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监管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监管技术范文1
[关键词] IPV6; IPV4; IPv6 和IPv4共存; 网络监管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0- 0077- 02
网络监控是网络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IPv4 上的网络监控系统,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应用,技术也日趋成熟。随着我国基于IPv6 的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和大规模部署,未来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IPv6和IPv4共存的网络环境,如何解决此网络环境下的保密监管技术是行业内的一大难题。
1 IPv4 、IPv6的特点
1.1 IPv4
IPv4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基于IPv4 的应用也已经非常丰富。IPv4的主要特点是:地址长度是32位,面临地址枯竭;IPv4网络中路由系统的可扩展性面临考验,路由表急剧膨胀;IPv4包头长度为20字节,包含至少12个字段,大多数IPv4报文都不包括选项,某些路由器往往将带有选项的IPv4作为特例搁置起来;IPv4缺乏对移动和网络服务质量的支持;协议自身在安全性上不能保,容易遭受网络侦察、报头攻击、 ICMP攻击、碎片攻击、假冒地址、病毒及蠕虫等。
1.2 IPv6
与IPv4 相比, IPv6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1) 扩展地址和路由能力: 使用128 位地址长度,可编址网络节点数量得到充分的扩充;
(2) 简化了报文格式: 对数据报头进行了简化,以减少传输过程中处理数据报头的延时;
(3) IPv6增强了组播支持以及对流支持,为QoS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平台;
(4) IPv6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以对网络层的数据进行加密并对IP报文进行校验,保证端到端的安全。
2 IPv6 和IPv4共存网络环境下的监管难点
针对IPv4 &IPv6网络环境下存在的安全问题,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有:
(1) 如何防止IPv6向IPv4的攻击,此种攻击方式通常为IPv6绕过防火墙攻击IPv4;
(2) IPv6的网络段规模要远远大于IPv4网络段,导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完整的漏洞扫描。攻击者可能将采用被动式域名系统(DNS)分析以及其它侦测技术来代替传统的扫描方法进行攻击,如何抵御攻击成为研究难点之一;
(3) IPv6自带的IPSec给数据包加密使得给现行的防火墙和NIDS遇到了很大的挑战,检测效率大大下降,因此如何有效解析IPv6安全进入IPv4网络环境成为本项目的研究难点之一。
3 IPv4和IPv6共存网络环境下监管技术解决方案
3.1 利用MPLS技术实现IPv6的过渡和共存
目前在MPLS骨干网中部署IPV6互联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客户边缘(CE)路由器上的Pv6隧道。采用客户边缘(CE)路由器上的隧道是部署MPLS网络上IPv6所用的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它不需要更改核心网中的服务商(P)路由器或与客户连接的服务商边缘(PE)路由器。但CE路由器需要升级到双栈模式,并配置其中一个IPv6 over IPv4隧道机制,IPv6域之间采用运行标准的隧道机制进行通信,在IPv4隧道上运行IPv6。
(2) 在IPv4 MPLS核心骨干网上以电路方式传输IPv6。在这种方式下,远端IPv6域间的通信在专用链路上运行纯IPv6协议,底层的机制对IPv6完全透明。IPv6的数据包通过Any Transport over MPLS或 EoMPLS来传递,IPv6路由器通过相应的ATM或以太接口来连接。
(3) 在运营商边缘路由器PE上的IPv6传输。在MPLS的PE路由器配置IPv6,即6PE技术,不需要升级运营商的核心网络,只要将PE路由器升级为mv6佃v4双栈且在连接核心网络的接口上运行MPLS即可,减少了对现有的数据的影响。IPv6转发通过标签交换完成,而无需使用IPv4隧道上的IPv6,也不需要使用其它第二层封装,从而通过网络提供本地IPv6业务,并随着IPv6用户的增长而进行扩展。
(4) 在MPLS网络中全面部署IPv6。该方案是将IPv4的MPLS核心网络升级到了IPv6,其核心网的控制平面需要升级到IPv6以支持在核心的IPv6路由和IPv6的LDP。如果需要提供IPv4/IPv6共存的服务,则需要双控制平面的支持。这可能是MPLS网络大规模应用IPv6后的发展方向。
这几种方式各有不同的特点,可以利用MPLS来实现向IPv6的过渡,是将多业务网络平面和下一代碑网络协议有机结合起来的手段之一。
3.2 基于Nagios 的实现监管
Nagios 监控系统有两种监测方式,一种是直接监测,即由监控服务器直接通过本地插件( plugin) 发送监测指令并获取状态数据; 另一种是间接监测,即监控服务器和被监控对象之间不直接发送监测指令和状态数据,而是通过一个监测系统,由监测系统向被监测对象发送监测指令并将状态数据返回给监控服务器。本文只针对直接监控模式下的IPv6 网络监控进行研究。一个监控系统由监控服务器,监控对象和监控终端组成,在监控服务器上运行nagios 进程,由该进程定期调用插件访问远端监控对象,有些插件可以直接获取监控对象( 主机或服务) 的状态信息,如check_http、check_dns 等; 有一些插件则通过访问监控对象上的,由返回状态信息,一般情况下,监控终端通过Web 形式访问监控服务器获取监控对象的状态信息,当出现异常现象,nagios 可以以邮件或者短信形式发送告警信息给网络管理人员。
环境监管技术范文2
关键词:质量控制;环境监测技术;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5-010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5.052
