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市场营销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市场营销理论范文1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业务已经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电网络的运营情况既面临着机遇,又必须接受巨大的挑战。当前我国的广电网络的运营市场营销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广电网络运营系统的快速发展,很难实现整个运营级网络的短期内有效整合。如何探索一条正确的道路,在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将广电网络的运营导入现代市场营销管理中尤为重要,也是每个广电网络运营商所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析了广电网络的市场营销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在信息数字化的新时代,广电网络运营商应树立新的经营管理理念,改变传统模式框架,从而促进广电网络的市场营销管理得以加强,实现公司的长远利益。
1.当前广电网络运营的市场营销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政策保护和行业垄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对有线电视网络业务的准入政策相对放宽,国内外网络的运营商都可以在有线电视网络相关业务方面展开激烈的竞争,这就使得广电网络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过去,广电行业作为一个垄断性行业、国家对其进行的保护性政策及广电行业自身的体制的问题等原因,广电系统出现网台不分的运营情况,从而导致广电网络运营商并没有真正的涉及到市场营销。因此,广电网络运营在进行现代市场营销管理起步较晚,其管理上缺少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存在很多问题。
1.2广电网络公司市场营销管理观念较为薄弱
根据市场营销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广电网络公司有线网络运营的市场观念仍然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并没有把消费者的需求作为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其实忽略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也就等于抛弃了市场。如果说在市场经济竞争不够激烈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发展中,广电网络公司还有一定的生存空间,那么在当前的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已经没有发展的空间。市场营销管理已经在企业的市场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营销措施,企业就不能在市场中畅销产品,那就更谈不上企业的长远发展。
1.3广电的市场营销管理落后
在过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发达,企业市场观念薄弱,广电系统仍然是事业单位的体制等原因直接造成了广电的现代市场营销管理落后。对市场营销管理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市场需求的把握上,广电网络存在忽视消费者真实需求的情况,大部分公司基本不和消费者进行沟通或进行消费者需求的市场调研,往往是只是以自己为中心,广电网络并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二是广电网络公司的运营价格存在严重脱离市场的状况,很多广电网络公司并没有将自己的运营成本同市场相联系,充分的与市场接轨,从而导致了广电网络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滞后。例如,当前正在进行的有线数字电视的推广工作,很多广电网络公司采取的是强制性措施,用户必须交维护费、安装费及有条件配置机顶盒等,特别是在价格上高于市场销售的平均价格,这些都遭到了消费者的极大的不满,从而使得广电网络在运营方面频频遭遇挫折。
2.如何将现代市场营销管理导入广电网络运营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在市场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果广电企业仍然不改变传统的运营方式方法,不更新现代市场观念,不把消费者的需求放在首位,不根据市场变化需求适时的采用不同的营销管理手段,势必会导致广电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没有一席之地。当前广电系统的市场营销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求,因此必须转变广电网络的市场观念、运营思路及现代的营销管理手段等,从而实现广电网络运营的发展需求。
2.1树立正确的市场观念
要想对当前的广电网络运营的市场营销管理进行改革,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市场观念,传统的体制、运营观念等都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树立正确的市场观念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就是要把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作为广电网络公司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并采取有效措施,将这一市场观念落到实处。
2.2转变运营思路
广电网络企业要获得生存与发展,不能以过去的事业单位性质的管理体制来运营,其势必不能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必须转变运营的思路,以用户的需要为服务的出发点,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有线网络运营系统的自身特点,从而制定出一套科学的完善的广电网络市场营销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从而保障了广电网络运营的各项工作都能有序开展,从而很好的实现了广电网络公司的长远发展。
2.3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有线网络运营的管理
要想保障整个有线网络运营的有效进行,核心的组织管理者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核心的组织管理者可以制定出有效的运营管理方法并能够对整个运营环节进行有效的调控。对广电网络的主要的环节进行有效监控才能实现对市场营销管理的有效调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对产品管理的环节
消费者对广电网络中的产品有怎样的需求是运营商所要关注的焦点问题,因为运营商要想为客户提供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市场畅销的产品,就必须了解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运营商在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或内容时,要有过硬的服务态度和产品。由于广电网络运营的起步较晚,在现代市场营销管理中尚未有一套成熟的体系,运营商需要充当多方面的角色,他不单单是运营商,同时还是服务或内容的提供商,这就要求广电网络必须发展自己的基于网络本身的核心业务,才能使其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2.3.2对价格进行管理的环节
过去广电网络公司在制定产品价格时往往对市场的因素的考虑较少,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价格因素在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运营商在制定价格时除了要考虑成本和利润外,还必须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能够接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如果超过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其产品势必不会有市场。
2.3.3广电产品推广管理环节
传统的单向推广已不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与消费者实现互动的双向的推广方式,与消费者进行平等的沟通,才能够使广电产品得以更好的推广。既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又实现了广电企业自身的发展。
2.4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
先进的市场营销手段是广电网络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之一,其主要包括企业定位战略、品牌化战略、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及整合营销传播等。这些引进的先进的市场营销手段可以使得广电产品得到较好的推广,从而获得更好的市场效益。
3.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广电网络运营商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将直接关系到公司的长远发展。当前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旧的、传统的生产经营已经不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将现代市场营销管理的模式和手段导入到广电网络运营系统中,达到现代化、开放式的管理水平,从而为广电网络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慧宇.论广电有线网络运营如何导入现代市场营销管理[J].广播电视信息,2007,(01).
