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领导离任审计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有企业领导离任审计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有企业领导离任审计报告

国有企业领导离任审计报告范文1

【关键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离任审计

为了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先后出台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华晋焦煤有限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对所属企业的领导人员进行了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用历史的、客观的、发展的眼光来分析、评价和看待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制度,既利于提高对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本质的认识,又利于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笔者作为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工作的实践者,现就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方法、存在的难点及完善措施提出了看法。

一、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的方法

在对公司所属单位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时,采取听、谈、查的方式进行审计。

听:就是在审计过程中听取所在单位对领导人员任期内工作评价情况汇报及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谈:就是与所在单位其他领导、部分业务人员进行个别访谈,对领导人员在任期内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团结合作等方面的看法和评价;

查:就是审查领导人员在任期内分管工作履行职责情况,同时结合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实施对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等必要的审计程序及审计调查,取得了相关审计证据,就有关审计事项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审计调查是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的有效方法。Www.133229.COm

二、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存在的难点问题

在对公司所属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难点问题,亟待解决。

(一)对重大审计事项认定的难点

1.对存货的真实性确认的难点

(1)存货涉及的账户众多,抽查审计难免有疏忽或遗漏。存货的核算内容包括材料采购(或在途材料)、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库存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材料成本差异等很多账户,这些账户属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内的发生时间,少则2-3年,多则达5年之久,对其审查通常依据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选择重点账户和近年发生的事项,难免产生审计风险。

(2)存货不仅占企业流动资产的比例较高,而且品种多、数量大,实际盘点工作量非常大,通常要依靠被审单位抽调人员进行盘点,审计人员监督盘点或抽盘也只是一部分存货,因此账实核对的困难多、难度大。此外,有些存货如原煤、精煤、中煤等只能采用经验估计法或理论测算法,难以避免与实际情况有差异。

(3)对于在途存货、港口存货,审计人员外出调查取证存在路途远、花费大、成本高等困难,使审计证据的质量难以保证。

(4)对于前任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留下的存货,如果有潜在损失,那么现任领导任期内究竟消化了多少前任领导的潜在亏损,现在的财务核算与管理混乱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给审计人员分清离接任领导的经济责任,带来很大的难度。

2.对债权债务的确认难点

(1)债权与债务核算中相互混淆,企业没有真实准确地反映,目的在于人为缩小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规模,掩盖债权债务的真实性,造成企业资产与负债、债权与债务结构合理的假象。(2)债权债务单位路途遥远,审计过程发函到对方单位询证,回函率极低,导致对企业债权债务中的坏账损失和有问题的资金难以认定。(3)审计中所属企业请求审计组不要发函到对方单位询证,否则往来单位正好以此为借口找上门来结账催债,使得审计有时无所适从、举步维艰。

3.对重大投资项目及其投资损益的确认难点

由于审计人员受知识面的局限,对企业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效益及风险难以断定和评价,因而往往采取就事论事等回避矛盾的办法,使得企业投资及其损益的真实性难以确认,从而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大风险。

(二)经济责任认定的难点

1.离接任领导人员责任划分界限:

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的账户多以及账务处理的不规范、财务管理失控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审计中要全面、彻底地划清前任、接任、再后任的经济责任界限难度大、风险大。

2.盈亏不实和潜盈、潜亏的界限

从理论上讲,根据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和权责发生制原则,对明亏和潜亏是能够分清的。但在离任审计实践中,有时却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如某些离任领导人员要求对库存产品按现行市价与账面成本计算潜盈利润,而接任者则认为不能就账论账,因为产品销售过程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如质量、价格、销售费用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不能计算和认定库存产品中的潜盈。

3.直接责任与主管领导责任的界限

对主要领导直接分管的事项,如果发生错弊、损失或风险,是否一定要承担直接责任而不是主管领导责任;而对于其他副职领导分管范围内的事项,如果出现重大问题,作为主要领导是否只承担主管领导责任而不是直接责任。对此,在审计定性处理中有时争议较大。

(三)审计评价的难点

1.政绩量化与非量化的矛盾

离任审计中有人认为,如果企业资不抵债,就不能评价其内控制度健全、有效,至少应该表述其管理不善或管理混乱。如果企业经济效益很好,就总结和评价其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而忽视和回避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出现“一好遮百丑”的现象。在量化政绩的尺度把握上确有许多人为因素,从而给审计评价带来一定的风险。

2.审计内容与非审计内容的界限

被审单位的职工有时通过书面、口头等形式,要求审计组审查并答复某些事项,审计人员如果介入其中,往往是非难分,陷于被动局面。

3.任期政绩与发展后劲的关系

一般来说,对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内已实现的经济效益指标评价比较简单,而对未来发展后劲的评价相对来说情况复杂,难度较大。

