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调研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后服务调研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后服务调研方案

课后服务调研方案范文1

重复性的作业少了,周末和假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班停了,疲惫的感觉缓解了……“双减”政策落地后,一些家庭的氛围轻松了不少。

“这个十一假期,没有培训班和大量的家庭作业,让我们有时间和孩子一起做很多事。”安徽省合肥市少儿艺术学校的四年级学生家长陈芸说。假期里,她和孩子一起看了电影《长津湖》、去了两次图书馆,还做了垃圾分类的小调查。

“双减”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为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教育部建立基础教育“双减”工作监测平台,直接面向学校、社会公开进行作业管理问卷调查。监测显示,截至10月底,94.7%的学校绝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作业少了,质量却不能降;时间短了,效果却不能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双减’政策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我们要更科学地设计作业形式和内容。”江西省南昌市第三中学教务处副主任姜颖说。

据介绍,江西省正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智慧作业”,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作业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杜绝机械性、重复性、无效性作业,帮助义务教育阶段师生优化作业设计,减少作业总量。

在北京陈经纶中学帝景劲松分校,开学之初就通过对各年级的调研及数据分析,建立了作业时长参考样本。校长刘雪梅介绍,学校对作业时长统一设计、统一安排、统一协调、统一公示,以确保科学、有效、轻负。作业方式设计强调多元化,减掉了一些重复书写、增加了一些生活体验,如日常观察、动手实践、拓展阅读等。

教育部监测显示,截至10月底,全国义务教育学校中,99.3%的学校出台了作业管理办法,97.1%的学校建立了校内作业公示制度。

不去培训班,作业总量也控制了,孩子们下课去哪里?今年7月,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着力推进课后服务“5+2”全覆盖,要求“一校一案”制定课后服务方案。

从新学期开始,课后服务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进一步推进,解决家长的“三点半”难题。

安徽省教育厅要求,坚持课上课后衔接、校内校外互补、线上线下融通,开发拓展课后服务资源。吉林省则构建了“静态服务+动态社团”的“1+X”多维模式。

合肥市四年级学生李鑫宇,这学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课后托管,“作业在托管班上就能完成,然后就在班上看看书、练练字”。

据教育部监测平台显示,截至10月底,全国14.3万所应开展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学校中(不含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99%的学校提供了课后服务,学生参加率为89.7%,其中七成以上的学生每周5天全程参加,教师参与率为89.8%。

“虽然比以前辛苦,但多了和学生相处的时间,对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师生关系更密切了。”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中学教师周春玲说。

“双减”能“减”下去,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能“增”上来。

教育部出台《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强化科学评价引领,同时推动各地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办学活力。今年秋季开学,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各专委会分学科、分领域对学校加强调研指导,帮助学校强化教研、精心备课,补齐教学短板,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层面落实‘减负增效’,重点要关注教师的课堂时间管理能力,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浙江省杭州市春晖小学校长田冰冰介绍,从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春晖小学引进了智能辅助系统帮助老师进行课堂诊断,老师语速是否合适,提问是否有效,哪段时间比较低效,在课堂结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报告,一目了然,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行为,也让学校教研更高效。

辽宁省锦州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教师教学大赛,激发教师积极性创造性,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浙江省开展“兜底教研”,助力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课后服务调研方案范文2

一、调研形式及对象

笔者通过随堂听课、检查常规、与师生交流等形式,对我校6个教学班进行调研。以“两看”为主,了解教学常规的落实。一看教师教案里“随堂练习的设计与操作”的预设情况,二看教师课堂上“一课一练、分散安排、当堂反馈”的实践情况。

二、调研情况

1.备课

六位语文教师都能做到讲练齐备,但存在教案过简、备课质量不高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讲练两张皮。个别老师随堂练习的设计随意性较大、针对性不强,未穿插服务于教学。(2)集体备课价值不高。三年级以备课组为单位,由主备人提供人手一份提纲式简案,“个人调整”或“个人观点”程序化、形式化。教案成了摆设,课堂效果缺乏基本保证。

