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污染源调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体污染源调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体污染源调查

水体污染源调查范文1

一、渔业污染事故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1.渔业污染事故取证的时间性问题

不同鱼类对不同污染物的耐受力不同,致死浓度也不一样,致死时间更与不同鱼类、不同鱼体体质有关,有的污染物如重金属,即使超标几十倍也不会造成急性中毒死亡,而是在鱼体内富集,人们吃食后会严重危害健康。有的污染物排放不存在超标现象,却会给渔业水体造成破坏直至鱼类死亡,如污染源存在偷排现象时,情况会更严重。

有时渔业污染发生事故,按到报案要求取证时,污染源有可能已经正常排放,污染物甚至已经停止排放或者造成鱼类死亡的水体水质情况已改变,从而给取证造成困难,使得受害者无法取得直接证据。

2.渔业污染事故取证的代表性问题

有资质对渔业水体进行监测的部门在接到报案后,往往是该水体已发生大面积鱼类死亡,水体中污染物浓度高峰期已经过去,污染物浓度因水体自然降解、水体中生物的吸收、腐植物的吸附而有所降低,导致取样缺乏一定的准确性、代表性,从而引起监测结果与事实不符,缺乏科学合理性。如现场是取瞬时样的时候,代表性则更差,因为瞬时样不足以说明整个污染事故发生的过程中,污染物浓度随着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的规律,更难以取得污染物最大浓度值,从而使受害者在日后的举证中缺乏足够有力的证据。

3.鱼类死亡原因难以明确界定

渔业水质标准中的指标值仅仅是定义为不能保证鱼虾贝类等水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超标不一定会使鱼类在短期内死亡,不超标也不能说明鱼类就一定安全无事,造成鱼类死亡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很多,如果事故发生没有及时请渔业专家确定鱼类的死亡原因,则现场取证的监测单位在监测项目的确定上就会存在很大困难,甚至其监测结果无法真正的反映出水体受污染的程度、鱼类死亡的直接原因。由此得出的监测结果也就无法起到法律举证的作用了,造成举证失误。

4.现场取证时容易忽略的其它方面

现场取证时经常会只对发生事故的水体进行监测,不对污染源开展调查、不对事故水体和无发生事故的水体对照取证、仅作定量分析而不做定性取证等,这些都是容易被忽略的。另外,事故原因是由多家污染源排放造成时,对污染物的源头追踪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监测取证时必须有周全的监测方案、合理的监测项目、科学的取样方法,其结果才能完全反映造成污染事故的真正原因。

二、快速、正确处理渔业污染事故的对策

1.坚持及时报告、迅速取证原则

受害者及时报告有关部门迅速到达现场调查取证,调查人员应请在场人员或有直接关系的见证人出证,做好调查笔录。必要时要做好现场拍照、录像,进行水质化验、监测,事故还在持续的要做好水质监控工作。

2.及时对死亡原因作出鉴定

在现场调查取证时,应及时将具有代表性的鱼类尸体送往有关部门进行鱼体解剖,由渔业专家判定,并提出鉴定意见,给监测部门确定监测方案提供依据。判定鱼类死因也是日后落实污染事故责任的最重要依据。

3.坚持现场明确责任

受害者及事故调查处理部门在现场取证的同时,必须查找污染源,对可能造成该次事故的责任污染源业主,应立即通知到现场,三方人员一同查看现场、分析原因,对现场出示的人证、物证、采访记录等三方过目后,签字备查。

4.灵活运用举证责任转移的原则

所谓举证责任转移,是指诉讼中原来由原告对其主张的事实,提出证据加以证明的义务,由于某些规定或法律推定后转移到由被告举证。这种情况仅适用于原告举证十分困难,甚至不能举证的特定民事侵权诉讼案。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即可实行举证责任转移。因为污染产生的影响缓慢,造成鱼类死亡的机理复杂,而被告(污染源主)掌握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性能、排污量、熟悉污染物的引成机制及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通过举证及反驳原告的主张是最有利的,故当原告在渔业污染事故中举证困难时,法院可要求被告如能举证其排放物完全达标,对鱼类生存环境不造成污染损害的,就可免去赔偿责任,否则就要对污染事故负责任,从而保护受害者的正当权益。

5.充分发挥环境监督管理部门的调解、仲裁作用

水体污染源调查范文2

关键词:纳污计算;问题;TMDL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纳污能力”一词最旱源于1998年的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自一次在法律上明确了“水域纳污能力”的概念,并与水域限制排污总量一起构成我国水资源保护行业的重要基础。下文就水资源纳污计算进行分析。

