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技术推广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技术推广报告范文1
一、我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现状及成效
区位于泾河上游的陇东黄土高原腹地,属黄土残塬丘陵沟壑区。全区总土地面积19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1.015万亩,其中旱地面积96.00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6.5%,现有农业人口73207户316384人,区内平均海拔1540米,年均气温9.6℃,年日照时数2423小时,无霜期138--182天,年均降雨量466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降雨集中期与农作物需水关键期错位,易形成冬旱、春旱和伏旱甚至三季连旱,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
近年来,区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粮食安全生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无害生态农业,狠抓春播、秋播等关键时期,认真安排部署,切实落实各项助农增收措施,全区粮食生产和农业产业化得到了快速发展。2006年首次在草峰镇引进玉米试验种植4.2亩,平均亩产630公斤,较半膜覆盖玉米增产21.5%,较露地玉米增产40.2%。2007年完成示范面积10115亩,平均亩产673.7公斤,较半膜覆盖玉米增产137.6公斤,增幅25.7%,较露地玉米增产250.7公斤,增幅59.6%。2008年,全区开始大面积推广,共落实推广面积8.018万亩,占全区玉米播种面积的44%,分布在12个乡镇155个村735个社20535户农户,占乡镇总数的63%。2009年我区引进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技术,经过两年的试验推广,全膜覆土穴播小麦较露地小麦亩产均增产100公斤以上。2010年全区推广面积12万亩(秋覆膜5.5万亩),其中全膜玉米10.36万亩,全膜马铃薯1.64万亩,涉及17个乡镇,确定千亩以上示范点12个,五百亩以上示范点28个。今年省、市将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技术推广工作列为重点农业发展目标之一,下达我区计划1万亩。区上确定在草峰、索罗、西阳、寨河、大秦、白庙、香莲、峡门、上杨和大寨10个乡镇示范推广,新建千亩示范点3个,500亩示范点7个,共完成覆膜面积12.25万亩(上半年完成秋覆膜5.25万亩,今春完成顶凌覆膜7万亩),占任务的102.1%,其中:完成覆膜玉米11.13万亩,完成马铃薯1.12万亩.
二、我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群众认识还不够到位。目前,我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主要以行政推动为主,群众普遍存在依赖思想,认为其人力、物力投入多,劳动强度大,管理麻烦,自觉性和极性不高,部分群众担心秋覆膜在冬季和早春难以管护,人畜践踏造成破膜揭膜,所以消极观望甚至拒绝接受,给推广工作造成了一定难度。有很多农户对秋覆膜和顶凌覆膜的集雨、抑蒸作用认识不够,在播种期覆膜,很大程度地影响了覆膜效果。
2.实际操作能力较低。主要是抗旱新材料、新技术、新品种、新农具集成与组装配套率低,适应性高的全膜起垄、覆膜、播种、收获机械数量少,机械化作业水平不高,劳动强度较大,导致覆膜质量不高。特别是由于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以妇女和老人为主,起垄、覆膜、播种、收获等环节劳动强度大,顶凌覆膜与劳动力调剂矛盾日益凸现。
3.资金投入还不够充足。据调查,全膜双龙沟播玉米改地膜投入平均达到1000元/hm2,加上种子、化肥、农药等其他农资投入,总的投入超过3000元/hm2,虽然各级政府对全膜生产给予了一定的补偿,但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山区农民收益较低,致使农业生产投入资金能力有限,从而严重制约了全膜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4.整地覆膜质量不够高。全膜双垄沟播要求选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较好、保肥保水能力较强且无大土块的地块。而部分农户耙耱整地不细、地面不平整,致使覆膜质量不高。由于地膜松弛,地膜与垄面、垄沟不能紧贴,大风揭膜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农户整地起垄不按照技术规程操作,大、小垄不符合规程要求,造成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有的起垄后不整垄,往往在大垄垄面中间形成槽,而不是隆起,覆膜后影响了雨水集流;有的覆膜后没有及时打渗水孔,降雨无法入渗。
5.对残膜污染不够重视。随着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推广面积的逐年扩大,残膜的回收、处理和再利用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2010年我区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地膜用量达484.02吨,即使进行人工清理焚烧后,仍有约15%残留在土壤中,长此以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会十分严重。
三、对我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1.切实加强宣传,进一步深化认识。把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作为科技增量的一项有力举措,积极利用现场会、阳光工程、“三下乡”等有利时机,采取现场演示、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手册和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培训。同时,狠抓示范点建设,充分发挥其典型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让广大农户通过看长势、对产出、算效益切实体会到全膜在增粮增效方面的好处,从而坚定信心,实现推广方式由政府引导型向农户主动型转变。
2.注重科技创新,大力完善推广体系。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紧密结合当地的生产水平和气候特点,尤其是充分考虑降水、土壤、温度等自然条件和当地劳动调供等社会因素以及不同覆膜方式的生产效果,来确定不同的覆膜方式和覆膜面积的大小,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推技术,对现有的抗旱新材料、新技术、新品种、新农具进行组装集成,建立和完善现代旱作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旱作农业科技含量。大力开展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配套农机具的研究开发利用,切实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益。
