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的开题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扶贫的开题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扶贫的开题报告

扶贫的开题报告范文1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分组分享”教学法,改变评价机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快乐”地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目的。正如开题报告所示,由于先天素质和后天教育环境的差异,中职生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有的已经“致富”,有的还未“脱贫”,所以我在教学中及时组建学习“扶贫”工程,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及时进行“脱贫致富”,使他们也能尽早“奔小康”。“脱贫至富”的方法为成立学习“合作社”,采用“分组分享”法,使学生们能够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以往的评价方式对“贫富”悬殊的学生,用一样的标准。这就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因得不到正确的评价,一再失败,丧失信心,失去了他们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快乐”因素,他们就只能选择“厌学”。所以制定适合他们的评价标准,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就非常重要。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数学基础,了解每一节课的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合理制订教学程序,整个教学程序设计成以下三个模块:

其次,把全班36人(08商外班)按第一次单元考成绩平均分成6个小组,上课座位按U型排列,做练习时学习有困难的(包括厌学的)同学在解题过程中就能及时得到小组其他成员的帮助和督促,每堂课都按组进行成绩评定,包括课堂纪律的遵守,都在评定范围内。这样,个人的学习就变成了集体的行为,每个同学取得成绩目的不仅仅为了自己,也是为全组努力,在这样一个氛围中,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不再感到孤立无援,这使他们学习焦虑大大降低,“厌学”情绪得到充分缓解。因为小组的成功也是每一个组员的成功,所以他们将更多地品味成功快乐,减少失败带来的挫折感。

分小组制定评价标准,这样的赏识才更具有实际意义,他们也才能产生实际意义上的“乐学”!由于强调合作及相互帮助,因此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得到加强。对比分组时的成绩和期末总评成绩,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期末总评全班同学及格率达100%。虽然成绩好的同学在这样的评价制度下好象有一点吃亏,但他们带动了全组学习,“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飞跃,他们也同样享受了帮助别人得到的尊重和成就感,因此全班皆大欢喜。一个学期以后,以08商外班第一、二数学学习小组为例,他们各阶段学习成绩如下表:

有了合适的教学程序,合理的评价机制,我再在备课上下功夫,认真当好从书本到课堂学习的“翻译”,学生们不喜欢过多的数学语言和艰深晦涩的定理、定义,我就用他们喜欢和生活中常用的话讲解,把数学中难懂的概念、定理、推论简化成有梯度的小问题,让他们去思考,去讨论,合作解决,最后达到听得进去,听得快乐、有趣,听得明白、易懂,记得牢固、扎实,用得合理、恰当的目的,从而使他们慢慢改变对数学的看法,从枯燥无味,到乐学,也会学。例如,讲授“交集”运算这一节课中,我讲解完交集的定义、运算法则、例题后,就把基本概念分解为这样四道练习:(1)已知集合A={a,b,c,d},B={c,e,f},求A∩B;(2)已知集合A={-1,0,1,2},B={0,2,4,6},求A∩B;(3)已知集合A={x-2≤x≤2},B={xO≤x≤4},求A∩B,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4)已知集合A={xx是等腰三角形},B={xx是直角三角形},求A∩B。这四道练习题由简入深,有“坡度”,能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经过其他同学帮助也能弄懂。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还要不断向他们提出要求:希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不断努力,能够及早“脱贫”、“奔小康”,这样使这种鼓励性的小组的评价制度一直保持着朝气和活力。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去,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快乐学好数学的手段。动手操作、分组分享、交流合作、诱发创新,不仅能够使每个学生“有事能做”、“有事可做”、“有事会做”,还能让每个学生在玩中学,在动手中思考,在实践中创新、发现,无论他们发现的结论是浅显,还是深刻,都是他们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都已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参与性和探究性。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思想就有创造性,情绪就会愉快,认识就会敏捷,思维就会活跃,注意力就会集中,行为就会持久。课堂上若能积极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动手操作、探索、研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中职生的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得到满足,进而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我在讲授《三视图》这一课时,课前就把这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设计成问题,让学生带着设计的问题通过看书、分组讨论、观察、准备制作材料、工具来上课,然后通过分组合作交流,全组分工动手操作,根据三视图的基本原理,运用自备的硬纸板、圆规、三角板,制作一个“热水瓶”的模型,最后进行装饰。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很自然地把三视图的基本概念、画法规则、投影规律等都掌握得很清晰、透彻。这样,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学生们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的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既体现了专业特点,又让他们体验了成功乐趣,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扶贫的开题报告范文2

