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走访调研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营企业走访调研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营企业走访调研方案

民营企业走访调研方案范文1

关键词 民营企业 职业适应期 员工流失 大学生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F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2-0001-03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快速发展,中国市场经济的进程不断加快。有关部门调查结果表明:近两年,民营企业对人才需求旺盛,已经成为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之一。2012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约为680万,再创历史新高,大学生新增就业群体中有70%以上流入民营企业。但是近年来职业适应期员工流失现象成为民企“最伤脑筋的事”。所谓职业适应,是指从业者进入职业角色、履行职业角色义务、享受职业角色权利、遵守职业角色规范的发展过程。毕业生从大学校园到职场,都要度过一段长短不一的职业适应期。笔者主要选取上海部分民营企业职业适应期(入职1-3年)员工展开调研。

二、调查与分析

笔者分别就职业适应期员工流失现象对民企青年、民营企业、在校大学生等三方面展开调研走访,分析如下:

(一)职业适应期员工对工作状况的评价

1.员工对岗位是否认可取决于个人发展前景

在对目前工作认可度方面,38.4%的被访青年表示“不考虑离开目前工作岗位”,10.9%表示“正在考虑中”,50.7%选择“看发展状况而定”(表1)。

表1 被访青年是否考虑一年内跳槽(%)

由此看来,超过半数被访员工认为个人发展前景决定其对岗位的认可度,正如笔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的:某知名物流公司近年来鲜有人员流出,主要在于其为员工规划了完备的个人晋升路线。随着现代管理的深入,员工早期职业生涯管理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一般企业实施起来有困难。这样,职业生涯管理在企业中未能得到有效的建立和实施,员工没有目标、没有激情地工作,易产生人才流失现象。

2.员工期待薪资更有竞争性

笔者以如需更换新的工作岗位你考虑的个人发展要素为题,请企业青年进行排序,1为最关注,依次类推。对每项因素分值求和,总分越低,表示该因素越重要(表2)。

表2 被访青年关注的个人发展要素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青年最关注的发展要素是“个人发展前景”和“薪水”。其中,职业适应期员工对于“个人发展前景”这一要素的关注与我们对工作认可度的调研结果:工作是否留得住青年,关键在于企业青年的个人发展前景相互印证。

在薪资收支方面,有数据显示青年消费支出前四位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住房(还贷、租房等)、饮食、服装、日常出行,这些都属于生存性资料消费,用于娱乐性消费支出较少。沪上生活成本偏高,用于发展性和享受性方面的消费就比较低。这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设消费理论相互印证,认为消费是由收入唯一决定的,是收入的线性函数。而民营企业的薪酬标准,在设定之后往往一成不变,就算是劳动法律强制要求,也只是在薪酬结构中变动,没有随着社会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因此会造成薪资水平缺乏竞争性。

3.员工自身就业期望太高

“毕业时匆匆忙忙找工作,工作了才发现不适合。”一位受访员工告诉笔者,“后来再看到以前的同窗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心想我也不比他们差,就有了跳槽的念头”。社会知觉的现实错位、鲦鱼效应的负激励等,使职业适应期员工制定离职的管理对策。

(二)企业对人力资源相关状况的评价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笔者就资源匮乏难招人、培训管理制度有待加强、企业文化打造难、企业人才流失大等四个方面请企业人力资源相关负责人进行排序。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都不约而同选择“人才流失大”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走访中,笔者了解到上海民企人才流动率整体较高,每年约为50%左右。

2.企业管理层对人才流动主要原因的评价

笔者就人才争夺激烈、流动性频繁这一现象对企业管理层人员进行访谈。归结出以下三个方面影响因素:

(1)社会环境。企业家坦言政府现在管招商多于扶持,民企中规模企业较少,融资难导致发展后劲不足,成为了民企招收人才的短板。例如某公司去年还是区域100强纳税大户,而实际的情况是企业资金链已经快断了,却没有相关部门关心与帮助。

(2)企业环境。现阶段处于创业期、成长期的民企占较大比重,对于这类企业,成本是否有下降空间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缩减成本也会往往涉及员工待遇等问题。

(3)就业心理。部分高校毕业生没有做好长期在民营企业就业心理上的准备,他们一有机会就会流动到其它单位去。

(三)在校生就业期望方面

1.好的社会实践平台使毕业生更有就业竞争力

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主要因缺乏实践技巧及经验、就业人数太多等因素影响。走访中,在校学生普遍认为社会实习实践经验能使自身在求职舞台上更有竞争力,而许多用人单位都希望招聘来的新人能够直接上岗,无须再经过专门的职业培训,这要求学生在就业之前就要有一定的社会实习经验。