2.上课

讲练结合,适时训练。98%的教师在课堂里都适时、适度地安排了随堂动笔,或检测,或推进,或迁移。尤其是二年级、六年级两位老师结合教材配套作业本,适时穿插,有机训练;五年级老师充分利用小黑板,随教学进程精心预设递次推进的迁移、运用习题,以练推进“得意”,以练保证“得言”。

反馈不得法,训练不到位。教师给予了学生较足的动笔时间和较多的动笔指导,但不注重反馈,或流于形式走过场,或个体反馈见空隙。

钻研不深入,解读不到位。教师高度不够,对文本缺乏全貌式解读,滞“琐碎分析,游离文心”而不前,拖长“得意”时间,挤占“得言”空间。

3.作业

六位教师按要求及时全批全改全纠作业本;三年级教师或批改滞后,或教师批改痕迹少,或未及时纠错、跟踪。

三、教学建议

1.加强教学常规的指导与监控

教务处应加大对教师整体教学常规的指导与监控。要求教师的教案做到“讲练齐备”,课堂教学体现“讲练结合”。

2.正确认识“讲练结合”,注重讲与练的有机、科学结合

讲练结合,备课是重点。

(1)备课应该以“精讲多练”为原则。讲清、讲透教材的重点,非重点内容可以略讲,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自行理解、掌握的问题不讲。以腾出一定的时间,加强基本训练,加强能力的培养。“精讲”可以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而“多练”则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

(2)备课应该保证练习在课堂中所占的比例。课堂是动态变化着的,很容易“跟着感觉走”而忘了时间。所以,备课时,应该科学预设每一道练习的时间并严格按教案进行教学。有时间的保证,才有讲练结合的空间。

(3)备课应该保证练习设计的质量。练习设计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着手:练习形式方面,可以是课前预习,课间巧妙穿插有针对性的练习,课后布置相关的作业,以对课内的训练进行查缺补漏。练习内容方面,课前预习,应该教给简单易行的方法,或以具体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学会区分主次,抓住关键,把握中心;课堂练习,则要结合教学重、难点,考虑学生预习的情况,精心设计,穿插安排于课初、课中、课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课后练习,预先估计课内训练达成度,再安排相应的作业,以使教师对学生的习知情况做到一条龙预计与有效掌控。

(4)备课应该兼顾学生的层次。真正的讲练结合,分层教学是升华。根据教学目标的层次、隐显关系,设计相应的随堂练习,提供难易有度的训练机会,让所有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快乐。

正确理解讲与练的意义,才能真正做到讲练结合,小语教学的高效课堂才有实现的保证。

课后服务调研方案范文3

关键词:CBD;北京;发展;设计

一、CBD简介

中央商务区(英语: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我国现有三种译法:中央商务区、商务中心区或中央商业区,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其概念最早产生于1923年的美国,当时定义为“商业会聚之处”。随后,CBD的内容不断发展丰富,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枢。中央商务区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是城市的功能核心。一般均位于城市的黄金地带。集中了金融、文化、商贸、服务以及商务办公和酒店公寓等设施。具有最完善的交通、通信等现代化环境。因此,CBD中汇集了众多超高层建筑并且拥有便捷的交通和现代化信息交换系统,以及大量的办公、餐饮、服务和住宿设施。

二、国内外CBD的基本情况

CBD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四周为高端现字楼。区域突出特点是高楼林立,大面积的商业区设计感考究,人流交流密集。注入城市现代元素,城市中活跃区域,突显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包括中心事务区,中心商务区两大块。一般在整体区域中布置均等,穿插布局,具体城市规划不同。中心事务区,在大城市拥挤的大空间中是相对是一块静区、布置各类办公写字楼、管理部门、大中小型企业,主要承担办公职能。中心商务区,以提供中高级服务职能为主,人流稠密喧闹,各大型店集中并临街布置,主要承担商业服务职能。据以上所分析CBD对城市的重要性可想而之,2009年为止,北京、南京、唐山、秦皇岛、郑州、南宁、上海、重庆、深圳、广州、哈尔滨、青岛、沈阳等中心大城市都已明确提出了自己CBD的建设规划,并加快实施。