在诸多成绩面前,恭城中学并没有止步不前。2012年,该校毅然迈出了课程改革的步伐,经过四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教育教学质量获得大幅提升,实现了在改革中再次腾飞的目标。

从“未知”到“已知”的改变

改革从来都是在质疑声中艰难起步的,恭城中学的课程改革也是如此。“刚开始课改的时候,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毕竟课改是一种新的事物,不了解、不熟悉,怎么改、改成什么样、效果如何,这些都是未知数,加上我们还有高考压力,所以有不少老师都不大敢动。”该校教科处主任秦之礼说。

教师们观望、疑虑的态度,是恭城中学推进课程改革的一大“拦路石”。该校校长易振仁也承认,改革的最大阻力来自于教师。他告诉记者:“起初,有不少老师甚至是一些校领导都不同意改,认为风险太大。还有人认为,既然大家都适应了传统的做法,四平八稳也挺好的,就没必要瞎折腾了。”

然而,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既不利于适应高考改革,也不利于培养个性化、多元化的学生,更与新课改考试大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相违背。“因此,改革是必要的,但不是盲目地改,要全盘考虑怎么改,如何引导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易振仁校长说。数次研讨之后,恭城中学决定转变思路,不以强制手段在全校推行课改,而是设立了3个实验班,通过实验班带动其他班级参与。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恭城中学课改的成效初步显现,实验班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十分活跃,学习效率很高。这让一些还在观望中的教师也心动了,秦之礼老师就是其中之一,他改变了最初对课改的看法,逐渐在课堂中尝试新教法。而校领导尤其是校长在改革中身先士卒,也让教师们深受触动。秦之礼老师说:“校长不仅经常带领教师外出学习新理念,还亲自组织校本培训、上示范课、带实验班。有什么新知识,校长也第一时间跟我们分享。”

为了让课改顺利推进,恭城中学在教师激励机制上做了新的尝试:首先是修改了高考奖励办法,设立专门奖项以激发教师的“培尖”热情;其次是组织骨干教师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如“课堂增效五动法”“四步纠错法”“小组自主探究学习”等,逐步提高教师的课改能力;再次是在人力、物力上对参与课改的教师给予支持,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

经过探索和尝试,课程改革这个“未知数”在恭城中学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成为了“已知数”,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到课改的阵营中。该校数学教师唐梅刚参加工作不久,在接触课改时也是持观望态度,高考的压力更是让她不敢轻易越雷池半步。“随着课改成效的逐渐显现,我心里痒痒的,也开始尝试了,现在班上学生的反映非常好。”唐梅老师兴奋地说。

新教法下的课堂新常态

“我们小组认为,作为一代帝王不勤勉于政事,而整天沉溺在‘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的奢靡生活中,这样看来李隆基算不上是一代明君。”“我们小组不同意这样的看法。白居易这首《长恨歌》主要写的是李隆基晚年的生活,不能代表他的一生。他也曾开创过‘开元盛世’,功勋卓著。所以,我们不能以他晚年的作为抹杀了他的功绩。我们认为应该更客观地看待这位帝王。”

这是恭城中学高二309班语文课上的一幕。学生们围绕白居易的叙事诗《长恨歌》进行广泛的讨论,从创作手法到思想艺术,从作者生平到主人公心理状态,几乎都有涉及。“以前上课都是老师在上面不停地讲,我们虽然也听,但总觉得效率不高,听过之后记不住,甚至有些同学听着听着就趴桌子睡觉了。那时候上课比较枯燥。”该班学生向玉英说。

上课枯燥、学习效率不高,是恭城中学不少学生对过去课堂的感受。该校实施课改正是为了扭转这样的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随着教师观念的转变,另一个问题摆在了该校教师面前,即教学方法的问题。“我们学校有自己的历史,有自己的传统,有自身的教情、学情,是要照搬别人的方法,还是要根据自身实际原创教法,一度困扰着我们。”易振仁校长说。