[2]龙永庆.论广电有线网络运营的核心竞争力[J].广播电视信息,2005,(09).
[3]刘明.更新运营观念塑造竞争主体——区域性广电有线网络公司运营管理思考[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5,(05).
网络市场营销理论范文2
营销理论与营销模式的变革,与市场营销理论的源起一样,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与逻辑基础。追溯现代营销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市场营销组合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4P''''S模式,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创新,这一创新早已在世界范围内,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上得到了普遍认同。而这一模式的价值或者生命力,来源于其坚实的逻辑基础。关于营销理论以及运作模式的研究,不能偏离其内在的逻辑。否则,我们就难以认清本质,从而无法得出合乎逻辑的科学结论。
经典营销理论的客观经济基础是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而其逻辑起点则是关于可控和不可控因素的区分。20世纪50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博登(Bolden)界定了可控和不可控营销因素的区别,最早提出了市场营销组合理论,奠定了现代营销的理论基础。60年代,E.J.麦卡锡完成了对可控因素的分类,在他那里,所有可控的营销因素被划分为四大类,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与促销(Promotion),首次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4P组合模式。麦卡锡之后,菲利普·科特勒进一步完善了市场营销理论的基本构架。科特勒不仅发展了一个6P组合,在4P基础上,他引进了两个新的组合因素,即政治权力(PoliticalPower)和公众关系(PublicRelations),构建了一个被他称之为"大市场营销"的6P''''S组合模式。更进一步区分了营销组合的两个不同层次,即战略性4P组合和策略性6P组合。他指出,6P''''S是一种策略性组合,它的运行必须有相应的战略基础。支持6P''''s的也是一个组合模式,是由探查(Probing)、分割(Partitioning)、优先(Prioritizing)及定位(Positioning)所组成的整体,构成了一个新的4P''''s模式,这是一个与6P''''S相匹配的战略性组合。至此,现代营销的理论臻于完善。
在经典的营销理论中,环境是不可控的,具有强制性。并且,由于环境是企业营销系统以外的一切存在,因而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惟一空间,营销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实现企业与不可控环境的动态平衡。而与环境相对应的,是众多可控的市场营销因素。这样,运用这些因素,并且从总体上把握各类可控因素,藉此来适应不可控的外在环境,就成为逻辑上必然的而且是惟一的结果。E.J.麦卡锡、菲利普·科特勒等许多学者很好地发展了博登的思想,使现代营销的理论体系及其内涵不断趋向于完整、丰富和完善,为现代营销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博登之后的众多新的理论、方法、模式,包括4C模式,即综合了欲望与需求(Consumer''''swantsandneeds)、成本(Costtosatisfywantsandneeds)、便利(Conveniencetobuy)及沟通(Communication)等四因素的组合模式,大多建立在运用可控因素以适应不可控环境这一逻辑基础之上。
二、网络背景下的营销格局及其影响
在传统营销理论中,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有着十分明晰的界限。营销管理的本质就是综合运用企业可控的各种因素,以实现与不可控因素,或者外部环境的动态协调。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这一逻辑基础已经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在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虽然重视对消费者的研究,但这种研究的基础是抽样调查,企业实际上根本无从了解每一个消费者的需求。绝大部分企业是在市场细分的模式下,实施所谓的目标市场营销,发展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所以,企业根本不可能适应每一个消费者的欲望和利益。绝大部分消费者只能在企业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中作出选择,这样的选择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是一个主动过程。因而,传统经济并不支持消费者的主动地位,传统营销是"企业营销",消费者实际上被排除在营销主体以外,只是作为企业的营销对象而存在。
而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互联网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构筑了直接的互动环境,借助互联网无时不在的高速信息通道,消费者能够面对全球范围内所有可能的潜在供应商,与之进行"一对一"的交互式信息沟通,历史上第一次享有了完全的选择空间和选择机会,消费者的意愿、利益和偏好真正成为了企业营销活动的中心。在这种背景下,消费者的主动地位不仅得到确立,而且,他们已经介入到了企业的营销实践中,消费者不再只是单纯意义上的顾客,而是作为营销活动的参与者,与企业一起,共同构成了市场营销的主体。既然网络背景下的市场营销已经成为企业与消费者共同执行的行为过程,那么,仍然将顾客视作外在环境因素的判断,在逻辑上就失去了合理的基础。
