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原值审计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固定资产原值审计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固定资产原值审计报告

固定资产原值审计报告范文1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内容;步骤;存在问题

1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特征

固定资产投资是和固定资产再生产联系在一起的,其本质就是固定资产再生产。它的范围包括基本建设、技术改造、车船飞机购置和其它固定资产投资,也就是通过新建、扩建、改建、恢复和更新改造等形式来实现的一切固定资产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对象不能单纯地说成是建设单位,它是指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技术经济过程,在这个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众多的参与部门和单位,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金融部门、建设单位的主管部门等,上述所有单位在建设与建设管理过程中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审计的对象或客体。

2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步骤

2.1 拟定审计计划。

2.2 组织审计人员,成立审计小组。

2.3 制订审计计划,进驻审计现场。

2.4 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实施项目审计。

2.5 交换审计意见,达成共识,拟定审计报告。

2.6 编制并完成审计报告,整理审计档案,项目审计终结。

3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内容

3.1 前期文件审计

(1)审计前期决策程序的合规性;(2)审计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完整性和编制深度的到位程度;(3)审计投资决策文件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财务评价是否可行(财务赢利能力,清偿能力,财务外汇平衡能力)

3.2 当期固定资产审计

(1)计算固定资产原值与本期产品产量的比率,并与以前期间数进行比较,以便发现闲置固定资产或已减少固定资产未在账户上注销的问题。(2)计算本期计提折旧额与固定资产总成本的比率,并将此比率同上期数进行比较,旨在发现本期折旧额计算上的错误。(3)计算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总成本的比率,并将此比率同上期数进行比较,旨在发现累计折旧核算上的错误。(4)比较本期各月之间、本期与以前各期之间的修理及维护费用,旨在发现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区分上可能存在的错误。(5)比较本期与以前各期的固定资产增加和减少额。应当深入分析其差异,并根据被审计单位以往和今后的生产经营趋势,判断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否合理。(6)分析固定资产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动情况,并与在建工程、现金流量表、生产能力等相关信息交叉复核,检查固定资产相关金额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3.3 固定资产增加的审计

(1)审查固定资产购建计划是否合理、合法。主要应查明所确定的购建项目是否符合生产经营需要,资金来源是否合法。(2)审查固定资产购建合同是否严格执行。主要应查明购建合同是否符合合同法,其中所列的项目数量和质量是否符合计划要求,价格是否合理,合同的条款是否严格执行,有无违反的情况。(3)审查固定资产购建支出是否符合规定。主要应查明固定资产购建的各项支出是否真实、合法,有无非法行为。(4)审查固定资产利用程度是否符合预定的要求。主要应审查有无闲置、未使用、不需要或不按用途使用的新增固定资产,对于存在的问题,应查明原因和追究责任。

3.4 调查未使用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审计人员应调查被审计单位有无已完工或已购建但尚未交付使用的新增固定资产、因改扩建等原因暂停使用的固定资产,以及多余或不适用的需要进行处理的固定资产,如有,应作彻底调查,以确定其是否真实。同时,还应调查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的购建启用及停用时点,并作出记录。

4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问题

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比较多,着重于查错纠弊,对于效益审计重视不够。审计人员少有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效益审计扩展的观念,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市场秩序较为混乱,违法乱纪现象比较多,这客观上使审计人员不得不侧重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从而无法抽出足够的审计力量开展效益审计。

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事后审计比较多,事前介入和事中控制不够,特别是对投资项目选择的决策过程难以施加影响。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投资决策论证体系不健全,权责分明、制约有效、科学规范的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还不高,全过程的审计监督更显重要。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才短缺,现有审计人员队伍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涉及的审计事项复杂、专业性强。例如,为了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执业资格;为了对工程合同管理的情况进行评价,审计人员需要具备合同法等法律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等。然而,审计机关目前懂财务的人员比较多,懂工程、法律的人员比较少,既懂工程又懂财务的人员少之又少。

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的工作缺乏客观标准,主观判断多,审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尚未形成具有操作性的准则和指南,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做得尤其不够。《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的规定比较原则、抽象,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也强调不多,审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感到缺乏依据和标准。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就事论事多,为各级政府宏观决策和管理服务的职能发挥不够等。审计着眼于查处单个问题的多,不善于通过对微观审计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宏观上提出搞好建设项目的建议和改进审计方法的措施。

5 结语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把投资项目审计与行业性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绩效审计,把检查项目建设情况、建成后的营运状况和实际效果相结合,把评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对财政资金使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做出评价,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经营管理、提高效益为审计重点,推行常规审计与绩效审计、问责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法,促进投资项目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原值审计报告范文2

一、无偿划转产生的背景和定义

国有资产无偿划转制度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79年6月8日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固定资产实行有偿调拨的试行办法》和1979年7月6日财政部《关于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试行部分有偿调拨的通知》,这两个文件在规定实行资产有偿调拨的同时,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无偿划转资产也做了相应规定。

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以前,关于国有资产无偿划转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有原国家经贸委、财政部联合颁布的《关于国有企业管理关系变更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经贸企改[2001]257号)和财政部颁布的《关于企业国有资产办理无偿划转手续的规定》(财管字[1999]301号)。前者对国有企业管理关系变更(实为无偿划转)的行为审批做出了规定,为实体性规范;后者侧重于办理划转手续,为程序性规范。

