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农产品推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振兴农产品推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振兴农产品推广

乡村振兴农产品推广范文1

关键词:乡村振兴;“三农”问题;农村改革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是党历年来工作的重点环节。新时代赋予了“三农”领域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我国综合实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保证。要想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做到“四化同步”发展,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解决“三农”问题这个短板,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建设。

一、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

想要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问题,就必让农业和农村优先发展。通过优先配置干部,优先配置要素、优先资金投入,优先公共服务四个优先,提升三农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做到优先安排、优先满足,通过用高效实在的办法去解决“三农”问题。

(一)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因此想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要建设优秀的人才队伍,为解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大力引进外来的优秀人才,开发村镇内部的应用型人才,通过福利待遇和晋升空间保证人才的留任。同时也要加强乡村镇的人才培养,一要重视人才素质,二要重视品德建设。对于人才技能的需求,包括新型农业耕种技能、农业发展经营技能、乡村规划管理技能、乡村治理技能等,都是目前农村建设紧缺的能力。国内各大农业高校要不断加强专业建设,为国家“三农”问题的解决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要建设乡村自主品牌,提升乡村整体价值,推进农村新型智库的发展,建设农业人才高地。

(二)夯实农业基础

要加快农业技术发展,提升先进农业技术普及效率,提高农业科技的利用率,推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土地就是最好的粮倉,技术是最好的粮食,只要有技术有土地,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粮食产出。不断加深农产品品质改革,推动农业建设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提升对农业支持的高效率供给,保障食品安全目标的实现。以东平县为例,近些年来扩大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推广,通过提升农业质量,振兴农业发展。以建设具有绿色、优质、品牌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方式,实现“三农”问题的良性改善。

(三)改善乡村公共服务

“三农”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优先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要能够做到普惠农民,保障基本,均衡收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方向,完善公共服务提升,全面保障农民的生活条件。要加强在农村的教育、医疗、文化建设,只有农村人民素质和安全的提升,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考虑发展。要加强道路的修建与维护,要想富先修路是自古以来不变的道理。

二、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城乡融合发展体制

(一)贯彻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前提是保障农村粮食安全,其次是对于生态安全的保护。与此同时,还要解决城乡之间的流动屏障,保障劳动力、技术、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正常流通[1]。要建立城乡要素之间的互换机制,保障公平性,保证公共资源的均匀分配。比如成立相关的指标调剂交易机制等。

(二)贯彻落实城乡结合扶持政策体制

先发展带动后发展,利用城市高速发展对于基本生活要素的需求,对乡村进行带动。乡村的生产要素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而不断改变,实现短渠道供应链,节约成本的同时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城乡之间也要根据彼此所具备的特点进行发展转变,突出特点,利用彼此在不同领域的优势互相结合帮助扶持。比如城市以旅游业为主,乡村就可以发展特色水果、粮食种植业,减少常规种植物的种植面积。

三、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三农”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农村内在生产动力的发展,如果自身的窟窿不补上,光靠外部资金的投入是永远无法解决发展问题。要坚持执行“三权分置”,让土地的承包关系能够一直保持不变,土地是集体的,这是所有权的根本。而农户对于土地的承包权,同样也是严格保护的重点。要放活土地的经营权,促进农户的收益持续上涨。加快推进各种产权的精准确定,实现流转交易平台的权威性,实现确权成果的尽快转化。对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要尽快深化改革,不仅能够确定所有权,还要赋予新的功能,实现土地活用活化的价值。同时还要保障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的安稳有序,实现体制的改革创新。

乡村振兴农产品推广范文2

关键词:绿色金融;金融支持;农村经济;新兴农业

中国经济正向重视环境质量的方向快速发展,绿色金融自2015年起,在国家支持下绿色金融推动经济健康发展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也逐渐增大。中国的高层领导曾多次明确指出,发展新型绿色金融,是有力推动我国加快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2020年,银保监会正式联合《关于做好2020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快优化“三农”领域金融服务产品等七个关键方面并给予了相应的政策性指导建议。

一、绿色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绿色金融主要是指为满足国家突出支持全球生态环境改善、应对缓和全球复杂气候变化和促进绿色经济资源合理配置节约高效利用综合合理利用的各类绿色金融服务活动。我们国家有关政府部门近年来十分高度重视和支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出台很多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性文件。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在2019年联合提出,要建立健全“三农”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制度。银保监会又《关于做好2019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和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对于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金融支持的思路。实施绿色金融是加快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绿色金融主要是对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新型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所以绿色金融能够加快低碳农业等新兴农业快速成长。绿色金融主要向农村生态环保的重点产业发展提供大量资金直接支持,因此是加强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有效综合治理的资金保障。

