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科技创新规划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科技创新规划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科技创新规划方案

企业科技创新规划方案范文1

当前,受国内煤炭产能增长、进口增加、水电出力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煤炭价格和企业利润明显降低,煤炭产业高投入、高产出和高盈利的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煤炭产业将由投资驱动进入到创新驱动阶段,煤炭企业间将由产量和规模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

因此,我国煤炭企业除了适当调整煤炭生产供应量外,应当积极实施转型升级,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实行科技创新和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矿井现代化建设。

2.人才储备工程建设

依据按需引进、讲究实效的原则,从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人才需求预测,制订企业急需的紧缺专业人才目录,从高校或科研院所大力招聘紧缺专业人才。做好新进人才的入职培训及见习管理工作,使新进人才能够尽快掌握生产技能,适应煤炭企业的工作与生活氛围。

加大煤炭企业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技术人员设置相应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制定合理的技能培训计划。积极开展导师带徒活动,通过与更富有经验的其他技术人员的互动来激发自身的创造性。

构建煤炭企业区队班、组长专项培养与素质提升实施方案,提高基层区队工作管理水平,形成匹配合理的人才梯队,为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3.人才培训工程建设

利用煤炭企业内部培训资源,建立适应企业工程科技人才发展需要的培训体系,完善分层管理、分级负责的人才培训管理体系,开发满足企业员工技能发展需求的培训项目和培训材料,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培训师队伍。

与煤炭类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通过联合举办专升本、工程硕士等培训班,分层次地提高企业员工的学历。积极引导煤炭类高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使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煤炭企业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建立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网络体系。由于煤炭企业大都处于偏远地区,交通不方便。因此,搭建起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远程教育互动平台,为企业员工提供优质的教学与实验资源,提高企业员工解决实际生产难题的工作能力。

4.人才选拔机制构建

依据德才兼备、公开选拔、结构优化、满足发展需要的原则,加强选人用人制度化、规范化及程序化建设,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在组织推荐、群众推荐及个人自荐的基础上,扩大竞争上岗等选人用人比例。同时,制定优秀人才破格晋升的规则方法,从基层中选拔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

在企业员工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使每个员工根据个人发展目标,采用目标管理的模式进行自我管理。拓展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空间,让工程科技人才在管理和技术岗位上都能得到重用,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从而促进煤炭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5.人才考评机制构建

坚持分级管理、逐级考核的原则,建立各专业工程科技人才的可量化操作的指标评价体系,规范考核标准和考评程序,对企业各类人才进行工作能力和业绩水平的客观评价和考核。通过定期考评,使工程科技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当前绩效与目标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修改完善个人的行为计划,保证工程科技人员在实现工作目标的同时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将员工工作业绩的考核结果与收入分配相挂钩,与岗位调整及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建立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强化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行人才的动态管理,实现人才效益的最大化目标。

6.人才创新激励机制构建

结合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情况,改革薪酬分配制度,建立与员工类型和工作性质相吻合的薪酬体系,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多层次激励制度,使人才获得与所做贡献相匹配的待遇和收入,激发专业人才的科技创新热情。同时,充分发挥创新型科技人才在企业发展创新规划、科研开发决策中的参谋作用,搭建多岗位锻炼的工作平台,拓展技术人员成长通道,鼓励专业人才在企业科技创新中成长创业。

7.人才关爱机制构建

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企业文化。改善专业人才的工作环境,解决各类专业人才在学习培训、医疗保健、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工作及生活需求,为各类专业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加强人才间的联络与沟通,使专业人才感受到企业的人文关怀,把幸福生活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最终人才服务于企业的科技创新,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8.总结

企业科技创新规划方案范文2

自2014年Facebook豪掷20亿美元收购Oculus以来,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便成了全球智能市场的新宠。谷歌、索尼等科技巨头先后推出了自己的VR产品,成了VR产业的先行者;国内的小米、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企业也相继进军VR领域。

VR作为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基于3D动态视景的沉浸式交互环境,伴随大数据、新一代显示技术、可视计算、人机交互和数字感知等技术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热潮。在百度百科中这样解释VR――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所言,虚拟现实可能是一项颠覆性技术,是未来互联网的入口和交互环境。其已经成为支撑各技术发展的新的现实平台,可以推动许多行业实现升级换代式的发展。

新兴产业“一路高歌”

VR作为科技前沿领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美国、英国等科技发达国家均从政府层面支持虚拟现实产业发展,中国也出台了许多利好政策。

