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教育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教育教学

社区教育教学范文1

论文关键词:社区教育 教学过程 教学原则 

论文摘要:社区教育教学需要解决两个基本的问题,即解决个体的需要和促进人与环境的“适应性平衡”,其本质是一个实践过程。教学过程受社区教育生存的场域环境、目的、任务、对象、教学支撑条件等显性和隐性因素影响。在社会学习理论和后现代的视角下,教学过程呈现教学影响的多中心化、组织形式的泛组织化、主体关系的扁平化结构等特征。采取教学目标与内容的适切性原则、教学手段的艺术性原则、教学组织的灵活性原则,有助于实现社区教育的教学最优化。  

 

一、关于社区教育本质的研究 

 

我国社区教育30年的发展历程对社区教育本质及其属性、特征的研究还处于一个模糊阶段,对社区教育概念的界定、社区教育功能与任务、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等的观点和理论并没有很好地指导社区教育实践。社区教育,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过程,是一个大教育的概念。…这一概念在被广泛接受的同时也被称为逻辑学上的“模糊泛化”现象,社区教育的实质应立足于社区还是教育也产生了分歧。一方的观点认为社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社区性”,更为新颖的观点认为社区教育是社会工作的新模型;另一方的观点认为社区教育是教育的一个下位概念,是主要作用于个体的区域性、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和活动,教育系统与非教育系统的影响都被涵盖在社区教育范围之内。目前大部分人认同第二种观点。结合有关社会教育、社区工作的研究以及社区教育实施现状分析,笔者认为关于社区教育本质的观点存在重新审视的需要。社区教育实施主体的多样性、对象的广泛性、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方式的补偿性、领域的广阔性的特征,都被广大理论研究和实践者所认同。这些特征就决定社区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不是其教育的属性,因为教育机构和教育部门还不具备如此巨大的能量去调动社区教育所需求的资源和完成社区教育的目标,而且社区教育的参与主体尚缺乏教育的自觉性与自发性。因此,在认为社区教育是一种大教育的基础上,可以认为社区教育是一种弱化和泛化了的教育。在全面考查社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依据其本质的层次和递进性原则,结合社会工作的目标和特点,社区教育首先应属于社区工作或者社会工作范畴。在这一前提下,社区教育才是对个体施加影响和促进社区工作的一种途径和手段。 

基于上述的认识,社区教育教学分析范式就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奠定了本文分析的认识论基础。社会工作特性的本质表现是整体视角和尊重差异,关注人的整体性,包括环境和行为,因而社区教育教学的目标就不再局限于提高个体素质,以及职业教育、文化消费、生活教育等功能领域,而是需要解决两个基本的问题:一是解决个体的需要,称之为个体生命意义的安顿;二是从社会本位出发,促进人与环境的“适应性平衡”。 

社区教育教学过程具有更多的社会制约性和实践性,是一个社会、文化的适应与平衡过程。社区教育教学过程本质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这就是说,社区教育教学的目的、过程和方法与学校教育教学存在比较大的区别,其教学的内容、方法途径和组织形式也随之改变。对这些要素进行深入的分析,指出社区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将有利于实现社区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二、社区教育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 

 

在上文的分析中指出,社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是解决个体的需要和促进个体与环境的适应性平衡,本质是其过程自身的实践性。在社区教育教学过程中,显性的教学目标与内容、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仅是这一过程的部分影响因素,更为深刻的影响因素在于社区教育生存的场域环境、目的、任务、支撑条件等隐性因素,这些因素对于决定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主体关系状况等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社区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实践过程,要具体、准确描述这一过程的特征,社会学习理论和后现代主义可以作为这一分析的理论基础。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学习过程的主动性,个体不是被动适应环境,而是参与构建学习环境,且个体的认知水平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将社会学习理论作为社区教育教学的理论分析基础,并不是说学校教育的教学过程就不适应这一理论,而是说社区教育教学过程更符合这一理论的描述。个体积极参与构建学习环境,以及其自身的认知水平影响对教学过程的参与,这一点在社区教育中表现尤为突出。后现代主义主张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多元化,而社区教育是一种来自不同家庭、文化背景、阶层和职业的个体经常性互动的活动,这也就决定了社区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 

1 教学影响的多中心化 

在社区教育教学中,教学施加影响的达成度取决于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习对象的需要和教学是否具有艺术性。教学对象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和主体关系的多元化,就可能导致教学过程出现多个教学影响。教学影响的多中心化是指学习对象可以选择接收何种的教学内容,也可以拒绝接受任何的影响,或者将自身的知识通过多中心的师生关系对他者施加影响,从而模糊、淡化施教者预设的教学影响,出现多个教学影响。这和教学过程的组织结构特征和师生关系密切相关。教学对象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构建教学环境和反应,自身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认知结构与特征,都使社区教育教学过程更成为一个互动的过程,从而淡化了社区教育教学的教育属性。在这里,施教者如何提高自身教学内容的影响水平并将学习对象自身观点、知识的影响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变得十分重要。学习对象适当的自我表达有助于促进个体学习和完善教学目标,过分凸显则很容易造成过程的失控和教学目标的落空。 

2 教学过程的泛组织化 

社区教育教学及其过程没有严格的组织形式。这不仅表现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上的多样化,还表现在教师与教学对象的构成、课程内容的组织、评价等诸多方面。在社区工作领域,社区工作手段具备结构导向、集体参与和运用社区资源三个特性,社区工作人员承担社区教育的研究者、倡导者、组织者、联络者、策划者、教师等多种角色。而在教育视域下的社区教育当中,上述角色由不同个体或组织承担,采用不同手段和方法以完成不同目标,甚至彼此缺乏必要的沟通。因此,首先,在社区教育教学的施与主体呈现着松散的组织特性。其次,在教学过程内部,社区教育教学活动的策划、演进、评价、反思,都没有固定的可遵循的模式和路径。这一过程包括的要素主要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价,各个要素有不同的选择,且相互之间呈现网状交叉结构。再次,在教学活动之间,不同的教学活动有不同的目的,由不同的组织者和教师组织进行,缺乏必要的彼此关联性,这与学校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异质性。因此,在社区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不足和缺乏支撑条件时,社区教育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3 主体关系的扁平化结构 