2.个人价值观存在偏差

沪上民企青年员工大部分来自于各高等院校,高校学子接触社会机会少,制定的职业标准也过于功利化、等级化。在笔者与高校学生的访谈中,一些学生坦言喜欢稳定、福利保障好的单位,而不愿意选择民营企业。毕业生愿意去什么单位从表面上看本无可厚非,但是在现阶段就业环境下,所有毕业生都去政府机关、科教文卫事业等单位就业,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三、结论与建议

针对调研的相关情况,下文就结论和建议展开讨论,以期为民营企业和青年员工的共同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一)政府方面

1.建设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科技、法律、产业指导等多方面的支持,特别是对吸收高校毕业生较多的民企,政府可在投融资、税收、毕业生落户等方面为其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

2.完善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服务体系

完善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是提高大学生搜寻准确性、提高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联合行动,大力推动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相关的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各项就业实习扶持政策,为民企扩大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二)企业方面

1.实施科学有效的薪酬管理,切实制定并加强雇主品牌战略

一方面,企业可将薪酬与员工的绩效考评、所在岗位相结合,提高技能工资和绩效工资在整个薪酬结构中占据的比重。另一方面,民企应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内容中做出积极响应,通过人力资源市场定位,在目标群体中建立独特的雇主形象。

2.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制定员工个人发展计划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员工的岗位培训和职业继续教育。企业可采用的做法是PDP(Personal Development Plan),即个人发展计划——青年员工及其上属定期就员工能力提升进行探讨,制定个人发展计划,确定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及需要提升的能力。PDP的实施可在促进员工职业发展的同时也使企业能吸引人、留住人、培养人。

(三)学生员工方面

1.摆正心态,适时转变就业观念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刚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有必要冷静下来,对自己、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分析。要相信无论在哪里工作,是金子总会闪光,要勇于接受挑战,找寻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接受磨炼,最终脱颖而出。

2.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和职前实习

拥有良好的职业规划,可以提高在校生职业规划技能和职业决策能力,减少自身就业的盲目性。所以高校学生应在学校学习时,应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实习实践,充分了解自己,制定一套适合自身的生涯规划,并在遇到职业生涯适应不良时,客观地分析自身条件与职业的匹配度,科学有效地做出职业生涯决策。

(四)高校方面

1.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

建议高校在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与企业通力协作,努力将人才培养与企业的岗位需求相结合,开设职业生涯课程,开拓大学生校外实习岗位,帮助大学生认清形势,准确定位自己,合理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2.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

高校可以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从信用体系的角度出发,强化就业价值观教育。可在课堂中引用一些大学生在职业适应期缺乏远大职业理想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频繁跳槽或任意违约带来的后果,它不但给企业增加了用人成本,也给毕业生自身形象带来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艾铁牛.国有企业大学生员工流失分析及对策[J].人力资源,2007,(5).

[2]沈秀丽.大学生在民营企业为何难留[J].观察,2005,(10).

民营企业走访调研方案范文2

企业档案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和信息资源,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有助于企业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规避市场风险等,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温州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中随机选择多家企业进行深入研究,以帮助相关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规模民企;档案管理;建议

1引言

企业档案是指企业在研发、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文件[1],它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和信息资源,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规避市场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03年初,温州红蜻蜓集团公司赢取台湾红蜻蜓侵权案;2007年通领科技集团打赢国际官司,拿到了中美知识产权官司中,中国企业的第一份胜诉判决书;同年9月,正泰集团赢取“中国标的最大的知识产权侵权案——正泰诉施耐德侵权案”,获赔3.3亿元。以上靠的都是档案提供的详实可靠的证据,可见档案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正像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说的“:企业档案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它是文化的积淀,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2]”温州是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民营企业在温州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关注温州的企业档案工作状况,首先不能不了解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状况。温州民营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总体状况如何呢?从报刊上看,似乎一片大好,发表于2008年3月5日《温州日报》上的《信誉档案能增值产权档案能作证信息档案能共享——温州民企热衷修“家谱”》一文,叙述了温州民企重视档案工作,积极做好档案工作,从档案工作中尝到了甜头的情况,文中提及的企业主要有通领科技、德力西、正泰、森马、红蜻蜓、美特斯邦威共6家[3]。发表于同年《中国档案报》上的《民营经济发祥地企业建档涌热潮——温州市档案局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创新之路》[4],以及2013年《中国档案报》上的《从“要我建档”到“我要建档”——温州市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成效显著》两文,内容大同小异,提及的企业也基本为以上6家。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温州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状况以及它们所存在的问题,以便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帮助相关企业做好该项工作,我们从温州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中随机抽取了多家企业,深入企业内部,找到相关负责人以及一线档案工作者,以座谈会、访谈、问卷法等形式展开实地调研。

