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等医学教育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等医学教育管理范文1
随着成人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其传播医学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作用对医学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的医学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也必须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固步自封、止步不前。当前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存在欠缺,他们对新的医学方面知识很不了解等等。因此,成人医学高等教育的存在就是为了让这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欠缺的方面能够有所弥补,使其有一个可以继续学习,继续提高自己的环境来发展自己在医学上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成为合格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病人提供更多更专业的帮助。而针对当前的成人医学高等教育,其在教育教学上也需要提高教学质量,适应当前社会对医学教育的需求,以此来保证成人医学高等教育的生存和发展。
2.成人医学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探索与研究
2.1对成人医学高等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模式
教育的对象不同,内容也就不同,管理方式也就不一样。只有对相应的教育对象实施对应的管理模式,因材施教,才能够最大限度上发挥教育的作用,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与普通的高等教育以及其他的成人高等教育都不尽相同,它面临着学员的不同的情况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同时需要考虑这些学员在学习、工作以及家庭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如何找到一种合适的教育管理模式,是高校需要着重注意的方面。而学分制作为教学管理模式的一种,它是以学分作为计量单位,在选择课程的基础上产生最低学分,并以此作为获得毕业证书的标准。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学生灵活的安排学习的时间,学生可以合理的安排上课时间,还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提前毕业的机会,或者因能力薄弱而推迟毕业,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这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决定毕业与否的管理方式,能够保证每个学员都能够完成学业,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学员来校进行学习。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员的基本情况,并能够因材施教,使教学的内容与学员所从事的医学工作相关联,使其在基本的理论基础上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更长足的进步。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提高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促使其在成人高教的学习过程中收获到所需要的知识,从而将其应用在工作中,并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2.2优化高等教育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成人医学高等教育的管理人员需要有很高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这些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接触的人群非常复杂多样,其活动的范围也非常之大,并且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去处理和解决,因此具备职业道德素质可以帮助他们合理的应对各种突况,并冷静、严格的处理这些问题,为高校的稳定发展带来帮助。此外,管理人员还应当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以及健康的身体素质,这两者的结合可以让其适应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从而从容机智的完成自己的本职任务,为学员们营造舒适愉快的学习环境。但并不是每一个管理人员都具备这些素质的,这就需要对这些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业务学习和培训,让其不断学习和提高管理水平,使其能力达到要求。不仅如此,还必须对管理人员实行责任制绩效考核,通过公正客观的测评来对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并促使这些管理人员不断的进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此外,高校要加强对管理人员身体素质的管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体魄才能帮助其更好的完成工作。通过对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优化,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成人医学高等教育。
2.3充分利用学校条件,共享资源
医学设备更迭非常之快,不断有许多新的高端设备出来。高校在投入大量的成本为高校学生提供最新设备,使其有实践机会的同时,也应该将这些资源与成人医学学员进行共享,让他们也有机会使用这些设备,通过具体的实践来更深入的把握理论知识和理论技能,使其知识库得到更新和发展。高校的资源共享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学员的能力,使得办学的效果更为突出,从而促进成人教育的不断前进,也为成人医学高等教育做出重大贡献。
3.总结
高等医学教育管理范文2
一、艺术类大学生的界定
