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冷链物流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冷链物流体系

冷链物流体系范文1

1.虽然都很清楚目前中国冷链体系落后、冷链不完善造成每年生鲜食品、蔬果等方面巨大的社会损失,但具体到本企业,如果打算投资,未来的盈利能力与盈利方式如何?不确定。是否能收回投资?不确定。未来的投资风险有多大?仍然不确定。

2.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战略定位还不清晰。企业在整体社会供应链中如何定位?上、下游现况及发展趋势如何?本企业发展冷链物流的优劣势、机会与风险如何?如何与上、下游衔接?这些问题还没有考虑清楚,大企业是从头到尾每样都想自己做,小企业不知道该如何做。

3.体系建成后如何经营与运作,是每个企业正在头痛的问题。

4.政府考虑的是整体社会的食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社会福利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的问题;如何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赚钱、赚多少钱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5.对冷链物流的迷茫会导致部分企业的短期行为。部分政府关系较好的企业可能会将冷链物流政策扶持的土地变相转成农业地产项目或冷链物流地产项目,将投资转化为投机,不是从冷链物流的经营中获取利润,而是借用项目获取低价土地或政府扶持资金,通过土地升值与地产转让获取收益。这种短期行为会造成在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中,主观上一味追求低成本,形成人为的劣质工程及短寿命工程,实际上对整个社会造成资源浪费。

6.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许多企业在关键冷链物流技术与设备选择方面大多采取保守做法,较先进的技术与统筹方案在项目的实际执行中并不能被普遍采用。

国内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概况与存在的问题

各种调研数据表明,国内的冷链物流体系与发达国家甚至我国港澳台地区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估算应在15~20年以上。近几年,许多专家学者也分别从食品药品的冷链体系保障情况、冷藏车的配置情况、人均冷库面积、人均冷冻冷藏品的消费趋势等多方面、多角度对我国冷链物流现况进行了分析与说明,借鉴这些数据,同时参考北京、深圳及中原(郑州、武汉)等地正在进行的冷链物流体系的建造性情况,对我国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现况进行分析,可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1.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对”与“错”、“是”与“非”等观念上的认知还没有普及到位,还需进一步提升观念。比如:空调食品、药品能在常温环境中存储及运输吗?封闭式低温月台建设是否有必要?冷冻库等于“冰库”吗?冷链物流建设就是冷库建设吗?货架存储方式与地面堆叠存储方式哪种更适用?冷库建设方式哪种算是先进的,哪种算是落后的?等等。许多问题处在“对”与“错”、“是”与“非”的思想不一致的阶段。思想到位,行动才能到位,否则,现有的思想可能导致错误的行动。

2.冷链链条不完整,“断链”是一种常态,未意识到“断链”也是一种常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不是一个企业做到位就“到位”的事情,而是需要整个社会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企业均做到位,才能总体到位,才能不“断链”。也就是说,需要整个社会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均能发现自身不“到位”之处,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并予以改正,才能使整个链条做“到位”。

3.冷链物流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冷链物流的建设不能完全等同于冷库建设与冷藏车的普及;虽然在国内,众多的技术与设备提供商可提供较先进的技术设备,但为防范建造风险,许多在建的冷库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技术与设备,新型冷链技术与设备的推广普及速度较慢。

4.得到政策扶持的企业正在积极进行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未得到政策扶持的企业缺乏自身建设的原动力,整体社会冷链供应链“断链”的情况将还会在较长一段时期存在。

5.由于企业在冷链体系建设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食品、药品的全程冷链追溯体系很难在短时期内完全建立起来。

冷链物流应用的主要技术与设备

一、冷链物流中心

1 主要建筑结构形式

(1)土建式冷库。目前国内在建的数万吨级以上的大型冷库,基本采用的都是土建式冷库,其建筑一般是多楼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结构内部再用PU夹芯冷库板组装冷库,或使用PU喷涂四周的方式建造。这种使用PU喷涂的建设方式在国内已使用了40年以上。

(2)装配式冷库。前几年,装配式冷库在国内一般用于小型拼装冷库,近几年随着钢结构在许多大型建筑中广泛使用,大型的钢结构装配式冷库也在陆续建设。大型钢结构冷库柱网跨度大、柱子较小、施工周期短,更适合内部物流设备设施的规划,如货架布局、码头设备规划、内部叉车物流动线规划等。

(3)库架合一结构。随着货架系统在物流中心的广泛使用,国外一些大量存储的自动仓储冷库、多层高位货架冷库在20~30年前已大量采用库架合一结构进行建设。同时,在非货架区域配合采用PU夹芯库板拼装在钢结构外侧的施工方式,整体建成室外型冷库。目前在国内,由于其施工水平、工程细节及精准程度要求较高,在冷库建设方面此种结构方式建造较少。库架合一结构由于物流中心内部没有柱网,可以达到单位面积存量最大化及物流动线最顺畅化。

2 制冷系统

(1)制冷系统在冷链物流的投资中占有较大比重。在冷媒的选择方面,国内主要使的是氨系列或氟系列的冷媒。另外,在较高温层,如12摄氏度作业区,还可规划使用二次冷媒,如冰水或乙二醇。