一、目前纳污能力计算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

1.设计水文条件

《计算规程》中设计水文条件一般取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水量)或近 1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水量),计算得到的纳污能力为定值。事实上水体水文过程和其他自然因子显现出动态变化特征,决定了水体的纳污能力必然是一个变数。如果仅按照一个确定的纳污能力作为控制标准,而且这个量值偏于安全,那么大多数时段的污染负荷都会超过这个量值。但是同期水质状况却未必都是超标的,这种控制量对于管理工作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因此很有必要开展不同来水条件下的纳污能力计算。目前不同来水条件下的纳污能力计算大部分通过选取不同保证率来实现最终体现, 但是这些只是人为设定的数值, 与水文情势没有必然联系。

2.污染源

当前我国污染物控制方面依然以控制点源排放为主,削减通过排污口进入水体的污染物总量,而非点源污染则较少,但非点源污染的严重性及非点源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已经为国内外所认识。国内外开展的多项研究表明,非点源污染源已经成为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甚至首要污染源。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证实,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导致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报道,美国的非点源污染量占污染总量的2/3,其中农业非点源贡献率占非点源污染量的75%左右。

非点源污染主要有以下特点:发生具有随机性;污染物的来源和排放点不固定,排放具有间歇性;污染负荷的时间变化(次降雨径流过程、年内不同季节及年际)和空间变化幅度大;监测、控制和处理困难而复杂。

目前纳污能力计算方法主要计算满足水功能区出口断面水质标准时水体可接受的污染物最大负荷量,这种计算方法适用于水体中污染负荷主要来源于点源排放的地区。 如非点源对水体中污染物负荷贡献较大,甚至超过点源,在纳污能力计算中仍然忽略非点源, 结果将出现很大偏差。

《计算规程》中对污染源污染负荷计算法采用实测法、调查统计法和估算法。三种方法中实测法用来确定点源排放负荷,调查统计法和估算法尽管也能估算部分非点源污染负荷,但主要还是确定点源排放负荷,获得的污染负荷数量为定值。事实上排污水流量与污染物负荷是随时间变化的变量,非点源更是具有随机性。 为了准确确定入河污染物的数量,必须获取点源排放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及基于气象、土地利用、土壤类型等数据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动态产输量。目前国际上广泛开展了动态的非点源污染负荷模拟,采用模拟工具主要有HSPF、SWAT、SWMM等。

3.排污口概化

《计算规程》中对排污口概化的规定为“有多个入河排污口的水域,可以根据排污口的分布、 排放量和对水域水质影响进行简化”。对于如何简化并无具体规定,可操作性比较差,而且容易出现针对同一河段由于采用不同的概化方法而得到不同纳污能力的状况。目前纳污能力计算中排污口的概化主要分两类:一种将计算河段内的多个排污口概化为一个集中的排污口,概化排污口位于河段中点处或者其他位置,相当于一个集中点源;另外一种为污染物排放口在同一功能区内沿河长均匀分布,并认为污染源源强在同一功能区内沿河长均匀分布。事实上由于不同计算者对污染源有不同的认识,或者选择概化方法过程受不同利益方影响,增加了计算结果的不确定性。为减少这种不确定性,在纳污能力计算中应尽量在模型中体现污染物位置和排放量,尤其对于宽大型河流,更应该慎重,否则会引起左右岸、上下游之间对排放量总量的争议。

4.计算模型与反应参数

《计算规程》推荐的纳污能力计算模型分为河流模型和湖泊模型两类,维度根据水体和污染物特征可采用零维、一维和二维,且主要稳态模型可直接求得解析解。当污染物非恒定排放时,也可按差分法推求数值解,用数值法求得计算水域代表点的污染物平均浓度C(x,y),以计算水域纳污能力,这实质上也是一种平均化的思想,不能用来计算不同来水量时水体纳污能力的动态变化。为获得动态水体纳污能力必须开展非恒定流水动力模型与水质模型耦合模拟。

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是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下水体中污染物减少的速率。主要通过上下游断面实测浓度反推得到。该系数并无明确的物理意义,不能揭示造成水体中污染物数量减少的具体途径,难以为针对性的水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二、美国TMDL计划对水体纳污能力计算的启示

1.TMDL思想内涵

TMDL是美国环保局在1972年修正的《清洁水法》中提出的。TMDL以流域整体为研究对象,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相结合,其任务是在满足水质标准的前提下,估算水体所能容纳某种污染物的总量,并将TMDL总量在各污染源之间分配,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措施促使污染水体达标或维护达标水体的水环境状况。 它的表示方式为:

TMDL=Σ WLA+Σ LA+MOS

式中TMDL为受纳水域允许纳污总量;Σ WLA为点源污染负荷的总和;Σ LA为 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总和;MOS为安全余量,用于表征TMDL的不确定性,可表示为未予分配的污染物负荷量,也可通过在计算TMDL总量的过程中使用保守性的假设加以体现。

