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范文1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城市缺少劳动力。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农民工群体不断增多,农村的留守儿童也逐渐增多。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将成为中国社会新的问题。中国应当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这涉及到农村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以及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大事,是关系到家庭、社会乃至民族发展的大事,应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以及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提出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吸收大量的农民到城市打工。在农村的留守儿童,一般都是父母双方背井离乡到城市里打工,农民工的生活条件艰苦,无法去承担高消费生活的城市成本,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请老人或者亲戚加以照顾。随着农民工群体的增多,留守儿童也逐渐增多,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也日渐凸显。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主要面临情感与学习两大问题。情感方面,农村留守儿童情感存在问题。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常年在外打工,与父母缺乏亲情的沟通。很多农村留守儿童一年只有在春节时才能见到外出打工的父母。父母打工路途较远,春节假期普遍不长,留守儿童来真正能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短。这就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对于父母的感情最开始是非常想念父母,这个状态一直的得不到,当知道知道无论怎么都没有结果,就会因为失望变成根本不想念父母。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大部分是由家里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老人给予的关爱不恰当。对于他们来说孩子就是掌上明珠,几乎大部分老人都溺爱着孩子。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不会向父母一样严格管教,只会一味的顺从孩子。另外,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由于家中老人已去世或无法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父母将孩子寄养在亲戚家中。留守儿童在亲戚家中的待遇一般不太好。若是是亲戚家中有同龄孩子,资源都是优先给自家的孩子,留守儿童能够得到的少之又少。学习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存在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委托的抚养人都很少受过教育,大多数是文盲。农村的传统思想,认为读书没有用,对女孩子更是歧视,也就别说督促留守儿童学习的意识了。而且农村的学校教学资源也极为稀缺,学习条件艰苦。硬件设施教室普遍年久失修。个别地区留守儿童在漏雨窗户没玻璃的教室上课。农村学校较少,路途远。很多留守儿童天没亮就要上学,每次去学校都要走上一到两个小时。学校的图书也极为稀缺,很多书本都是几年前的,书本都快翻烂了。新华字典都需是学生公用,轮流查阅。软件方面,农村学校教师资源奇缺。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普遍条件艰苦、资源短缺、生活单调使得教师难以忍受不愿来此工作。有的农村学校只有两位教师,要负责百十位学生,教师每天时间都安排的满满的。教师资源的紧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未来都有深远的影响。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相关策略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区域流动将是一个长期的社会经济现象,这个过程将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相始终”。[1]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应从政府和社会两方面来解决。政府方面,政府首先要调查弄清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对县乡村留守儿童情况全面了解,为政策制定做准备。其次,政府应根据对县乡村的留守儿童了解情况,制定相关法律政策,例如“西部支教”等政策,来吸收更多的教师去农村给留守儿童教授知识,来吸收更多的师范学生到农村支教,给农村学校添加新鲜的血液,给农村留守儿童送去更多的知识。再次,政府要适在财政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应当在财政经费上对农村学校给予倾斜。应当在政策上对农村学校更多的照顾,帮助农村学校健康的发展,完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给留守儿童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政府应号召社会慈善组织以及爱心集团来资助农村学校的发展建设。在政策上救助留守儿童的爱心企业给予优惠,进而去刺激爱心企业更主动的去完成捐助,积极地去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鼓励爱心企业集团建立长远帮扶机制,让留守儿童进入企业实习,解决就业问题。社会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不单单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应该从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做起。我们应该我做起,关爱留守儿童,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行动上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企业也该尽一份力。企业可以帮助农村学校建设,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帮扶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的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需求,给予他们需要的帮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媒体也该尽一份力。媒体应持续的关注农村留守家庭儿童教育现状,并向大众传达,呼吁社会爱心人士关注农村留守家庭儿童教育,让更多的大众了解真实的农村留守儿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学习情况,报道他们面临的困难,引导大众了解他们,呼吁大众帮助他们。