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在很多地方,人们受到酸雨、雾霾以及噪声等的侵害,还有一些城市,出现了很严重的沙尘暴,这些都是由于人们对于废气的随意排放,对垃圾的处理不当以及对树木的乱砍滥伐所造成的。想要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就应该善待我们的地球,爱护环境,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控制好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定期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让环境质量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笔者将对于环境的监测技术以及环境质量控制的措施进行探讨。
1 环境监测的意义和方法
1.1 环境监测的意义
环境监测是了解环境质量、获取环境信息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对水源、空气、噪声、辐射等进行监测来了解环境污染的程度,具有观测环境变化的作用。保护环境建立在环境监测的基础上,只有经过环境监测,才能获得环境质量的相关信息以及发展趋势,并以此为依据对环境进行治理和保护,只有了解环境污染的程度以及污染源的主要成分,并对其进行分析,找到解决的办法,排除污染源,才能提高环境的质量。例如,在某市的某条河流发现有大量死鱼,只有对河流的水质进行检测,才能了解水中的有害物质以及污染成分,并查处有害物质的来源,从而将其进行排除。同时应对该河流的水进行截断,以防下游人群遭受“毒水”的侵害。
1.2 环境监测的技术与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环境质量的监测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目前采用最多的监测方法有采样分析、现场监测和自动监测等。采样分析就是由监测人员来收集监测对象的样本,例如想要监测某地河水的水质,可采用取样袋装一些样本带回实验室,并采用光谱或者是红外线进行检测,采样分析这种监测方式可用于水源、空气还有一些农产品的农药残留物进行检测;现场监测是指监测人员携带相关监测到监测现场,在现场直接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该种监测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大量采集资料,数据全面客观,并且监测仪器设备携带较为方便,不会产生太多运输成本,对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来说,现场监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自动监测是所有监测方法中最为先进的一项监测技术,该监测方法可用于对水源、空气等进行自动化的监测,因此在国外运用极为广泛。我国在这方面也研发出相关的产品,但是由于技术方面仍然受到较大的限制,因此该种设备在应用上仍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监测效果不理想。总的来说,想要提高环境的监测技术,应注意以下三点:
(1)采样分析的样本应尽量全面一些,使检测结果更加接近事实,减小误差;(2)检测工作应该定期进行,以及时获取最新数据,掌握最新的环境质量相关信息;(3)提高相关检测设备的检测水平,加大对相关设备的研发力度。
2 环境质量控制的措施和效果
2.1 环境污染现状
最近这几年,我国环境的质量急剧下滑,很多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现象,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污染、辐射污染、噪声污染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工厂污水和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是造成水污染的最主要原因,大部分城市的水源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空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城市中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以及工厂中废气的排放。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家用小汽车的数量也趋于急剧上升,汽车为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汽车尾气的排放对于城市中空气质量造成非常大的压力,虽然很多城市已经实施了“限号”的政策,但空气污染仍然很严重,有些城市常常会出现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在城市甚至在一些乡镇中,垃圾污染的现象也尤为严重,“白色污染”问题对人类造成的困扰已经持续很多年,虽然在相关政策的监管下,垃圾污染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快餐”时代的到来,“白色垃圾”的处理仍然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噪声污染在城市中较为常见,最主要的是交通噪声以及娱乐场所的噪声。汽车数量的增加不但会使空气质量受到严重的威胁,汽车鸣笛声也会对城市造成很严重的噪声污染,因此人们常说,城市是“喧哗”的,其实是对城市噪声的抗议;与以上四种污染相比,辐射污染是人们最难以察觉的一种污染方式,但辐射却在无声无息中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城市中的信号发射塔、电视台、电子雾等都是辐射污染的来源,可以说,人们无时无刻不处在不同程度的辐射当中,形势非常严峻。
2.2 环境质量控制的措施
对于环境质量的控制,是保障人们生活质量的基础。在对环境进行监测的基础上,应当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对环境的质量进行控制,使大家能够生存在一个舒适的环境当中。对环境质量的控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
环境监管技术范文3
【关键词】知识经济;图书馆;建设;思考
知识经济时代产生了一系列新的信息、传递手段和认识工具,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知识经济的出现,对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加强数字化建设,深入开展信息化特色服务以及图书管理人员素质能力的培养,将为实现我国新的经济发展战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知识经济环境下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创新