主体关系可以分为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扁平化结构主要是指主体间关系去中心化。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认知水平会影响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寻找与自己气质类似的人进行模仿的倾向,行为具有选择性。因此,在社区教育教学中就可能使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任何一个个体都更可能成为教学过程的中心而影响其他个体行为的选择,或者倾向于选择其他个体的行为,教师的权威在社区教育教学进一步趋向消解。其原因在于,首先,社区教育的教学对象多为社区内心理和生理都已成熟和社会化的个体,其原有的知识储备与结构、社会化过程、对新事物的认知和对学习的自我选择,都影响着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选择。这种选择不是以施教者扮演的角色和权威为前提,而是从自我认知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可能将施教者对其自身施加的影响的过程转化为自身对其他个体施加影响的过程,原有关于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和主体概念及其关系进一步变得模糊和难以辨别。其次,由于教师的来源和构成的影响,作为施教者的教师由于缺乏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深入研究,其自身权威和组织、主导教学过程的可能性进一步削减,从而导致主体关系出现多中心化。 

 

三、社区教育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的一般原理,即反映着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专门特点和规律性,并且作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方向的基本的指导原理,是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和主要规律的体现。相对来说,社区教育教学没有独有的教学原则,但部分原则相较其他教学形态更适合于社区教育教学。它包括教育目标与内容的适切性原则、教学手段的艺术性原则、教学组织的灵活性原则。 

1 教学目标与内容的适切性原则 

满足学习对象的迫切需要是社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因此,社区教育教学首先必须遵循适切性原则。适切性原则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选取的针对性;二是发展的阶段性。整合施教者与教学对象的目标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因为社区教育不具有强制性,同时学习者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自发性,社区教育和教学随时可能被终止。因此,首先满足教学对象的需要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并且要考虑如何满足不同个体的不同需求。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取必须满足学习对象的现实需要,这一点比其他任何一种教学都显得更为重要。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一方面主动构建环境与反应,同时其自身的认知水平会影响个体的学习和模仿质量。这就不仅要求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具有针对性,同时还要求它必须符合学习对象学习和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因此,适切性原则包含教育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选取的针对性和发展的阶段性两个方面。 

2 教学手段的艺术性原则 

赫尔巴特的形式阶段教学理论、杜威的五环节教学等其他传统教学理论和方法已不能适应社区教育教学的发展实践。艺术性原则成为社区教育选择教学手段的主要原则。这一原则建立在学习对象对是否参与学习、选择吸收学习内容、以自我喜好作出评价等方面的高度自主的基础上。实践也表明,社区教育教学效果的缺失与采取的教学手段直接关联。社区教育教学对象的特征决定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表达自身的主体性和意见,在与教师和其他个体的交往过程中更易于表现出自我实践的趋向。多个个体的自我实践便会造成教学影响上的冲突和淡化,因此,如何将学习对象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目标和内容上便成为考验施教者教学能力的重大课题。要实现教学的艺术性,就要求施教者必须明了社区教育的教学目标、生存处境、教学对象特征以及教学内容的属性,从而将教学过程发展成为一种体验和创造的活动过程。 

3 教学组织的灵活性原则 

概括起来社区教育教学主要有三种组织形式:班级授课、活动和生活实践。社区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应体现灵活性原则,这主要是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加强各种组织形式间的综合运用。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是社区教育教学保持活力的重要保障。只有教学组织者明晰各种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及其实践环境,有计划地组织推进,并制定充分的救济和应急措施,才能保障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总结 

 

社区教育教学的研究应该成为社区教育的新的并且是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在本土化情境下,对如何发现和实践社区教育教学特点和规律应该进行充分的研究。本文试图简要分析教学过程的本质,指出教学过程部分结构,并尝试提出部分教学原则,以期能对社区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发展有一定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厉以贤,社区教育的理念团,教育研究,1999(3), 

[2]金辉,论社区教育的概念界说及其方法[j],上海教育情报,1994(4), 

[3]顾东辉, “社区教育”的概念构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7), 

[4]黄云龙,关于社区教育本质的思考[j],教育研究,1999(7), 

[5]侯怀银,张宏波,“社会教育”解读[j],教育学报,2007(8), 

社区教育教学范文2

目前社区教育发展都是以两个平台为依托:一是人网,即传统的实体社区教育管理及教学平台。二是地网,即数字化网络平台。“云”平台的随处可得弥补了社区教育学习的时间不确定、场所、人员的随意性。云计算的数据都保存在数据中心,数据的管理和维护都是云维护,它有足够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为社区的居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云终端来进行学习。社区教育“i-实验”就是一种新型的社区教育教学模式,其主要针对教育实验中某项具体工作来进行策划。其主题是“动脑动手装点家庭生活,网络互动分享民众智慧”,它有五层含义:一是创新(innovation),意思是突破社区教育以面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创新以网络为主的教学模式;二是个性(individual),意在面向每个家庭,凸显个性;三是互动(interactive),意在线上线下结合,自主与协作结合;四是兴趣(interesting),意在强调“寓学于网络,寓乐于合作,寓情于生活”;五是激发(inspire),意在激发创作意识,实现知识共享。目前国家开放大学已经建有多个“i-实验”实验室,并将这种教学模式推向了社区和家庭。从实验室的运行来看多功能的网络平台是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条件。

二、基于“云计算”的社区教育教学实验教学

“云计算”以无维护无升级低成本的优势吸引着各类用户。在基于“云计算”的社区教育教学实验中,“用户需求”向“云服务”发出一种请求,它以用户熟知的浏览器或者软件作为界面,将数据存储在云端,用户将按需使用服务,这种实验模式或者说是实践模式可以按基础教学类和综合实训类去开展教学。

(一)以开放大学为依托,提供基础教学,整合

微力量,玩转微实验以开放大学为依托,为社区教学实验提供教学资源。在社区原有的信息化网络建设基础上,开展社区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一方面,社区的实验室除了提供实体的实验设备之外,也可以兼做云教室,它可以提供专业基础的基本能力培训,也可通过云教室进入各高校或者国家开放大学的微课程平台进行学习。微课程的时间都是5~16分钟,社区居民的时间碎片化,这种微课程的学习方式非常适合白天上班,晚上进行学习的社区居民。比如社区教育的i-摄影实验室,i-烹饪实验室,i-舞蹈实验室等等都可以利用微课程去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在社区的电脑教室装上从云上下载的社区教育的应用软件,比如物流专业的停车管理软件、智能家居系统、会计专业的一些基本应用软件。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健全了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并进的网络格局,而且创新了社区教育的载体和管理模式,三网并进,彰显了时代特征。