三、完善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的对策

经济责任离任审计范围广、内容多,仅用听、谈的方法是难以达到审计目标的,必须与审计调查结合进行。审计调查既是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的有效方法,又是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的必要环节,二者有机结合,有利于保证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防范审计风险。

(一)经济责任离任审计调查的特点

1.审计调查对象的特定性

在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中,需要调查的对象是特定的,即与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事项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2.审计调查内容的针对性

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中,调查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主要有:被审计单位账面没有记载而又必须调查核实的事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缺乏可靠性,而又必须调查清楚的事项,如发票要素不全、内容不真实,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查;从被审计单位账面的审计发现了疑点,而又必须进一步调查证实的事项;根据审计目标和管理部门的要求,需要调查的其他事项。

3.审计调查方法的多样性

审计调查方法取决于调查对象、范围、内容和目标等的不同要求。有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普遍调查和典型调查,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内部调查和外部调查,函证调查和现场调查,对单位调查和对个人调查,书面调查和会议调查等。这些调查方法可以相互结合运用,也可以与其他审计方法结合运用。

4.审计调查结果的客观性

审计调查能够获得账面审查所不能取得的比较真实的证据,审计调查的结果就是审计人员所看、所问、所闻、所查、所记、所算的和被调查单位和个人提供的各种证据资料。调查中所收集的审计证据准确、可靠,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与账面审计结果相结合,可以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

(二)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1.根据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所涉及的有关事项,确定审计调查的对象、范围和内容,又在审计调查中适当进行延伸审计,综合运用各种审计方法。

2.根据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所涉及的有关项目,选择恰当的调查方式,如用统计调查法核实经济指标,用试点调查法了解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用重点调查法追查经济案件,用会议调查法征求对被审计人的总体评价等。

3.根据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所涉及的特定事项,对审计调查材料进行相互联系、客观的分析,使审计调查的内容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具有相关性,而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更重要的是将两者有机结合,综合利用。

4.根据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方案制订审计调查方案,合理安排审计调查人员、时间和审计力量及其组织方式。同时,又要根据审计调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方案。使审计调查与经济责任审计在目标要求上达到一致,在组织实施上达到统一,在时间安排上协调同步。

5.根据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与审计调查的关系,搞好几个结合。即:审计与现场观察结合,审计与问卷调查相结合,审计与调查分析相结合,数据统计与事实调查相结合,内查与外调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根据审计调查的要求,综合运用多种审计调查方法,以求得最佳的审计调查效果,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和效率。

(三)经济责任审计调查结果的运用

审计调查结果就是审计调查报告及其产生的作用,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除了方法、内容上的结合外,还必须注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审计调查结果相结合运用。

1.审计调查结果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重要依据之一,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结果包含了审计调查的结果,对企业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内容反映了审计调查报告的内容,是总与分的关系。审计调查的结果是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结果的基础,调查报告必然成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重要依据。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报告对审计调查结果的运用程度反映了审计调查的质量和效果的高低,审计调查的质量和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质量和效果,在一定意义上说,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结果能否被充分地利用并发挥作用,关键取决于审计调查结果有无分量。审计调查结果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补充,一个项目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往往是反映总括、全面的情况,而审计调查报告是反映某一方面具体、详细的情况,可以起到补充作用。

2.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结果的运用程度决定审计调查结果的运用程度。因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决定了审计调查报告所反映的情况、问题和意见及其范围和方式。

(四)保证审计调查结果充分运用的措施

在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审计调查结果得到充分运用。

1.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的原则,保证审计调查工作依法进行,调查结果客观公正。

2.认真编制审计调查方案,科学确定调查对象、范围、内容、步骤、方法,组织方式等,收集和整理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写好审计调查报告。

3.建立规范的审计调查工作制度,保证审计调查的质量、调查结果真实可靠。

4.建立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听取和了解经济责任审计及审计调查情况,检查审计调查档案资料,防止审计调查走过场和隐瞒审计调查结果的真实情况,避免审计调查中的舞弊行为,保证如实反映审计调查结果。

总之,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实行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是新时期加强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领导人员廉洁勤政的重要措施。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经营业绩和存在的问题给予客观、真实、准确、科学的评价,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衡量标准来评价企业领导人员的工作得失,为全面考核、合理使用企业领导人员提供审计依据,推动审计监督与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有序衔接,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2007年-2008年有关离任审计文章[j]. 会计之友.