从目前的专业设置来看,高校艺术类专业一般包括书法、雕塑、绘画、平面设计、工业设计、服装、广告、动画、音乐、表演、主持、戏曲、舞蹈、摄影、编导、艺术管理等。艺术类学生主要指专门攻读以上艺术类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包括专业艺术高校的学生和非艺术高校中的艺术类专业学生。
二、成人高等教育艺术类学生现状
1.生源构成复杂。与其他类型的成人教育学生不同,艺术类学生中18~23岁年龄段的占比达到80%以上。由于艺术专业的魅力以及入学门槛较低,许多中青年人选择报考,学生在学识、工作阅历、社会经历等方面参差不齐。所处环境不同,认知能力与处事方式也大不相同,个体思想差异较大,?@些情况大大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
2.纪律涣散,到课率低。自2008年起,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取消脱产授课的学习形式,目前仅有业余和函授两种形式,面授时间大大缩短,课程对学生的约束力也大大减弱。由于社会上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需求较大,大部分学生选择半工半读,这导致缺课现象严重,到课率随年级上升呈直线下降的趋势。
3.个性张扬,集体观念淡薄。艺术生追求个性,这不仅体现在专业学习和创作中,生活中也有明显体现。比如,蓄发和蓄须,着奇装异服等。由于具备追求个性、独立判断的心理特征,艺术生往往存在集体观念淡薄的情况,崇尚“艺术自由”的思想,强调与众不同,较少考虑他人的感受,合作意识淡薄。
4.文化基础较差。由于许多艺术生长期接受专业训练,忽视文化课学习,同时艺术类成人教育招考对文化课分数的要求非常低,因此,艺术类成人教育学生在文化素质方面往往存在先天不足。从实际情况来看,艺术生文化课的不及格率一直较高,个别艺术生甚至连一份请假申请都写不好,错字、语句不通的现象相当普遍。对文化课学习的忽视导致他们的知识面比较窄,文化素养不够,间接影响了其对艺术的领悟和表现。
5.自卑和自大心理并存。成人教育艺术生多数为普通高考的落榜生,在历经多次艺考失败后转而选择成人教育,加上社会上对成人教育的认可度不高,此类学生在入学后比其他专业的成人教育学生有更为强烈的自卑心理;同时,由于经历了艺考训练,拥有一技之长,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胜人一筹,因此他们也存在一定的自大心理。
三、艺术类成人教育学生的管理对策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理论,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做好艺术类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管理工作,了解学生的需要最为关键。
1.因势利导,做好职业规划。成人教育学生的求学进修规划往往不明确。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成人教育学生混文凭的进修动机占半数以上,由于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心态不正,导致白白浪费了深造的大好机会。为此,职业规划应根据艺术专业的特点而制订,使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
2.因材施教,改进思政教育课。由于个性的过分张扬,艺术类成人教育学生普遍存在“不听劝、不服管”的现象,思政课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为此,必须根据艺术生的特点改进思政课的授课内容和方式,如结合艺术案例,增加课堂互动,设置专题班会等,以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3.发挥特长,举办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艺术生施展才华的绝佳舞台,但国内许多艺术类成人高等教育院校未引起足够重视,造成校园气氛过于平淡,学生归属感不高。为此,高校应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将爱国主义、感恩教育等内容有机融入活动中,既达到教育目的,又让学生体现自身价值,增强归属感。
4.发挥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成人教育中有不少管理经验丰富、权威性和号召力较强的学生,发挥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往往能使学生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高等医学教育管理范文3
关键词:技术手段;成人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
成人学籍学历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技术手段管理学籍学历是规范办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近几年教育部对学生信息上报的要求越来越高,每年都会出现一
些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单纯使用行政手段难以妥善解决,必须运用技术手段来加以规范和完善。
一、成人高考报名程序须在技术上加以改进
现在学籍学历管理中出现的部分问题是考生在成人高考报名时把关不严造成的,特别是专升本考生的前置学历审核问题,这是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改进的。
近几年,专升本学生学籍学历资格清查成为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热点和难点,现今已成了学籍管理中的一项常规工作。很多专升本学生在报到入学后才被告知入学资格有问题,需要重新清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一是前置学历信息没有及时上网;二是前置学历信息在报考时审查不严;三是高校因各种原因无法对学生的前置学历进行及时复查。目前的处理办法有两个:一是由学生本人到教育部指定的学历认证机构做前置学历认证;二是由高校线下送审学生的前置学历信息。如果在考生网上报名时,增加专升本考生的前置学历在线清查功能,让学生本人直接在网上清查本人前置学历,若查得到符合报考条件,若查不到,则在现场确认时,按要求带齐相关证明材料,交给招生部门和学历认证部门共同审核,
然后再确定其报考资格,将入学资格卡在报名关,则可解决上述
问题。
二、教育部的学籍学历管理平台在技术上须加以改进
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从2006年开始启用,经过几年的发展,其功能在逐渐地成熟和完善,为高校学籍网络
化、现代化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还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
1.学生参与的程度不够
