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普查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污染源普查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污染源普查分析

污染源普查分析范文1

一、普查工作目标

全面掌握全区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和治理费用等情况,为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建立全区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促进污染源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为污染源的管理奠定基础。掌握污染源的总体样本,为建立科学的环境统计制度、改革环境统计调查体系、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创造条件;根据普查结果,建立新的“十二五”环境统计平台。提高全区各部门、各街办环境保护管理能力,健全环境统计、监测、监督和执法体系。通过普查工作的宣传与实施,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污染源普查,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二、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普查时点

普查时点:今年12月31日。

时期资料:今年。

(二)普查对象与范围

污染源普查对象为*区行政区域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和生活源。

1.工业源。

主要普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含4个行业)外39个行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工业源普查对象划分为重点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分别进行详细调查和简要调查。

重点污染源范围是(1)有重金属、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排放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2)11个重污染行业(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3)16个重点行业(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中规模以上企业。

一般污染源是指工业源中除重点污染源以外的工业企业。

2.生活源。

主要普查第三产业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染。

第三产业普查范围主要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宿业、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包括洗染、理发及美容保健、洗浴、摄影扩印、汽车与摩托车维修与保养业)、医院、具有独立燃烧设施的机关事业单位、机动车、民用核技术利用和大型电磁辐射设施使用单位。

我区居民生活污染普查以各街道办事处、区农村工作局和各总公司为单位进行生活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的调查。

(三)普查内容

1、工业源。

(1)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及其它相关情况,包括企业排污口情况、排水去向等。

(2)原材料消耗情况,包括水的使用和消耗量,能源(煤、油、电、气等)结构和消耗量,燃料含硫量,主要有毒有害原辅材料消耗量等。

(3)生产产品情况,包括该企业主要产品的种类、产量等。

(4)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包括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锅炉、窑炉等设施,产生废水、固体废物的设施,以及这些设施的种类、数量和规模。

(5)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综合利用情况,各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及投入情况等。

(6)污染物排放监测情况,包括监测点位、时间、频次,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浓度、排放量等。

2、生活源。

(1)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第三产业单位注册的基本登记信息、能源消耗情况、各类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污染治理情况等。

(2)医院基本情况,能源消耗、各类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污染治理、医疗废物的处置等情况;医用辐射设备使用情况。

(3)配合市上完成以全市为单位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情况,包括燃料油使用、在用车分年度和类别的使用情况等。

(4)城市生活能源结构及其消费量、污染物排放情况,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浓度等。

(四)普查污染物种类。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点的原则,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种类为对环境影响较大、对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义的污染物。具体是:

1、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镉、铅、砷、六价铬、氰化物;造纸、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业废水中增加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城镇污水处理厂增加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废气。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电解铝、水泥、陶瓷、磨砂玻璃行业废气中增加氟化物;机动车污染普查增加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

3、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类调查)、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放射性废渣等类别。

4、脱硫设施产生的石膏、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和危险废物焚烧的残渣。

5、伴生放射性矿物开发利用和民用核技术利用企业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

三、普查技术路线和步骤

(一)普查技术路线。

按照现场监测与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数计算相结合,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国家和省、市指导,区政府组织调查和企业自报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普查的技术路线。

1、对工业源中占全市污染物排放量65%的污染源、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同时采用现场监测和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等方法,并按照规定程序核定污染源排放量。

对其他工业源,采用分类抽样监测的方式,核对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污染物排放量。对污染物排放量小、排放形式简单的,也可以用排污系数法直接计算排放量。

2、对生活源,第三产业中的调查单位采取面上对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分类抽样监测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方法核定污染物排放量。

居民生活污染源调查根据统计人口、生活用水量、能源结构和消耗量,通过排污系数测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二)普查步骤

本次污染源普查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11―.12)

(1)成立机构。

成立*区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以下简称“普查机构”),抽调专职人员从事污染源普查工作。

(2)落实经费。

区普查机构根据工作需要由区财政部门编制污染源普查经费预算,核定经费,按时拨付。

(3)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聘用。

区普查机构从环境管理、科研、监察、监测等部门及行业、企业环保专干中抽调有一定业务能力、责任心强的人员任普查指导员,负责指导与审核普查员的工作;普查员可从街道办事处环保专干和大专院校在校学生以及具有一定学历的社会人员中选聘,经考核合格后聘用。根据我区实际,拟聘普查员150人,普查指导员15人;建立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信息网络和分片包干责任制;区普查机构于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聘用工作。

(4)培训及考察。

培训工作由区普查机构负责,普查工作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5)污染源清查及普查前的准备工作。

区普查机构清查企业及其它污染源普查对象,12月开展模拟普查试点;普查对象要整理原始纪录和台帐,核查主要生产设备的状态和生产能力等情况。区普查机构于今年11月30日前完成普查清查单位名录库(或名录册)的建立,同时报市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6)宣传动员。

制定印发*区《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宣传方案》,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建立定期简报制度,及时向普查领导小组和相关普查单位通报普查进展情况。宣传工作要贯彻普查工作的始终,包括全面普查和总结阶段。

2.全面普查阶段(1―6)

(1)区普查机构于*年2月29日前,完成普查前期所有准备工作。

(2)*年1月至4月,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采取分组、分区域、分行业、分类型、分片区包干的方法,对排污企业和普查对象实施现场调查,4月底完成入户调查。

(3)*年1月至5月,区普查机构审核、填报普查表和进行数据录入,5月底前区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将本辖区污染源普查数据,报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4)在普查实施全过程中,区普查机构将组织对普查分组质量进行检查、审核、监控和验收,对抽查不合格的地区要重新进行普查。

(5)*年6月底前,配合市普查领导小组完成对全区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审核和汇总工作。

3.配合全市验收阶段(7―12)

配合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受国家审核验收。

4.总结阶段

建立全区污染源数据库,普查数据,开发利用普查成果,总结验收普查工作。

四、普查组织及实施

(一)基本原则。

全区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

(二)组织机构。

*区第一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区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区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环保*分局,负责普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主要职责是:

1.组织拟订全区污染源普查方案,报市政府普查领导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

2.制订和组织实施全区污染源普查各阶段工作方案;

3.组织开展全区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宣传报道和培训;

4.对全区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具体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验收;

