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市场研究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市场研究报告范文1
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集团,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江志强在今年7月26日艾瑞举办的新经济年会上,了阿里巴巴最新的网络营销模式,其中提到,网络营销的下一步发展将会是整合―门户营销、社区营销、搜索营销,电子商务平台营销等为一体的营销新应用。阿里巴巴集团将全面进军中国网络营销市场。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拥有阿里巴巴、淘宝、中国雅虎、支付宝、阿里软件5家全资子公司,它们大多在各自领域都处于绝对或相对领先地位。阿里巴巴集团还针对中小站点和广告主推出了阿里妈妈网络广告交易平台,所有这些都是阿里巴巴打造一站式网络营销模式拥有的巨大资源和财富。(图一)
根据艾瑞市场咨询集团的《2006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06年度中国网络营销市场规模已超过60亿元(图二),与2005年的40.7亿元相比增长了48.5%,预计2007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5亿元,同比增长41%。未来几年内中国网络营销市场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数据同时显示,在中国网络营销的细分市场中,网络广告市场和搜索引擎市场均有快速增长(图三)。
根据中国广告市场规模的统计数据(图四)可以看出,网络营销在发展速度上已经领先于其它媒体,在整体广告市场中的影响力正日益增强。尽管如此,国内网络营销市场还处在发展初期,拥有巨大的未来发展空间,在这样一个庞大和前景广阔的中国网络营销市场中,如何能够脱颖而出,在众多新媒体中拔得头筹,成为当前摆在每个新媒体面前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据艾瑞最近出版的《2006年中国B2B电子商务研究报告》(图五)、《2006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图六)数据显示,从营业收入规模来看,在B2B电子商务领域,阿里巴巴已经占据了中国B2B市场尤其是行业综合B2B电子商务市场的绝对优势地位;而若以成交额作为计算标准,在C2C电子商务领域,淘宝也占据着65%以上的市场份额。
此外,艾瑞在2006年推出的真实客观反映中国网络市场情况的IUserTracker的相关数据也显示,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淘宝或支付宝,其用户覆盖规模、用户访问次数、用户访问频次以及用户停留时间均居各领域的网站之首。
不难发现,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各网站蕴含了巨大的媒体价值,高流量和高用户黏性使得投放于其中的网络广告将会在到达率以及曝光程度上大大提高。然而,区别于其它网络媒体,广告主在阿里巴巴集团中既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性选择一个或多个相关的媒体,也可以在集团全网群内实现一站式投放,享受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媒体资源的整合优势和多重服务,实现最有效的网络营销目的。
在新营销模式层出不穷的今天,阿里巴巴以整合型的一站式营销打响了进军网络营销市场的第一枪。凭借全球领先的B2B电子商务,阿里巴巴平台上拥有的超过2000万的企业用户资源和访问量,淘宝平台上拥有的4000万时尚消费人群,再加上中国雅虎超过3000万高端用户的互动平台及庞大的日用户浏览量―阿里巴巴集团进军网络营销无疑有着先天独特的优势。未来的阿里巴巴集团如能发挥自身特定的聚众人群、线上销售,以及与特定受众行为追踪和持续沟通等特有功能,必将为未来网络营销的发展带来新的惊喜。
艾瑞市场咨询集团:
专注于网络新经济领域,是一家提供连续数据产品、调查研究和战略咨询服务的专业机构。作为互联网最专业的第三方公司,艾瑞秉承一贯的客观公正原则,为可数字化的互联网媒体测评进行数据上的评估以及研究,为中国网络营销领域的行业发展做出了有力的推动。
注: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包含网络媒体以及电子邮件、网络软件、网络游戏、数字杂志等其他类型媒体广告收入;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只包含媒体运营商收入,不包含渠道商收入
Source:传统四大媒体广告收入来自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网络广告收入来自iResearch调研结果
网络市场研究报告范文2
互联网的发展、成熟,直接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中国市场,电子商务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网购市场的快速繁荣是发展酒类电子商务的宏观环境。一方面网友数量日益庞大、网购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全国网民数净增0.54亿人,达到6.18亿人,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手机网民成为中国网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13年中国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3.3%,高于其他设备的使用比例。