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浅谈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范文1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特点教育策略共建和谐
Abstract: the rear children's education a make education of a headache, and the social concern. To education good left-behind children, must grasp left-behind children family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aptitude principle, to different situations do concretely analyzed, choose suitable method, home school cooperate, management,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ldren. The teacher in charge wants to leaned forward, completes the family visit work, is practical can change left-behind children work well, can promot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the class each work, can let your child be a good student of good.
Keywords: left-behind children present situation to build a harmonious educat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D52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工业的飞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员流量的加大,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家中读书学习,这些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管教,特别是对这些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成了许多家长最棘手的事情。这些孩子许多寄养在老人家中,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亲戚等照管,这些留守家中的许多孩子,有的性格内向,有的性格张扬;不服长辈或亲戚管理,不服学校老师教育,逃学、旷课、上网、玩游戏,打架斗殴,扰乱社会秩序,造成了许多社会矛盾。 加之 留守儿童的家长及看护人对家庭教育认识片面,对孩子的教育培养,缺乏方向感。留守儿童的教育就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教育留守儿童呢?使他们健康成长呢?根据本人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下面浅谈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的几个显著特点:
一、顺其自然,放任自流。
留守儿童的看护人,多是亲戚、长辈。他们整日忙着自己的事情,无暇顾及这些孩子的教育,他们大部分认为孩子只要不饿着、不冻着、不跌着,学习有老师管着就行。至于孩子在学校学得怎样,课余时间做了什么与己无关。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孩子顺其自然,放任自流,很容易受到社会上许多不良风气的影响,由于家长不在身边未能及时发现制止,往往使孩子走上歧途,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二、方法简单,做法粗暴。
留守儿童的看护人,白天忙着干农活,或做生意;晚上不是玩牌,就是看电视。却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生活环境,致使孩子作业完成不好。白天上课无精打采,不理想的成绩带回家,只会一顿臭骂,挨一顿打。可这些成年人却不检讨自己的过失,不检点自己的言行。这样长此下去,造成孩子厌学,不诚实,撒谎逃学,后果十分严重。究其原因是看护人教育方法简单、做法粗暴所致。
三、期望值高、事与愿违。
留守儿童的家长原想自己辛辛苦苦挣一些钱,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于是总想把孩子培养成多才多艺的超人,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购买乐器、学习机、高级学具。剥夺孩子的休息日,强迫孩子参与各类补习班,培训班。结果事与愿违。家长期望值越高,失望越大。孩子对家长要求参与的各种培训,却不感兴趣。真可谓“强扭的瓜不甜”,这样既影响了孩子对基础文化的学习,又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四、姑息迁就、百般溺爱。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挣了钱,觉得亏欠了孩子。逢年过节回家,对孩子有求必应,一切顺着孩子,给孩子穿名牌;带孩子高消费;玩新潮,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势必造成孩子之间相互攀比。而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教育甚少,有的甚至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一味迁就。长此下去,使孩子占有欲望不断膨胀,孩子不求回报,只知索取;不良习气日益滋长,十分不利孩子的成长。
一些家长很想孩子成为百里挑一的人才,,十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接送孩子,晚上辅导孩子学习。甚至有的家长帮孩子做作业。家长在身边,孩子就学习,家长离开,孩子就分心,孩子摆出样子装学习。更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学习,不让孩子干家务,连整理书包的小事,也由家长包办,也不支持孩子当班干部。不让孩子参加公益活动、课外活动。致使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社交能力。这样既影响孩子成长,也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针对以上现状,浅谈我在教育教学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
