指标、流通加工功能指标和环保指标,与其他研究不同的是,将环保指标纳入评价体系。
2.2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刘振华(2008)首先对配送中心各要素定位进行定量评价,然后使用AHP和DEA两种定量分析工具,构建两阶段评价模型,用DEA分别求解各组的有效值,根据有效值进行两两比较求得AHP构造矩阵,最后用AHP方法对决策单元进行排序。项晓园等(2009)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绩效进行了评价,通过专家打分法,最终得出评价结果。史成东和陈菊红等(2010)运用DEA改进方法,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研究企业物流绩效。
3冷链物流研究综述
我国对冷链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晚,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硬件设施相对薄弱,冷链物流设备设施不先进,信息技术较为缺乏,在对于冷链物流的管理方面,一体化程度、物流的协同化、管理水平等都相对较为落后。国内冷链基本是指食品的冷链,对于冷链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现问题、存在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上。
冷链物流配送环节方面,陈红丽(2013)运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理论方法,分析冷链物流服务过程中的危害和关键控制点,建立监测指标体系。翁心刚(2014)构建了城市农产品冷链配送体系立体多核结构模型,并且对配送体系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度剖析,进而提出了城市冷链配送发展对策。
冷链物流配送绩效评价方面,周兴建(2012)对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进行对比分析,从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冷链物流运输能力和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等方面,对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进行了对比,发现了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并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适合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邓延伟(2013)分析了水产品冷链物流中各参与主体对冷链物流的绩效期望,运用SCOR模型的整体框架,加入水产品冷链物流的特殊指标,构建了水产品冷链物流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结论
对于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根据配送流程选取指标,虽然与配送流程结合紧密,可以较为客观的对配送每个环节进行绩效评价,但把配送活动分成若干项作业,这样的评价没有系统性、连贯性,也忽略了对于配送的硬件设施、信息技术水平以及售后服务质量的绩效评价,评价体系较为局限。从运营角度评价配送绩效,综合考虑了硬件设施、配送成本、配送效率、服务质量、信息技术水平、顾客满意度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便于配送中心发现配送中的问题并及时改正,进而提高配送效率,但是此类研究大部分只研究一部分指标,没有从整体出发,选取配送绩效评价指标。而且,如果在配送绩效评价时脱离了配送流程,则评价结果就较为片面。此外,配送绩效评价研究大多基于配送流程或运营绩效角度,但逆向配送和紧急配送响应能力也应考虑在内。
对于评价方法,现有的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分析、数据包络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等。然而,评价方法的研究却与实际情况结合的并不紧密,这就加大了运用评价的难度。所以,在配送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中,选定的指标和方法必须与企业本身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国冷链物流还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不健全,冷链物流的配送效率低,市场不规范、相关体制机制不完善,产品安全标准执行力度差、监督不到位,第三方的冷链物流尚未形成规模,信息化水平低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于冷链物流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对冷链物流研究的不断深入,不仅对冷链物流企业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企业的冷链物流过程会逐步规范,冷链物流配送绩效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紫瑶.物流配送中心的配送绩效评估[J].商业时代,2008(6):14-15.
[2]朱丹,张旭凤.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的配送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12,31(2):124-126,192.
[3]丁静.配送中心配送绩效评价的研究[J].价值工程,2007,26(6):73-75.
[4]张洪满.平衡计分卡在物流配送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08(13):88-90.
[5]李莉.生鲜农产品配送绩效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J].中国商贸,2010,(9):129-130.
[6]刘丹,林倩倩.烟草物流配送中心各部门绩效评价构建研究――基于Fuzzy-AHP的分析[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1(4):383-388.
[7]陈宁.论零售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的平衡模式[J].中国商贸,2011(20):1-2.
[8]李颖.物流配送中心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特区经济,2013(8):233-234.
[9]刘振华.配送中心营运绩效评价分析[J].中国市场,2008(15):43-46.
[10]项晓园.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物流绩效评价[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2009(7):191-192.
[11]史成东,陈菊红,张雅琪.物流公司绩效的DEA交叉评价[J].系统工程,2010,1(193):47-52.
[12]陈红丽.冷链物流服务过程的质量评价[J].中国流通经济,2013(1):34-39.
[13]翁心刚.城市农产品冷链配送体系结构与理论模型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4(5):127-132.