5.向市普查领导小组提交普查报告,根据市政府普查领导小组决定普查数据。

(三)部门分工。

普查工作在区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分工协作。环保*分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全区污染源普查工作,负责拟定全区污染源普查方案和不同阶段的工作方案,制订有关技术规范,组织普查工作试点和培训,负责污染源的监测,对普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结果,组织普查工作的验收。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参与编制和审议污染源普查方案及各阶段工作方案,并按照部门职责分工,负责指导和督促检查区污染源普查工作,推动本系统参与污染源普查工作。

环保*分局负责工业源、机动车排气污染源、医院、具有独立燃烧设施的机关事业单位、民用核技术利用和辐射污染源,以及危险废物处置厂的普查;

区统计局负责审定污染源普查表,参与普查总体方案设计,协同环保*分局做好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

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对辖区内生活源中的住宿业、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及城市居民生活污染的普查;

(四)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选聘。

选聘合格的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是搞好普查工作的基础,区污染源普查机构要认真、细致地做好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选聘工作。

1.普查员的数量配备原则。

(1)每10个重点工业污染源至少配备2名普查员;

(2)每40个一般工业污染源或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至少配备2名普查员;

(3)每60个农业污染源至少配备2名普查员;

(4)每80个生活污染源至少配备2名普查员。

2.普查指导员的数量配备原则。

每10名普查员配备1名普查指导员

(五)污染源清查。

单位清查是污染源普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确定普查总体样本数,确保普查对象不重不漏,保证普查顺利实施。

清查所需基础资料由区普查机构中相关成员单位(工商*分局、区统计局、发改委、环保*分局等)共同提供,同时电力部门、水利部门、税务部门等相关单位也要给与配合,以各地2006年基本单位名录库为基础,经区普查办公室进行整理和核对,形成我区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清查基础资料库(册)。

以清查基础资料库(册)为依据,按照地域原则进行清查登记,所有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一律按经营所在地进行清查。参考工商企业名录、经济普查产业活动单位名录、中小企业名录、本地污染源监管记录等信息,按行政区域逐户发表清查。

(六)培训。

培训教员可从区污染源普查机构的业务骨干中选调。以教员面授为主,结合讨论、练习、测试等方式进行。培训中要着重对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进行调查技能的训练,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普查员培训不得少于2天,普查指导员培训不得少于3天。力争做到所有普查工作人员都经过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是:污染源普查方案的内容,普查范围和主要污染物,普查技术路线,普查方法,各类普查表格和指标的解释、填报方法,普查数据录入软件的使用,数据库的管理和普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七)质量保证

区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专门的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文件,确定普查工作评价的标准,指导全区普查质量控制工作。

按照全市的统一规定,建立全区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岗位,并对污染源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

制定污染源普查各项技术规定,吸收相关行业或领域的专家参加,对污染源普查方案和重要技术规定进行评审和论证,确保污染源普查各项技术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区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污染源普查数据的质量核查工作,在各主要环节,按一定比例抽样,抽查结果作为评估全区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的依据。数据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必须重新调查。

(八)宣传动员。

区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通知》要求,深入开展污染源普查的宣传工作,为污染源普查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根据普查不同阶段宣传的重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策划,落实经费,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确保宣传效果。要突出主流新闻媒体的作用,组织开展一些有影响力的宣传活动,把宣传动员工作贯彻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始终。

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并认真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重点调查产业活动单位应当设立污染源普查机构,负责本产业活动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工作。其他各类法人单位应当指定相关人员负责本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各有关单位应当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普查员。

五、普查经费

普查所需经费由市、区财政共同负担。区政府将污染源普查所需经费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普查经费,用于本级普查方案制订,组织动员、培训,入户调查与现场监测,设备购置,数据录入、校核、加工、检查验收、总结、表彰等。

六、普查资料的填报和管理

污染源普查分析范文2

污染源数据是重要的基础环境数据。开展污染源普查是为全面掌握和了解各类企事业单位与环境有关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制定经济社会政策提供依据。搞好全县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准确了解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有利于正确判断我县环境形势,科学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有利于有效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有利于提高环境监管和执法水平,保障县域环境安全;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普查时间、对象、范围、内容和污染物种类

(一)普查时间。

污染源普查总体时间为3年(20*年10月-2009年12月),普查正式开始时点:20*年12月31日24时。

时期资料:20*年度。

(二)普查对象及范围。

凡在我县所辖区域内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均属普查对象。流动污染源不作为此次普查对象。

1.工业源。

主要普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含4个行业)外39个行业中的所有企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大门类39个大类524个小类。工业源普查对象划分为重点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两部分,分别进行详细普查和简单调查。

重点污染源范围:重点工业源主要分以下3类,对重点工业污染源需进行详细普查。

(1)有重金属、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排放的所有工业企业。

(2)11个重污染行业所有工业企业(见附件2)。

(3)16个重点行业中规模以上企业(除11个重污染行业外,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县工业污染物排放量1%以上的行业,见附件2)。

一般污染源是指工业源中除重点污染源以外的工业企业。这类企业数量多,且大部分规模小、污染源排放总量少、企业填报能力差。对这类污染源进行简单调查。

2.农业源。

主要普查第一产业中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

农业普查范围主要是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划,针对谷物、油料和豆类作物、蔬菜及花卉等种植业,果类、中药材和烟叶种植业主要产区开展农药和化肥污染调查。

畜牧业和渔业普查范围以人工养殖为主,主要是针对规模化养殖场和淡水养殖场展开污染调查。

农业源调查的内容包括污染来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排放规律、污染治理设施及其运行情况等指标。

3.生活源。

主要普查第三产业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染。

第三产业普查范围主要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宿业、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行业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洗染、理发及美容保健、洗浴、摄影扩印、汽车与摩托车维修与保养等经营单位,医院,具有独立燃烧设施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民用核技术利用单位和大型电磁辐射设施使用单位。

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普查以县城、建制镇为单位(不包括村庄和集镇)进行生活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的调查。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和危险废物处理厂等。

(三)普查内容。

1.工业源。

(1)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及其他相关情况。包括企业经济规模、主要产品、登记注册类型、行业代码、所有制、排水去向等。