一、有的放矢、提高认识。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通过校讯通、家访、家长来校以谈心交流的方式,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密切相关缺一不可的。使他们明白了教育孩子,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才能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对于留守儿童不仅需要爱,更多的需要是启发、引导、教育。家长对孩子要起好榜样作用。特别是孩子的看护人,监护着孩子的一切,责任更大。既不能娇惯孩子,更不能简单粗暴的对待孩子,要动之以理晓之以情。针对个别家长的情况,通过交流,形成了共识。家长及时向我反映孩子在家的情况,我也会及时通报孩子在校的表现。让家长与老师之间多了信任,取得了教育的最佳效果。
二、家访创新、效果显著。
家访是一门艺术,也是家校整合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家访要选择时机,尽量利用家长空闲时间,选择好交流的话题。交流的语言,要注意做到有亲和力,语言要中肯。家长讲自己的看法时,要认真倾听。对家长或看护人的观点,不要否认,要心平气和的看待。要有礼貌的加以说服。让家长感到你是真心实意的在传授教育孩子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家校共育的氛围就形成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就可以畅所欲言的交流。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会变被动式的家访为共商协作式的家访。家访的形式可根据对象选择,可用了解式家访、互助式家访、谈心式家访、研究式家访,何种方式可以因人而异,这样家访的效果会更好。
通过多种形式的家访,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家庭环境和在家学习的情况,以及学生社交情况。老师就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可以根据留守学生在校的学习表现情况。委婉的向家长指出学生的不足,共同商讨教育方法。帮助家长克服一些期望质过高,学生不能实现的想法;纠正一些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法,把溺爱变为关爱,把方法简单变为方法多样。使家校教育配合默契,促进留守孩子健康愉快成长。
。
三、活动多样、关系融洽。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范文2
关键词:儿童;家庭教育;过度教育;留守儿童教育;电视游戏教育
一、前言
童年指的是生理上自然存在的一个年龄阶段,或者说它是随着现代科学特别是生理学、心理学的发展而被确定的一个概念。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21世纪将是一个更为辉煌灿烂的儿童世纪。为了使儿童更好地成长,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只有通过合适的教育,儿童才能真正成为有用的接班人。然而在实际教育中,儿童教育却出现了各种问题,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美国学者珀文说:“家庭是塑造儿童人格的第一所而且也是最重要的一所学校”[1],可见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关于对儿童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各个极端问题的综合性研究还较少,本论文主要针对儿童家庭教育对儿童教育出现的弊端、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
二、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1.过度教育。据教育专家研究发现,成绩优秀、成熟干练、有主见的学生,或者是家长有大智慧有很高超的教育技能,或者是父母对孩子学习基本不管。他们都遵守一个原则:不强行干预孩子的学习兴趣,不强行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子女,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2]。但是目前,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过度教育、提前教育、急功近利、快捷成名和对孩子过高期待的问题。现在的教育大力宣扬“教育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为此父母除了给孩子正常学习外,还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补习班及额外教育。有调查表明:52.7%的孩子曾经或现在在校外上各种辅导班;49.2%的孩子接受家长的功课辅导;16.9%的孩子在接受家教的辅导[3]。星期日变成星期七,孩子没有闲暇时间,不是被功课所累就是被各种补习班所困。另外,儿童还被迫生硬得接受抽象、不能理解的知识,如被迫认字、背诵唐诗宋词等。儿童教育只注重智力和技能的开发和培养,加上儿童缺少闲暇时间,没机会游戏、玩耍,使儿童失去了儿童的天性,从而导致儿童不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4]。
2.留守儿童教育。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5]。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差,这时候的儿童一旦脱离家长的监管与引导,极易受不良诱惑的影响,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6]。赵新泉[7]认为,留守儿童突出表现在:留守儿童没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表现为空间上的远距离、时间上的不确定和短暂、交往方式的非面对、内容上的简单重复和情感交流的缺失。留守儿童一般是隔代抚养或亲戚朋友等临时监护人照顾,由于临时监护人的精力不足,能力不足或重养轻教等问题,同时又缺乏父母的监管、照顾与亲情的滋润,使留守儿童在德育、智育、心理素质和人身安全等多方面出现较大偏差。留守儿童的问题一般表现为:(1)学习成绩差,不求上进;(2)道德、品质发展畸形;(3)心理缺陷多,性格内向;(4)人身安全问题多;(5)生活水平低[8-10]。另有研究表明[11],“有钱人家”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与其他儿童无差别,但生活上存在铺张的消费习惯,在心理方面存在自立、孤独,缺少亲密感,父母在与不在时存在双面表现。