国资委成立后,国资委作为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专门机构与企业之间不再存在行政管理关系,无偿划转事项实质转变为企业产权关系调整。2005年8月29日,为规范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行为,保障企业国有产权有序流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等有关规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了《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发产权[2005]239号)。该办法第二条明确规定:“本办法所称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是指企业国有产权在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之间的无偿转移。国有独资公司作为划入或划出一方的,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第二十条规定:“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向境外划转及境外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办法另行制定。”第二十一条规定:“企业实物资产等无偿划转参照本办法执行。”

2009年2月16日,为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行为,更好地实施政务公开,服务企业,提高办事效率,国资委又了《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工作指引》(国资发产权[2009]25号)。该指引第二条规定:“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事业单位投资设立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再投资设立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作为划入方(划出方)。国有一人公司作为划入方(划出方)的,无偿划转事项由董事会审议;不设董事会的,由股东作出书面决议,并加盖股东印章。国有独资企业产权拟无偿划转国有独资公司或国有一人公司持有的,企业应当依法改制为公司。”

二、无偿划转涉及的资产及类别

在实务中,国有企业主要因改制、上市等目的而进行资产重组。所谓国有企业改制,简单而言是将企业从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造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其重要的内涵是对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机制、资本运营形式进行改革,以形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机制。在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过程中,通常会因历史原因存在许多实际使用但产权有瑕疵的资产、非经营性资产、与主业不符的资产以及因效益较差等原因而需要剥离的资产。这些资产的剥离通常采用无偿划转的方式进行,大的央企集团一般通过成立资产公司的形式接收和运营这些资产。

站在资产公司的角度,上述剥离的资产以无偿划转的形式划入资产公司。按照资产的形态划分,可将划入资产分为股权资产、债权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等。其中股权资产包括参股股权和控股股权,控股股权一般为整建制公司,需要纳入财务报表合并范围;股权资产的划转还要涉及国有产权和工商登记的变更。

三、接收无偿划转资产的会计处理

鉴于上述资产的无偿划转一般是在同一个集团内进行,通常为其他公司向资产公司的单向剥离,资产公司进行接收和运营,属于同一控制下的资产流动,故各项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原则上按照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资产进行计量。

(一)接收划转股权的初始确认和计量

1.符合合并条件、纳入合并范围的股权投资,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被合并方净资产为大于零的,在划转基准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按照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或集团的增资额分别确认货币资金、非现金资产的减少,以及负债或实收资本的增加;初始投资成本与上述对价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被合并方净资产为小于等于零的,按照被合并方在划出方划转基准日的账面原值,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后以零价值入账。

2.不纳入合并范围的联营或合营投资,原则上按照划转资产在划出方划转基准日的账面价值确认长期股权初始投资成本;但根据谨慎性原则,若划转资产的账面价值明显贬值,应按照评估报告、工商吊销证明、清算报告等证明材料确认的价值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在原账面价值的基础上计提减值准备后入账。对价及与初始投资成本差额的确认同“被合并方净资产为大于零的”长期股权投资处理。

3.不纳入合并范围的、不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按照划转资产在划出方划转基准日的账面价值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投资成本;对价及与初始投资成本差额的确认参照“被合并方净资产为大于零的”长期股权投资处理。

(二)接收划转债权、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初始确认和计量

1. 接收划转债权,按照划转债权在在划出方划转基准日的账面价值确认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的入账成本;若在划转基准日,划转债权的价值明细低于可回收金额,应取得判断依据,按照可回收金额作为入账成本。按照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或集团的增资额分别确认货币资金、非现金资产的减少,以及负债或实收资本的增加;入账成本与上述对价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接收划转固定资产,按照划转固定资产在划出方划转基准日的账面原值、累计折旧分别确认固定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金额,支付对价及对价与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差额,参照接收划转债权的处理。

3.接收划转无形资产,按照划转无形资产在划出方划转基准日的账面原值、累计摊销分别确认无形资产原值和累计摊销金额,支付对价及对价与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差额,参照接收划转债权的处理。

(三)其他接收资产的初始确认和计量参照上述处理。

四、无偿划转股权涉及的产权和工商变更相关规定

(一)无偿划转股权涉及的产权占有变更登记相关规定

目前,无偿划转资产主要是在国有企业中进行。根据国资委2012年4月印发的《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29号,以下简称《登记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以下简称产权登记),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本级人民政府授权管理的国家出资企业的产权及其分布状况进行登记管理的行为。” 将产权登记的工作定位由界定权属的确权行为转变为对政府授权管理的国家出资企业的产权及其分布状况进行登记管理的行为;将登记范围延伸到国家出资企业拥有实际控制权的企业及其投资参股企业。所以无偿划转股权需要按照《登记办法》进行国有产权占有变更登记。具体程序

如下:

1.企业发生产权登记相关经济行为时,应当自相关经济行为完成后20个工作日内,在办理工商登记前,申请办理产权登记。

2. 企业申请办理产权登记,应当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按照填报要求,填写有关登记内容和相关经济行为合规性资料目录,逐级报送国家出资企业,国家出资企业负责对登记内容及相关经济行为的合规性进行审核后,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申请登记。同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及其管理的多个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共同出资的企业,由拥有实际控制权的一方负责申请办理产权登记;任一方均不拥有实际控制权的,由持股比例最大的一方负责申请办理产权登记;各方持股比例相等的,由其共同推举一方负责申请办理产权登记。