三、影响城市CBD形成区位的因素

CBD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小型商业区一般商业区CBD。由最初的小型购物区发展成含有服务和办公的行业集聚,随着城市经济的提升,在这里最终形成CBD。1.交通便捷:城市中心内部是交通网集聚中心,提供了CBD快捷的传达通道;2.人口分布:市中心多为高收入者居住区,这为CBD中高级服务和销售行业的壮大提供了可能;3.土地价格:只有商品零售,服务,办公行业具有支付城市中心高费地租的能力,构成CBD该功能的积聚。

四、北京朝阳CBD的发展建设

北京朝阳CBD应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香港中环商务区一样,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CBD的明星。北京朝阳CBD硬件与软件建设,都要符合当今各国CBD的标准与未来趋势。 北京朝阳CBD不仅要扮演中国招商引资、金融投资、跨国公司运作、国际商展、国际会议与旅游等中心的角色,还应成为国际项目管理中心,从实施能力上提高国家创新素质,为中国入关后,增强参与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能力提供人才与资源的保障。现在朝阳区以作为新经济的运作中心。

五、北京朝阳CBD中心花园设计

北京(CBD)中心花园是我在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实习时参与学习的一个项目。在此想作为我本次课后论文的调研案例。一调研地点:北京中央商务区(CBD)中心公园;二调研时间:2008年8月;三调研目的:体会中央商务区(CBD)发展文化与景观设计和细部设计;四调研项目:北京中央商务区景观规划;五调研对象:CBD中心公园。

中央商务区(CBD)景观设计:CBD公园邻近于北京东三环路和建国门外大街,分布在建外SOHO高级办公楼群中,由中心大花园和零散小花园组成,周边有很多北京CBD区标志性建筑,如:北部有国贸中心,建国饭店,贵友大厦,京伦饭店。在过东三环的第二条街边上有嘉里中心,汉威大厦。在光华路的南部有和乔大厦,中服大厦。在建国路的南部有招商局大厦,摩托罗拉大厦,惠普大厦。在CBD的最西端有华杉国际大厦。CBD中心花园强调生态观念,设计在通惠河沿岸,通惠河东三环节点是古运河与都市的交会点,位于北京CBD中央商务区南北轴线的最南端。

CBD中心花园的整体方案设计与施工是由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下属的佰地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完成的,整个方案设计在造型上多采用直线块面围合,突显出了商务办公区的简洁明朗。以弧线圆点破直线块生动活泼,在材料的运用上采用了木版,石板,金属网的结合,软硬穿插。木板更是给人以自然亲近之感,在广场上的块状绿地区种植了部分植物(如:狼尾草,红瑞木,醉鱼草等)供人观赏。构成了整个广场的风景主线,为紧张忙碌的中央商务区提供了一个休闲放松的场所。笔直的观赏通道穿插连接着椭圆型的广场,造型奇特,赋有生动的创意感。四周高中间低,微成盆地状广场,给人以神秘安全感。椭圆型广场面积极小,旋转不规则排列,设计轻巧精致,笔直通道下面设有细丝金属网,拓宽通道面积,是安全设施的一种设计形式。保护了人通行时的安全。在花园的一侧设计了景观雕塑水景壁墙,用石板拼接而成,高低不平,凹凸不一,简洁大方,厚重结实,视觉冲击感极强。曲线地形,从高至低,走在上面就仿佛走进了一个旋转地抬,空间进深感极强,趣味十足。