3.电视游戏教育。存于过度教育和留守儿童教育之间的是电视游戏教育。许多普通家庭中,虽然儿童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但这些家庭或因经济问题或因时间问题或对教育重要性认识问题,这些家庭中的儿童除了正常上学外,没有跟父母进行必要的交流沟通的机会,也没有被安排参加其他特长班或兴趣班的学习,这些儿童的剩余时间都是由他们自由安排。一般情况下,儿童除了与同伴游戏之外,就是通过观看电视节目或玩电子游戏来消磨时间,久而久之缺乏父母教育与监管的儿童就会沉溺于电视节目或游戏中。电视媒体对儿童的最大负面影响,是对儿童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影响。当前,电视、游戏、网络使得许多儿童不再喜欢传统的儿童文学阅读,而前者引导的流行文化和娱乐文化,正腐蚀着儿童的理性思维,使他们变成懒于思索的“平面人”[12]。电视、游戏中的暴力血腥场面,也会增加儿童的攻击性,使儿童逐渐产生暴力倾向。另外,长期沉溺于游戏中也会给儿童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三、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培养子女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社会规范、道德情操、形成个人思想和志趣、形成个人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影响很大。然而,如何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呢,如何才能避免出现上述家庭教育中的弊端呢?下文针对上述出现的各种弊端分别提出了解决方案。
1.过度教育与电视游戏教育问题。提高儿童家庭教育的认知。对儿童进行过度教育和电视游戏教育的关键就是对儿童教育的认知不够,过度教育是对儿童学习发展的“过热”反应,而电视游戏教育则是对儿童学习发展的“过冷”反应。在儿童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在追求儿童智力发展的同时应注重儿童现有发展水平、接受能力以及整体的发展情况,从而促进儿童全面均衡的发展[13]。针对儿童学习发展的“过冷”现象,父母则应提高对儿童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教育。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应尽量抽出时间去关注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子女进行学习思想上的交流沟通。通过与子女的沟通了解,使子女摒弃沉迷电视与游戏的不良嗜好,培养子女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生活习惯,使子女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个性特征。
2.留守儿童教育问题。①完善政策制度。加快户籍改革,逐步弱化与户籍相关的就业、医疗、住房、教育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给予打工农民及其子女以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使其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优惠政策,确保留守儿童能跟随父母到城市上学,上好学,结束留守儿童无父母家庭教育的留守生活[14]。这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关键,也是最任重道远的解决方式。②突出父母教育。留守儿童的父母要丢弃只注重物质给予而忽视思想行为教育,只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学习过程的观念。留守儿童的父母需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更多的从德育、智育、心理及学习方法等多方面增加对子女的关注与交流。为加强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与交流,父母双方最好留下一方承担子女的教育任务,如果父母双方必须共同外出打工,父母要经常与子女进行亲密的情感交流,倾听子女的心声,积极鼓励他们。如果有条件允许的话,父母可经常回家与子女进行沟通与活动,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再是父母应多与学校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关注子女的学习、思想等情况,将子女出现的不良状况扼杀在启蒙阶段。③慎重选择监护人。外出务工的家长应尽可能选择有一定文化、有一定责任感的临时监护人,父母应多与临时监护人进行沟通联系,及时跟进子女当前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
四、结语
儿童是21世纪的接班人,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重任的交接棒都将交到现在的儿童手上。儿童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关系着未来祖国的发展。对儿童进行正确教育,特别是对儿童教育有启蒙影响的家庭教育有正确认识并正确开展,避免家庭教育各种弊端的出现,是促进儿童全面均衡发展的前提。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对推动我国实现社会和谐和共同富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珀文.人格手册:理论与研究[M].黄希庭,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29.
[2]杜长水.儿童教育中父母扮演的角色[J].科技信息,2008,(23):554.
[3]钱钰,庞亮.儿童教育成人化批判[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13(1):4-7.
[4]佘咏梅.儿童教育与其生存状况的冲突与调适[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8(9):43-45.
[5]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4):29-36.
[6]何平.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J].剑南文学,2012,(8):315.
[7]赵新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以湖北襄樊市襄阳区八镇十村“留守儿童”为个案[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1):37-40.