二、我国农村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商业银行目前开展的农村信贷业务主要集中在城市,在农村地区开展农业绿色金融业务的银行只有三家,即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这三家银行的农村绿色金融信贷业务的数据如下。尽管这三家银行绿色贷款的增长速度较快,但是在所在银行总的贷款中所占比例还较低。※基金项目:(1)本文系广州应用科技学院2020年度科研规划立项项目“绿色1.通过交易所上市融资的涉农上市公司过少。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公布,截至2020年5月股票市场统计,我国上市公司数总数是3868家。从行业中的分类角度来看,属于特色农业的主要有蔬菜种植业、林业、养殖业、农产品批发加工以及其他农业生产服务这五类,农业类上市公司共43家,其他涉农上市公司37家,一共80家,占我国上市公司总数的2%,其所占比例比较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突出,农村绿色信贷产品有限。我们的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大量的财政和资金支撑,中国社会科学院2018年9月的“三农”产业金融市场蓝皮书表明,中国“三农”金融市场缺口高达3.05万亿元。在中国农村地区开展农业绿色农村金融业务的各类大型涉农绿色金融机构较少,因此对于其他农村的农业资金支持相对不足,能够为农村地区农民提供的绿色金融信贷服务产品有限。3.农村绿色保险产品种类较为缺乏。目前农村大多数险种主要考虑的是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而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等导致的农产品价格贬值保险没有涉及。2019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为672.5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7.4%。虽然参保农户的数量增加了很多,但是农村绿色保险产品种类较为缺乏。

三、优秀绿色金融的案例分析-以浙江省商业银行为例

在我国农村领域开展农业绿色金融较为优秀的银行是浙江省湖州市的农村商业银行,共有35家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参与开发216只新型农村绿色金融产品。表现最为突出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农商银行,该银行是浙江省境内第一家专门成立支持绿色金融相关项目的投资事业部,并出台了《绿色信贷行业准入标准》和《关于开展绿色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该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主要发展路径之一是十分注重各类绿色金融信贷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应用推广,其开展的各类绿色金融信贷业务产品主要包括环保绿色农林、绿色智慧乡村、绿色节能循环、绿色清洁能源、绿色金融创新、绿色金融科技等六大产品系列。

四、绿色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1.积极构建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各地政府要充分综合合理运用中央财政政策、环保优惠政策等包括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支持政策,支持我国农村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一是涉农融资企业贷款进行涉农融资抵押担保的优惠政策;二是制定对于给予当地绿色农业信贷金融产品定向放贷降准的优惠政策;三是制定给予绿色农业债券等信贷产品当中优先用于受偿债权的优惠政策等。2.积极扶持涉农企业的上市和再融资。我国政府从政策上对涉农企业的上市融资和再融资进行了规定。2019年,五部委联合《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在主板、创业板、中小板以及新三板等上市并进行挂牌融资,加强再融资监管。各地政府部门可以组织实施一套较为适合其所在省和地区的涉农农业绿色企业的上市公司培育工作机制,筛选培养一批长期收益较为稳定,征信信用记录良好的优质涉农农业绿色企业进行上市公司前的培育。积极引导和鼓励他们在国内外多层次的社会融资平台进行直接融资,拓宽直接上市融资的资金渠道,同时支持已上市的涉农绿色企业进行再融资。3.激发并支持农村金融机构自主创新农村绿色信贷及其服务。鼓励并积极扶持各类金融机构积极自主设计创新绿色农村绿色信贷的相关产品与金融服务,这无疑是当前推动促进我国绿色农村发展绿色信贷金融服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最好和最有效的途径。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首次提到,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按照其各项金融工作功能职责的实际分工依法切实履职负责鼓励各种类型的商业消费信贷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引入提供具有高度创新性和高市场流通度的商业消费信贷金融服务和各类产品及其他新型消费信贷金融服务,各金融机构可以参照执行。4.扩大各种社会资金支持农村经济发展。2015-2020年,我国的财政资金规模只满足约15%的绿色金融资金需要,其余85%还是需依靠市场化的手段来获得,社会资金将逐渐成为我国发展绿色金融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也要挖掘各种社会资金支持农村经济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以为农民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做第三方绿色担保机构,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等手段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农村经济。也可以引导农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绿色债券市场为农村绿色项目争取稳定的现金流。5.利用信息平台加大绿色金融的宣传力度。通过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来销售农民所需的生产资料或者农产品已经成为现在的主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平台积极向涉农绿色金融各参与主体宣传一些绿色金融行业领域经营绩效突出的金融机构及涉农绿色企业,推动绿色金融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广泛思想共识。同时要加快建立金融机构和农村涉农企业、农民共同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示范点。对绿色金融做得比较好的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产品利用现有的信息交流平台宣传,加大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绿色金融示范效应。6.建立有效的绿色金融合作模式。绿色金融在农村的发展有了金融机构的推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农民的关注与支持。农村绿色金融进一步发展,需要建立并宣传有效的绿色金融合作模式。优秀的绿色金融合作模式主要有“三方联动”政银企三方联动的模式,“公司+基地+合作社”等绿色金融的担保模式。这些模式为广大农户提供信贷和担保服务,今后各金融机构还应该加大绿色金融合作模式的创新力度。

参考文献

[1]胡世录.基于金融支持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困境与对策农业经济[J].农业经济,2020(7).96-98.

