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范文1

一、反思新课程教学的理念

理念其实就是做事的理论,而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既然旧的理念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了,继续采用只能阻碍我们的进步。虽然采用了新课程,已有的一些观念(知识)是深深地植根于他的经验、习惯、先例、意见或者仅仅是印象之中,如果仍然用旧的教学理念教与学,所做的工作恐怕只是穿新鞋,走老路,效果不佳。因此,首先我们就得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理念,是首先必须反思的一个重要内容,以达到不断丰富和完善。例如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过多地关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弱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往往成了教师表演的舞台,甚至是“秀”场。而我们的学生却“冷眼旁观”,成为一个脱离课堂教学的观众。甚至有的时候教师讲得汗流浃背,而学生却呼呼大睡。由于学生掌握不了应该掌握的知识,于是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练习与作业就成为教师出成绩的唯一手段。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真正得到体现,使学生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疲于应付,当然也就难以达成在身心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反思教学中的备课环节

备课环节称之为教学设计,对一节课或者一单元课怎样上我们往往会进行一个计划,这个计划的制定过程就是应该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在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我们不能凭着以前的经验和技能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我们应该反思在上一节课或在更早的时候,我的课堂里发生了什么教学事件?这与什么问题相关?这个问题我以前见过或听说过吗?别人曾经遇到并解决过类似的问题吗?别人是怎样解决的?我能否借鉴别人的想法或做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否涉及到某些“教学理论”问题?比如,历史教学中不断有人提出要教给学生“知识结构”而不是零碎的“知识点”。我的备课是否隐含了某种“知识结构”呢?我怎样使我的教学保持某种“结构”?根据这样的教学反思我们在考虑本课或者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尽可能地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如此循环往复备课才会有的放矢,教师的专业水平才会提高。

三、反思课堂的教学策略

最完美的教学设计必须在有效的教学策略中才能体现,我们急需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反思,并加以改进和实践。例如我们常见的公开课。我们往往进行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多媒体教学丰富多彩、形象生动。课堂热热闹闹,现在的公开课离开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成了一堂低品位的课。在时尚、热闹的背后,教师、学生跟着电脑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走,实际上和跟着教师设计的问题一步一步走有何区别?教师只是把自己的“满堂灌”交给了电脑,而自己则退到了幕后。看似学生学得相当主动,其实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操纵。对于这些见怪不怪的现象,是否值得我们的反思?我们将如何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何既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又能不为之所困,更不能成为它们的“奴隶”。反思我们是否要增进课件的交互性,使课件能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意调度。只有这样充分地反思,先进教学手段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进而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四、反思教学评价

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范文2

关键词:非毕业班;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反思

高一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及学业水平测试要求与试题,在研究中把握好教学的要求及尺度。

2.教学中,既有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与体现,又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与运用,更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新课程教学一是要新在理念。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为己任,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得到感悟。二是课堂教学贵在衔接。高中历史模块化的专题学习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综合式的初中教材如何与线索式的高中专题教学内容相衔接?由于初中历史教学的薄弱,直接影响着高中历史科的教学,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要注意知识延伸,以增加学生历史知识储备,为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打好基础。

3.要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充分用好有效资源。教师教学首先要用好用足教材资源,资料只是教学的辅助资源。教师要把工夫花在研究教材教法和备课环节上,对于资料的选用要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

高二

1.必修班教学要认真学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复习中要明确考点要求,训练要认真研究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的题型及其要求,把握好教学训练的深度。选择题训练要重视材料的选用和情境的创设,要有一定难度。

2.选修班教学需通盘考虑,要认真学习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进一步明确教学复习的主干知识,切不可必修、选修平均用力。重抓必修,以必修一为主线,把必修二、三及相关选修内容加以整合,要明确每本书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来实施教学。尤其对于两本选修教材的教学复习,要重在背景、意义、评价等的分析,材料选用和情境的设置,高考一个模块一题难度要求不大,不要用时过多。要认真研究高考试题,发现命题切入点,提高针对性。