另一区域的CBD花园在初审的方案设计图稿中景观设计上,东三环与通惠河将被分割为四个部分,并分别赋予四个主题,每个主题包括主题广场区与休闲广场区两个部分。其中,丹凤朝阳主题广场中心设计了以朝阳区区徽为主要图案的花坛,背景墙运用了浮雕、石刻;休闲区则以弧形的挡墙、座椅及圆形的组合花坛形成充满趣味的空间。迎风主题广场中心为抽象的风帆雕塑,采用新型的轻制材料,体现CBD在通惠河沿岸开始逐步迎风破浪、奔向未来;休闲区内石柱、石球的随意布置丰富了流线型的阶梯座椅的景观效果。CBD主题广场以CBD的规划建设缩影为特色,借助地势的差异设计叠水池,CBD的规划模型就置于池中及广场上;休闲区的设计展现了坡地的自然景观效果。自然回归主题广场则以自然要素水、石、草、木为载体,表达接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愿望。

参考文献:

[1]陈一新 著.《中央商务区(CBD)城市规划设计与实践》.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张杰 著.《中央商务区(CBD)战略管理研究》.中国经济出

版社

课后服务调研方案范文4

一.工作要求

结合教导处的有关教学工作计划安排,积极组织好针对不同对象的听课活动,听课后要与被听课教师进行认真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对部分教师进行备课、作业批改情况进行抽查,并做好反馈工作。立足于服务全体教师,着眼于0~5年新教师的成长,以促使新教师早日成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认真做好每次月考

、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工作,做好各类资料的电子化管理。

1.职责分工

①:负责学校质监室的调研与教学视导工作的筹划与落实,做好期初各班的基础成绩的测算,与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工作,同时承担各类资料的电子文本管理。

②学校教研组长为质监室教学质量质量监控工作成员,协助质监室开展教学视导工作,并对各自负责的教研组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分析,严把质量关。

二.具体工作

(一)对0~5年新教师的视导

本学期将继续组织开展对0~5年新教师的视导工作,新教师是一所学校教育教学队伍的新鲜血液,只有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才能更有利于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

本学期在校任教的0~5年新教师共有16名,名单如下:

1.视导工作小组职责分工:

A组:语文、音乐、美术学科:

C组:英语学科:

说明:以上名单中打*号的为各组组长,请以上同志协助质监室开展好本学期的教学视导工作,教研组长参加相关学科的听课视导,并请新教师的指导教师届时也参与活动。

2.视导内容:①听课②查阅备课和作业批改情况③交流、探讨,让新教师多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后感想以及改进措施,引导新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反思中领悟教学的艺术,力争取得新的成长与进步。

3.时间安排:见具体实施方案

(二)做好考试学科任课教师的基础成绩的测算

因为各个班级有一定数量的学生转学,所以需要抓紧时间做好考试学科任课教师的基础成绩的测算调整工作,计划在第二周、第三周完成此项工作,为今后的质量分析与教学质量的考核提供准确的依据。

(三)继续做好有关测试的质量分析

1.本学期将继续深入推广《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及质量分析表》的表一和表二,要求每位考试学科任课教师采用《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及质量分析表》,对每次重大的考试进行认真深入的质量分析,对教学质量进行精细化管理。

2.继续做好本学期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成绩统计,重点对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片内名次、教师教学成绩的升降情况做好数据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形成详细的书面报告及时向校长室反馈,为学校的办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支持。

课后服务调研方案范文5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评课方式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002-4808(2010)05-0043-02

最近,在江苏省历史优质课评比活动中,由常熟市李老师执教的《战略大决战》一课引发了专家评委的激烈争论:肯定者认为整堂课立意高远、主题鲜明、思路广阔、设计精巧、文史综合,无疑是一堂具有现代意义、令人耳目一新的精致历史课;而批评者则指出整堂课的确优点突出,求新求变、环环相扣、语言精炼、气氛活跃,但在教学完整性方面体现得不够好,对双基的落实和巩固也存在明显的欠缺……双方各执一辞,从而引发了更大范围的争论和思考。笔者试着结合历史常规教研活动,就听评课谈些不成熟的认识,仅作一家之言。

一、从“听课”到“看课”