[2]张露,徐丹丹,黄兵号,古小刚.绿色金融促进江苏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金融[J].北方金融,2019(8).46-50.

[3]王会钧.绿色金融如何支持农业产业结构绿色升级——以黑龙江省为例[J].农业经济,2020(5).108-110.

[4]孙璐璐.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及优化[J].农业经济,2019(10).109-110.

乡村振兴农产品推广范文3

【关键词】东北 对农广播 区域传播

近年来,随着“村村通”工程的逐步普及,农村的大众传播媒介得以进一步发展。按照《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全国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要达到99%。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农业资源禀赋最好、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社会变革和媒体技术创新使广播的听众数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从长远来看,广播在农村地区仍然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田间地头劳动的时候可以随时收听到广播节目。

区域传播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具有区域特色的传播行为。突出共享、互动是区域传播的基本特征。“区域传播的构成要素分为实体性要素和非实体性要素。实体性要素包括传播者、传播媒介和受众,非实体性元素指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以及区域传播体制。”①这些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一、区域传播理论对东北农村广播节目的指导意义

1、实体要素的指导意义

传播者、传播媒介和受众构成区域传播的实体要素。这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它们也构成了广播媒体的生产链和传播链。目前广播的对农传播过程中,节目制作多是从传播者的视角来进行,这就造成了单向度的传播,影响了对农节目的传播效果。对农广播面对的受众是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广大农民,因此必须考虑农村受众的实际情况,围绕他们的需求来制作节目。

在节目内容上创新,要寻找节目独特的切入点和定位。东北地区土地肥沃、地广人稀,农业基础好,产量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从振兴农业做起,国务院2010年出台了《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这些都是对农节目制作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而东北地区的对农广播节目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没有与东北振兴及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议程形成互动,还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改进:

(1)摆脱对农业的狭隘理解,以“大农业”的视角制作节目。东北地区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就是要在不断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潜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升值。“当前农村广播电视节目的定位范围显得狭窄,主要是我们对农业的理解相对陈旧,它不仅是狭义上的种养殖农业,还应该包括农用工业、农用商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旅游业、餐饮业及为农业提供服务的各种内容,比如农业科技、教育、法律、运输、金融等都是大农业概念。”②跳出把农业仅仅理解为年复一年的播种、插秧、施肥,而是放到更为宏观的背景中来考察。运用“大农业”的视角制作节目,可以帮助农民开拓思维,同时广播媒体也可以开拓未知的市场,以推动对农广播频率经营活动更好的开展。

(2)增加农村消费报道,与东北振兴的政策议程形成互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落后已经严重制约了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发掘农村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成为扩大内需的必要之举。而东北地区农村消费普遍节俭。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需要消费的推动,以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由于对农村消费关注甚少,使很多商家忽视了农村市场,不了解开拓农村市场对自身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增加农村消费的报道,对于逐渐改变农村居民的消费观,拓宽消费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吉林人民广播电台乡村广播的《12316新农村热线》作为王牌节目,经常宣传家电下乡政策,组织专家解答家电下乡政策实施过程中农民的问题,为企业和农民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不仅可以指导农民的消费,而且还推广了家电下乡企业的品牌。

(3)针对区域内不同层次受众多样化的需求来制作节目。农村受众有着不同的需求,“完全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与乡镇企业从业者是两类不同结构层次的农村人,其差异也非常明显。与农业劳动者相比,乡镇企业从业人员明显地具备‘文化程度高、收入高、年龄低’的特征。”③农村居民接触媒体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从而使自己的特定需求得到满足。但如果在节目中各类受众都照顾到,导致的结果只能是栏目内容分散化、个性不鲜明。“大杂烩”式的节目无法形成固定的目标受众群。

在致富经验的推广上,东北地区对农广播节目要走出“单打独斗”的模式,更多地介绍“集体致富”的模式,东北农村经济以种植业为主,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单个农户搞某个项目,除了面临实施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困难外,还会面临市场销路等问题,风险大。这种推广个人经验的做法显然不值得提倡。

对农广播在对“农民工”的关注上还远远不够。在我国,超过2.5亿人的农民工大军,正掀起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迁徙潮。“80后”、“90后”正扛起“新生代农民工”的称号,成为主体。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对农业生产并不感兴趣,他们关心的是如何在陌生的城市中求得生存、如何维护自身常常被侵犯的权益。但这些内容却微乎其微,难以满足需要。或是与农业节目混合在了一起,不利于非农受众收听。

