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留守儿童教育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留守儿童教育计划

留守儿童教育计划范文1

我们要把关爱留守少年儿童行动,作为新时期农村服务少年儿童的重要内容,积极利用自身长处,建立健全关爱留守少年儿童的有效、长远体制,将广大留守少年儿童团结、发展到团、队组织中来,利用各种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向上、自立自强,实现“阳光留守”,健康成长。

首先,对所有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档案记录。对所有留守少年儿童实行摸底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建档记录,并建立相应的成长记录袋,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等重要信息进行记录,记载他们的成长过程和特点,并对他们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对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学习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和记录,使外出的家长能够及时得到孩子的成长信息。

其次,实行“代管家长”制。“代管家长”也就是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共青团干部、志愿者、少先队辅导员、优秀团员青年等组成“代管家长”队伍,专门负责管理、引导和教育留守儿童。“代管家长”要至少每月一通电话、每学期一次家访、每学期写一封信,真正像家长那样给予孩子们关怀,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难题,给他们以父母般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学校还可以统一制作留守儿童帮扶卡,明确“代管家长”的责任:做好“四管”工作(管学习、管思想、管身体、管生活),做好“四掌握”工作(掌握家庭背景、掌握思想表现、掌握学业成绩、掌握日常行为),当好“五员”(情感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思想品德辅导员、健康成长指导员)。一些地区还专门开辟了帮扶工作专栏,在专栏内,“代管家长”或其他帮教工作者可以详细记录其帮教的过程和内容,将自己与留守儿童交流互动的全部信息与他人分享。

第三,利用多姿多彩的教学手段为留守儿童构建假期学校。寒假、暑假这些长假对于大多数留守儿童来说,是“家里无人管,学校管不到”的“放纵”时期。我们可以为留守儿童构建假期学校,在假期内组织留守儿童参加课程辅导、兴趣小组、专题讲座、参观考察等活动,这不但便于对留守儿童的管理,还能使孩子的假期变得丰富多彩又充满意义。

第四,建立“爱心少先队活动室”和“校外活动网络学习室”,让留守儿童能在少先队的组织里享受到温暖,在课余的时间里有个学习交流、娱乐活动、锻炼成长的地方。

第五,让留守儿童走上“寄宿”之路。小学寄宿制是把留守的少年儿童集中到学校里,实行全封闭式的管理与教育,孩子们吃住在学校,在一个“大家庭”里学习和生活。实行寄宿制小学的办学优势在于: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有利于教学研究及教师培养;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积极开朗的性格和人生态度,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有利于排除留守儿童上学往返途中的安全隐患,减少家长压力,解决后顾之忧。

为把寄宿制办学抓紧、抓细、抓实、抓出成效,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教育计划和管理体制,对各个部门、班主任、教师等的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形成了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制定学校教育服务细则,对学校寄宿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鼓励教师定人、定点对留守儿童进行帮扶。学校还与监护人签订《监护人责任状》,班主任与留守儿童签订《自我承诺书》,引导和鼓励留守儿童大胆进行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管理能力。

寄宿制办学有着多方面的教育管理意义,让留守儿童教育走向了科学发展之路。

1.让孩子们开心。去年开始,为了能让寄宿的小学生尽快掌握生活自理能力,我们所有寄宿办学的小学都积极采取了各种措施。通过开展读书活动、看电视活动、体育活动、组织兴趣小组、创办学校手抄报以及组织各种文娱活动,丰富了寄宿生的日常生活。而不少学校还引入学生自主监督机制和学生“一帮一”活动,让寄宿学生学会了生活自理,提高了自控能力。一些学校更是千方百计地为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留守儿童减免住宿费,对于特困生,多数学校还适当减免了伙食费。

2.让家长放心。去年秋季学期以来,不少农村小学实行了寄宿制办学,让小学生同中学生一样吃住在学校。学生们每天都有教师看护,教师们不但在学习上倾力帮助他们,而且在生活上尽心照顾他们,视这些留守儿童如自己的子女,家长们无不放心。