3.突出重点区域,切实加强示范引导。从我区近年来的推广情况看,北部年降水量400mm左右的旱塬区集雨、抗旱和增产效果明显。因此,要把推广的重点继续放在北部旱塬区,合理规划,积极稳妥地实行集中连片规模种植。对南部冷凉山塬区积极进行分区域试验,确定适宜的种植区域和品种,逐步扩大。同时,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适宜区内重点扶持一批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示范点,以点带面,稳步全面推进。
4.大胆探索尝试,积极拓宽推广领域。把全膜双垄沟播旱作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相结合,进一步探索旱作农业—草食畜牧业—绿色农业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由玉米向小麦、马铃薯及蔬菜、瓜类、小杂粮等高效农作物延伸,形成增产、增效、增收三为一体,粮食生产与产业开发互为关联、良性互动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技术推广报告范文2
第一条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尽快把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高林业技术推广项目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林业技术推广项目的管理包括:项目的选题、立项,组织实施,验收和档案管理等内容。
第三条经省林业局审批立项的林业技术推广项目按本办法进行管理。
第二章选题、立项
第四条林业技术推广项目的选题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围绕全省林业发展重点,优先安排生产中急需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成果。
(二)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的项目。
(三)对已推广的科技成果不能重复立项。
(四)生产中已普及的常规技术不再立项。
第五条承担单位申报项目时,需经有关专家论证,由主管部门把论证意见、审核意见填入"项目申请书"(见附件一),于每年六月底前报河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河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对申报的项目进行筛选和综合平衡,报河北省林业局批准立项。
第三章组织实施
第六条林业技术推广项目立项后,由河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甲方)同主要承担单位(乙方)和主要承担单位的主管部门(丙方),在计划下达后一个月内签定"林业技术推广项目合同"(见附件二),各方按合同规定的责任与义务组织实施。
第七条林业技术推广项目在实施期间,项目承担单位要于每年六月底前向河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上报项目进展情况,十二月底前上报年度总结及"推广项目年度进展情况报告表"(见附件三)。
第八条林业技术推广项目经费的使用,分别实行无偿、部分有偿、有偿的办法,并逐步扩大有偿使用的范围和比例。
第四章项目验收
第九条林业技术推广项目承担单位在完成项目合同所规定的任务后,要向河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提出项目验收申请,并填写"林业技术推广项目验收申请表"(见附件四)。
第十条林业技术推广项目验收,需申报以下材料:
(一)林业技术推广项目工作报告。
(二)林业技术推广项目技术报告。
(三)林业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方案。
(四)林业技术推广应用时间、范围、效益证明材料。
(五)林业技术推广项目验收申请书。
(六)林业技术推广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书。
(七)林业技术推广项目经费决算表(见附件五)。
第十一条林业技术推广项目的验收经局审核,由河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验收人员名单,由河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审查确定报省林业局备案。
第十二条参加验收的人数要根据推广项目的范围大小等因素确定,一般以7-11人为宜。验收组一般由同行专家、上级主管部门和生产单位的代表组成,承担项目单位和人员不得参加验收组。验收时要提前半个月将验收的有关材料送参加验收的人员审阅。
第十三条推广项目通过验收后,验收结果报省林业局备案。
第五章立卷、归档
第十四条推广项目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申请书。
(二)审批文件。
(三)协议书、合同书。
(四)年度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五)实验、测试原始记录。
(六)图表、照片、录像带等声像资料。
(七)会议记录。
(八)阶段工作报告、专题总结。
(九)论文、专著。
(十)实物、样品标本的目录。
(十一)项目评价意见及有关验收材料。
(十二)应用报告、得奖材料。
(十三)推广项目经费予决算材料。
(十四)有关来往文件。
技术推广报告范文3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155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民对科技的热情急剧高涨,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弊端相继暴露,迫切需要不断地创新与改造,以逐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莒县作为1个传统的农业大县,目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展较慢,推广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实效,对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1 莒县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不完善。由于目前农村的整体条件与城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农民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环境艰苦、条件简陋、待遇较低,导致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迟迟难以完善,有些乡镇从人员编制上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有7、8个人有的甚至10几个人,但真正专下来从事技术推广工作的连1个人也保证不了。有些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因为发展潜力小而转行,出现了专业技术人员不干专业,干专业的不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现象,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员流动性大,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1]。