(见图1、图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网购用户达3.02亿人,较去年增长5987万人;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由去年42.9%提升至48.9%。(见图3)尽管增长逐步放缓,网络购物依然呈现迅猛的增长势头。快速增长的网购用户为网购市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用户基础,拥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另一方面电子商务总体势头迅猛。不论是市场交易规模,还是人均消费能力双双保持强劲增长。2013年,我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金额达到1.85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40.9%,网络购物市场继续快速向前发展。2013年,我国网民购物人均年消费达6126元,与去年相比增加923元,增长15%。网购用户消费能力旺盛,《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56%的用户年网购消费金额都超过了1000元;其中网购用户大多花费2001-5000元,占到22.6%。随着网购商品品种的多样化、丰富化,网购用户大额消费也在增加,数据显示有6.8%的用户年网购消费在10000元以上。
2消费特点是推动酒类电子商务发展的外部诱因
2.1发展酒类电子商务是适应“新消费阶段”的要求根据零点指标数据公司日前的《2013中国白酒消费现状及趋势研究成果》显示:白酒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30-55岁,平均年龄39岁。而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目前热衷于网络购物的主要是年龄在20岁到29岁之间的网民,所占比例高达56.4%;其次是30-39岁的用户人群,所占比例为22.5%。看似年龄结构有所错位使得酒类电子商务缺乏合适的消费土壤,实则不然,从图6可以看出,网购用户年龄分布逐步向中高龄倾斜,中高龄人员在网购市场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31岁以上用户占到35.6%,较2011年提升8.9%。而30岁以下人群相对下降,特别是18-24岁之间的用户下降了7.2%。众所周知,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酒消费需要传承、引领。能洞悉未来的中国酒企,深知这些代表未来群体消费习惯的变迁。因为这个消费群体深受网络技术熏染与教育,其行为习惯、消费偏好、购买行为、决策依据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依托原有的语言体系和沟通方式,已经很难再吸引、打动他们。如果白酒企业不能很好地拥有互联网思维,介入电子商务市场,随着未来消费群体逐步深入社会管理各阶层,逐步进入主流消费圈,会因为新老消费者消费习惯的不同而带来巨大的断层。这个断层会使得酒企业失去更多的未来用户,另一方面会失去原来用户中相对年轻的群体。若这个断层向两边不断延伸扩大,酒企业最终将受到重创。
2.2发展酒类电子商务使消费者获得更多“让渡价值”相对一般消费品,白酒流通的利润空间较大,在我国,多数酒类企业依靠各类中间商,形成了冗长的销售渠道。而这些渠道商则依靠层层加价或者拿返点的形式盈利。超长的酒业销售链条注定了高昂的渠道运营费用,进而凸显了能够降低渠道费用的扁平化酒业流通渠道的重要性。电子商务的应用,将促使酒企营销渠道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中间环节大幅缩减,且所有信息公开透明,进一步降低顾客购买总成本,提升了顾客让渡价值,有助于提高顾客满意度,培养忠诚客户。其次,发展酒类电子商务是对传统销售模式的一场变革,超越了时空限制,提高了销售效率。据统计,全国绝大多数白酒品牌属于地方性品牌,具有区域优势,缺乏全国竞争力,因此,地方性酒企立足本地区的发展,在其他地区铺货较少,甚至基本形成无声市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中国已经步入了人口流动迁移最为活跃的时期。2014年11月18日,卫计委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45亿人,相当于每6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有游子情节,远离家乡的人们,对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特产风物都难以忘怀。而酒作为乡情的载体,备受游子青睐。如果依照传统模式,要想喝到故乡的酒并非易事,自己回家携带又涉嫌携带违禁品(因为酒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发展酒类电子商务,可以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只要轻点鼠标就能轻松达成目标,一解乡愁。可见,酒企只有发展电子商务,不断增加与电子商务用户之间的粘性,长期占领消费者心智模式进而引领消费者习惯,才会长久地生存下去。
3酒企持续发展是酒类电子商务应用的内因