虚拟现实技术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为我国VR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2016年8月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对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诸多前沿科技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划。强调要突破虚实融合渲染、真三维呈现、实时定位注册等一批关键技术,在工业、医疗、文化、娱乐等行业实现专业化和大众化的示范应用,培育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产业。同时,《“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强调超前布局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以构筑新赛场先发主导优势。除此之外,《“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等扶持政策也陆续出台,均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VR产业的发展。

2014~2016年,VR处于市场培育期,对于一个新兴的产业来说,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很大程度可以从宏观上推动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在VR初期发展阶段。据《2017中国VR产业投融资白皮书》预测,2017~2019年,随着广泛的产品应用出现,VR将进入快速发展期,行业对标准、相互兼容的应用、配件需求出现快速增长,VR消费级市场认知加深,VR企业级市场将逐步启动发展;预计到2020年左右,虚拟现实市场将进入相对成熟期,硬件解决方案趋合、平台系统开源化、大部分技术难题将有效得以解决、内容支撑全面、应用场景改进,产业链逐渐完善。

在政策的东风下,VR实现快速发展,同时也给投资人注入强大信心。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VR投资规模为21.8亿元,投资案例共60轮;2016年投资规模已达49.8亿元,投资案例178轮,投资规模增长128.4%,投资轮数增长196.7%。

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社交网络的下一步是虚拟现实”。从国外的谷哥、索尼、惠普、因特尔、苹果、Oculus等科技公司,到国内的乐视、华为、阿里巴巴、百度、HTC等科技公司都相应设计了VR的开发计划。据了解,2016年中国虚拟现实市场总规模为68.2亿元。2017年伴随着Oculus Rift、HTC Vive、索尼PS VR等多款产品的上市,VR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基于整体市场、产品成熟度及关键技术等指标的研判,赛迪顾问对虚拟现实发展预测倾向乐观,预计到2020年,市场进入相对成熟期,规模将达到91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5.3%。

“下一步”走向应用

2016年12月,天后王菲“幻乐一场”演唱会刷爆了网络。与众不同的是,这一次演唱会还有VR直播。据微鲸VR?APP的直播页面显示,共有8.8万人在线观看。据了解,VR直播需要收取30元人民币的“门票”,其“门票”收入可达到264万元人民币。但是VR直播需要的设备要求和传输带宽比较高,以及可能产生的版权费分拆,这部分收入基本上是杯水车薪。微鲸在VR直播中尽量还原“现场气氛”,但是观众似乎并不买账。众所周知,VR具有沉浸性、交互性、想象性三大特点,然而屏幕分辨率低、颗粒感强烈、画面延迟和卡顿等问题影响用户体验,微鲸VR直播在沉浸感的用户体验上还不尽如人意,叫好与唱衰并存。

有人说,VR在2016年上半年一片火热,下半年便是冬天,历经了戏剧般短暂的热潮。对于VR到底是不是一场泡沫,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对此表示要持保留意见。虽然目前VR的发展还未达到理想的状态,不论是设备、内容,还是技术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硬件设备标准不统一是隐藏在VR热潮之下的一大阻力;交互方式不完美,动作捕捉、眼球追踪等技术有待提高。作为一种新兴技术,VR的表达还有待完善,其“下一步”将走向应用。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硬件备受资本瞩目,包括硬件输出,比如VR眼镜、头盔、手柄、耳机等,以及输入端硬件,如动作捕捉和识别技术等。2016年,流向硬件端的资本明显减少,流向应用和内容制作端的资本有较大提高,包括游戏、视频、教育、直播等。目前单纯做硬件融资难度加大,能拿到融资的硬件商基本都是做“硬件+内容+平台+服务”的全生态型企业。资本在产业链环节做更全面的筛选,VR在进一步完善发展。

虚拟现实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硬件、软件、应用和服务等方面都是VR的自然表达形式。真正的VR创业者们,喜欢用“脑后插管”来描述最优秀的VR体验,它不仅可以满足娱乐消费领域的需求,其社交属性带来的爆炸性需求将使虚拟现实成为未来科技创新的基础性技术,也将给医疗、教育、娱乐、旅游等诸多行业带来本质变化,虚拟现实的应用前景广阔。

企业科技创新规划方案范文3

数字化特色:以出版发行科技期刊为主营业务的卓众出版,公司规模和赢利能力在科技期刊出版领域位居前列。2009年4月,卓众出版成立新媒体事业部,从数字化战略规划、各网站项目、数字化媒体平台建设、无线增值业务等方面积极进行多种尝试,并小有成效。比如手机杂志业务,《车主之友》杂志曾在2010“首届中手机杂志排行榜”榜上有名。