3.要注意“三维目标”的达成和情境材料的创设及问题设计,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专题教学要着重落实重点概念和探究主要问题,明确哪些属于了解层次,哪些属于需要掌握和运用的层次,抓住主干知识,要注意教材前后知识的迁移、模块间的知识整合。

4.规范教学行为。教师教学行为中从备课到教学,从教学语言到学生训练的批阅及试卷的讲评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案中内容的编排和问题的设计不严谨反映出备课环节的不规范;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的不严谨反映出教师教学上的不规范;试卷讲评中的词不达意则反映出自身规范的欠缺。教师教学语言的通俗化,是为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总之,我们要想抓实高中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

1.研究教材与考试说明及高考试题,提升专业素养。

2.寻找课堂教学增长点: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确定适宜的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要着力引导主动建构,举一反三。

3.优化教学工作各环节,经常反思“学生已到哪里,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通过什么带到那里”。

参考文献:

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范文3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9-0094-03

一、艺术生时间利用问题的产生

高中艺术生(本文特指美术、音乐类艺术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由于选择的方向不同,注定了他们是高中校园的特殊存在。近年来,广东省美术、音乐类考生维持在5万人左右,尽管仅占每年高考报名总人数的7%左右,但是这一群体或多或少地存在于各高中学校中,尤其是生源组靠后的学校,如笔者任教的高中为广州市第六生源组学校,即最后一组。

我校(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派潭中学,下文同)近年来艺术生维持在40至50人之间,恰好构成一个艺术班。这样的班级在靠后生源组学校普遍存在。对于这类生源学校和学生而言,选择美术、音乐不仅仅是兴趣与专长的问题,同时也是他们上大学尤其是上好大学的一条“捷径”。但是这条“捷径”并非坦途,他们既要参加统一的文化科高考,又要参加统一的术科高考,还要参加各艺术类院校自行组织的校考。面对文化科与术科的双重压力,他们要比别人更努力,面临的困难也更多。对于这一特殊群体来说,如何兼顾文化科学习与术科训练,是一个既关键又难解的问题。术科训练与文化科学习同时进行,使他们在二者衔接与转换之间产生了很多碎片时间。尤其是到了高三上学期,绝大多数术科生都将参加术科高考培训,直到下学期3月初才重新返校,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化科高考备考中。在术科培训与术科高考结束前有近半年的时间,要想学习文化课,只能利用一些闲暇的零散时间。时间对于术科生来说太重要了,如果有时间,他们就有可能更好地兼顾文化科学习与术科训练,取得更好的成绩。术科生只有充分利用零散的碎片时间,才能比别人学得更多。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时间就成为艺术生和科任老师需要面对的问题。

二、微博辅助教学――解决问题的良器

近年来微博的兴起和流行,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契机。微博即微型博客,它具有即时性、开放性、交互性、多样性等特征。利用这一平台可以随时上传视频、图片、文字等内容,还能进行文字交流。微博的这些属性与特征为艺术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和一种可能性。那么,以微博辅助教学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行得通呢?

就目前已经具备的条件而言,硬件不是问题。首先,互联网的高度发达,随时随地连接网络已经不成问题。其次,信息呈现与硬件如何配合碎片时间的利用问题,也因智能手机的普及而迎刃而解。最后,学生会不会用手机上网,有没有使用微博?这在信息时代显然不是一个问题。

那么,作为软件的学科学习资源是否适合呈现并为艺术生所接受呢?笔者所任教学科为高中历史,有6年任教艺术班的经验。从学科属性和学生特征来看,笔者对微博辅助艺术生的历史教学抱有很大的期望。因此,笔者在2015届毕业的艺术班中做了利用微博辅助历史教学的尝试。

三、微博辅助教学在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中的尝试

2014年高二下学期,作为艺术班的班主任,为了便于与艺术生在高三上学期离校培训期间联系和沟通,笔者建立了一个班级的微博平台。在微博的使用过程中,笔者发现它是一个很好的信息互动平台。为了帮助学生利用零散的闲暇时间有效地复习、记忆历史知识,笔者想到了在班级微博平台上历史学科的同步复习资料,可能对他们会有帮助,于是就有了以下尝试:

1. 利用微博平台复习用的教学资源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习有效性,笔者主要了视频、知识结构图和典型例题三类资源。视频主要是针对艺术生普遍反映很多历史概念不理解而作出的选择。因此,笔者收集了许多解析历史概念的视频精简片段(多数在5分钟以内,如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君主立宪制等),根据复习的进度到微博中,供艺术生在课间或饭后等零碎时间观看,以巩固对概念的理解。单元知识结构的主要是针对艺术生反映的历史史实记忆混乱,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知识结构零散不成体系,没有逻辑链条,造成记了忘,忘了记的恶性循环。这样的状况也使得他们在考试中无法迁移知识。因此,有必要使艺术生先熟悉各单元的知识结构,再熟悉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达到理解运用的程度。利用微博中的一个个知识结构,艺术生就能在自己的手机上随时随地的自主复习,利用闲暇的片刻检验和巩固所复习的知识点,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2. 通过微博平台即时解决和反馈学生在复习中遇到的问题

由于艺术生晚上一般要术科训练,因而在上完课后,文化科老师与艺术生之间很难再有时间交流与沟通。这样在常态下艺术生及时解决复习中遇到的问题就成为了一个难题。但是,微博平台的使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艺术生可以通过微博平台提问,突破“课堂”的时空限制。老师可以利用微博平台及时看到并反馈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一方式颠覆了传统的师生课后问答中一对一的模式。在微博上一个艺术生问题的解决,可以呈现给所有艺术生,使有相同问题的艺术生都可以解惑。

3. 利用微博的互动性使每一个学习个体成为历史学习的中心

师生之间、艺术生之间的互动都可以在微博上轻而易举地实现。例如,一个艺术生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何区别”这一问题,并不一定要老师来解答。学得较好的同学完全有可能解答,并且因此获得同伴在微博中的点“赞”。对年轻的高中生而言,获得同伴的点“赞”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鼓励,更能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

4. 借助微博平台帮助艺术生积累历史学科的复习资料

艺术生在高三上学期均在外培训或参加术科考试,不可能携带大量的复习备考资料外出培训。在高强度的术科培训下,艺术生剩下的仅仅是一些吃饭、午休、晚睡前的零散时间,不可能拿起厚厚的复习资料进行复习。但是作为注重史实记忆的历史学科来说,充分、有效地利用零散时间同样有助于提升成绩。例如,一个单元知识的结构的回顾,一个概念的复习记忆,亦或一条时间轴的回顾等,都能在几分钟内自行完成。这些学习资源都可以由教师精心准备后到微博平台,供学生随时随地开始复习,使艺术生在紧张的术科训练之余积少成多,以备将来厚积薄发。

微博辅助教学的使用,使艺术生的历史课堂得以延伸,使历史知识的学习成为随时可以开启的“进行时”。这样能够为艺术生争取一分一秒的宝贵复习时间,为他们回校全面投入备考复习打好基础。

四、微博辅助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反思

就本班2015届艺术生的高考成绩而言,全班仅4名学生没有通过艺术类文化科本科线。但以此评判微博辅助历史教学是否有效显然不科学,它的实际效果实难评估:一方面因高考文综成绩没有单科公布,无法比较;另一方面也因没有严格的实验设计和对比的参照无法客观评估。

可以做出客观评估的是,微博辅助历史教学因学习方式的改变激发了一部分艺术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部分艺术生学习历史的动机水平。微博辅助教学使艺术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由被动变主动。无论是观看历史视频,还是自主提问,亦或参与解决问题的互动都是艺术生主动参与的,没有教师的干预。这一点从新课程理念的贯彻来看值得肯定。但经过这一尝试,笔者深感这一教学辅助手段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艺术生的基础差,如何让学生自主看微博就能看懂学会的关键在于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是否与艺术生的学习能力匹配。如历史视频的选择,如果视频的解说过于抽象就不适合艺术生;又如试题的选择,就艺术生的水平而言,要精选典型试题,紧扣教材,且要避免偏题怪题。否则将大大打击他们阅读和参与微博教学的热情,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复习目的。