知识经济的核心特征在于创新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知识经济的创新即对知识和信息不断进行优化和组合、产生新的知识。而传统图书馆对外界信息尤其是实效性强的信息获取和利用却比较迟缓,导致了信息流通不畅。知识经济环境下的图书馆必须改变这种状况,通过创造性思维与组织过程,提供一个全新信息符号,创造一整套新的服务内容。
知识经济的典型特征是网络化。传统图书馆的馆藏以印刷型文献资料为主体,还有一些视听型、缩微型、机读型等非书本资料,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活动就是围绕这些文献资源开展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资源将成为未来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主体,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内容将逐步由传统印刷本馆藏的提供向电子信息资源存取方向拓展。为此,图书馆必须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改变传统的馆藏模式为数字化馆藏模式,既节省了时间、资金、资源,又实现了高速度、大容量,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
知识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它的发展取决于知识的占有,人才资源的作用将更加明显。它所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多学科知识的,不仅要具备熟练的信息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应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即图书馆员应是多功能、全方位的开拓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但是,目前大多数馆员知识结构单一,专业技能水平低下。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图书馆应及时调整和优化知识结构,培养新一代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使他们尽早转化成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二、知识经济环境下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创新
要树立科学观念,走科学与民主相结合的决策之路,要具有社会意识和超前意识,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图书馆的现在和未来。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内开放,把图书馆管理的设想、计划、方案通报给全体职工,让他们积极参与图书馆管理,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二是对外开放,拓宽图书馆的发展空间,吸收国内外管理科学的成果,重视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文献共享。
要树立创新观念,图书馆的现代化要求其管理者树立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要敢于改革传统的方法。在观念上讲创新,在服务中求创新,在管理中抓创新,在为读者提供信息中搞创新。图书馆员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图书馆信息工作具有竞争的活力。根据图书馆发展的客观规律,针对社会各界对文献信息的大量需求,选好突破口,提高服务质量。
大力倡导图书馆精神。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管理活动中的一种无形的、重要的激励因素,它能激发图书馆员的进取心、责任感、事业心、求知欲与献身精神,而且具有持久效应。在图书馆管理中,我们应大力倡导图书馆精神。
三、创新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范围
图书馆管理创新是对图书馆的各类资本的聚集、选择、整合、开发和使用,对文献资源、馆舍与设备、事业经费和预算外资金、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等的有效管理和运作的创新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关键是要改变服务方式,即建立电子化、网络化的信息服务方式,不仅实现馆内资源的电子化、数字化,还要形成用户利用电脑便可远端即取即用与立即传播等超越时空的特性。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不同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安排,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在网上利用图书馆,而不必受图书馆开放时间的限制。现在随着图书馆网络技术的发展,跨地区、跨国界的馆际互借也较以往更为方便、更为迅速。这种服务空间障碍的克服,将使全世界的图书馆成为一个互相联系、资源共享的系统。这一切从读者方面来说是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从图书馆方面来说是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
四、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