2温州“规上”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2.1档案管理人员以兼职为主,基本没受过档案工作相关培训调查发现,这几家在温州颇有名气的“规上”民营企业,其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兼职的,其具体人数从1人至5到6人不等,根据其档案管理的集中程度而定。这些管理人员没有一个是档案管理或相关专业科班出身,并且基本没接受过相关培训;年龄偏小,多为刚进公司的20多岁的新员工,学历以大专居多。比较典型的是曾为温州市十强企业,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管理档案的是位年近60岁的女性,初中是否毕业尚有疑问,完全没学过档案管理相关知识,从没接受过相关培训。她同时还兼做文印、办公用品发放等工作。

2.2档案室基本都已建立,但管理尚不够规范走访的几家企业中,除一家企业只开辟了一间不到5平方的小房间权作档案室存放了些办公室项目、合同资料和牌匾、奖状之类的实物档案外,其他几家企业都已建立了较为专业的档案室,小的有二三十平方米,大的有100多平方米,在经济开发区新建厂房的甚至达到200多平方米,并多数都配置了档案柜、密集架、防紫外线窗帘、空调、灭火器等基础设施,为达到档案保管的防火、防尘、防高温等要求奠定了基本物质基础。但不容乐观的是,由于管理人员知识、能力、精力等方面皆不足,档案室的管理尚不够规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2.1档案室有时兼作储藏室,人员进出较为随意前文提及的某建筑集团公司虽然建立了档案室,但这档案室同时兼作储藏室,在几列档案柜边上,随意堆放了一些复印纸、垃圾桶、拖把等杂物,有些档案柜里放的也不是档案,而是复印纸、文具之类的办公用品。同时人员可以较随意进出,很难保证档案的安全保管。另外几家公司也有相类似的情况。

2.2.2档案资料收集不全,保管较混乱档案室面积越大,并不意味着收集的档案资料就越齐全,实际上,面积越大,往往也就是空置的架子越多,其中档案室面积最大的那家,其空置的密集架在50%以上。大量的文件资料分散于各部门不同人员手里,一个工作人员的离职往往就意味着相关资料的流失。从收集的档案资料来看,基本以文书、科技、会计和实物档案居多,较为齐全,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会计档案有时在财会部门,有时这些档案会分别在相关部门,各部门分建档案室,分别管理。

2.3档案管理制度已经建立,但落实上尚待加强走访的企业都已经至少制定并颁布了一个公司档案管理制度,个别企业较为简单,只规定了公司档案的职责部门和归档程序等内容,有的较为详细,规定了档案归档的范围、形式、环节、分类方案和档案管理机构、人员及其职责。另外,个别历史较为悠久的企业还建立了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管理人员职责等相关制度。制度都已经建立,但当被问及落实情况如何时,各公司档案管理人员的答复都是“基本落实”,可见在落实上还有待于加强,最典型的还是那家建筑集团,其档案管理人员直接就说,感觉自己像个收垃圾的,别人把“废纸”往她这里一扔,她一张张地捡起来,放到架子上。因此,该集团档案室许多档案资料信息不全,常有员工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档案资料;有的员工借了档案室的档案长期不归还。

3温州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滞后的原因

3.1本土永嘉文化的影响温州地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对外交通不便“,山高皇帝远”一语就出自于温州民谣,它自古以来就与中原地区文化存在差异,它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不深,主要受的是本土永嘉文化的影响。永嘉学派,它孕育于温州这个特殊的地方,又对温州地方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又称“事功学派”“、功利学派”等,是南宋时期在浙东永嘉(今温州)地区形成的一个儒家学派,它的精髓是反对空谈理性,讲究实效。与传统的义利不可兼得的孔孟之道不同,它主张义利并举“,既无功利,则道义乃无用之虚语耳”,表示应“以利和义”,而不是“以义抑利”。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历史上温州的商品经济一直比较活跃。正是这种思想和精神使温州人脑子里充斥着“无利不起早”“、冒险半生为万贯”等朴素的市场观和价值观;也正是这种思想和精神使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后,温州人人争当老板,创建了闻名全国的“温州模式”,支撑了温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这种思想、精神同时也孕育了温州民营企业的唯功利性特征,他们看重的是能直接给它们带来经济效益的生产、经营管理和产品销售,档案管理既要消耗财力物力,又很难直接给他们带来真金白银,自然不被看重。

3.2民营企业特性的支配民营企业是以赚取利润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它具有私有性、排他性、逐利性等显著特点。而且,一方面受“永嘉学派”事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温州早期物质资源严重不足,人们生活贫困,企业家们创办企业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有一条活路,加之这些企业家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使得温州民营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尤为热切,这往往导致他们缺少高尚的精神追求,缺少人文精神,没有做大做强的雄心,忽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形成唯功利性企业文化,对档案工作缺乏热情,除非发现它实在是企业盈利之必需,就像前文提及的某建筑集团,档案工作起步早,成系统,这恐怕只是因为对建筑公司而言,建筑档案是建筑物通过国家验收、实现企业盈利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该公司曾作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资金雄厚,档案室却如此“寒碜”。当然,也有一些企业资本积累发展到一个阶段后,认识到唯功利性企业文化不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企业要真正成为大型企业,就需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创建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而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的创建离不开档案,于是它们开始重视企业档案工作。正泰、德力西、奥康、红蜻蜓等集团就是在企业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开始重视档案工作的。