3.1发展酒类电子商务是充分结合酒产品自身特质的需要《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网购用户最喜欢购买的商品类型是服装鞋帽,75.6%的用户最近一年在网上购买。其次是日用百货,45.1%的用户购买。排名第三的是电脑、通讯数码产品及配件,43.3%的用户购买。这些商品之所以畅销,一是单价不高,配送方便,消费者比较容易购买;二是易耗品,款式更新快,顾客比较容易重复购买;三是高毛利,因为高毛利,所以可以做低价,也可以为开展促销和做活动提供足够的毛利空间。四是低集中度。因为品牌集中度低,使得更多的品牌和产品可以比较容易地打动消费者。酒产品自身也具备以上特质。此外,酒产品在购买时以品牌、价格等作为购买的主要判断依据,而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尽管由于酒产品的易损性,在运输途中需要特殊包装,物流成本增加,但包装和物流环节增加的成本远远低于基于渠道扁平化和网络交易而降低的成本。因此,酒类是非常适合做电商的一个品类。
网络市场研究报告范文3
图一 2002~2005年网上银行交易额
图二 2002~2005年网上银行用户(万户)
图三 2005年网上企业用户与个人用户的交易额状况
表一 我国网民数排名前10位的城市及其占比情况
网上银行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诞生的,以前只能到银行柜台才能办到的事情,现在只要坐在家里,轻松点击鼠标就能完成。网上银行的出现,标志着金融服务方式的重大变革。自从1995年5月18日,全球第一家网上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在美国诞生以来,网上银行发展速度极快。
在我国,1996年中国银行首次将传统银行业务延伸到Internet上,到目前国内几乎所有大中型商业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网上银行或在Internet上建立了自己的主页和网站。2005年,中国规模最大的50家商业银行中,已设立银行网站的有37家,提供网上银行业务的有25家。一些目前尚未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也正在加快网上银行建设的步伐。中国的网上银行业务正保持着快速发展之势。
网上银行交易规模和用户数量双增长
截至2004年12月底,中国网上银行的用户数已超过1000万户,网上银行交易额已达49.1万亿元。而到了2005年,我国网上银行用户数更是飙升至3000多万户,网上银行业务交易额已高达72.6万亿元。网上银行已成为各商业银行实现业务创新、提升品牌形象、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方式(图一、图二)。
个人网上银行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尽管企业网上银行仍然占据市场主体,但个人网上银行市场潜力巨大。2005年企业网上银行的交易额达70.2万亿元,占了总交易额的96.7%。但个人网上银行用户增长速度更快,截至2005年年底,个人网上银行用户已达3460万户,交易额也从2004年的6000亿元增长到2.4万亿元,增长率为300%(图三)。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政府政策的逐步出台,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处处彰显中国网上银行的高速发展趋势。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业务的发展,更带来了我国个人网上银行业务的迅猛增长。未来几年,我国个人网上银行发展空间巨大。
网上银行用户数量将呈指数级增长
随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传统工作方式的改变,对网络平台的依赖性逐步增强,网络客户群将稳定发展。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为网上银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网上银行用户在网民中所占比例逐年递增。2005年底中国个人网上银行用户达3460万户,较2004年增长103.5%,占互联网用户的38.7%。根据赛迪顾问最新推出的《2006中国网上银行市场研究报告》预测,未来五年内,网上银行用户数目仍将快速增长,到2010年网上银行用户数目有望过亿。
个人网上银行的市场规模将大幅增长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伴随着这种变化,传统银行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网上银行将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2005年中国个人网上银行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个人用户增长率都超过50%。当然,2005年企业网上银行仍然占据网上银行市场主体,企业网上银行的交易额达到70.2万亿元,占了总交易额的96.7%,较2004年增长21.3万亿元。但是,个人网上银行市场规模增长速度更快,增长率已达到300%。根据赛迪顾问最新推出的《2006中国网上银行市场研究报告》预测,未来五年内,企业网上银行市场将呈平稳增长态势,而个人网上银行市场将继续快速增长。2006年~2008年之间,市场交易额将接近成倍增长,之后会有所平缓,到2010年个人网上银行交易额预计有望超30万亿元。
重点区域引领中国网上银行市场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导致我国互联网应用也呈现出东强西弱的格局。无论是网民的比例还是WWW站点数,排在前面的几乎均为东部发达省区。我国2005年网民增量最多的省区也大都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与之相比有较大差距。