结束语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有序流动,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渐严峻,农村学校教育的硬件的匮乏更是雪上加霜,中国高速的城镇化发展,更加剧了了这种现象的发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是关系到中国未来,关系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所以,中国政府必须从各个方面重视农村留守家庭儿童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家庭儿童教育问题,社会应该共同去关注。这关乎到中国发展的大计,关乎到中国国力的强弱,关乎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农村留守家庭儿童教育不容马虎,他们是祖国的未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缺失,不是一朝一夕,要长久的期坚持。中国的未来需要大家的努力。(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范文2

留守儿童农村教育生存发展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根据权威调查,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显示,可以确认0~17周岁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比例为21.72%,据此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相比之下,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农村留守儿童已非常普遍。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成因

自本世纪初,许多有志农民为改善自家生活状况,纷纷涌入大中城市寻找工作,这些人中却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在的城市,只能将其留在家中。这些儿童在他们成长的关键阶段远离父母,得不到本应享受的天伦之乐,受不到应受的管束,由此,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这部分孩子的年龄基本在12~18岁之间,这一阶段的学生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也正是人一生当中的叛逆期。由于他们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思想与行为上缺乏有效的管理,当行为出现偏差时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校正,形成了以下两种类型:一是放纵型;另一类是自卑孤僻型。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其实是我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教育中出现的必然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不能仅仅靠学校和教育部门,其实它牵涉到学校、社会、家庭和政府四个方面,我们要从以上四个方面来寻求解决的对策。

1.政府方面

政府的责任主要是在政策方面采取措施,确保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这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一是政府要确保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使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逐步实现全部免费,使农村留守儿童能有学上、上起学。二是打破二元制的城乡户籍壁垒,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户籍制度,允许农民工合理流动,采取配套措施,让农民工进入城市的同时,能接受他们的子女进入城市,并能接受该接受的教育。三是顺应教育发展趋势,在农村实施合班并校,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兴办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学校成立相应的教学机构,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

2.家庭方面

家庭是一个人尤其是儿童少年成长发展必要的也是关键的环境,家庭教育在儿童教育方面,具有任何机构组织不能替代的作用。作为常年在外务工的父母来说,首先要转变认识观念上的误区,认为自己抛家别业在外打工挣钱,只要满足了他们物质上的需要、让他们有学上就算尽到了一个做父母应尽的义务。父母要充分注意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最好能做到每周交流一次,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除了与孩子保持经常的联系外,还应经常与子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联系,了解他们各方面的表现。其次,还应十分重视孩子监护人的选定问题。如果夫妻双方同时外出务工,应尽可能把子女寄放在有一定学习环境、比较有文化并且有一定责任感、能更好地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处,如果没有相当可靠的人代为监护,父母最好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强对留守子女的关心呵护。

3.学校方面

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应是主要力量。对于如今的学生,除两个假期,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因此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作为教育的主要方面,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从单纯的智力素质教育转变为全面发展。第二,在班级管理方面,班主任老师要对留守儿童的管理给予更多的关注,多接近他们,并组织学生形成一个温暖的家,让留守儿童能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以最大限度地弥补由于亲情的缺失而给他们带来的伤害。第三,在学校管理方面,要建立起留守儿童教育监测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安排专门老师对他们进行跟踪教育。近几年我县中小学校普遍建立了留守儿童教育制度,并在学校教育中逐渐显现出它的作用。第四,利用现达的信息通讯技术,开通家长热线,方便家长及时、快捷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除此,学校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形成合力效应。

4.社会方面

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范文3

摘要:采用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研究场所、研究地域、研究者身份、研究内容等维度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田野研究的文献加以梳理分析,发现目前对于农民工子女教育已有了多方面的探讨研究,但运用田野研究方法进行的研究还很少,并且目前的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假设、研究的维度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关键词:农民工子教育;田野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当前,外出务工所带来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问题成为社会所关注的一个焦点。对此,很多文献从不同视角作了分析和探讨。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从方法的选择上,种类纷呈,有量化的调查式研究、有质化的深入研究,亦有理论层面的探讨。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田野研究方向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及研究者进入的角色