(2)制冷系统是由一系列的设备依统筹设计组装、安装而来。一般可区分为:制冷主机(主要包括:机头、压力容器、油分离器、阀件等)、制冷风机(由不同的布局方式及数量、除霜设计方式,进行不同的选择配置,比如:电热除霜、水除霜、热气除霜)、控制系统(由一系列的阀件、感应装置、自控装置及控制软件等组成)、管路与阀件系统(一般依设计配置)。

(3)与制冷系统配套的还有压力平衡装置、温度感应装置、温度记录装置、电器设备等。

3 存储及相关设备

(1)与常温物流中心相同,冷链物流中心内部存储同样需要各型货架或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AS/KS)。在国外,食品类商品不允许直接堆叠在地面,必须使用塑料托盘,使用货架存储。各型货架,从自动仓库使用的20多米的高位货架,到拆零拣货使用的流力架,在冷链物流中心均有大量使用。与常温货架不同的是,低温库内使用的货架对钢材的材质、荷重、货架的跨度设计均有特殊要求。

(2)为配合存储,满足生鲜食品的特殊要求,冷链物流中心的仓储库内会配置臭氧发生器、加湿

器、新风机、二氧化碳发生器、其他特殊气体发生器等配套设备。

4 冷库用专业门组及库板工程

(1)各型门组在冷链物流中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冷链物流中心的能耗影响较大。比如:冷冻库使用的电动平移门、封闭式低温月台区使用的滑升门、人员进出门等,都需要足够的保温性能与气密性。此类门组属于低温专业用门。

(2)与门组配套的各型防撞杆。

(3)冷冻、冷藏库建设使用的聚胺脂库板也是冷链物流建设的关键材料。

5 冷链物流月台设备设施

主要包括:月台各型门罩或门封、月台调节板(电动、手动)、月台防撞设施、月台车辆尾门机坑。

o搬运设备

冷链物流中心内部的搬运设备主要有各型叉车,如高位货架库内的前移式叉车、步行式叉车、电动托盘车、油压托盘车,以及自动仓库内的堆垛机等等。一般情况下,这些搬运设备需是耐低温的专用型设备。

与自动仓库及物流动线配合的皮带式或滚轮式的流水线也属于冷链物流中心内部的搬运设备。

7 物流容器

冷链物流的目标商品一般是食品类和药品类商品,托盘一般需要使用塑料托盘。

除塑料托盘外,冷链物流容器还有:蓄冷箱、物流箱、笼车、物流筐、台车以及与商品特性需求配合的物流容器。

8 分拣设备

包括自动分拣机、DPS电子标签拣货系统、RF拣选系统、自动台车等,常温物流中心使用的设备在低温中心同样需要使用,对这些设备同样有低温环境的适用性方面的要求。

除了上述硬件设备、设施外,同常温物流中心一样,还需要物流管理软件,如WMS(仓储管理系统)等。

二、生鲜食品加工中心(包括中央厨房)

生鲜食品加工中心是全程冷链物流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在考虑全程冷链物流时,通常也会将生鲜食品加工中心一并纳入考虑范围。如:肉类加工中心(包括猪肉、牛羊肉、禽肉类)、水产品加工中心、蔬果净配菜类加工中心、乳制品及冰品类加工中心、烘焙类产品加工中心(如面包厂等)、连锁餐饮行业的中央厨房等。

生鲜食品加工中心在建造技术与设备使用方面,除包括前述冷链物流中心的全部设备外,还有食品加工类设备及食品包装类设备、清洗类设备、灭菌消毒类设备、洁净类设备等等。

此外,运输作为全程冷链中极为重要、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环节,涉及各类型冷藏车的使用。冷藏车除保温车箱外,一般会配置制冷系统、温度追踪记录系统、GPS定位系统等等。目前国内冷链技术水平分析

冷链技术水平体现到实物上表现为冷链物流中心或生鲜食品加工中心的建造水平、冷藏运输体系的完善水平、冷链全程温控的保证水平上。事实上,大多数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所需要的设备、设施与技术在国内均能找到,但国内总体冷链技术水平还是较国外落后一、二十年以上。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规划设计能力落后

国内设计单位一般不重视流程设计与数据分析,在设计时更多的是关注建筑、结构、制冷系统等方面。冷链物流中心使用单位本身没有规划设计及建筑、设备设施的施工经验,无法将需求具体化并转化为平面布局需求并以图纸形式提出。设计单位在没有客户的具体要求下进行设计,很难采用新的建造技术。同时,大多数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就是冷库建设”的观念上,因此目前国内许多在建的大型冷链物流中心采用的建造技术还是20年以前的水平。

2 设备、设施的统筹能力落后

现代冷链物流中心需求的许多设备、设施是符合现代冷链物流的特点的。这些设备、设施分别由不同的生产厂家提供,许多是需要与建筑进行结合的。国内许多设计单位对此类设备不熟悉,无法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图纸中体现出这些设备的预留机坑、预埋件、建筑与设备结合节点的方案,同时,国内的施工单位在此方面的安装及施工经验不足,导致一些按现代物流特点建造的冷链物流中心“有形无神”,原因就在于各项设备设施不能很好地统筹在一起,衔接部分的细部施工节点做得不到位。

3 观念落后

这里指冷链物流技术使用方面的观念比较落后。下面以两个例子进行说明。

(1)冷库吨位的计算

目前常用的计算冷库吨位的公式为:

冷库吨位=冷藏间的容积×容积利用系数×食品的单位重量

其中:容积的利用系数与食品的单位重量还有一个对比表可查。

虽然这个公式是以前延续来的,但它符合现代物流的特点吗?