根据CNNIC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华北、华东、华南的注册域名比例为84.2%,东北、西南、西北的注册域名只占13.3%,所占比例非常小。从CN下注册域名的地域分布看,华北、华东、华南的CN下注册域名比例为83.2%,东北、西南、西北的CN下注册域名比例只占11.2%,所占比例仍非常小。网民比例排名前10位的城市是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福建、山东、江苏、辽宁、黑龙江。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在地区间存在着很大差距(表一)。
互联网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网上银行的市场发展。根据赛迪顾问最新推出的《2006中国网上银行市场研究报告》分析,中国网上银行市场按区域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区域是以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山东与沿海地区为主的省会城市,第二层次区域是以成都、重庆、合肥、武汉、西安等省会城市为主的中西部地区,第三层次区域是指经济水平仅次于省会城市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地市级城市。
据赛迪顾问分析,北京、上海、广州等第一层次区域居民的网上银行用户渗透率已由2004年的8.61%上升至2005年的10.20%。可见,目前中国互联网最发达的几个地区,网上银行应用程度相对较高。未来几年,这几个地区将继续引领中国网上银行快速发展,预计到2010年,其网上银行用户渗透率将达到20.82%。
网络市场研究报告范文4
然而,大数据挖掘目前处于根据浏览痕迹推荐商品阶段。大数据挖掘提升用户体验愿景值得期待,但当前的技术应用远没有达到精准匹配的程度,用户尚未完全体验到大数据挖掘利用的好处,越来越多的用户只是感觉到平台商家在根据自己的浏览痕迹推荐商品。数据显示,2015 年83.5%的用户察觉到并明确表示网购平台根据自己的浏览痕迹推荐商品,这一比例较2014年提升25.9个百分点。
图 1:2015年用户遇到平台根据浏览痕迹推荐商品情况
用户对企业根据浏览痕迹营销的态度呈两极化分布。从2014年到2015年,对于企业根据浏览痕迹推荐商品的营销行为表现出明确态度消费者增加:认为可以接受,有助于提升购物效率的网购用户比例由34.9%提升到40.1%,增加5.2个百分点;认为无法接受,觉得购物隐私被泄露的用户比例由21.9%提升到31.5%,增加9.6个百分点。
图 2:2015年网购用户对企业根据浏览痕迹营销的态度
网络市场研究报告范文5
在Dust Networks Inc公司成立伊始,最初的想法是假定存在一种既便宜又功能强大到足以媲美智能微尘(美国国防部DARPA一直致力于研究的课题)的微控制器。这样的话,传感器网络就既可以像一个单个人体那样具有局域性(甚至小到只能用显微镜观测),又可以像热带雨林或者海岸线那样具有广泛性。
传感器网络的开发者们可以借鉴针对射频识别(RFID)和近距离无线通信(Near-Field Communications)市场开发的低成本无线技术,然而即使这样,在对实时数据进行记录和分类的实际操作中,它所能处理的数据量也是有限的。
在过去的几年里,人们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也想到绕过这一困难的方法。像采用低成本且带有通用指令集的微控制器,如ARM;或是使用集中的数据获取节点,大约只占用如PCMCIA夹层卡大小的空间。这些方法的使用使得无论是蜂鸟大小的无人驾驶飞机,还是加载于智能手机上的软件保护器(dongle)等一切设备都能具有获取、记录和存储实时且高分辨率的图像数据的能力。
这一技术将在那些提倡要经常采集医疗保健或环境治理的实时数据的群体中受到广泛的欢迎,但对于那些倡导隐私权的群体来说,他们对此并不太感兴趣,也就仅仅是了解到,该技术对环境进行持续性监控的精细程度。但是无论哪一方都无法保证,即使使用了这些低成本的组件和高效实时的性能,我们就能在短短几个月中让传感器网络遍地开花。
在8月初发表的一系列市场研究报告中,有迹象表明,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的传感器网络市场,利益颇丰,让人趋之若鹜。但是这一迹象的真实性却无从考证。
位于英国剑桥的IDTechEx公司在其预测中指出,虽然目前传感器的市场规模是一年4500万美元,但是,到2021年,其市场规模将会超过20亿美元,这还不算上诸如定位服务在内的市场,而这些市场将为总额追加超过15亿美元的市场份额。然而,这是以随着大型非网状网络在森林火灾、地震和灾难警示中的应用,第一代网状网络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过程控制和智能型仪表为前提条件的。
而IDTechEx 公司CEO 拉古达斯指出,使该预测结果成立的假设条件也可能是一些地方和国家基金被用到了扩充私人的传感器网络上。此外,他又指出,该协议组合主要包括ZigBee,其次还包含有RFID、低能耗蓝牙、无线 HART 和整套的 TCP/IP协议。然而协议的组成过于混乱,这会降低它的接受度。
ABI研究中心表示到2014年他们可以在人体部位传感器网上部署4亿个可穿戴的无线传感器。而这一研究成果为无线传感器网开辟了新的商机。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应用在医院和临床上,还可以用于健身和健康的监控上。这就使得无线传感器的供应商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期望能够开拓更广阔的市场领域。
但是West Technology Research Solutions LLC公司的首席分析师克斯汀.怀斯特警告道,传感器网具有无法长期使用的缺陷,即使是部署在最简易的智能仪表上,情况也是一样,在美国这种缺陷已经被明显的暴露了出来。
网络市场研究报告范文6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 电子商务 信用风险管理