(二)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

利用网络平台把实物实验向虚拟实验过渡,提高实验项目的操作率,构建虚拟实验室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实验室建设的方向。虚拟实验室能更好地描述事物动态的变化,其真实感强,交性能好,可根据需要设计、添加实验内容。在社区的虚拟实验室,居民们通过人机交互的功能,可以拥有与实物实验类似的实验空间,进行模拟实物实验,达到与实物实验相同的效果。利用软件去实现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学习电子电路的学员利用multisim10.0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可以很好地解决在社区教学里理论教学与实际动手实验相脱节的这一问题。学员可以很方便地把刚刚学到的理论知识用计算机仿真实验更好地再现;也可以用虚拟仪器技术创造出自己的仪表,并通过直观的电路图捕捉环境,轻松设计电路,了解电路行为,通过改进、整合设计流程,减少建模错误。利用网页的仿真平台去实现是另外一种方式。在国家开放大学的网站上齿轮泵的拆装实验平台,就是通过三维实物仿真的演示,直观地了解齿轮泵各组成部件的结构,用鼠标点击各零件,零件可以按你拖动位置去进行组装,并设置有出错提示。随着虚拟实验技术的成熟,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日益显露。虚拟平台易于维护,随时随地可学,是未来实验室建设的发展方向。在虚拟实验室中,学员利用器材库中的器材自由搭建实验项目,有利于培养的操作能力、设计及创新能力。

(三)利用云平台提高各社区实验的运行能力

社区教育教学范文3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罗伯特•哈钦斯首先提出学习型社会的概念,而后,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一步提出:人类要向着学习型社会迈进。我们党的十报告上强调“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给我国的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所谓学习型社会,就是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其基本特征是社会成员善于不断学习,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在学习型社会构建中,社会提供了一系列学校教育资源,如高等学校的全日制教育、职业技术学校的职业培训、成人自考、高等学校的远程网络教育、党校教育、职工学校教育、电大系统的成人在职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以及就业保障部门提供的职业技能短期培训、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专门服务退休老年人的老年大学等。社区建设是中国社会建设的新起点,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随着全国大开发、大发展的进程,很多城镇老旧小区居民、城中村村民、城郊农村村民甚至世代种地为生的农村人,很多都在拆迁、扩城、土地流转中陆续搬进了一个个统一建设的安置小区,很多城市居民随着结婚成家的需要或改善生活的需要也搬进了新建成的小区,在这些小区,新的社区形态尚在孕育发展中,人民群众也对提高自身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社区品位的需求比较迫切,客观、主观上都需要加快社区建设。在社区建设中,社区环境、社区服务、社区活动是比较重要的三个方面,其中,社区活动的开展,有了社区教育的积极引导,会事半功倍。社区教育中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人民群众怡情健体,愉快充电,增进了解,增强居民的归属感,于个人、于集体、于国家都大有好处。具体来讲,有以下几方面:

1.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我国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促进了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2.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

社区教育可以提供一部分职业技能教育,充实了居民的头脑,能为居民再就业提供帮助;而学习的习惯,也会让每一个工作者受益终身。

3.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居民业余时间被健康向上、寓教于乐的活动吸引,自我充实的同时,增进了邻里的了解;由于观念的改变,营造了和睦幸福的家庭,又为居民努力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4.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是电大系统自身发展的需要

2008年起我国高考报名人数迅速下滑,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刚刚的《2014年高招教育报告》,高考生源的下降,主要是适龄学生人口的持续下降,而这个趋势将一直延续到2020年。生源危机的逐步显现,给我们提供了挑战,也提供了改革的机遇,必须下功夫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办学功能,以对社会新的贡献求得学校的新发展。介入社区教育,是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及成效

在美国,社区学院是美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居民提供学历教育,也为居民提供大量应用技术培训课程和知识讲座,为中小学生提供兴趣爱好培训。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日本,也都有社区学院,公立私立都有,主要职能是传播科学技术。20世纪80年代,我国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在不同地区通过试点逐步发展起了社区教育。2001年教育部确定首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以来,社区教育实验工作蓬勃发展,对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起到了支撑和引领作用。2008年,教育部评选出第一批共34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截至2013年底,已评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共计90个,社区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制度建设、法律法规建设方面,江苏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社区教育培训机构设置暂行规定》,上海市出台了《关于加强本市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上海市社区教育示范街镇创建工作指南(2013-2014)》,北京朝阳区印发了《社区教育工作条例》,为地方社区教育工作的规范化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目前全国性《社区教育法》还处于空白阶段,相关法律法规也需要进行补充。从我国社区教育的内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阵地建设

尽快完善社区文体广场、阅览室、健身场所、计算机房、活动中心等硬件设施,让社区居民有去处;

2.进行队伍建设

除了聘任相关专业教师、组织志愿者,更要立足社区、服务社区,发挥居民中文体骨干的作用,举办面向社区居民的文体活动,丰富居民生活;

3.传播知识、普及技术

实现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一体化,如医疗保健知识、育儿科学、计算机操作技能等,提高居民素质,担负社区常规性培训;

4.发展居民的业余爱好

如书法、绘画、摄影、厨艺等,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大力提高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5.企业社区环境建设

参与企业职工培训,共同建设企业社区环境。

三、我国社区教育推进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

目前,我国有些地区的社区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全国范围看,还面临一些问题,解决不好的话就不能很好地推进,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社区教育活动的内容上有“学校化”的倾向;单个地区社区教育的资源还不够充足;因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工作人员不足和教育经费紧张是社区教育活动开展最大的障碍。如何解决好上述问题,还需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社区教育的法制地位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强调了“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制定终身学习法的要求,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迫切需要进行立法。通过立法,确立社区教育的法制地位,使社区教育发挥其先导性、全局性、战略性地位;为其工作开展提供法律上的支撑,明确其管理方式、责任单位、服务支持、经费保障,为其进一步推进提供组织上、政策上、资金上的支持。