二是艺术生的个性强,个体差异较大,导致使用微博的差异明显。其表现就是艺术生在微博教学的参与度上明显分为三类:少数表现欲强的学生非常活跃,是常看常说型;多数表现为相对活跃,是多看少说型;还有一部分学生则异常安静,是典型的“资深潜水员”。前面两类通过阅读或参与比较容易融入微博辅助教学,也较容易从中获益。但是第三类可能因为没有上网习惯或兴趣,亦或个性原因,参与度偏低。因为这一差异的存在,使得这一辅助教学模式的成效在个体体现上会有很大差异。这是否会对不习惯(或不喜欢)和没有条件使用手机上网的艺术生造成学习资源分配与共享的不平等值得商榷。

三是艺术生在微博上自主互动的有效性难以保证。由于艺术生的整体水平较差,因而学生在互助解决问题时很有可能产生新的问题甚至错误。例如,一个学生在微博上问:“一国两制是因何而提出的。”马上就有同学回复:“香港问题。”这样简单的史实性错误在艺术生中是普遍存在的。这就使得他们在自主互动中经常产生各种错误,这些错误如果不及时纠正,就可能因在微博平台上的传播而造成更普遍性的错误。因此,教师的及时关注与纠正反馈就成了关键,否则这样的互动对学生的学习有害无益。

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范文4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能力;理论;实践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扰,针对相关数学知识,虽然对基础知识进行了重点强调,并同时对学生加以指导,特别主要针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了指导,但是学生往往还是无法领会到精髓.他们在面对同一类型的题目时,仍然存在不会解答的现象.文章针对如何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进行重点论述,并借助相关案例论证相关论点,谨以此提供参考.

一、数学反思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反思,顾名思义,即思维反复操作.针对高中数学学科来说,这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必须灵活转变,并进行反复思维.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必须能够发现问题,并且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对题意的反思,学生在读题过程中是否真正理解题意?反思解题步骤,解题步骤是否做到选择最简单的方式等等.

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因而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学生反思能力,尤其针对思维规律反思,教师要使学生逐渐养成反思习惯,并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反思训练,如举一反三、反复训练、殊途同归等等.开动学生大脑,最终促进学生形成反思能力,提高数学解题能力以及速度,进而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因此,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至关重要,这不仅可以运用到数学学科上,而且还可以在其他学科发挥作用.

二、提高学生反思能力的基本措施

(一)反思题目条件,提高思维灵敏度

高中数学知识有限,但是题目形式灵活多样.针对同一知识点,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可以基于多个方面考虑,比如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还有不同的题型.面对新题型,学生通常觉得难以理解,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知识点运用并不灵活,因而对于题意理解有所偏差.针对上述现象,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反思,查看这其中包含的知识点,对于题意的理解也应该进行反思,尤其是针对理解过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知识结构得到优化,思维有序合理.

本小节以具体案例说明上述论点,例如:设A={x|2≤x≤6|},B={x|2a≤x≤a+3|},若B包含于A,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多少?对于这一类型的题目,它考察的是集合和不等式,这两者之间相关应用,根据题目条件可知,B包含于A,根据这一条件,对B分组讨论:①当B≠φ时,则有2a≥2[]a+3≤6,解得1≤a≤3②当B≠φ时,2a3,综合①②得a≥1.针对这道题,其解题思路必须明确,对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要分析透彻,挖掘潜在的条件.涉及分类谈论时,做到不重不漏,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敏度.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遇到一定的阻碍.通过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可以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具备思维逻辑能力,促进他们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文章针对如何提高学生反思能力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促进高中生数学成绩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符进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4(03).