3.3企业生存压力的制约温州历来人多地少,资源利用和交通条件差。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人凭借着敢为人先、吃苦耐劳的精神,创造出了驰名中外的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温州模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发展奇迹。据2009年第5期《发展中国》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07年,温州市国民生产总值从13.2亿元增加到215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翻了近6番,年均递增15.1%。其中2001年~2007年,年增长速度均在12%以上。”温州经济的发展就是民营经济的发展。然而,近年来,作为中国体制转型期,受各方面的影响,温州经济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甚至出现倒退的迹象。2008年爆发的国际性金融危机对温州经济可谓是当头一棒,不少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困境,据温州相关部门2008年12月底对温州全市25227家工业企业调查显示:开工不足的企业7347家,占调查数的29.1%;停工停产2388家、倒闭138家,合计2526家,占调查数的10%,两项相加停工半停工企业达39.1%。2008年,温州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24.3亿元,增长率为8.5%,2007年的增率是14%,增速明显下滑,改革开放30年来,温州的GDP增长率第一次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5]。到2011~2012年,问题更加严重,面临融资难、民间借贷资本居高不下、企业资金链短缺等诸多问题,一大批优秀的中小民营企业纷纷倒闭,温州老板跑路甚至自杀一时成为全国人民的热门话题。这两年,受欧债危机影响,外贸需求疲软,订单量下降,中国对外出口普遍下降,这对温州以出口贸易为主的制造业更是雪上加霜,使其开工明显不足。在走访企业过程中,企业相关负责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生意不好做啊。”可见面临困境之大。档案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它的效用往往体现在未来而不是现在“,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企业生存尚面临考验之时,让企业主动追求更高远的目标的确强人所难。但终究不能只为当下而生存,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4改进温州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建议

4.1多加宣传民营企业往往认识不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多加宣传,让他们认识到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例如正泰、德力西、奥康、红蜻蜓等集团的档案工作做得较好,档案行政部门可以把他们树为典型,多宣传他们的做法以及获益。2007年,通领科技集团利用完备的知识产权档案据理力争,让企业在关键时刻赢得了一场世纪官司,拿到了中美知识产权官司中,中国企业第一份胜诉判决书,为公司挽回每年一百多万的经济损失。对于这样的案例,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大力宣传。

4.2积极引导有些民营企业即使认识到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一时也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因此,在不干涉民营企业自的情况下,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对它们进行引导,在制定、推广档案管理标准、规范的同时,定期到一些企业里去考察、指导工作。甚至可以成立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科,专门研究、调查、指导本地区的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为民营企业开展档案人才培训服务。

4.3加强监管有些企业即使明白档案工作是重要的,但总觉得与收入相比,它的投入更大,经济效益上不合算,所以不愿意去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加强法律监管,根据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机制、档案管理基本条件、档案安全状况、档案利用服务等定期进行执法检查。对于未达到相应要求的民营企业,视情况作出不同处理。如制定责令改正通知书,提出限期整改意见;未在整改期限内改正的,给予通报批评;依据档案法律法规规定给予档案行政处罚等。

参考文献

[1]覃兆刿.企业档案的价值与管理规范[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2]母椿田,等.从“要我建档”到“我要建档”——温州市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成效显著[J].浙江档案,2012(10).

[3]张佳玮.信誉档案能增值产权档案能作证信息档案能共享——温州民企热衷修“家谱”[N].温州日报,2008-3-5(6).

[4]李东晟,母椿田.民营经济发祥地企业建档涌热潮[N].中国档案报,2008-10-6(4).

民营企业走访调研方案范文3

一、xx村劳动力用工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况

xx村位于xx县西南,距县城约48公里,处于边远山区,基础设施薄弱,地面无任何工矿企业,村民主要以种地为生,是典型的山区乡村。全村共有农户379户,786口人,其中男384人,女402人,耕地1155亩,18--50周岁的劳动力共计443人,其中男230人,女213人。据走访调查,全村约53.2%(236人)的劳动力以外出务工为生,其中男性168人,占外出总数的71%。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大多因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的欠缺,多数分散于煤矿、建筑工地、铁厂、家政公司等,只能从事一些艰苦的体力劳动或者家政服务,且收入较别劳动者遇到麻烦甚至纠纷时,也难以进行维权。