仔细看不难发现,这个公式是建立在“所有食品采用地面堆叠的方式存储”这个假设前提下进行估算的,并没有考虑物流特性。实际在现代冷链物流中心,若规划的是货架存储,存储板位数是能精确计算的,冷库的实际吨位也能很精确地计算出来,而不需要“冷藏间的容积、容积利用系数”这些看似科学实际并不准确的公式来进行计算了。即使是使用地面堆叠方式存储,若在规划设计时将存放板位、存放型式、通道位置等细部布局设计出来,较精确的存量才能被计算出来。在此以北京一家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的一个冷库做实际对比:

依公式计算冷库吨位=40×66×8.6×0.6×0.3=4086吨

而实际库内使用四层高重型货架,依布局可存放板位为3155托盘,每托盘商品体积是1.92立方米,重量为600kg,实际冷库的吨位是3155×600=1893吨。

这个计算结果直接影响到进、出货量的计算,进而影响到冷库制冷系统的负荷计算、制冷系统机组配置的大小、风机配置的数量。因为不做细部的数据分析与精确的规划设计,每年会造成多少浪费?

(2)连接件

每当笔者在设计方案中提出使用不锈钢做连接件及悬吊件时,开始都会遭到企业一致的反对,理由是:不锈钢是金属,属于有热传导,不利于断热,使用尼龙螺栓可断热。目前国内一般大型装配式冷库的连接件使用的就是尼龙螺栓,悬吊件一般用铝合金并做断热处理。但不锈钢在国外却普遍使用,原因在于:尼龙虽然不导热,但长期在低温环境中会脆化,5~6年后连接件失效,除了带来风险,冷库的使用寿命也会大大降低;而不锈钢的热传导系数极低,不会产生此类风险,所以在材料使用方面应综合权衡尼龙螺栓+铝合金悬吊件与不锈钢螺栓+不锈钢悬吊件的利弊。其他材料方面的使用也存在类似情况。

冷链发展趁势及在技术和设备方面的需求

目前,整个社会已经普遍意识到企业自身冷链及冷链物流体系的落后,未来几年,我国冷链物流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将波及从农产品的产地至大城市的餐桌的整个供应链体系,届时与冷链建设相关的产业也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笔者对冷链建设相关的设备、材料、技术的需求预测如下:

1.大型单层钢结构装配式冷库将越来越多地被用户接受,并投入到建设中。冷链物流中心的业主会开始关心物流作业效率,改变过去一味地只考虑存储能力的思维方式。

2.对制冷系统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制冷系统的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大。

3.聚氨脂冷库板的使用量将越来越大。在冷库建设中,聚氨脂冷库板的装配建造方式将取代聚氨脂直接发泡建造方式。

4.耐低温钢材的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大。新的建造方式及设计方案,从货架到钢结构均对钢材材质提出了要求。

5.低温门组、封闭式月台设备如:门罩门封、调节板、滑升门等、冷链物流中心专业设备需求量将加大。

6.能在低温环境中使用的其他物流设备,如叉车类、货架类、传送带类、自动化设备及IT设备的需求量会加大。

冷链物流体系范文2

【关键词】冷链物流 发展现状 问题与对策

一、冷链物流概述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 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冷链物流适用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特殊商品如药品等领域。

冷链物流遵循“3T原则”即:储藏与流通的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和产品耐藏性(tolerance)。该原则指明了冷藏食品对不同产品品种和不同品质要求都有相应控制和储藏时间的经济指标,决定了冷链物流的四大特点:投资大、运营成本高、技术含量高和监控困难。

二、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项食品安全卫生政策的推出,我国冷链物流有了飞速发展。冷链物流产品已经稳步走进了食品制造业、食品商贸业。目前我国汽车保温车辆大约有3万辆,冷库2万多个,铁路冷藏车约7000辆,政府先后投资数亿元修建了100多座气调贮藏库,总面积约为800万平方米,基本上形成了全国范围流通网络。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迈入了快速发展新时期,大体上形成低温食品多样化、冷链温度多层化、流通渠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物流业具有跨行业、跨产业性质的服务功能,受市场需求的引导大。但是由于冷链物流技术高成本和管理上的复杂性,导致其滞后于市场需求速度。然而如何使冷链物流能力和水平紧跟市场发展需求,主要取决于对市场作出的客观估计和预测。据统计,在我国城市超级市场销售额中,冷冻冷藏商品占到20%-25%,而西方国家则约为35%。

三、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冷链物流越来越复杂。

虽然冷产品产量在不断提高,但随着人们对冷产品种类及特种需求的增加,使得其从原产地到消费者的距离变得越来越长、产品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产品流通渠道也越来越复杂。

(二)冷链物流标准不完善。

冷链物流比常温物流建设投资大得多。易腐食品要求冷链各个环节有很高的组织协调性,各个环节都必须有统一规范的标准引导,而所有这些都对冷链物流标准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三)冷链物流运输成本高。