田野研究最大的特征就是进入现场,保证对研究对象的“深度了解”,并对研究对象进行“深描”。因此,研究者在整个资料收集过程中承担怎样的角色对整个研究非常重要。在所查阅到的文献中,研究者更多的是以“朋友”的身份进入研究对象的生活,因此,所获得资料真实生动。对于研究对象的选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留守儿童,一类是流动子女。田野调查的场所主要集中在:留守儿童所在的村庄、就读的学校;流动子女就读的公办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研究的地域集中在我国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主要民工输出省份。

(二)研究的内容分析

1、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1)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留守儿童学习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道德品质和行为社会化问题、日常生活的教育问题、安全教育问题。研究表明,父母的外出对留守儿童这些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2)流动子女教育问题

已有研究发现,流动子女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地方政府面临经费困难、各种教育费用是流动儿童少年迈进正规学校大门的一道“门槛”、低收入流动人口家庭子女上学问题是解决流动儿童少年就学的难点和焦点、经就学的流动儿童少年依然面临着一些学习、心理和社会问题。

2、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对策分析

(1)留守儿童教育的改进对策

如何减少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造成的负面影响,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充满关爱的、健康的成长环境?目前的相关研究大多认为应该从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几个方面入手,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增加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并由相关部门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解决。如林宏(2003)对福建省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后建议应从政府、学校、社区入手,并建立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的管理机制。

(2)流动子女教育的改进对策

为改善和彻底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问题,研究者们均认为国家应当从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和维护教育公平的长远考虑出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建立公平、完善的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管理机制,包括发挥政府的教育管理职能作用、体现教育系统的具体组织实施职能、社区方面的相应措施等。

(三)研究者的视角

综观已有的研究,研究者对于农民工子女教育所选取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弱势地位、农民工适龄子女的义务教育状况、教育公平、教育政策执行研究、农民工子女的污名化研究、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功能及家长制研究等方面。

此外,除了对学校教育所作的研究外,也有学者注意到流动人口的家庭对子女的影响。该类研究的对象以随父母流动的子女的家庭教育为主;研究的区域以流入地为主;研究的内容多为揭示现状、发现问题继而提出对策。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田野研究述评

(一)田野研究方法的运用不足

在诸多对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研究中,运用田野研究这一方法的研究很少,并且在运用该方法时也未能达到标准,如艾琼(2005)进行研究的时间仅仅只有2个月的时间,远远未达到田野研究所要求的“至少一年以上”的要求。另外,也有研究者未能真正的去“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更多只是以一种研究者的身份参与研究之中,这样,很难收集到研究对象最最真实的资料。

(二)研究对象的缺失性

纵观已有研究,其研究对象的缺失性主要表现在:对农民工“流动子女”的学校教育研究多,对 “留守子女教育”、对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研究不够。这是二元体制下“城市中心本位”思想在研究趋向上的反映。另外研究的教育阶段集中于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而对于学前阶段以及高中阶段则没有涉及。

(三)研究假设的片面性

在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原因探究中,往往仅是以某一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做假设推导。比如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究竟哪些问题确实是父母外出打工造成的,哪些又是由于其他因素导致的?对这一问题的解答需要以留守儿童所处的整个成长环境为背景,加以综合性的考察。而在这方面,以往的研究涉及非常少。

(四)现象的调查和描述性分析多,学理性研究不足,跨学科分析视角欠缺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现实问题,不仅涉及农民工的家庭和城市管理,更涉及到国民的教育权利、涉及到教育机会的平等和中国未来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教育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多学科协同研究,提出有深度的研究成果。而目前,多数研究停留在现状、原因和对策的分析上,结论大同小异,对策性研究多,地方特色明显,缺乏有理论深度的分析。

(五)制度性分析多,对文化分隔和歧视的现实关注较少

在制度上进行探讨,寻求制度变革之道是必要的,但我们还应该关注农民工子女这个群体如何融入城市生活的问题。他们如何随父母融入到与流出地完全不同文化环境中,不再延续他们不利的社会弱势地位,这是目前的农民工子女学校无暇顾及,也是研究不够深入的地方。

(六)关注现实的紧迫问题多,前瞻性研究欠缺

学者们主要关注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和教育平等问题,但对 “第二代移民”的继续成长问题,即在义务教育之后,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如何提供给他们适合的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或高等教育等问题缺乏相应的探讨。

参考文献

[1]任运昌.空巢乡村的守望:西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8-27.