电子商务是人类经济发展到21世纪时所出现的新型商业模式。根据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的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截止到2013年12月底,我国网购用户规模达到3.02亿人,较2012年底增加了5987万人,增长率为24.7%,使用网络购物的比率从42.9%提升到48.9%。交易金额达到1.85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40.9%.2013年网络零售市场交易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9%。
但是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也使得一些新问题特别突出。和传统行业不同,网络购物环境最大的特点是虚拟性所导致的信用信息流与资金流的分离,因此买卖双方信用信息不对称,并由此所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更加突出。根据CNNIC的调查,影响网站用户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产品质量不够好,信誉没保障,所占的比例达到了52%,以及拥有不愉快的购物经历,不愿意再使用,这一项达到了43.4%。这些都从侧面例证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因此,寻找有效机制加以应对这种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是确保电子商务顺畅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试图先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网络购物领域的表现入手,试图构建可能的方案。
一、网络购物环境下的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
信息不对称,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科洛夫1970年在公开发表的《品质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论文中所提出来的,他提出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所产生的逆向选择理论。他利用二手车市场交易模型,指出由于信息在买卖双方进行不对称分布,导致低质量汽车以平均价格出售,买家不愿意为高质量的汽车支付较高的价格,迫使高质量的汽车退出市场,最终会造成整个旧车市场的萎缩和瓦解。
具体到电子商务领域的信用信息来看,由于买卖双方各自掌握的信息不通,一方无法知道另一方的行为或者无法获知另一方行动的完全信息,特别是观测和监督成本异常高昂――买卖双方不能见面只是通过网络联系,所以这会加剧交易双方信息的不平等,进而会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如目前各个网络购物平台上的普遍存在的假货销售问题和刷信用问题,就是典型的例证。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信息不对称呢?首先,是专业分工不同,导致人们只了解自己相关专业信息对于其他领域了解少之又少。其次,是买卖双方主体由于可供支配和使用资源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获取信息的程度。第三,是掌握信息的优势方对信息实施垄断,不会把信息分享或者公开,因此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无法全面了解商品属性。第四,信用信息其实不免费是有成本的,例如买家在判断卖家的信用时一般只能依赖网络购物平台的评价体系,而不会去增加成本获取更多可靠的信用信息。最后,还会存在主观因素,即卖家可能会因为想要获取更大的利益而利用在信息上的优势去欺骗对方,从而产生信用信息不对称。
二、网络购物环境下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是一种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配置资源扭曲的现象,是反映信息不对称状态下,接受合约者一般会拥有适度信息,并且能利用另一方信息缺乏的特点对对方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导致市场观交易时过程偏离信息缺乏一方的愿望。
在网络购物环境中,这种逆向选择表现为买方无法全面获取卖方的信用信息。例如,网络购物中很多商家利用买方不了解真实的产品价格这一特点,在很多购物节抬高价格然后再进行打折促销。这就是商品价格信息方面的不对称。很多商家还无视产品的质量,形成了严重的货不对版,由于网络平台拥有的商家数量巨大,因此这个时候依赖于各个电子商务平台加强监管力度显然是力不从心。
买家在这个个时候往往需要去收集商家信用信息来弥补对于其他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从而更理性地就行购买。这在网络购物环节中主要通过获取其他买家的评价和网络购物平台所提供的评价体系来实现,但是这部分信息的质量目前也不能很好的保证,因为存在刷信用等危害信用信息的行为出现,抵消了买家在信息方面的优势。
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合同签订以后,从事交易的一方会在最大限度上增加自身效用做出的损害另一方利益的行为,即人们享有自己行为收益但把成本转嫁给别人,对他人造成损害。这是由事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