目前我国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现状:一是队伍结构不合理。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缺乏通晓理论、了解政策、掌握高科技、熟悉业务、善于开拓创新、敢于竞争的优秀人才,单一型、操作型的人员多,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管理创新型人才少;二是人员分布不均匀。从地理上来看,我国东部地区专业人才过于密集,中西部地区专业人才十分缺乏。从部门来看,上层的图书馆人才趋于“饱和.,而基层的图书馆则处于人才“饥渴’状态;三是整体素质还较低。在我国的各类型图书馆中存在着大量的安置人员,对图书馆人员的整体素质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四是高层次人才短缺。在图书馆界,既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有与时俱进的现代管理思想,又懂得营销、善于营销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基于信息营销的人力资源建设,其实质在于培养能为信息找用户,能创造并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素质全面、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同时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使整个团队的价值得到最佳体现。因此,图书馆有必要形成适合图书馆开展信息营销的营销型人力资源队伍。图书馆营销型人力资源建设要经历岗位设置、招聘、调配、培训、考核、激励等过程,同时还要具备一些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人员素质要求、培训内容和激励方式三个方面。对图书馆人员来讲,要热爱图书馆事业,有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热心为广大读者服务;具有一定的图书馆学科知识,包括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描述、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图书馆业务技能,包括认识能力、学习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具有一定的业务及科研能力;在网络经济和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图书馆人员还应具备与其工作相应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技能。
参考文献:
[1]姚立新.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4.
[2]许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相关问题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5,(01).
[3]张欣.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5,(03).
环境监管技术范文4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艺术;生态环境艺术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在这一背景下使得建筑和艺术在快速发展中,进行了各自的取长补短,互相融合。现如今艺术可以用建筑的形式体现出来,而建筑设计中也可以融入环境设计。随着时展,在追求建筑艺术的同时,还应该建立起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平衡,使人类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了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从而促使了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融入环境艺术设计的成分增多。本文针对建筑设计和生态环境问题做了简要的阐述。
1 建筑设计
在古代,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这时的设计者往往就是组织施工者,这些施工组织者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通常是根据建筑物主人的需求,然后根据自己的行业经验并适当加上自己的创造性。正是这种累积的建筑文化,逐渐形成了现在建筑设计文化。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建筑设计一门非常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所谓的建筑设计实际就是指设计者按照投资方或者用户的需求,在投资限额范围内进行周密的考虑,从而拟出合理的预定方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从细节上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考虑设计,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并在图纸上将这些方案加以记录。广义的建筑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设计工作常涉及建筑学、结构学以及给水、排水,供暖、空气调节、电气、煤气、消防、防火、自动化控制管理、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工程估算,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各种科学技术人员的密切协作。长久以来一直困惑大家一个问题就是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到底是人主宰环境还是环境影响了人?其实人在空间之中,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刺激和效应,效应必须满足人的需要。需要反映为人在刺激后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和活动空间状态的推移,也就是人的行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
2 生态环境
衡量艺术建筑设计的标准是建筑不仅要具备优美的造型,而且还要具备配套设施齐全和节能环保的功能。在城市的基础设施中,城市绿地系统占有者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保护城市的生态平衡和净化空气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在进行创建绿色城市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只有搞好城市绿化,创造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目前全球环保人士呼吁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