点评:曾70%的收入来自汽车、工程机械行业的卓众出版,在纸媒广告下滑的困境下,积极进取强化传统业务,贯彻“有形产品+无形服务”的理念,同时在新媒体业务的探索上,它也在开始积极规划。外科技期刊《Wired》(《连线》)创造的新媒体奇迹或许就是它的榜样。

《中企业家》

所获荣誉:第二届中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优秀出版人物(前社长刘东华)

数字化特色:《中企业家》一直在积极地进行新媒体方面的尝试,2009年12月,《中企业家》宣布与卓望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推出《中企业家》专属的“WeFound文房移动阅读器”终端。2011年《中企业家》的新媒体战略越来越清晰,要为决策人群提供“MWM”(Mgggzine杂志、Website网站、Mobile手机)解决方案。其手机报2011年2月14日正式上线,也推出了iPad应用程序。

点评:在《中企业家》的网站上我们已经能看到《中企业家》在打造全媒体的方案,包含iPhone、iPad、Wap及手机报业务几大板块,同时2011年杂志社也在吸纳新媒体人才,用来自行开发iPhone、iPad应用及其它智能手机的相关应用等。

荣誉中思索未来

中出版政府奖是对期刊获奖者们三年来各方面成效的一份总结,他们的努力和进取精神值得业界共同学习借鉴。

荣誉之中去思索未来,思索数字化这个绕不开的话题。我们对《当代》编辑部主任杨新岚(《当代》获期刊奖)及计世集团运营总裁黎争(《IT经理世界》获期刊奖提名奖)进行了回访。以下为详细内容:

1.出版政府奖是家新闻出版行业的最高奖,贵刊斩获大奖,请谈谈感想。

《当代》:获奖后,从主编潘凯雄到普通编辑,大家都非常高兴。我们觉得这次获奖是一份很好的贺礼,贺《当代》杂志出刊200期,贺我们人民文学出版社建社60周年。

《当代》和《收获》两家文学刊物能双双进入20名的获奖行列,我们感觉这是政府对原创文学的重视和支持。从经济角度来说,我们既不大又不强,但从文化生态来说,我们担的道义和文化又很有份量。

近年来,我们做了许多努力来保持《当代》的品牌,坚守作品的标准不因经济或人际关系而变化。坚守刊物的整体品质和格调。此次获奖,更加肯定了我们坚守的信心。

《IT经理世界》:感谢主管主办单位,感谢出版政府奖评审机构,这是对杂志社全体同仁工作的高度认可和强大激励。

《IT经理世界》作为技术创新改变商业文明的发现者、倡导者和推动者,将继续坚持我们的信念:“技术创新改变商业文明”。在2011年,我们将更多关注技术创新改变商业文明,创造高价值内容与服务;将更加高标准、严要求,为中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为中企业和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做成最具公信力的商业管理媒体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2.第二届中出版政府奖首次增设期刊奖。您认为这一举措有何意义?

《当代》:我觉得期刊奖和图书奖的最大不同是它的奖励对象是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是个专业化的团队,是业内的领头羊。奖励了这些期刊,能更好地激励他们的示范效应。外的期刊在整合行业资源和推动行业发展作用巨大,我们的期刊值得借鉴。

《IT经理世界》:期刊是出版界非常重要的一支生力军,非常贴近中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而又不断产生原创思想。增设期刊奖,将极大地鼓舞中期刊人,将非常有助于期刊的发展壮大。

3.在颁奖典礼上数字出版被多方提及,您如何看待当下期刊数字出版的现状?

《当代》:期刊数字出版,目前是中知网和龙源期刊网大一些,我们都有合作。当下数字出版群雄并起,有些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劲头。我觉得数字出版是趋势,但有两个大问题。一是版权问题,期刊有实效性,一些文摘类期刊根本没有时间去落实版权问题。二是作者、期刊和网络的分成问题。现阶段的期刊数字出版深受这两个问题困扰。

《IT经理世界》:期刊数字出版,是当前很多期刊正在实践或者尝试的一个方向,其实这是读者阅读体验的新发展。目前这方面的实践还不成熟,参与各方还在探索适合的运作模式,也还存在资本运作、知识产权保护、终端发展等方面的问题,理顺之后将会迎来规模化发展。

4.请结合贵刊谈下数字出版能给期刊带来哪些改变?