其次是企业间的相互关系。在网络背景下,企业是一种职能被虚拟化了的存在。虚拟企业只执行自己拥有优势的职能,而非优势职能则通过业务外包的形式,交由其他专门化的组织或机构执行,企业奉行的是外部整合职能的运作模式。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更像是一个紧密合作的整体,顾客价值最大化是它们惟一和共同的追求。被传统营销理论界定为微观环境力量的供应商、营销服务机构等,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具有了相当程度的"内?quot;属性,它们与企业一起,共同构成营销活动的主体,而不纯粹是某种意义上的环境存在。
第三是企业与宏观环境力量之间的关系。菲利普·科特勒将政治权力作为营销组合因素来对待,实际上已经揭示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即企业与宏观环境的界限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这种非恒定状态,在网络空间被进一步放大,这在技术领域的表现尤为明显。互联网是一个标准化的体系,众多的技术标准是互联网赖以正常运行的必要保障。而标准的每一次发展和完善,都有企业的积极贡献,如微软的视窗系列,就是企业参与规则制定的典型。在专业化实施优势职能的前提下,许多企业都有参与的机会和可能。当某种技术或者模式为互联网所认可,成为虚拟世界共有的标准,我们将很难将其作可控与不可控的区分。
总之,互联网改变了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企业的相互关系,使得传统经济中企业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的边界趋于模糊。在这种背景下,运用可控因素以适应不可控因素的逻辑,已不再具备坚实的实践基础。只有突破这一局限,透过一个新的视角,才有可能寻找到适合虚拟企业的营销模式。
应当承认,在互联网和网络营销环境下,仍然存在着大量影响营销活动和营销绩效的因素。这些因素虽然不易作可控或者不可控的区分,但它们无一例外地都是客观的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某些因素,不仅对企业有着不容忽视的重大意义,同时也可以被企业加以充分的运用。例如,顾客的信任,从来都对企业有着极端重要的意义。尽管企业并不能"控制"这种信任,但企业完全能够通过各种手段赢得这种信任,维持并发展这种信任,藉此来实现企业对自身利益的追求。
三、网络背景下的营销管理模式
基于互联网的网络营销,使得传统经济中企业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的边界趋于模糊。在这种背景下,运用可控因素以适应不可控因素的逻辑,已经不能引导我们。我们认为,在互联网与网络营销框架下,营销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寻找各种能为企业运用的因素,并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有机整合,合理地规划企业的营销活动。由可控因素到可运用因素的转化,是互联网和网络营销带来的变革。在网络背景下,对虚拟企业的营销活动有重大影响,并能为企业所运用的因素,大致包括下述四个主要方面。它们的整合,构成了网络背景下市场营销的运作模式。
1.个性(Individuality)
个性发展是个人发展的核心内容,而人的发展又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尺。因而,人的个性发展,从来都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愈高,人的个性发展就越容易受到社会的认可与重视,当然,个人也就越能得到多元化的发展。在现代企业的营销实践中,消费者的个性从来都是企业细分市场的重要依据。有鉴于此,一些企业十分重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他们采取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某种品牌以特定的个性,藉此迎合消费者富有个性的需求。而追求个性化的消费模式,必须以相应的客观条件作为支持。
网络市场营销理论范文3
关键词:工作岗位 高职 《网络营销》课程内容 改革与实践
一、高职《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职《网络营销》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对网络营销的理论体系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对在网络虚拟市场开展营销活动的原理与特点、环境与方法、工具与手段、目标与实施控制等相关内容得到全面的领会,熟悉网络营销操作流程和相应的运作技巧。该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必需的网络营销理论、又要具有网络营销实践技能,对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与实施有较高的要求。
二、高职《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体系的问题分析
高职《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一)课程内容为市场营销“4P”策略在网络市场上的应用
此种现象表现为照搬了《市场营销学》课程理论内容的框架,将市场营销的“4P”理论应用于网络市场,侧重于营销策略体系的完整性,没有考虑网络市场对营销理论的新要求以及网络市场竞争手段和规则的根本转变,缺乏对网络营销实践技能的培养。
(二) 课程内容为侧重网络营销工具与方法的理论
此种现象表现为对典型网络营销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教学内容侧重于网络虚拟市场的营销运作技巧,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有效利用网络营销工具与方法的必要性。但学生被灌输了大量的网络营销理论,缺乏对网络营销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内容为以网上开店的实践活动为主