3.针对无偿划转行为,需要提交的资料有业务办理申请文件(用于说明无偿划转涉及产权变更的历史沿革和具体内容等)、经济行为决策或批复文件、无偿划转协议、无偿划转基准日审计报告、企业章程(变更后)。

4.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自国家出资企业报送产权登记信息10个工作日内,对符合登记要求的企业予以登记;对相关经济行为操作过程中存在瑕疵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向国家出资企业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完成整改后予以登记。

(二)无偿划转股权涉及的工商登记变更

在办理完毕国有资产产权占有变更登记后,即可到工商登记部门进行工商登记的股东变更,需要提交的资料有:法定代表人签署的《非公司企业法人变更登记申请书》、《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人的证明》(企业加盖公章)及指定代表或委托人的身份证件复印件、《国有资产产权变动登记表》(全民所有制企业需提供)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五、无偿划转相关账务、产权和工商变更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无偿划转方案设计时,要注意各个环节时间节点的把控。在整个无偿划转流程中,涉及的时间点比较多,包括无偿划转批复文件的下达时间、无偿划转基准日时间、审计报告时间、无偿划转协议的签署时间、企业章程的变更时间、国有产权变更时间、工商变更时间和会计处理的入账时间。在具体事务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1.一般来说,无偿划转基准日的时间一般与审计报告时间一致,简化起见,可以选用年末作为无偿划转基准日;

2.在进行国有产权变更前,要完成无偿划转协议的签署和企业章程的变更,要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工作;

3.公司制企业在进行工商变更登记时,可不提供《国有资产产权变动登记表》,容易遗漏国有产权变更环节,需要在实务中注意;

4.从无偿划转文件下达到工商变更完成需要的时间一般较长,有时会跨越会计年度,要注意会计处理的入账时间,可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同时在同一控制下的两企业,剥离与划入应于同一会计期间内进行,并尽量保持会计政策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

[2]《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操作指南》

固定资产原值审计报告范文3

[关键词]内部控制, 内控自查, 企业风险

我国财政部将内部会计控制定义为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而内控自查,是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有效实施的重要措施。内控自查是企业处理各项业务工作的相关业务人员,包括各级管理者,为保证落实内部会计控制程序的执行力,减少企业管理层自身管理风险而进行的自我检查。

自查是内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不仅包含内控专业人员开展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外,还包括各业务部门对处理相关业务开展的现场自查。通过内控自查可以进行企业风险预防,是控制管理风险的重要工具,因此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良好的自查方案,以保证内控自查工作的有效性。

一、内控自查的必要性

1.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要求

企业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从企业整体来讲会降低经营风险,但也会形成对员工的约束,增加员工的工作量,没有检查和监督很难保证内部会计控制措施落实到位,因此,必须进行自我检查程序。

2.与内控审计相比自查更容易发现问题

基于成本和效率的考虑,内控审计人员不了解企业具体运作,对企业也不可能进行持续不断的监督检查。即使是企业内部的内控审计人员也不可能对企业的各个环节,全天候地进行内控检查,只有自我检查,弥补内控审计漏洞,才能保证这些具体内部会计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二、目前企业内控自查中存在的问题

1.内控自查意识不强

内部控制自查与业务执行人员和基层管理员无直接利益关系,因此,相关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对内控制度自查不够重视,甚至当企业领导有求进行自查时,部分人员依然会不完全执行或根本不执行。

2.内控自查方法不熟悉

内部控制自查不仅要求自查人员了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规定,更要熟悉各方面自查的关键环节,合理运用各种方法,才能及时发现问题。目前,企业内业务人员普遍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使内控自查效果大打折扣。

三、企业内控自查管理具体方法探讨

强化企业内控自查一方面要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意识,另一方面应掌握内控自查的方法。

1.货币资金内控自查

第一,检查现金与银行存款的授权控制。授权控制是指单位各级员工,必须经过授权和批准,才能对有关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未经授权和批准,不允许接触这些业务。要确立授权与批准的制度,现金、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发生,是否经过单位主管人员或财务主管人员审批,授权具体的人员与经办人员是否一致。

第二,查检不相容职位是否分离。对于相关的职务,是否进行分工负责,是否由一个人同时包办兼任。具体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收付业务授权与经办是否相分离;现金、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经办与审查是否分离,现金、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经办与记账是否相分离;现金、银行存款票据保管与银行存款记账人员是否相分离;现金、银行存款票据保管与印章保管是否相分离;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的登记是否相分离;现金、银行存款登账与审核是否相分离;现金、银行存款收付款凭证保管与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账是否相分离。

第三,业务记录是否完整。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记录时,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及时和正确。出纳人员复核了现金、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原始凭证后,应及时填制结算凭证,并对结算凭证和原始凭证加盖“收讫”或“付讫”戳记。会计人员根据会计主管审核无误的银行存款收付原始凭证编制现金、银行存款收款凭证、付款凭证,经会计主管或授权稽核人员审核后并签字盖章据以登记入账。