(4)视角跳出农村,增加城镇化报道。国务院颁布的《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东北地区城镇化率将达到60%的目标。从长远的规划来说,城镇化是调整城乡社会结构、扩大内需的步骤之一。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经济相对过剩、市场持久性疲软的现象。城镇化进程缓慢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造成了农村居民收入偏低,消费需求相对减弱的结果。而如今,一方面,为数不多的城市化报道常被众多的三农报道所淹没,另一方面,由于报道数量少,容易给人造成“城镇化是政府的事情,与一般群众没多大关系”的认识误区。而意义阐释不到位,社会重视程度不够,就难以将城市化进程顺利推进下去;如果利益分析不清楚,受众就会认为城市化是政府的事情,对此不关心,也并不配合。对农广播需要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发挥提供信息、阐释政策等作用。对于城镇化的主体人群——农民来说,通过哪些渠道进城,进了城户口怎么解决,带进城的孩子去哪上学,家里闲置的土地怎么处理等问题才是最为现实和迫切想知道的。要实现城镇化的目标,还应当在农村的宣传、讲解上做更细致的工作。要推动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对农广播责无旁贷。

2、非实体要素的指导意义

地域文化是非实体要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区域传播同样有着非常大的指导作用。地域文化直接表现为该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人们的社会行为密切相关。东北地域文化,也被称为“关东文化”、“黑土地文化”,指山海关以外整个东北地区的文化。在悠久的历史中,它与其他地区的文化相互区别而又相互影响,东北地区文化形成了尤其浓烈的地域特色,东北人具有勇敢、直率、坦诚、热情、幽默的个性。对农广播节目在制作过程中要立足于本地文化,开发一些富有东北乡村特色的音乐、娱乐及文化节目。在一定意义上说,音乐形式比其他形式更容易达到传播的目的,也更容易让人接受。另外,农村的生活环境也使农村受众较城市受众来说接触娱乐节目的种类、形式都要少很多,开发具有东北特色的娱乐节目,融合“二人转”、乡村音乐等形式,农村观众通过自己喜欢的节目会得到愉悦。吉林人民广播电台乡村频道《二人转风云榜》是东北乃至全国独家首创的二人转排行榜形式,以二人转曲目及相关作品为素材,以推广地方曲艺和传播民俗文化为栏目宗旨,通过访谈的方式深入介绍二人转历史、表现风格及其表演形式。二人转语言通俗易懂、内容诙谐幽默、唱腔朗朗上口,尤其符合吉林省广大听众和农民朋友的爱好取向。辽宁人民广播电台乡村频率的文娱性栏目《转迷转转转》、《农家乐子笑掉牙》、《小凤四季歌》等也深受农民的喜爱。

东北人的性格在另一方面又表现为“缺乏商业头脑和竞争意识,缺少由细微处做起的精明与踏实。”④同时,“受传统的资源型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影响,东北人多服从心理、依附意识和正统情节,缺乏自主意识。”⑤这样在对农节目中传播的新观念、新技术很可能会受到封闭保守的地域文化的阻碍,进而影响到节目的传播效果。此外,“在东北,高不成,低不就,大钱挣不来,小钱不愿挣的现象比较普遍”⑥在对农广播的致富资讯类节目中应多传递自立自强和脚踏实地的观念。传播这些积极的观念时,可以把它们嵌入轻松的娱乐信息中。劝服是一种做出积极的努力来改变别人思想的行为。因为心理学家研究劝服过程时发现,人们如果觉察到劝服情境时,会对可能出现的“劝服性内容”保持警戒状态。娱乐则被视为非劝服情境。如果在娱乐内容中置入劝服性信息,往往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结语

对农广播需要满足农村不同层次多样化受众的需求,这就要求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在振兴东北农业的过程中,对农广播的建设理应加强而不应被忽视。只要在题材策划、节目编排等方面更贴近农村生活,农村广播节目就一定能找到与听众之间最佳的“交流点”、“敏感点”,从而发挥广播的新优势,把东北对农广播频率做成以新闻、信息为核心,以农业气象、法律援助、科技推广、城乡市场、致富经验为架构,以二人转、评书、故事、歌曲、音乐等文艺节目为依托,以娱乐节目、情感节目为纽带的专业性频率。

参考文献

①周鸿铎:《区域传播学导论》[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7

②施清,《以大农业概念制作农村广播电视节目》[J].《青年记者》,2011(7)

③方晓红:《大众传媒与农村》[M].中华书局,2002:28

④⑤刘国平、杨春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世界中的东北地域文化》[J].《社会科学战线》,2003(9)

⑥邵红侠,《东北经济振兴的地域文化障碍及对策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3)

乡村振兴农产品推广范文4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顺应时代要求,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进科技进步,优化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大力整合各种资源和要素,与时俱进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村各行各业健康发展,全面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坚持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坚持改善民生,不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最迫切的实际问题。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得到优化;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大,启动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重点推广了一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农业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以批发市场为中心、集贸市场为基础、直销配送和超市连锁为重要补充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逐步形成;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与此同时,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民生活环境和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一系列有利条件。但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农业资源环境和市场约束增强,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必将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把握新机遇新挑战,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在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就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的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机械化、市场化和服务社会化,积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努力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质量,确保农业不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第一,努力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变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局面,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完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兴建山区小型抗旱水源工程。要采取奖励、补助等形式,调动农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要努力做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作,根据实际增加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和大中型灌区田间节水改造资金投入。要搞好节水灌溉示范,通过采取宣传、激励措施等引导农民积极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要继续增加投入,加大力度改造中低产田,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支持农民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