观念陈旧,难以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目前,莒县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中超过1半是20世纪80、90年代从农业院校毕业的推广人员,他们的农业知识及技术水平大都停留在学校学习的阶段,长期在基层摸爬滚打,对新技术和新理论缺乏及时的学习和更新,观念较为陈旧,加上针对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少之又少,在当今技术变革十分迅猛的形势下,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要[2]。
推广经费不足,推广条件较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虽然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安排的各项用于农业的资金应当主要用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但是,受当地财政状况和客观条件限制,目前莒县各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严重不足,个别乡镇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必要的现场指导和培训难以实施,农民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渴求与技术推广力量的不足在最后1公里出现了断层,导致先进的科学技术难以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3]。
2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实效的策略
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视程度。党的十明确提出,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农业技术推广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力量,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将对农业综合效率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各乡镇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充实专业技术人员,改善技术推广条件,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4]。
健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将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人员有效整合。基于此,各级政府要改变过去农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健全完善纵向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把中央、省、市、县、乡推广机构这条线串起来,把覆盖全国各乡镇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建起来,把基层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拢起来,全力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
政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农业技术推广需要专业的试验示范以及定期的现场指导和培训,各级政府要设立农业技术推广专用基金,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不断增加经费投入,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财力保障。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整体素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要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提升他们的工作待遇,增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稳定性;要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进修和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确保他们掌握最新的农业知识和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需求。
3 Y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因素是先进技术的应用。但我国的农技推广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对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视,健全工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培训力度,为农技推广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将先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参考文献
[1]刘艳明,张宏双,辛志遐,等.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实效的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3):19-23.
[2]佘德松.农业高职院校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农业科学,2015(1):144-148.