第四,现金、银行存款的真实、安全。出纳人员定期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现金是否及时盘点,交由会计主管人员检查,同时定期进行账账核对,以保证银行存款安全。

2.预算内控的自查

预算内控自查内容包括全面预算编制、管理的规定、办法和制度;预算调整方案及批准文件;预算执行进度以及预算考核相关资料。

第一,对预算编制的自查,主要检查业务预算、财务预算、资本预算编制内容是否完整, 是否具备预算编制基础资料,是否将本单位确定的预算目标落实到具体单位,单位对确定的预算目标是否按时间进度进行分解,是否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成本预算编制是否依据成本列支范围和标准,按照产品生产计划、物资消耗定额、设备定额、劳动用工定额等定额标准和计划价格编制。费用编制预算是否将各项专项费用提前考虑,将各项支出最大限度纳入年度预算中,是否做了资本性支出的可行性论证。

第二,对预算执行的自查。单位是否建立了预算执行责任制度,各项预算是否在预算期内得到了一贯的、严格的执行。对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企业管理当局与各级管理人员之间是否存在顺畅的信息沟通渠道;检查按时间进度分解的各项全面预算管理指标实际完成情况。检查在收入预算执行中有无多报、少报或漏报收入的问题;各项成本核算是否真实、合规;开支范围划分是否符合财经法规及全面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费用的开支是否遵循预算标准、范围、费用的归集、分配、核算是否合规,有无将资本性支出在费用中核算的情况。

第三,对预算调整的自查。预算的调整是否符合预算调整的条件,是否属于编制时考虑不到位,多编、少编、漏编问题;当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预算是否及时得到调整;调整预算的程序是否按相关程序调整。

第四,对预算分析与考核的审计。是否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制度,制度是否合理、可行,是否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通报预算执行情况,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预算执行单位对预算指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重大差异是否做出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是否建立全面预算管理考核和奖惩制度,制度是否合理、可行。是否落实奖惩措施,直接与工资挂钩、及时落实到个人。

3.报表的自查

包括对财务会计报表的形式、表间相互之间勾稽关系、重要会计科目和异常情况检查等。如果是检查合并财务会计报表,还应该检查企业提供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过的母公司和比重较大的子公司财务会计报表。

第一,财务会计报表的形式自查。主要是财务会计报表的正确性和真实性进行检查,应对会计师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予以重视和关注。会计报表及附注的形式自查包括:表名称是否符合规定;报表编制单位是否盖章;报表是否有编制人、财务负责人、公司负责人签字及盖章。审计报告的形式自查,主要包括:是否有注册会计师签字及盖章;是否已注明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地址;是否签署了报告日期;是否有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许可证;是否已核对审计报告的骑缝章无误;报告内容是否完整齐全。

第二,财务会计报表间勾稽关系的自查。主要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四者之间科目对应关系的审核。具体包括营业执照中的注册资本、“验资报告”中的“实际投入资金”、“资产负债表”中的“实收资本”之间勾稽关系;资产负债表中期未未分配利润和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勾稽关系,应满足:期末未分配利润=本期净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公益金(或提取的职工奖励工资、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或利润归还投资)-应付股东股利或转作资本部分;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部分科目勾稽关系。

第三,重要会计科目的自查。重要会计科目自查是指通过逐个对会计报表重点科目的核实审核,判断会计报表在重大方面所反映财务状况的真实性。要检查资产类科目是否实际存在、所有权的归属以及计价是否合理;负债类科目应检查金额是否正确、负债到期日以及是否存在未入账的负债事项;权益类科目应检查其来源的合理性、确认的合法性、金额计量的准确性;收入、成本和费用类科目应检查确认的合法性、是否当期发生以及收入成本费用之间是否配比。

对于应收账款,主要检查企业是否存在较大数额以及账龄过长的应收账款,是否存在应核销而未核销的;是否与客户核对往来;收款期大于一年的大额应收账款,是否提取足额坏账准备;是否存在虚列应收账款以虚增销售收入现象;是否过度降低信用政策标准,导致应收账款大额增加。

对于存货,主要检查是否存在少列、多列现象;存在不存在多计存货,少计成本的现象;存货是否不合理积压或者变质,而未提取足额的跌价准备。

对固定资产,主要检查固定资产类别划分是否准确、产权是否归企业所有,是否存在将经营租赁固定资产计人固定资产原值现象;核实企业固定资产的金额是否准确,是否及时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审查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年限是否合法、合理并遵守一贯性原则,是否存在少提折旧、不提折旧现象;审查是否存在已经过时报废、不使用的固定资产还未申请核销,仍列入账中的现象。

对于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检查是否存在通过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等科目虚增销售收入现象;销售收入确认时间;是否存在通过销售退回、折让随意调节利润现象。

第四,对财务报表异常情况检查,对财务报表数据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出现比率极端优秀、经营状况突然好转、利润表变化异常时,应予以充分关注,核实其真实性。具体通过综合对比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增长率进行分析判断。