(二)完善社区教育的组织机构

政府要把社区教育工作纳入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如财政厅、民政厅、教育厅、消防、科协、妇联、工委、律师事务所、早教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年大学、电大和职业教育院校、企业等部门,发挥各单位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社区教育的管理与服务。社区教育的组织机构大致分为三层:

1.省级的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

在省政府、教育厅、民政厅、财政厅的支持下成立,是具体的业务实施机构,可以依托省级电大。其职责主要是对市县级的社区学院进行工作协调、业务指导、服务,具体有:对社区学院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协调、检查;对管理和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对网络平台和学习资源进行整理、建设和共享;学习成果认定和学分互认工作。

2.市县级的社区学院

为社区教育提供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和学习场所,可以依托电大分校或职业技术学院。其职责是为街道上的社区学校提供教学资源。具体有: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对学习资源进行建设;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沟通。

3.街道的社区学校

为社区提供学习场所和服务,其职责是组织社区居民参加教学、参与活动;发掘社区内有热情、有精力、有能力的居民加入工作中;做好居民建议的征集。

(三)做好制度和队伍建设

建立能保证制度长期正常运行、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保证社区教育工作稳定、规范地开展。调研和制定《社区教育工作发展规划》,对社区教育的组织领导、资源整合、队伍建设进行规定,使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有规可依、有规可管、有规可查。队伍的构成采用管理和教职相结合,专职和兼职相结合,志愿者为有益补充的办法,充分利用现有各级各类学校教师资源,如电大系统、职业技术学校、老年大学,发挥其一技之长,为社区教育提供便捷的专业服务;充分吸纳社区内的热心人士,如离退休干部、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参加到活动中来;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精诚合作,谋求共赢。教育活动不局限在学校式教学方式,可以采取多样的形式,争取居民的广泛参与。

(四)搭建平台,促进资源建设和共享

1.建设社区教育网站,搭建居民网上学习平台和数字化管理平台

平台建设不需从零开始,可以请比较先进的省市的社区教育网站建设公司,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适当开发建设。教师登陆平台挂学习资源,管理人员登陆平台信息,居民使用学习卡进行社区学校的学习活动。通过平台,既可以开展学历教育,也可以开展非学历教育。

2.资源的来源以资源整合为主,以自主建设为辅

2012年10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电子科大、四川大学等约百所国内高校结成了“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联盟”。联盟主要用于建设优质的数字化资源并共享资源。另外,较有影响力的还有国家数字化学习中心、上海开放大学、中国终身学习网等,其中以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社区教育资源为例,经调查,截止到2013年底,已有6406条社区教育资源,共计约1731小时的资源,内容涵盖安全教育、生活技艺、文化涵养、教育育人、医疗保健、科普知识、法律法规、宠物饲养等方面。整合受居民喜欢的资源。在大数据时代,要充分挖掘数据背后的意义。例如针对社区老年人群体,了解对资源的关注程度,可以参考内蒙古老年大学资源点击量。内蒙古老年大学主要视频资源依托上海老年大学建立。从前期调研来看,最受老年人关注的是:养生保健、营养与食疗类;其次是生活情趣类,如旅游、摄影、音乐欣赏;再次是家庭养花、养宠物;写一手好字、花鸟画、学电脑、抚育孙辈也受老年人喜欢;老年人对自然、科技等关注度不高,这些特点在针对老年人的社区教育资源建设时可以有所侧重。

3.促进资源共享,探索学分银行制度

社区教育资源不是原有的各类资源的简单汇总,而是促进适合社区教育的各类资源的互相认可、沟通,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相互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学分银行制度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在社区教育中探索学分银行制度,即居民学习课程,就能积累学分,按种类积累到一定数额,就能相互转换,非学历教育的成果可以认定到学历教育;某一学习机构的学习成果可以得到其他学习机构的认可。也就是说,当被认定的学分积累达到规定数额,可作为获取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证书的资格凭证。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相关法律和政策的支持,没有形成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标准,另外,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层次较多、管理部门较多,因而已开展的学分银行探索主要是小范围的尝试。

4.根据需求开展活动

随着社区教育开展的不断深入,需要加强不同省市的沟通交流,统计社区居民的真实需求,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加强学习资源的建设。在适当的条件下,推动学校体育场、计算机房、单位图书馆等等各类原本属于单位私有的场地资源,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前提下,向社区居民开放。

(五)创新社区教育经费来源

社区教育工作是利国利民的大事,需要财政支持,但在财政支持不足的情况下,也要不等不靠,只要挂了牌子,就要积极主动先把工作开展起来,工作的影响力有了,经费问题往往也就不是问题了。在没有专项经费的背景下,可以先征取其他职能单位的合作,如妇联、科协、老年大学、早教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等等,先开展儿童教育、科普、医疗保健等服务。同时,多开展一些文艺、体育、娱乐活动,如普法教育、趣味运动会、宝宝爬行比赛等,使邻居间逐渐熟悉,鼓励大家发挥专长,参与社区教育。专项经费主要用于社区教育网络平台搭建、学习资源建设、师资培训等,除了专项经费,在社区建设经费中也要划拨一定比例用于社区教育,主要用于工作检查、表彰先进、开展调研等工作。

(六)重视社区教育研究和宣传工作

社区教育教学范文4

关键词:社区教育;学校资源;开发

一、学校资源是社区教育的主要资源

1.社区教育资源界定及其分布

社区教育资源是指为了保证社区教育正常进行而需要并可能应用于整个社区教育活动中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的总和,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管理等资源。这些教育资源主要存在于四类组织当中:一是正规学校教育机构,主要包括社区内的小学、中学、中专、大专院校;二是专门的社区教育机构,如社区教育委员会(中心)、社区学院(校)等;三是社会教育机构,如社区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体育场、电影院等;四是其他各种拥有教育资源的机构,如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区民间组织等。

在以上各种具有教育功能的组织中,正规学校机构由于专门化的积累和专业化的事业发展,所拥有的人力、物力、文化、信息、管理等教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具有为社区教育服务的巨大潜力。首先,学校具有人力资源优势。一方面,学校拥有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他们拥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在社区教育的组织、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校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可以通过社区实践活动,使所学向社会延伸,既能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理论联系实际,又能为社区居民提供相应的服务。其次,学校拥有丰富的物质资源。由于国家和政府的长期投资和学校自身的不断发展,学校拥有丰富的物质资源可供社区教育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主要包括教学设施、图书资料、网络资源、实验实习基地、体育场馆等。最后,学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淀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无形的教育资源不仅对在校的教师和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在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也会对社区居民产生潜在的影响。上述这些正是社区短缺资源,纵观国内外社区教育,学校资源已经成为社区教育的主导资源。