二、当前山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虽然劳动力的转移能改变产业结构,能统筹城乡发展,能实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确实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并在找准问题的基础上寻求对策。经过分析,我认为存在以下问题:

(一)外出劳动力数量大、素质低、竞争力弱。经过调查,就整个劳动力市场来看,本地流向城镇的劳动力较农村劳动力素质较高,但在整个劳动力市场中仍不占竞争优势,多数进城之后,只能靠出卖体力,从事高强度劳动,往往工资水平低并且劳动危险系数大。甚至在劳动过程中受到工伤也不懂的理赔,同时也遭到用工单位的漠视和欺诈。

(二)就业环境相对较差,权益得不到保障。就业权利不平等、就业无保障是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由于历史及其他社会因素,完全平等的市场化的劳动关系当前尚未建成,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实际上难以立足。许多地方政府为了优先解决城市就业压力,对待进城务工人员仍然不公平,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宏观环境中,这些进城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缺乏组织化,所以他们无法形成与企业主平等议价的博弈能力。所以他们的劳动报酬权屡屡受到用人单位的侵害。

(三)政府相关政策、配套设施不到位,使得自发性和盲目性问题突出。显而易见,当前劳动力就业市场还没有形成政府主导组织的就业体系,由于劳动者对市场需求信息了解不全面,以及政府相关政策、配套设施不到位,致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盲目性、无序性和自发性问题突出。然而,这种盲目和无序,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大量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离开乡村流入到城市,使得农村的人口主要以老人、儿童和妇女为主。这种情况下,大量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流出农业,使得农村劳动力资源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最终降低了农业劳动生产率,阻碍了农业的产业化及农业科技的推广。并且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使得农村中的下一代面对农村的落后面貌以及农村劳动力向外持续转移的现状,对农业生产失去信心,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对我村劳动力就业情况及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问题的剖析,可以看出,促进山区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劳动力个体同心协力,把发展经济与解决村民就业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结合本地实际,主要提几点建议:

民营企业走访调研方案范文4

一、为成长性企业提供服务。根据赣市府办字[2012]24号《2012年市民营经济四项工程建设工作方案》精神,遴选企业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且成长性高的企业加以培育,开展分析诊断活动。我们推荐了17家企业进入市成长企业库,在企业融资、员工培训、分析诊断等方面给予优先推荐。

二、实施能人创业工程。重点是宣传营造创业氛围,落实各项扶持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激发全民创业就业热情,让创业者能创业、敢创业、创成业。开展创业辅导,开办创业培训班。7月14日起,由市民营企业管理局、创业大学主办,市民营企业管理局承办的“创业大学2012年市创业培训班”在市委党校成功举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民企业局助理调研员、创业大学副校长出席了开班仪式,并作了重要讲话。

创业培训班聘请环境工程职业学院高教研究所副所长、高级讲师、全球职业规划师、创业大学优秀教员,红土地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中精纵横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资深咨询顾问、中小企业管理咨询专家主讲,分别就销售人员专业技能训练、创业之初法律常识和创业及企业管理知识进行了精彩讲演。

为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我局精心组织,制定了规章制度,实行培训考勤,并组建了班委。特别是培训课程采取了引导、互动、影视、交流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学员主动参与性强,学习氛围浓厚。通过培训班这个平台,学员相互交流,在学习的同时又结交新友,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培训结束时,进行了优秀学员评选,评选出的30位优秀学员获得了一本创业励志类书籍的奖励。在学员主动要求和参与者下,创建了“创业”QQ群,以方便学员及其他创业人员平时沟通和信息交流。

参加培训的学员有部分民营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个体私营业主、大学毕业生和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务工人员以及开班后慕名前来要求参与听课的其他创业人员近200人。

三、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工程。多年来,创业基地建设得到了本地民营企业主的强烈关注,但由于资金小、行业散,特别是用地紧张,小企业没有办法入园发展。为解决小微企业进园难的问题,促进小微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根据小微企业的发展要求,我市已出台《市小微企业创业园实施方案》。方案出台后,我们首先争取在工业园内选择规划用地,后根据领导要求,我们多次与红都兴实业公司沟通,准备结合二期标准厂房建设,开展相应工作。