《当代》:我们是传统文学,编辑年龄偏大,但我们始终想赶上数字出版的潮流。我们已经有自己的网站,目前仅限于把过期的长篇小说以外的内容免费供读者浏览。数字出版带给我们的变化尚在观望中。

《IT经理世界》:说到底,期刊提供的是信息服务,读者愿意以什么方式接收和阅读信息,我们就应该提供这样的方式。科技的发展使得很多全新的阅读体验得以实现,而新的体验也会带来新的商机,《IT经理世界》会抓住数字出版带来的新机会。

5.2011年,贵刊数字出版方面有哪些新规划?

企业科技创新规划方案范文4

关键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财税政策

基金项目:2015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5C28)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9月27日

一、引言

东莞作为一个中小企业制造名城,在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大格局下的高速增长之后也步入“新常态”,正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爬坡越坎阶段,产业层次整体不高的局面亟待改变,突破关键就在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能否准确识别阻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瓶颈因素,并采取适宜的措施予以消除,无论是对于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还是东莞经济的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东莞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东莞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现状

1、创新活动的研发投入强度不够。企业的自主研发投入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基础,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本文以研发费用与企业销售收入比值来说明创新活动的科研经费投入强度。根据以往的经验,研发费用不足销售收入1%的,企业难以生存;达到3%的,企业可以勉强维系;达到5%的,才有可能与其他企业竞争;而只有达到8%的,才有机会发展壮大。通过对东莞在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上市企业中的惠伦晶体、正业科技、硕源科技、粤林电气等8家资源较丰富的企业财务年报的测算,近三年研发投入平均也只有4%上下,而其他数量众多、资源贫乏的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就更不乐观。

2、创新成果有限,产业化程度低。由于东莞过去多数民营企业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从事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整个产业链也比较低端,导致中小企业长期未能形成良好技术创新意识。尽管在大众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状况明显好转,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经济资源先天薄弱,导致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直接影响技术创新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即使企业形成了专利技术,由于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不健全、创新成果商业化与产业化程度不高,导致许多授权专利成果只停留在纸面上,没有完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一步削弱了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的积极性。

(二)东莞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

1、企业经营成本过重,融资困难。节能减排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导致各类生产材料、能源价格上涨,用工荒致使企业人工成本迅速增加,在各种生产要素联合涨价的压力下,中小企业运营成本也大幅度攀升。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对宏观经济形势更加敏感,在外需低迷、内需收缩的局面下,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自2011年第一季度开始下降到100以下,至今仍然未超过100这一“枯荣线”。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由于天然高风险性和规模弱势,在经济不景气且经营持续成本上升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资金短缺,靠自身积累获得技术创新资金比较困难;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倾向于为大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以降低贷款风险,加上风险投资、信用担保制度等还不够完善,以致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渠道极其有限。中小企业受制于资金短缺,难以制定和实施长期的技术创新规划,是一直以来限制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瓶颈因素。

2、中小企业创新人才基础薄弱,人才流失严重。尽管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城镇就业岗位,但对高素质创新人才吸引力明显不足。因为中小企业无论工作稳定性、薪金待遇、职位晋升等方面在短期内都无法和大型企业相比,导致多数高素质人才不愿意选择高风险的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就业。根据课题组成员对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部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员工本科学历绝大部分都未超过50%,这对于以创新为使命和生存手段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无疑折射出人才储备不足。代表东莞最高科技水平的松山湖开发区中小企业况且如此,其他镇区的中小企业人才资源就可想而知了。由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限,企业并未进行系统的职位分析和职位价值评估,导致制定薪酬制度不合理,绩效工资或期权没有起到足够激励作用,同时企业内部人才培训体系不完善,影响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以上原因都是加速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人才流失的主要因素。

三、东莞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强度不够。近年来东莞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的背景下,财政科技支出绝对量不断增加,对企业的科技扶持力度持续增强。由于无法获得具体的中小企业创新财政科技投入,但东莞是中小企业制造名城,所以用总的财政科技拨款数据来替代中小企业财政科技支出也不影响总体判断。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用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地方财政总支出比例来衡量。深圳作为产业转型升级成功典范的创新之城,近五年深圳市财政投入科技创新的资金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基本维持在5%以上高水平,带动了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稳步提高。如图1所示,尽管东莞的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不小,相对强度基本都在3%以上,但是和深圳这种标杆性的创新之城比较,差距还是十分明显。在2009~2013年度期间,从绝对财政科技投入来看,东莞的最高投入年份是2012年的18.54亿元,而深圳即使是最低投入年份2011年也有70亿元;从财政科技投入强度来看,东莞除了在2011年的财政科技投入强度略微高于深圳之外,其他的四个年度都远远落后于深圳。所以东莞在财政科技投入强度上有待于加强。(图1)