2.开发和利用学校资源在社区教育中具有实践意义

目前,我国社区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地区社区教育专门设施建设滞后、师资匮乏、专项经费投入不足,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多种学习需求。而我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穷国办大教育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正规学校教育体系之外再建立完善的社区教育体系,显然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充分地开发和利用社区内各类组织尤其是学校组织所拥有的教育资源来开展社区教育就成为当前社区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2004年12月,《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各类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和各种文化体育设施都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向社区开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特别是要依托社区内普通中小学和各类职业学校、成人学校面向居民开展教育培训服务,使其成为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力量。”

从世界上社区教育发展比较好的国家来看,学校在社区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美国,公立中小学向社区开放各种教育教学设施,并向成年人、老年人提供多种教育服务;社区学院更是独具特色,融职业技术教育、补偿教育、社区教育、大学转学教育和普通教育五项职能于一体,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教育需求。在日本,高中依据住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开办“开放讲座”;大学举办“公开讲座”,将大学的学术研究成果及教育功能直接开放给社会,提供较高水平的学习机会给一般民众;另外,为了有组织且持续地举办大学开放讲座,许多大学已经设置“终身学习中心”。这些均为我国社区教育开发和利用学校特别是高校的资源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从我国的社区教育实践来看,各地都在探索开发和利用学校资源的有效形式。如北京西长安街与各学校合作,将市民文明学校建在中小学,开办社区培训学校和组成长安教育集团,借助学校的场地、器材、师资优势开展各种培训。上海的社区教育充分挖掘学校的人力资源为自己服务,如上海的延吉等街道就组织优秀教师组成社区教育讲师团,如德育讲师团、家教讲师团、法制宣传讲师团和科普讲师团等。上海市埔兴街道社区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社区教育专家合作,建立了社区教育专家工作室。利用学校资源开展社区教育还有其他多种形式,各地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随着我国社区教育实践的发展,学校资源将会成为社区教育的主要资源,在社区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智力支持、条件支持、经验支持等方面,更直接、更有效;在培训与文化教育方面更专业化、更有经验。

二、社区教育过程中学校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问题。高等学校被认为是专业教育和精英教育机构,因而对社区教育认识不足,服务意识有差距,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面向社会服务三项基本职能与社会接轨不够紧密,教育资源面向社会服务,智力和教育实践面向社会延伸不够彻底,其资源的社会优势远没有发挥出来,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方面的作用需要加强。中小学是社区中常设教育机构,是社区中最正规、最普遍的文化教育中心,与社区建构相依为命、相辅相成。但是学历教育为上和现实升学制度导致学校与社区之间有一堵不好逾越的墙,封闭办学理念严重,很难做到其文明向社区辐射,大门向社区开放。社区民众对学校认识也有不足,认为学校教育与自己生活是两回事,学校是专业教育,自己希望生活教育,差距很大,没有有效结合。

2.社区与学校存在一定的协调难度。社区与学校分属于不同的系统,学校的经费主要不是直接来自社区,与社区也不存在隶属关系。因此,社区在开发和利用学校资源时会遇到体制上的障碍,之间的沟通缺乏制度和经验,说明政府的协调功能尚不健全。

3.学校资源有限。我国学校的教育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这是针对在校学生而言的,是相对的。当学校将自身的资源向社区开放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受到了资源的数量、质量、管理水平等的限制。学校只有在不影响其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将其教育资源对社区居民开放,为社区提供直接的服务。这是社区教育开发和利用学校资源面临的制约性因素。

4.立法和制度建设不够。虽然我国有些法律和政策提到学校应当对社会开放,但是也只是“支持”、“鼓励”,并没有规范的投资渠道、章程和方法,更没有学历沟通和学分银行制度,学校资源向社区延伸也就没有达到“事业化”。

三、学校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政府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社区

教育的宣传工作,使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者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起为社区教育服务的思想。使学校依据“不求谁使用,但求在使用”的原则,积极主动地将自身的资源通过一定的方式向社区开放,提高学校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而避免社区的重复建设。另外,通过宣传工作,使社区居民改变传统的学校观,形成新的学校观,积极主动地利用学校的资源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同时也为了学校教育发展提高参与意识和支持力度。

2.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与协调作用。社区是社会的缩影,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将来社区教育必将成为衡量政府作为的重要指标。政府应继续转变职能,在建设社区教育服务平台方面、建设社区教育组织机构方面和人性关怀、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方面,充分发挥其决策、规划、统筹、协调、监督等应有职能。

3.建立互惠互利的投资模式。社区教育的管理需要建立“区-街-居”模式,教育资源无论进行专门专项开发,还是进行学校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必须有投资作保证,学校资源需要扩充和补偿才能保证社区教育的可持续性,建立互惠互利的投资模式是长久之计。

4.加强立法和制度建设。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将参与社区教育工作作为各校的责任加以明确,使其将社区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当中,并且加强对学校参与社区教育工作的经费支持、监督和评价。真正实现面向社会服务职能,“学校为社区所享”,使其在提高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社区教育教学范文5

关键词:加拿大;社区学院;教育职能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6—180—04

随着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教育规划与决策最重要的指导原则之一,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实施的基本途径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国家正在为实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理想而不断加强社区教育。在社区教育的实践中,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在一些国家的成功创办和蓬勃发展,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社区教育的一个典型模式,其多职能性更是使之在担负国家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双重任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加拿大是一个教育极为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教育体系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社区学院在其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学历教育职能、职业教育职能、继续教育职能和社区教育职能为主的四大教育职能,并逐渐成为一种综合开展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短训性质教育的中学后教育机构,极大地促进了加拿大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加拿大社区学院主要教育职能