目前,平台的用户仅限于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学生完全游离于平台体系之外,他们仅能利用平台查询自己的学籍学历信息,导致平台网络化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在成人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要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管理”转变为主动的“参与管理”。这种转变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学生核对学籍信息,我们目前的做法是先通知学生进行核对,如需更改,则须向学校提出申请,由学校再在平台上提交至上级部门审核,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参与信息维护,由学生主动在平台上提交,并按平台提示提供相关材料给学校及教育部门审核,这样可以将学校的学籍管理人员从大量的重复性劳动中解脱出来。
2.平台的信息资源保密措施不到位,高校利益得不到保障
教育部开通学信档案管理功能后,学生只要进行实名注册学信档案,都可以查询到本人的全部学历信息,这很可能导致三个后果:一是没有交清学费的学生完全可以制造真的“假文凭”,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二是诱导学生不讲诚信道德,恶意拖欠学费;三是为社会上的一些违法造假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学生的欠费催缴是各高校面临的一大难题,以我校为例,历年毕业生欠费近两千万,我省高校有八十多所,如此算来,学生欠费可能达上十亿人民币,这必将给学校和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技术手
段,可以轻易解决这个问题。建议学信网给学校用户增加学历信息的编辑功能,对缴清学费的学生,显示其学历信息;对欠费的学生,隐藏学历信息,待学生缴清学费后,在平台上显示其学历信息。
三、利用技术手段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我国现有普通、自学考试、成人、网络四种类型的高等学历教育。这四种学历教育各行其是、各负其责,没有“打通”,这是不合理的,不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高等医学教育管理范文4
关键词:高等数学;微分;曲线积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11-02
在当前国内使用的高等数学教材中,对于微分和第二型曲线(曲面)积分的编写思路基本相似。在微分这一部分,总是先介绍微分的概念,再介绍微分与导数的关系。在第二型曲线(曲面)积分中,总是先给出曲线(曲面)积分的概念,然后再寻找两类曲线(曲面)积分之间的联系。由于微分和第二型曲线(曲面)积分的概念比较抽象,使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较大,不易掌握。本文将对上述两个难点在教材编写中如何处理提出一点思考,其目的是在不影响教材的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前提下,简化教材的处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关于微分和全微分
微分的概念比较抽象,微分和导数(偏导数)的逻辑关系也需要推导,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整个知识体系叙述不够简洁。因此,这部分内容是高等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对于非数学专业的高等数学教材,应当在不影响教材的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概念的抽象程度,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下面我们给出微分和全微分的定义如下:
定义1 设在点的某邻域有定义,并且存在导数f'(x0),如果Δy=f(x0+Δx)-f(x0)=f'(x0)Δx+o(Δx)则称f(x0)在点x0可微分,并且称f'(x0)Δx是f(x)在点x0处的微分。
定义2 设z=f(x,y)在点(x0,y0)的某邻域有定义,并且存在两个偏导数fx(x0,y0)和fy(x0,y0),记ρ=■,如果Δz=f(x0+Δx,y0+Δy)-f(x0,y0)=fx(x0,y0)Δx+fy(x0,y0)Δy+o(ρ)则称f(x,y)在点(x0,y0)可微分,并且称fx(x0,y0)Δx+fy(x0,y0)Δy是f(x,y)在点(x0,y0)处的全微分。
微分和全微分这样表述后有两个明显优点:一方面,降低了概念的抽象程度,但没有损失这部分知识点的科学性和知识性。因为在传统的定义中,由函数的可微性可以推出导数(偏导数)的存在性。另一方面,该定义本身就已经明确了微分和导数(偏导数)的关系,解决了微分的表达和计算问题,减少了一些分析和证明。
二、关于曲线和曲面积分
国内教材将这部分内容分为第一型曲线(曲面)积分和第二型曲线(曲面)积分两个部分依次介绍,然后再讨论两者之间的关系。由于第二型曲线积分,尤其是第二型曲面积分概念表达式非常复杂,且物理背景也很难理解,使得在计算过程中经常出错,一直是高等数学教学的又一难点,为此对第二型曲线(曲面)积分的概念,我们提出如下表述方法和理论体系,以求化简难度,便于“教”与“学”。对于第二型曲线(曲面)积分,没有必要一定采用通常的“分割-求和-取极限”的传统模式给出定义,我们将第一型曲线积分和第二型曲线积分统称为“函数在曲线上的积分”,将第一型曲面积分和第二型曲面积分统称为“函数在曲面上的积分”(国外一些教材就采用这种叫法),那么第二型曲线(曲面)积分就是第一型曲线(曲面)积分的一个应用。下面我们以第二型曲面积分为例,说明这部分教材编写的处理思路。通常的教材是这样定义的,设■为光滑的有向曲面,函数R(x,y,z)在■上有界,把■任意分成n块小曲面ΔSi(ΔSi同时又表示第i块小曲面的面积),ΔSi在xoy面上的投影为(ΔSi)xy,(ξ,η,ζi)是ΔSi上任取的一点,如果当各个小块曲面的直径的最大值λ0时, ■■R(ξ,η,ζi)(ΔSi)xy总存在,则称此极限为函数R(x,y,z)在有向曲面■上对坐标x,y的曲面积分,记作■R(x,y,z)dxdy=■■R(ξ,η,ζi)(ΔSi)xy,类似地可以定义函数P(x,y,z)在有向曲面■上对坐标y,z的曲面积分■P(x,y,z)dxdy=■■P(ξ,η,ζi)(ΔSi)yz,及函数Q(x,y,z)在有向曲面■上对坐标z,的曲面积分■Q(x,y,z)dxdy=■■Q(ξ,η,ζi)(ΔSi)zx,以上三个曲面积分称为第二型曲面积分。
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感到这种方式定义下的第二型曲面积分,理解起来太抽象。因此,下面我们采用新的定义方式,降低概念的抽象程度。
设■为光滑的有向曲面,其上任一点(x,y,z)处的单位法向量为n={cosα,cosβ,cosγ},又设A(x,y,z)={P(x,y,z),Q(x,y,z),R(x,y,z)},其中P,Q,R在■上有界,则函数f(x,y,z)=A・n=Pcosα+Qcosβ+Rcosγ
在■上的第一型曲面积分