“听课”是历史常规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从教历史学科以来,笔者听课不下5000节,课听得多了,对听课也便多了一份思考:其实,课不仅应该“听”,更应该要“看”。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听课到看课的认识过程就是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过程。

(一)看课理念要实现由“师本”到“生本”的转变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过去,听课者往往更多的关注教师“教了什么”“教师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却很少关注“学生学了多少” “学生反应如何”,至于教学过程是否科学合理、学生的发展状态是否良性高效,则常被忽略。其后果是: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被掩埋;思辨批判精神被打击;自尊自主意识被扼杀。从短期看,不利于学生历史学习质量的提高;从长远看,不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新课程倡导的动态、不确定的课堂情境中,教学目标、内容、方法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我们更应关注教师能否结合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催生出主体参与程度高(学生参与活动人数一般达90%以上),主体有效学习时间长(学生在一堂课中有效学习时间一般不少于70%),主体的能力发展面广(不单纯是学习认知,学生的情感、能力都有全面发展)的实效课堂教学。

(二)看课标准要实现由“重教”向“重学”的转变

教育的最终成效取决于学生学习有效性的达成度。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看课”要下移关注重心,即由关注教师个体转向关注学生全体(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更多的关注学生“学”而非教师“教” (自己学到的,才是终生受益的);更多的关注学的任务的落实而不是教的任务的落实;更多的关注学好和会学,而不是教好和会教;更多的关注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学习批判性的增强。我们要由关注一堂课的短期效果转向关注一堂课的长期效应上来,以确保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三)看课过程要实现由“粗放”到“精细”的转变

看课要达成较好的实际效果,应具体落实到哪些方面?这往往是很多历史教师不曾细细思考过的问题。其实,教师在看课的过程中,囫囵吞枣,粗略感观,则必然远离精益求精的教学追求。看课者应当分解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环节,从中努力寻找开课教师的长处,思量其存在的不足。毕竟,看课的最终目的在于确认执教者的长处后,利用别人的优势来改善自己的劣势,为提高自身的执教水平开辟道路。如具体从教学基本功来看,看课者要注意开课教师在教态、板书、教学语言、课堂管理、课堂应变(处理生成的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的亮点或是不足;从课堂效果来看要注重开课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设计(包括导入、过渡、小结、重难点处理)、课件制作、双边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三维目标达成等方面的特色与瑕疵;最后,形成课后思考,取其长,避其短,构建优化后的“虚拟课堂”。

(四)看课内涵要实现由“肤浅”到“深刻”的转变

教书更要育人,历史知识的掌握是基础,历史分析能力是工具,而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才是历史教学的真正归宿。平心而论,就前文中提到的李老师的这堂课来看,传统和现代眼光的差异是造成较大的评定反差的主要因素。如果从教学常规常态标准来看,这堂课没有明显的板书结构,没有复习旧课导人新课的过程,没有按照教材的顺序展开教学,甚至没有课后练习的环节,那么这就成了一堂“问题课”。但若是细细品味,虽没有板书,然而有学案知识提纲;虽没有复习导人,但整堂课无时无刻都在体现前后知识连接;教学内容的问题化构建处理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果,更重要的是和平的主旋律响彻整课堂,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使本堂课皆有语文课的韵味;对战争结局的分析更注重引导学生从史实中找到答案,而绝不是灌输;回顾历史,兼顾对未来的展望,这些深刻地体现了这堂课对人文性、艺术性和综合性的高远追求。

二、从“评课”到“品课”

“评课”是听课后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极佳途径。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在听课后的评课环节中或是蜻蜓点水,无关痛痒,纯属搞形式,走过场;或是居高临下,狂指不足,让开课教师对此陡生敬畏。从落实教学的最终目标来看,我们要注意保护开课教师的积极性,善于发现他们在执教过程中的优点和长处,引导和鼓励其上出“自己的课”,并和他们一起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实现由“评课”到“品课”的转变。

