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行业职业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行业职业分析范文1
关键词:企业;机会主义行为;治理;行业协会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1―0055―03
一、问题的提出
继2004年安徽阜阳出现“大头娃娃”奶粉,2008年“三鹿问题奶粉”集中曝光并政府出以重拳整治之后,根据新华网2010年7月8日报道,青海、河北等地“三聚氰胺”问题乳粉卷土重来,再现江湖。众所周知,三聚氰胺奶粉其害无穷,政府屡屡查禁,但仍禁而不绝。由此看来,对企业的这种机会主义经营行为,仅靠政府、法律等行业外监管,力量明显不足。因此,行业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组织,能否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照来看,我国历史上晋商票号的经营中,行业组织对行业内各经营个体的制约力曾经是非常明显的。例如“卷铺盖”这种公认的行规,如果某个伙计在某个票号犯事而被卷了铺盖,那么,其他任何票号都不会再录用他。上述晋商票号对于个人的失信惩戒机制是否能适用于现代企业,也就是说,行业协会作为行业的共同自律治理机构,能否借鉴以往票号的功能,作为当前我国自觉约束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一股重要力量?
二、文献综述
D・Kreps(1982)认为如果发生的是一次交易,企业自觉守信可能很难。但是,如果交易重复,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就会下降,因为信誉的损坏可能有损今后的利益。张维迎(2002)将信誉机制发生作用的条件概括为以下四点:第一,交易关系必须有足够高的概率持续下去。第二,―个不只考虑眼前利益的交易者。第三,一个高效率的信息传递系统。第四,交易当事人必须对交易对方的欺骗行为进行惩罚。
但是在现实交易中,交易双方随着交易范围的扩张频繁地变换,而个体企业有限的信息传播能力,以及未受欺骗者对继续诚实交易的预期,使得单个企业对失信企业的约束机制很难有效实现。因此,需要更有力量的第三方力量介入,形成有效的失信约束机制。基于社会网络的企业信誉研究认为,企业信誉是在社会网络中建立起来的。如果与权威的社会机构建立联系,就能够提升企业信誉。
因此,行业协会作为社会网络的一环,对企业的信誉建立和维护是可以承担相应作用的。Pyle(2005)运用五个转型经济国家制造企业的数据,专门研究了商号间的信誉信息流的渠道以及影响因素。他指出,行业协会作为非营利性的第三方组织,可以成为一种信誉信息渠道,通过这一渠道的信誉信息是长效的,通常以正式的信息报告的形式出现,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grom、North和Weingast(1990)通过对12、13世纪欧洲中部的香槟酒市场的研究发现,同业团体作为信息储存者和争端裁决者,集中信息,并作为一个第三方纠纷裁决人,使得商人们能够诚实行事,抵制那些行为不轨者。通过对英国和荷兰西红柿产业的分析,认为行业协会在本质上是提供一种信任。
三、行业协会治理企业机会主义
行为的概念模型及分析
行业协会对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首先需要在对行业协会功能的研究基础上形成。关于行业协会功能的研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划分。例如郑江淮(2007)将协会的功能分为目的是降低交易成本和惩罚合约执行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合约性实施功能,以及目的是增进同一方交易者集体利益的集体行动的非合约性实施功能,余晖(2002)认为,信息提供、协调行动是协会的两大功能。
通过对我国的行业协会发展现状的分析,我们认为,立足企业视角下我国行业协会的功能应至少存在三个维度:信息功能、协调功能和管理功能。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
问卷由三部分构成,企业的基本信息、行业协会职能和企业机会主义治理条件。问卷设计过程如下:第一阶段,从已有文献中汇总各种尝试性指标;第二阶段,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预测试的方式,对来自企业和协会的6位相关人员进行访谈测试,通过他们的反馈和评价,对项目的表述、设置、问题量等方面进行修正;第三阶段为小范围的发放问卷,并对原量表题项进行再次修正。量表题项均采用Likert7级量表法设计而成。从“完全同意”计7分到“完全不同意”计1分。调查历时三个月,调查以企业为对象,包括福建、重庆、四川、山西等地参加了行业协会的企业,由与行业协会有往来关系的企业相关人员。
4.实证结果分析
从实证分析结果来看,行业协会信息功能对企业机会主义治理条件的p值是O.009,表明二者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关系显著,协调功能和管理功能在0.001的显著性水平下,与企业机械。共收集到问卷537份,剔除填答不完整、答案过于一致的问卷27份,最后获得有效问卷510份,有效率为94.9%。
(二)数据分析
1.探索性因子分析
首先运用sPSSl7.0统计软件,对14项行业协会功能题项和4项企业机会主义治理条件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所有18个题项的因子负荷量均超过了0.50。行业协会功能题项三个共同因子的累积解释方差量达到了73.805%,企业机会主义治理条件题项的累积解释方差量达到了61.386%,都大于50%的最低标准。
2.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
本文主要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和CR系数考察样本数据的信度。如表1所示。本文所涉及的4个潜变量,其最小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7880,大于0.7的阀值标准。4个潜变量的CR值都达到了O.70以上,最低为0.8339。这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为了保证问卷的稳健性,此外通过计算各个因子的平均方差抽取量(AVE)来评价测量指标彼此之间一致性的程度。最低值为0.5073,大于0.5的推荐标准。
3.模型拟合与检验
利用结构方程建模分析软件AMOS7.0,对模型进行拟合检验。模型拟合指数如表2所示。显示模型拟合度较好。