技术推广报告范文4
关键词:农机技术推广; 新技术;新机具;发展;提高
中图分类号: S23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0-51-1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农业是否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任何先进农艺措施必须和农机有机结合。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力,为农业机械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商业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农机技术推广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不可替代的一个环节。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如何才能更快更好的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农机技术推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做得好坏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它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强大有效的推动力,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力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仅仅局限于动力机械、收获机械、设施机械等常规化推广,已不能完全适应高效农业的发展要求,因此,推广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这就对农技推广工作提出了更加科学性、规范性、适应性等多方面的要求,必须由重生产能力提高,重增加数量向提高质量和效益、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转变,增长方式由投入型向效益型转变。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努力探索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推广之路。
1 有针对性地进行农机技术推广
在推广工作中我们要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选择适合本地区的新技术,新机具,主要是要根据地形地貌以及种植结构选择农机推广的重点,因地制宜。例如,扶余市中西部地区以种植花生为主而且种植面积很大,就要在花生的种植管理收获上下功夫,有针对性地推广有利于花生生产的新技术,新机具。同时也要把农户多年来在花生种植中一些发明创造的,好的经验加以总结提高,把它推广介绍给其他的种植户,这是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者的责任与任务。比如,对农机具的改进、创新,只要它适合农业的发展安全有效,没有安全隐患我们就利用所学帮助他们完善,给予支持和鼓励,甚至推广。还要通过调查研究选择适合本地区推广的项目,拿出可行性报告给上级推广部门争取他们的支持。
2 转变农机技术推广观念
一是由过去企业生产什么就推广什么转变为农业生产需要什么就推广什么;二是不但要推广上级科研单位的新技术新成果还要把实践生产中好的发明创造加以推广;三是转变推广单一的增产技术为推广综合配条技术,实现农机与农艺新技术的结合;四是改变过去重点推广粮食增产技术为全面推广;五是改变只追求数量,数字上的技术推广为切实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民养机户的增产增收效益为目的。
3 把农机大户作为主要的推广对象
农机大户是农机发展的排头兵,是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工作着重要抓好的。农机技术推广要与农机大户常联系,做朋友,摸清农机大户的需求,把适合于他们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给他们,让他们起示范带头作用,为普及推广打基础。扶持农机大户引新技术,进新机具,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争取实现在农机大户的田里搞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组织农民观看。以开现场会、培训班的形式宣传推广。请当地新闻媒体参与录像制作科技宣传片。我们也可以制作成光盘免费发给农民。试验田最好能实现春种农民看,秋收农民羡。这样我们的推广工作就成功一半了,接下来普及就圆满了。
4 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少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在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各级政府也很重视,但苦于财政十分困难,没有资金可投,致使农机推广服务机构无设备和资金进行全方位的服务,没有下乡经费及服务工具,很难适应当前农机化发展的需求。由于缺少资金影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农及技术推广的职能作用难以发挥。为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条件势在必行。二是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影响农机新技术成果的推广转化质量。原因是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知识老化,青黄不接。绝大数专业技术人员是上世纪1997年,1998年之前的大中专毕业生,1998年之后的毕业人员几乎没有。对新技术,新机具知之甚少,缺少学习提高的机会。致使所需要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短缺,推广队伍中整体知识水平低,主要是知识老化。建议加大对农机推广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公共服务能力。打铁需要自身硬,要搞好推广工作先要建设好推广队伍。建议上级部门应组织对农机技术人员定期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提高人员服务水平,强化服务功能。