3 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关系
独特的地域景观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不仅同建筑形象有关,而且同建筑室外绿化景观密切相关,空间环境的特定性是建筑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特征。生长环境和民族文化喜好的不同使各地域的自然植物景观呈现出巨大的差异,而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虽然现代资讯共享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的日渐趋同,使建筑风格的同化现象不可避免,但迥异的建筑室内外绿化景观却为城市面貌带来迥然不同的人文视觉景观,这种不易消融的特点使其成为一幢建筑或一座城市最不易磨灭的印记。
建筑时体现城市整体形象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不同风格的建筑和风格迥异的绿色环境向融合,就构成了城市独有的艺术形象。从美学角度讲,建筑的艺术性,应该立足于周围的环境,并与周围的环境进行整体上的融合,才能体现出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的完美融合,进而恰到好处的表现出城市规划的和谐布局。绿色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易修剪的特点使其在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中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环境问题是一个复合而复杂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可变性也就决定了“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认为自然界“是我们人类即自然界的产物本身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延续都依赖于自然界所馈赠的给养。
4 节能生态型建筑的塑造
“生态建筑”不仅仅是指绿色植物的应用,单纯的颜色改变,更为重要的是环保材料的应用、环保的施工。在各种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为了我们能有个健康的生活环境,设计师义不容辞。建筑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人类对于建筑的需求经历了从遮掩一舒适一健康一绿色这样一个发展过程。第一个阶段是低能耗甚至零能耗阶段,第二、三阶段是高能耗阶段,第四阶段即现在所讲的生态建筑是高能量效率、大量利用可再生资源,突出强调能源节约和建筑材料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避免和减少建筑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损害。目前中国建筑业物质消耗占全部物质消耗总量的 15%左右,建筑能耗约占全部能耗的 28%,建材生产,建筑活动造成的污染约占全部污染的 34%。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建筑节能,对于解决中国能源问题,改善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与科技的和谐统一,实现建筑的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总和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功能灵活多样的目标。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使得我国的建筑行业也步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然而就目前的建筑行业发展现状而言,随着建筑的施工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建筑物的类型和结构都在进行不断的变化。随着我国对国民的精神文明建设进程脚步加快,促使了环境艺术设计逐渐融入到建筑设计中。本文通过对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进行深入详细的阐述,描述了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的关系。为以后的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更好的融合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必将更深层次的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为我国的绿色建筑事业迈向新台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应该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充分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对建筑的设计中,合理的进行规划选址、高效的利用资源能源、环境和功能满足人类的生活精神需要是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融合的本质体现。
参考文献:
1李莉;;论环境艺术中的色彩设计与表现[J];广西轻工业;2007年09期
环境监管技术范文5
关键词:云计算;分布存储;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
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作为21世纪最具革命性的技术,已然走入了千家万户。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所开发的现代有线、无线传输网络与集群,所开发的移动终端设备与存储设备,均成为当代国内居民智能化生活、现代化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植下,企业巧妙地借助互联网时展契机与重要资源,实现了对传统业务的重要创新,并促使我国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极大的发展。