冷链装备和冷藏设施不足,老设备陈旧,购置新设备成本高,且分布和发展不协调,又不能为易腐食品流通提供冷藏保障。我国冷链物流技术需要提高,有效的控温设施投入不够,冷藏物流链操作和管理人员急缺,全程冷藏控温运行制度尚未完善。

(四)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第三方冷链尚未形成体系,还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从冷产品包装、储存到运输的第三方物流体系。目前大部分冷链物流企业提供的主要是冷藏、冷冻等单一服务。由于第三方企业难以保证对整个流通环节温度的控制,使得多数企业只能自行经营,而其自身在物流领域技术的欠缺导致冷产品成本居高不下。

四、冷链物流的发展建议

(一)建立整套冷链物流体系。

建立从初级产品生产到最终产品零售的跨行业、多部门的冷链物流体系,最终形成从农场到餐桌包括冷链物流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

(二)加大政府监督,创造良好的营运环境。

相关国家标准、法律法规将能够规范冷链物流产品的健康、有序发展。政府应该在冷链物流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标签、食品添加剂、品质等级和污染物等方面给出具体的标准和规定。同时,有必要出台相关冷链物流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政策。此外,在专业认证度和市场准入度上也应严格要求。

(三)加大政府投入。

冷链物流市场需求庞大,但我国冷藏运输设施和冷库资源一直紧缺,政府有必要应需采取相关措施,如建立国家级自动化冷藏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投资冷藏集装箱,建设国家范围铁路冷链运输网络,以融资租赁的形式缓解第三方物流企业高额成本推动冷链物流业整体发展。

(四)发展、实现科技创新。

发展科技,加快我国冷藏设备的更新研发,达到食品合理成本低温运输,形成不同冷链产品各自质量标准。实现科技创新,就需要将研发成果推广到商品领域,形成规模,被广大企业认同、接受。

(五)加速技术改造,使企业冷链物流系统透明化。

冷链物流对产品的全过程低温保存有着严格的要求。从食品采购、加工、存储、运输、进驻商场到销售全过程都应当保持在适当的环境中,而目前企业自身的低温运输系统及低温储存系统并不符合这个要求。因此,在现有条件下,食品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低温管理条件亟需改善,即加速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由于技术改造需要更高的成本,进行技术改造的前提是市场处于充分竞争的透明状态,因此,政府可建立低温物流的透明化管理平台,以便接受群众监督。

(六)提高行业标准,完善行业法规,加强行业协会规范管理。

我国冷链物流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国家标准并未得到彻底的贯彻和落实,执法监督力度不够。因此,要想规范冷链物流,需要从根本上加快完善法规建设步伐,提高执行力度,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层层监督,从而规范冷链物流业市场。

冷链物流的行业协会应当发挥对行业从业人员的自律管理作用。提高政策宣传力度,加强对违规操作人员的惩罚,同时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技术建议和政策优惠。

参考文献:

冷链物流体系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冷链物流;管理;难点分析;对策

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每个人的生活都和互联网息息相关,“互联网+”冷链物流管理就是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到物流管理中,运用更为强大的互联网云数据来推动冷链物流,促进冷链物流进行技术上的突破。冷链物流一直是物流业中的一个难点,因为无论对于技术还是运输条件以及运输效率都有着很高的标准,所以冷链物流的管理十分重要。

1.“互联网+”冷链物流的发展意义

冷链物流能够有效地提升物品运输过程的新鲜程度,对新鲜程度有严格要求的物品都适用于冷链物流,一般传统的物流无法保证这一类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完好程度,会给这些产品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冷链物流是通过控制温度来达到保鲜的目的,其成本相对于传统物流会更高,衔接和效率上也有着高标准。“互联网+”冷链物流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一种管理模式,即能够第一时间将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汇总并提供给发货方,同时又可以将产地信息、数量以及产品情况进行统一的汇总。冷链物流方通过“互联网+”技术,得到了更为全面的信息库,也拥有了更好的信息交流,是一种线上线下的共赢合作。让冷链物流能够与更为即时的物联网相结合,让电商平台和冷链物流的联系更为环环相扣,大大提升整体信息的传递速度,减少中间消耗的时间,让冷链物流全面提升自身的效率。

2.我国“互联网+”冷链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政府支持不足

“互联网+”冷链物流是一个新兴的技术,其中的管理还需要不断地进行结构升级和调整,需要有更多的技术和基础设施来进行支撑。我国的政府对于这方面还没有给予相应的支持,无论是资金上还是政策上,都还没有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关注,所以“互联网+”冷链物流的整体发展还是相对缓慢的,在各项设备和技术上都没能够达到国际水平。

2.2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漏洞问题

“互联网+”冷链物流就是需要整合供应商与采购商之间的信息,但是我国现阶段很多冷链物流供应商和采购商还是不够重视电商平台信息的采集,没有对电商平台上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这就大大削弱了“互联网+”冷链物流的优势。如果无法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就容易按照传统物流的方式来进行,也就会出现时滞,出现供应商与采购商之间的信息不对成,甚至出现信息漏洞,带来更多的时间成本和货物消耗。