会主义治理条件关系显著,假设1和假设2成立,即行业协会的信息功能、协调功能与企业机会主义治理条件正向相关。假设3不成立,管理功能与企业机会主义治理条件负向相关。行业协会治理企业机会主义治理行为模型如图1所示。
行业协会的信息功能和协调功能可以正向约束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验证了文章第三部分提出的概念模型。但是实证结果同时也表明,管理功能对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作用却是反向的。管理功能主要表现为:行业协会参与企业员工技术职称评
定,参与行业生产、经营许可证发放,参与企业年审评价等活动。这些本应该由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所承担的管理职能,目前正由协会承担。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1978年之后,我国行业协会中的绝大多数是通过分解和剥离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形成的。从调查样本来源来看,也证实了这一点,54.12%的企业参加的协会是由政府主导产生的,只有31.37%由企业倡议生成。
行业协会承担政府部门的某些职能,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协会对企业的影响力,但是从其本质来看,行业协会的管理功能偏离了协会为企业服务的本质。因为行业协会发挥协调行动等功能,是基于成员的自愿服从和尊重。当协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被定位为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时,会造成企业对协会的反感和抵触,进而对行业协会治理行为形成反向影响。
五、结论
上述概念模型和实证分析清晰地表明,行业协会作为同行企业合作组织,通过企业所认可的信息功能和协调功能发挥,一方面充当企业之间的“信任经纪人”角色,依赖自身的专业优势,在搜集、传播企业合作的信誉信息基础上,形成交易双方的诚信预期。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可以协调企业间行动,对某些失信企业实施惩罚制裁,从而使得协会成为约束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一股重要力量。行业协会对企业失信的约束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是保护了协会成员利益,约束其现实的或者潜在的交易对象,避免其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另一方面,行业协会作为某一行业的权力中心,也可以通过约束成员的不诚信行为,促进行业发展的有序化。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行业协会对企业失信行为的约束是以行业协会的功能充分发挥为前提的。同时,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行业协会在其功能发挥方面由于还存在明显的缺陷,使得其在约束企业失信行为方面可能会出现“失灵”。如何合理地对行业协会的管理职能进行改良和修正,将是作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机械行业职业分析范文2
关键词:高职;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198-02
一、引言
过去十年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受惠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工程机械的生产制造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涌现出了一批像三一、中联、徐工这种年产几百亿的大型企业。自2012年上半年,工程机械行业整体环境不容乐观,各大企业均面临着巨大压力,七成主流工程机械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大幅下降,行业进入不景气通道。各工程机械企业纷纷寻求战略转型,开始把目光瞄向利润巨大的后市场,并努力寻求进入后市场的切入点。目前我国工程机械主要产品500多万台的市场保有量催生了一个潜力巨大的服务、维修、配件市场,给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销售企业带来了难得的机会。随着行业内的各个企业开始步入后市场,给高职的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高职院校的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如何根据行业企业的新形势来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便成为了各高职院校寻求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头等大事。
二、高职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一)专业人才定位
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定位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与工程机械企业的资源对接,该专业应对接工程机械行业和产业的飞速发展,促进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实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企业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校企共同打造适合工程机械行业和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和技术营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专业人才定位就要求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学生既需要懂工程机械产品,对工程机械主要产品的型号、结构、原理、性能非常熟悉,还要懂销售,能熟练掌握销售流程、销售话术与销售技巧。专业的设置主要定位如下:
1.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即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修养,善于沟通,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吃苦耐劳,抗挫折能力强。
2.具有较强职业能力。即工程机械故障检测的能力、工程机械故障诊断及维修的能力、工程机械技术服务的能力、工程机械整机和零部件销售能力等。
这一定位就要求学生们不仅能够适应社会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掌握关于工程机械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工程机械技术服务和销售两方面的能力。只有在此基础上培养的人才,才能既实现跟行业产业的无缝对接,又能够符合高职院校开设此专业的实际要求。
(二)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高职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要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体现“职业性、开放性、时效性”,突出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程体系构建要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课程体系要依据专业服务对象的不同进行设计;课程体系构建要遵循时效性原则,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整个工程机械行业形势严峻,整机销售利润大幅下降,行业竞争激烈,各工程机械企业纷纷寻找进入后市场的通道,这使行业格局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工程机械后市场由设备维修及保养、配件供应、租赁、二手机流通和再制造等部分组成,这就意味着未来的工程机械市场在维修、技术服务、配件供应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将很大。这跟中国工程机械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整个行业的利润全部集中在整机销售,市场对销售人才的需求缺口非常大的情况截然不同,因而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也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随时灵活地调整。根据市场的新情况,调整课程结构,将重心放到技术服务课程上面来,同时广泛地开设故障诊断、维修、二手机评估等课程,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为了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应该组织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与专家和企业的一线精英一起,针对工程机械后市场中的维修、配件供应、租赁、二手机买卖、再制造等岗位,采用访谈、问卷、研讨、论证等方式进行岗位分析。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工作任务出现的频繁程度、重要性以及所能承载的知识与技能水平,确定本专业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再由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三)高职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岗位能力分析
根据工程机械后市场各职业岗位以及对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各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前提,然后再通过对各项能力的要求分析,确定各职业岗位对应需要学习的课程。
(四)课程体系建设方法
各高职院校的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根据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行业重心从前市场向后市场的转移和工程机械后市场中相关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构建以工程机械技术服务能力培养为主线、技术营销能力为支撑的“模块化、进阶式、创新型”专业课程体系。以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技能点及相关知识点为核心,根据工作任务的系统性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考虑教学的可实施性,开发、整合课程,形成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技术课、专业拓展课程和公共任选课组成的课程体系。
三、结语
高职的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行业新趋势的出现,企业对人才培养新要求的提出,专业课程体系也必须不断调整,不断地进行建设,这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就业岗位的对接,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磊.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J].科技经济市场,2011,(2).
[2]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
[3]叶志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18).
[4]顾晓东.工程机械检测与维修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7,(1):30.
[5]郑伟,等.依托地方资源,培养合格汽服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J].科技管理研究,2010,(13):192-195.
[6]吴建华,常绿.工程机械服务工程专业主流教材建设思考与实践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09,(7):112-114.