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一是融资担保体系建设。首先在加强政银企沟通,今年三月一日举办了中小微型企业融资对接签约仪式,农业发展银行市支行、工商银行责任有限公司支行等9家金融机构和金瑞发制品公司、红都玻纤公司、金和塑业公司、市城市投资发展集团、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新都食品有限公司、金一电缆有限公司、佳华电池()有限公司等32家中小微企业共签约36个项目。本次中小微企业融资对接活动,银企双方达成融资贷款意向56个企业(项目),融资贷款意向金额178320万元,现场签定贷款意向协议书35份36个项目,占达成意向项目的64.29%,现场签定意向融资金额107890万元,占达成融资贷款意向金额的60.5%,现场签约新增授信金额72150万元,占现场签约意向金额的66.87%。截止9月底,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10.36亿元。其次积极推进设立政府出资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引导发展以法人资本、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设立的商业性担保机构,我们提出在城投集团下设立小微企业担保公司,目前还没有进展。二是培训体系,我们除开展创业培训外,还选送华荣玻纤、金字电线、禄祥实业、中恒建材等21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参加了市和省级培训。三是服务平台建设,准备依托小微企业创业园服务中心建立一个集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协助入园企业办理开业相关手续、创业服务、为入园企业提供法律、会计、评估、专利、人才培养、战略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指引和服务、政策咨询等综合服务平台。

民营企业走访调研方案范文5

1 调查的基本情况

1.1 调查目的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高职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规模占到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的一半左右,而涉农高职学生却逐年递减,甚至许多特色农业专业无法开始,各大院校涉农专业招生难、办学难、毕业生就业难已明显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高科技与技能型人才是不是已经饱和,不缺农技人才了呢?回答是否定的,不是不缺而是太缺。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设施农业等技术推广,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的现代生产方式转变,对涉农专业人才的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已不是一张文凭,而是要求其具有实际操作、动手能力以及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的职业能力。但多年来涉农专业招生艰难,导致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实验基地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办学出现了恶性循环。作为黔东南民族职业院校涉农专业课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所以,本项目组2013年在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教育类应用学项目上就自费申请了《涉农高职毕业生就业探究》的研究课题,项目组成员通过对调研收集的资料进行梳理归类后作详细分析、对比,力求寻找出一条摆脱涉农专业招生难、办学难、毕业生就业难就业难的良策,通过现象看本质,对涉农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尤其是在实践性教学的设计上,应当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出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让高职教育真正成为连通学生与就业市场的桥梁。

1.2 调查对象和方式

本项目组把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涉农高职08-10级园林、园艺、林业、畜牧等专业毕业生共100多人、毕业生所在10余个工作单位(包括国企、事业单位、私营民营企业等)的人事主管部门以及毕业生所在工作单位的领导列为调查对象 ,采用直接走访、电话拜访和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调查。

1.3 调查内容

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是否专升本、工作单位性质、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毕业生适应性调查、涉农专业与其它专业在就业时的优势比较、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度、职业规划、对学校教学和实践效果调查及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好的建议等内容。

1.4 调查的时间和方法

2013年的8份开始准备工作,去年的10月到今年4月底就收集信息、分2小组直接走访调研。调查采取多渠道并行,一是通过QQ群,将调查表传到网上,填写后传回,二是通过电话拜访,主要是针对少数在农村没有时间上网及没有网络、时间不固定的同学,三是通过班长直接传真或发送调查问卷,然后回收,四是直接走访调研。

2 调查的结果分析

2.1 就业率和对口率调查

统计显示,08-10级162名调查对象,其中就业率达89%,签约率为72%,专业对口率达80%,专升本达到70%,第一份工作90%学生都是在毕业前有意向性的,而且通过事业单位招考已经进入事业单位的占到28%,自主创业的还不到5%,有55%都是在国有或民营私营企业,而且大都成了重要的技术骨干人才,薪资待遇各方面都非常好,返乡率低,部分地区招考事业单位时学生才回乡报考。

2.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情况满意度调查

走访10余家事业单位对学生的评价,认为满意的(不包括基本满意)占93%,对职业综合素质的评价表示满意的占到97%。对5家民营私营企业调研,对学生满意度达到99%,工作情况满意度和综合素质满意率都让我们调研老师感到自豪,用人单位普遍反映,高职毕业生的态度较本科生更好,更愿意积极主动的去学,动手能力强,吃苦耐劳及适应性方面要比本科毕业生更强,所以企业更乐意接受高职毕业生。这一统计数据,与学校近几年毕业生供不应求、用人单位纷至沓来的状况是相呼应的。在满意率的分项评价中,三届毕业生职业素质的满意率分别为:95.4%、96.5%、98.1%,工作能力与水平的满意率分别为:95.7%、94.2%和96.7%。

2.3 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满意率调查

数据显示:毕业生对人际关系处理最有信心,对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满意率较高,对工资福利待遇还有期待,但总体评价,对用人单位较为满意。但普遍认为作为单位骨干力量,单位领导都愿意把大量的工作重担让学生承担,所以感觉有点累,但都很有成就感。

2.4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调查

数据显示,30%在找工作前有明确的职业规划,30%有模糊地概念,30%根本没有什么规划,有10%是走一步算一步。在对学校就业满意度调查时发现:较满意度39%,不太满意达61%,学校在就业指导这一方面的作用认为很大占15%,一般的占30%,很少的占50%。