2.3物流环节设计不合理

“互联网+”冷链物流管理的难点就是运输成本的控制,冷链物流一直都是高运输成本的一种物流形式,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运输的环节设计不合理。当前,我国的“互联网+”冷链物流一般包括5个以上的环节,所以导致整体运输的消耗时间很长,过程烦琐,在人力物力上都有很大的浪费,也就无法降低相应的运输成本。区域之间的联系也不够紧密,整体运输网没有得到完善的建立,所以更多的是采用分段式的短途运输、短途销售,这就很难提高整体的运输效率。

2.4温度控制的难度大

现在国内比较常用的是GPS定位技术,用于定位冷链车的位置,但是对于车内的温度控制却没有实时的系统,所以导致冷链车内的温度变化情况就无法很及时地得到反馈。在温度信息的传递上出现了问题,也就很难对冷链车内的温度进行准确的控制。在冷链过程中,温度成了一个无法传递的信息,无论是生产商还是消费者,都无法了解温度情况,这就导致消费者不信任冷链运输中的产品质量。

3.“互联网+”冷链物流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3.1提升行业管理,加强全面监督

政府对“互联网+”冷链物流应提升管理,对相关行业要督促他们加强内部管理,让行业内部形成一种自主监督的氛围,严格管控冷链物流的相关环节,让每个环节更加高效。同时加强外界对“互联网+”冷链物流的监督,让整个行业能够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完善冷链物流的标准,让整个行业有据可依,有迹可循,进一步加强全面性管理。

3.2构建全国冷链物流信息共享平台

冷链物流想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实现信息的全面共享,建立一个全国冷链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互联网+”冷链物流的进一步发展。所有企业都需要登录到平台上,与供应商和消费者进行信息共享,同时和各个市场之间进行信息共享,让所有供需信息更加快速流通,让整个行业的时效性得到有效的提升。

3.3加强互联网技术的渗透

“互联网+”冷链物流的特殊性就在于与互联网技术之间的紧密联系,加强互联网技术的渗透能够让整体冷链物流更具有自己的优势。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冷链物流网络技术平台,在平台上汇集各方的信息和供求,并且实现订单的统一填写和采集、查询。使用智能大数据来进行数据分析,形成相应的数据报告,让各方予以参考。并且运用强大的云系统对所有的数据进行保存,以供整个行业实时进行查询和分析。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让整个供应的环节更加精简、准确,让运输更加合理,全面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3.4全面优化配送

配送方式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优化升级,通过更先进的技术对配送进行全面的规划,让整个配送过程更加合理。调整配送的方式,可以由短途运输销售,改为分散式配送,有中心点向外进行运输。另外,对线路进行统一规划,确定合适线路,节省运输的成本和相应的时间消耗,对整个配送起到最大限度的优化。

参考文献:

冷链物流体系范文4

关键词: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生鲜食品是指由种植、采摘、养殖、捕捞等形成的,未经加工或经初级加工,可供人类食用的生鲜农产品。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果蔬、肉类、禽蛋和水产品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生鲜食品的供给和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人们普遍关注的是供给数量,现在人民更多的关注生鲜食品的质量安全,尤其是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同时也推动了作为生鲜食品质量安全重要保障的冷链物流的发展。但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冷链物流各个环节之间缺乏组织协调性,服务水平较低,存在很多服务质量问题。由于生鲜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督与检测水平低,相应的监管措施和行业标准不到位,致使部分冷链物流企业虽然意识到了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却不知道该如何着手进行改进。因此,确定影响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建立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冷链物流企业的质量管理提供必要的参考,以提高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对保证我国食品安全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1 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

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一套完整而全面的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同时也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长期以来,在对物流服务质量研究的过程,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开发了一系列的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比如服务质量差距模型、SERUQUAL模型以及LSQ模型等。尽管这些模型都很经典,也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但这些模型中所涉及的评价指标并不完全适用于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的评价。因此,我们通过调查北京地区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企业的经营现状,收集整理有关冷链物流服务流程监控与质量管理文件及资料,比较冷链物流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分析造成冷链物流服务质量差异的原因,从而抽象出评价指标。在选取评价指标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从流程描述中科学的选取指标

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涉及众多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要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客观描述、抽象、概括而得来,其定义要清晰、明确,同时对这些指标的评价也要符合客观实际,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因此,要想建立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必须要对冷链物流服务的整个流程有清晰、全面的认识。然而,全面了解和认识冷链物流的流程第一步要做的事情是对冷链物流的流程进行描述,对生鲜食品从产地采收到最终消费的整个流程进行深入的剖析,建立冷链物流服务全过程的基本作业流程。对流程中的每个环节做到进行细化,并试图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建立不同的作业流程,然后进行对比,探究整个流程的关键步骤。

(2)从流程优化中系统的提炼指标

物流服务质量涉及物流服务的整个流程,不仅受内部因素的制约,同时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建立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该在优化流程的基础上,采取系统设计、系统评价的原则,使所设计的指标体系能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的情况。

在流程优化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系统改造的方法,将原有流程中的非必要、非增值性的活动予以清除,比如:不必要的等待、迂回运输与对流、不必要的加工以及反复检验等,在现有流程的基础上创造提供所需产出的新流程。在优化流程的过程中,可以获取多个评价指标,但所获得的指标并不是每个都有必要纳入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因此可以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贡献率大的指标列入评价指标体系。与此同时,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其所涉及的作业流程中存在不同的环节,可以把这部分内容作为研究对象本身的特性列于指标体系中。