冷链物流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5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冷链物流;影响
引言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可选择的食品越来越丰富,数量也越来越多。食品的囤积现象相对应地也就越来越严重。随着全球环境逐渐变暖这一国际形势,我国的制冷技术逐渐提高。冷链物流的含义正是在这种综合形势下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性质是属于物流过程[1]。以冷冻工艺学作为其理论,以制冷技术作为最根本的手段[2]。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运输物质质量以及做到最小程度地降低物流过程中出现的损耗问题。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它的本质依然是互联网技术。只是通过不同的高科技设备帮助,实现信息和网络的互相交换,从而达到管理效果[3]。从我国的冷链物流系统开始分析,不难得出我国在这一系统中面临的一些实质性问题,而通过对使用物联网技术后的冷链物流系统进行较简单的设计,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物流网技术在其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然而,我国的物流链系统发展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工程,如何寻求该系统的更高效率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冷链物流的现状
在新形势下,冷链物流系统在拥有进步的同时,仍存在很多实质性问题[4]。首先是设备还不够完善。一些冷链设备还是处于陈旧状态,没有做到及时更新。直接导致无法为运输物质提供温度上的保障,加大了消耗量,从而加大了冷链物流中投入的经济费用。其次是冷链体系还未建立,对于很多种类的食品运输,都没有一定的保证制度,从而对冷链管理缺乏指导和约束。还有就是食品安全隐患增加,第三方的参与度不高。这里的第三方主要指的是外包业务,即一些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收取费用来对冷链物流实行外包服务。他们对冷链系统的参与度极低,不利于冷链物流的技术化、智能化发展。
二、物联网技术的基本内容
1.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三部分,除了敏感、转换两大原件外,就是转化电路。工作原理相对简单,主要是实现信号种类之间的转换。在传感器中,无线传感器使用较为普遍。它是由多种传感器综合而成的,具有动态性,在信息的获取上也更加准确。
2.RFID技术
无论是在交通还是在医疗领域,RFID技术都有广泛的应用。通俗意义上来讲,它属于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构成因素丰富而复杂,但主要可以总结为三大要素。其一是读写器,它主要是将接受到的产品信息进行自动识别,然后又将处理之后的信息反馈给网络。其二是电子标签,它主要是在磁场的作用下发挥作用,通过产生感应电流,对信息做到不同的标记,自动快捷化。其三就是天线,它主要起的作用是接收功能。该技术在识别速度上具有高效率的特点,在抗干扰方面的强度也很强,同时不需要人工直接接触,具有自动化特点。
3.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技术
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数据量是相当庞大的。要想在众多数据中迅速找到想要的信息,则必须依靠云计算的处理方式,从而实现对各种数据进行储存及管理等。在云计算中,“云”指的就是互联网。其包含的具体算法有很多,较为突出的是SPRINT算法,其中文名为决策数算法。该算法不仅速度快,而且模型相对简单。
三、冷链物流系统的基本设计
冷链物流系统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程,它包含了多项纷繁复杂的环节。一般情况下,它是在原产品进行一系列加工后,再对产品进行冷冻式储存,运用先进设备完成不同地区的运输,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物联网技术本身就极具多种优势,它不仅具有自动检测能力,对信息的互动交流起纽带作用,同时,它还可以做到智能化控制。在对冷链物流系统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物联网这一高端技术应用于系统的每个环节。
1.原产品加工的初始途径上
根据传统模式,原产品的加工过程相对简单。一般都是生产厂商怎么要求,产品就怎样加工。在采购材料的问题上,一般也忽略了“预冷”这一环节。操作过程中没有具体的严格规范,各程序的公开度也不高。即使最终发现生产的产品存在问题,在短时间内也无法找出具置、具体人员。我们可以应用物联网技术中的RFID技术,即自动识别技术,对系统进行初始设计。它从材料的采购开始,对产品进行编码标记,对于加工过程中产品的生产进度,操作人员的每一个步骤都纳入到数据管理中去。对于周围的环境状况也进行检测掌握。随后,由于技术的监控本领具有连续性,它将任何环节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发现并反馈给总系统,以便总系统可以及时地作出改善措施,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该环节的设计理念合理规范了产品加工过程,有效减少了产品问题的发生。