(2)原材料消耗情况。包括水的使用和消耗量、能源(煤、油、电、气等)结构和消耗量、燃料含硫量、主要有毒有害原辅材料消耗量等。

(3)生产产品情况。包括企业主要产品的种类、产量等。

(4)污染设施情况。包括排污口数量、排放浓度、锅炉窑炉数量等。

(5)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再利用情况。

(6)污染物监测和污染治理设施情况。包括监测点位、时间、频率、污染治理设施投入和运行情况等。

2.农业源。

(1)样本基本情况。包括经济规模、主要产品、生产经营类型和规模、用水情况、排水情况等。

(2)产、排污情况。包括化肥、农药施用情况,农膜施用和秸秆处理情况,饲料饵料投放情况,各种污染物产生、残留和排放等情况。

(3)养殖业污染治理情况。各种污染治理设施的治理效率、污染物去除情况、投资和运行情况等。

3.生活源。

(1)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第三产业单位注册的基本登记信息,各类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污染治理情况等。

(2)城市(镇)生活能源结构及其消费量、污染物排放情况,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浓度等。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单位基本情况,污染治理设施情况和运行状况,污染物产生量、处理处置等情况,渗透液、污泥、焚烧残渣的处置及利用情况等。

(四)普查污染物种类。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点的原则,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种类是对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义的污染物,主要是《国家“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和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规划所涉及的,以及国家现行环境统计报表中调查的各类污染物。

1.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BOD5、挥发酚、六价铬、氰化物。

2.废气: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

3.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类调查)、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放射性废渣等。

4.农业源中总磷、总铜及毒性高、用量大且难降解的农药和鱼药。

三、普查技术路线和步骤

(一)普查技术路线。

按照现场监测与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数计算相结合、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国家指导与地方实施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普查技术路线。

1.工业污染源中占全县污染物排放量65%的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采用现场监测和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等方式测算污染物排放量,并按照规定程序和方法相互校验、核定污染物排放量。

其他工业源,采用分类抽样监测的方式,并用产排污系数法核算污染物排放量。在无法采用实际监测法和产排污系数法核算时采用物料衡算法。对污染物排放量小、排放形式简单的,也可以用排污系数法直接计算排污量。

2.农业源采取对部分种植业面源污染进行典型抽样调查的方式,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全县农业普查和有关农业统计,推算全县农业面源污染情况。

养殖业采取对部分养殖企业进行典型(抽样)调查的方式,根据养殖规模采用排污系数法直接计算排污量。

3.生活源第三产业中的调查单位采用分类抽样监测方式,核对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测算污染物排放量。

居民生活污染调查根据统计人口、生活用水量、能源结构和消耗量情况,通过排污系数测算污染物排放量。

(二)普查步骤。

本次污染源普查分3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成立机构,落实经费,开展宣传,进行组织动员;制定普查方案和技术规范;验证排污系数和物料衡算方法;开展普查培训。

2.普查阶段:对排污企业和单位进行检查和调查,填报普查表,完成审核录入工作,建立污染源档案。

3.上报阶段:完成全县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审核和汇总,建立全县污染源数据库,接受市环保局审核验收,上报普查数据。

四、普查组织实施

(一)基本原则。

全县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

(二)组织机构。

成立*县第一次全县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组织实施工作。普查工作在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县环保局抽调人员组成5个组(宣传教育综合协调组、监测与技术组、现场调查组、数据处理审核组和农业组)开展工作,对全县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由县环保局法制科负责,工作时间为3年。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

1.组织拟订全县污染源普查方案,经全县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

2.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县污染源普查各阶段工作方案。

3.组织开展全县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宣传报道。

4.向领导小组提交普查报告,根据领导小组决定上报普查数据。

5.承办*县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办公室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部门分工。

普查工作由全县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县环保局牵头组织全县污染源普查工作,负责撰写全县污染源普查方案和不同阶段的工作方案,制定有关技术规范,组织普查工作培训,对普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上报。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参与编制和审议污染源普查方案及各阶段工作方案,指导和督促检查污染源普查工作,参与和支持第一次全县污染源普查工作,并按照各自职责协调落实相关事项。宣传部门负责组织污染源普查的宣传和新闻工作。发展改革部门(经贸部门)配合做好工业源的普查及污染源普查成果的分析、应用。财政部门负责普查经费预算审核、安排和拨付。环保部门、建设部门负责生活源、城镇垃圾集中处理设施普查。农业部门、环保部门负责农业源的普查。工商部门负责提供污染源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统计部门负责审定污染源普查表,参与普查总体方案设计,协同环保部门做好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

(四)时间安排。

普查工作总体时间安排为20*年10月至2009年12月(工作时间为3年),分为3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年10月-20*年12月。

(1)启动(20*年10月-20*年4月)。

组建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开展第一轮宣传报道活动。成立普查工作办公室。

(2)技术准备(20*年1月-12月)。

制定普查方案,确定普查技术路线;

开展污染源监测,对占全县污染物排放量65%以上的污染源开展监测,污染源单位建立、整理排污台帐和原始记录(20*年4月-12月)。

(3)培训与动员(20*年4月-12月)。

成立相关普查机构(20*年3月-4月)。

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省、市污染源普查培训(20*年5月-11月)。

完成普查数据的上报(20*年9月-12月)。

收看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电视电话动员会议;开展第二轮宣传报道活动(20*年10月)。

做好普查填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清查企业、调查单位的名录,整理原始记录和台帐,核查主要生产设备的状态和生产能力等情况(20*年11月-12月)。

2.全面普查阶段:2008年1月-12月。

(1)县污染源普查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对排污企业情况进行调查和检查,要关注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污染源和农业面源,防止漏报,为普查资料的填报做好充分准备(2008年1月)。

(2)组织开展全县各排污单位填报工作,进行数据录入,建立污染源档案(2008年2月-8月)。

(3)接受市普查办公室对数据的抽查和审核(2008年6月-12月)。

3.上报阶段:2009年1月-12月。

县普查办公室对数据进行校核、汇总,建立全县污染源普查数据库。经过分析、加工,形成报告,普查数据上报市普查办。

(五)培训。

1.全面普查前的培训(20*年5月-11月)。

对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及时正确地开展普查和上报数据。培训内容包括污染源普查方案的内容,普查范围和主要污染物,普查技术路线,普查方法,各类普查表格和指标的解释、填报方法,普查数据录入软件的使用、数据库的管理和普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2.全面普查开始后的培训(2008年1月-6月)。

根据普查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普查数据汇总、审核,普查数据录入和污染源数据库的建设,普查的质量保证,普查成果的开发利用等。