另外,在分析影响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的过程因素时,可以引入HACCP理论方法,确定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服务过程中的危害和关键控制点,建立对应每个危害和关键控制点的监测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量化。这是开展这项研究的重点之一,同时也是一大难点。

(3)合理安排指标,使指标体系更具有层次性

一个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分层指标与分类指标兼具,并且二者都要层次鲜明,逻辑关系明确。对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也应该是在明确分类的基础上分层进行,确定各层次指标的重要性,使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4)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要使评价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必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量化指标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评价过程的主观性,对无法量化的指标进行定性描述,从而弥补单一使用定性或定量方法的不足,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全面。

总之,在对作为物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生鲜食品冷链物流进行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时,要系统分析影响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的因素,在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原则的指导下,从冷链物流服务的提供者、接受者以及专家三个角度对其进行评价。当然,其中专家重点评价冷链物流企业应当具备服务能力,冷链物流服务提供者以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作为评价对象,而冷链物流服务接受者则会对服务结果作出最直观的评价。另外,我们在选取指标的时候,除了注意相应的模型与方法的应用外,还应遵循准确性原则、内部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性的原则和经济性的原则。

2 冷链物流服务质量指标体系的内容

建立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是要全面地考虑要评价哪些方面的服务质量以及各项服务质量应具体考核什么内容,同时要对这些内容进行系统、科学的界定和评价。

关于物流服务质量的理论研究已有40年的历史了,但对物流服务质量的定义还存在着争议,Lalonde和Zinszer将物流服务质量定义为:满足客户需求的活动;确保客户满意的绩效测量;公司承诺的哲学。而对物流服务质量的评价研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Perreault和Russ于1974年提出的以时间、地点效用为基础的7Rs理论:货物正确率、货物完好率、准确的商品信息、送货准时率、送达准确率、时间性和价格;以及美国Tenessee大学的学者们通过对大量的物流企业和使用物流服务的企业进行广泛和深入的调查总结出的影响物流服务质量9个关键性指标:人员沟通质量、订单释放数量、信息质量、订购过程、货品精确率、货品完好程度、货品质量、误差处理、时间性。虽然这些理论得到很多学者的肯定,但它们毕竟是在西方国家的经济条件和市场环境下建立起来,并一定完全适用于我国。况且他们都只是从单一角度去评价物流服务质量,如7Rs理论是基于物流企业视角评价物流服务质量,而后者则是基于客户角度评价物流服务质量。

本文中我们探讨的是如何建立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众所周知,生鲜食品本身具有一些特性,如易腐性、季节性、地域性等,这些特点都会对最终物流服务质量的形成产生影响。Verbic教授也曾指出生鲜食品本身质量的高低是影响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探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根据我国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从综合角度出发,关注物流服务结果和服务提供过程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研究对象的特性。因此,在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选取上,应该充分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物流企业应当具备的服务能力的评价指标,二是关于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过程的评价指标,三是关于物流对象本身质量的评价指标。

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将所要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对影响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的因素进行分类,然后构造一个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结的层次结构模型。模型的初步构想如图1所示:

3 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的选择

在建立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除了确定各项评价指标外,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构造关系矩阵、确定指标权重,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些指标中既包括定量指标,也包括定性指标,并且这些指标由上到下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以前人们大多采用层次分析、模糊评价或者将两者相结合等方法对物流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但这些评价方法都没有考虑到方案层的各个指标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这一问题,而忽略这一问题有可能会使我们所得出的结论缺乏科学性。因此,在建立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除了运用层次分析方法(AHP)外,也要考虑综合运用其他分析方法,如网络分析法等。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准则层的各项准则是彼此独立的,且只受目标层的支配,准则层中的每个准则的权重可用传统的层次分析法或模糊层次分析法获得;其次,方案层的各项指标不仅要受准则层的支配,而且要充分考虑方案层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构造方案层内部的网络结构,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分析。

总而言之,要根据研究的具体情况,选取适当的方法,既能满足对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的需要,又简单、方便使用、便于掌握。这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进行探索。

4 结束语

要以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接合的原则为指导,建立涉及物流企业应当具备的服务能力、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过程和物流对象本身质量的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流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HACCP原理方法,准确、全面、科学地选取评价指标。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等一系列数理统计方法对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以期揭示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管理模式与生鲜食品物流服务质量的内在关系,初步形成冷链物流企业质量管理理论,以指导冷链物流企业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质量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励建荣. 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食品学报,2010(3):1-9.

[2] 徐建,刘俊强,方小昌. 物流企业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物流科技,2006(1):48-51.

[3] 许良,俞明南,汪克夷. 连锁物流服务质量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 技术经济,2010,29(7):120-126.

[4] 许原. 国内外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相关研究评述[J]. 物流科技,2010(8):73-74.

[5] Miroslav Verbic. Discussing the parameters of preservation of perishable goods in a cold logistic chain model[J]. Applied Economics, 2006(38):137-147.