国有企业领导离任审计报告范文2

论文摘要:内审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机构,是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是一项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用于改善机构的运作并增加其价值。通过引入一种系统的、有条理的方法去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内部审计可以帮助机构实现其目标。开展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所进行的监督和评价活动,是企业内部审计的业务范畴。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是政府为加强管理和监督,防止和治理贪污腐败而采取的重要措施。2010年12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电力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中也都有关于开展经济责任的审计办法,要求下属公司、企业对其管理的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工作内容为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所进行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包括对其所在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净资产)真实、合法,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增值保值情况的验证;对其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规章制度情况及相关行为的评价;对其应负经济责任的界定。笔者通过参加电力企业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如下: 

一、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够 

 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不是独立的部门,内部审计只是企业组织机构中职能部门的工作岗位,内部审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名成员,其工资福利、职位等受本单位有关负责人的支配,这就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其监督和评价职能时有很多的顾虑,当企业负责人的经营行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不符合经济效益原则时,内部审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表现得无能为力。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工作过程中缺少完整的独立性。 

2、对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重视不够 

虽然经济责任审计办法规定,未经审计,不得解除企业负责人任期内经济责任,调离集团公司系统的,不得办理有关调离手续。任用干部时经济责任审计结论作为重要参考。但是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一般都是领导干部已上任新的岗位,评价和任用干部时审计结论作为参考也自然无从谈起。致使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走走形式而已,清查不深不细,甚至敷衍了事走过场。 

 3、内部审计机构人员方面力量不足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方式和评价的特殊性,审计人员只具备财经、审计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财务、会计制度具备查账能力, 还要求通晓经济管理和工程等多方面的知识,熟悉宏观经济管理知识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具备综合判断分析能力等,但是目前大部分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够全面, 审计人员配置缺乏复合性,知识结构难以满足效益审计的要求,严重制约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 

 4、财务数据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资产、负责、权益 

 对企业资产、负责、权益的审计评价,主要还是通过查看财务数据和实物的相符情况。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资产要按规定计提折旧,所以会计数据反映的资产会随着计折旧的计提,价值减少。像房屋这样的固定资产,入账是按照实际成本入账,逐年计提折旧,账面上的价值已经很低了,而如果出售市价会远远高于账面价值,导致财务资产不能反映公司实际拥有资产,也不能反映资产的保值增值。 

 5、投资项目无法分析投资收益情况 

 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对重大投资项目的效益性进行评价,而一些重大投资、对外投资等投资项目,从决定投资到正常经营,产生收益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评价其投资的收益和可行性,而现在大部分领导的的任期都只有2年左右,甚至有的只有1年就上任新的岗位了,而其决定的投资项目根本就没有投产或者收益。 

 6、过分依赖财务指标,对非财务指标关注不够 

经济责任审计虽然涵盖的范围很广,但是审计都是以会计利润为基础计算的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核心指标的财务指标为主,对非财务指标关注不够。如经营者基本素质、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度)、基础管理水平、发展创新能力、经营发展战略、在岗员工素质、企业文化建设等都很难定性评价。 

 二、做好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路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组织结构,提升审计效果 

 通过完善组织机构,提高内审人员的工作地位,保证内审机构组织上的独立性。完善干部管理办法、经济责任审计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建设,使各级党委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坚持对领导干部实行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制度,是干部政绩、廉政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管理一项重要工作,是对领导任职期间履职情况的客观、公正的评价,从制度建设上,取得领导的支持和重视。 

 同时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广泛性、复杂性、标准难确定性等特点。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法律、工程、物流、采购、经济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大部分是财务出身的,因此,开展审计时可以抽调各部门的专业人员参加或者外聘不同专业的专家参加,可以更全面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 

 2、创新审计方法 

 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采用听、问、查的方法。 

 “听”主要是听被审计对象的述职,听相关业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员对领导人员在任期内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团结合作等方面的看法和评价;“问”就是针对述职报告和介绍中的一些疑问进行针对性的询问;“查”不但包括查阅会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等必要的审计程序及审计调查,也要重点查阅相关的会议纪要、董事会决议、总经理工作报告、年终决算审计报告等相关材料,从而审查领导人员在任期内分管工作履行职责情况。 

 3、任期各项经营指标或预算完成情况 

 通过调阅任期内董事会决议、董事会批准的预算,对照各年度财务报表,正确评价领导人员任期内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经营目标,考核是否按照决议进行了兑现。 

 4、查证企业财务与资产状况 

 一是检查企业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重点要放在实物资产、货币资金及各项投资上。特别要对管理用汽车、笔记本电脑、照相机等流动性较大的实物进行盘点,要关注其实物资产有无被侵占、遗失、损毁等现象;货币资金是否安全,是否账实相符而且流向是否合规,有无小金库、账外账现象;对外投资程序是否合法,投资前有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投资过程监管是否到位、投资效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问题。二是检查企业的经营业绩。主要是查明有无随意调节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业务成本、在建工程成本等)、调节利润的行为,跨期间的费用、收益是否按规定确认,各种投资收益的核算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按规定程序和比例分配利润,有无隐瞒、转移收入,有无因领导责任造成虚盈、潜亏挂账等问题。 