(一)品课的导向要实现由“鉴定性”到“发展性”的转变

现行教研模式把教师仅看成是评价和管理的对象,把评课当作发现教师缺点的重要手段,而后决定对教师奖惩或给教师“贴标签”、评定等级等。这样,评定者和教师之间容易形成隔阂,不利于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其实,公开课只是一种方式和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来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鉴于此,品课要由鉴定教师的教学水平转变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就是说,我们要更新教学评价的操作要领,变简单化的课程约束为促进教师特长和教学特色的发展,不以教学方案的详尽、课堂结构的完整、教学容量的饱满、板书设计的精致等传统观念限制教师教学个陛的充分展示;同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鼓励在自审、反思基础上的自评。

(二)品课的标准要实现由“评判性”到“激励性”的转变

从注重评判性评价转变到重视激励性评价,实质上体现了评定标准实现了由注重评定教师素质到提高教学质量的转变。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评课者对教师评价的用语要讲究艺术,做到有伤教师自尊的话不说,不利于教师长远发展的话不讲。从目

前常熟市历史学科师资队伍来看,大多数教师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自我发展的愿望。为了课改,他们也在努力摸索,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概念认同与行为错位的问题暂时较为突出,需教研员、骨干教师作出科学的引领。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位教师上的每一堂课,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度来细品教师所上的每一课,并与教师坦诚交流,尽量作定量分析,不作定性分析,改变过去教研员下基层“一课定老师终身”的不合理做法。评课者应珍惜教师的劳动成果,尤其是对年轻教师,更应从欣赏、鼓励的角度出发,多发现他们课中的闪光点,让他们学有目标、教有方向,努力维护他们的教学积极性。这是教师专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教学质量稳定提升的良好保证。

(三)品课的方式要实现由“单向性”到“多维性”的转变

以调研为例,过去教研员在调研工作中,往往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开展工作,即上(教研员是上级)对下(教师是下级)的教研工作方式。教研员听一位教师的课,然后作出评价,并提出指导性建议。这种单向教研方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其一。教研员的工作水平往往参差不一,决定了其在指导服务工作中存在局限;其二,教改建议仅凭教研员一人定度,教师只能言听计从,如此必定有失偏颇,不利于教师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教研员服务、研究和指导水平的提升。为此,我们尝试组建了3人学科调研小组,由教研员和两位市里专业水平最高、业务指导能力最强的教师组成,定期对各所学校进行学科教学情况的调研,被调研学校历史教研组教师一起参与调研全过程。听完课后,调研组和学科教研组(个别学校历史教研组人数较多,分成3-4人的分支小组)分头组织讨论,并达成小组意见,然后集中在一起反馈,每位教师也可以直接与上课者或教研员对话交流。这样,给予教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形成个人与个人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教师与教研员之间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向进行信息交流的动态网络。如此,教研参与面得到了拓宽,由原来的两人(教研员和一位被调研教师)增加到多人,交流由“专制”走向民主。

课后服务调研方案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立体化;教学模式

一、小学语文立体化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立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充分整合课前、课堂与课后教学资源,充分拓展教学环节,打造立体化的教学体系。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模式的运用,是针对以往部分教师局限于课堂教学这一狭隘空间而提出的突破。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广立体化模式非常必要也很重要。

1.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尤其是对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思维探究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缺乏有效的促进。立体化模式将教学向课前课后拓展,并在课堂上重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作用,对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现资源最大效应的需要

生活之中处处皆学问,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应当体现这样的原则,将课堂内外、校园内外各种教学资源整合起来,有效服务于语文教学工作。立体化教学模式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将课前课后资源有效整合起来,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开展语文学习,学习的生动性、趣味性明显提高,实现了资源最大化效应。

3.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需要

单纯地在课堂进行语文教学,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语文整体教学成效的提升。构建课前、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立体教学体系,可以有效突破这样的困境,让学生在更为宽泛的空间与更加丰富的载体中自主学习,对全面完成语文教学三维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小学语文立体化教学模式实施要点