4.期间费用的内控自查

对期间费用的自查是内控自查的重要部分,费用性质不同,自查方面不同。

第一,对业务招待费的自查,要检查业务招待费累计发生额,并注意抽查原始凭证,确认有无乱挤占招待费的现象,必要时可以与发票开具方进行核对。

第二,对坏账损失的自查,要查看冲销的坏账是否符合条件,有无报批手续;提取金额比例是否恰当。

第三,对差旅费的自查,针对发生额较大的或整数等异常金额,查阅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并注意是否将业务招待费列入差旅费开支,验证因公出差事项的真实性,检查列支报销的凭据是否合法。

第四,对固定资产租赁费的自查,要了解固定资产是否为管理部门使用;查看租赁协议,确定租赁的性质是否属于经营性租赁,检查是否按照合同规定的使用期限进行摊销。

第五,对工会经费及职工教育经费的自查。首先检查“其他应付款―应付工会经费”账户的借方发生额,查看相关原始凭证,是否有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查看提取工会经费金额是否正确,是否有将应列入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费的费用错列入职工福利费等。

第六,对无形资产摊销的自查,首先无形资产入账的原始凭证,审查入账的金额是否真实;其次,审查其摊销期限和金额是否正确,如有租入无形资产,应检查相关合同;再次,对于软件的检查,主要是查看原始凭证,购买计算机硬件所附带的软件是否单独计价,如未单独计价的,应并入计算机硬件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5.生产成本内控的自查

第一,要对成本记录进行简易抽查。通过记录检查产品的生产、材料的购进、领用是否以经过授权批准的生产指令进行,有无未经审批或违反审批制度的现象;检查成本的记账凭证后是否附有生产通知单、领发料凭证、产量和工时记录、人工费用分配表、材料费用分配表等。检查生产通知单、领发料凭证、人工费用分配表、材料费用分配表的顺序编号是否完整。

第二,选取样本测试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检查核算和账务处理是否按照规定的成本核算流程和账务处理流程进行。

第三,复核生产成本明细表,与明细账、总账核对相符。抽查生产成本计算单,检查直接材料成本的计算和材料费用的分配。检查直接材料耗用数量的真实性,是否将非生产用材料计入直接材料费用。检查人工成本的计算是否准确,人工费用的计算方法与分配标准是否合理和适当,是否与人工费用分配表相符。将本年度直接人工成本、材料消耗与前期进行比较,如有异常波动,应查明原因。结合应付工资的检查,抽查人工费用会计记录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必要时,应对生产成本实施截止测试,即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生产成本明细账及相关凭证,确定有无人为调节利润而跨期入账的情况。

四、结束语

总之,内控自查是企业内控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自查管理方案,完善内控自查管理。企业应从货币资金、预算、财务报表、费用等方面加强自查,以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麻蔚冰.企业内控自查方案设计.首席财务官,2007,(5)

固定资产原值审计报告范文4

反倾销诉讼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它不仅仅涉及到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地位及影响问题,还与各个涉诉行业、企业的运作有很大的联系。下面笔者将从诉讼层面来探讨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时的会计支持。

一、我国企业应诉反倾销失利的会计原因分析

(一)会计准则差异造成成本、价格的高估。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距已经在逐渐缩小,可以说我国会计准则已经迈上了国际化的道路。但是对于应诉反倾销来说一些细小的核算差异也会对结果造成巨大的影响。例如,无形资产准则的确认方面,国际会计准则强调了“可辨认性”的特征。而我国的无形资产准则中却把不可辨认的商誉也包括在内。还有,固定资产准则的购入计量方面,国际会计准则对采用赊购或分期付款方式购置的固定资产,以“现销价格”作为原值,对现销价格小于将来实际支付价格的差额作为财务费用。而我国准则规定,对于新购入的固定资产,不论是即付现金还是采用赊购或分期付款方式,均应以企业实际购置时支付的全部价格加上为使该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支付的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作为固定资产原值。

(二)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措施混乱。由于我国很多出口企业日常会计管理工作混乱,缺少内部会计控制措施,使得原本有利的证据不被采纳。主要表现在:一是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严重;二是操纵成本费用的情况较严重,生产成本扭曲;三是会计档案保管制度不健全;四是会计报表未经独立审计或者在遭遇反倾销时才匆忙进行审计,因此使得企业的会计报表可信度大大降低。

(三)缺少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不同于一般的仅限于反映企业自身基本核算的会计信息系统,而是根据反倾销诉讼的要求,在其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所以其应该是以会计信息为主线、相关信息为辅的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信息库,旨在提供反倾销诉讼双方全面、详细的基础资料和比较分析资料,以确保反倾销诉讼举证和抗辩的成功。在我国,还没有形成出口定价向导及反倾销预警系统,因此缺少反倾销会计的保护机制,也没有建立竞争对手会计的信息平台,并且出口产品的定价没有会计的参与和决策。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的缺少是我国企业频遭反倾销诉讼及败诉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应诉反倾销的会计支持对策

(一)倾销幅度计算过程中的会计抗辩对策

1.申请“正常调查待遇”的会计支持分析。“正常调查待遇”是企业争取权益最大化的前提,其内容包括市场经济地位的申请,市场导向行业申请,以便在计算成本和价格时使用我国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资料。在反倾销调查发起时,我国常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从而遭遇到“非正常的调查待遇”,在计算正常价值时不采用我国的真实成本数据,而是采用所谓的替代国成本数据乘以我国发生的原材料数量来计算。除了政治上的原因外,不论是市场经济地位的申请还是市场导向行业的申请,企业都可以努力进行会计抗辩来争取对自己有利的裁决。一般来说对于申请正常调查待遇时企业要做以下会计方面的陈述:一是陈述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营的;二是陈述企业是按照公认的会计准则来做账的;三是陈述企业的销售和成本数据是公允可信的。