5 努力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是服务于农业发展的公益事业,作为农机技术推广部门也要积极主动的给政府当好参谋,提出合理化建议。做到有为才有位的指导思想,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立足本职工作,把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搞好,争取政府部门的信任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推广服务功能,为农业实现现代化增加正能量。
技术推广报告范文5
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
海州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辖3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及1个开发区。耕地面积24.57万亩,全区人口2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97万人。粮食作物面积34.23万亩,粮食总产量16.7万吨,粮油生产的技术推广工作主要由区、镇两级农技推广机构来完成。区级的农业推广机构有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站、农机管理站4个,乡镇级综合农技服务中心5个,共有编制77个,实有人数74个,编制内人员数64个。
(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基本情况
2012年之前,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有74人,按学历划分,大专及以上学历51人,占在岗人数的68.9%,比例虽高,但其中大部分在职教育获得的学历或村官。按职称来分,中级职称的26人,占在岗人数的35.1%;副高职称3人,均为区级推广机构人员。按性别来分,男性49人,占在岗人数的66.3%,女性25人,占在岗人数的33.7%。
基层农技人员年龄偏大,新生力量补充有限。根据2012年调查,35岁以上的有54人,占73%。由于大学生都不愿到基层就业,致使基层农技人员招不到新生力量。
基层农技人员参加学习培训机会少。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人员在三年内参加过的学习培训均为短期培训,大部分都是市级组织的培训。在2012年我们承担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中,基层农技人员在南京农业大学和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接受过为期一周的培训。
(二)基层农技推广级后工作条件状况
通过2012年“五有乡镇”建设项目实施后,乡镇级农技推广中心均有所有权的办公用房400平米以上,配备了基本的试验仪器,办公设备及交通工具。区级农技推广机构基本上有固定的办公用房,拥有专用的电话,电脑、打印机、照相机等办公设备。
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主要问题
(一)经费不足,农技人员积极性不高
由于海州区各乡镇财力有限,近年来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只能满足工资、维持正常工作的需求,缺乏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的专门经费,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仅仅停留在面上,无法深入到实际中,致使农技推广工作出现表面化、形式化。
(二)干群素质有待提高,技术推广难度增大
近几年来,农技系统没有专门的经费开展必要的学习培训,参加的培训也只是通过项目的实施来完成,而且现有的农技人员年龄偏大,知识陈旧老化,学历职称较低,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目前,从事农业的都是六一(儿童)、三八(妇女)、九九(老人),他们普遍素质较低,接受新技术、新知识能力差,速度慢,这种现象制约着高新技术成果的传播,也为农技人员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建议
(一)加强财政保障
为保障基层农技推广活动的正常开展,必须有效增加对农技推广经费的投入。各级政府要把公益性的农技推广机构的基本支出及履行职能所需要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政府应根据财政收入等情况,逐年增加推广经费。
(二)提高队伍素质
农技推广工作是以培养、教育和组织农民为主要内容,需要有一支具备较高的科技、文化水平的推广队伍。要在稳定和扩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前提下,吸收具有专业技术和农业经营技术的本科及以上毕业生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根据本地农业发展的趋势,接收1-2个农业本科毕业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到乡镇农技中心,促进队伍结构优化,避免出现断层。创造条件,鼓励青年农技人员承担农业科研项目,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根据群众需要,创新推广方法
新形势下,要改变传统的说教式、行政命令式的农技推广方法为双向的听技术交流式,沟通式,达到双方互动,广泛深入到基层中。各乡镇根据本区域农业的主导产业建立示范基地,让农民在示范中学会、弄懂、掌握农业新技术。所有的技术推广、及时服务均要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代仕意 资中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J】 四川农业科技2013(4):57-58
[2]葛严鑫 浅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3]汤莉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J】科教论坛:157-159