TMDL计划的执行过程包括:识别水质受限制的水体,按优先级确定水质指针,最大日负荷总量的确定及分配,执行控制措施,评价水质控制措施,是一个水污染防治的完整体系,其中最大日负荷总量的确定方面与国内纳污能力计算相似,但也存在一些不同,如TMDL计划中最大日负荷总量中不光考虑了点源而且考虑了非点源污染;以日为单位计算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负荷量,充分体现了水体对污染物最大受纳能力动态变化的特征;采用基于机理的分布式非点源模型与水体生态动力学模型进行污染负荷的估算,模拟指标较多,不光考虑水质质量而且将生态保护纳入其中,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采用TMDL计划后河流健康状况能够得到显著改善。

2.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

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是开展水体纳污能力计算的前提,非点源污染负荷可通过统计模型和机理模型来计算,机理模型能够模拟降雨径流引起的水土侵蚀过程以及由于水土侵蚀导致的污染物质的迁移过程。目前在TMDL中广泛应用的机理模型主要有SWAT、HSPF、Ann AGNPS等。

SWAT、HSPF和Ann AGNPS模型均属于时间连续性模型,考虑了亚表面流、、蒸散发、植物生长等水文因素,均可用来分析因水文和流域管理措施(主要指农业措施)变化而引起的长期变化。SWAT主要仿真农业占主导地位的流域,HSPF则主要仿真农业和城市混合流域,其中HSPF模型虽然时间连续但是缺乏空间的详细描述,而SWAT模型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但同时需要大量的参数。Ann AGNPS模型是AGNPS 模型升级版本,主要用来评价以农业占主导的流域的最佳管理措施。国内在纳污能力计算中,对于非点源污染负荷的估算可以借用国外成熟的模型工具,但是直接应用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根据美国自然条件选定的模型参数在国内环境中很可能并不适用,需要进一步通过实验等方式来确定。

3.水体中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模拟

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可由水质模型模拟,目前TMDL计算中使用频 率 较大的水质模型有QUAL2K、WASP、CE-QUAL-ICM以及EFDC等。

QUAL2K是一维水质模型,可以仿真15种水质组分,可以用来研究进入河流的污染负荷源的数量、质量和位置对受纳河流的水质影响,也可以研究点源、面源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在国内外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河流的水质规划和水资源管理。

WASP是由美国国家环保局暴露评价模型中心开发的用于地表水水质模拟的模型,WASP提供了一个灵活的动态模拟系统,基本程序反映了对流#、弥散、点源负荷与非点源负荷以及边界的交换等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EFDC模型为三维地表水水质数学模型,可实现河流、湖泊、水库、湿地系统、河口和海洋等水体的水动力学和水质模拟,是一个多参数有限差分模型。

TMDL计算采用的水质模型中,各水质变量生化反应过程表述较为全面,各参数也具有实际意义,能够更精确地揭示不同反应过程对水体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在纳污能力计算中值得借鉴。但是与非点源模型类似,国外先进的水质模型可引入国内进行水体纳污能力的计算,但是参数可能存在不适用问题,而且某些国内水体水环境特征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的不同。如长江、黄河等高含沙水体在国外很少。高含沙水体中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解吸过程较低含沙水体可能要复杂得多。必须对引进模型的相关模块进行进一步完善才能应用。

结语

TMDL以实现水质和水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综合考虑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对水环境影响,并给出了行之有效的点源、非点源污染负荷控制方法,其先进水质管理理念和技术精髓非常值得借鉴。在今后纳污能力计算研究中还可综合考虑点源与面源集成模拟,将水生态系统健康作为目标,开展生态纳污能力研究。

参考文献:

[1]韩守江.刘忠馒.吴跃红.嫩江、松花江干流水体纳污能力分析[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0.

水体污染源调查范文3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危害

随着我国对环境问题的日渐重视,点源污染已逐步得到了控制和治理,而面源污染问题却越来越突出。面源污染相对点源污染而言,故又被称为非点源污染,是指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或融雪)的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汇入收纳水体,并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或其他形式的污染。面源污染具有位置、途径、数量不确定,随机性大,分布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等特点。农业面源污染是面源污染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指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产生的面源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禽畜养殖、水产养殖、化肥和农药施用、农膜使用、秸秆污染、农村居民产生的未经收集处理的生活垃圾以及未能纳入规范排放的生活污水等。农业面源污染已带来和潜在的危害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保护环境的重要任务之一。