1. 分布储存关键技术的研究
云计算环境下,分布储存技术在整个互联网络系统当中所扮演的角色愈发关键。互联网云计算功能的实现,通常能够满足多个接口数据的准确、对口与快速传递。如果缺乏对分布储存关键技术的研究,将会给云计算功能的实现带来巨大阻碍,造成较多数据丢包、数据失效与丢失等问题。
1.1 数据中心网络构建技术
数据中心的网络构建能够满足数据储存的硬性与弹性要求,将会给互联网络系统数据的存储带来巨大帮助。为此,对数据中心的网络构架进行研究,应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给予努力。针对数据中的硬件系统来说,其通常需要满足后期管理与使用过程中对基础设备使用的要求,其中不但应包含计算机设备、数据库存储设备、局域网络调节装置等,还包括用于支撑各设备及网络稳定运行的监控设备。针对数据中心的软件要求,通常包含有为该数据中心所提供的软件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性,可通过对现有软件服务及其所使用的各类安装应用程序得以实现。
另外,在数据中心网络的构建中,还需要注重后期技术应用的模式选择,根据实际需要为其适配更加科学的构架模式,同样也会给数据中心功能性的发展带来重要帮助。当前,在数据中心网络构架中常用的模式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建立将交换机作为网络构架中心结构的方式。利用该种方式进行互联网络系统数据中心构建,其所坚持的思想是建立在系统思维上的。利用对提供网络服务功能互联网络计算机交换器之间的有效连接,将可促使整个系统中的数据与信息均可实现相互传递与沟通,从而带来整个系统服务器实现对数据进行有效储存、收发及传递的功能。在上述以交换机为节点所构建系统的方式中通常又会细化为3种结构,具体如图1所示。
可以发现,上述树型结构当中拥有3种结构,即:边缘层结构;聚合层结构;核心层结构。通过3种结构之间交换机的有效沟通,将可使整个网络数据中心建设的辐射范围及信息传递效率显著提升。
第二,建立将服务器作为数据中心主要结构的构建模式。这种结构所坚持的设计理念与第一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主要是将服务器作为网络数据中心的重要节点,进而通过在现有各类数据中心服务连接点中安装网卡,利用其所具有的数据分析与传递功能实现对整个数据中心各区域之间的网线连接。上述特点就使得该种数据中心构建不再使用交换机作为转发装置,而是利用网卡及所搭建的服务器实现了数据的处理、交换、储存与传递等多种功能。
1.2 数据容错技术
数据库中庞大的信息与数据在进行网络数据传递、储存与交互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信息丢失与数据交错等问题出现。特别是对当前云计算环境而言,其能够发挥云计算所带来的重要作用,实现对传统数据传播数量、速度与质量本质上的革命,将直接关系到今后数据信息时代的发展。数据容错技术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出现的重要分布储存关键技术之一。该技术拥有能够在数据中心中出现上述问题之后,依然能够实现对之后调用数据的稳步推送与调用,从而促使整个数据中心能够保持持续的运作。利用数据容错技术对现有云计算环境进行有效调控,将可在充分保证当前系统中信息传输与储存可靠性的基础上,实现云计算环境更加广阔的应用,更加能够有利于整个互联网中用户对各类数据节点的访问效率,大大增强了互联网信息传递的优势。相对于缺乏数据容错技术的信息传输方式而言,其会造成系统的瘫痪或者整体储存成本的提升。为此,针对数据容错技术开展应用研究十分有效。当前科学界对该类技术的使用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种:
第一,纠删码容错技术。对容错技术而言,其通常是指在对数据对象进行有效编码基础上,实现一组有序排列数据对象的技术,从而可实现对现有数据中心中长度不一信息的有效简化,使信息与数据在传递过程当中有效简化信息传递、储存与交互操作。而纠删码的容错技术正是建立在上述技术原理之上的,其在数据传递过程中构建虚拟传递通道,从而可避免对个别丢失信息的过于依赖。在整体通道稳步推进基础上,大大弱化了各个信息板块所占有的地位,以系统观思想实现对数据的有效传递。另外,利用纠删码容错技术还可有效降低由于错误所带来的系统查找时间,与系统对错误数据的储存空间,从而便于整体调用效率的提升。然而,纠删码技术也具有一定的缺陷,其忽略数据的方式往往会造成调用数据的总量大于目标数据容量,从而带来了更多数据筛选成本。
第二,复制容错技术。该种容错技术与纠删码技术恰恰相反,其更加易于保证整体数据的高质量,与此同时也使其具有了一定低效率的缺陷。复制容错技术通过在现有数据中心的储存信息基础上,通过利用复制与归类,将系统数据进行了人为模块的划定,并对其储存的排列结构进行了有效调整。这就使得当数据中心中出现错误时,可短时间内利用数据模块到数据节点的方式实现对数据的快速补充,从而实现对数据中心数据的有效修复,带来信息更高质量的调用与交互。但是,就如上文所提及的,该中数据存储结构将会造成数据中心信息储存成本增加,也会大大降低整个系统数据共享的效率。
1.3 节能技术
节能、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各行业中的热门议题。对云计算时代而言同样如此,作为时代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分布储存关键技术而言,其庞大数据库的运行将会带来整体的巨大增加。相较于传统信息储存技术而言,在不断提升云计算环境的功能性特点基础上,有效降低其所消耗的能源,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对于当前该环境下储存技术的节能技术而言,通常包括硬件与软件两个部分。针对硬件部分,其主要是通过节能体系与结构得以实现节能。对于软件部分而言,其通常是使用节点动态运作的方式,实现对能耗的有效节约。
结论
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及其应用的关键所在,不单单在于其信息传输速度,更在于其信息的存储功能。信息储存功能的存在与发展是信息传递速度、质量的重要基础性保障。为此,作者在本文中以互联网云计算环境及国内互联网发展的现状,对当前国内较为经常得以广泛应用的几种关键储存技术开展了理论与应用研究。通过上文的研究,作者以此希望能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数据参考,也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各大从事互联网及周边领域开发企业提供技术指引,从而给国内互联网技术朝着更加广阔与完善的方向发展平添助力。
参考文献
[1]唐亮.浅谈大港油田的数据中心网络改造[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7):70-70,71.