2.产品的储存过程中
产品加工生产后,极少出现全部倒入市场的情况,而是对其先进行储存。随后才根据市场的具体需求情况来物流配送。若是一股脑儿地倒入市场中,则会打乱市场规则顺序,甚至产生产品堆积等严重性问题。在一般的冷链物流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产品顺序记忆错位现象。对于哪批产品是先进,哪批产品是后进的问题,常因工作人员的个人疏忽而出现不明状况。产品的顺序与储存的时间长短有密切的关系,一旦混淆先后顺序,则可能导致有些产品出现过期,而有些产品的储存时间过短。我们在对系统进行设计时,可以使产品的储存顺序明确清晰。储存过程中,对物联网技术的识别功能设置为自动开启,因为产品生产时都会有相应的变迁。入库的时候,产品的基本信息,包括入库时间、产品的数量设置成自动记录。对物联网自带的读写器进行高端设计,加大对产品情况的了解程度。努力做到减小储存环节的误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力、物力资源浪费。此外,对于储存的环境,物联网能及时地感应到,可以随检测的结果对产品所处的环境加以调整,提高了储存过程中的整体产品质量。
3.产品的运输问题上
作为冷链物流最重要的过程,运输效果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输出量。然而,很多制冷设备都广泛面临着价格高、性能差等问题。尤其是运输路程过长、天气条件恶劣的特殊情况下,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在该环节中,可以灵活结合物联网技术中的RFID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对整个运输过程做到随时随地跟踪,并且把运输途中出现的状况直接反馈给系统中心,系统中心部分再根据信息作出相应的处理对策,采取智能化处理方式,比如巧妙利用以云计算为基础数据处理技术,及时对制冷设备作出检查和替换,缩短产品的运输时间,提高它的销售数量。
4.产品的输出效果上
产品在销售过程中,销售点的分布并不集中,销售处的环境情况也并不一样。还有销售的次数、销售的具体数量都有不同。对检测手段做到高端设计,提高手段的先进性,从而对不同的销售情况作出具体反映和分析。在销售点的工作人员,根据物联网提供的信息,快捷方便地对产品的生产前后顺序作出判断,把生产日期靠前的选择出来,避免产品滞留又到期的浪费。5.基础模型的整体效果冷链物流系统中普遍的问题表现状况是,不能获取到准确的信息,获取速率上较慢,产品及运输设备成本过高,整个系统不能实现最优化。我们设计出的冷链物流管理系统有效地降低了成本,获取信息也更加方便快速。最重要的是控制力度加大,对于出现的可变因素能作出最快最有效的解决。在使用冷链系统时,产品信息就会以列表的形式展现出来,包括日期、种类等等。对于产品的过期天数由上至下排列,越靠前的过期天数越多。冷藏按钮设置在系统中的中间位置,方便每个人都能进行手控操作。当然,除了启动键外还包括清除、继续等按键,且具有语音提示,方便各种人群使用。将设计的冷链物流系统模型应用于整个产品企业领域里,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做到产品质量、顾客满意度、政府工作力度等多种上升。结束语虽然本文设计的冷链物流系统具有显著的实用效果,然而就其提高空间而言,还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比如,冷链物流的体系可以做到更加健全,可以加大其监管力度和信息公开化。而且在对消费者的反馈上可以提高重视度,因为“顾客才是上帝”,形成为客户服务的理念。对于系统中出现的各种设备,可以加大研究开发力度,使各设备的先进度更上一层楼。与冷链物流系统密切相关的各个部门,可以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对工作人员进行行为规范要求,并做到互相监督。对于一些细则规定,要及时发现不足并进行改善。众所周知,在新形势的推动作用下,冷链物流系统的发展具有越来越大的现实意义和国际意义。从小范围来讲,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从大范围来讲,它直接影响到中国就物流系统问题在国际上的地位。所以,在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我国冷链物流系统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要想使系统更具全面性,则有关系统的各个方面措施都有待加强。只要做到不断创新、不断拓展,我国冷链物流系统定能发展到我们期待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王家敏.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冷链物流制冷监控系统[J].物流技术,2012,17(5):323—324.
[2]周蓉.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参考模型[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21—22.
[3]周月超.冷藏食品物流发展的内在动因与机制探析[J].物流技术,2013,3(4):13—14.