冷链物流体系范文5

【关键词】冷链物流 易腐食品 库存管理

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无论是在综合大卖场或者在传统的菜场购买乳制品、肉类等一系列需要温度控制来保鲜的产品时,除考虑产品是否是货真价实,质量可靠外,可能并不会考虑到这些产品是如何从生产厂家配送到零售的过程。而低温产品在整条供应链中的质量保证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由于储存、运输不当而造成的不新鲜,不仅会影响到味道变化和营养,甚至严重到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这背后的供应链常常是大众消费者所无法了解到的。

发展冷链物流,既可以减少生鲜产品在运输贮藏过程中由于腐烂变质引起的损失,保证食品安全,又可以推动生鲜冷链产品跨区域、反季节的均衡销售,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并间接提高生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冷链物流是我国现代物流运输业和仓储中非常具发展潜力空间的一个亮点,未来的发展走向定会朝向环保、优质、安全、快速、低成本运作并逐步形成产业化这样的目标方向发展。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可为我国冷链物流的健康快速发展和政策措施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冷链物流是一个社会化的系统工程,单一企业是难以完成的,企业的冷藏设备应该社会化,冷库的效劳功用应该向上下延伸,应该倡导与促进第三方综合冷链物流企业的开展,倡导与促进冷库与冷藏运输企业之间的协作。要做到冷链物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完善冷链物流系统,加大对冷链物流软件硬件的建设,控制和降低冷链物流的操作成本,科学预测冷链物流可能存在的风险,在流通上整合物流路线,从而达到减少商品周转时间,减少运输配送环节的损耗。

一、冷链物流在中国的展望

冷链物流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空间巨大。通过对基础设施设备大量的投入,发展技术创新,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培养专业冷链物流人才,政策扶持,相信中国的冷落物流体系会逐步步入正规。未来几年冷链市场肯定会发展起来,但不会像普货物流几千家物流企业去做,而是会由几家或几十家大的冷链企业做起来,逐步形成全国性的冷链网络系统。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冷链生产企业的业务量每年增幅超过50%,在这种情况下,相信冷链物流也必将得到大踏步的发展。冷链物流这一新兴行业定会获得健康和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二、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和规范冷链物流市场

加强对全程冷链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和生鲜农产品冷链的认知度和影响。推广冷链物流技术与方法,实现相关生产服务企业在生鲜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一体化冷链物流运作,在产后商品化处理、加工环节实现低温控制,同时促进生鲜农产品包装规格化、质量等级化。要建立完整独市的冷链物流体系,首先要建设一个规范的市场,用法律和道德的手段保证促进冷链物流良性发展和竞争,同时要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协调规划。

三、加大对设备设施和技术的投入并自主创新

先进的食品保鲜技术是冷链物流体系的前提。应该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各类保鲜、冷藏、冷冻、预冷、运输、查验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技术方面,多借鉴发达国家,注重从源头到消费的全过程控制保证食品的质量与安全,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有力地推动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在原料基地及生产环节,采用预冷技术,延长保鲜期;在储藏环节,采用自动化冷库技术,包括储藏技术自动化、高密度动力存储(HDDS)电子数据交换及库房管理系统;在运输环节,冷藏运输技术从公路冷藏运输、水路冷藏运输、铁路冷藏运输发展到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可进行“门对门”的服务。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完全依赖国外技术设备,成本过高,只有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才是最终的出路。

三、政府的扶持

冷链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起步阶段资金尤为缺乏。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冷链物流体系,以加工企业为核心,产供销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体系;以为物流配送中心核心,发展区域内短途冷链物流体系;利用第三方物流,发展跨区域的长途冷链物流体系。政府可对大型冷藏保鲜设施、冷藏运输工具、企业信息化、产品质量认证及追溯等重要项目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扶持。

在资金方面,提供冷链物流企业多方面融资渠道。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冷链物流企业的融资支持及配套金融服务。物流企业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与工业企业基本实现同价;随着近年来油价、路桥费、维修费、人工费用的不断上涨,冷链企业利润已被压缩到很低,故在油价、路桥费适当补助;在政策方面,考虑到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特点,完善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办法;放宽对冷链运输车辆的城市交通管制,简化冷链物流企业前置审批手续。

参考文献:

[1]叶海燕,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及优化研究[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29(3).

[2]鲍长生,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7.

[3]彭丽霞,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

冷链物流体系范文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04102

1 新农村建设中河北省发展农产品物流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社会意义,并提出建设过程的重要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没有农业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国家现代化。河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产品产量巨大,截止2014年底,河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3447.5亿元,增长3.7%,粮食播种面积633.2万公顷,增长0.3%,蔬菜播种面积123.7万公顷,增长43%,肉类总产量468.0万吨,增长4.3%,水产品产量126.4万吨,增长2.7%。河北省大量农产品生产之后,在到达消费者之前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即农产品流通中温湿度和时效性的特殊要求,导致农产品流通过程中腐损率极高。河北省的农产品物流成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加快流通效率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保证了河北省农产品的质量。农产品在从生产者农户向消费者流通过程中,腐损率极高,平均水平在15%以上,远远高于国外水平,腐损导致一方面农户的农产品卖价很低,另一方面城市消费者的菜价极高。加强河北省农产品物流的建设,通过对农产品实现全程冷链控制,达到流通过程中农产品温湿度的要求,从而保证了河北省农产品的质量,降低了农产品的腐损程度。

其次,加快了河北省农产品的流通速度。河北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需要壮大分散弱小的农户生产者,在他们壮大之后才有可能从源头建立农产品所需的物流体系。供应链整体完善的物流体系,可以实现农产品需求、消费等信息在整个链条环节的共享,真正地加快河北省农产品的流通速度。