机械行业职业分析范文3
[论文关键词]机械行业 特色专业 建设思路 实践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由于我国巨大的潜在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我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
机械行业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具有浓厚的行业特色和地域特色,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计划项目的主要任务是重点专业建设,作为有深厚基础的机械行业高职院校,以国家示范校建设为契机,依托机械行业,对接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实训基地建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融合校企合作文化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本文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利用联系学校和社会的专业平台,根据行业标准,对如何建设机械行业特色专业进行研究,为学院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设思路。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它具体包括四层含义:一是培养目标和规格;二是为实现培养目标和规格进行的教育过程;三是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四是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一个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体制机制下,长期发展积淀形成的,具有浓厚的行业特色和地域特色。
1.携手政府、企业,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在陕西省教育厅和陕西省机械行业工业联合会的指导下,由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牵头组建了“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该集团联合陕西省内外多家高等职业院校、职教中心、科研院所、大中型骨干企业、行业学会、咨询服务机构参加,按照自愿平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组成以联合办学为基础、以校企产学研合作为重点的职业教育联合体,初步形成了“校厂一体、产教并举、中高衔接、区域联动”的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2.强化内部管理,促进学院科学持续发展。及时调整管理机构,优化设置管理岗位,处科级干部竞聘上岗,管理重心实现下移,实行二级学院管理,强化监督与考核,为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提供了机制保障;有效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OA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数字化校园系统等,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加强部门执行力,管理效能日益凸显;按照“发挥优势、强化功能、创新机制”的总体思路,将校办实习工厂纳入学院整体教学组织体系进行管理,使其角色和功能实现了向具有“生产、教学、科研、培训、服务”五位一体功能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彻底转变。
3.形成“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打开时间壁垒——实现教学过程开放性,打开空间壁垒——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打开课程壁垒——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综合化,打开人员壁垒——促进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建设,打开校企壁垒——促进产学合作等五大壁垒,总结凝练出我院“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融合、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工学六融合”是完全渗透式的六融合,其核心是工学结合。
按照“面向产业、服务区域、发挥优势、协调发展”的思路,在“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我院五个重点建设专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形成了“学工合一、知技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形成了“实境教学、学训三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形成了“全真载体、实境训能”的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形成了“双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物流管理专业形成了“职教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与素质结构、培养过程与环节、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总体设计与构建。它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蓝图,也是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计划,包含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岗位职业标准、专业课程体系等内容。
各专业通过深入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中的多家企业调研,引入行业标准,进行职业领域分析,确定了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和各个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对行动领域归纳,总结出所需的职业能力、知识和职业素质要求;通过对学习领域转换,设定了“理实一体化”课程和单项技能训练,形成专业课程体系;与相关企业紧密联合、多次研讨,制定了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专业岗位职业标准,最终形成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1.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定位,进行企业调研,以确定企业为本专业毕业生所设置的工作岗位、工作范围、工作职责,以及对其专业能力、专业知识、职业素质的要求等。根据调研结果,按照职业成长规律,确定本专业的工作岗位、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进一步确定各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体系,从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2.制定专业岗位职业标准。专业岗位职业标准是确定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工作范围、工作职责的规范性文件,应符合企业实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通用性,其所对应的专业能力、专业知识、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应满足工作职责需求,对高职院校和企业职教培训机构培养高技能型从业人员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制定专业岗位职业标准应与相关行业、企业紧密联合,进行广泛调研,校企合作,反复研讨,经过专家论证后形成。