[2]杜满库.高中数学能力教学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

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新课程改革;思考

    一、引言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可见,历史教育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高中阶段,正值高中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学好历史课程,对高中生了解人类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教育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作用是任何课程所不能替代的。同时,对高中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适应将来日趋激烈的竞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正在加紧进行,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制约着我国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

    发展和完善。

    二、改变传统评价模式

    2.1改革考试制度

    在传统的基础教育中,家长、学校、教师乃至全社会都以分数作为评定一个学生发展、一位教师教学水平、一所学校办学质量和一个地区教育发展的唯一指标。考试有着不可避免的指挥棒作用,许多教师眼中"见分不见人",主张"考什么,教什么,评什么,做什么",完全不顾教育的目的和教育规律。学生、教师以及学校则异化为分数的奴隶。当一切都以考试和分数为中心的时候,课程改革就只能在教室外徘徊,而难以进行实质性的变革。因此,要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就必须要改革考试制度,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评价观,逐步形成对评价的认识,淡化急功近利思想,杜绝弄虚作假的风气,同时加强各方面的监督和管理,对评价者与被评价者进行道德教育。

    2.2建立新型评价体系

    2.2.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进行更全面、客观的综合评价,改变过去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评价体系,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首先要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高中新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依据和支持。其次要重视课程评价方式方法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多元化。要改变纸笔测验是考试的惟一手段,将考试和其它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历史评价方法应结合具体的评价内容,体现出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避免单一的量化评价方法的现象。例如,让学生对本地区近代以来交通方式的变化进行调查,认识交通进步对当地经济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并撰写出调查报告。这样可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试方式上,倡导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纸笔考试和其它方式相结合,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历史学习评价应"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综合运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

    2.2.2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高中历史新课程评价要建立起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首先,要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了解和尊重、教学实施与设计以及交流与反思等。一方面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来评价教师工作业绩,另一方面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需要。这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基础。其次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一方面,通过评价主体的扩展,加强对教师工作的管理和监控;另一方面,旨在发展教师的自我监控与反思能力,重视教师在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三、转变观念,不断提高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素质

    3.1加快教育管理者的理念更新

    为了迎接历史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我国基础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管理者首先应更新教育管理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思维,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定位思考,积极确立一切以服从于教育改革、服从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服从于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服务理念。与此同时,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理念和评价机制,积极探讨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方案,逐步由现行的以升学率和考试分数作为定学定教的唯一评价机制过渡到以学生素质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综合提高为目标的多元化教育评价机制。作为基础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者还应积极推广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有计划地、系统地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新的教育理念,争取使新课程理念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接受,形成社会支持、家长参与的改革局面,为新课程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2推动高中历史教师理念更新和素质提高

    教师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动力,教师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和任务。目前我国的教师队伍素质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职业道德状况不尽如人意,有相当数量的教师有离职倾向。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师工作清苦,待遇低,也有的教师对工作不感兴趣;其次,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师的知识广度、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现代教育技术水平都未达到应有的能力要求:第三,教师的业务状况堪忧。在实际的教学中,只有少数教师经常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大部分教师不会运用,县镇的农村教师现代教学手段更为薄弱。第四,教师的知识更新不足。有的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业务学习,特别是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创新思想观念和心理辅导能力的培养以及教育教学理论欠佳。 有怎样的历史教师,就有怎样的历史课程。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要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要求与技能,在新课程中不断自我更新发展。

    总之,只有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高中历史新课程教育的突破口,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断加强对高中历史教师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在提高教育者创新能力和历史教育素养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历史赋予高中历史教育的使命。

    四、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新课程改革

    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积极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尤其是家长)做好宣传工作,有计划、持续不断地向全社会及家长宣传课程改革精神,营造课程改革舆论气氛。在全社会掀起浓厚而又热烈的改革气氛,建立一种社会、家长有效参与课程改革的新机制,大力争取家长与社会的支持。课程管理者和课程改革的发动者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和舆论工具,大力宣传,扩大声势,让社会、教师、学生和家长都体会到改革的必须与重要,急迫和不可逆转。为了引导家长感知课程改革,学校可以举办新课程教学活动开放日,把家长请进学校课堂评教评学,印发致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制作大型课程改革宣传展板,张贴标语和课程改革歌等,向家长宣传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课程改革主要内容、课程改革理念、课程改革与家庭教育等内容,使家长了解为什么搞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改什么、家长怎样支持课程改革、参与课程改革等问题,并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通过多种办法和途径,解决家长的疑惑和问题,让课程改革深入民心,产生积极的、广大的社会效益。同时还要加强同社区的沟通,充分利用社区丰富的课程资源开展新课程教学,使学校、社区、家长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赵海燕,《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第3期。