(六)宣传动员。

县污染源普查办公室要按照《通化市第一次全市污染源普查方案》和《*县第一次全县污染源普查方案》的要求,开展污染源普查宣传工作,为污染源普查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根据不同阶段普查宣传重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策划,落实经费,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确保宣传效果。要突出主流新闻媒体作用,组织开展一些有影响力的宣传活动,把宣传动员工作贯穿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始终。

五、普查经费

(一)经费来源。

所需经费由县财政负担。财政部门要把污染源普查所需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

(二)经费预算。

县污染源普查办公室要根据普查工作方案编制普查总体经费预算和年度经费计划,经财政部门审核后,作为污染源普查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分年度按时拨付。

(三)经费管理。

污染源普查经费由县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严格执行预算范围和财政制度,从严控制支出。

六、普查资料填报和管理

污染源普查分析范文3

[关键词] 水库饮用水 水质现状 水源保护 治理 东张水库

东张水库作为福清市最大的饮用水源,向东张水库供水厂、东张水库第三供水厂、东江水厂以及福清市自来水公司供应源水,年供应源水4000多万方,受益人口达60余万人。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流域内畜禽养殖业无序发展、人口日益膨胀和工业布局不合理等原因,水源污染日趋严重,尤其是东张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加重,蓝藻频繁爆发,部分水体出现“水华”现象,严重影响以东张水库为水源的多个供水厂供水安全,对人民身体健康存在潜在威胁。因此,保护饮用水源、水质,既是福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关系到福清市人民生命健康的大事。

众所周知,水源保护工作不仅意义重大,而且是一项严密的系统工程。一方面要做到“两个结合”:水源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相结合、汇水区的水源保护投入与水库水源开发利用创收相结合;另一方面还要做到“四有利”:既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又有利于开发水资源,既有利于促进汇水区农村经济发展使农民得到实惠,又有利于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水源保护的长效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讲,东张水库的水源保护工作非常艰巨。

1 东张水库水质现状及污染源情况分析

东张水库修建于1958年,至今已有五十年库龄,本流域面积约2002,主要入库河流有龙江干流、灵石溪、东林溪,另有一都溪和太城溪两个引水工程。东张水库库内水体富营养化状况比较严重。如自2008年冬季以来福清市旱情一直比较严重,当年四月,东张水库水位降至40.96m,水量约为3600万方,由于上游来水量比往年少,外源营养成分输入也随之降低。据环保局监测站及水质自动监测站提供的水质检测数据,水库水源总氮1.0mg/L,总磷为0.04mg/L左右,介于Ⅲ―Ⅳ类水之间,这说明形势不容乐观;随着雨季来临,径流量增大,外部污染物随着径流汇入水库,水体中总磷、总氮浓度将会大幅增加;2007年5~9月,水库坝前水域曾出现过“水华”。对此,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应加快水源保护工作。当务之急是抑制水库“水华”再次爆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氮、磷的入库量。

从东张水库水源保护科每月采样送监测站检测的结果以及水库来水量上看,并通过加权统计得出:水库年总氮、总磷入库量分别为450.2吨、34.84吨。其中:前洋溪年总氮、总磷入库量分别为283.44吨和22.70吨,全年水质达到Ⅲ类标准;东林两溪及其他溪流年总氮、总磷入库量分别为125.7吨和10.13吨,全年水质介于Ⅳ-劣Ⅴ类;灵石溪来水水质较好,年总氮、总磷入库量分别为19.42吨和0.81吨。要使东张水库的总氮、总磷浓度达到GHZB1-1999的Ⅲ类标准水质水平,其允许的总氮年入库量为72.36吨,总磷5.63吨,就要控制年削减总氮量为377.84吨、总磷量为29.21吨。

据调查,造成东张水库水质氮、磷超标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入库溪流周边乡村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在东林两溪的汇水区内的主要污染源有玉埔村的两家养鳗场以及其后山的大量养鸡场、梨洋村后山的养鸡场和养猪场以及东风村、西山学校排放的大量生活污水。根据调查,所建成的截污管道已部分拦截了东林两溪的污水,现在东林两溪入库污水量已明显减少。但东张镇区产生的生活污水基本上是直排入库,特别东张中学和东张卫生院污水还未接入截污管道。因此,我们建议尽快启动截污管效用,以便减轻东张水库外源污染的负荷量。

其次,前洋溪年来水量占水库年来水量的58.16%,经前洋溪入库的总氮、总磷年入库量占水库年总氮、总磷入库量的62.96%和65.15%。据了解,造成前洋溪水质氮、磷超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前洋溪的源头莆田大洋乡存在畜禽养殖场以及东张镇底、道桥、岭下村的6家养鳗场产生的废水直接排放到前洋溪,导致前洋溪来水水质下降。由于行政区划缘故,隶属于莆田市的大洋乡养殖污染局面始终未得到有效遏制,这正是导致前洋溪来水水质长期得不到明显改善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次,太城溪污染严重,水质全年处于地表水劣Ⅴ类标准,因而近两年几乎没有引水入库;一都镇和东张镇的几个乡村近5万亩的枇杷林和普礼村的5家养鳗场,主要是农业面源污染和养殖废水污染。每到雨季,随着污水冲刷,地表污染物就随着径流汇入水库;一都溪万利水库为了保证引水水质,一般是引用末段洪水。

2 水源保护工作的措施

几年来,东张水库不断加大水源保护力度,认真总结水资源保护工作经验,在龙江办、环保局积极协助下,积极地开展水资源保护。东张水库自2007年以来,提出水质与水量并重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成立了水源保护科,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并通过光纤将水质检测数据进行联网共享,在汇水区树立水源保护标志牌共31面,道路警示牌3面,建成一公里环湖路围网工程等。同时根据东张水库富营养化污染特征和污染产生原因,为防止和消除水质污染,保证水质水体的使用功能,应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手段,对东张水库水域环境进行科学管理,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水库富营养化污染控制方案和综合防治对策,应加强对以下主要措施进行落实:

2.1 控制水库水体富营养化。首先,治理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削减外源营养盐的输入量;其次,通过不投饲料的放养虑食性鱼类(如:红、白鲢鱼)来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2010年水库水产养殖共投放红、白鲢215.73万尾。

2.2 制定科学防治方案。组织编制了《福清市东张水库饮用水源污染控制与污染防治方案技术报告》和《福清市东张水库饮用水源污染控制与污染防治方案》,并按《福清市东张水库饮用水源污染控制与污染防治方案》进行有效防治。