1.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农业面源污染目前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201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七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七大流域和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西南诸河的国控断面中,Ⅰ类水质断面仅占2.8%,Ⅲ类以下水质断面占71.2%,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全国62个重点湖泊中三类水质以下水质湖泊38个,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和总磷,其中太湖为轻度富营养状态,巢湖为轻度富营养状态,滇池为中度富营养状。然而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与农业面源污染相关。

农业部2010年公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也显示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非常之大。如表1所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中农业源普查对象共2899638个,占总数的48.93%,其中畜禽养殖业1963624个,水产养殖业883891个,典型地区(指巢湖、太湖、滇池和三峡库区4个流域)农村生活源13884个。普查结果显示,农业污染源COD、TN、TP排放量分别占总量的43.71%、57.19%、67.27%,其中种植业总氮流失量159.78万吨,总磷流失量10.87万吨;畜禽养殖业排放污水中包含化学需氧量1268.26万吨,总磷16.04万吨,总氮102.48万吨;水产养殖业排放污水中包含化学需氧量55.83万吨,总磷1.56万吨,总氮8.21万吨。普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式之严峻。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由来已久,但其受重视却相对滞后。自2011年起,环境统计中

表1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中农业源污染物排放量

项目 污染源个数 COD排放量(万吨) TN排放量(万吨) TP排放量(万吨)

污染源总计 5925576 3028.96 472.89 42.32

农业污染源 2899638 1324.09 270.46 28.47

农业污染源所占比例 48.93% 43.71% 57.19% 67.27%

才增加了农业源的污染排放统计,包括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和畜禽养殖业排放的污染物。现有的公报关于农业源的排污统计仅限于COD和氨氮两个指标,设立的指标还不够全面。2011-2014年,我国农业源废水COD和氨氮的年均排放量分别为1142.03和79.18万吨。农业源COD占我国废水中排放总量的47.72%,接近50%,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氨氮占31.74%,有略微下降的趋势[1]。

环保部增加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污统计,说明我国对农业面源污染已经越来越重视。但目前农业面源污染形式仍然十分严峻,如果不严加控制,不仅破坏环境,也会直接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

农业面源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可以分为生态危害、社会危害和经济危害。生态危害主要包括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经济危害则包括由于水体和土壤的污染造成对种植业、渔业和畜牧业的经济损失,体现为作物产量下降、品质降低、鱼类减产等方面。面源污染的社会危害比较复杂,它包括由于水体污染导致的饮用水水质恶化、水产品安全问题,以及由于土壤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等问题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等。

2.1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危害

生态污染主要包括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还有一定程度的大气污染。为提高农业产量,农药、化肥被过度或不适当施用,农膜广泛覆盖却没有合理回收,养殖业没有配套的排污处理设施,秸秆就地焚烧等,这些不恰当的行为都会造成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

2.1.1对土壤的危害

很多不当的农业耕作措施会对土壤造成不可逆的危害。农药及化学肥料中常含有铜、汞、砷、锡等重金属及其他非金属离子,这些重金属在环境中移动性小、残留性高,几乎完全累积在土壤中,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过高,加速土壤酸化及盐分积累,而植物长期吸收后,将造成作物的金属含量增加,导致枯萎、减产。此外因过度施用农药,土壤中农药残留过高,土壤中农药残留量过高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无法进行有机物分解或作物营养盐转换,致使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生长。

农膜如果不进行回收,在土壤中逐年累计,覆膜5年的农田农膜残留量可达每亩5.2公斤。农膜本身是一种塑料薄膜,大部分的原材料是不可生物降解的高压聚乙烯或聚氯乙烯,都是不可生物降解的,堆积在土壤中经久不烂。长此以往,埋在土壤中的残膜不仅会改变或切断土壤孔隙连续性,影响水分下渗,降低土壤抗旱能力,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也会阻止土壤中的根系连通,影响作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导致作物减产。

2.1.2对水体的危害

在农业面源污染与不同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中,与水体之间的作用是最为直接且影响途径最多、强度最大、范围最广的:污染物可以直接排入水体,可随降水和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可通过水土流失进入水体,也可通过大气沉降进入水体,总之所有的农业源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最终都会有一部分是进入水体的。

农业面源污染导致水质恶化和水体富营养化。过度和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导致大量的氮、磷和有害物质进入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使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水体缺氧、变质,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河道淤堵,耐污物种爆发,水生生物死亡,水生态系统失衡,同时污染物还会随渗滤、淋流等途径污染地下水体。根据环保部调查结果显示,农田、畜禽养殖和农村居民生活排污是造成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其贡献率远超过工业点源污染和生活点源污染。