3.构建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岗位职业标准和广泛的市场调查,以职业领域分析为基础,从职业岗位标准入手,紧扣学生就业岗位群,生成工作任务和典型工作任务。针对完成这些典型工作任务凝练产生核心职业能力、职业知识、职业素质,并设定相应的支撑课程和技能训练内容。此后,解构现行的学科课程体系,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重新划分各个课程边界,构建课程体系。针对新的课程体系,按照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做”一体化要求,设定不同的学习情境,按照工作过程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重新序化课程内容,拟订相应的教学情境、教学方法,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和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
三、强化实训基地建设
我院依托国内同类院校中规模最大、工种最全的校办实习工厂,根据行业标准,优化重组校内实训资源,建成生产性、开放式、共享型专业综合性实训基地。该基地能有效组织生产和实训,达到了“实训室—车间、教师—师傅、学生—学徒、实习—生产、作品—产品”的有效融通。按照工厂实际生产流程,采取“结合生产、针对岗位、按需施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接受封闭式强化训练,以实际生产项目为载体,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参加工厂真实的生产项目,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强化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分期建设生产性实训厂房,打破原有的结构建制,建成了与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规格相匹配的生产性实训车间及相应的教学生产相兼容的组织管理机构。制定实习标准、实训教材、实训指导手册、技能试题库和实训考核标准等,建立了适应行业需求的实训基地配套管理制度;设置实训教学组,编写了以典型零件制造为载体、以典型工艺分析和加工操作技巧为主线的多种实训教材及配套多媒体课件,扩大了生产性实训规模。所有重点建设专业和专业群的生产性实训得到充分保障,较好地搭建起了“校厂一体”的能力培养平台,营造起了“产教并举”的能力培养环境,建成了集“生产、教学、科研、培训、服务”五位一体、管理先进、功能完备、辐射面广、资源共享的示范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装备制造业高职院校中,成为校厂异质融通、工学深度融合的典范。
通过以上建设,组成由校内实验室、综合实训基地、工业技术实训中心、校办实习工厂、校外实习基地五大实践训练环节,各环节既相对独立,又互补互促,阶梯上升,形成开放式技能训练体系,为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实际操作训练奠定基础,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
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根据行业人才成长规律和行业标准,按照“以德为先、崇尚技术、培育名师、打造团队”的理念,以“提升双师素质、优化双师结构”为重点,我院实施了“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育计划”“双师素质提升计划”“兼职教师团队建设计划”。通过校企双向兼职,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管理骨干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形成专业建设“双带头人”制度、课程建设“双骨干教师”制度;通过鼓励教师考取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参与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等方式,形成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机制;在青年教师中培育教坛新秀,在中级职称教师中培育优秀教师,在高级职称教师中培育教学名师,形成名师分层培养机制。这些制度、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为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逐步形成了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五、融合校企合作文化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体系、历史传统和工作作风的具体体现,是企业员工的职业精神、价值标准、行为准则、职业习惯、道德规范和文化素质的具体体现,是行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通过文化建设,帮助学生跨越企业文化门槛。
机械行业职业分析范文4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制造业;人才培养
当下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机械不再是简单的代替人工运转的工具。伴随着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出现,制造业向着更智能、更高效,更绿化,更人性化,以及更富革新性化发展。为加快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升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国家政策引导企业转型,企业需求主导高校人才培养方向,现阶段上到国家,下到高校,都在积极推动专业发展及其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概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以培养现代机械工程师为目的,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一门综合技术学科。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应用能力,既能从事工业一线的设计制造,还能完成工程管理和经营销售等任务。该专业担负着为机械制造输送工程人才的重任,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机械产品的质量,对振兴我国机械工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1.国家政策引导