技术推广报告范文6
关键词:耕地质量;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0-0038-3
根据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关于《吉林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草案)立法工作方案》和关于吉林省耕地质量保护立法工作座谈会的通知精神要求,按照辽源市农业局的统一布置,辽源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于2009年2月28日,组织土肥科技人员对我市目前耕地质量基本情况开展了认真、全面、细致的调研,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 耕地质量监督
从目前来看,我市各级政府对耕地质量监督工作十分重视,尤其是农业部门更加重视耕地质量监督工作,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在2006年6月,由建设单位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申报的“沃土”工程吉林省辽源市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现已上报到国家农业部。此项目宗旨是检验检测土壤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和土壤遭受污染情况,研究探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最佳途径,提供耕地质量监督科学依据。
2 耕地质量保护
我市农业部门在耕地质量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使得土壤肥力逐渐提高、水土流失得到缓解、土壤肥力监测点初步形成、保护耕地质量方面的一些农业实用技术在全市大面积推广。重点体现以下三方面:
2.1 实施有机肥补贴
在2009年实施有机肥直补首先在东丰县进行试点,2010年在东辽县、龙山和西安两区逐渐铺开。实施有机肥补贴的目的是开发现有的有机肥源,扶持商品有机肥生产企业,鼓励广大农民使用优质有机肥,保护耕地质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产品品质,避免耕地质量下降。具体实施办法是要求有机肥中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上,每亩施肥量达到2立方米以上(含2立方米),直补资金10元,农民购买商品有机肥,凭正式发票也可领取直补资金,直补资金发放由当地的农业主管部门或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负责,有机肥质量、数量的监督管理由土肥科技人员负责。
2.2 建立肥力监测点
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拟在东辽和东丰两县及龙山和西安两区组建地力长期定位监测点,总计10个点,其中东辽和东丰两县各有3点、龙山区有2点、民营经济开发区和西安区各有1点。具体有东辽县建安镇安山村、云顶镇湾河村、安恕镇黄羊村,东丰县大阳镇六家村、三合镇蚂蚁村、二龙山乡屯基村,龙山区寿山镇大寿村、工农乡前进村,西安区灯塔镇富强村,民营经济开发区友谊村;总面积30亩,平均每个监测点3亩;监测项目为土壤肥力、水土流失、养分动态平衡、土壤受污染程度等。
2.3 推广农业实用技术
近些年,辽源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一直把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和保护耕地质量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并取得了明显效果。每年在全市开展中低产田改良培肥技术推广或“沃土”工程技术推广,推广面积30万亩左右,因此,缩小了中低产田面积,扩大了高产田面积,土壤不良理化性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耕地质量得到了提升,粮食安全得到了保证,农业生产后劲得到了加强,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
3 耕地质量建设
市、县区、乡镇三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非常重视现有耕地质量建设工作。针对我市中低产田类型多、分布广、面积大、改良难、周期长和见效慢等特点,每年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对中低产田实施改良培肥。改良培肥重点放在砂土地土壤、坡耕瘠薄地土壤、低洼易涝地土壤及酸性冷浆地土壤等四种类型的中低产田;改良培肥方法是加大农肥用量、实施根茬(秸秆)还田、推广测土施肥、及时深松土壤、采用客良、施用特殊肥料等一些有益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方面的农业实用技术;改良培肥面积平均每年在30万亩左右;改良培肥效果达到了中低产田面积逐年减小,高产田面积逐渐扩大,不良土壤理化性状得到初步缓解;另外,农业科技人员对参与改良培肥中低产田的乡镇广大农民、基层干部、科技示范户、种田大户、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成员进行技术培训。培训方式主要是土肥科技人员讲课、发技术资料、现场技术指导、召开典型经验介绍会或现场会等。
4 耕地质量管理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耕地质量管理方面,着重对广大农民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加以引导,提倡使用有利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农业投入品,杜绝使用破坏土壤降低肥力的农业投入品。
4.1 肥料
在有机肥料选择上,重点选择腐熟完全彻底、速效养分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上、有害物质(汞、铅、铬等重金属和大肠杆菌)含量不超标的有机肥料;禁止使用由城市、医院、工业区等处排放的有害垃圾、污泥、污水等物料制成的诸种有机肥料或有机-无机复合(混)肥料。在无机肥料选择上,着重选用养分含量高且全面、有害物质含量低、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负面影响较小的化肥;杜绝使用硝铵类化肥。