此种现象表现若干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建立网上店铺,实施网上店铺运营的一系列的操作,由于学时有限,学生不能系统学习网络营销理论,而网上店铺从申请建立到盈利需要较长的时间,店铺的运营效果较差,学生只是学会了网上开店的流程而已。
以上三种现象的共同特点是没有考虑网络营销就业岗位对《网络营销》课程知识与能力的要求,网络营销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出现偏差,没有实现高职《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高职《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
(一)基于工作岗位的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思想
全面了解企业网络营销活动的工作内容,细化网络营销就业岗位,系统分析各网络营销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构建高职《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体系,制定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充分体现高职课程建设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二)以网络营销典型工作岗位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企业网络营销典型工作岗位及其应具备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网络营销典型岗位及其知识与能力目标
(三) 以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实施课程教学
每个网络营销岗位都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部分,都集中在实训室进行。首先由网络营销岗位的典型案例引出该岗位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扮演企业网站经营者的角色在模拟软件上完成实践操作,理论课学时与实践课学时达到1:1,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实践验证理论。最后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对该岗位的学习进行总结与评价。
(四)高职《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的效果
我院对《网络营销》课程改革进行了立项研究,已经历了三轮的教学实践。课改后,学生能够明确网络营销岗位的工作内容与学习目标,能够有目的地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由于采用模拟软件进行实践操作,企业网站的营销效果见效快,通过对学生经营的企业营销网站的销售额、利润、网站点击数进行排名,使学生感到很有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参考文献:
网络市场营销理论范文4
关键词:营销目标市场细分品牌战略营销网络营销服务营销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科技化等新时代的背景下,企业为了稳定的发展,赢得最大的利润不停的探讨着市场营销这个课题。如何通过市场营销这个利器,以发掘出企业的谋生之路,是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了市场营销的发展,传统的营销方式巨大的成本造价,使企业的目光转向品牌战略型市场营销;同时消费者观念的改变也推动了新型市场营销模式的发展,市场正由卖方垄断向买方垄断转变。消费者的消费主动性增强,个性化消费及客户服务管理逐步成为消费的主流;此外,经济全球化趋势为网络营销奠定了现实基础,现代的企业市场营销方式正在打破地区分割,走向电子商务网络型市场营销发展的新趋势。
1营销理论的概述
1.1营销的定义
菲利普·科特勒将营销定义为: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并同他人交换产品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物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也就是说,营销是以满足人类各种需要和欲望为目的,通过市场,变潜在交换为现实交换的活动总称。
1 .2 4P营销
20世纪50年代末由Jerome McCarthy提出的4P: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营销策略对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的,重视产品导向而非消费者导向,代表的是企业立场,被营销经理们奉为营销理论中的经典。
1.3 4C营销
舒尔兹教授为首的一批营销学者提出了客户(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的4C营销理论,进一步发展了4P营销理论和方法。主旨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模式。
1.4 4R营销
Schultz提出了4R营销即关联(Relativity),反应(Reaction)、关系(Relation)和回报(Retribution)。4R营销是以关系营销为核心,重在建立顾客忠的营销模式。
1. 5 4S营销
目前,一些学者提出了满意(satisfaction),服务(service)、速度(speed),诚意(sincerity)的4S营销模式。
2传统市场营销的问题分析
受到经济条件及营销技术方面的影响,传统的市场营销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企业不探索新的营销方式的革新势必会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1营销组织构建不合理