在新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下,中国政府作出要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重大战略。2015年3月25日,总理组织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部署实施“中国制造2025”,也正是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2016年,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进入了全面实施新阶段。制造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作为制造业中极其重要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对其他技术领域起着支撑性作用,成为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础,而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推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得以发展的基本保障。政府对机械转型企业作出正确的引导:目前,很多国内工程机械企业研发平台建设能力和资源投入严重不足,主要靠模仿和拿来主义,造成低质低效产品进入市场,导致设备保有量和低端产能出现过剩,针对这样的局面,政府要及时制止,对创新型和研发型机械企业政府从政策、资金上予以更大的支持。
2.企业市场主导
我国传统机械行业投资成本低,使得机械制造企业遍地开花,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究其主要原因是是企业没有顺应行业要求开展相关的的人才培养。在中国类似的中小企业有很多,一群没有创造力的人领导者很多的廉价劳动力,为中国创造着廉价的岗位,他们安于现状、不思创新,最终只会被行业新形势所淘汰。于此同时,机械行业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发展期,暴露了诸多问题。与此对应的是,跨国企业却在高端产品小容量市场掘取丰厚利润,致使我国机械制造工业景气度不断分化,传统产业发展势头不断下降,新兴技术产业发展不断提速。要想在机械制造业出类拔萃,制造企业要科学的提升员工的职业胜任能力,全方位创建技术人员再教育的环境,同时推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形成。而现在,中国企业正处于由传统企业向新型企业转型的初期阶段,企业要顺应行业要求,就必须发展与创新,重视相关的人才培养。机械制造业企业市场的发展趋势一定程度的影响着高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向,这样不仅可以加快推进企业转型,还能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育的方向和计划,而人才是教育的产物,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与市场[1]。
3.高校积极响应职业标准和教育背离
职业标准是市场企业的需求,国家政府的政策和国外国内经济环境直接影响着市场企业的这一标准。如果高校关于制造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不能紧跟这一标准,培养出的人才就会被市场抛弃。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方式将直接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程度[2]。(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不再是让学生仅从课堂上学知识,还要通过在实践中自己领会,和工人师傅、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全面系统的安排实践教学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机械制造业中相关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安装运转要求。(2)教学内容优化创新,优化重组专业课程,比如,将《机床数控技术》和《PLC原理和应用》合并为《机床数控技术及PLC》,开设一系列新型技术课程,比如,《工业机器人、无人机》等。大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不仅扩大了知识面,还为将来成为复合型人才做准备。(3)以就业为导向,建设满足就业所需人才要求的师资团队,教师团队的建设应该紧跟机械制造业领域学科的发展,不断吸收新的理念,传授学生与时俱进的专业知识,将科研成果应有到实践当中,在考虑学生就业需求的同时,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三、结束语
当前,国家经济正处于新常态下的稳增长阶段,为适应国家的需要,市场的需要,提高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的竞争,传统的机械方式将被逐渐取代,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将向着智能化,数字化,微型化,虚拟化,科技化,人性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增加机械装置的功能,从而使得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全面应用到各行各业中,为社会贡献更多的力量[3]。
参考文献
[1]张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现状反思与前景展望[J].中国科技纵横,2015,(14):231.
[2]唐伶.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6):30-35.
机械行业职业分析范文5
关键词:CAD;设计;数字化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职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这对于我们职业教育的发展来说是难得的机遇。而在学校的发展中,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如何在现有条件下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CAD软件应用课程是随着现代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新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而正是因为它发展起来的时间较短,在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因为不够熟悉,再加上职中的学生文化课薄弱,学习能力较弱,使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惑。笔者从事中职学校CAD软件教学工作十几年,现就CAD软件的一些基本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CAD软件的功能及其在机械行业中的用途