冷链物流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6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发展问题,始终把农业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对“三农”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通过解放农业生产力,改革农业生产关系,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比较好地解决了人民的吃饭、穿衣等生活问题,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得以迅速提高,在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较快地实现了小康的目标。与此同时,人们的食物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相继提出了多品种、少数量、无污染的要求,但我国食品行业现有的软硬件条件还远不能适应消费者“多品种、少数量、保安全”的新型消费模式。再从我国食品供应链的整体运行质量和水平来看,问题更多,也更加复杂,由于食品供应链的总体设计不合理,链上组织和机构之间相互脱节,缺少配合,难以协同运作,从而导致我国食品供应链的实际运行不但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而且对食品安全的防范、监控和保障能力极其低下。据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不久前公布的统计数据,由于我国食品供应链存在大量问题,致使全国每年有总值不低于七百五十亿美元的食品在供应链的物流运送过程中腐烂变质,有些国内外学者甚至估计这一损失可能在一千亿美元左右。像新鲜蔬果、乳制品、肉类和水产品等容易腐烂变质的食品,其售价中大约有七成是用来补贴物流供应链过程中货损的支出。在刚刚过去的两年里,频频闪亮的国内食品安全红灯,无情的折射出我国食品行业表面繁荣背后难以掩饰其的悲哀,从苏丹红、孔雀石绿到夺命小果冻、回收奶早产奶,再到福寿螺、瘦肉精和多宝鱼,这些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无一不与食品供应链的无序性、脆弱性有关,尤其是一再引发消费者恐慌的苏丹红事件,更是集中反映了我国食品供应链的问题[1],也使我国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的发展失去了应有信心和忠诚度。据调查,在许多大中城市,食品已成为消费者眼下最不放心的商品,消费者对食物类商品的不信任率高达65%以上,他们一方面处于失望与无奈的挣扎之中,一方面又热切地期盼着拥有一个安全卫生的食品消费环境。就连食品专家也不得不面对“吃”的难题,深为吃的问题所困。如今果蔬专家不敢吃水果蔬菜,畜牧专家不敢吃肉食禽蛋,水产专家不敢吃龟蟹鱼虾,已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2]。
二、影响我国食品供应链有效运作的主要瓶颈因素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尽管我国的公路、铁路、内河航运和远洋运输航线建设速度和营运里程逐年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欠账,积重难返,目前全国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尚未形成,专门用于食品运输的公路、铁路、航空及水上常年性运输通道更是无从谈起。尤其是内地的一些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建设规划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落实,交通设施建设欠账较多。还有不少地方的交通运输布局长期不合理,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致使食品供应链物流阻塞时有发生,甚至使食品供应链频繁出现断链现象。
(二)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设施严重不足
作为特殊商品的食品对防腐、保鲜、安全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食品供应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冷冻冷藏链、保鲜链和食物安全链[3]。但由于我国目前的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且发展滞后,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冷冻冷藏食品供应链。现实中所谓的食品供应链,充其量不过是一般商品供应链的简单延伸而已,根本无法适应食品安全呼声日高及食品贸易国际化的要求。一位国际食品冷藏物流供应链发展商曾不无感慨地坦承,由于在中国港口难以找到合适的冷库和其它专用食品仓储设备,他的公司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不得不把冷冻食品中的85%运送到香港或一些东南亚港口,然后再把冷冻食品分期分批转运出口到中国大陆,只有15%的冷藏食品直接运到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的上海,大连等港口。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食品冷冻冷藏供应链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亟待迅速提升和不断完善。
(三)食品冷藏运输专用车辆投运率极其低下