2.1.3对大气的危害

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CO2、CH4及N2O等温室效应气体。农民所施用的氮肥会使土壤中的含氮量增加,氮经由土壤的硝化作用及脱氮作用产生N2O排放到大气中,产生温室效应。此外,我国每年有大量的秸秆被就地焚烧,秸秆焚烧除了会产生肉眼不可见的CO、CO2、SO2、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外,还会产生颗粒物加剧雾霾,成为雾霾的“帮凶”。

2.2农业面源污染的社会危害

2.2.1污染水体,危及饮用水安全

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大量湖泊、水库面临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污染也由点到面,由浅层到深层。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加大了城乡饮用水年安全保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但我国目前饮用水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危及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2.2.2污染土壤,危及粮食与蔬菜安全

农业源导致的土壤污染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病原体污染,主要是由人畜的排泄物、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导致的,被病原体污染的土壤会传播疾病,直接危害居民健康;另一方面是有毒物质污染,主要是由于过度施用农药、化肥、使用农膜等不恰当的耕作措施导致的。土壤污染的农田种植粮食、蔬菜等农作物,可能导致生产的粮食、蔬菜中农药、重金属、化学激素和其他有毒物质超标,危害人体健康。

2.3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危害

农业面源污染因其污染的分散性和广泛性,每年都会造成巨大的、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主要包括由于水体和土壤的污染造成对种植业、渔业和畜牧业的经济损失,以及土壤营养物质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我国虽然没有全国性的农业面源污染经济损失研究,但部分学者对区域性的农业面源污染经济损失进行了估算。鲍秋萍利用Johnes输出系数模型对2010年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TN、TP流失的损失进行估算,总损失约为73.323亿元,其中畜禽养殖污染物流失损失最大,约合人民币42.109亿元,农村生活流失损失次之,约合人民币18.855亿元。范良千等同样用Johnes输出系数模型估算了2009年浙江省的农业面源污染中农业种植、禽畜养殖和农村生活TN、TP流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总损失共计23.29亿元,其中农业种植损失最大,约12.92亿元[2]。我国目前对于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还没有一个系统性的估算和统计,但从已有的区域性研究中可以看出,农业面源污染在经济效益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所以要从造成非点源污染的根源出发,寻求适合的农业发展模式和技术,减少浪费,扩大经济效益。

3.结论

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其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威胁到了人体健康,所以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刻不容缓。目前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技术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在政策、法律上要对农业生产活动进行规范;在技术上要实施源头控制为主,辅之以过程控制并加强末端控制。

参考文献:

水体污染源调查范文4

[关键词] 水库饮用水 水质现状 水源保护 治理 东张水库

东张水库作为福清市最大的饮用水源,向东张水库供水厂、东张水库第三供水厂、东江水厂以及福清市自来水公司供应源水,年供应源水4000多万方,受益人口达60余万人。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流域内畜禽养殖业无序发展、人口日益膨胀和工业布局不合理等原因,水源污染日趋严重,尤其是东张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加重,蓝藻频繁爆发,部分水体出现“水华”现象,严重影响以东张水库为水源的多个供水厂供水安全,对人民身体健康存在潜在威胁。因此,保护饮用水源、水质,既是福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关系到福清市人民生命健康的大事。

众所周知,水源保护工作不仅意义重大,而且是一项严密的系统工程。一方面要做到“两个结合”:水源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相结合、汇水区的水源保护投入与水库水源开发利用创收相结合;另一方面还要做到“四有利”:既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又有利于开发水资源,既有利于促进汇水区农村经济发展使农民得到实惠,又有利于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水源保护的长效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讲,东张水库的水源保护工作非常艰巨。

1 东张水库水质现状及污染源情况分析

东张水库修建于1958年,至今已有五十年库龄,本流域面积约2002,主要入库河流有龙江干流、灵石溪、东林溪,另有一都溪和太城溪两个引水工程。东张水库库内水体富营养化状况比较严重。如自2008年冬季以来福清市旱情一直比较严重,当年四月,东张水库水位降至40.96m,水量约为3600万方,由于上游来水量比往年少,外源营养成分输入也随之降低。据环保局监测站及水质自动监测站提供的水质检测数据,水库水源总氮1.0mg/L,总磷为0.04mg/L左右,介于Ⅲ―Ⅳ类水之间,这说明形势不容乐观;随着雨季来临,径流量增大,外部污染物随着径流汇入水库,水体中总磷、总氮浓度将会大幅增加;2007年5~9月,水库坝前水域曾出现过“水华”。对此,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应加快水源保护工作。当务之急是抑制水库“水华”再次爆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氮、磷的入库量。