在网络购物中,这种道德风险体现为网络支付中资金流的不确定性。由于物流和资金流在时空上存在分离,所以缺乏信用保证,必须由第三方支付平台介入加以保障。目前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支付宝模式,即由支付宝作为担保方,先将购物资金存放在支付宝这里,然后等买家收到货物以后确认之后,再将购物资金打款给卖家。另一种模式是国际上通用的模式,即卖家会即时收到资金,由支付平台实现采取一定手段保证交易的顺畅实现。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可能会产生卖家出于利益驱使而不正常完成整个交易的行为,这就是网络购物中的道德困境问题。
三、针对信息不对称所采取的信用风险管理对策
由此可见,在网络购物环境中,买卖双方的信用信息不对称是一个会严重阻碍网络购物市场发展的问题。但是由于涉及到多个参与者,这是一个需要多方参与和建设的过程,包括社会、电子商务平台、买卖双方。具体来说,主要应当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网络购物信用信息服务体系
不同于国外已经发展出非常健全的个人和企业信用服务体系,鉴于我国企业和个人的基础信用信息,尤其是网络购物方面的信用信息,大部分都掌握在工商、税务、银行和各大网商手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平台。这个平台的建立能够降低网络购物参与各方获取信用信息的成本、极大地提高便捷性。这一电子商务信用信息的平台在未来网络购物和移动购物占据社会零售商品总额份额越来越大的现实中,势必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工信部所的《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指出需要发挥人口、法人和地理空间等国家基础数据库和以及银行征信数据库的基础和协同作用,支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二)在政府法规基础上提高信息公开程度
提高有效信息公开程度能够直接消除信用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基于国内政府的强大力量,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信息相关法律法规加以引导,也需要制定关键的服务标准和技术标准来规范信用中介服务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政府和各大电子商务平台有责任建立统一的信息沟通机制和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可靠的信用查询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信用信息的获取成本,消除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现状。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发展网络购物征信市场,积极培育各类信用中介服务,鼓励规范的信用行为。
(三)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研发与构建
不同于传统的市场,各大电子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和亚马逊以及eBay等等,他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海量的虚拟商家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发展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和模式,才能有助于维护和增强网络购物中买卖双方信息对称程度。
首先,建立和优化买家的客户服务评价体系,并杜绝这一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目前买家在进行网络购物中,优先会选择客户评价信息较为充分的商品。所以不少商家瞄准了这一特点采取了各种行为提高评价的数量和质量,有的甚至不惜刷信用和自买自卖。这就对各大电商平台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从技术上必须能够有效抓取这种行为进行打击,保证客户服务评价体系的公平性。
其次,在大数据基础上采取合适的模型,对买卖双方做出合适的信用评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各大网络购物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海量的交易信息数据,如何利用好这些数据来建立起适合自己平台的信用评价模型呢?例如,针对商家的好评率、从业时间、业内水平、商品数量、交易记录、财务状况、信用卡公司账面记录、投诉数据等等多个维度去开发一套智能化的神经网络模型,准确地判断出针对商户所需要采取的信用风险管理措施――事先收取一定的保证金或者限制其交易支付的额度,这是各个电子商务平台必须努力去开发和研究的。
综上所述,网络购物在我国特别是最近几年实现了非常迅猛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伴生的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十分突出,这不仅与我国目前征信体系建设不完善有关,也与网络购物本身作为新生事物所伴随的先天信息不对称的特点有关。这种信息不对称若任其发展,一定会导致劣质商品驱逐优质商品的现象和网络购物市场环境的恶化,所以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证消除或者规避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1]CNNIC 2013年中国网络给购物市场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