[2]史伯年.城市边缘人―进城农民工家庭及其子女问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5-30.

[3]艾琼.从乡野的主人到城市的边缘人―一项进城民工子女教育的人种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范文4

留守儿童学生品质发展水平教育启示“留守儿童”是当今社会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他们基本上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其身心发展处于一个需要家庭(主要是父母)倍加呵护和关爱的关键时期。

一、留守儿童学习品质研究的意义

纵观已有的研究,大部分的是对学生学习品质的结构,学习品质的维度等学习品质内部结构层面进行的,且针对的多为中小学生学习品质的研究,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学习品质的研究几乎没有,尤其是揭示留守儿童的学习品质的现状的。

只有了解认清学生的学习品质的结构和现状,才能帮助学生构建学习品质的结构,有利于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品质结构和现状,有的放矢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留守儿童学习品质发展水平现状的调查

留守儿童学习品质发展水平与非留守儿童学习品质发展水平没有明显的差距,但留守儿童学习品质发展水平呈两极分化现象比非留守儿童严重,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

1.低年级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品质发展水平比较

由于低年级儿童刚刚进入学习的阶段,学习品质发展水平还处于同一起跑线,自我对学习的认识和理解还处于说不清道不明的状态,因此对他们学习品质发展水平的了解方式也较少和简单一些,从低年级儿童学习品质发展水平(老师)评价各项得分和学生学习状况上分析,低年级留守儿童学习品质发展水平与非留守儿童学习品质发展水平无论从哪个维度看没有明显的差距。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学生学习品质发展水平老师评分较高的学习状态也较好,学习品质发展水平老师评分较低的学生基本上学习状态也不佳,从调查中了解:个别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较差,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前提,这个时期的学生学习品质就像一张白纸.

2.中、高年级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品质发展水平比较

在调查中发现:中、高年级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品质发展水平比较没有明显的差距,但留守儿童学习品质发展水平呈两极分化现象比非留守儿童严重,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我们分别在中、高年级留守儿童学习品质发展水平较差和较好的群体中找出典型个案,从他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状况、自身情况等方面进行观察调查,寻找他们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

3.中、高年级学习品质发展水平“较差”的留守儿童的学习品质现状及分析

据调查:这部分留守儿童生活的家庭,往往监护人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不是年老体弱的就是文化水平不高,他们监管的孩子能吃饱穿暖就不错了,无力去教育培养这些孩子,更谈不上在学习上给这些孩子什么辅导和帮助了,隔代亲,老人往往会过于溺爱孩子,对孩子疏于管教,使孩子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缺乏最基本的教育氛围。导致这些孩子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品质发展水平较低,学习状况堪忧。从学习品质四个维度分析: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意志薄弱,自我认识不全面;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能力较差;厌学情绪较重,甚至引发学习心理障碍。

4.学习品质发展水平“较好”的中、高年级的留守儿童的学习品质现状及分析

从问卷调查中发现,有一定比例的留守儿童有良好的学习品质,且这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也相当的不错,与非留守儿童相比,他们的家庭结构、生活学习环境都处于劣势,即使与其他留守儿童比较,他们的生活学习环境也毫无优势而言,而他们为什么会学习品质发展水平“较高”,学习成绩较突出?我们不妨从学习品质的几个维度来分析一下。这些留守儿童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高昂的学习兴趣;这些留守儿童具有较高学习独立性水平,且自主学习能力较强;这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方法基本科学,且有较强的学习意志;“较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观念强烈,学习习惯良好。