(二)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财政政策不到位。目前,东莞还没有建立起健全的有效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投融资体制,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缓解。首先,财政补贴的重点本应向吸纳就业和促进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倾斜,而在实际操作中,财政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普惠性,财政补贴面广量小,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非常有限;其次,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杠杆效应还不突出,还不能够以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整个信用担保体系的大发展。尽管政府财政直接投资设立的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有一定规模,但是对互助担保机构投入不足,对再担保投入建设滞后,也影响了财政资金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杠杆作用,不利于形成社会多元化投资、机制灵活有效、面向市场的担保机构体系;最后,财政扶持推动担保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建设滞后,同时由于创新性中小企业具有天然的高风险性和规模劣势,最终导致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资金融资扶持积极性不高。

(三)政府采购政策不利于中小企业。政府采购是“需求拉动”政策,既可以为中小企业创造稳定的市场需求,降低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风险,又可以通过其示范效应引导全社会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有极大促进作用。虽然东莞政府采购制度也有鼓励自主创新的相关规定,但是由于对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政府采购比例不高,同时缺乏可行产品认证制度和自主创新企业评价标准,且政府采购实施细则也不够完善、政府采购的监管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政府采购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作用并不明显。

(四)税收优惠政策中小企业难以享受到位。现行促进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侧重所得税为主,流转税优惠相对较少,且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覆盖面窄、优惠力度较小、设计内容分散、扶持环节较片面、地方财政执行力度也不够,导致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效果不显著。同时对人力资本加速形成的税收激励措施也不够完善,削弱了科技人员的创新意愿等,增加了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的负担和风险。这种不以科技研发投入为核心优惠对象的税收政策,容易脱离激励科技创新的初衷,也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培养的成效和质量。

四、完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财税政策建议

(一)建立稳定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东莞近年来财政科技支出的绝对总量虽不断增长,但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财政支出的比重相对量却波动幅度过大。政府应该通过地方立法明确规定每年财政预算中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应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并且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预算财政支出的比重不得低于5%,实现财政科技投入的制度性增长,充分发挥财政科技支出的导向作用和乘数效应。同时科学合理编制年度财政预算,优先安排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并加强预算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预算中安排的中小企业财政科技创新支出能够得到严格的执行。另外,在提高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财政科技投入的同时,必须确保企业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

(二)健全和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融资体系。地方政府除了继续改善银行抵押和担保贷款这种传统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也要大力发展融资租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比较新型的融资渠道。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是金融机构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所以政府要从政策层面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贯彻政府主导的理念,建立健全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对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新增贷款担保而产生的风险,财政给予担保风险资金支持,通过这种财政资源配置给政策性担保、再担保机构,间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应该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及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引导基金,完善其风险投资机制,并聘请专业的创业投资机构进行运作和对其所投项目进行跟踪管理,立体构建“拨、贷、投、贴”的财政金融联动投入机制,推动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融资支持。

(三)加大政府采购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政府采购政策可以为创新的中小企业提供稳定的产品市场,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研发风险和市场竞争风险。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制定比较完善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明确政府采购规模占GDP的比重,逐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同时逐步完善《东莞政府采购实施细则》等配套措施:一是要建立对自主创新产品的认定标准和认证制度,进一步明确中小企业专用采购目录和采购比例;二是要初步探索中小企业创新产品的“首购”和“优先购买”制度,以便降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市场竞争风险,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开拓市场;三是要降低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准入条件,比如降低单笔采购合同金额,降低对企业资质信誉的要求等,并适当给予其投标价格一定优惠。

(四)加大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力度。国家近年来大力推行结构性的减税,多项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也陆续出台,但经济下行压力局面依然十分严峻,中小企业经营依然困难重重。东莞作为中小企业制造名城,应该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力度便于促进中小企业在有限财力中加大创新投入,释放更大经济活力。建议允许科技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建立科技开发准备金,借款利息支出允许企业所得税税前据实列支,并可以无限期递延扣除政策。科技开发准备金用于企业研发、引进技术吸收、知识产权保护利用、技术培训等方面。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及时更新设备,允许其采用加速折旧方法,同时对技术转让或提供技术服务实行免于征收增值税。对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三年免征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财税部门要提高对中小企业税务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减少中小企业获得创新税收优惠的成本,把提升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培育税源的重要保障。