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推进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迫切需要,也为振兴农机工业提供了重要机遇。各地区各部门应采取切实措施,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稳步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化。加强先进适用、生产急需农业机械的研发,完善农业机械化税费优惠政策,着力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专业服务公司。

第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特别是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和创新愈益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依靠科学技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愈益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战略选择,科学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愈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现在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科学技术作为解决当前和未来发展重大问题的有效手段,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内在动力,其重要性愈益凸显。加强农业科技建设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的客观需要。有关部门一定要着眼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着力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继续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加强各级农业科研中心创新能力建设,支持农业科技项目,扶持对现代农业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技术研发。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成果的集成创新和中试熟化。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在农业科技研究中的作用,完善鼓励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引导涉农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二是要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积极开发运用各种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启动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开展免耕栽培技术推广补贴试点,加快普及农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积极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水产养殖技术,降低饲料和能源消耗。继续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改善推广条件,提高人员素质。推进农科教结合,发挥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积极作用。继续支持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加快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着力培育科技大户,发挥对农民的示范带动作用。

第三,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健全的农业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夯实农业基础地位,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服务组织,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一是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要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等工程,加强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开展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试点,继续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省内外车辆无差别减免通行费政策。供销合作社要加快组织创新和经营创新,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提高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要通过实施财税、信贷、保险等政策,鼓励邮政等企业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充分发挥邮递物流网络的优势,拓展为农服务领域。要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要鼓励各类工商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农村市场建设和农产品、农资经营,培育一批大型涉农商贸企业集团。要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积极稳妥发展农产品期货品种。要建立并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信息资源,完善信息服务网络。要继续推进“金农”、“三电合一”、农村信息化示范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建设,积极探索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的途径和办法,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制度,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二是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服务组织,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要继续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支持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代耕代种、用水管理和仓储运输等服务。要鼓励农民围绕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开展多元化、多形式的合作,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政策传递、科技服务、信息沟通、产品流通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要鼓励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组织,具备条件的地方可建立便民利民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公益服务站。

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离不开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提高农民发展能力。要普遍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规模,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努力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要积极发展种养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各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要采取各类支持政策,创新农业和农村人才评价、激励和服务机制,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自主创业,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支持工商企业、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乡土人才创办现代农业企业。要建立和完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基层培训能力,加快构建县域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发展城乡一体化的中等职业教育。要大力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提高农民创业就业能力。要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促进农民由体能就业向技能就业转变。要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人员能力,建立农村基层干部、农村教师、乡村医生、计划生育工作者、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及其他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服务人员的培训制度,加强在岗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乡村振兴农产品推广范文5

关键词:循环农业;技术模式;探析应用

1榆阳区沼气循环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榆阳区从2006年开始建设沼气,至目前共建成农村户用沼气“一池三改”13300户,中小型养殖小区沼气工程55处,大型沼气工程5处,农村沼气服务网点72个,共涉及21个乡镇,184个行政村,沼气入户率占农村常住户的26%。榆阳区实施沼气项目始终围绕服务特色产业开发与生态农业发展战略,重点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收益,主打绿色品牌战,初步形成了以北部风沙草滩区为中心的“畜—沼—粮”循环农业产业模式示范带,以210国道沿线为中心的“畜—沼—菜”循环农业产业模式示范带,以南部丘陵沟壑区为中心的“畜—沼—果”循环农业产业模式示范带和以川道区、城郊为中心的“畜—沼—瓜(芝麻香瓜、西瓜)草莓、特色果品”循环农业产业模式示范带。全面示范推广了以“三沼”利用为中心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循环生态农业技术、环保养殖技术,有效减少了本区养殖户养殖粪便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减少了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了农业生产用水量,示范建立了榆阳绿色循环新型农业产业,促进了榆阳现代农业发展和大美榆阳美丽乡村建设,初步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美丽和“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奋斗目标。

2榆阳区沼气循环农业产业典型技术模式

2.1马合麻生圐圙“玉米猪沼玉米”产业模式

即用玉米喂猪,猪粪尿下池发酵产生沼气、沼液、沼渣,沼气用于煮饭照明,沼肥还田生产玉米,沼液作饲料添加剂喂猪的产业链循环模式。其关键技术是沼液浸种、沼液叶面施肥防虫治病,沼肥还田、沼液作饲料添加剂养殖,实现以沼气为核心的新型种养模式,促进循环可持续农业发展。马合镇麻生圐圙村民刘二仁从2009年开始利用沼肥种植1.33hm2高产玉米,年可节省购买化肥款5000元,平均增产15%,通过沼气池无害化处理了100头猪的粪便,改善了养殖场环境,保护了浅层地下水源,减少了猪疾病传染,抵御了2009年百年不遇的猪瘟;并利用沼液作为饲料添加剂喂猪羊,可使猪羊勤吃快长,每头猪节约饲料成本100元,提早出栏30d以上,每只羊节约饲料成本50元;同时秸秆粉碎经猪羊过腹消化所产粪便再经沼气池发酵产生沼肥还田,大大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了高产田创建目标。由此可见该模式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粪污流入密闭的沼气池发酵减少了蚊蝇滋生和有害气体排放,净化了养殖场及周边环境,减少了疾病传播,保护了森林植被和水源,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环卫效益,产业中加入“沼气”元素更能节本增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生态循环农业和环保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2.2鱼河寺伙沟“猪沼菜”四位一体“四季农业”产业模式