职能式,部门间的关系缺乏沟通、协调难,协调方式是靠规章制度和权利等级结构形式特征是金字塔式,组织活动特征是稳定、重复、单一,主要结构单元是职能部门,分工是高度分工和专业化,权利的集中程度是高度集中,注重权威,管理层次多,中间管理层比较庞大臃肿,管理范围比较窄,信息流向是以纵向为主。
2.2营销策略的盲目性
企业的宜传、广告和营销策略是针对目标顾客的,成本高,而且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商业流通循环是由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者三部分组成的,生产者不能直接了解市场需求,消费者也不能直接向生产者表达对产品的需求,因此,造成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盲目性。
2.3营销方式滞后
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方式造成了企业营销的局域性、信息不对称、边界明确、经济活动简单,垄断现象严重,反应缓慢。尤其是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下,由于认识不足,或企业自身条件的局限,企业在管理客户资源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陷。
2.4企业面临的环境压力
市场环境的变化、技术的更新、企业规模的扩大及成长……无论那个企业它所置身的市场和社会环境都是在变化的,企业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市场、赢得客户对产品的信赖等必须在市场营销模式上进行探讨和革新。环境的变化包含竞争对手实力加强、相似产品的威胁、顾客对产品的选择性等。而传统的营销组织过于正规化、集权化、机械化,使得企业营销及方法在新的环境下不能做及时的调整,营销了产品的销售额;传统的营销技术已经落伍;各种技术特别是信息化技术,使得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现代化市场营销发展的新趋势
3.1目标市场细分营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顾客的购买心里和购买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开始更多地通过分析来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商品。这就由于产品的种类、型号、包装、质量等层次多样,使得顾客在选择产品时的购买心里细腻化,更注重通过分析比较决定哪种是商品是适合自己的。另外,不同年龄的顾客、不同地区、客户价值等因素也决定了,顾客对商品的选择的差异性。因此,企业的市场营销向目标市场细分的趋势转变。
目标市场细分是企业走进顾客心的金钥匙。目标市场细分策略即是围绕营销目标而制定了根据消费者对产品和营销组合的不同需求,把市场细分为有不同需要、性格或行为的购买群体,勾勒出市场细分的框架,使企业找到营销目标的细化途径,确定满足顾客需要的获得最大利益的营销细分策略。目标市场细分的营销从细分前的调查谁备、确认细分指标、细分描述、选定细分市场及细分后的产品定位等为市场营销制定了一个完整的以客户为核心的,产品定位规划过程。在产品同质化、相似化日益严重的今天,目标市场细分给企业的产品定了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位置来体现产品的个性差异,是企业获取竟争优势的必要行动。
3.2品牌战略营销
在现代经济中,品牌是一种战略性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对任何企业来说,打造强势品牌,已成为其保持战略领先性的关键。首先,品牌的重要功能在于通过其价值创造为企业提供利润增长的源泉,为企业扩张寻求途径。一方面表现在品牌为顾客提供感知价值,即品牌可以方便消费者进行产品选择。顾客通过品牌名称、品牌标识的认知作用,加工,整理有关品牌信息,从而增强购买信心,提高自身对品牌的忠诚度,缩短顾客购买商品的决策过程。品牌的忠诚度能够直接转变成未来销售增长。选择知名的品牌,对于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一种省事、可靠又减少风险的方法。尤其是在大众消费者领域,同类产品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品牌一般都有几十个。面对如此众多的商品和服务提供商,消费者是无法通过比较产品服务本身来做出准确判断的。因此,品牌战略的市场营销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产品的标志,也树立了企业的形象。
品牌战略市场营销是企业的招牌。品牌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其在消费者的心里逐渐形成了企业的象征性符号,同时品牌化的市场营销缩短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加速了企业产品的销售流程,缩短了经营周期,加快了盈利过程,提高了资产价值。
3.3电子商务的网络营销
网络市场营销理论范文5
从4P到12P。早在科特勒之前,络姆•麦卡锡教授就提出了4P理论,即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科特勒在对市场形势的分析之后,认为任何企业或公司都会受到当地政府及社会公共关系的影响,继而在理论体系中增加了两个P,形成了大市场营销理论。但科特勒对此并不满意,认为增加的2P仍然不够完备,不具有操作性,于是又新增添了6P即研究、划分、优先、定位,使得之前的6P理论组合发展为10P组合。从4P到4C。前文中4P到12P的发展仅仅是营销组合方式的发展。但是,从战略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化仍有不足,即没有考虑到顾客。尽管从4P发展到12P其卖方的基本立足点并没有发生改变。很明显的,顾客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思考的是这件商品或服务对自身的益处,而不可能站在卖家的立场。顾客更加关心的是产品或服务对于自身的价值、成本的高低、购物的便利性、与卖方良好的沟通交流。可见,4P理论组合中,卖方观点的每一个P均可衍出于买方观点相对应的C。因此,营销理论应该从4P向4C转变,即立足点向顾客转变。