■f(x,y,z)dS=■A・nnds=■(Pcosα+Qcosβ+Rcosγ)dS称为A(x,y,z)在有向曲面上的第二型曲面积分。
高等医学教育管理范文5
1.1一般资料:2016年1月,随机抽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不同职称、学历、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500名,针对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情况发放自编调查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74份,回收率94.8%。其中有效问卷474份,有效率为100%。参与调查的医务人员中,男性占32.57%,女性占67.43%。医生占60.4%,护理人员占23.3%,医技人员占16.4%。学历为大专人员占28.5%,学历为本科人员占49.8%,学历为硕士及以上人员占21.7%。初级职称人员占47.2%,中级职称人员占30.5%,高级职称人员占22.3%。30岁以下者占40.4%,30~45岁者占33.7%,45岁以上者占25.9%。同时调取2013-2015年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相关数据。1.2研究方法1.2.1自编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四部分:填写者基本信息、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认知和参与情况、对科室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成效方面的评价和建议、对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开展和实施效果的评价和建议。1.2.2随机抽取访谈对象90人,其中院级领导5人,中层管理干部15人,临床医生25人,医技人员20人,护理人员25人,调取2013-2015年继续医学教育相关资料。1.3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
2结果
2.1对CME的认知情况:认为开展CME有必要441人,占93.0%;有时参加CME活动289人,占61.0%;经常参加CME活动166人,占35.0%。2.2收获及影响因素:认为可以提高专业水平的占56.1%;认为对工作有帮助的占30.8%;认为开阔和发展思维的占66.5%;认为可以提高理论水平的占46.0%,见表1。2.3医院职工对CME活动的评价:内容符合和基本符合“四新”占74.7%,对授课老师方法满意或很满意占9.1%,对CME教材质量满意或很满意占4.4%,见表2。医院职工认为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占75.1%、扩大硬件设施投入占84.8%、信息化建设占90.3%,见表3。
3讨论
3.1医院管理层要重视和支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结果显示,医院职工对继续医学教育很有需求,认为继续医学教育对提升专业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医院管理层要结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形势和卫生行业领域发展的新特点,统筹全局,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一是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机构,形成医院和科室双重管理体制;二是发挥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质量监控作用,建立医学教育工作会议例会制度;三是重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部门的发展;四是保证经费支持,每年按照一定比例抽取医院业务收入作为继续医学教育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3.2加强和扩大宣传,强化继续医学教育思想意识:结果显示,仍有部分职工存在学习意识淡薄、参与积极性不高现象。因此,医院要从根本入手,加大继续医学教育宣传力度,使继续医学教育成为医院职员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是通过邀请专家讲座、发放宣传彩页、播放宣传教育片、制作展板和海报等多种形式,加强和扩大继续医学教育宣传;二是增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4],真正把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转变成自觉的行动[5];三是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和远程医学教育建设,尽快实现网络医学教育平台的全院覆盖,使其对内是宣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平台,对外是树立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形象的窗口。3.3加强制度和体制建设,严格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和实施:本研究结果显示,之所以会出现“经常参加”、“有时参加”、“根本不参加”等参差不齐现象,主要还是缺乏有效的奖惩措施。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加强继续教育制度和配套政策的建设,是继续医学教育得以深入、持久、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6]:一是从规章制度着手,完善、更新医院和科室关于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二是成立科室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实施目标责任考核制,把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与医务人员年度考核、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职业再注册等紧密结合[7];三是建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评价体系,及时有效规范继续医学教育管理。3.4进一步丰富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和形式:根据表2中结果,医院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目前开展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基本符合“四新”要求,但在“三性”方面差些,在课程内容设置、教师配备、活动形式等方面尚未兼顾到不同学历、不同岗位和不同专业群体的学习需求。