(一)学历教育职能

1 为升学做准备

从整体上看,加拿大的高等教育机构有两种,即大学和社区学院,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注重基础理论,后者侧重职业技能;且学生在学业结束时,大学可以授予学位,而社区学院则大多只颁发毕业证书或文凭。在学历教育职能方面,为学生提供“转学教育”可谓加拿大社区学院的一大特色,加拿大主要有三个省的社区学院开设大学转学课程: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阿尔伯塔省和魁北克省。“转学教育”向学生提供一种为升入大学做准备的大学前期教育,开设为期两年的大学转学课程(相当于大学一二年级水平的普通课程即文化基础课),学生学习两年后可根据协议转入四年制本科大学继续学习,攻读学士学位;同时无需入学考试,且相关课程的学分可得到大学承认,称“学分传递”或“转学分”。这样既为学生升学深造提供了便利,也为大学的人才培养工作减轻了负担,有助于提高大学教育的效率和效益。

2 职能的更新与优化

为提高社区学院的社会地位,调整并优化社区学院的学历教育职能,加拿大社区学院不断加强与大学的联系。1996年,安大略省教育部在削减教育经费的同时,拨出100万加元设立了大学与社区学院伙伴关系项目,鼓励双方开展合作。当然,院校合作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安大略省的圭尔夫大学和塞内卡学院之间已经签订了合作条约,圭尔夫大学将在其科学学士学位项目中为塞内卡学院的毕业生留出十个名额,在塞内卡学院学习生物、药物和化学技术课程的毕业生,只要其平均成绩保持在B+以上,就可直接获得圭尔夫大学的学位。另外,社区学院成为大学学院,并具有授予学位的资格,这是近年来加拿大社区学院学历教育职能更新与优化的最新发展趋势之一。如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阿尔伯塔省宣布本省的社区学院具备授予基础与应用专业学位的资格。大学学院是加拿大高等教育的一个创新,它将社区学院与大学的特点结合起来,是一所可授予学位的高等学校,但仍保留了社区学院的职业技术课程和职业教育特色。大学学院充分发挥了社区学院和大学的优势,发展成为一种职业技术性的应用专业学位教育,适应了经济发展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从而灵活地解决了蓬勃发展的经济与原有教育体制之间的矛盾。

当然,这些新进展在现实中也会遇到不少困难,如轻视社区学院的传统观念仍旧存在,大学和社区学院之间也还存在着观念上的隔阂,“双方对彼此间关系过于亲昵持谨慎态度……双方主要在相互间的边缘上开展合作”;在较短的学习年限里保证培养质量与规格,则需要增大教育投入,提高两年制社区学院的教育水准等。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需要,社区学院与大学的衔接将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社区学院的学历教育职能也必将不断更新和优化。

(二)职业教育职能

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及教育设施的扩大,加拿大国民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与此同时,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出现了职业教育的“高移”现象,即中学后的职业教育成为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部分,而职业教育职能则成为社区学院最为重要的职能之一。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职能,满足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加拿大社区学院以社会经济发展为纽带,通过开设市场急需的职业课程、开展职业技能训练以及非专业课程的教学等,使受教育者既掌握适应现代职业的专门知识与技能,获得从业资格,又具有应有的文化水平与基本素养。

1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近年来,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与工商界和社区的联系,为社区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加拿大社区学院的基本指导思想。学院在开设新专业和新课程之前,要进行市场调查和职业分析,并与政府部门、企业签订合同,根据对方的需要设置课程进行培训,使得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这种“订单式”的培养,使学生毕业时能立即投身社区建设,为社区的发展服务,受到了政府部门和工商企业的肯定,他们都把参与社区学院教育活动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纷纷献计献策,捐资助学,全力支持社区学院的发展。通过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社区学院的职业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源开发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对各方投资坚持“取诸社区,用诸社区”的原则,实现了社区学院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使其职业教育职能的发挥落到了实处。

2 DACUM课程开发系统(Develop A Curricu—lum)

DACUM课程开发系统包括开发DACUM表和编制课程大纲两个基本环节。DACUM表反映胜任某种职业要掌握的全部技能,包括纵向排列的综合技能和横向排列的专项技能。在DACUM表中,用可观察的行为动词,如“解释”、“使用”、“分析”、“设计”、“评价”等来描述综合技能和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对专项技能起到概括和分组的作用,使所有专项技能按逻辑关系直观分组。DACUM表既体现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又规定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并可在招生、评估学生以往的工作经历和从其他学校转来的学分、制订教学计划、对教师和学生相应的知识和能力予以衡量并提供建议和指导,以及毕业生就业等几乎一切环节上发挥重要作用,使社区学院师生的教学进程方向明晰、有章可循。

课程大纲的编制是指由社区学院组织相关的教学人员对DACUM委员会编制的表和按顺序排列的各项能力进行教学分析,将所列的知识、技能归类排序,以此确定课程大纲和培训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在社区学院的职业教育课程大纲中,除必备的专业基础课、职业预备课外,还要加入一些非专业课程,如文学、外语、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占总课程的25%—30%。这种做法有利于学习者个人素养的全面提升,从而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3 CBE教学模式(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CBE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也是近年来国际上相当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想,其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关注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体现了西方的人文思想和文化价值观。CBE教学体系与传统的以学科专业课程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相比,更注重系统科学的方法,即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注重其投入、产出的过程,注重及时进行反馈调整,做到灵活多样与严格科学的有机统一。在教学管理上,CBE不追求整齐划一,而是尽可能适应各种学习者的需求与水平,重视对个性化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对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指导。在考核制度上,CBE以“能力掌握”而不是分数作为评价指标,并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估,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这对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培养其责任心与意志力等都是很有帮助的。总之,CBE教学体系是加拿大社区学院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而DACUM则是实现CBE的具体手段,二者贯穿于社区学院职业教育职能发挥的始终。

(三)继续教育职能

加拿大社区学院通过补偿教育为社区各年龄段的学习者提供补习机会,满足其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从而发挥了独特的继续教育职能。

在加拿大,求职者需要有中学毕业文凭或接受过就业培训,而对于一些未完成中学教育的成人来说,就业前则需要接受职业培训且补习必要的文化课。由于加拿大已实施中小学义务教育制度,那么超过了义务教育年龄的成年人,就不能返回中学学习,而是注册就读于社区学院,选读必要的中学学分课程。