这里要注意的是,4C理念并不是对4P理念的排斥,而是需要卖方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更好地制定营销策略,更好地处理4P,只是二者的优先次序发生了变化。因此,在营销战略中,如果能够优先考虑4C,然后再加上卖方角度的4P,营销将会产生更好的效果。4E新观点。虽然科特勒的12P及4C理论仍主导着营销理论发展,但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新的挑战。由于互联网时代顾客的变化,布莱恩•费瑟斯通豪提出了4E理论。首先,是从产品到体验的转变,现代顾客的购买行为受经验的影响较大,因此,卖方应注重顾客体验,提升顾客体验,增强顾客对于品牌的忠诚度。其次,是从某一特定地点到任何地点的转变,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世界空间变小,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到达”任何地方,互联网营销打破了以往的空间障碍。再次,从价格到交换的转变,互联网信息时代,顾客更加注重产品的价值,买卖也更加向交换的靠拢。最后,从促销到布道的转变,即向顾客推销一种理念而不是产品本身。无论是4P理论还是4E理论,都是从顾客的角度出发,立足长远来看待市场营销。但总的来说,4E理论并不能完全取代4P理论。
2.市场营销的变化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由于信息技术与网络的发展,使得传统的营销环境、营销方式、营销决策等都发生了改变,同时,网络经济(如:购物网站、各种社交工具等)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卖方的经营成本、创造出了更多的营销机会、缩短了营销周期、降低了库存量等。主要变化有:
2.1市场范围扩大。这里的市场范围,包括了时间与空间两个方面。以电子商务为例,在时间上,电子商务其实是网络上的虚拟市场,网络空间上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可施行24小时营业,突破了实体店具有明确营业时间的限制,营业时间得以延长。从空间上,传统的市场都具有特定的地理位置,服务于市场周边的顾客,距离市场较远的顾客其购买成本较大、购买便利性较差,传统市场的辐射范围有限。但是对于电子商家而言,网络是对全民开放的,凡是可以登录互联网的人均可进入店铺,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没有空间的限制。互联网使得市场营销超越了时空限制,很轻易的就可以走出家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2.2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企业信息的传播速度必须要够快、够及时,信息的覆盖范围必须够广阔,信息投放的准确性必须要高,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营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提高,使得企业信息的传播突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互联网时代已成为企业进行广告投放宣传、提高并延伸品牌形象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可以更全面的、更立体的去展示产品或服务。同时,企业还可利用专门的销售网站,建立本企业的客户关系网络,从而更好的提供企业的商品信息,降低了企业成本,增强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联系。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群体的独特性使得精准化营销成为可能,企业借助互联网对不同网络群体及用户上网习惯的分析,可以更精确的向顾客宣传自己的产品、服务、传播新的消费或生活理念,使得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大、成本也更低、效果更好。
2.3推动了支付手段的多样化发展。传统的支付方式具有空间上的局限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软件开发商、信用卡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均开发出了新型的付款方式,如:现在使用率较高的支付宝、微信付款、网银转账付款、银联卡付款等多种付款方式,而且随着新技术的开发,网络技术的提高,网络支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也得到了大量的提高。
2.4市场调查的网络化趋势。市场调查或者说市场调研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是一切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基础,它直接决定着一个公司能否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或服务。由于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各企业通过利用Internet的交互式的信息沟通渠道来进行市场调查,具有调查范围更广、调查数据更准确、调查成本更低的优点。产品推出后的市场调查,也为企业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提供了便利。还有更加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比如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应用最为广泛地当属网络挖掘和文本挖掘技术,这些技术手段为营销决策的成功提供更多的保障。
2.5售后服务的网络化发展。互联网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交流方便等特点,借助这些特点,各企业纷纷将市场营销的保障环节“售后服务”转移到网络上来。通过网络,可以实现顾客与卖家的直接沟通,避免了很多繁杂的中间环节,提高了沟通效率。
3.结语
网络市场营销理论范文6
关键词:营销理论体系 管理决策 价值链 哲学 拓展空间
市场营销理论体系的演进