 5、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审计重点 

 应着重注意以下方面:一是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健全、有效。公司内部机构设置是否合理,有无因人设岗的现象。二是公司各部门责权划分是否明确具体,是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三是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是否全部纳入内部控制范围。四是是否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内部控制的功能是否得到有效的发挥。 五是绩效考核机制是否形成,执行是否到位,有无明显效果。 

 三、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与其它审计项目相比,由于审计主体、客体和审计目标的不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由于审计的主体通常是内部审计部门,报告的客体通常是“内部的主要领导”,报告的作用是为干部管理部门的考核、任用干部提供依据,因此报告难免有主观因素。另外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是领导人员的责任,因此审计报告内容的核心也必然从反映“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转移到对单位领导人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作出综合的反映。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内容通常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管理责任:主要揭示和评价企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性;企业内部组织机构体系是否完整,部门的分工是否合理、工作是否有效。“三重一大”的执行和招投标的情况也是重点。 

 经营责任:主要揭示和评价企业是否按照上级要求完成相应的经营目标,预算下达是否符合实际,完成状况是否真实。 

 财务会计责任:主要评价企业各项财务收支活动是否合规、真实。投资项目是否进行可行性研究,是否合理确定企业的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有效配置资金;企业的债权、债务是否清楚,有无长期拖欠形成呆账、坏账和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而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问题。是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做到会计工作依法有序; 

 其他方面的责任:主要包括评价企业的履行社会责任和环保、节能减排、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 

撰写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应把握以下原则: 

 1、客观公正。由于内审主体、客体的特殊性,审计通常会受到内部多方面的干扰,因此要求在撰写审计报告时要尽可能的做到客观公正,既要披露领导人员在任期内所作出的主要成绩,也要揭示其存在的问题。 

 2、实事求是。界定单位领导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应尽量用数字说话,通过使用量化指标和对比的方式来揭示企业的经济营运状况,进而评价和揭示企业的经营效果,切忌在无审计依据的情况下随意评价。 

3、明确界限。要客观区分主观、客观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应客观分清玩忽职守与工作失误、前任与现任、上级与下级的责任。要注意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实事求是地剖析企业盈亏的主、客观原因,对于某些特殊行业的特殊时期,(比如近几年的发电行业)要充分考虑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4、谨慎性原则。审计人员应审慎考虑作出客观公正评价的风险性和可操作性,措辞应当谨慎、恰当。 

 参考文献: 

1.何军霆.完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建议[j].审计月,2008(1). 

国有企业领导离任审计报告范文3

目前我国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措施供读者和相关部门参考。

一、经济责任审计目前存在的问题

1、先离后审、先任后审,增加审计工作的难度,影响监督效果、淡化了审计的作用。先离后审、先任后审对离任领导缺乏约束力,使审计流于形式。在审计中查出的问题即使违反国家的有关规定,使国家、单位财产受到了损失,然而领导干部已经离任,从而使审计监督难以发挥作用。接任者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对离任者的审计,不跟审计组配合,相互推卸责任。由于审计的滞后性,会给审计取证和核实问题带来一定难度,最终导致审计处理难、审计结果落实难等问题。

2、 审计手段的局限性,影响审计质量。如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仅停留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报表审计”阶段,有些财务会计资料中根本涉及不到的违法行为则很难发现,账面上能发现的都是类似招待费用超支、违规使用现金等较为次要的问题。

3、 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界定比较困难。虽然规定指出了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界定的范围,但在真正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时,领导干部负责本单位的全面工作,即使任期内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又会出现有些责任区分不清等问题,无从界定其应承担的责任;当有些问题既涉及领导干部个人决策又有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失策时,如果相互推诿,则责任也很难界定。

4、审计人员力量不足与审计任务繁重相矛盾。审计人员配备较少,不少单位审计队伍力量薄弱,审计人员配备与所应承担的审计任务不适应。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内容很广,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全面,否则会严重制约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

5、审计评价过于空泛。有的审计评价超越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或过于宏观,或过于宽泛;有的审计评价等同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评价,未突出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个人经济责任的评价;有的审计评价“千人一面”。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改进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重视内部审计报告

目前内部审计有法可依,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其法规体系已较为完善。对大型企业领导人员进行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是由当地审计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的审计小组负责,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远远高于一般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有较高的保障。人们之所以对内部审计没有对外部审计那么重视,主要还是思想认识不足。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以及内部审计报告不对外公布的现实,使得只有少数人知道企业真实存在的问题所在。因此,从地方政府、企业领导人员到企业普通员工,都应该高度重视内部审计报告,并对提出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