众所周知,加拿大是个移民国家。尽快地学会运用一种官方语言是广大移民融入主流社会最起码的条件。为此,社区学院为不同文化背景和讲各种语言的移民开设语言课程、数学基础知识课程和职业课程。联邦政府规定,移民可免费接受培训,培训经费由政府提供,为移民接受继续教育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持和保障。

除此之外,社区学院还实行开放性的入学政策,力求为礼区全体成员服务,如为社区居民、在职者与转岗者提供各种短期职业训练课程,向高中辍学成人提供高中程度的补习教育,为退休老年人提供各种学习机会等,从而发挥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职能,充分体现了终身教育体制下非终结性的教育特征。

(四)社区教育职能

“区域性”是社区学院的一大重要特征,因此加拿大社区学院还是社区教育的基地和社区文化活动的中心,其社区教育职能在于立足社区、依托社区、服务社区,使社区居民就近接受各种类型的教育。其中,“兴趣课程”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和热烈欢迎,这种兴趣课程包括文学艺术类、休闲娱乐类、保健体育类和生活技能类等。此类课程不计学分(non—credit),也不授予文凭或证书,只是为了满足社区成员个人或团体在身心发展、知识进步及技术提高上的兴趣和需要,以丰富阅历、充实生活。

另外,加拿大社区学院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设社区图书馆和社会工作者服务站等,实现社区学院资源共享;与此同时,学院还为当地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提供各种服务,如举办科普活动、开展咨询论证,并经常举行一些专题会议,如学术报告会、社会问题研讨会等。凡是有兴趣的社区居民都可以参加,以提升其素质,开阔其视野,从而体现了社区学院社区教育职能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二、加拿大社区学院教育职能的形成机制

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推动力量,社区学院以其多样化的教育职能在培养各行各业急需人才、提升国民素质、促进加拿大国家建设等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中学后教育体系,它既在推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民主化的进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又承担起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成为世界上教育与职业最佳结合的典范。在补偿教育、移民教育及兴趣教育上,加拿大社区学院也不乏创新与建树,成为名副其实的“继续教育基地”和“社区教育中心”。所有这些,使得社区学院日益成为加拿大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透视加拿大社区学院教育职能确立与优化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激励其不断发展的因素和力量。

1 加拿大的社会环境为其社区学院四大教育职能的充分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生态背景和强有力的支撑体系。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结构的急剧变化及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要求广泛提升民众素质,增加并提高各层次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多元文化主义”的政策方针,使得大量移民不断涌入加拿大,既加大了入学压力,又产生了多层次的学习需求,包括实用倾向的职业技术教育及非职业倾向的“博雅教育”、“闲暇教育”等。所有这些,都客观要求社区学院教育职能的多样化。

2 加拿大高等教育的变革方向对社区学院将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作为其主要的教育职能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大众高教制度要求高校的功能与目标多样性和分化性;大众制度必须为形形的社会与学生的需求服务”。因此,在不断提升研究型大学学术内涵的同时,扩大非“大学”高等教育机构的规模,提高其办学质量与水平,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从象牙塔走向社会的需要。加拿大社区学院的兴起正是本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产物,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并在现阶段学制改革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不断提升其学历教育的职能水平,使之成为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很有特色的一个层次和类型,从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民主化的发展中发挥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价值,是社区学院的首要任务。“与OECD的其他成员国相比,加拿大国民接受中学后教育的比例是最高的。而在选择继续学业的高中毕业生中,注册于社区学院的人数多于大学的人数”。另外,经济的高速发展及高新科技的广泛应用,使得“职业性课程和与劳动力市场相关的学术性课程近年呈现加强的趋势”。把培养职业技术人才视为己任的社区学院亦不断引入市场规则和竞争机制,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动态,加强与社会各方的联系:一方面,社区学院加强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确保学员学业结束后胜任岗位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社区学院以其高水平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获得工商企业的信赖及其资金援助,实现二者的互利共赢,从而确保了职业教育职能的有效发挥。

3 加拿大各级政府通过立法规范和财政资助的手段为社区学院的多职能发挥提供保障。根据1967年《成人职业训练法》,联邦政府用购买课程的方式鼓励和支持社区学院开设社会急需的课程,对加拿大社区学院的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都有重要影响;“在宪法确认的诸如劳动力培训、科研和学生财政资助等安全领域内……通过联邦——省成本分担协议和对中等后教育的转移支付方式发挥其作用”。“依据《联邦与省财政安排法》,联邦政府与省级政府达成了新的税金分享协议,规定中学后教育运行费的50%由联邦税款返还各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植下,加拿大社区学院获得了合法的地位,成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的中心,其四大教育职能均发挥得淋漓尽致。

社区教育教学范文6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12-0126-04

Based on PBL teaching on health education fordiabetesmellitus in community for postgraduate

SHANG Lizhi CHEN Xiaohui JI Shu ZHAO Chuan LIU Tan ZHANG Jing LI Jinjing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 45004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ode of PBL on health education for diabetesmellitus in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city community,for postgraduatesand diabetes patients to master basic knowledge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understanding on diabetes.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3 to July 2015,graduate students played the role of researchers, teachers, doctors to help the teacher,60 diabete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30) and control group(30) randomly,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was used in control group,but observation group with PBL,a diabetic patient was select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s a cas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was evaluated by theoretical examination,questionnaire and laboratory testing.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fasting blood glucose[(6.77±1.52) vs (8.66±2.23),P

[Key words] Postgraduate; Teaching methodology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Diabetesmellitus; Health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慢性疾病[1]。糖尿病及其所引起的并发症给个人、社会和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该病在社区居民中治疗率、控制率、知晓率均低,除使用药物外,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是全面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关键方法之一。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可促进居民对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相关基本知识的掌握,愿意配合药物治疗、主动监测病情、控制饮食、坚持运动、调整心态等。本文从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的作用、需求、模式、内容、效果评价等方面,探讨适合社区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基于以“问题”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方法[2-4]。PBL的基本要素:①以学习中发现的“问题”为起点,学习内容围绕问题展开;②“问题”一定是学习者在“真实世界情境中”遇到的、学习者不知道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与路径;③以学习者为中心,使学习者能发展能力和协作技巧;④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偏重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⑤在每一个“问题”完成时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在社区健康教育过程中,采用PBL教学法,教师和研究生调动社区学员主动地参与病案的讨论,鼓励学员积极探究未知,解决实际问题[5]。克服了以老师满堂灌讲授为主的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弊端,PBL教学法既能训练学习者的思维,又能有效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技能[6-9]。