(五)完善科技创新人才优惠政策。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是中小企业创新的源泉,所以政府不仅应该鼓励企业对现有员工进行再教育培训,而且应该为中小企业引进科技创新人才搭建平台,提高科研创新人才的优惠待遇。因此,东莞地方政府可以对中小企业的职工教育经费实行一定配套补贴,对于企业购置的用于员工培训的设备等投资提高贴息贷款,以降低员工培训成本。在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优惠政策方面,对中小企业发放给科技人员从事科研创新活动的各类奖金、津贴允许在税前据实扣除。对中小企业科研人员参与自主创新项目所取得的收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因参加研发项目所获得的奖金和专利权等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可将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实行一定比例的税收返还。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企业科技人才在子女入学、住房福利补贴、户籍、医疗保健、职称评审、科研经费资助等方面配套措施。

(六)建立财税政策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机制。大力推进绩效评价,完善项目管理制度,提高绩效意识,切实加强对财政专项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的监督检查。东莞政府应首先明确划分权力与责任范围,组织财政、审计、中小企业局等部门联合调查组对科技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管理;其次,结合东莞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实施方案、实施细则、指标体系,明确绩效考评管理要求,推进绩效评价管理体系建设。在财税政策实施之前,对科技创新型的中小企业进行科技资金申请流程和使用范围进行辅导,同时不定期的进行常态化期中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寻找原因并提出相关整改措施;最后,项目结束后进行总结和评估,其结果也同时作为今后立项、确定预算及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骗取、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行为,按相关法律规定予以处罚,并追究有关单位及相关人员责任。

主要参考文献:

[1]贾康.论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J].税务研究,2015.1.

[2]陈华.山东省运用财税政策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4.45.

企业科技创新规划方案范文5

Key words: high technology enterprise;innovation efficiency;DEA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3-0039-02

1 选题背景

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但只是一味增加创新投入而忽视了效率问题,导致创新活动效率低下,弱化了创新的意义。在我国创新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境下,深入研究创新效率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而且,像云南省这样经济不发达的城市来说,研究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对于提高云南的经济有很大的帮助。

综合目前国内外对高技术产业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创新效率问题的研究主要针对发达国家,较少针对发展中国家,针对某一省份的少之又少;研究角度主要从宏观或中观两个角度,较少从微观角度分析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问题;主要侧重于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等方面,很少运用定量方法对企业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分析也流于表面,未能深入分析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以云南省高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方法对其创新效率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

2 指标的选取、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结果

2.1 指标的选取

基于DEA方法是研究投入与产出的效率问题,本文对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研究主要从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两方面来探讨其效率问题。创新投入主要选取高技术产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X1(万元),高技术产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X2(人)两个变量;创新产出主要选取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Y1(万元),高技术产业发明专利申请数Y2(项)两个变量。本文搜集了云南省高技术企业2009-2014年的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

2.2 模型的构建

假设有n个待评价的决策单元,使用m种投入要素,生产s种产出。在本文,m=2,s=2,n=6。对于每一个决策单元DMUj都有对应的效率评价指数:

运用式(2)的最优解?兹0、?姿0、s0+、s0-,即可判定决策单元的有效性情况。

2.3 实证结果

本文运用DEA方法,从效率方面对云南省高技术企业创新活动进行评价与分析。测度高技术企业各年份的纯技术效率,深入分析非DEA有效企业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情况。其结果如表1。

纯技术效率=1.000,说明在产出没有冗余情况下,第一个投入要素和第二个投入要素都没有投入冗余。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云南省的高技术产业在2010、2012、2013和2014年的投入产出是有效的,即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投入是最小的。而2009和2011年则没有达到有效水平,其纯技术效率分别为0.917和0.822。

那么,在产出一定时,投入需要达到怎样的水平才能有效,投入冗余量是多少。在2009年,高技术产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X1(万元)需要降低到3972.573万元,高技术产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X2(人)需要降到16050个人才能有效,投入冗余分别为357.427万元和1926人。在2011年,高技术产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X1(万元)需要降低到13221.275万元,高技术产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X2(人)需要降到20679个人才能有效。投入冗余分别为2864.725万元和4481人。

3 结论及建议

本文采用DEA方法来分析云南省高技术企业创新情况,并评价企业总体的创新效率,得到结论:云南省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中等偏上。在六年的效率评价中,有四年是有效的,云南省的高技术企业有两年的投入冗余,而研发工作人员和研发经费投入的相对冗余是导致企业非DEA有效的主要原因。研发工作人员和研发经费投入比例失衡是造成云南省高技术企业非DEA有效和创新效率偏低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一现状,加以政府和企业针对各自的工作进行如下调整:

①政府层面:制定创新优惠政策,在宏观层面上对企业加强指导,为企业创新营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政策环境。同时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完善高技术企业投资风险控制机制,为企业创新活动拨付足够的资金,在人才和资金方面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