从目前我国易腐保鲜食品的装卸搬运上看,无论是装船卸船,还是装车卸车,大多都是在露天作业,而不是按照ISO9001:2000质量标准或安全食品供应链标准ISO22000:2005等国际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的要求,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也无法达到HACCP的食品安全危害控制要求。此外,在我国现有的公路食品运输总量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藏运输率大约只有20%左右,其余80%左右的果蔬、禽蛋、肉食、水产品大多是用普通箱式货车运输,甚至直接用普通卡车运输。由于我国食品运输采用公路冷藏运输的比例较低,因此食品损耗高、效率低问题一直没得到很好的解决,整个物流费用占食品零售价格的70%多,远远高于“食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能超过食品总成本的50%”的国际标准,极大地削弱了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食品供应链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尚未形成
尽管我国食品行业近年来在制造过程机械化、仓储管理自动化以及产品品牌推广、物流配送和食品安全控制等方面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时至今日,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和设施在食品供应链物流中的应用仍很不充分,信息化水平较低,尤其是能反映物流现代化水平的物流信息技术和装备设施,如BC、FM、RFID、GPS、GIS、EDI、CRM、VMI、QR、ECR、JMI、CPFR、SCOR技术,以及农产品食品保鲜技术、低温制冷技术、冷链设计技术、智能化仓储和配送技术与装备等在食品物流供应链中的应用普及程度比较低,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供应链的总体运作水平和运作效率,延缓了我国食品供应链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和速度。由于食品供应链的信息化水平低,致使食品供应链上的信息阻塞,不够透明和畅通,供应链各环节时常脱钩,从而造成食品在运输途中发生无谓耽搁,大大增加了食品的安全风险。国外的实践业已证明,食品供应链的高效运作离不开供应链上各成员单位的精诚合作,因此食品流通领域的核心竞争早已从产品、资金、网点布局、品牌宣传的竞争,发展到自动化技术、科学物流配送、人性化服务的供应链竞争,即以现代化、信息化为手段的提高周转率、加快市场响应速度、降低安全风险和严格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大战。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在针对食品流通行业特点,如品种繁多,单据格式复杂并日趋规范,客户结算烦琐,保质期管理严格,多单位结算、多币种换算,操作要求简单快速等特点,引进或开发科学实用的食品供应链信息管理软件,以便为食品供应链管理和信息化诊断分析提供解决方案方面还非常薄弱,无法为决策者监控食品供应链的安全危害和关健控制点,及时解决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
(五)食品供应链自身存在的内部瓶颈制约
我国的食品供应链先天不足,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不少自身问题。如忽视市场预测或预测不准、计划调整和生产要么过剩要么不足、食品批号老化、对客户要求反应迟钝、渠道渗透及产品铺货率低、产品推广不理想、安全责任难以划分、横向协调较难、配送作业主动性差等,可以说都属于供应链运作的问题或与供应链密切相关[4]。从供应链集成整合的角度看,这些问题不是孤立的点,而是相互联系的链,是供应链策略及流程运作系统的问题。如物流成本高和物流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久拖不决,原因就在于食品供应网络布局、需求预测、库存控制和分销政策等方面存在问题。应该说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供应网络的不合理布局必然产生订货提前期延长、长距离不合理运输、中转配送量增加等弊端,并引发计划和预测的提前期延长,进而使预测的准确性、计划的灵活性下降。此外,订货提前期延长还意味着要应付更大的市场需求变动,使得其中的所有后勤环节都变得复杂和不可控,导致客户服务价值大为降低。
三、舒缓与化解食品供应链瓶颈制约的因应对策
(一)搭建和完善食品供应链运作的基础平台
通过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尤其是增加内陆地区、西部贫困落后地区交通设施建设的投入,以优化全国路网布局,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路网布局合理、交通设施完善、交通功能强大、交通方式多样互补、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和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在建设资金的筹措和投入上,可以考虑采用国家扶持、地方自筹、民间集资、中外合资以及BOT等多种筹资形式,通过实施优惠政策,调动各方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积极性。
在食品供应链中大力推广应用冷链技术,完善和优化冷链的运作和管理系统,不断提高冷链运输和配送在食品供应链物流运输中的比例。尤其要在食品供应链系统的运输和配送环节,增加冷藏冷冻运输工具和车辆的投放和使用。与此同时,加快港口冷藏设备、专用冷藏冷冻仓库等仓储设施的建设,为食品供应链的冷冻冷藏化提供物质基础。通过建立食品冷冻冷藏供应链,将易腐、生鲜食品从产地收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置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减少食品的损耗,防止食品的变质和污染。我国在“十五”期间对冷链的建设投入和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中国肉类协会在“十五”期间,曾力推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配套发展能适应小包装、冷却肉生产流通需要的储藏、运输、销售不中断的“冷链化”物流计划,提出要以向社会开放、市场化经营、增加配销功能为指导原则,加速冷库的技术改造、经营管理和全方位服务工作,提高冷库利用率和扩大社会服务面;在运输和销售环节则要大力倡导冷藏集装箱运输和按规定温度展销产品的新形式。