很显然,照搬照抄是行不通的,但要走一条全新的路子,时间、人力等又不允许。为了摸索更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恭城中学首先发放调查问卷,深入了解学生、教师的想法,然后分批次M织教师外出学习课改先进地区和学校的经验,在此基础之上,再对他人的方法进行校本化改造、升华,使之与本校教学实际相符。目前,该校已基本形成了“课堂增效五动法”“四步纠错法”“小组自主探究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作为恭城中学课改的先行者之一,英语教师唐文化早在2009年便开始进行新教法的研究。她研究的是“语感阅读法”教学模式,即通过采取“模仿听读,自能多写,读以致写,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合作表演、以表演促理解,以理解助提升,循序渐进,全面提高”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正如学校刚开始推行课改那样,新教法的尝试并非一帆风顺:一方面教师觉得新教法挤占上课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一方面学生刚接触新方法,上课不够主动。

“一直以来,学校都很支持老师研究新教法。所以,当我提出种种困惑时,学校马上着手聘请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来学校培训,然后分批次送老师外出观摩学习。”唐文化老师说,“经过培训、反复观摩与尝试,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很快,老师们就能根据班级学生实际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并不断加以改进,教学效果越来越好。课堂上,学生偶尔还会提出一些很有意思的观点,这让我们感到很惊讶!特别是课改推开之后,各学科教师都在研究本学科的新教法,课堂教学呈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引导的新面貌。”

从课内到课外,打造新的课程体系

“尽管课堂改革既改变了教师的教学习惯,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每个学生都具有个性化的特征,课堂改革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所以,我们在改革课堂的同时,也对课外学习方式进行了革新,例如结合恭城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本地居民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研发了多门探究性学习课程。”易振仁校长介绍道。

目前,恭城中学共研发了25门探究性学习课程,内容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人口、资源等方面。在引导学生选择研究课题时,该校尤其关注生活实际问题,如学生的用水问题、用电问题、卫生问题、环境问题,全县的人口问题、交通问题、环保问题、扶贫问题、乡镇企业问题,以及新农村建设问题、生态农业发展问题,等等。

在这些课程中,恭城中学学生许雨嫣和几个伙伴选择了一个冷门课题――了解艾滋病。“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艾滋病,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不够深入,还有比较多的疑问和误解。我们就是想通过这样一个小研究,向人们宣传关于艾滋病的一些常见的传播途径、危害等方面的知识,让人们能更有效地预防艾滋病。”许雨嫣说。

为了顺利地开展这项课题研究,许雨嫣与其他3名课题组成员找了一位指导教师,然后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拟定研究计划、撰写课题申请报告、设计调查问卷,从确定主题到完成总结报告,整个过程历时13周。许雨嫣告诉记者:“在这13周中,我和组员们走出学校,采访群众,并通过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最终完成了课题。我们不仅了解了许多关于艾滋病的知识,还学会了如何收集、整理资料,如何处理各种各样的数据,收获很大。”

恭城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规定,每一个探究性课题的完成,一般都须经过6个步骤:一是班级召开辅导动员会,由相关教师就探究性学习报告的撰写,以及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等进行讲解;二是学生组成课题组,根据本组情况选举组长,选择指导教师;三是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填写《课题开题报告表》;四是实施研究,通过查阅书籍、网络资源和实地调研等方式收集大量资料,并进行分类处理;五是总结研究成果,可以是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小论文、实物模型、活动方案、计算机软件等形式;六是展示成果,各班举行成果展示交流会,并推荐优秀成果在全校展示交流。

“探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都是开放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研究课题,自主开展相关研究。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沟通交流、处理问题、搜集Y料、探索研究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变得更自信了。”恭城中学语文教师黄润兰说。据她介绍,该校还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生活,不断提升综合能力。

多年的课程改革实践,让恭城中学实现了新的飞跃,收获了显著的办学成绩。改革前十几年,该校高考一本上线率始终在30%线上徘徊,而改革后的2015年,一本上线率达到了42.3%,2016年又上升到了43.3%,而且还培养了一个广西高考文科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