2、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业绩评定指标,将企业长期发展目标与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挂钩

改进对企业领导人员的业绩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除了上述量化指标外,增加非量化指标,并分别给予不同的权重系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考核企业领导人员。非量化指标的确定根据公司股东会和董事会制订的企业发展战略,按年度规划公司重要业务发展目标,并将其完成情况纳入企业领导人员的考核指标体系。只有这样,才可以既客观评价企业领导人员业绩,又可以有效避免只重视短期指标而忽视和牺牲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情况出现。

3、进一步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对经营班子所有成员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对集团层次的经营班子其他成员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可参照对企业领导人员的审计,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对集团公司下属二级企业领导人员及经营班子成员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可由集团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或者集团公司纪委主导,形成有一定比例外部会计师参与的内部审计小组,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不论是对集团层次经营班子其他成员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还是对集团公司下属二级企业领导人员及经营班子成员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都应分清其工作职责和权限范围,按其应承担的责任开展审计。

4、将年度审计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监督与制约

国有企业领导离任审计报告范文4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

1.坚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原则。按照《暂行规定》的要求,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部门根据干部管理部门的委托进行的。同时,审计结果最终还要送达干部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因此,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要与组织部门、纪检、监察等部门密切配合,协调工作。

2.坚持先审后离的原则。按照有关规定,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在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辞退、退休以及任期届满,都应在离任前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3.坚持重要性的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对干部任职期间的重大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业绩进行较为详尽的审计评价,重点审查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资产、负责及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有无盈亏不实或潜亏挂账的问题;有无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有无重大决策失误等。

4.坚持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进行审计评价的原则。客观是以事实为依据;公正是以法律为准绳;全面是业绩、责任及其形成原因都要讲,不偏不倚;准确是以写实手法,评价观点鲜明,用词准确,切忌轻描淡写,模棱两可,含意不清。

5.坚持及时反馈的原则。经济责任审计是针对领导者个人的经济责任进行的审计。作为责任人,迫切希望了解审计报告对自己任期工作的评价。因此,除审计过程中与责任人及时沟通外,还应在审计报告报送党委、组织部门前,及时征求责任人的意见。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

根据审计法和两个《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应包括:

1.责任指标是否全面完成。指标的完成情况,应作为经济责任审计中首先要把握的重点。责任指标一般由经济指标、技术指标、管理指标三部分组成。作为审计部门所要审计的责任指标,主要是经济指标和管理指标。

2.财务状况是否真实、可信。会计报表是财务状况的具体体现,而形成会计报表核实的各种数据,则是财务状况是否良好最为直接的基础资料。这些基础资料的真实程度如何,涉及到能否对财务状况进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所以,在审计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会计报表的分析上,而必须对其相关的基础资料进行审计,以确定财务状况的真实程度。

3.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管理制度的健全有效,可使单位围绕既定目标,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保证各项决策的贯彻实施,维护资金和资源的安全,促进各项经营活动的合理性、规范性,以及增强组织观念,加强廉政建设,遏制不正之风。内部管理制度涉及面较宽,对其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的审计必须有所侧重。应重点放在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管理制度上,如财务会计制度、物资管理制度、供销管理制度等。对管理制度的审计,既要审计其健全性,更要审计其有效性,这样才能体现管理制度的落实程度和实际效果。

4.国有资产是否安全完整。当前我国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配套措施还不到位,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滞后、账外设账、账实不符、财产损失、潜亏挂账等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比较严重。把国有资产是否安全完整作为审计的重点,就是要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以强化领导者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对国有资产安全与完整的审计,重点要放在实物资产、货币资金、各项投资的核实上。实物资产不能有账无物,也不能有物无账;货币资金不仅要账实相符,而且要流向合理;各项投资不仅要程序合规,去向明确,还要确认回报的合理性。

5.重大决策是否合规科学。决策的合规性审计,重点是对决策程序的审计,有无不按决策程序办事,、独断专行、暗箱操作等方面的问题。决策的科学性审计,重点是对决策事项效果的审计,有无论证不足、盲目决策、效益低下等方面的问题。

6.财经法纪是否严格执行。财经法纪,包括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是为保护国家财产、维持国家利益而制定的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决定等,它要求各级领导人必须严格遵守,认真执行。

明确领导人员对执行财经法纪的经济责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看其是否指使、授意、强令会计等人员违反财经法纪;二是看其是否组织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了会计及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三是看其领导人员有无侵占国家资金,违反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乱纪问题。