留守儿童教育计划范文2

关键词 希望小学 闲置 改造利用 途径

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希望工程是中国青基会发起倡导并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宗旨是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设希望小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希望工程自1989年10月实施以来,至2004年15年间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22亿多元,资助250多万名贫困学生上学读书,援建希望小学9508所,在每100所农村小学中,就有2所是希望小学,培训希望小学和农村小学教师2300余名。

而现状是,在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希望小学沦为“摆设”,全国各地陆续出现希望小学校舍人去楼空,被废弃或被闲置下来。据公开报道显示,2008年湖北长阳县76所希望小学有53所被荒废。陕西延安市宝塔区运行的希望小学有118所,闲置38所。2011年,昆明东川区已建30所希望小学,只有5所在正常教学,25所被撤并或废弃。据统计,全国农村小学(含教学点)数量由2000年的59.8万所降至2009年的30.5万所,2009年全国农村小学(含教学点)数量占2000年的近一半。

1 造成校舍闲置的原因分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对于教育的热情和关注度空前高涨。在“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体制下,由于对《义务教育法》关于适龄儿童少年“方便就近”原则的片面理解和误读,大批村级小学一涌而起,这是导致农村地区日后出现大量闲置小学校舍的基础性原因。

随着农村城镇化进城的加快,农村人口骤减,进城务工人员逐年增多,随迁子女也相应增多,造成村小学生流失。据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分析资料估计,今后20年,全国每年约有1200多万农村人口要转移到城镇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人数将保持增长态势。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如今已初见成效,使得农村学生数量减少。生源减少一部分,流失一部分,这是农村小学闲置的最直接原因。据统计,全国农村小学在校生数由2000年的8503.7万人降至2009年的5655.5万人。2001年,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摒弃了“村村办学”的方式,开始推行“撤点并校”策略,从而造成了大量的校舍闲置。

2 闲置校舍的利用途径探讨

目前闲置校舍的处置利用主要有五种方式:一是教育系统内转化,转为幼儿园、成人学校、教工住宅等的约占13%;二是用于村级公共事业,改为村级卫生、福利、文化等其他公共事业用房的约占20%;三是出租或出手,对交通便利、有处置价值的校舍进行出租或出售的约占17%;四是少数有复垦价值的校园,拆除后归还农民的约占5%;无视闲置或废弃的居多,约占45%。

2.1 设立大学生支教中心

大学生支教是指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或者毕业前的实习时间或者应届毕业生直接参加国家支持西部教育计划,到贫困地区支援教育的行为。随着各类媒体不断的报道、宣传和倡导,生活在城市的人民群众们更深刻地了解到山区孩子们恶劣的成长环境。由于山区交通闭塞,生活条件差,成年人进城务工,老人和儿童留守农村,缺乏现代生活中最基本的知识,以及完善的教育。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愿意为留守儿童传递知识,奉献爱心。与此同时,赶赴山区,帮助山区孩子,对大学生也是受益无穷的体验。

大学生支教中心设立目的是通过各种方式辅助当地留守儿童的文化知识学习,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提高他们各方面素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支教中心为贫困儿童和爱心志愿者之间搭建了一个消息互通的平台。支教中心建立贫困生档案,方便志愿者有针对性帮扶贫困儿童,同时为支教活动提供固定的场地。

2.2 作为灾后临时避难所

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全球多种自然灾害在中国都有发生。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地震灾害频繁发生。另外,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在农村尤其频繁,造成的破坏性也非常严重。早在2007年,国家就已经提出要加强农村防灾减灾建设。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薄弱是防灾能力差的主要原因。闲置的希望小学可以作为很好的临时避难所。

因灾倒塌的房屋有90%都是由于房屋年久失修,抗灾能力差。希望小学建成时间较短,建筑结构以及材料都是按照最新规范使用,较山区其他房屋更为坚固。另外,操场拥有广阔的空间,能快速有效的集中村民,便于统一安顿。尤其在发生地震灾害时,操场是最安全合理的临时躲避处。因此,对于已经闲置,且地理位置处在有利于躲避灾难的希望小学,村政府可以考虑按照紧急避难处理办法的规范建成临时避难所。