2.选择有利替代国的会计抗辩。为了将损失降到最低,我国企业应根据自己的会计信息平台,对反倾销国确定的“替代国”进行抗辩并提出合理有据的建议。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收集会计资料对反倾销部门选择的替代国进行抗辩。我国企业或行业商会应该通过建立境外竞争对手会计,在平时积累相关替代国同业企业的财务信息资料,掌握国外同类出口厂商产品的规格、数量、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一旦涉诉,就能根据竞争对手会计信息平台的指引,及时判断申诉国所指定的替代国方案是否合理,如对我方有利就接受,若不利,则提出抗辩意见,并提出选择对我方有利的替代国建议。(2)通过会计举证对第三国的选择提供建议。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掌握的国外同业的产品成本构成情况、产品的规格、数量、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等信息,根据反倾销法律的规定,以确定和详实的资料信息建议选择对中国友好并在发展水平上,尤其是在行业发展水平上与中国相似的国家(地区)作为替代国。以较合理地确定我国产品的成本和价格,来避免或降低反倾销税裁定。

(二)调查问卷填答过程中的会计支持

应诉企业在回答反倾销调查问卷时,企业会计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支持。

1.必须依原问卷所列问题的顺序逐项回答。填答问卷顺序必须按照原问卷所列问题的题号顺序逐项回答。否则的话,有可能被反倾销调查当局作为无效答卷处理。在回答问题时,首先写出问题题目,然后在题目下直接回答。在内容方面,要问什么答什么,不能答非所问,问题之外的能不回答最好不要回答。在回答有关会计问题时,应该用申诉国规范的会计术语或国际通用的会计术语。

2.所填写的财务数据应该保持一致。填写调查问卷所列的问题,不仅以事实为依据,而且所回答的财务数据要力求一致。我方答卷的目的是想通过适当答卷使反倾销调查当局认可我们的主张,朝有利于应诉方的方向发展,为此,在反倾销问卷中所列的财务数据在会计资料中必须保持一致,在与有关的统计资料中必须保持一致,出口商的答卷与进口商的答卷也不能有较大的出入。诸如等等的财务数据应该能够衔接,不能相互矛盾,否则严重影响到会计举证的可信性,反而被反倾销调查当局视为“不合作”。

3.指明答卷中所用财务数据的来源或出处。答卷应按要求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对在答卷中所使用的财务数据应该指明其来源和出处,所有与答卷有关的销售单证、会计记录、会计报表及其他文件、审计报告除按要求附在公司的答卷中之外,均应留备核查。

4.内容陈述详略适当并突出重点。答卷中有些事项说明的详略程度并没有严格的要求,而是留给应诉方自由处理。针对调查问卷的事项,应诉企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对自己有利的事项或内容应作重点陈述和说明,做到具体详细,达到证据确实、理由充分的程度;对自己不利的事项,在说明时应该适可而止,可以不详细列出的就尽量不列;对那些需要由调查当局进行核查的材料或数据,可作适当保留,不必一次性提供。

(三)实地核查过程中的会计支持。在涉案企业应诉过程中,最为主要的环节即为调查问卷的答复以及调查机关的实地核查。下面将就企业应对实地核查过程中的会计支持进行分析。

1.在实地核查前,认真检查调查问卷,如发现答卷中有财务数据的错误,应该及时向调查机关提出。如果不及时提交修正清单及会计资料,一旦被实地核查所发现,核查人员会以此为据来确认应诉企业提交的调查问卷中有虚假的成分。

2.准备的材料要档案全、且数字要准确。核查小组对企业的会计记录是最感兴趣的,因此企业在应对核查小组时要能提供准确详细的财务资料,且各项财务数据的出处都能很清楚。

3.对会计流程与会计政策的进行说明。提供基本的账簿体系、调查期内每月的试算表、相对应的审计报表以及会计科目的编码。企业有关销售、费用、生产的会计记账时间,以及从会计凭证、日记账、分类账到最后总账的记账方式可以做成幻灯片予以演示,使得核查官员能够尽快地了解整个公司财务框架。也可以以流程图的方式,描述与销售或费用等有关的所有记账依据,分录,相应的账户名称、代码等信息。

4.举证说明被调查商品的销售量以及价格的确定。这一部分测试主要确保被调查产品销售量以及价格信息正确完整的列示在销售清单中。这需要大量的支持文件,如销售日记账、发票等凭证、存货记录、发运单据等。