2.3 完善截污工程,解决东林两溪污染源以及镜洋垃圾堆放问题。

2.4 库区的垃圾清除。利用枯水期低水位,组织人员捡拾库底旧鱼网、破浮球等垃圾,清除长期因水位高滞留在库区水体的垃圾。

2.5 保证供水厂的供水质量。加密对水库汇水区以及水库进出口及库心8份水样检测,并及时向各供水厂发出水质预警报告,要求各厂准备充足的活性炭,以实施水库水源爆发“水华”的应急方案。

2.6 加强普查和重点冶理相合。东张水库水源科同志加紧巡查汇水区污染源情况,做到每周巡查一次。并将主要污染源,如镜洋镇梨洋村后山以及玉埔村后山存在大量的养殖场,列为首要整治的重点,做好相应补偿后坚决给予拆除。

2.7 加强保护水资源宣传。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相关宣传日,利用政府平台推动与大众媒体结合进行专项报道,如与福清市共青团委、环保局联合举办以“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为主题,发放水资源保护宣传手册,解答许多群众关心的饮用水有关问题等开展宣传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

3 污染治理的建议

3.1 加快环东张水库截污管道建设。要尽快将东张、镜洋镇部分村庄生活污水以及西山文武学校的污水接入截污管道,将东张镇区、镜洋环库周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到截污管道排出库外。同时要推广沼气池使用,尽量削减污水中的氮、磷含量。

3.2 建议政府加大上游(包括莆田市大洋乡镜内)畜禽养殖及水产养殖场污染源拆除力度,并防止重建或扩建行为。另一方面,加大我市辖区内养殖场的整治,按照龙江办提供的《相关责任单位2008年(第三期)畜禽养殖场协议签订、拆除及验收统计排行表》材料,镜洋镇要拆除21家养猪场共10200多平方米,另要拆除养鸡场8家、养鸭场6家。

3.3 建议市政府把东张水库汇水区作为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区。加大投资力度,打生态农业牌,坚决不建工业村,建立品牌农业经济园区,实行测土施肥,滴灌技术,建成农家游等生态旅游区,并且实施适当的生态补偿,提高汇水区农民收入,提高汇水区内群众的水源保护积极性。

3.4 加快建立东张水库水质检测室。形成水质自动站、环保局监测站以及东张水库水质检测室三部门携手联合,对水库汇水溪流以及水库水体,开展多层面、多时空水质检测,并进行数据共享,做到适时、准确把握东张水库水质变化趋势,客观评价水库水资源保护工作成效。

污染源普查分析范文4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重庆万州

中图分类号 X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3-0229-02

农业面源污染即农业非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具有分布面比较广、排放的量多、随机性强、治理难度比较大等特点[1]。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2]显示,2007 年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总氮为270.46万t,总磷为28.47万t,分别占同期全国排放的57.19%和67.27%。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流域污染的主要因素,我国七大水系的水质总体呈重度污染,湖泊(水库)等水域出现较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以2004年、2005年均值计,三峡库区来自面源的CODMn、总氮、总磷负荷分别为58.6万、33.8万、1.0万t,分别占总污染负荷的70.8% 、60.6% 、74.9%[3]。可见三峡库区面源污染严重,是入库污染物的主要构成者[4]。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形式,从2个村分别随机选择50户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的土地总面积为3 200 m2。

1 种植业污染现状

1.1 农药污染

据调查,万州农村居民使用农药为常用液态除草剂和杀虫剂,如甲草胺(低毒)、百草枯(中毒)、甲磺隆(低毒)、氧化乐果(高毒)等。石人村50户农村居民年使用总量为108.7 L,黄泥凼村50户农村居民年使用总量为45.6 L。因此,万州地区的单位面积年均使用农药为468.8 L/km2。据文献报道开县岳溪镇单位面积年均使用农药为150.5 L/km2 [5],可见万州地区单位面积土地的农药残留量高于同为三峡库区的开县。

化学农药在施用后,有80%以上的农药成分会残留在0~20 cm的表土层内。通过喷雾施药时只有30%左右会附着在植物体上,另外有40%~60%会通过沉降作用降落到地面[6],最后会被雨水冲刷并沉积到土壤中。按附着在植物体上的农药为30%估算,万州区单位面积土地农药残留量为328 L/km2。

1.2 化肥污染

据调查,万州农村主要使用的是氮肥和复合肥,石人村户均年使用氮肥994 kg、复合肥272 kg。黄泥凼村户均年使用氮肥294 kg、复合肥144 kg。因此,万州农村化肥年平均实施用量为201.25 t/km2。据有关资料显示,化肥施入农田后被作物利用、吸收的仅占其施入量的40%~50%[7],还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各种途径损失于环境中,并成为重要的污染源。根据调查数据,再利用化肥流失匡算系数[5]。计算得万州100户农家所使用的化肥中氮流失总量为10.7 t,单位面积流失量为33 350 kg/km2。据有关文献显示,重庆市开县岳溪镇年均氮流失量为250 t,单位面积流失量为13 44 kg/km2。2007年山西省昔阳县年均氮流失量为5 331.35 t,单位面积流失量为2 376.83 t/hm2[8]。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万州区的氮肥利用率是很低的,因此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是万州区农业发展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3 秸秆处理现状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对农作物产生的秸秆大都是采用就地焚烧的办法进行处理。由于农作物秸秆中含有氮、磷、钾、碳、氢元素及有机硫等。特别是刚收割的秸秆尚未干透,经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及烟尘,在阳光下还可产生二次污染物。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石人村被调查的50户农家中玉米、水稻、小麦、豆类、薯类户均年总产量为3 672.4 kg,而黄泥凼村被调查的50户农家中同类农作物户均年总产量为3 826.6 kg,黄泥凼村被调查的50户农家每年通过农业生产产生的秸秆总量大约为1 200 kg。对于秸秆的处理,可总共分为2种方式:一是就地焚烧,焚烧量占总量的80%;二是喂牲畜、过腹还田,占总量的20%。石人村50户被调查农家农业生产产生的秸秆总量约为1 000 kg。处理方式也为上述2种,其中就地焚烧的占总量的90%,喂牲畜、过腹还田的占总量的10%。据文献报道,黑龙江省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秸秆中,有50%用于家庭燃用,有23%用作饲料,其中有3%过腹还田,用于焚烧或废弃的大约占到21%[9]。由此可见,万州区的秸秆利用率还是很低。