4.2 农药
由于农药易在土壤中残留,易造成土壤污染,为此,农业科技人员大力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高效农药,坚决取缔目前国家三令五申禁止使用的农药,譬如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乙烷、除草醚、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等一类的农药。另外,在综合防治植物病虫鼠草害时,提倡“三先三后”的防治方法,即先预防,后用药;先选择物理防治或生物防治的方法,后选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先选用绿色农药,后选择常规农药。
4.3 水源
用于农田灌溉的水源,其重金属、硝态物、氯化物、全盐量等一些污染物质不能超标,例如钠含量应在30-75mg/L以下、氯化物含量不超过2-55mg/L、硫酸盐含量应在4-20mg/L、电导率应在50-300之间,总盐量控制在700-2100mg/L。农业科技人员经常深入水稻种植区的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引导广大农民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的水源浇灌农田,杜绝使用污水灌溉农田。
4.4 种子
大力推广使用抗逆性强的、权威部门审定的、适宜本区种植的优良品种,比如抗病害、耐贫瘠、抗倒伏的一类品种。其目的是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减轻农药和化肥对土壤产生的污染,保护现有耕地资源,加速生态农业建设步伐,提高农产品质量。
4.5 农具
农机具对土壤造成的负面影响与肥料、农药、污水等农业投入品相比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对土壤物理性状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减小、土壤犁底层加厚、土壤有益微生物活动变缓等。农业科技人员在农业技术培训中,提倡广大农户在小面积农田作业中,最好使用轻便的小型农机具,譬如手动播种器;在农田运输中,尽量减少压地的次数。
5 农业技术推广
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推广农业技术的全过程,始终优先考虑保护耕地质量前提下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并在确定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上,侧重筛选适宜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方面的一些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项目。辽源地区近几年涉及耕地保护内容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已达到7项以上,其中属于传统的项目有2项、现代项目有5项,且有的项目已经荣获了省政府或市政府的奖励。具体项目有中低产田改良培肥技术推广、“沃土”工程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玉米大垄双行等距点播技术推广、大豆畦作栽培技术推广、抗旱综合栽培技术推广及玉米侧垄免耕栽培技术推广等。通过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我市耕地质量不断提升,人们认识逐渐加深,耕地质量保护工作逐步完善。
6 耕作制度和耕作措施
辽源地区在耕地质量保护中进行了大胆改革的尝试,尤其在耕作制度和耕作措施上表现更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七个转型”。第一,由浅施肥向深施肥转型。在施肥深度上,要求深施肥,深度达到10-15cm之间。具体做法是:在原垄沟浅趟一犁,然后破原垄形成新垄;以前没有浅趟一犁的农业作业程序。第二,由小垄向大垄转型。将原来的小垄(垄宽60cm)变成大垄(垄宽90cm),并在大垄上种植双行玉米,每相邻3株玉米构成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每相邻4株玉米构成等边四边形的四个顶点。第三,由稀植向密植转型。主要体现在玉米种植密度上,过去亩保苗在3000株左右,现在开始趋向亩保苗4000株、4500株或更高密度发展。第四,由耕作向免耕转型。着重表现在灭茬上,过去有除茬这道农业作业程序,现在开始不灭茬,在两茬之间或侧向播种,茬留于农田内。第五,由湿整地向旱整地转型。过去水田在整地时,事先需要大量水进行泡田,然后再整地;现在实施旱整地,采用旋耕机进行旱整地,免除泡田的农业作业程序。第六,由传统播种向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播种转型。过去播种实行人工刨埯、人工播种、人工踏实;现在推广机械播种或手动播种机进行播种。第七,由施肥次数多向施肥次数少转型。过去施肥有底肥、口肥、追肥;现在采取“一炮轰”即一次性施肥,免除追肥,个别地方口肥也免除。
7 耕地质量保护的做法
辽源地区在耕地质量保护工作中,有许多较好的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7.1 成立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耕地质量保护,维护农业生态平衡,造福子孙万代,辽源市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在领导小组内下设四个分组,即砂土地土壤改良培肥组、涝洼地土壤改良培肥组、瘠薄地土壤改良培肥组和冷浆地土壤改良培肥组;另外,下设一个办公室。旨在拟定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筹措启动资金,开展技术培训,回访相关农户,报送有关信息。
7.2 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实用技术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电话、网络、发宣传资料、科技人员授课、召开现场会等多形式、全方位、广渠道,向广大农民、科技示范户、种田大户、农民技术员、基层领导干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宣传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内容侧重中低产田改良培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玉米大垄双行等距点播技术及大豆畦作栽培技术等。在具体培训工作中,做到了“四个有”即每户有一名受训人、有一位明白人、有一份宣传单、有一盘录像带或光碟。