固定资产原值审计报告范文5

一、改制取得的成效

(一)理顺了市中心城区水务管理体制,基本实现市中心城区水务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管理。通过两轮体制改革,先把原市给排水公司、市玉源供水公司和市窑上水库管理所合并组建为市水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市水务公司),然后合并重组了原水城县供水公司、区供水公司,将市污水处理厂和两县(区)污水处理厂统一交由市水务公司托管,使得市中心城区各个供水企业都整合在一个国有独资企业的管理服务框架内,实现了市中心城区生产水与销售水一体化、供水与排水一体化、建管用一体化、区域一体化(除外)。实现了市中心城区供排水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配置,改变了过去各个供水企业“多龙管水”、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治污的体制弊端,也改变了同一个城市水价、服务标准不一致的状况,为推进市中心城区“一城七片”的建设和发展排除了水资源的制约。

(二)促进了水资源的科学调度,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水务体制改革后,在一个企业的统一管理下,水务公司供水调度和水资源利用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水库和玉龙水厂的生产潜力得到挖掘。水库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了水被放流而浪费。玉龙水厂供水由改制前的每日不足5万吨提高到目前的9万吨,同时,该水厂是自流供水,与改革前的相比,节约用电318万度,大大节约了供水成本。窑上水库得以真正作为景观用水和备用水源来管理,以来水位基本保持在溢洪道以上的高水位,保证了景观用水的需要。特别是今年遭遇特大干旱,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合理利用为保障城市供水凸显出重大作用。

(三)迅速提升水务公司规模,规模效益初显,正向实现“以水养水”的目标迈进。水务体制改革前,市中心城区各个供水企业各自为政,相互制约,难以得到较大发展。水务改制后,通过合并重组,优化配置资源,新组建的水务公司快速发展壮大,下辖3个子公司、4座水厂、4个水库,资产达5.1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原值36003.9万元、在建工程8052.16万元、水库的土地等其他资产9236.5万元),年产值8000万元,日供水能力达14.5万立方,发展潜力得到很大提高,为培育实力强劲、能够带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型水务集团创造了条件。同时,还贷能力也明显增强,偿还银行贷款本金2440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总体而言,市中心城区水务改制较好的完成了预期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阻碍着改制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和市水务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历史债务沉重。水务改制中,水库建设、水源建设、供水管网建设形成的债务和原有企业的债务均划转市水务公司承担,导致市水务公司债务沉重。根据市安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改制后市水务公司实际负债总额19850.95万元(其中供水工程借款就达1.88亿元),分别为:市财政借款10729.5万元及利息1690.65万元,用于供水工程;市商行贷款5530万元,用于供水工程;市中行贷款500万元,用于流动资金;国债转贷281.8万元,用于市中心城区供水管网二期工程;供水公司、供水公司待核定负债1119万元。除了归还贷款2440万元和2011年市政务服务中心办公用房冲抵市财政借款2169万元,目前负债总额高达15242万元,其中用于供水工程的市财政借款8792.5万元。由于贷款数额大,每年仅利息就需支付1400万元左右,市水务公司负重前行,举步维艰。

(二)主营亏损经营。由于债务沉重,财务成本高,加上供水价格低于供水成本,主业亏损运行。目前,市中心城区执行的水价是由省物价局于2006年根据2003至2005年三年的平均成本为依据制定的水价,6年后供水成本已发生较大变化。根据省物价局成本调查监审结果,现市中心城区供水平均成本为2.22元/立方米,而售水平均价格才2.035元/立方米。在负担沉重债务的同时,水价还低于成本运作,市水务公司主营亏损运行,不仅使市水务公司难以发展壮大,还难以实现“以水养水”的既定目标。

(三)水务投融资艰难。一是未建立水务投融资体制机制,特别是公益性设施和经营性设施建设的投入主体不明确,市中心城区供水管网等设施建设基本由市水务公司承担。特别是近两年城市发展和工园园区建设较快,供排水项目剧增,资金十分匮乏。新区加压供水工程、监狱供水工程、机场供水工程、红桥新区供水主管工程、汪水路改造工程等就需投入3975万元,加上市水务公司必须进行的旧管网、旧水表改造工程费用1190万元,共需投入资金4945万元。而像机场、监狱供水工程等城郊项目,主管网尚未延伸覆盖,投入大,按目前的水费收费标准,水费归还利息都不够。市水务公司在负债沉重、亏损运行的情况下,无力自筹这么多资金,导致项目建设资金匮乏,工程难以按要求完成。若不理顺水务投融资体制,将严重制约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二是市水务公司贷款融资能力弱。原因主要有:市水务公司进入银行贷款黑名单;负债高现金流少(7000多万元);主营亏损经营;贷款缺乏有效抵押资产,目前能抵押的资产都已抵押,虽然改制后市水务公司新注入大量资产,但多是水库、管网等市场运营程度低的公益性资产,难以通过银行风险评估。

(四)供水移交问题悬而未决。根据第二轮水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区供水公司在进行清产核资、档案整理、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等工作后,企业的国有职工、资产、档案资料等由市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接管,债权债务由市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承接,注销区供水有限公司。但由于诸多原因,目前债权债务、资产和有关资料仍未移交清楚,收费处没有稳定的办公场所,水库、水厂存在很大的管理隐患。同时,片区供水未完全实现水务一体化,有悖于市中心城区水务体制改革宗旨。

(五)污水处理运行困难。市污水处理厂由于修建较早,设施设备陈旧,而现行的法律法规提高了对水质的要求,使市污水处理厂个别指标不达标。另外,污水处理厂配套的污水收集管网不完善和破损,而水城县政府未按第二轮水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对污水收集管网进行完善修复,使得雨污合流,河水灌入收集管网,进厂水浓度过低,影响污水处理的正常运行。为此,省环保厅曾下达整改通知,在多次检查中相关业务部门也表示不满意。