即温室中建猪圈和厕所,下面建沼气池,温室为猪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猪粪便和人粪尿自动流入密闭的沼气池为沼气发酵提供发酵原料,所产沼液、沼渣为蔬菜生长提供优质高效有机肥及叶面肥料,而沼气燃烧除做饭外,冬天还可为温室增温并进行沼气燃烧释放co2施气肥,蔬菜种植所产枝蔓烂叶等副产品除为猪提供部分饲料外可进入沼气池发酵再利用。通过循环利用减少了温室蔬菜病、虫害传播;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减少了化肥等生产资料投入;提高了蔬菜产量和品质;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了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化。其关键技术是沼肥盘穴育苗、沼液浸种、沼液叶面施肥防虫治病害、沼肥还田、沼气CO2施气肥、沼气保鲜,另外需与温室作物栽培技术相配套实施。鱼河镇寺伙沟村的“猪-沼-菜”模式全省闻名,是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被定为榆林市发展温室蔬菜生产的样板典范,也是榆林市“一村一品”示范基地。该模式利用为本区长城延线高寒区越冬蔬菜冬季生产提供了保障,实现年种植“两果一菜”,1hm2产果菜30万多kg,叶菜9万多kg,收入达45万余元目标。另外每座温室年可发展养猪10头,节省肥料、农药支出4000多元,实现了“以沼促菜,以菜促猪,以猪促沼”的良性循环。

2.3小纪汗黄土梁“玉米牛沼瓜菜”产业模式

即产业户平均种植1hm2玉米,养殖3~5头奶牛,奶牛所产粪便为沼气池提供发酵原料,利用沼气池沼肥种植1~2棚春茬大棚芝麻香瓜和秋延茬蔬菜的种养配套产业模式。该技术与“猪—沼—菜”模式相同,重点是做好无公害产地认证工作和打造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和收益。该村是传统的种植、养殖业大村,主要以种植玉米,奶牛养殖为主。据该村调查,一口8m3的沼气池,年产沼气300~350m3,基本上可满足4口人家炊事、照明需要,年可节煤1.5t,节电200kWh,年产优质沼肥10~12t,户均年增收节支3000元以上。沼气建设以来,通过“三沼”综合利用带动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特色产业发展,使该村奶牛养殖、芝麻香瓜、西瓜、蔬菜种植成为本村的新型主导产业,沼气的发展促进了产业发展,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沼气的高效利用,实现了种养产业良性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目标。

2.4榆阳区南部山区余兴庄曹家洼、上盐湾周焉“猪沼果”产业模式

即以沼气为纽带,连动畜牧业、果业、种植业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家园模式。其基本内容是“户建1口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种好0.07hm2果”。猪粪下池产气,沼气用于炊事照明,沼液喂猪,沼肥施果树。沼液作添加剂喂猪,增重快,可节约饲料1/5;施用沼肥的果树,能多长5~10个枝梢,抗旱、抗寒和抗病能力增强,水果品质提高1~2个等级,1kg收购价8~10元,两村40户居民利用该模式户均年增收节支达3万余元,并且实现了庭院经济高效化,家居生活清洁化,生态环境优美化目标。

3推广沼气循环农业产业模式的意义

3.1发展沼气循环产业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产业,可以把农村“三废”(秸秆、粪便、垃圾)变成“三料”(燃料、饲料、肥料),可减少污染,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环境保护与提高经济收益“双赢”目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3.2发展沼气循环产业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发展沼气循环产业,从治理污染入手,可以有效治理畜禽养殖粪便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可解决浅层地下水资源及榆溪河流域污染问题,短期内可低成本改变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为农村环境整治提供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有效解决农村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问题,使农民走向清洁、卫生、健康、文明的生活之路,实现农村家园清洁、水源清洁和田园清洁。

3.3发展沼气循环产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

发展沼气循环产业,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入手,通过开发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推广“三沼”综合利用技术,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土壤肥力,同时能节约化肥农药用量和能源支出,最终实现农业增值增效,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的目的,同时也响应了国家2015年提出的“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

3.4发展农村沼气循环产业是建设促进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

发展沼气循环产业,不仅可延伸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而且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服务,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有利于大美榆阳美丽乡村建设。