7.3 组建专家系统,推动土肥工作
为加强我市耕地质量的监督、保护、建设和管理等工作,增强农业生产后劲,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发挥土肥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辽源市建立了农业专家系统,成员均为在土肥战线工作达10年以上、具有较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构成。主要研究探讨适合我市中低产田改良培肥的具体方法、增产效果、所需成本等课题,另外,对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趋势也进行专项研究。
7.4 完善化验设施,搞好耕地监测
辽源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对现有化验仪器设备和化验室进行了初步完善,购置了相关仪器设备,修善了化验室,确定了有关专业人员。使目前土肥化验室初步可承担相关土壤化验项目,譬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等项目。
7.5 开展肥料执法,确保肥料质量
每年在肥料销售旺季,肥料执法人员对本辖区内的肥料市场开展肥料执法检查,检查对象是肥料生产企业、经营单位、使用者,检查肥料品种系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复合(混)肥等,重点查处是否已登记,其目的是净化辽源肥料市场,保护肥料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利益不受侵犯,避免不合格或国家禁止使用的肥料产品施入土壤中,避免因肥料使用不合理造成耕地污染,质量下降。
8 耕地质量保护的经验
通过近些年我们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工作,参考外地先进做法,加之开展社会调研,使我们目前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8.1 领导重视,是耕地质量保护的主要前提
无论做好哪些工作,尤其是耕地质量保护工作,一定要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否则将一事无成。耕地质量保护涉及到的工作有很多,例如土壤化验、肥料执法、化验室建设、技术培训、工作任务落实等,均需要相关部门的领导支持,这样才能确保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落到实处、激发人们积极性。
8.2 技术培训,是耕地质量保护的主要手段
与耕地质量保护关系密切的工作有很多,例如耕地质量的监测、肥力监测点的建立、土壤养分动态平衡变化趋势、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技术制定与推广、相关耕地质量保护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宣传普及等等,真正让实施者全面地、细致地掌握,必须开展技术培训。培训对象是广大农户和土肥专业人员。
8.3 提升水平,是耕地质量保护的主要环节
真正把耕地质量保护工作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走过场,切实做到耕地肥力不下降,粮食产量稳产高产,一定要提高土肥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尤其重点要培养具有土壤肥力监测、肥料行政执法、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等综合专业技术的人员。具体方法是让技术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参加省或国家级部门主办的一些培训班;邀请省或国家知明农业专家来辽源讲课;给专业人员购置相关一些科技资料。
8.4 完善设施,是耕地质量保护的主要方法
为及时掌握耕地质量现状,有效跟踪耕地理化性质变化趋势,正确制定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技术措施,为此,市总站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土壤化验室基础设施建设。新添了一些仪器设备,修缮了化验室,配置了一些化学试剂,确定了相关技术人员,建立了试验室档案。现在基本达到了能开展一些化验项目,且化验结果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
9 耕地质量保护现存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近几年,辽源地区在耕地质量保护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得到了各方的认可,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和先进外省市相比还存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如下几方面:
9.1 相关耕地质量保护方面的文件较少
有关耕地质量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或一些规范性文件很少,造成从事耕地质量保护工作的单位或工作人员,很难制止一些破坏耕地的违法行为。解决对策是有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的权威部门,要尽快组织人员着手做好这方面工作,让耕地质量保护的一些规范性文件及早出台。
9.2 耕地质量保护专项资金不足
具体实施耕地质量保护的单位,目前尚无专项资金用在耕地质量保护,只拿出少部分办公经费注入到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工作中,这与实际需要的经费相差许多。采取办法是国家、省或地方财政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投资力度,保证开展这方面工作有足额资金。
9.3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