从东张水库水源保护科每月采样送监测站检测的结果以及水库来水量上看,并通过加权统计得出:水库年总氮、总磷入库量分别为450.2吨、34.84吨。其中:前洋溪年总氮、总磷入库量分别为283.44吨和22.70吨,全年水质达到Ⅲ类标准;东林两溪及其他溪流年总氮、总磷入库量分别为125.7吨和10.13吨,全年水质介于Ⅳ-劣Ⅴ类;灵石溪来水水质较好,年总氮、总磷入库量分别为19.42吨和0.81吨。要使东张水库的总氮、总磷浓度达到GHZB1-1999的Ⅲ类标准水质水平,其允许的总氮年入库量为72.36吨,总磷5.63吨,就要控制年削减总氮量为377.84吨、总磷量为29.21吨。

据调查,造成东张水库水质氮、磷超标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入库溪流周边乡村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在东林两溪的汇水区内的主要污染源有玉埔村的两家养鳗场以及其后山的大量养鸡场、梨洋村后山的养鸡场和养猪场以及东风村、西山学校排放的大量生活污水。根据调查,所建成的截污管道已部分拦截了东林两溪的污水,现在东林两溪入库污水量已明显减少。但东张镇区产生的生活污水基本上是直排入库,特别东张中学和东张卫生院污水还未接入截污管道。因此,我们建议尽快启动截污管效用,以便减轻东张水库外源污染的负荷量。

其次,前洋溪年来水量占水库年来水量的58.16%,经前洋溪入库的总氮、总磷年入库量占水库年总氮、总磷入库量的62.96%和65.15%。据了解,造成前洋溪水质氮、磷超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前洋溪的源头莆田大洋乡存在畜禽养殖场以及东张镇底、道桥、岭下村的6家养鳗场产生的废水直接排放到前洋溪,导致前洋溪来水水质下降。由于行政区划缘故,隶属于莆田市的大洋乡养殖污染局面始终未得到有效遏制,这正是导致前洋溪来水水质长期得不到明显改善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次,太城溪污染严重,水质全年处于地表水劣Ⅴ类标准,因而近两年几乎没有引水入库;一都镇和东张镇的几个乡村近5万亩的枇杷林和普礼村的5家养鳗场,主要是农业面源污染和养殖废水污染。每到雨季,随着污水冲刷,地表污染物就随着径流汇入水库;一都溪万利水库为了保证引水水质,一般是引用末段洪水。

2 水源保护工作的措施

几年来,东张水库不断加大水源保护力度,认真总结水资源保护工作经验,在龙江办、环保局积极协助下,积极地开展水资源保护。东张水库自2007年以来,提出水质与水量并重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成立了水源保护科,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并通过光纤将水质检测数据进行联网共享,在汇水区树立水源保护标志牌共31面,道路警示牌3面,建成一公里环湖路围网工程等。同时根据东张水库富营养化污染特征和污染产生原因,为防止和消除水质污染,保证水质水体的使用功能,应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手段,对东张水库水域环境进行科学管理,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水库富营养化污染控制方案和综合防治对策,应加强对以下主要措施进行落实:

2.1 控制水库水体富营养化。首先,治理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削减外源营养盐的输入量;其次,通过不投饲料的放养虑食性鱼类(如:红、白鲢鱼)来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2010年水库水产养殖共投放红、白鲢215.73万尾。

2.2 制定科学防治方案。组织编制了《福清市东张水库饮用水源污染控制与污染防治方案技术报告》和《福清市东张水库饮用水源污染控制与污染防治方案》,并按《福清市东张水库饮用水源污染控制与污染防治方案》进行有效防治。

2.3 完善截污工程,解决东林两溪污染源以及镜洋垃圾堆放问题。

2.4 库区的垃圾清除。利用枯水期低水位,组织人员捡拾库底旧鱼网、破浮球等垃圾,清除长期因水位高滞留在库区水体的垃圾。

2.5 保证供水厂的供水质量。加密对水库汇水区以及水库进出口及库心8份水样检测,并及时向各供水厂发出水质预警报告,要求各厂准备充足的活性炭,以实施水库水源爆发“水华”的应急方案。

2.6 加强普查和重点冶理相合。东张水库水源科同志加紧巡查汇水区污染源情况,做到每周巡查一次。并将主要污染源,如镜洋镇梨洋村后山以及玉埔村后山存在大量的养殖场,列为首要整治的重点,做好相应补偿后坚决给予拆除。

2.7 加强保护水资源宣传。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相关宣传日,利用政府平台推动与大众媒体结合进行专项报道,如与福清市共青团委、环保局联合举办以“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为主题,发放水资源保护宣传手册,解答许多群众关心的饮用水有关问题等开展宣传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