3.5发展农村沼气循环产业是榆阳区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榆阳区是陕西省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区域,近年来,区内的煤炭、化工等工业发展迅速,生猪养殖规模随之扩大,养殖场粪便污水的排量剧增,造成养殖场自身生产、生活空间及周围环境受到污染,制约了禽畜业的健康发展;造成禽畜粪便得不到合理利用,使得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对有机肥料的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农村沼气循环产业模式,集环保、能源、资源再利用为一体,很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通过粪污的综合利用,养殖企业能够减少禽畜发病率,增加出栏量,并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等级,可为企业增收约10%左右,保证了畜牧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禽畜环保养殖与无公害绿色农业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结论

通过对榆阳区沼气产业技术模式探索思考,得出农村建设沼气工程并发展以沼气为载体的绿色循环农业产业是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举措,是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发展中应因地制宜建立适合各个地域特色的“小沼气大产业”循环模式,重点要建立以养殖业为中心、沼气事业建设为纽带、种植业为龙头的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产业之路,关键要提高“三沼”综合利用率,出路是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保障是树立品牌,增加收入,形成以“沼气”促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的良性循环农业生产体系。

参考文献

[1]丘陵.沼气发酵与综合利用[M].杨凌:天则出版社,1990

[2]丘陵.农村沼气与庭园生态农业[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3]农业部环境农业司.北方农村能源生态模式[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乡村振兴农产品推广范文6

首先,我代表镇政府,对你们亲临我镇检查指导农业标准化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对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__镇农业工作的关心表示衷心感谢!这里,我就我镇优质水果标准化示范乡项目实施情况作简要汇报。

__镇优质水果标准化示范项目自20__年1月被省质监局列为全省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以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全镇、各有关部门、广大种植户以及标准化、农业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按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创建要求,制定并执行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通过加强引导、扶持和监督,有力地推动了全镇水果标准化生产,提高了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并有效地带动了相关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民的质量和品牌意识,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创建任务。

一、 基本情况

(一)__镇基本情况

__镇位于广汉市东部,东邻中江县,南接金堂县,西与广汉市连山镇、三水镇隔河相望,距广汉市区18公里。全镇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以丘陵地貌为主,下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 134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5758户,19680人。现有耕地面积15945亩,人均耕地0.80亩,20_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485元。__镇是广汉市确定的优质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和乡村旅游观光区,全镇水果种植面积26280亩,年产鲜果约3万吨,始于清代的__桃花会闻名川西平原,每年可吸引50余万人到丘区赏花游玩。

(二)红堰村基本情况

红堰村位于__镇西南部,与成都市金堂县接壤,下设13个合作社,总户数642户,总人口2066人,总耕地面积1490亩,属半平坝半丘陵地形。红堰村是四川省级生态示范村、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和沼气示范村,是德阳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该村现有水果面积3200余亩,固定农家乐30余家,在实施标准化项目的三年中,红堰村结合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五十百千”创建,大力建设辖区各项基础设施,全村水利、道路、环境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还改建了红沙堰,新建了文化广场、生态停车场、人口文化长廊等景点,己形成水果和观光旅游两大支柱产业。

(二)优质水果标准化基地基本情况

__镇因地制宜,科学分析,根据土壤、气候等条件,建立了多个水果标准示范基地。在红堰村、果园村、__村建立了桃标准示范基地;东广村属平坝、又是沙地适宜种植枣、梨,在东广村建立了枣、梨标准示范基地;在滴水村建立了柚标准示范基地。经过三年来的建设,各标准示范基地成果显著,市场反映很好,示范带动效果明显,极大的推动了我镇水果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我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二、 项目实施过程

( 一)实施原因

建立四川省农业标准化示范乡,有利于我镇水果产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优化作物布局和品种结构,大力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建立优质、高产、高效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有利于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推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于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对于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稳定和社会进步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时间

20__年1月至20__年12月

(三)原有基础

__镇20__年有水果面积26000亩,其中桃18000亩,柚20__亩,梨1000亩,其他水果5000亩,总产量26000吨,产值5200万元(按90年不变价计),销售收入5000万元,纯收入3800万元,人均纯收入19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额的45.5%。水果生产己成为我镇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按照无公害水果生产技术规程,坚持保护大气、土壤、水源等生产环境质量,控制化肥用量和禁止使用硝态氮,推广施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严禁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毒农药和生物农药。

(四)项目实施的规模

示范面积:26000亩。

示范户数:5200户。

单位产量:1.2吨/667平方米,较现在单产增加20%。

质量水平: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的无公害产品质量标准。

经济效益:收入可达5000元/667平方米,增长25%,纯收入可达1800元/667平方米,增长22.5%。

社会效益:可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建立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提升产品档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强农业综合素质。

(五)项目实施单位

广汉市农业局、广汉市质量监督局、__镇政府等。由市质量监督局牵头实施。

(六)示范村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全面提高水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镇政府将红堰村确定为标准化项目示范村,通过该村的示范、辐射带动全镇。

四、示范区效益突出

(一)计划进度: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分三年进行,第一年(即20__年)10000亩,第二年(20__年)10000亩,第三年(20__年)6000亩。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做到目标责任层层落实,领导小组成员分村包干,村社干部包户,通过以上措施,有力地加强了项目的组织领导和管理,保证了项目分步骤、有条不紊地顺利实施。20__、20__年分别顺利完成了10000亩标准园的建设任务,到20__年优质水果标准化建设面积达到了26280亩。