2.3 改造农家乐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居住压力越来越大。环境污染、交通拥堵、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使得人们越来越渴望回到静谧舒适的环境去感悟大自然、放松身心、调整心态提高生活质量。以乡村为背景的旅游便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蓬勃发展起来。

就教学楼本身结构方面而言,教学楼建筑格局简单,多为框架结构,空间大,修建的时间短并且使用现代建筑材料,便于进一步改造与装修,且改造成本低。就游客体验而言,游客出行的目的是放松身心体验农村生活特色。改造后的闲置小学能满足游客吃住方面的要求。既能品尝农家野味,住得安静舒心,又能感受当地风俗民情,一举数得。从村民角度来考虑,农家乐的建成与运作,势必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某种程度上能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可以在农家乐中融入爱心助学的主题,对山区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加以宣传,并提供助学途径。倡导游客献爱心,具有一定的社会效应,无形中契合了希望小学的办学初衷。

3 总结

留守儿童教育计划范文3

一、西部农村中小学新任班主任的现实境遇

1 岗前培训脱离农村教育工作实际

[案例]张老师参加了县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新任班主任岗前培训。全县的新任班主任集中统一培训,注重的是班主任通识培训。经验交流一环中,全是县城一流学校的优秀班主任介绍经验,缺乏专门针对农村教育而开展的经验交流。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配备与选聘一项中规定了教师初次担任班主任应接受岗前培训,各省市确实对农村新任班主任进行了岗前培训,但是在培训过程中依然是城市取向。农村学生的特点、班级管理模式、班级活动内容与形式有自己独有的特性。农村中小学班主任面临着留守儿童教育、潜能生教育、结合农村实际开展班集体活动等。在访谈调查过程中,很少有各区县教育培训单位专门针对农村班主任的培训。

2 新任班主任角色认识模糊

[案例]赵老师走马上任班主任,在工作理念中认为只要我把班上的学习搞上去了,就能在学校树立自己的地位,每天中午牺牲自己的午休时间给学生讲课外作业,评价课后作业。其他老师很难找到一点空隙时间辅导学生,自己所任教的学科确实在学校排位中靠前,但是学生的综合成绩倒数第一,班风建设不尽人意。

赵老师对班主任的角色认识不清,尤其是对农村班主任角色认识模糊。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主任”或“首席教师”,所面临的是与学生个体、班级群体、科任教师、学校及各方面教育力量等的关系。新形势下,班主任角色需要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换,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班级群体组织的领导者、学校教育计划的执行者,更是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尤其要针对西部农村教育的实然状态,转换角色,促进学生的发展。

3 新任班主任工作境遇与理想心理落差大

[案例]李老师是过五关斩六将新招聘的优秀大学生,来到重庆西部某乡镇中学,在开展班级工作中非常有想法,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带好班级。在一次班级活动中,主动邀请学校德育主任参加,活动之后,德育主任点评道:“我们农村中学不需要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关键是学生不出事,成绩搞上去就行了。”

西部农村中小学新任班主任大多是非常优秀的大学生,通过公开招聘、支教、西部志愿者、顶岗实习等各种形式为农村学校补充了新鲜血液。他们的进入为西部农村班主任队伍植入了新的文化。新形势下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动态性的特点。西部农村学校工作条件、环境、待遇、地位等一系列的问题往往困扰着他们,新任班主任在学校活动、工作中话语权明显的缺失,致使他们的满腔热情、理想被现实境遇敲得支离破碎。

4 新任班主任成长帮扶机制实效性的缺失

[案例]王老师担任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该年级共4个班级。学校为王老师派来同年级的一位班主任传、帮、带。在开展班级管理与活动中,王老师常向师傅请教,但每次师傅的回答都令王老师无语:“你是大学生,我们是‘土班主任’,我们的方式方法都过时了,还得向你学习。”

从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学校班主任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大家都为班级活动名次、班级学习成绩铆足了劲儿竞争。虽然学校实行了“导师制”,但实效性非常差。究其原因,一是学校缺乏师师之间和谐的协作文化氛围;二是学校刚性的量化考评,导致竞争过度;三是学校导师制考评机制不健全,“导师制”流于形式。