因此,结合医院发展和人才培养,注重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变动性和创新性至关重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广大卫生技术人员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是适应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8]。3.5发展壮大继续医学教育师资队伍:本研究结果显示,医院现有继续医学教育师资力量薄弱,要进一步壮大师资力量:一是每年拿出一定的教育经费用于选拔科室业务骨干外出研修、攻读学位、出国深造,搭建老中青分布合理、构建科学的师资队伍;二是借助CME项目的实施,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开展学术交流,介绍最新的疾病诊疗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保证师资队伍能够及时接收到最前沿的医学科技信息和医学研究成果;三是与国内外的知名医院、科研院所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高层次卫生人才的联合培养和学术交流,从而保持师资队伍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的先进性。3.6加大继续医学教育硬件设施投入,引进软件管理系统:结果显示,医院目前尚未实现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职工个人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降低了继续医学教育的网络化管理效能。因此,引进继续医学教育软件管理系统,通过应用互联网、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IC卡、POS机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CME项目信息公开化、个人学分电子化存储与查询,个人可以通过账号和密码登陆系统查阅学分获得情况。
[参考文献]
[1]徐婷婷.关于肿瘤学会开展国际继续医学教育的思考[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38):3127-3128.
[2]谢冰,林婧,蒋莹,等.医疗联合体内继续医学教育共享平台的建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4):497-501.
[3]马晓红.某所2008-2012年继续医学教育数据分析[J].医院管理杂志,2014,21(2):149-150,160.
[4]凌蔚.中医医院临床医生继续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28-29.
[5]付晓宇,孟群,敬蜀青,等.新时期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3(4):2-3.
[6]李燕云,马维红,马静.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3):436-437.
[7]王玲玲,鲁立,盛伟.国外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发展及启示[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24(11):1189-1191.
高等医学教育管理范文6
1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体系的初步构建
根据国际专业认证的认可,中国医学专业认证工 作推进源于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的本土化。2002年教 育部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本土化的研究工作,并组建“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本土化研究与 实践”课题组。2003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委托中国 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设立专门项目组建 “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与实践”研究课题 组,正式批准研究和制定《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2004年该课题组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基本完成 和制定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和《中国本科医学 教育认证办法》(讨论稿);2005年6月向教育部提交 研究成果并正式出台《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2008 年9月教育部卫生部联合《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一 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标志着由两部委共同的首 个中国医学专业认证标准产生。中医学、药学、口腔医 学、护理学、中药学等在其专业教指委组织下相继制定 (详见表1)。至此,中国医学专业认证标准体系初步 构建。
2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专业认证的制度化
建设医学教育专业认证的有效推进是以认证工作的规 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持续化为主要标志的。我国医 学专业认证的制度化建设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①制 度化的认证标准和办法。除了专业性的专业认证标准 以外,各医学专业还制定了配套的专业认证办法。如 《中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办法》、《全国药学类本科专业 认证实施办法》、《中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办法》和《中医 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章程》等。②制度化的原则和 程序。一般而言,医学专业认证遵循自愿申请的原则。 认证程序主要分为申请认证(或认证申请)、学校自评 (或专业自评)、审阅《自评报告》、现场考察(或入校考 察,包涵实地考察、各类座谈会等)、专家审议和做出结 论、认证状态保持(或认证回访)等阶段。