企业科技创新规划方案范文6

无独有偶。不久前,暴风魔镜CEO黄晓杰针对VR行业发展现状提出,“目前VR的受众群体需要从早期使用者过渡到早期大众。创新者和早期使用者(诸如VR发烧友等)对新技术的价格、设备等要求会比较低;但是,当VR面向大众时,大众消费者对价格、体验、技术的成熟度都很敏感,比较挑剔。所以,VR企业只有跨越这道鸿沟,VR才能真正普及;不能跨越,VR注定会是小众产品。”

鸿沟当前,我国VR产业究竟发展到何种地步?未来,VR的哪些细分领域会得到资本的青睐?面对这些问题,近日,由工信部电子信息司指导的虚拟现实产业联盟投资促进委员会正式成立,并了《2017中国VR产业投融资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VR是“老树开新花”

《白皮书》指出,虚拟现实并不是一个新事物,1989年VR被首次提出,然而并未获得市场认可。随着Facebook收购Oculus,以及技术的不断完善,VR在2014年迎来发展元年。2014至2016年,VR处于市场培育期;2017至2019年,随着广泛的产品应用出现,VR将进入快速发展期,行业对标准、相互兼容的应用、配件需求出现快速增长,VR消费级市场认知加深,VR企业级市场将逐步启动发展;预计到2020年左右,虚拟现实市场将进入相对成熟期,硬件解决方案趋合、平台系统开源化、大部分技术难题将有效得以解决、内容支撑全面、应用场景改进,产业链逐渐完善。

就整个产业链而言,虚拟现实包括硬件、软件、应用和服务。其中,硬件包括上游的零部件和中游的设备,零部件主要包括传感器、光学设备、芯片和显示屏;设备分为两部分,输出设备和交互设备。输出设备,即显示端,包括头盔类、眼镜类和一体机;交互设备,即捕捉反馈,包括动作捕捉、手势识别、声音感知等。

软件主要指信息处理系统,即运算处理,主要包括采集合成、渲染呈现和物理反馈。应用即内容,开发不同的应用场景,制作多样化的内容,不断支撑VR九大应用,其中,企业级应用(2B)包括房地产、工程、零售、教育、医疗和军事;消费级应用(2C)包括游戏、直播和视频。服务,即分发运营,包括平台分发、内容运营和销售渠道等。

2016年中国虚拟现实市场总规模为68.2亿元,尚处于市场培育期。伴随着Oculus Rift、HTC Vive、索尼PS VR等多款产品的上市,2017年将迎来VR快速发展期。权威机构预计到2020年,市场进入相对成熟期,规模将达到91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5.3%。

近年来,国内外对虚拟现实的投资非常火热,国外巨头科技公司均涉足VR/AR。2015年全球VR领域共获得6.9亿美元投资,2016年投资规模增长至23.2亿美元,增长率达236.2%,高于其他领域的投资增幅。

从整体上看,2016年与2015年大部分VR投资偏向视频、游戏不同,2016年投资硬件增幅最大,主要得益于硬件厂商Magic Leap的大额融资,除此之外,投资更偏向于广告营销等变现价值更高的领域、以及更具技术价值的软件和解决方案领域。

按照产业链环节来看:2016年广告/营销获得的投资额占VR领域总投资的8%,虽然占比不算高,但是增幅_到438.0%,仅次于硬件环节。广告/营销更贴近消费者,更具备变现价值,在国外受到较多投资意向。

2015年融资最多的领域是硬件环节,包括硬件输出,比如VR眼镜、头盔、手柄、耳机等,以及输入端硬件,如动作捕捉和识别技术。而2016年投融资结构有了显著的变化,流向硬件端的资本明显减少,由2015年的50%下降到2016年的26%;而流向应用和内容制作端的资本有较大提高,由2015年的28%上升到2016年的46%,包括游戏、视频、教育、直播等。

其中,在应用融资中,游戏占比最多,视频其次;教育融资在企业级应用中最突出;在硬件融资中,暴风魔镜融资最大2.3亿元;其它基本为千万元级别。目前单纯做硬件融资难度加大,能拿到融资的硬件商基本都是做“硬件+内容+平台+服务”的全生态型企业;在软件融资中,赛欧必弗融资额较大,为5000万元,其它融资额百万至千万元级别,覆盖环境融合、面部识别、手势等多项技术;解决方案融资集中在交互方案、全景视频等方面;而服务融资以平台、分发为主,融资金额基本在百万元级别。