(一)微观经济理论基础上的分销系统管理体系
19世纪末20 世纪初至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是西方市场营销思想萌芽和逐步发展的时期。为应对20世纪初美国农产品企业的产品滞销和销售问题,一些美国经济学的学者们开始借鉴经济学的理论对农产品的流通效率问题进行研究(晏国祥、俞杰龙,2013)。营销组合起源于微观经济学的单个P(Price 价格)理论(Chong, 2003)。Ralph Stars Butler率先采用Marketing一词,该词成为课程和许多书的名称,使营销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营销包括在商品离开农田或机器以后转移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活动(Ralph S. Alexander、F.M.Surface、R.F.Elder & Wroe Alderson,1940)。营销的职能包括分担风险、运输、融资、销售、备货、分等和再装运等(姜岩,2005)。研究营销的五种方法包括:产品研究法、机构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成本研究法、职能研究法(H .H. Maynard & Theodore N. Beckman,1952)。综上,这一时期的营销理论体系可以看成是以实体渠道和销售系统管理为核心的体系。
(二)决策管理理论基础上的营销管理体系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到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营销学大量开放地吸收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学、社会学、信息科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理论和营养,逐步形成了主要以决策管理理论为基础的营销管理体系。麦卡锡(1960)将营销组合要素(marketing mix)概括为4类: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即著名的4PS组合理论,奠定了管理营销的基础理论框架。企业营销活动就是一个利用内部可控因素(4PS)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即通过对4P(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的计划和实施,对外部不可控因素做出积极动态的反应,从而促成交易的实现和满足个人与组织的目标。科特勒在吸收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营销理论成果基础上,如温德尔・史密斯的市场细分理论、约翰・麦克金特的市场营销观念、以及麦卡锡的4PS组合理论等,于1967出版《营销管理:分析、规划与控制》(第1版)(晁钢令,2003),该著作从企业管理和决策的角度,系统地提出了营销环境、市场机会、购买行为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组合、营销计划、组织和控制等市场营销的完整理论体系,标志着以决策管理理论基础上的营销管理体系形成了。
由图1可知,从决策管理角度看,市场营销理论框架包括基础理论、策略理论、战略理论和管理理论。
(三)价值链管理理论基础上的营销管理体系
自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营销学逐步形成了主要以价值链管理理论基础上的营销管理体系。科特勒每隔3年左右就将其《营销管理》重版一次,在营销理论上不断创新。自1997年第8版起,《营销管理》从价值链这一战略层面来看待营销,企业被看作价值传递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与上游供货商、下游分销商、广告商和物流商等营销中介共同组成一个价值传递系统。随后,又提出顾客终身价值等营销的核心概念,企业各方面的营销活动围绕创造最大化的顾客终身价值而展开。《营销管理》第13版亚洲版,则通篇以评估价值―选择价值―提供价值―传递价值―传播价值的逻辑顺序展开,将“营销管理” 定义为通过评估、选择、创造、交付和传播优质的顾客价值来实现顾客资产最大化的科学与艺术,标志着价值链管理理论基础上的营销管理体系的形成。
目前国内有少数营销教材是以这一理论体系为参考而编写的,除去导论部分介绍营销基本概念外,剩余部分遵循价值识别――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监控或类似的框架编写。
由图2可知,从价值链角度看,市场营销理论框架包括价值探索、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三个部分。
基于哲学角度的市场营销理论体系分析
从哲学角度分析,市场营销理论分为市场营销基础理论、市场营销应用理论和市场营销技术理论三类。它们各自具有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各具特色的研究方法,不同表现形式的研究成果,不同的功能,在市场营销学科发展和营销实务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基础理论。是研究市场营销活动的本质、动因、功能、运行机理等方面规律性的理论。其客观性和稳定性最强,一般不受时间限制或限制很小,研究结果表现为一套概念、原则和原理,在整个市场营销理论体系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对市场营销实务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应用理论。是研究市场营销基础理论在不同领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具体应用,以及探寻有效组织实施市场营销活动对策的理论。其针对性、客观性、稳定性较强,较受时间、地点和范围的限制,研究结果往往表现为营销分支理论和各种战略、策略、程序、途径和方法等,直接规范和指导市场营销实务。
技术理论。是研究确保和提高市场营销有效性的操作层面的理论。其针对性、客观性最强。研究结果表现为各种操作技能、手段和技术,可以直接应用于市场营销实务。