3 污染治理的建议

3.1 加快环东张水库截污管道建设。要尽快将东张、镜洋镇部分村庄生活污水以及西山文武学校的污水接入截污管道,将东张镇区、镜洋环库周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到截污管道排出库外。同时要推广沼气池使用,尽量削减污水中的氮、磷含量。

3.2 建议政府加大上游(包括莆田市大洋乡镜内)畜禽养殖及水产养殖场污染源拆除力度,并防止重建或扩建行为。另一方面,加大我市辖区内养殖场的整治,按照龙江办提供的《相关责任单位2008年(第三期)畜禽养殖场协议签订、拆除及验收统计排行表》材料,镜洋镇要拆除21家养猪场共10200多平方米,另要拆除养鸡场8家、养鸭场6家。

3.3 建议市政府把东张水库汇水区作为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区。加大投资力度,打生态农业牌,坚决不建工业村,建立品牌农业经济园区,实行测土施肥,滴灌技术,建成农家游等生态旅游区,并且实施适当的生态补偿,提高汇水区农民收入,提高汇水区内群众的水源保护积极性。

3.4 加快建立东张水库水质检测室。形成水质自动站、环保局监测站以及东张水库水质检测室三部门携手联合,对水库汇水溪流以及水库水体,开展多层面、多时空水质检测,并进行数据共享,做到适时、准确把握东张水库水质变化趋势,客观评价水库水资源保护工作成效。

水体污染源调查范文5

关键词:环境保护;水污染;污染原因;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飞速发展,环境压力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工农业用水量不断加大,水污染现象日益严重,使本来就比较严峻的环境问题更是雪上加霜。而且水质量的好坏事关重大,它不仅关系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而且关系人民的日常生活质量。受污染的水源不仅影响环境质量,还会降低人民的生活用水质量,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对于受污染水源的治理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水污染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防治水污染,尽管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仍存留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文作者试图通过对我国水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我国目前水污染现状的分析,研究我国水污染的原因,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防治水污染的措施。解决我国的水污染问题,提高目前的环境质量。

一、水污染造成的危害

水作为重要的环境因子,其在环境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地球上的水很丰富,但由于其大部分为海洋咸水,淡水资源数量十分有限,加之其分布又不均匀,加上近年来人口急骤增长和工业化的发展导致工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加,许多地区缺水的现象仍十分严重。尽管地球上的水是可再生和不断循环的,但由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水质日益恶化。全球性的水资源危机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已引起人类的普遍关注。水污染已对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1.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水是人体主要的组成部分,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如输送营养、调节温度、排泄废物等都要靠水来完成。人喝了被污染的水体或吃了被水体污染的食物,就会对健康带来危害。由于我国水环境污染严重,使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受到威胁。据卫生部门的调查统计,我国有65.4%的人口饮用不合标准的水。这会成为许多疾病的爆发诱因。

2.对工、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

受到污染的水不仅影响人们的饮水安全,而且会影响工、农业生产。水质受到污染会影响工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水质污染同时会使工业用水的处理费用增加。农田水分对农作物发育及生长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也表现在质量上。使用污染的天然水体或直接使用污染水来灌溉农田,会破坏土壤,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减产,严重时则颗粒无收。当土壤被污染的水体污染后,会在今后长时间内失去土壤的功能作用,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

二、我国水污染问题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水资源质量不容乐观,水质持续下降,水环境不断恶化,由水污染引起的缺水和其他事故频繁发生,不仅造成工厂停产、农业减产甚至绝收,而且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引起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使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人类目前的生存环境岌岌可危。据调查,依据水污染程度的大小进行排序,我国七大水系的排序结果依此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其中,污染程度最严重的是辽河、海河、淮河。综合各种指标来考虑,我国的地表水资源质量严重不合标准,污染程度十分严重。治理难度也很大,成了水污染的主要部分。除了我国地表水资源被严重污染外,地下水资源的污染虽不及地表水那样严重,但状况也不容乐观。就拿我国北方五省区地下水资源和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来说,无论是农村(包括牧区)还是城市,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均被污染,只是污染程度不同而已,部分地区(尤其是城市周围、排污河两侧及灌溉区域)和部分城市的地下水污染极其严重,而且污染指数呈不断上升趋势。

三、我国水污染现象严重的原因

分析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造成,主要包括三大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下面我们对这三大污染源逐一说明:

工业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废水的排放。工业废水是各个水域的最主要的污染源,它排放量极大、排放区域广、成分复杂、有害成分毒性大、净化困难、不易处理等特点。据1998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资料显示:这一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共539亿吨(不包括火直电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409亿吨,占69%。实际上,排污水量远远超过这个数,因为许多乡镇企业工业污水排放量难以统计。