VR受到资本和政策的热捧

2016年作为虚拟现实的元年,VR也是资本追捧的热点领域。2015年国内VR投资规模为21.8亿元,投资案例共60轮;2016年投资规模已达49.8亿元,投资案例178轮,投资规模增长128.4%,投资轮数增长196.7%。

2015年融资最多的领域是硬件环节,包括硬件输出,比如VR眼镜、头盔、手柄、耳机等,以及输入端硬件,如动作捕捉和识别技术。而2016年投融资结构有了显著的变化,流向硬件端的资本明显减少,由2015年的50%下降到2016年的26%;而流向应用和内容制作端的资本有较大提高,由2015年的28%上升到2016年的46%,包括游戏、视频、教育、直播等。其中,在应用融资中,游戏占比最多,视频其次;教育融资在企业级应用中最突出;在硬件融资中,暴风魔镜融资最大2.3亿元;其它基本为千万元级别。

目前单纯做硬件融资难度加大,能拿到融资的硬件商基本都是做“硬件+内容+平台+服务”的全生态型企业;在软件融资中,赛欧必弗融资额较大,为5000万元,其它融资额百万至千万元级别,覆盖环境融合、面部识别、手势等多项技术;解决方案融资集中在交互方案、全景视频等方面;而服务融资以平台、分发为主,融资金额基本在百万元级别。

国内VR融资主要有种子轮、天使轮、Pre-A轮、A轮、B轮、C轮、D轮融资以及新三板上市等类型。2016年VR投融资主要集中在天使轮,天使轮和种子轮属于前端投资,几乎占到全部融资的半壁江山。这说明目前国内VR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近一半VR企业仍然还处于初步积累阶段,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尚未形成。

VC/PE机构投资多是天使轮,多持谨慎态度。相比于上市公司的大规模布局,国内VC/PE机构总体来看投资VR行业案例数量和规模均比较小,VR作为新兴技术和行业,短期内无法实现成熟的盈利模式,而且初创公司失败率较高,存在较大风险,投资机构的布局相对谨慎。多数机构投资VR均是天使轮投资,投资额为百万至千万元级别。

作为现代信息科技发展的代表,虚拟现实技术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其中就强调超前布局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以构筑新赛场先发主导优势。

2016年8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对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诸多前沿科技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划。强调要突破虚实融合渲染、真三维呈现、实时定位注册等一批关键技术,在工业、医疗、文化、娱乐等行业实现专业化和大众化的示范应用,培育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产业。

除此之外,《“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等扶持政策也陆续出台,均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VR产业的发展。

对于一个新兴的产业来说,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很大程度上可以从宏观上推动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在VR初期发展阶段。只有在政策的东风下,才有可能实现VR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投资人注入强大信心。

爆款应用带动VR新一轮爆发

从VR产业发展本身来讲,未来应用是VR产业的引爆点。VR应用场景多样,消费级应用,即2C应用是最贴近市场的应用,也是最容易推动市场火爆发展的驱动力,其中游戏是VR最先启动的应用,消费者基础最好,最易培育成为杀手级应用。而2B应用则需要靠企业、政府等多方面市场主体共同推动,目前来看,房地产、工程和教育最有可能成为引领企业级市场的应用。未来VR产业更多地将从应用爆发,进而带动硬件的落地和发展,单纯的硬件发展几乎没有可能。

从国内资本的关注度和活跃度分析可知,VR产业投资的重点已从2015年的硬件逐步集中到内容端。输出型硬件市场已有足够的参与者,门槛较低,一旦巨头开始做,小企业将被吞噬,所以VR硬件投Y的早期机会已很小,更多VR小硬件公司已经开始转型做内容分发平台、内容原创生产、内容投资合作等更接近变现的环节。而输入端公司较少,对技术要求较高。VR应用和内容提供商开始受到资本青睐,但目前尚未出现爆款级应用产品,随着未来爆款应用出现,应用将带动硬件落地与发展,整个VR行业也会迎来新一轮爆发。

沿着摩尔定律描述的发展规律,传感器、微处理器、存储器等虚拟现实的关键部件性能将快速提升,包括Google、微软、索尼等在内的科技龙头企业也在不断增加技术研发投入,未来VR技术的提升趋势是不容置疑的。

分析目前VR中的主流技术,可以得出传统显示发展成熟,光场显示、全息显示技术成为关注热点;显卡性能已经跨过性能瓶颈,进入稳定发展时期;VR一体机性能不足,无线传输技术在过度期火热发展。技术进步将在推动VR发展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目前,技术起步期高级阶段、过热期、以及冷却期,前段技术更容易受到资本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