二、西部农村中小学新任班主任校本培养的对策

1 转换培养模式:校本培养

目前,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校本模式如火如荼地进行,体现了针对性、自主性、灵活性的特征。新任班主任校本培养是以解决新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与建设中生成的问题为出发点,将学校班主任的工作、学习、研究实践融合在一起,发挥班主任的集体智慧,解决农村学校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西部农村新任班主任培养的校本模式必然成为现实途径。学校在开展班主任校本培训时,根据新任班主任特点,在班主任校本培训的目标层面上设计出学校对青年班主任的发展要求的层次性。譬如,可以根据担任班主任工作年限对青年班主任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1―2年成为合格班主任,3-5年完全胜任班主任,6年以后向专家型班主任发展。也可以对班主任的现状作分析,根据素质和水平划分对象,如经验型班主任、案例型班主任、学者型班主任。新任班主任校本培养就是要求以学校为基本单位,基于学校的发展,在真实的情境中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新任班主任的校本培养途径不仅是局限在一所学校,如果学校新任班主任过少,可以实行区域联动培训,以教学片区为单位,实行点面结合的方式。片区学校具有一定的同质性,能为农村新任班主任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观摩、借鉴的平台。

2 构建长效机制:班主任见习制与导师制相结合

西部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问题的复杂性、任务的艰巨性要求综合素质高、熟悉农村教育规律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大学生新入职期间,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流程、原则、规范还在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因此,新人职的教师都应跟班见习班主任,以现任班主任为导师,见习期至少为一年,经考核合格后方能担任班主任。新人职教师担任见习班主任,与现任班主任共同管理班级,见习班主任就能在导师的引领下逐渐进入角色。师徒在班主任工作中不存在直接利益冲突,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把班级建设好,导师才能毫无保留地手把手带徒弟,从而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导师制。新人职大学生能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学习班主任工作的技巧与艺术,在体验中成长。在班主任考评中,实行师徒捆绑式考评,才能真正落实见习制与导师制有机结合,促进新任班主任快速成长。

3 营造文化氛围:构建协作式教师文化

新任班主任处于能力构建期,一个相互信任、协作的教师文化氛围是新任班主任成长的保证。学校领导力是教师协作式文化构建的保障。学校领导力是指学校领导团队通过一系列行为相互协调整合而形成的服务于学校组织目标、确保领导过程顺畅运行的影响力。它具有逐步生成、不断内化的动态特征,能够发挥导向、凝聚、规范、辐射功能。学校管理层要运用机制、制度,使前喻文化(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后喻文化(长辈向晚辈学习)和谐统一,形成融合、接纳、宽容的协作式专业发展氛围,新任班主任的成长同时也是老班主任知识、观念、技巧革新的过程。年长班主任丰富的经验与新任班主任的蓬勃朝气、多才多艺相得益彰,共同为西部农村教育撑起一片蓝天。

4 注重自主发展:提升自主发展能力

教育管理的创造性、复杂性以及动态生成性的特征决定了新任班主任不能单凭被动学习就能成为熟练甚至是专家型班主任。新任班主任自主发展的能力是从新手迅速过渡到熟练掌握班级管理技巧、提升班主任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学校管理层要提升新任班主任把自身的发展当作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的能力,实现“自我引导”发展。其一,把握自主发展的前提:认识自我。新任班主任自主发展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虽然自己是“天之骄子”,在农村中小学,自己学历高,可能还出身名校,但是农村教育具有特殊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征,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教师之间文化的碰撞,都需要新人职教师充分而清醒地认识自我。年长班主任虽然学历、知识不及现代的大学生,但他们丰富的生活阅历、农村班主任工作经验与技巧是新人职教师学习的一笔财富。其二,夯实自主发展的基础:自主能力。新任班主任必需具备班级教育管理自主能力、主动研究的能力、反思能力等。新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主动思考、探索,养成记“班历”的习惯,结合“班历”进行反思研究。其三,探寻自主发展的平台。新任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见习、导师机制、网络媒体、报刊杂志、观摩培训,多途径地学习,自主创设学习的平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