2 万州区畜牧养殖业污染现状

经过对石人村和黄泥凼村的实地调查分析,得出2个地区的牲畜养殖情况如表1所示。

根据相关文献中的数据[10],再结合畜禽的排泄系数和畜禽粪便中营养物氮和磷的浓度,对2个地区被调查的100户农家所养畜禽1年排泄的粪尿中氮、磷的含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表2。由于人们缺乏对牲畜粪尿的处理知识,在未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的情况下,就随意排放,或直接排放到河流中。而粪尿中大量的氮磷和其他污染物质可以随地表径流直接进入自然水体,严重影响水体水质。粪尿中的氮、磷元素进入到水体中后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大量水生生物的死亡以及水质恶化。一些生物病原菌也可随粪便的排泄而传播出去,影响到人体健康。

3 万州区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现状

根据实地调查结果显示,五桥、分水两地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主要是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以及有毒垃圾。

据调查,石人村50户年均产生可回收垃圾1 300 kg、厨余垃圾200 kg、有毒垃圾3 kg;黄泥凼村50户年均产生可回收垃圾15.8 kg、厨余垃圾0 kg、有毒垃圾0.3 kg。2个村年均产生可回收垃圾205 593 kg/km2、厨余垃圾31 250 kg/km2、有毒垃圾515.6 kg/km2。根据调查,2个村的垃圾总量及人数计算,得出万州地区农村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达1.22 kg/(d·人)。相关文献数据显示,我国的农村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可达到0.86 kg/(d·人)[11]。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万州农村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略高出国家人均水平。可以看出,2个村产生的生活垃圾主要是可回收垃圾和厨余垃圾,有毒垃圾较少。由于农村居民普遍缺乏垃圾处理方面的知识。因此,这些垃圾大多是在路边或田边随意堆弃。这样不仅会占用一定的土地,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还容易污染土壤环境。残留的有毒有害物质不仅在土壤里难以降解挥发,而且可能会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坏土壤中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改变土壤的性质和结构,阻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4 建议

针对上述污染现状,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应该提高农药化肥利用率,合理灌溉;二是合理利用畜禽粪尿,建立科学环保的集中处理设施;三是对于生活垃圾应分类回收并集中处理。

5 参考文献

[1] 梁卫红.农业面源污染及控制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93-297.

[2] 赵其国,骆永明,滕应,等.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其研究进展[J].土壤学报,2009,46(6):1146- 1154.

[3] 王丽婧,邓丙辉,李子成.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面源污染特征与防治策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8):783-787.

[4] 重庆市万州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万州调查队.2008年万州统计年鉴[M].重庆:万州统计局,2008.

[5] 朱文彬,祁俊生,徐玉婉,等.三峡库区典型乡镇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18):52-55.

[6] 李晓梅.浅谈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J].节能减排,2009(7):30-31.

[7] 田兴云,冯德华.减少农药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6):245-246.

[8] 陈林兴,胡志华,孙建国.稻田灌水量与化肥流失量关系的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3):51-52.

[9] 姚宗路,赵立欣,田宜水,等.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中长期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1):288-292.

污染源普查分析范文5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我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农村环境情况严峻,环境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农村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农村的环境监管能力十分薄弱。全县各级要切实增强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周密部署安排,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统筹工业和农业污染防治,统筹点源和面源污染治理,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二、明确我县农村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要以综合整治为手段,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提升农村环境监管,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发展绿色农业,有效控制农村环境污染,农村环境质量特别是重点区域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基本解决农村“脏、乱、差”及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到年,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一定进展,生态示范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基本清楚,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普遍提高,农民生活与生产环境有所改善。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5%;村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2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1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1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率提高10%以上。

到2020年,全县农民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的状况彻底改变,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和公众环保意识明显提高,农村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50%;村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

三、全面建立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工作机制

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乡镇、各部门要积极创新农村地区环境管理措施,尽快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环保牵头、部门协同、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建立主要领导全面负责的目标责任制,将责任逐级落实到各村组,落实到各系统各单位,不断强化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措施。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密切配合,加强协作,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效率,形成支持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合力,扎扎实实推进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工作。

环保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督促落实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饮用水源污染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与修复等示范工程的建设。负责乡镇工业污染防治和乡村企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做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认证和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等工作。

发展计划部门负责制订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划及有关鼓励政策,会同环保部门制订农村环境保护建设规划等。指导农村工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企业技术改造;指导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动农村工业企业走环境友好型企业的路子。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实施农村土地用途管理,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指导农村集体非农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管理;负责监督管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矿山的生态治理和修复。

建设部门负责制订镇村建设规划,指导并组织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的处理及村容村貌的整治。

农业部门负责指导农业产业发展,组织实施农村沼气工程、乡村清洁工程、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农业的推广示范;做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及其他农产品基地的环境监测、评价及监督管理工作;配合做好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

林业部门负责推进农村生态建设工作,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防护林和“三化一片林”等工程。

水利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农村水利工程、农田基本建设和农村供水、人畜饮水工程和水保生态工程。

卫生部门负责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的建设工作,指导乡镇医疗机构依法处置医疗垃圾。

交通部门负责农村公路建设。

财政部门负责积极支持农村地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工作,安排相关补助经费。

四、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

要把饮用水安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是环保部门要会同水利部门建立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完善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建筑物,加强监测和监管,完善各类标示牌、界桩及警示标示,坚决依法取缔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保护区。二是加强分散供水水源周边环境保护和监测,及时掌握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防止水源污染事故的发生。三是各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单位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急预案,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四是加强农村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和监测,开展地下水水功能区划制定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五是环保、卫生防疫、水利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评估,掌握水质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水质状况。