三、培养留守儿童学习品质的对策及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启示

1.社区方面

由于农村文化娱乐事业的落后,留守儿童在节假日“无娱可乐”,会受些小混混影响,养成一些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进而影响留守儿童们学习品质的形成。因此,农村社区教育如能填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充分发挥我国农村良好的优良传统,积极调动农村高素质的老年人以及乡村退休的老教师参与社区留守儿童的教育培养工作,对于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培养和学习品质水平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学校方面

学校教育的组织性、计划性和系统性,以及教育教学的一切物质设施等等,都是家庭教育所不能比拟的。对留守儿童来说,如能通过必要的学校教育补充家庭教育的缺失,将有利于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健康成长。

3.家庭方面

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范文5

【关键词】留守儿童;乡村小学;学校教育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价值观扭曲

由于孩子的父母们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家长容易产生负疚感,不断增加给孩子的零花钱和物质方面的享受,而忽视对子女的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使孩子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

2.道德行为差

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对事物分不清好坏和是非,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上反面现象的影响,造成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和不良行为。如行为自私、任性,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不良行为。

3.学习成绩差

由于留守儿童大多数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这些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或责任心不强,没有能力或没有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指导,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纪律涣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4.心理不健全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关爱,致使部分留守儿童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不少留守儿童性格内向,情感淡漠,情绪低迷,心理承受力差,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的思想,有较强的孤独感。个别留守儿童内心封闭,缺乏安全感,精神压抑,不合群,不愿意与人交往。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1.监护不力、管理不到位,导致留守儿童出现许多问题

由于较长时间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祖父辈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艺术。而有的亲戚和朋友的责任心更差,许多只是口头应承而已,形成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盲区,导致留守儿童出现许多问题。

2.父母在外、缺乏亲情抚慰,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偏差

由于不在父母身边,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缺乏与父母之间深层次的感情沟通,缺失的情感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孤独、自卑、精神压抑、性格孤僻,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导致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

3.家庭教育氛围较差,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的家庭,家庭教育氛围较差,孩子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不少孩子认为“读书没用”。

4.学校、家庭不合拍,导致学校、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盲区

留守儿童在家中由祖辈或者亲属照看,在学校让老师、学校监管。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应该是由学校完成的,并不是取决于家庭。但是学校在许多时间、空间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不能代替家长,从而造成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诸多不便。这样,孩子在学校可能是一个好学生,而在家中却是另一个样子。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实行留守儿童寄宿制,确保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孩子的有效监管,解决对留守儿童管理监护不力、管理不到位的实际问题

父母不在家,学校的作用就变得非常重要。在寄宿制学校中,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生活和安全责任实行全方位管理,教师既做到教书育人又扮演“父母”身份的角色,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直接关心和临时监护人无力辅导功课等问题。

2.我们在每学期开学初都会对学校内所有留守儿童进行一次集中、全面、深入、细致的排查,逐级逐班核实留守儿童人数、所在年级、父母及监护人以及学习生活状况等基本情况。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缺乏亲情抚慰,导致出现心理偏差、学习成绩差、安全等问题

(1)发动全校教师与留守儿童组成“一对一”管护对子,做他们成长保护人,要求老师要主动与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的父母、在家监护人沟通,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多开展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家访,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学习上悉心指导、心理上耐心疏导,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依靠政府和社区力量,开展“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手拿手,联系企业家开展帮扶留守儿童的专项帮扶活动等,让留守儿童感受社会温暖。

(3)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群体活动对于他们影响非常大。在群体里有和他们同龄的同伴,相似的年龄往往有相似的心理特征,孩子们可以在同伴之间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一个温暖团结向上班集体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非常重要。因此,学校成立由一个优秀学生带动的活动小组。要求每周开展一次有益的集体活动。让留守儿童积极参与集体生活,这样既可以转移他们思念家长的注意力,又可以让他们在集体中成长进步,养成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的良好作风。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置心理辅导室,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作用,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1)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认真负责,不但要教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于留守儿童,还要教会他们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

(2)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对“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为他们建立起“心理健康卡”,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