如果能够把握以上六个方面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就一定能达到审计的目的。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包括审计形式、审计程序和审计具体方法三个方面。

1.审计形式。经济责任审计的形式,可分为受托审计、联合审计、日常审计、离任前审计、离任后审计、任期中审计。

(1)受托审计。受托审计,即审计部门接受干部管理等部门的委托,独立对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2)联合审计。联合审计是以审计部门为主,干部管理、纪检监察等部门参加,共同组成审计组,组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

(3)日常审计。日常审计,即由审计部门与干部管理部门共同研究、确定审计对象,对党政领导干部、企业领导人员任期中间组织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

上述三种审计形式各有利弊,经实践表明,受找审计是今后经济责任审计的主导方面,也是实现审计工作规范化的要求;联合审计可以进行探索实践,但目前不宜在较大范围内推行;日常审计在审计力量允许的情况下,应积极组织实施。

(4)离任前审计。离任前审计,是指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这前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前审计,显示了经济责任审计的严肃性、时效性,有助于树立审计监督的权威,有助于正确考察使用干部,有助于铸就领导干部的思想防线和约束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

(5)离任后审计。离任后审计,是指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在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退休等事项之后,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后审计,不符合《暂行规定》的要求,应予纠正。

(6)任期中审计。任期中审计,是对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任期中审计,对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来说,有助于及时检查、考察其职责履行情况;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端正经济行为;有助于及时发现严重违法违纪行为,披露严重损失浪费问题;有助于干部管理部门及时调整干部,避免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

2.审计工作程序。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程序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接受委托阶级。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接受干部管理部门委托审计建议;了解和掌握干部管理部门的意见和要求;做出受理委托审计决定,安排审计计划,确定完成审计任务的时限。

(2)审计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组成审计组,编制审计方案,下达审计通知书。

(3)实施审计阶段。实施审计阶段,可按一般审计的方式进行,如组织审计调查、审计取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等,但应注意在审计过程中,特别是在审计取证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要与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内容等结合起来。同时,在交换意见时,除了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外,还要就有关审计事项与被审计人交换意见。

(4)提出报告阶段。在实施审计阶段结束后,审计组对审计情况及查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写出审计报告,并书面征求被审计人所在单位及被审计人对审计报告的意见。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审计的简要过程、起止日期等;(2)被审计人任期起止日期及所在单位的基本概况;(3)被审计人任职期间所在单位的经营情况;(4)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其性质;(5)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审计建议等。

做出结论阶段。审计报告经审定后,应区别以下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1)在职权范围内对被审计人所在单位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作出审计决定,予以处理、处罚;(2)对被审计人任职期间对经济责任作出客观评价,提出评价意见书,连同审计报告一并抄送委托审计部门;(3)应当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移交所在单位的纪检、监察部门处理;(4)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结果应用阶段。(1)干部管理部门接到审计部门对被审计人的审计评价意见及审计报告后,要作为被审计人的审计评价意见书及审计报告后,要作为对被审计人调任、免职、辞退、退休、续任等任免事项的重要参考依据;(2)纪检、监察部门和司法机关,可根据审讯线索及相关的审计资料,对有关情况进行查证,并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3)被审计人及所在单位应结合审计部门提出的审计建议,进行整改,以促进管理工作的强化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3.审计的具体方法。经济责任审计是在特写条件下对领导干部进行的监督和评价。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对被审计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就必须恰当地选用审计具体方法其有选择地对被审计人任期责任目标,所在单位资产、负债、损益、内部控制制度、重大决策等进行审计。其主要方法有:

(1)精心设计审计提纲。包括审计的起止时间、审计的目标、审计的内容和范围、需要调整的重点内容、审计的时间安排、采取的方式、人员的组成和负责人。

(2)围绕内控制度的可靠性,常用的方法有:

①审阅法;②观察法;③抽样测试法;④调查法;⑤分析性复核法等。

(3)围绕会计核算资料的可靠性,常用的方法有:

①检查法;②核对法;③盘点法;④鉴定法;⑤询证法等。

经济责任审计常用的具体方法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有时可同时使用,如分析性复核等,还有些具体方法可以结合起来使用,如调查法和询证法,在实际工作中合称为查询法。

国有企业领导离任审计报告范文5

摘 要:本文系统研究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与《烟草企业法人代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试行)》等法律规程的相关要求,结合自身的具体工作实务,对经济责任审计三个阶段职业审慎发挥要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探讨。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 职业审慎 烟草企业