我国医学认 证原则、程序与国际通行的医学专业认证基本一致。 ③制度化的组织机构。一般而言,各专业认证机构都 由教育部委托各医学专业行业学会(或协会)和教学指 导委员会,成立专门的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和认证工 作委员会,并配备认证工作委员会秘书处。专家组成 员一般来自各行业学会(或协会以及教学指导委员会 的专家、部分上级主管部门代表、本专业领域具有丰富 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经验的专家。专家队伍组成保证 并凸显了专业认证评估的专业性,而非行政干预性或 指令性。体现了多元主体或多利益方共同参与医学教 育管理与发展的办学理念与模式。④制度化的认证结 果认定与方式。目前各专业认证结论基本分为完 全认证、有条件认证和不予认证(不通过认证)三种。 考虑到专业办学标准的差异,三种认证结论的有效期 略有差异。临床医学专业认证通过有效期一般为8 年,年,5年不等;药学专业认证有效期一般为6年,3 208 年或不通过。论证结果公布主要通过专业认证网站面 向全国。⑤制度化的监督反馈运行机制。部分专 业认证的监督反馈机制还在进一步探索实施中。
3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逐步实施
我国第一个接受全球医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 育认证试点的医学院校是哈尔滨医科大学。此后,国 内医学院校药学、中医学、中药学、护理学和口腔医学 等专业认证陆续实施。除了一批正在筹备2012年医 学专业认证工作的院校外,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 药学专业、中医学专业、中药学专业、护理学专业、口腔 医学专业已经通过认证的院校分别有7,5,9,1,6,3 所,共31所(详见表1)。
4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专业认证的实施效应
促进现代医学教育观念的传播与更新。无论是国 际医学教育标准,还是我国国内的医学教育标准都促 进了现代教育理念的传播。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 培养理念。学生不仅是教与学的双边主体,也是教学 管理的重要主体。医学院校要切实以学生为中心,加 强教学改革研究,培养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医 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二是形 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的医学教育评价理念。三 是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等多利益方共同参与的 教育质量管理与保障理念。
促进内外结合、多元主体参与的医学教育质量保 障体系和模式的构建与完善。由教育部委托相关行业 学会(或协会)和各专业教指委具体组织实施的外部医 学专业认证必然带动学校内部各专业认证工作的开 展,促进院校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医学教育质量保障 体系与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同时,医学专业认证能充 分发挥上级主管部门、各行业协会(或学会)、用人单 位、家长、学生、医学院校等多利益方参与医学院校医 学教育管理及其人才培养工作,将院校发展主要由上 级主管部门行政干预的管理和发展模式转变到多利益 主体共同参与学校医学教育发展及其人才培养工作的 管理轨道上来。
促进医学院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和学校整体发展。 医学专业认证是医学院校促进教学改革与建设、加快 学校全面建设与发展的新契机,必将为院校发展迈向 新的发展阶段提供新动力、注入新活力。医学专业认 证中行业专家的参与,能够充分发挥专家对院校发展 的诊断与指导作用,为院校发展注入新的思路,确保学 校投入有的放矢,保证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医学专业 认证可以规范院校及其专业办学行为,确保办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为医学专业人才职业准入和职业发展 奠定基础。促进医学教育的国际化。医学专业认证是国际专会、学校,还是专家等多利益方都必须对专业认证定位业质量保障的通用做法。我国部分医学院校医学专业和实质、专业认证结果都有明确的认识与把握。逐步认证采用全球医学教育标准、聘用国际医学教育专家让医学专业认证成为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常规,积极的做法便是医学教育国际化的有效尝试。我国中医学落实,不懈怠也不夸大。随着院校多个专业认证的逐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开展,则为《世界中医学本科步推进及各专业认证有效期之后还面临重新认证的问(CMD前)教育标准》的制定及其认证工作的推定做出题,各医学院校可根据本校品牌和特色专业等实情制了努力和贡献,促进了中医学教育的国际化。定科学的实施方案,掌握专业认证投入力度的均衡性,5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专业认证进一步实施的思切勿让专业认证成为压力源,而是学校和专业发展的考与建议新契机和新动力。
促进医学教育的国际化。医学专业认证是国际专业质量保障的通用做法。我国部分医学院校医学专业认证采用全球医学教育标准、聘用国际医学教育专家的做法便是医学教育国际化的有效尝试。我国中医学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开展,则为《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的制定及其认证工作的推定做出了努力和贡献,促进了中医学教育的国际化。
5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专业认证进一步实施的思考与建议
与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相比,我国的医学专业认证工作起步相对较晚。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认证工作的实际效应,但其发展完善和良性机制的形成还面临许多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专业资质的认定及其特色的保持和发展。医学专业认证的结果能否完全作为专业资质认定的依据?目前来看,专业认证结论表述不是很多,单一的认证有效期的认定难以概括医学院校专业办学的资质,尤其是院校专业办学特色的保持以及专业办学的未来发展。
这些仍需要院校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和办学条件等综合考虑加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