(3)留守儿童因父母的远离,使得他们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沟通,缺少父母的赏识,缺少了来自父母的压力,自律能力相对差,内心孤独。心理辅导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到学生的家庭里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同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比如给他们过生日,让每一同学都来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4.积极推行家长学校的建设,提高家长教育孩子水平,解决家庭教育氛围较差,对留守儿童教育偏差的问题。开办家长学校

(1)设立家长热线,保持学校与家长、临时监护人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在出现特殊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与家长和临时监护人沟通。

(2)定期对留守儿童家长进行教育孩子的知识培训,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交流管教孩子的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5.几点建议

(1)目前农村学校的生活设施比较简陋,不利孩子的成长,建议政府加大投入,从硬件设施方面改善学生寄宿条件,让孩子们有健康成长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范文6

关键词: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215-01

根据官方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广义: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连续外出务工3个月以上或一方连续外出务工4个月以上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

根据国家2015年的统计,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0%以上。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性格等方面相对于其他儿童问题更多,也更难处理,同时留守儿童也更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和伤害。

要让农村留守儿童和其他小孩一样正常地生活、学习,拥有阳光般灿烂的笑脸快乐健康地成长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我校在关爱留守孩子方面开展了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做法如下。

1.领导带头,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是根本保障

我校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校级领导牵头成立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小组;科任教师与留守儿童之间、学生之间开展"结对子"活动。制定了相关制度和工作考核细则。如学校要求科任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一个或几个教师负责一个村的留守儿童,对其进行不定期的家访和生活上的一些关心和照顾,做到定点、定人联系。同时,班主任组织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学习、生活上相互关心和帮助。明确了各类人员的职责,重点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绪等方面加强监督。学校在每个月第一周星期三下午定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专题会议,讨论关爱留守儿童各项工作,交流工作具体做法和心得体会。让每一位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水平。

2.扎实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是有效关爱留守儿童的基础

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几次摸底调查,已将调查信息分类统计,整理建档。我校以年级为单位,分班建立了"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姓名、文化程度等都有详细的记录。还对父母的务工地点和单位、联系电话、留守儿童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情况、近期行为表现等情况了如指掌。如每个学期开学初,我们都认真细致地做好留守和的摸底调查工作。分别发放调研问卷、电话咨询、入户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实际监护人、学生等三类人进行调查摸底,发现一些突出的问题。如本学期的调查统计数据表明,本学期在校生1378名,其中留守儿童182人:有些问题非常突出。调查情况如下:非常想父母的,85.0%,做错事被批评时当面顶撞的8.4%,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12.3%,在学校里基本上没有朋友的17.5%,害怕陌生人的40.0%,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45.5%,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43.5%,觉得自己很一般的52.7%,学习上听老师的话,很刻苦的25.3%,觉得身边得人不太关心自己的49.1%,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34,看不到希望11.9%。从以上统计状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以上调研结果为我们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3.科学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落实关爱留守儿童的必备手段

3.1初步构建社会、家庭、学校共管的关爱模式。在每年3月至10月学生家长外出务工的高峰期间,我们学校通过镇党委协调,联合关工委、派出所、社区等多次加大对网吧、茶吧、酒吧、游戏厅等娱乐设施的排查力度,确保避免留守儿童沉溺娱乐场所。在重大节假日前,我们学校与交警部门联合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并加强安全整治,确保学生上学放学的人身安全。每个学期开学初,与镇团委联合开展关爱女童安全教育。每学年开学初,我们学校与镇卫生院联合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每年做一次体检,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意识,从而使留守儿童更加健康的成长。每年重阳节前后开展"二老"进校园活动。学校通过多方努力,老干部、老党员等做义务校外辅导员,讲革命传统史,鼓励学生发挥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优良作风,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3.2健全心理咨询室建设。学校配备有基础型心理咨询室一间,每周定期开放四次,基本满足学生日常心理咨询的需要。选派杨秋淦等老师参加心理咨询教师资格的培训,目前学校有杨秋淦、黄金兰等老师持证上岗,作为心理辅导员。为关爱留守儿童作了大量的工作,在指导留守儿童自立、自强、自信等方面的培养取得显著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