II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标准1220》中提出“应有的职业谨慎”,并规定“内部审计师必须具备并保持合理的审慎水平和胜任能力所要求的谨慎和技能”。经济责任审计是以特定组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等)领导为审计对象的特殊审计形态,审计难度较大,较其他类型审计更亟需审计职业审慎作用的充分发挥。笔者以《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如下简称《规定》)、《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如下简称《细则》))、《审计署关于印发2014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如下简称《通知》)及《烟草企业法人代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试行)》(如下简称《烟草企业规定》)等法律规程的相关要求,结合现有经济责任审计实务经验,认为职业审慎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发挥作用主要在于如下三个阶段十一个关键要点。

一、经济责任审计准备阶段职业审慎的发挥要点

一是在组建领导协调督查机构过程中需的职业审慎。基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规定》及《细则》都明确规定“建立健全领导小组或者联席会议制度,领导本地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通知》则基于实务层面的考量呼吁“各级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发挥好参谋智囊、综合协调、服务保障和督查指导作用”。

二是中长期计划或规划安排过程中的职业审慎。《细则》第四十八条强调到“对审计对象实行分类管理,科学合理地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计划”;《通知》在重述这点的基础上,强调“力求对重点地区、部门、单位及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

三是组建审计项目组过程中的职业审慎。因为不同的领导涉及到不同的事项,需要在技能优长偏好不同的审计人员及团队参与。对此,《烟草企业规定》在明确“由烟草企业法人代表聘任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实施”这个原则之余,又对“审计力量不足”及“没有内部审计机构”两种情况进行了灵活处理。

四是拟定具体审计计划过程中的职业审慎。具体的审计计划是具体审计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历来都是各种审计项目职业审慎发挥作用的重点,对于经济责任审计来说尤其如此,《规定》及《细则》都强调了这一点。

二、济责任审计项目推进阶段职业审慎的发挥要点

一是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内容确定过程中的职业审慎。不同单位组织不同层次领导的工作范畴及责任不同,对于他们的审计有不同的重点内容。对此,《规定》、《细则》对各级党委、各级政府及国有企业等不同的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厘定。《烟草企业规定》对烟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范围进行了专门说明。在具体审计项目中,应该根据如上规定,针对具体的被审计对象,慎重确定具体的审计内容范围及重点,以强化针对精确性,提升审计质量。

二是经济责任审计证据获取分析过程中的职业审慎。因为系列单位的领导人涉及的事项及维度较多,在审计过程中需要的基础信息种类多、量度大、内容复杂,对审计证据真实性、充分性等考验和挑战较大,需要谨慎对待。对此,《规定》明确强调“审计评价应当有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

三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选择过程中的职业审慎。因为涉及单位的属性、规模及行业等差异,不同审计对象有不同的审计评判标准,所以应该谨慎选择或者厘定有针对性的审计评价标准,避免一概而论地笼统化。对此,《细则》第二十三条有比较具体的规定和说明。

四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过程中的职业审慎。一要确保客观,不单是审计证据的客观,更是评价本身态度的客观性,对此,《通知》明确道“要努力提高审计评价的客观性”;二要“准确进行审计评价”,即确保准确或者尽量精确;三是确保彻底性及适当的两度把握,即“坚持审什么评价什么,审到什么程度评价到什么程度”;三是确保有针对性及区别性,即“对同一类别、同一层级领导干部的评价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五是责任界定过程中的职业审慎。与其他审计项目不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出具不等于审计内容的完成,还应该根据具体评价情况界定相关责任,并且应该确保责任界定的准确性。对此,《规定》明确要求“审计机关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应当区别不同情况作出界定”;《细则》的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条有比较具体的规定和说明。

三、审计报告阶段职业审慎的发挥要点

对于这个阶段职业审慎的发挥,《细则》第五章进行了专门的规定和说明,具体而言主要有三个重点,一是审计报告的内容范围确保全面,第三十四条列举了五方面的主要内容;二是审计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避免失当内容的出现;三是审计报告或者结果报告形成流程的规范性,这实际上也是内容合理性的一个保障,也是《细则》之审计报告部分内容着墨最多的方面。

参考文献:

[1]标准1220:应有的职业谨慎.

[2]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

[3]审计署关于印发2014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4]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国有企业领导离任审计报告范文6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关键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时效性强、涉及内容广、时间跨度大,质量要求高的经济监督和经济责任评价工作,对此,我县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一是2001年首次成立了县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任审计组长,县纪委书记、常务副县长、组织部长3人任副组长,以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委组织部、审计局、财政局、监察局五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自领导小组成立以来每年都召开一至两次联席会议和领导小组会议。县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要求“逢离必审”,原则上坚持“先审后离”;同时还制定了审计结果利用暂行办法。二是针对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薄弱的矛盾,经县委、县政府领导批准,我局增加6个全额拨款事业编,选调了年轻有专业特长的人员充实审计队伍。2007年、2010年又相继两次招考、选调了多名年轻审计人员。三是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安排经济责任审计专项经费。由于领导的重视,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我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信心。