再次,保障了河北省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河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农产品销售大省,食品安全成为影响其农产品走出本省,走出国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河北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通过温湿度地实时监控,实现农产品物流过程的可追溯功能,从而保障了本省农产品的食品安全。

最后,增加了河北省农民的收入。据2014年统计年鉴显示,河北省乡村人口为3804.16万人,占河北省总人口的52%,河北省农林牧副渔总产值为5832.9亿元,居全国第四名,而河北省农村人均纯收入为9109.9元,远远低于其他地区,位居全国第十二名,河北省农民收入亟需提高。河北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可以保障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加快农产品流通速度,最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为河北省农民增收提供可能。

2 河北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

农产品物流不同于传统物流,农产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对所处环境的温湿度有特殊要求,而且要求在整个供应链流动过程中都要处于这个环境,一旦某个环节出现断链,农产品的质量就受到威胁,因而农产品物流要求整个农产品供应链通过紧密合作,全程实现农产品低温储存、低温运输、低温配送。目前来看,河北省农产品物流还远远没有达到全程冷链要求,很多农产品都是在常温物流之中,整体表现为物流过程环节众多、效率较低、服务较差。影响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冷链物流意识薄弱。作为农产品生产者的农户,文化程度较低,据统计,河北省乡村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4.98%,文化程度低导致河北省农户接受新知识、新技能较差。河北省农户冷链物流意识匮乏,导致他们不明白农产品产地的预冷处理和冷藏运输的重要性,也就没有意识从生产源头开始实施农产品冷链物流;农产品批发商主要依据各地大型批发市场平台进行买卖,考虑到农产品的易腐性,批发商一般都会选择建立或者租用冷库进行储藏,然而批发商在运输环节冷链意识还较差,大多数农产品都是采用常温车完成运输;农产品零售商中,连锁超市冷链物流意识相对较强,而分布较多的农贸市场零售商冷链物流意识极其薄弱,他们一般进货频次很高,每次进货批量较小,因而农产品在他们环节的周转时间较短,更加加剧了他们对于冷链物流的忽视。

二是,农户规模较小,龙头企业缺乏。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生产源头的预冷处理和冷藏运输,目前来看河北省农产品在该领域的比例较小,严重影响河北省整体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深入分析发现,一个本质原因则为农户规模较小,龙头企业缺乏。农产品种植大多数都是以家庭户为单位,并且种植种类上也比较随意,很多农户都是根据去年经验和邻居观点进行决策。2014中国统计年鉴中显示,河北省家庭农户数18922户,位居全国第六,其中一人户1982,二人户4946,三人户4955,四人户3854,五人户1796,六人户以上为1387,整体来看,河北省农户规模很小。农产品领域的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化发展的引擎,其整体实力和发展质量决定着冷链物流的实施能力和程度。2014年,河北省共有1703家龙头企业中,其中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有6个,100亿元以上有1个,龙头企业无论是整体规模还是发展质量都与江苏、山东国内先进省份存在着较大差距。

三是,流通环节过多,链条松散。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产品销量巨大,北京和天津是河北省农产品的重要销售市场。据调查,河北省农产品流通环节一般为农户-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环节众多,并且整个链条较为松散,这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实施带来了难度。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需要在主导企业的带动下,全链条紧密协作,共同完成农产品流通过程的冷链控制。

四是,农产品安全监管环节薄弱。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实施是农产品可追溯和食品安全保证的重要一环,但是作为价值较低的农产品相关企业不愿意主动实施较高成本的冷链物流体系,因而河北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加强食品安全和可追溯性监管力度,反推农产品供应链相关企业共同建立冷链物流体系。目前来看,在环节众多,且分散的农产品流通领域,河北省农产品安全监管环节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环节,整体上还较为薄弱,亟需加强。

3 新农村建设中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相关对策

在河北省新农村建设中,构建完善的农产品物流对于保障农产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河北省分析实际基础上,提出了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相关对策。

首先,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意识。意识决定行动,加强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意识的主要途径为:第一,加强消费者冷链意识,通过消费者拉动整个供应链建立冷链物流体系。河北省政府食品安全相关部门通过电视、网络、食品安全宣传活动等渠道大力宣传冷链物流对于农产品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推动消费者在消费时除价格之外更要注食品安全,关注农产品可追溯性。第二,加强农户生产者的冷链物流意识。河北省农业等相关部门,通过县、乡镇、村三个环节,在农产品种植前、种植中、收获前三个阶段进行农产品安全生产、农产品预冷处理和冷藏运输的重要性宣传活动,提高农户的冷链物流意识。第三,加强流通企业冷链物流意识。河北省政府相关部门通过政策引导、扶持倾斜、加强监管、加大宣传等手段,大力提高流通企业的冷链物流意识和实施冷链物流的主动性。

其次,增加农产品生产者规模,加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无论是美国的大农场主还是日本的农协,都说明农产品生产规模的重要性。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应通过政策扶持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逐步加大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等类型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最终提高冷链物流实施的可能性。另外,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应该分阶段、分步骤实施,而大型龙头企业必然成为第一阶段第一步骤,通过它首先建立冷链,然后牵动整个链条其他环节来建立冷链物流体系,因而,河北省还要加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