五、严格控制农村工业及生活环境污染

(一)严格控制乡村工业污染。制订和完善村镇环境保护规划,按照环境功能区划和工业企业相对集中的原则合理规划村镇工业企业布局。依法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污染控制,防止城市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一是村镇二、三产业发展必须符合村镇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二是新上项目应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和入河排污口设置同意制度,确保稳定达标排污。三是引导、鼓励村镇工业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对合理开发和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工艺技术先进、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在环保专项资金使用上优先予以扶持。四是坚持有计划开发和规范开采,坚决依法制止私采乱挖矿产资源行为。建立生态恢复责任制,对已造成生态破坏的矿区逐步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切实维护矿区农民的环境权益。五是实施各类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进一步强化各类园区的环境保护措施。开展循环经济示范,推行清洁生产,完善基础设施,实现污染“零排放”。工业园区建设要推进同类企业、行业的集中,形成区域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集群;农业园区建设要以集约化、规模化、循环化为原则,从区域农业产业特色出发,基本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二)加大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的,以治理农村“脏、乱、差”问题为抓手,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有步骤地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全县各乡镇应建立垃圾站,对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提倡资源化利用或集中处理。在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利、人口不集中的乡村可采取堆肥或就近简易填埋;在经济基础相对较好、人口聚集密度较大的村庄要实行卫生填埋等无害化处理,或就近纳入乡镇集中处置系统;县城周边及城郊结合部、宝平公路沿线地区,要充分依托现有的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及便利的交通,逐步推广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在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要根据排放生活污水的水质与总量状况,采用沉淀池处理或通过沼气池净化处理,县城附近的乡镇可将乡镇生活污水并入附近的县城污水处理系统;在人口密度较低、环境容量较高的广大农村地区,可采用净化沼气池、小型人工湿地等方法进行分散处理;实行农村净化沼气池建设与改厕、改厨、改圈相结合,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推广农村清洁能源。结合我县畜牧业较为发达的实际,大力推广生态养殖,发展农村沼气,推广“四位(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一体”等能源生态模式。结合“一池三改”(建沼气,改厨、改厕、改栏圈)农村沼气能源建设工程,资源化利用人畜粪便,大力推广太阳能技术,最终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在秸秆资源较丰富的农村聚居区,推行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气化集中供热或发电工程,积极扶持秸秆收购企业和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六、突出防治农村农业生产环境污染

(一)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部门要做好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全面掌握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和农村生活产生的主要污染物种类、产生量、排放量及其去向。掌握农业污染物排放规律和主要影响因子,掌握农业污染的动态变化趋势,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污染。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鼓励农民使用农家肥、新型有机肥料及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鼓励农膜回收再利用;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禁止露天焚烧秸秆。

(二)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主要要做好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对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进行集中治理,对分散式畜禽养殖采取建设养殖小区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一是按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结合我县实际,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依法限期关闭、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二是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现有超标排放污染物的,进行限期治理。三是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等措施,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三)积极防治农村土壤污染。立足实际,全面调查分析全县土壤污染状况,准确掌握土壤污染类型、分布、范围、程度和污染物种类、来源等,分析污染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土壤污染状况数据库,制订土壤污染防治对策,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好土壤污染修复试点工作,搬迁企业必须做好废弃厂区土壤修复工作,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超标耕地实行综合治理。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耕地应依法调整用途。严格控制主要粮食产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积极推广生态农业,加大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和环境监管力度。加强生产基地灌溉水源、农药和化肥使用的监督管理。积极发展有机食品,建设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立生产基地土壤、水、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制度。

七、加强农村地区自然生态保护

以我县细鳞鲑自然保护区为中心,借创建生态示范县的契机,做好全县农村生态保护工作。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在适宜地区开展工程造林、义务植树、流域治理等小治理;在造林绿化困难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结合林业重点工程,大面积、跨区域实施封山育林、育草和禁牧,促进生态功能的恢复。加强对矿产、水利、旅游等资源开发活动的监管,努力遏制新的人为生态破坏。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沙化。重视自然恢复,保护天然植被。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乡村绿化、农田林网建设、四旁植树和低效残次林改造。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外来有害物种、转基因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环境安全管理,严格控制外来物种在农村的引进与推广,保护农村地区生物多样性。

八、大力开展创建和示范工程活动

以积极开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绿色文明示范村活动为抓手,把创建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和推动一批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实力较强的镇、村率先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带动全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开展。不断深化巩固生态示范县建设成果,到2020年,建设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1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创建成5个环境优美乡镇,28个生态示范村,省级绿色学校及绿色单位15个,市级绿色学校及绿色单位30个。

九、加强农村环境监管和监测能力建设

农村环境保护是公益性事业,全县统筹逐年增加农村环境保护的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在各有关部门争取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在实行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各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切实落实建设、水利、交通、供水、绿化、治污等各项工作任务,认真组织实施。重点支持饮用水源地保护、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及生态示范创建活动的开展。逐步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投入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县级环保部门的工作重心要逐步实现由城区向农村转移,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环境预警监控体系。重点加强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硬件设施、技术手段和人员队伍建设。各乡镇人民政府应明确分管环境保护的领导并逐步建立环保监察员制度,制订村规民约,组织村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把环保工作职责落到实处。

污染源普查分析范文6

上半年,我市统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统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大滁城”建设和“三大战略”的实施,以“百日提效”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为抓手,大力加强统计基础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有关工作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认真做好各项统计年报和定期报表工作

全省专业年报会议结束后,各专业科室均能按时予以贯彻,并按省局要求,拿出针对我市实际的具体操作意见,召开了市直单位和各县(市、区)专业年报会议。为加强对年报工作的领导,我局还成立由局长负责的年报工作小组,负责对重大、敏感统计数据的审核把关。对20__年各项定期报表,采用短信催报等方式,坚决杜绝迟报、漏报、缺报现象的发生。各种统计报表上报后,相关科室还及时组织编发各种统计信息和分析,积极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主动为地方党政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二、围绕中心,努力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统计工作重点,深入开展统计调查分析研究。按照市委韩书记的要求,先后组织并完成了《__市与周边城市主要指标的比较分析》、《__几个五年计划时期主要经济指标位次》等,组织开展了1000户“三农”问题专项调查,并形成综合分析报告,配合市政协设计、组织开展了“大滁城”建设问卷调查,撰写了《“大滁城”建设中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等,受到市领导的褒奖。市委书记韩先聪在我局报送的统计分析《__经济徘徊与突破--与周边地区发展情况对比简析》作出批示:此分析很好,我们应扬长避短,补缺补软,特别是对相关发展质量的指标一定要提升,要求相关部门阅读、研究;并希望统计部门加大统计分析力度,多出精品,多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做好服务。他要求统计部门要与时俱进,提高水平,要在与省内各市和江苏邻市的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从而找准定位,拿出措施,并制定相应的赶超计划。副市长王图强对市统计局报送的统计分析《工业经济增长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近年全市经济发展情况初探》作出批示:这篇文章写的较好,请经委参阅。