二、规范制度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手段

自两个《暂行规定》及赣审经发[2003]01号文以来,我局严格按照规定,凡有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及企业的法人代表在任期届满或任期办理调离、轮岗、免职等企业改制、改组、兼并、出售、拍卖、破产时,根据县委组织部委托,均依法对其实施审计,做到了“逢离必审”,审计覆盖面达到100%。前几年我局制定了《峡江县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并首次将基层人民法庭庭长、基层公安分局局长、派出所所长纳入审计范围。为全面推进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及时为当地党委及组织部门把好任中“警示关”,制定了滚动式任中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即:以三年为一滚动期,将全县所有纳入任中经济责任审计范围的领导干部每三年轮审一遍,使之形成一项经常性的制度监督。对重点单位和部门领导干部以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尽量做到“先审后离”。对任职时间长、资金量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做到每年或两年审计一次。由于工作有计划,管理有规范,我县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逐步由以“离任审计”为主向以“任中审计”为主的转变。

三、勇于开拓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动力

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逐步以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代替离任审计。我们了解到有的领导对审计报告过长,数字太多,不便比较的信息后,我局及时进行研究,采用六张表格反应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情况的方法,即收入明细、支出明细、债权债务、固定资产、兴办实事和违纪违规六张表。通过量化的经济指标,使审计结果报告变得简洁、精练,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让人一目了然。2007年我局针对离任审计中遇到的离任与接任领导相互推卸责任等问题,我局首次实行财务交接制度,主要内容有两张表,一是资产负债及净资产表,二是未入账的资产、负债情况、使用的物品移交情况、未归档的财务资料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通过实行财务交接手续,使离任领导离得明白,接任领导接得清楚;同时,注重对离任时与接任时考核指标对比,细化经济指标,考核其在任期内的经济效益。审计报告都附一张违纪违规问题表,使问题条理化表现出来,让离任领导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任期内的违纪违规数。由于不断改进审计方法,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变成了“内行看得懂,外行看得清”的报告,得到了领导的好评,也为组织部门考察、任用干部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

同时,在审计中我们还做到审计项目巧安排。一是将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乡镇财政决算审计相结合,根据制定的三年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即三年内对县副科级以上独立核算的行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至少进行一次经济责任审计,再结合自选常规审计项目和乡镇财政决算审计来确定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报组织部门批准;二是实行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将监督关口前移,任中审计每年安排十个以上。这样既扫除了经济责任审计盲区,化解了人事大变动时经济责任审计过于集中的矛盾,又避免了重复审计,减少了审计成本,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四、成果运用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三年来,我局经济责任审计共查出违纪违规金额146.97万元,与以前年度相比发现,通过审计监督,一些违纪违规问题得到有效的整改和控制,如乡镇垫税、引税现象正逐渐淡出乡镇财政;个人费用挤占公用经费的问题得到改进,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漏交税、费、政府基金等现象也同样明显好转,财务核算逐步规范。我局在认真审计项目的同时,十分注重审计成果的宣传利用,发挥审计为宏观决策服务的作用。几年来,我局将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在审计结果报告或以《审计要情》的形式向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披露反映,引起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被领导批示批转的《审计要情》有6篇,要求各部门、各单位针对问题自查自纠,并切实整改。在2008年的县教体局局长经济责任审计中,首次向县委政府披露了教育系统教师在编不在岗、吃财政“空饷”的问题,引起县领导高度重视纷纷批示对全县教育系统进行全面清理,当年就清理出在编不在岗三类人员共46人,多年的弊端得到根除,整治了行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0年我局将今年的经济责任审计情况向县委组织部做了专题汇报。报告中一是反映了领导干部任中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二是反映了一些屡查屡犯的违纪违规问题,通过审计部门多年的“一审、二帮、三促进”,现已得到有效控制和改进。汇报材料得到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感谢审计部门全体同志的辛勤劳动!①建议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告知有关单位及时纠正并请跟踪落实。②领导干部的任中审计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可以避免干部少犯错误或已犯错误,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有利。”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为领导提供了较好的决策依据,根据审计反映的情况,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峡江县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的实施意见》、《关于规范财务开支管理的意见》、《关于项目前期费用提取、使用和管理意见》等规范性文件。

五、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思考

1.逐步以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代替离任审计。近几年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表明,任中审计在被审计单位及领导的重视程度、审计查错纠弊的时效性和“审、帮、促”作用的发挥以及审计成果转化等方面均体现出不同于离任审计的特点和力度,因此每年任中审计项目在不断增加,我们今后要多与组织部门协调好,争取以任中审计代替离任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