环境监管技术范文6
关键词:云环境;大数据;关键技术;节能技术;数据容错技术
当今世界,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同时,为促进其作用有效发挥,应该把握大数据的关键技术,促进技术水平提高,促进其作用有效发挥,更好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需要,让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有效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与工作。
1.云环境下大数据关键技术的作用
技g需求是大数据关键技术开发和应用首先需要明白的内容,对后续技术开发和具体应用发挥指导作用。具体是指对云环境下大数据技术在性能、功能、设计等方面的期望。需求分析的目的是阐述大数据技术的目的及意义,为大数据技术作用的发挥和有效应用提供指导。
1.1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创造条件
计算机和大数据技术在应用中,不仅推动信息技术的现代化,还能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尤其是在数据应用和处理工作中,更需要开发相应的技术系统,把握大数据的关键技术,顺应这种趋势,对大数据进行有效处理,促进工作水平提高。同时在技术开发和应用过程中,还要考虑技术的可扩展性以及与其他技术的兼容性,为技术升级和更新创造良好条件。大数据关键技术应用中,应该进行综合全面考虑,应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技术管理、系统管理、用户管理等各项功能操作,为大数据的有效利用,作用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
1.2促进大数据技术管理水平提高和作用的有效发挥
总的来说,云环境下,大数据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其关键技术具备以下几项功能:满足技术更新和升级需要,注意技术研发和创新,大数据技术具备让管理员与用户互动的功能,采用科学管理模式促进技术管理效率提高,大数据技术满足系统开发,技术创新和发展的需要。在具备这些功能的前提下,合理进行云环境下的信息系统设计,促进大数据技术管理水平提高,为大数据技术水平提升和作用的充分发挥创造便利。
2.云环境下大数据关键技术的类型
云环境下,大数据技术的类型更加丰富,作用更为明显,能有效满足系统运行需要,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具体来说,大数据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2.1JSP技术
大数据和云环境的具体应用中,为保证数据安全可靠,应该注重先进技术的应用,为人们使用计算机构建先进、安全、可靠的工作平台。同时也方便信息资料查阅,满足人们使用信息资源的需要。同时,在云环境大数据支持下,能够加快设备运行速度,方便信息资料查询,让使用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得到简化,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云环境下,JSP技术的组件性能较高,技术难度低,方便信息资料的使用和维护。并且系统的独立性强度,具有兼容性特征,能够重复使用,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以有效满足大数据运行需要,为各项活动开展创造条件。具体工作中,JSP技术向客户端发出请求,并在服务器支持下转换和编译,高效处理发出的请求,满足人们使用的需要。
2.2Java Bean技术
JavaBean技术是一段Java小程序,利用Java语言编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系统运行中发挥积极作用,它的主要构成内容包括属性、事件、方法。每个JavaBean技术可以实现一个较为独特的功能,通过对该技术的组合和应用,可以生成新的应用程序,为人们使用计算机创造条件。JavaBean还能实现一次性编写,使用简单,操作方便,不受时间和地点束缚,为云环境下使用该技术提供便利。
2.3JDBC技术
具体是指Java数据库连接技术,主要构成内容包括接口和类,采用的是Java语言进行编写,可用于执行SQL语句。具体的程序开发和应用中,利用Java语言就可以完成数据库应用程序的编写任务。大数据环境下,JDBC技术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建立与数据库之间的密切联系,方便数据库信息传递和使用,并有效处理数据库的返回结果。通过JDBC技术的应用,能提高系统性能,确保工作平台有效开展各项活动,节约技术运行时间,提高设备综合性能,让数据库有效发挥作用。