同时,我局还主动及时为妇女、儿童“两纲”监测提供优质服务;为企业申报免检、名牌产品提供全程服务;做好外资企业联合年检工作;积极参与县(市、区)政府目标考核,为市委提供县(市、区)领导班子及成员实绩分析。“两会”期间,我们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指派专人全程参与,测算了20__年政府工作报告和2020年规划中的相关数据,本着科学、严谨、细致、求实的原则,及时搜集、整理、提供了“两会”上各种报告、讲话所需的资料,认真核查和统一了“两会”材料的相关数据,对“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执行情况报告》、《财政预算执行报告》等所有参阅文件的数据进行了汇审、核实,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受到代表的好评。上半年共编发各类统计分析、信息180多条,被各种媒体和上级统计部门采用90多条(次),印发各类期刊资料12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固本强基,进一步加强统计基础工作

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统计工作,逐步推行以“块”统计;积极探索规模以下工业、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抽样调查方法;根据统计基础提高年的安排和省局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实行新开工项目入库准入制度,印发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工作的通知》(滁统[20__]23号),要求:一是建立入库项目报告准入制度。从20__年定期报表开始,在上年结转库的基础上,对所有新入库的新开工和单纯购置建设项目都必须实施先报告、后入库制度。二是实施新开工项目统计信息

通报制度。各县(市、区)统计部门要定期与同级发展改革、规划、国土和建设部门交换新开工项目信息,核实项目情况,确保项目信息准确。三是实施投资数据评估反馈制度。各县(市、区)投资相关数据必须等到国家、省和市统计局评估审核完毕后方能对外使用。四是加大新开工项目统计核查、检查力度。原则上要求对所有500万元及以上的新开工项目都必须进行实地核查,对具备入库条件的新开工项目,各地要及时报告并入库统计。五是实施新开工项目统计责任追究制度。各地开展的新开工项目报告准入和核查等工作,将纳入各县(市、区)统计局年终考核内容。按照制度规定,两次核实增加规模工业98家;实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规范名录库维护工作。抓住省政府基层基础督查的契机,各县(市、区)都开展了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检查,统计基层基础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市109个乡级统计单位,33家有专门统计机构,配备184名专兼职统计人员,有专用电脑46台。信息化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四、高度重视,扎实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成立了工作小组和办公室,制定了《__市统计局关于

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工作内容和重点。一是抓好制度清理。开展调查研究,找出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对现有制度进行全面、系统的清理和审查,按照“坚持、完善、废止”的要求分类登记,做好制度清理工作。二是抓好制度完善。在全面清理审查的基础上,对那些与反腐倡廉实践相脱节,与党和国家新近出台的法规制度相违背的规定,及时予以废除;对那些不适应反腐倡廉现实需要特别是缺乏针对性、有效性的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对于过于原则、不便操作的制度进一步细化,制定配套措施。三是抓好制度创新。针对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紧紧围绕规范权力运行、消除滋生腐败的条件和空间、转变干部工作作风、规范执法行为、维护群众利益,突出抓好加强行政监督、执法检查、有效控制数据质量、提高统计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抓好干部任免、资金管理和使用、固定资产保管和使用、办公用品采购等行政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抓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转变作风和民主集中制等方面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四是抓好制度落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制度宣传学习活动,针对制度执行不力、不到位问题,研究提出确保反腐倡廉制度贯彻执行的有效措施,着力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经过清理,梳理出需要修改完善的制度6项,坚持保留的制度2项,改革创新的制度1项。

五、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机关“百日提效”行动

4月10日,市统计局召开机关和二级机构全体干部职工会议,就韩书记重要批示部署讨论活动。会议认真学习了两篇批评报道和韩书记就两篇批评报道所作的重要批示,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凤桐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紧紧围绕本部门、本科室干的怎么样?下一步应该怎么办这个重点,认真开展了讨论。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从4月下旬开始,用100天时间,在本局机关及所属城调队、农调队、普查中心,集中开展“百日提效”行动,以期把效能建设引向深入,使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机关作风明显改进,工作节奏明显加快,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制定了详尽的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的工作小组,明确了目标要求和具体的工作时间表,重点在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优化科室职能配置和优化工作流程等方面下工夫;结合纪念大包干30周年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讨论,围绕实施“三大战略”和“干的怎么样”、“下一步怎么办”以及管人、管权、管钱制度,抓好制度完善和创新;建立下访机制,要求各分管领导每月至少在分管科室当一天办事员,每月至少利用一天时间下基层开展调研,亲身体验工作流程,了解基层情况,提出改进方法、提高效能的具体建议;启动行政问责制,对违反有关规定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厉行问责

通过“百日提效”行动,对我局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对已有的工作流程进行了再造和优化,明确了各自工作目标和年度任务。招商引资进展顺利,对农业普查和年报数据进行了衔接,按时了普查数据公报,积极做好经济普查前期准备工作,全椒、明光档案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投入产出调查和成本费用调查如期完成,统计分析和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都较上年有较大提高。

六、开拓进取,认真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

20__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加快统计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一年。下半年,全市统计工作将继续围绕“大滁城”建设和“三大战略”的推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为中心,不断加强统计能力建设,为实现__跨越式发展做好服务,当好参谋。认真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扎实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和各项统计调查工作。我们要认真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皖政〔20__〕125号)要求,认真抓好普查机构、经费、人员、业务“四落实”。组建普查机构,落实普查经费,做好普查员选调,分级做好培训工作,制定科学可行的普查实施方案,搞好普查试点,认真组织实施单位清查。要广泛开展普查目的、意义和要求的宣传,引导广大普查对象依法配合普查,

教育广大普查人员依法开展工作。要严格执行《统计法》、《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坚持依法普查,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行为。20__年年报是普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严格执行年报制度,加强对年报数据的质量审核与控制。认真做好农业普查资料开发利用、资料编印、总结表彰等后续工作。积极配合做好全国污染源普查和文物普查工作。继续做好各种制度性调查和监测。二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针对省政府统计基层基础检查中反映出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制定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具体意见,提请市政府印发;加快信息化步伐,配合省局到市的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增强法制观念,规范基层统计行为。

三是积极推进能源统计工作。在做好市级能源统计工作的同时,研究制定“__市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和“__市单位gdp能耗监测指标体系实施方案”;研究制定并适时公布县级能耗监测方案和有关能耗指标;积极争取设立能源统计机构,充实能源统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