    [2]李应奇,《论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第5期。

    [3]张京《浅析高中历史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抵制因素》,[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12月。

    [4]丁敬业,《浅谈新课程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第6期。

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在新课改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对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要求也提高了很多。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要求,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师要加强对历史课进行教学反思,与新课改同步,适应新课改的步伐。其中一方面要有计划和组织地参加这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自身教学的反思,自我提高,自发学习,让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笔者现就自己多年来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和经历谈一些粗浅看法,供同行借鉴和探讨。

一、教学反思的作用

所谓的“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对于高中历史教师而言,对历史教学进行反思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只有在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改进,才能发现问题,并想出解决的办法,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自身工作水平。

在历史学科中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师的自身教研水平的提高也有所带动。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历史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研究方面的能力,从教学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时刻以研究者的身份要求自己,置身于教育的情境里面,用研究者的眼光进行自我反思,对现实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形成一定的规律认知,实现从“教书匠”向“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发展。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高中教学历史教师需要反思的内容很多,既有对教师自身教学理念的反思,如自己的教学观念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是否“与时俱进”,也有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如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与学生平等交流、对话,是否对学生有伤害;既有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如教学内容是否适度,是否符合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也有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反思,如教学方法、手段是否创新,是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既要在课前反思,如准备是否充分,教学设计是否合理,也要在课中或课后反思,如还有哪些不足,怎样改进;既要通过自身感受进行反思,也要借“学生的眼睛”作为“镜头”来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如学生对教学是否满意,评价如何及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等等。

三、教学反思的策略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知识容量大,内容错综复杂,覆盖面广,如何进行反思呢?我认为要做大以下几点。

(一)历史教师要进行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研究

只有理论学习才能让我们学会“突破”,不再让以往的经验和习惯束缚自己。离开理论学习的指引,我们一般只会在一个自己划定的圈圈里“转”,再也走不开了。理论的学习还能使我们以往的经验得到升华。对于高中教师来说,一方面要一如既往地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学习,另一方面也要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研究,把握教学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程度。在国家积极推进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时代,历史教师也更应全方面地学习和理解,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和新高考以及国家对未来人才发展的需要。

(二)历史教师要不断丰富历史专业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当前仍有不少历史教师只知埋头于教材、教案、练习册等,很少、甚至根本不去认真研读教育教学杂志,更不要说去研读一些史学名著和史家学术论文了。这样,结果就会导致历史教师专业知识的浅薄,信息量的缺乏,对自身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也与新课程改革极不合拍。对于中学教材、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我们要认真地去研读、钻研和探讨,因为它们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但我们更应该要去读一些史学名著和史家学术论文,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了解学科研究前沿,而且还可以从中学到提出问题、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历史的方法,更好地为高中历史教学服务。

(三)历史教师要不停在学习中进行反思

历史教师要多听一些观摩课,研究其他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思想,感觉和理解别的教师不同的授课方式,以及教学特色。历史教师也可以在教师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和探讨,分析和研究改进教学方法的策略。这在无形之中对教师的反思能力又是一种提高。历史教师还要从学生眼中反思自己,因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最真实也最有价值。从学生眼中看自己,总能了解到一些事情、获得一些启发。

教师还要写好教学后记。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强调备好课、上好课,对“教学后记”却未引起足够重视,认为是一种累赘和负担。其实,写“教学后记”,不但不是负担,相反它还是备课的好“帮手”,因为它有利于积累教学经验,加深我们对教材教法的理解,从而改进和提高历史课教学的效率。其实,很多教师都认识到写教学后记的重要性,但究竟如何写?写什么?还不甚了解。其实,在平常的历史教学中,如教材处理意见、教学方法的安排、学生反映情况、课后自我体会等等都可作为教师“教学后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