(二)农业标准化工作是实现农业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几年来,我镇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严格按照关于加快农

业标准化有关要求,结合实际,不断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进程,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施标准化项目后,20__年全镇水果平均增产21%,总产增产24%,20__至20__年平均每年增收5853.87吨,单产较示范前增加20%,达到了1.2吨/667平方米,纯收入达到了1830元/平方米,实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

(三)农产品品质显著提高

通过组织标准化生产,全镇优质水果达到了统一品质的要求。种苗、化肥、农药等农资的统一供应,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达到了统一的管理,使各种水果各项卫生指标和理化指标都严格控制在标准允许范围内。

(四)市场营销机制逐渐形成

随着标准化项目的发展,广大果农逐渐树立品牌意识,20__年在工商部门的支持下,我镇成功注册“川西__”集体商标,并设计了“川西__”包装盒,对产品进行统一包装销售。为了树立品牌价值,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果农收入,除了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严把产品质量关外,我镇广泛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和标语、广告牌、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川西__”。近年来“川西__水果”品牌优势逐渐体现,在广大群众心中口碑甚好,“川西__”品牌的宣传为我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五)示范基地初具规模,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通过实施水果标准化生产,使我镇水果品质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目前,以桃、梨、枣、柚等为主,带动其它种植成为我镇水果种植业的主导产业,水果产值和农民收入逐年大幅提升。

五、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镇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分管农业镇长任副组长,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农技站、农机站站长、果树专家、农经员为成员的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实施,管理和监督。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服务中心,负责项目实施中的日常工作,同时还成立了由14人组成的项目技术工作组,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农业局、市农技中心、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和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组成,其中高级技术职称2人,中级技术职称3人,初级技术职称3人。

(二)加强管理

项目领导小组成立后,安排经济发展办公室和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农业生产资料的供给、生产技术的推广、标准化的指引和监督等的落实。保证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周密细致,不出差错;领导小组坚持每年1月和8月分别召开一次项目专题会,制定分步实施方案,及时安排工作,坚持深入实地检查、督促工作落实情况和项目进展情况;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做到目标责任层层落实,领导小组成员分村包干,村社干部包户,通过以上措施,有力地加强了项目的组织领导和管理,保证了项目分步骤、有条不紊地顺利实施。

(三)加强农业标准化推广和服务工作

结合国家、农业部对水果苗木的质量标准,按照省级农业标准化的要求,我镇建立了种苗繁育基地,并由县农业局有关技术部门统一认定和把关,向全镇种植户统一供应种苗,完善了我镇自繁育种子、苗木的生产配套工作。镇农业标准化技术工作组统一组织了示范区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的供应,确定了各农技站、供销社为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农资专销点,实现了农资统供。为了使水果种植户了解、掌握水果科学种植技术和无公害标准技术规程,近三年来,市农业局、科技局、质监局等部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先后举办各级培训班6次,培训人数960人次,培养了一大批以农技人员、专业大户为主体的标准化实施队伍,形成了示范村、组、户之间互相带动的示范网络。农业技术人员还深入种植现场,为农民传授种植技术,三年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66次,共计培训7500人次;广播宣传种植技术21次,电视宣传报道12次,科技下乡宣传3次,共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7000份。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宣传农户对农业标准化的认知程度大大提高,对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的认识有所增强,形成了主动按照标准进行规范生产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监测体系建设

在农业标准化工作实施期间,市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协调职能,将监管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定期对示范项目的进展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对水果生产过程中各关键环节实行普遍监测。市农业局购置了检测设备,卫生防疫部门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环保部门负责对大气、土壤进行监测,同时,以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都)、省市质检所等质检机构为依托,全面开展各项监测工作。质监局、农业局还组织执法人员,对水果示范区的农资质量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对各农资专销点实行统一管理。项目实施以来,我镇没有发生一起严重坑农害农的质量事故,确保了农资供应产品符合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要求。

六、今后的工作思路

农业标准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作,为进一步推动我镇农业标准化工作迈上新台阶,我们将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着重搞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拓展农业标准化发展领域。为将__镇打造成为现代农业、旅游强县,今后我们将结合__镇实际,制定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逐年申报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扩大农业标准化的广度和深度,认真贯彻实施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标准的研究,不断制(修)定和完善我镇农业标准体系,逐步形成畜禽、果蔬、粮食等产业标准体系网络,建立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

(二)不断加强标准化宣传和技术推广服务。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标准化和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专业队伍,充分发挥和利用现有的农业技术标准化推广服务体系,指导和带动广大农户掌握各项农业标准内容,自觉按标准生产,营造标准化工作的良好环境。

(三)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将标准化工作纳入各村的目标考核内容中,对农业标准化的执行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增强技术力量,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农资使用,加大对无公害产品的抽查力度,确保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深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