2.5 对教学课程及实践教学的评价调查

95%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水平都是比较满意的,对开设的专业教学课程85%认为是比较满意的,90%学生认为在校期间把选修课程的重要性要加强,毕业前多开设一些求职面试技巧培训,就业心理咨询 ,就业政策、形势分析,就业信息,校方多与用人单位建立关系,做好推荐工作, 组织校园供需见面会,班主任、辅导员多与学生交流。90%的学生对实践教学要改革,多建立实训基地,学生在生产中学习,涉农不比其它专业,周期性、季节性很强,学会一个生命周期的连续性实训,这对找工作帮助太大,用人单位最乐于接受的事实。

3 建议及对策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提出以下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3.1 加强就业指导,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就业能力

从调查统计来看,学生在面试时主要的困难是缺少面试技巧、心理紧张,语言表达能力差,针对这些状况,学校应该制定出相应的就业指导措施,加大就业政策和形势的分析力度,多模拟求职面试技巧培训,组织校园供需见面会,做好推荐工作,努力转变涉农大学生就业的观念,从基层做起,到一线去,那里才是他们的梦想实现的地方。

3.2 加强理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

从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用人单位的调查情况来看,涉农毕业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是我们这次调查分析后最值得欣慰的,但学生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比如学生毕业后学校要进行跟踪了解。因为每年大量的毕业生毕业后就像断线的风筝,若不跟踪了解,学校与他们就失去了联系。事实上,校友、同学是最简单也最纯洁的友情,这是一个大家庭,这一人脉关系理顺了,就能最快地获得和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也就抢占了先机。

3.3 加强校企合作办学,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共同招生、培养和就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它将企业和学校以“订单”的形式紧密地捆绑到一起,使学校与企业、生产和教学结成一个彼此依存、相互作用的“育人共同体”。

3.4 搭建平台,打造一流“双师型”教师队伍

民营企业走访调研方案范文6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一)

按照省委、省政府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确定我县年全面脱贫的要求,月日第次县委常委会明确决定:把扶贫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县中心工作,作为总抓手来推动其它各项工作。围绕实施扶贫攻坚战略,从月日以后全县扶贫攻坚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了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成立了团风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成立团风县扶贫攻坚指挥部,下设指挥部办公室,由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副县长等兼任副主任。下设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社会扶贫四个工作专班和综合协调、宣传报道、业务指导、督查组、考核组五个工作组,同时要求各乡镇相应成立扶贫攻坚指挥部,成立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设立乡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增加到3名,专职专干。

二是制订了全县扶贫攻坚计划。围绕年全面脱贫摘帽的奋斗目标,科学制订全县三年脱贫工作规划,细化路线图,明确时间表,县里脱贫规划为1347工程,即横下一条心、利用3年时间、通过四个一批方法,完成7万人脱贫。计划年脱贫10个贫困村、28174名贫困人口,年脱贫33个贫困村、21234名贫困人口,年脱贫29个贫困村、21243名贫困人口。现已将贫困村脱贫计划落实到村,贫困户脱贫计划已下达到乡镇村,村级正在落实到贫困户。

三是选派了驻村帮扶工作队。月日,我们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要求,精心选派了292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和98个重点村、后进村、难点村第一书记,并动员45家重点民营企业开展村企共建,做到了五个全覆盖,即全县所有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贫困村、后进村和难点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县领导联系乡镇包重点村全覆盖,县直单位参与精准扶贫全覆盖,重点民营企业联系重点村全覆盖。该项工作得到了省委办公厅的肯定,见《》第25期。月日上午,县委召开了千人动员大会进行动员,并举办了业务培训。当天下午,800余名工作队员全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目前,工作队基本完成贫困户识别、复核、确认工作。

四是进行了扶贫工作现场推进和督办。月日,县委书记在镇主持召开了全县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会议参观了精准扶贫工作现场,传达了全市精准扶贫现场会精神,各乡镇党委书记分别就各自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会后,各乡镇分别召开了县直机关、各村支部书记、县驻村第一书记、县驻村工作队队长、联络组长参加的精准扶贫动员大会,围绕四个一批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时间节点进行了具体安排。月日,攻坚办再次组织5个督查组对全县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督办。

五是召开了县委县政府高规格会议。月日和月日分别召开2次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精准扶贫相关工作。月日召开了县委届次(扩大)会议,讨论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会上县委县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脱贫攻坚任务军令状,县扶贫攻坚办公室与扶贫工作队签订了驻村帮扶责任书。这次会议从思想上进行了誓师动员,从工作上进行了督促落实,引导和推动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扶贫攻坚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开展精准扶贫上,把干部精力集中到帮助群众脱贫上。