农业方面对水的污染主要是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的使用。现在人们一味的追求各种农产品的产量,在生长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再加之我国的地形复杂,地表植被破坏严重,造成水土流失,将农田中的农药、化肥残存物质带入江、河、湖、海,使这些水域受到污染,造成大量的海洋生物与藻类植物死亡,或者造成藻类和其他水生生物过度繁殖,最终导致海洋水质严重恶化。除了农药、化肥外,牲畜的粪便也是农业污染源,尽管没有农药、化肥的污染那么严重,但在污水防治过程中对其仍不可忽视。

生活污染源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主要是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包括日常清洗衣物、碗筷、家具等等后的污水。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洗涤剂、洗衣粉等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进入水中后会造成水污染,危机人畜的饮水安全。同时,生活垃圾随意堆放,下雨后,垃圾随雨水流进水域,也会造成水污染。据笔者调查发现,2013年我国生活污水排放量达上百亿吨,可谓数字惊人。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发现,我国每年有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江、河、湖、海,而这些水几乎全部未经过净化处理。我国通过监测河流发现,目前我国大概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河流都不同程度受到了污染,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饮用水域也受到了污染,使许多水生生物死亡甚至绝迹。而且这些污染源正在不断深化,侵入了地下水区域,使符合人们日常饮用水标准的水源不断减少,严重威胁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四、我国水污染的治理措施

水污染的治理方式多种多样,涉及用水过程的各个环节。但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措施:(1)从源头治理,严格控制废水的排放量。减少和消除污染物排放的废水量。首先可采用改革工艺,减少甚至不排废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废水净化技术也应与时俱进。对于工业废水,相关企业应采取高科技,在将这些废水排出前做相应的净化处理。尽量做到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对于生活污水,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生活垃圾要分类回收,切不可随意堆放,使它们随着雨水进入江河湖海。(2)水污染治理前要做好规划工作,综合分析,合理规划,尽可能进行区域性治理,以防止出现不同地区的治理责任的相互推诿。同时在进行城乡建设时,也要全面考虑水污染问题。对于可预知的污染源,要及时予以规避。以减少将来可能造成城乡水源污染的污染源数目,便于管理。最后有计划治理已被污染的水体。(3)加强监测,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虽然我国目前出台了相关的保护环境和水源的法律,但由于这些法律还不完善,污染后的治理责任不明确,因此很难落实,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相关部门必须不断完善法律,对于污染水源的行为予以严厉的制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

结语

综上所述,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我国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不及时进行控制,最终必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对此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严格控制污染源,净化水质。只有这样,我国的水污染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我国的环境治理工作才能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韩晓刚.我国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统计分析[J].水资源保护,2010.

水体污染源调查范文6

1对环境的污染

我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幅员面积3348平方公里,县辖15个乡镇,219个行政村,38万人口,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适生种类很多,雨水充沛,农产品丰产稳定,畜禽养殖饲草充裕。由于传统农业生产习惯,长期以来以农户分散养殖为主。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规模养殖大户不断增多。据此次普查统计,全县共有799户养殖户,规模养殖户27户,小区1户,专业养殖户771户。其中生猪216户,肉牛47户,肉鸡494户,蛋鸡40户,奶牛2户。蛋鸡年存栏2万只以上的养殖场是8户,生猪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殖场是10户,其中有2户是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肉牛年出栏在20头以上的养殖场是7户,肉鸡年出栏5万只以上的养殖场2户。粪便排泄总量是94481吨、粪便处理利用量是94481吨,污水产生40880立方米。柳河县畜牧业的生产和发展,即满足了人们群众对肉蛋奶等消费需求,也为农村经济开辟了新的途径。但由于我县畜禽养殖缺乏合理布局,一些养殖场建在环境敏感区和饮水用水源保护区内,对水环境、农田和区域环境造成污染。畜禽粪便露天堆放,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时会产生大量的氨气、二氧化硫、甲烷等有害恶臭气体,连同畜禽本身的释放,恶臭物质可达230多种。堆粪地点周围恶臭弥漫,便液直接排放,污染大气环境和水体环境。严重影响养殖场(户)周围的空气质量,危害饲养人员及周围居民的健康。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方法单一,无害化处理水平低。养殖场粪便虽大都直接还田利用,但未经过消毒灭菌无害化处理,极易造成细菌、病毒传播,滋生蚊蝇。畜禽饲养场就是污染排放场,排放物若不经处理,流入水中(河流、水库、田地),将使水体变色、发黑,引起藻类、杂草疯长,部分水生生物死亡,导致水体难以再净化和恢复“富营养化”。进入耕地,超过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便会破坏土壤层,并污染地下水。同时使农作物陡长、倒状、贪青、晚熟、不熟,甚至毒害作物,出现死亡。

2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