(六)公司工程技术人员不足。水务体制改革时,市政府要求市水务公司禁止进人,但是,、两个污水处理厂移交托管时没有工作人员,公司只能在内部抽调人员补充,加上每年都有人员退休,使得公司人员不足,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紧缺。

(七)水库水源地维护有所削弱。水务改制后,几个供水水库产权划给市水务公司,水库大坝的维护、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应由相关部门投入的都大大削弱。

三、对策建议

水务体制改革是市政府为理顺市中心城区水务管理体制机制、促进水务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巩固成效的同时,要大力解决改制后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使改制得以深入推进、巩固提高。

(一)减轻债务负担。鉴于市水务公司当前偿债能力弱,水库供水工程等大项目资金沉淀量大、回收期长的实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债改投。将市财政借款部分改为政府投资,水库转变为国有资产存量,贷款转变为政府欠银行的钱。通过债改投,降低市水务公司资产负债率,便于市水务公司贷款融资,解决新建工程项目的资金问题,让市水务公司轻装上阵,加速发展,为加快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二是若债改投不能实施,建议减免市财政借款的部分债务。水库供水工程建设概算为1.965亿元,调概后增加到2.83亿元,其中由市政府投入6000万元,但实际只投入1100万元。在目前市水务公司债务负担沉重的情况下,建议免除此部分债务。三是或对财政借款部分给予贴息。

(二)明确投资主体。供排水基础设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依靠政府或市水务公司单一投入,显然难以为继。要进一步理顺投融资体制机制,多渠道融资。一是明确非公共部分供排水设施投入主体。非公共部分供排水管网的建设、管理和维护,由使用单位或个人负责投入。二是明确公共部分中公益性设施和经营性设施的投入主体。水源点保护、供排水主管网、污水收集管网及污水处理厂、防洪等非经营性、不能在水价中体现的公益性项目,由政府负责投入建设,其中,供排水管网建成后产权全部划归市水务公司负责运行、管理和维护,财政给予部分补助。污水收集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委托市水务公司负责运行、管理和维护,产权归政府所有,市水务公司代收取的城市污水处理费按“收支两条线”进行管理;水源、供水、排水、支管网等经营性项目,由市水务公司负责。按照上述原则,城市新区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中的城市供水主管网工程,由新区或园区所属地方政府出资建设,域际间的连接主管网可由城市新区或园区和水务公司共同承担,如红桥新区的连接主管网;含有城市供排水管道工程的项目,供排水工程原则上由项目业主负责,如城市道路建设改造中的供排水项目;供排水管网尚未延伸覆盖的城郊建设项目,供排水工程主要由项目业主投入,市水务公司适当承担一定比例,如机场、监狱供水管网。

(三)拓宽融资渠道。市水务公司已有大量债务,继续靠借款融资,难度很大,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建议由代地方政府行使职能的专业投资公司代表地方政府发行企业债券,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将市水务公司一些非主营业务资产变现(如新区的56亩商用土地),缓解资金压力;建议市国资委组织有关部门到自来水公司调研考察,借鉴自水来公司模式,在保证国有控股的情况下,推行股份制,转让部分国有产权及授予特许经营权,吸纳民营资本及社会资金,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市水务公司要积极创造条件,将一些优良资产和资源配置到融资平台中,充分整合起来,引入投资,积极探索市场化开发、社会化投资、企业化管理、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

(四)尽快调整水价格。除减轻债务负担外,要加快市中心城区供水价格调整步伐,改变水价倒挂现象。市水务公司于向省物价局请求调整供水价格,在省物价局对供水成本进行审核的基础上,初步调价方案已报市政府同意,目前正待省物价局审价会研究。若能按水价调整方案实施,市水务公司主营将实现保本微利,以当前的供水量计算,每年市水务公司可增收1400多万元。因此,价格调整是市水务公司扭亏的重要举措,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重要调控,有关部门要加强和省物价局协调,争取水价调整方案尽快上审价会,力争明年将水价调整到合理水平。

(五)继续深化水务改革。一是抓紧完成原供水公司的移交工作。市政府加大协调督促力度,协调、督促有关部门积极配合解决原供水公司债权债务移交、资产移交、相关资料移交等水务改制遗留问题。按照第二轮水务体制改革精神,将明景小区供水管网、水厂等交由市水务公司统一管理。对不予不配合的部门和单位,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二是实施市污水处理厂10万吨二期建设工程,逐步淘汰一期工程落后的设备,或者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升级,确保污水处理的水质达标。加快污水处理厂收尾工作,督促水城县加快修复和完善县城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处理厂调概后收尾工程建设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所需资金仍按原渠道由水城县负责落实到位,按工程项目建设要求抓紧建设、决算、审计、验收后再移交给市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市水务公司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转变管理方式,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发展活力,着力解决管网漏损、水表超期、水费漏收、用水高耗等问题,努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此外,放宽人员进出,对水务公司人员实行总量控制管理。在核定人员总数和工资总额的前提下,水务公司可根据岗位需要自行安排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