这些举措的推出和逐步实施,已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加快食品供应链的信息化进程和提高信息化水平,已成为食品业界内外和上下的一种共识。无论是食品生产企业还是食品物流企业都对食品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提出了迫切要求,食品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合作也使得食品供应链渠道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经销、直营、代销、卖场销售、高档食品的酒店销售和快速食品的加盟连锁业务等发展迅速。食品供应链的竞争能力越来越依赖于以各种自动识别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物流信息技术的支撑,竞争的关键也演变为以信息化为工具的提高周转率、加快市场响应速度、降低经营风险和严格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大战[5]。沃尔玛的全球信息管理系统和光明乳业的信息化、低成本配送的巨大成功说明了信息化对食品供应链整体水平的提升所起的作用。以鲜度维持为例,即使在供应链中的零售店销售阶段,要维持其新鲜度和安全度也是比较困难的,再加上终端销售的食品种类繁多,如果没有先进的信息系统就很难对产品货架期和保鲜度进行有效管理。相反,若采用计算机系统对食品鲜度进行维持,可将每种食品的主文件设定为商品有效期和准许销售期限,在商品入库时输入生产年月,计算机系统就可以自动判断各类食品是否可以入库。对在库商品严格地按照先进先出原则进行作业,每日由作业人员检验商品日期,为保证不出现超过准许销售期限的商品,还可以对将接近准许销售期限的商品提供预警功能,及时提醒食品的保鲜期。
(二)改进和完善食品供应链的内部运作机制
众所周知,食品供应链的流通加工环节可提高食品保存机能,从而使提供给消费者的食品保持较高的新鲜度。因此,要注重加强对食品供应链中的食品冷冻、农副产品分选、食品分装、食品精制等流通加工作业的管理,通过有效实施配送和流通加工一体化策略,提高食品供应链的配送效率和效益。所谓配送和流通加工一体化策略,就是在实施食品集约化共同配送的同时,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对食品进行在途加工和配送中心加工。如生鲜食品要求低温保鲜,对质量、鲜度、营养均有很高要求,因此其配送策略应遵循“当天加工,当天配送”的配送原则,通过设置一条从进货、分割、加工、包装、配送运输直至零售店销售的供应链,使流通加工与配送一体化、集成化。这种供应链组织形式无论是对食品流通加工的有效运转,还是对配送活动的完善与发展,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
除此之外,食品供应链改进与完善的核心还在于大力发展以冷冻食品和生鲜食品物流为主的食品冷冻冷藏供应链,从而实现食品生产、加工流通、装卸搬运、保管储藏、运输配送和消费过程的安全化、绿色化。这就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辟公路、铁路、航空及水上常年性食品运输通道,并按照区域分工、优势互补和经济合理和的原则将其联结起来,发挥各类运输工具的优势,消除不必要、不合理的关卡和收费,在全国范围内构建高效率、无污染、低成本的绿色运输网络和联动运输系统;二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集约化、专业化的食品生产、储藏、流通加工、物流生产配送基地,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餐饮服务业对食品的集中加工、配送中心对生鲜蔬菜的辅助加工等。与此同时,注意对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边角废料实行集中处理,以减少分散生产和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三是促进食品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使食品供应链全程都尽可能采用可重复使用单元式包装,在食品包装物上印制的广告与使用说明也应尽量做到规范并合乎有关规定和要求,并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的回收处理食品包装材料,直至实现循环使用各种包装材料的目标。
四、简要结论
在现阶段基础比较薄弱、运作环境不良和管理理念落后的情况下,研究如何提升我国食品供应链的整体运作质量和效率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但食品供应链作为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其运作质量和效率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除了下大力气构筑和完善我国食品供应链运作的基础平台、改进食品供应链的内部运作机制外,还应该多管齐下,在加快食品供应链标准化体系、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和促进食品物流配送的社会化、综合化、专业化、系列化与网络化上做足做好文章,只有这样才能最终降低食品供应链的运作成本、保障食品供应链的运作安全,进而从整体上促使我国食品供应链运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邹艳洁,金鑫.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从“苏丹红”事件引发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5(5).
[2]张振飞,赵鹏,刘泊.食品物流业与食品物流链[J].中国仓储与运输,2006(1).
[3]张连军.浅析我国食品冷藏物流的现状与对策[J].物流技术,2006(1).
[4]平海.关于发展我国食品行业物流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5(11).
[5]王科.冲破食品工业的物流瓶颈[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