CAD我们又称之为计算机辅助设计,是英文Computer Aided Design的缩写,它是指在我们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相关的软件和图形设备来完成我们的设计工作。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利用计算机对一些设计或者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比较,从而对日后的实际工作提供借鉴、指导和参考。相对于传统的制图,使用CAD程序制图解决了运算量大、耗时长,以及容易出现失误的问题,同时经过比较和验证,我们往往能够找到最优方案,这对于设计者来说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对于在机械行业的应用来看,CAD技术可以广泛地应用到机械设计、制造和应用的各个方面,如机械的模型设计、工作过程的模拟、动画设计、外观色彩和造型效果评价等诸多环节,大大方便了机械制造的整个流程。
二、CAD软件与机械设计的关系
(一)CAD软件对机械设计的辅助作用
我们常说的机械设计是指根据生产的需要,为了保证产品能够符合最终的生产、使用的需求,在设计出具体的产品之前,就构思产品的构造、材料、运动方式、能量转换形式,甚至产品外观、造型等各环节,然后利用CAD技术通过二维或者三维绘图、数据分析、文档处理等环节实现模拟化设计。或者说,机械设计就是模拟加工、模拟装配、模拟运行,实际上就是工程师在自己脑子里模拟设计未成形产品的思路。可见,一个不懂相关的工艺、测量、装配、调试技术的工程师,无法进行真正的机械设计,而CAD软件利用其应用程序进行工程计算分析,并对设计进行模拟、优化、确定产品主要参数,利用图形处理和动画技术对模型进行仿真检验、自动绘图并输出图纸、数据等各种形式的设计结果的强大功能,正好弥补设计者的这一不足。
CAD软件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轻工、建筑等各个产业领域,它是提高产品与工程技术水平、降低消耗、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CAD技术及其应用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现代化和产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而能不能很好地支持自顶向下的创成设计构思,是评价CAD软件能力的主要指标。可以这么说,CAD软件能够完整地再现工程师的思维过程,并利用计算机完成过去必须在生产现场才能完成的过程。因此,人们都说,CAD软件是机械设计者最实用、最有效率的辅助者。
(二)机械产品设计规则对CAD软件应用的影响
一般来说,机械产品设计规则是:设计人员在充分考虑用户对产品功能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企业的设备配置、技术水平等客观条件。首先构思并表现出产品的总体结构即机械装配体,并进行必要的力学性能、结构合理性等等分析认证;接下来才是产品中具体零部件的设计和表现,并进一步细化到零件加工和机械装配等工艺以及产品外观造型的完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零部件作为整台机器的组成部分,在具备自身的特定功能的同时,也都必须与其它零部件建立紧密而正确的联系,才有可能共同完成好整个产品所需完成的功能。这样的规则决定了:零件是不可能被单独设计出来的,任何零件被设计出来的唯一目的就是“与相关结构一起被使用”。也就是说,每一个零件在其设计的过程中,是要根据自身在整台机器中的装配关联性,不断地与其它相关结构进行数据交流的。
总之,设计的全过程必须是、也总是以“装配中的关联关系”为基础进行的。
那么,CAD软件作为一种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其作用就是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辅助设计师们更高效能、高质量地体现这种规则。因此,我们在使用CAD软件时,要设法在现有的软件功能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实现这种“再现”。无论使用什么样的CAD系统,使用中都必须始终把握“基于装配的关联设计”这样一种基础的数据结构和流程。
另外,一个产品设计,其包含的数据是相当庞大的,这么多的设计数据必定需要一个“库”来存放。传统的手工设计中,这个“库”就是大量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这种“库”里的数据不论是从保存、管理,还是查阅、使用的哪一方面来说,必然都是十分费事、烦人的。
而数据处理本来就是计算机的强项。既然CAD是计算机辅助的设计过程,所有设计数据,就可以很方便地用磁盘这个“库”来存放。而且这个“库”就不仅仅是海样存储量那么简单了,更重要的是这个“库”中的数据,几乎可以毫无限制地被调阅、重复使用和非常方便地修改、完善。
三、提高学生能力的策略
由上文可见,要真正掌握好CAD软件的应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专业,并不是一件十分轻易的事情。那么,有什么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的中职学生,切实掌握CAD软件的操作技能和专业应用能力呢?
机械行业职业分析范文6
关键词: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分析
在过去的机械制造加工领域,机械部件的制造首先由客户来提出需要加工的零件,然后机械设计师根据客户的要求将图纸发送给制造人员,具体的部件是由工人来完成的,但是因为不同的人在解读设计师的设计方案上是不同的,这就造成在加工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时候良好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显而易见,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缺一不可,只有两者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才能对机械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在今后的机械工作中相关人员要注意对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进行进一步的技术分析,这对机械行业以及工业行业乃至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机械设计的技术分析
1.1机械设计的初期计划设计分析。一般当设计师在接到客户的订单时,在进行机械设计初期工作的时候,机械部件设计的需求是必须要分析的非常清楚的,只有在弄清机械设计的具体需求上才能设计出性能更加优秀的机械,这对于机械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有效保障机械设计的进行符合产品的需求,实现机械设计的根本目的。