本课题组依据多年对郑州市社区健康教育的实践,以社区糖尿病患者为学习主体,教师和中医学院研究生的角色是指导认知学习的教练,以任选一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为案例,尝试在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引入PBL教学法,从真实案例中发现问题,分组讨论,解决问题,促进康复。结果显示在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中,PBL教学法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讲授法,现就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中PBL教学法进行探讨,研究生全程参与,扮演调查员、教师、医生的角色,协助老师完成组织分组、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实验报告分析和宣讲、测试、数据处理与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抽样2013年9月1日~2015年7月31日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0例郑州市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两组之间在之前的糖尿病知识测试成绩、平均年龄、性别比例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团队组建 观察组被分成3个团队,10人/团队,每团队由学员自行推选出1名主持人;对照组30人,集体听课。

1.2.2 应用内容 包括调查问卷、糖尿病基本知识教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2次理论课,2学时/次,共4学时。(1)问卷调查 参照(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10]拟定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基本特征、家族病史以及糖尿病健康教育需求等。由统一培训的课题组教师、参与该课题的硕士生和护理本科生实施调查与数据处理。(2)糖尿病基本知识教育 包括糖尿病的病因病机、代谢改变、表现与诊断、综合防治,25个选择题,每小题4分。(3)体格检查 测量体重、腰围、身高、臀围,肥胖以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 kg/m2为超重或肥胖(全身性肥胖);腰臀比(wasit-hip ratio,WHR)男性>0.9,女性>0.85为腹型肥胖。(4)实验室检查 测定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

1.2.3 应用过程 (1)课前 统一培训参与授课和调查的护士、硕士生和指导教师。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和对照组由同一教师授课。(2)PBL教学过程 首次课堂,指导者(老师、硕士生)先介绍本次的教学目标是促进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教学重点是提高居民对糖尿病的认识。选出观察组内的一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简单自我介绍,有无家族糖尿病病史,罹患糖尿病过程中自我感受的异常感觉,各种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诊断和治疗的经历,自我评价和在糖尿病知识、护理、治疗、生活方式等方面希望得到哪些帮助,引导学员进入临床情境,由社区学员提出疑问,如人为什么患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为何表现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糖尿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有效降血糖的方法有哪些?除药物治疗外,还有哪些辅助疗法?之后展开讨论,能解决的问题当堂逐一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利用课下时间通过查阅文献、讨论、咨询专家等多途径找到答案。教师和硕士生作为引导者,始终把握讨论方向,避免离题,必要时提问,让所有学员都积极参与,适时插入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下一次上课,大家分享课下自学成果,继续讨论,最后学员完成一份学习心得和讨论报告。下课前指导教师对整堂课进行点评和总结。

1.2.4 教学效果 教学结束后,以调查问卷、糖尿病理论知识考试、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评价教学效果,理论考试中采用病例分析的形式,题型为标准化选择题;以理论考试成绩、病例书写、社区学员对研究生服务和宣讲的评分作为对研究生评价的依据。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P

2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空腹血糖[(6.77±1.52)mmol/L vs(8.66±2.23)mmol/L,P

2015年7月对部分社区完成阶段性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生参与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PBL教学过程。与培训前比较,研究生对糖尿病理论知识(满100分)掌握得更扎实[(95.52±2.45)分 vs (50.56±3.28)分,P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病因复杂、病程长、并发症多的慢性病。本调查问卷发现80.2%的患者希望了解糖尿病的病因、诊断与治疗及综合性治疗措施。由于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欠缺,有些患者只服药不监测血糖,还有人无症状就自行停药;希望掌握糖尿病日常护理常识和应急措施的患者占46.7%。75.4%的患者除坚持用药外,还希望通过远离不良生活方式、控制饮食、运动等非药物控制或逆转病情,但不懂得实施,希望得到帮助。62.7%的患者希望得到心理引导,帮助其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健康教育是对患者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科学的身心教育。本研究将PBL法应用于糖尿病健康教育,教师和研究生全面系统地进行以下内容的宣讲:①饮食疗法,糖尿病患者在满足机体基本需要的前提下,应定时定量进餐。主食应以粗粮为主,辅以含优质蛋白的瘦肉、蛋、禽、鱼、乳、黄豆。限制脂肪的摄入,以花生油、豆油、玉米油为宜。戒烟酒、咖啡及浓茶;禁吃食糖、糖果、糕点、蜂蜜、蜜饯、果酱、白薯、冰淇淋等高糖食物;老年患者应增加钙与铁的摄入,补充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食疗是中医治病的重要特色,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膳食材颇多:生地、知母、黄芩、天冬、玄参、党参、沙参、麦冬、黄芪、葛根、五味子、山药、茯苓、石斛、附子、山萸肉、枸杞子、早莲草、、女贞子等。②运动疗法,有氧运动是控制血糖有效的方法。每次30~60 min,每周3~5次,以运动后有轻度疲劳感、稍微出汗、但不气喘、心率约120次/min为宜。③自我管理与心理疗法。长期的对糖尿病结局的担忧,使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障碍和情志异常。首先进行基础治疗,辅以心理干预,向患者及其家属宣讲,对糖尿病的治疗要有长期的(甚至终身)、有计划治疗的心理准备,需树立乐观主义精神。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病情变化特点及治疗过程,树立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如果患者症状较重,心理治疗无效,则加用抗抑郁药。保持情志平和,制订并实施有规律的生活起居制度。其次,业余生活要丰富多彩,如参加舞会、听音乐、跳广场舞、做体操、旅游等。使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各系统调和舒畅,有利于疾病的康复。④并发症的监测,如果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造成足部感觉迟钝或丧失,应检查足部,加强足部治疗与护理。⑤穴位注射、针灸法辅助治疗糖尿病,选心俞、肺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或相应夹脊穴、足三里、曲池、关元、三阴交、太溪。选(2~4)穴/次,以黄芪或当归注射液,或用小剂量的胰岛素进行穴位注射,每穴位0.5~2 mL。通过实施糖尿病综合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属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激励患者自觉积极参与维护健康,坚持长期有效的规律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改善、维护和促进身体健康[11],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