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技术理论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三者之间存在递推的关系。基础理论为应用理论和技术理论提供理论依据、指明发展方向;应用理论和技术理论受基础理论指导,又为基础理论提供应用空间。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市场营销理论体系。
市场营销理论的拓展
(一)市场营销理论发展的维度
市场营销的发展始终与社会经济相关。按照社会经济活动的线索,市场营销理论发展的维度如图3所示。
(二)产品维度拓展
由图4可知,产品维度从行业角度可拓展为产品营销、服务营销、高科技营销、房产营销和旅游营销。
(三)其他维度的拓展
空间维度可拓展为国内营销、国际营销、宏观营销和微观营销等;功能维度可拓展为消费者营销、B2B营销、零售营销、批发营销和直复营销等;主体维度可拓展为赢利性组织营销、非赢利性组织营销、政府营销和个人营销等;观念维度可拓展为生产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生态学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绿色营销观念和全面营销观念等;战略维度可拓展为分销、广告、细分、营销因素组合、战略营销、社会营销和绿色营销等;技术维度可拓展为人员推销、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核心竞争力培养、品牌营销、网络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等。
参考文献:
1.晏国祥,俞杰龙.营销学理论流派回眸与展望[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3,20(2)
2.Chong, K. W. The Role of Pricing in Relationship Marketing - A Study of the Singapore Heavy Equipment Spare Parts Industry, PhD Dissertation[C],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2003
3.晁钢令.市场营销学(第二版)[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姜岩.营销学理论范式变迁的追溯与展望[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5.McCarthy, E. J. Basic Marketing: A Managerial approach. Richard D. Irwin. 1960
6.George Fisk and Donald F. Dixon. THEORIES FOR MARKETING SYSTEMS ANALYSIS[M].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66
7.Lazer, W. & Kelly, E. K. Managerial Marketing: Perspectives and Viewpoints. Richard D. Irwin. 1962
8.Kurtz, D. L. & Boone, L. E. Marketing (3rd ed.)[M]. Chicago: The Dryden Press. 1987
9.吴健安.市场营销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郭国庆.市场营销学通论(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1.顾春梅.新编市场营销学[M].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09
12.[美]菲利普・科特勒著.梅汝和,梅清豪,张桁译.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第八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3.[美]菲利普・科特勒著.梅汝和,梅清豪,张桁译.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第九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4. [美]菲利普・科特勒著.梅汝和,梅清豪,周安柱译.营销管理(第十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5.[美]菲利普・科特勒著.梅清豪译.营销管理(第十一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6.[美]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著.梅清豪译.营销管理(第十二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7.[美]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著.卢泰宏,高辉译.营销管理 (第十三版中国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8.晏国祥,俞杰龙.透析“营销是科学还是艺术”之争[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2(3)
19.Low, S. P. & Tan, M. C. S.A Convergence of Western Marketing Mix Concepts and Oriental Strategic Thinking [J]. Marketing Intelligence & Planning, 1995,13(2)
20.Low, S. P. & Kok, H. M. Formulating A Strategic Marketing Mix for Quantity Surveyors [J]. Marketing Intelligence & Planning, 1997,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