1.2机械设计的设计方案分析。在进行机械加工之前,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步骤需要完成,那就是选择机械设计的方案,它是机械产品设计的源泉,良好的机械设计方案能够使机械制造工作顺利进行下去,让制造出来的产品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首先,要对机械设计产品的原理进行有效的阐释;其次,合理设计产品的结构,在保证其性能的基础上尽量是外观更加美观一些;接下来,要让机械产品的运动方式与产品的结构相契合,只有这两者保持步调一致才能让机械性能进一步提升;紧接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机械零部件设计思路,保持对机械产品的零部件的选择有一个良好的掌控;再接下来,理清思路,绘制出合乎科学逻辑和顾客要求的机械产品设计图纸;最后,在产品设计出来之后,对其进行必要的检查,主要检查的是产品的结构和性能是否符合科学和客户的性能要求。
1.3机械设计的主要技术设计分析。机械设计的技术是机械设计的灵魂,要想使设计出来的产品保持较高的性能,就是必须对机械设计技术进行科学的创新,这也是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设计的图纸进行正确的核对与计算,将最终图与草图进行详细的对比和分析,设计出性能优良的机械首先要保证技术上不出现问题。除此之外,对待一些尚未生产的产品,可以进行一定的定型设计,保障机械产品设计的科学合理。
1.4机械设计的技术发展趋势分析。针对现代机械产品的机械设计。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科技水平日新月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为机械设计制作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变革,这项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机械设计领域,再加上人们对机械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网络技术对机械产品的推动作用就不言而喻了。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帮助下,机械设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想跟上时展的脚步,创新则是必不可少的。现阶段,传统的机械产品已经慢慢被淘汰,新一代的智能化、系统化和模块化的机械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有效地保障机械产品设计的需求,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进行机械产品设计之前可以用电脑对预设的产品进行模拟设计,然后通过专门的软件来模拟产品的运行,计算机会对产品的性能进行推理,设计师可以在此过程中观察产品是否存在缺陷,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对其进行修正,从而保证设计出来的最终产品能够满足相应的要求。因为产品的设计是通过电脑模拟出来的,这种设计方式可以避免产品因为出现问题浪费原材的情况出现,既节约了时间也降低了成本。最后,要利用模块的设计理念,保障产品的设计能够真正地实现产品设计的具体功能。除此之外,还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保障产品设计的有效性及科学性,使产品的设计方案符合设计需求。
2机械制造的技术分析
2.1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分析。
(1)机械制造技术能够在多个领域中发挥作用,其涵盖面非常广泛,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已经十分先进,机械制造技术在国际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取得了好成绩固然可喜,但是也要认识到现今我国制造出来的机械产品大多与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不相匹配,因此要加大力度着重创新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让新的技术代替老旧的制造技术,推动机械产品的进一步发展。
(2)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应该与工业技术的发展互相促进,遵循工业发展的规律,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将新兴的技术融入到机械制造技术的创新中,有效地提高机械制造的生产效率,满足机械设计的需求。
(3)相关人员在研究机械制造技术的过程中,要适当地考虑到机械技术整体的系统性的整合,机械产品的性能很大部分取决于产品的系统性,要注重将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扩展到其他的方面,让机械制造技术的制造能力更上一层楼,将我国的机械设计产品推销到国外,走出国门与国际先进的厂家进行竞争。
2.2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以及发展方向分析。随着我们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在机械制造行业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就目前来看我国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发展的趋势总体上呈良好态势,世界各国对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有高度的关注和认可,现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了制造大国,应当认识到我国引领着世界机械行业发展的方向,要不断地开拓创新,将传统的机械产品转化为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新兴机械产品,保证我国的机械制造产品能始终跟上时代的步伐,抢占国际市场,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力。质量决定了产品的寿命,要把控好质量关,国内的相关人员在进行机械制造的过程中,要将产品的质量放在首位,我国虽然为制造大国,但是属于民族的品牌却很少,打响自己的品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严格把控产品的质量,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的创新,将各种高新技术运用到产品的制造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国的机械产品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3结论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提升机械设计的技术水平也是在提高机械制造产品的质量以及可靠性,相应的产品性能自然会更好,历史上许多机械设计上的问题都是在机械制造加工的过程中发现的,据此设计师们可以优化机械结构设计,提高机械设计的性能有,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作者:杨杞 单位: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宝坤,王淑霞,王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J].化工装备技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