1.培养良好预习习惯,充分前延语文学习环节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致力于对学生预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平台,鼓励他们在课前进行独立预习,培养独立学习能力。一是要求学生坚持预习。对于许多小学生而言,他们并没有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完全等待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灌输传授,基础知识方面牵扯了较多的时间,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笔者要求学生在新课学习之前要充分预习,解决生字词内容,对教学内容开展初步分析,提高学习的针对效果。二是要求学生自我总结。在预习习惯培养方面,笔者指导学生是对自己预习过程中的一些方法技巧进行总结,反思提炼预习经验,另一方面针对预习中遇到的难点进行梳理,凸显下新授学习中的重难点。三是要求学生筛选难点。筛选难点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发挥质疑探究作用,学生依靠自己一个人的努力往往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难点应当被提炼出来在课堂小组合作中质疑探究,集中大家的智慧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2.重抓课内探究引导,体现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素质化的课堂应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走出被动听讲的尴尬境地,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依靠自主的合作学习载体和思维线索,逐层深入分析研究问题,突破重点难点,达成学习目标。一是科学设置合作学习载体。对于小学生而言,个人的思维能力相对有限,但是集中更多人的力量则会有效提高思维的深入性、全面性。笔者在教学中按照6人一组的规模,将班级的学生细化为多个扁平化小组,每一个小组都有专人负责,带领大家相互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二是科学编辑探究思考提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思维探究的效果,须要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线索。这样的线索应当与教学目标任务、教学流程同步,囊括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笔者在教学中设置6~8题数量探究题,提供给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实现引领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的目标。三是科学组织探究学习活动。打造素质化语文课堂最为关键的环节,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地位,让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笔者在向学生出示了思考题之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研究,每一个小组都展开激烈的讨论,从教材中寻找问题的答案,相互交流补充答案、完善答案,在这样的过程中活跃思维,增强协作学习意识。笔者在教学中既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地位,同时也发挥启发点拨的作用。笔者深入到小组之间进行巡视,查看学生探究学习的进度,帮助解决思维的障碍难点,个性问题单独指导,共性问题集体提示。最后要求每组进行汇报交流,集中力量对答案进行补充完善,教师开展学习点评,对学习成果、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进行评价,体现正面激励为主,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营造更加热烈的自主探究教学氛围。

3.发挥课外环节作用,有效促进语文素质提升

课外环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立体化教学模式中具有补充完善、拓展提高的重要职能。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坚持课内外相结合,将课外活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一是发挥好兴趣小组作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兴趣爱好,并不能完全在课堂之中得到满足,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如朗读兴趣小组、写作兴趣小组、写字兴趣小组等,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所要参加的兴趣小组。在兴趣小组运行的过程中,笔者指导牵头学生科学制订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安排等,形成贯彻整个学期的活动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爱好得到满足。二是发挥好竞赛活动作用。以赛促学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竞赛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默写竞赛、征文比赛、书写比赛,以及口头作文竞赛、朗读竞赛等,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任务、重点难点的回顾,以竞赛形式展示出来,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竞争性氛围中提高记忆理解的效果。三是发挥好实践调研作用。小学生进入中年级以后要接触作文,而许多学生作文写作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缺乏生动的素材。除了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感知生活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调研,深入到生活中感受社会的变化,拜访先进人物、参观景点场所,了解社会发展变化等,这样的社会调研活动可以让学生丰富感知视听,提高生活阅历,增强思维深刻性,为作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小学语文立体化教学模式运用的思考

立体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广泛的运用空间,教师在运用过程中要紧扣要点突破难点。一是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中,要充分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基础能力状况,力争教学方案更加贴近学生的综合状况,提高教学方案设计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是要有效培养良好习惯。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环节,立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意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逐步渗透对学生的技巧行为习惯培养,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要求下,独立开展各项学习探究,这对学生学习自觉性和学习技巧性培养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当贯穿于日常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三是要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在课外活动的拓展方面,教师要结合本校、班级以及学生的具体状况,充分发掘和利用有利于语文教学拓展延伸,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资源,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志刚.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浅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