2.4SQL Server数据库
SQL Server数据库也是大数据环境下重要的技术类型,它不仅能存储大量数据,还方便数据资料查询,满足用户使用信息资源需要,进而提高数据处理效率,确保信息技术处理效果。具体来说,云环境下,SQL Server数据库的综合性能高,系统管理工作水平高,具备强大的数据信息处理能力,能够保证数据安全,并具有强大的数据复制和管理功能。有利于提供良好的平台开发条件,方便用户操作,促进数据处理水平提升。
2.5节能技术
云环境下,节能技术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组成部分,硬件部分通过节能体系与节能结构来实现,软件部分通过节点动态运作方式来实现。通过该技术的应用,能有效降低云环境的能耗。
2.6数据容错技术
该技术的应用能提高大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利用多样数据丢失后可以方便找回的特征,进而对数据进行处理。但该技术可能加大系统能耗,需要利用复制容错技术和纠删码容错技术(如图2所示)恢复和改进。
2.7云存储技术
云存储技术也是非常关键的内容,主要包括存储虚拟化技术、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数据备份技术、存储加密技术等。
3.云环境下大数据关键技术的保障措施
云环境下,为确保大数据关键技术作用的有效发挥,应该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创造良好的硬件和系统运行环境,并加强大数据的安全管理工作。
3.1合理配置硬件运行环境
包括服务器和PC客户端,服务器由文件、数据、应用程序服务器组成。最好采用3T以上硬盘,4G内存,Core双核四线程以上处理器,选用DELL、HPJBM任意一款服务器即可,采用四核CPU、32G内存、500G硬盘,可以同时支持几百台PC机访问。PC客户端最低标准为Intel Celeron处理系统、512M内存、160G硬盘。通过保证硬件环境,满足云环境和大数据运行需要,为促进大数据技术作用的有效发挥奠定基础。
3.2确保系统运行环境良好
大数据运行环境方面,系统在Windows平台上运行,只需Windows Server2000~2003以上的操作系统即可,客户端在Win―dows XP上运行。并对开发工具进行有效利用与整合,既满足大数据运行需要,还能提高运行效率,方便大数据系统以后的更新和升级,也便利系统功能的拓展与完善。在大数据运行环境方面,选用SQL Server2000,同时还合理应用Aeeess,Oracle,Sybose,SQL Server等,以M足系统开发需要,完善数系统功能,提高大数据工作效率。一般而言,系统运行和开发环境为:Windows 2003 Advanced Server/XP+Tomcat 6.x,主要工具为Drearnweaver&O,MyEclipe&5,同时还根据系统设计需要合理采用Tomcat6.0,SOL Server 2000,Windows XP操作系统。这样既满足大数据运行需要,还能完善系统设置,也为大数据更新和升级、功能进一步完善创造条件。
3.3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
一方面,为保障大数据的安全,与Internet连接设置防护墙技术,进行用户权限设置,设置安全密码,安装防病毒软件,去掉测试账号和共享账号。另一方面,为保障大数据的安全,严格限制管理权限和用户访问权限,使用安全的密码,设置强度高的密码,重视记录数据库日志的审核与管理。另外为保证权限级别安全,系统还给不同用户分配不同访问权限,禁止未注册用户访问,对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校验和审核,防止非法访问,确保数据信息安全。建立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云环境和大数据运行的管理,杜绝不法分子篡改数据,实现有效保障大数据安全的目的。
4.云环境下大数据关键技术面临的挑战及展望
由于管理措施不健全,一些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偏低,制约大数据关键技术作用的发挥,需要采取完善措施。
4.1面临的挑战
例如,网络发展滞后,加大数据处理难度。或者数据丢失,可能导致数据的真实性不足。此外,个性信息安全泄露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4.2展望
在数据存储位置对数据进行处理,做好数据评估和分析工作,从大量数据中精确定位,进而收集高质量的数据进行处理。注重数据资料收集,确保数据样本全面和真实,提高数据处理结果的可靠性。注重防护墙技术、密钥技术的应用,有效保障数据安全,避免个人信息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