六是拟定了相关政策支撑文件。除了出台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之外,拟定了《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团风县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团风县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工作方案》、《团风县精准扶贫时间表和路线图》等相关政策文件,还有几个文件正在积极拟办修订之中,准备近期出台。

七是创办了小额信贷扶贫试点。县扶贫办与县农商行联合创办扶贫小额信贷试点,通过市场手段运作扶贫开发,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撬动信贷资金,拉动社会资金,解决贫困户借款难的问题,创新了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利益联接机制。月日全市扶贫小额信贷创新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肯定了我县扶贫小额信贷12345扶贫模式(即搭建一个信贷平台,突出贫困人口和市场主体两个主体, 严格评级授信、项目推荐、贷款发放三个步骤,确保指标落实、项目直扶、帮扶带动、验收考核四个到户, 打造瞄准特困群体、落实特惠政策、形成扶贫合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壮大特色产业等五项特色)。目前这项媒体宣传的金融扶贫团风样板工程,已向282户发放贷款3220万元,落实帮扶贫困户315户、1812人。

八是开展了扶贫攻坚的密集调研。县四大家领导分别带队到各自的扶贫联系点开展精准扶贫调研,通过走访座谈、解剖典型等方式,认真听取群众脱贫的愿望和想法,总结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理清扶贫思路、完善脱贫举措。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县卫计局、民政局、扶贫办等部门分别对因病致贫人口、农村低保(五保)人口、扶贫移民搬迁对象等进行专题调研,为制定完善精准扶贫规划和政策体系提供有益参考。同时认真准备接待,圆满完成了省市各级领导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任务,其中省委领导傅德辉常委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九是正在开展各种精准扶贫示范点建设。1、扶贫搬迁示范点城司率先已争取到6.3亿元农发贷款,计划县级办6个示范点,每个乡镇办1-2个示范点,然后全面推开;2、办产业扶贫示范点和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示范点;3、培训转移贫困户劳动力示范点;4、电商扶贫示范点。各示范点创建工作由指挥部下设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以及各乡镇具体负责落实。

二、存在问题。

前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各乡镇各部门之间相比,有的乡镇和部门领导认识高、动作快、效果好,有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没有进入工作状态,没有尽到工作职责和牵头之责,导致工作被动滞后。二是工作推进速度不快。相比兄弟县来说,我们工作总体推进速度稍缓,没有掀起扶贫攻坚的态势,没有真正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三是工作成效不明显。相比上级领导的要求和贫困群众的需求,工作成效不很明显,工作特色不突出。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二)

根据省委、市委、县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省、全市、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部署,我镇按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和六个到村到户的要求,严格按照规定步骤和时间节点开展工作。

一、落实工作保障、广泛宣传动员

县 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工作会议后,我镇立即组织召开了党政联席会,研究成立了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和督查组,建立了独立办公室,明确2名业务人员到办公室工作。充分利用干部职工会,党员说事会、小组长会等平台,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六个到村到户、 四个一工作法和市委书记到的4篇调研报告等进行了学习传达。同时,通过召开群众会、驻村干部走村串户、镇工作信息平台、党务村务公开栏、《》期刊等方式在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为了加强学习力度,我镇专门将精准扶贫四个一工作法、六个到村到户好和精准扶贫十子歌等宣传资料印发各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村干部等进行学习,同时组织群众自编自演精准扶贫十子歌、快板表演等。强化了宣传力度,调动了广大干部工作积极性,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

二、当前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1、建档立卡工作。严格按照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册、数据录入、联网运行、数据更新等九个步骤,按照相应的时间节点,完成1330户5091人和8个贫困村识别的建档立卡工作。

2、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按照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县派4个县直单位帮扶我镇的基础上,结合全镇及各村综合条件等情况,从镇属各单位、各村(社区)选派干部、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等一共282名帮扶人员,各村建立了一支由驻村组长为组长、县帮扶单位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村里致富能人为成员的15个扶贫工作队,结对帮扶326户1250人的贫困户,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每周至少到村到户1次,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按照不脱贫不收队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通过扶贫工作队进行实地调研、进村入户走访、分析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突破口,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出了镇和15个村(社区)的1+7工作方案,并具有可操作性。

3、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在稳定粮烟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策的产业扶持办法,通过能人引领、合作社示范,建立了村575亩烤烟东部试验站,镇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社区、村、村共300亩核桃基地,村500亩蔬菜基地,村、村共1000亩的大葱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协调贫困户到基地打工提高收入。目前,共流转土地3975亩,群众在基地务工收入共240余万元。通过县122工程的实施,目前正在实施村林下养殖黑土鸡6000羽,共覆盖贫困户30户和困难农户60户,村王沟养羊项目500只,覆盖贫困户25户。镇村年脱毒马铃薯优质薯种植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覆盖农户265户,可使农民增加收入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