[8]王焕霞.社会转型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社会研究,2012:67-68.
[9]董鹤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现代阅读,2012,(3):62.
[10]孟繁晓.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15):149.
[11]戚瑞丰.“有钱人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浙江教育科学,2008,(4):23-25.
[12]游达,杨文超.儿童教育需要回“温”——论儿童教育的“热”“冷”现象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1):95-96.
[13]陈华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与心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2:191-193.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范文3
关键词:人口流动;教育问题;务工;留守儿童
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状况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城市化进程出现,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市,农村流动人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农村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其子女的生存、教育问题也成为外交关注的焦点。很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他们大多是年轻的父母,将自己学龄前的子女留在农村老家中,从而产生了大批留守儿童。严格的来讲,留守儿童指的就是农村地区,父母双方或一方因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未满十八岁及学龄前的儿童。
经过实践调查,大部分农村地区外出务工的青壮年较多,导致其子女留在农村老家的比例很高,当地经济十分落后,除了种植粮食作物基本上没有经济来源,几乎没有任何就业机会,经济压力大是农村地区农民家庭所遇到的主要矛盾,人口不断增长、经济压力大、就业机会少导致这些地区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具体来讲,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现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留守儿童在整个农村正常家庭中所占比例很高;留守儿童中,双方父母都外出务工所占的比例较高;父母决定是否双方同时外出务工主要取决于孩子的年龄;家长外出务工期间与孩子的联系主要是由家长掌握主动权;留守儿童与正常家庭同龄人每月的零花钱是一样的;家长认为外出务工对孩子产生积极影响所占的比例较高;
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多数留守儿童对于自己父母外出打工者这件事表示理解和支持,但也是出于生活穷困所迫。有很小的一部分留守儿童表示完全不愿意离开自己的父母,近一多半的留守儿童不愿意父母离开自己,但表示理解,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孩子对父母外出务工表示很赞同。通过他们的回答,可以看出这帮孩子们无奈的心情和矛盾的心理。很多孩子通过这次调查决定给父母写信,大部分孩子希望父母在外注意安全、注意身体,不要太幸苦,承诺自己要好好学习,长大出息后报答父母。从信中可以发现,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有的孩子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很好的受到生活起居的照顾,学习成绩一直下降,有的孩子意识到了父母外出打工给自己造成的影响,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很多孩子因父母不能陪在自己身边,内心感觉十分孤独,缺乏交流能力,影响自己的交际,甚至出现了品行不良的倾向。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
从以上现状可以分析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很多的教育问题,现主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进行总结以下几点:
(一)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教育中的问题
首先,学生对学校所持的态度。学生们对学校并没有什么批判,实际上,学生们也不知道用什么标准评判学校教育和教师,就目前来讲,学校征收的基础费用已经不是他们主要解决的问题了,因为靠父母辛勤的工作,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现在,对于他们来说,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教师的素质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其次,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和班主任的关系一般,只有极少数同学和班主任关系很好,而这些极少数的同学成绩通常很优异。还有一部分学生和代课老师的关系很好,衡量老师和同学关系的标准是同学的成绩是否够好。老师对待成绩好的学生态度很好,管理也很严,其他学生则一般,大部分学生表示他们和老师很少讨论学习方面的事情,老师关心他们的大部分是生活方面的事情。
(二)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首先,大部分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当孩子不听话、不好好学习的时候,多数家长都对孩子进行打骂,实施粗暴消极的教育方式,最后发现,孩子通过打骂改过自新的概率很小,反而更加不听话,这些家长也认识到极端的教育方式是不当的,但通常手足无措,不知道该这么应对。采取鼓励教育的家长只占很小一部分。
其次,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内容过于片面。这些家长只看重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好坏,对孩子的其他方面毫不关心,比如,对于孩子兴趣爱好、交际等方面基本上不关心,关于兴趣爱好的培养,很多家长表示,孩子想学的兴趣课程,家长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资助,还有的表示,自己的孩子本来成绩很优秀,但同样也是没有足够的资金送孩子去教育条件好的学校学习,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三)农村留守儿童在社会教育中的问题
经过调查,很多农村地区当地社区根本对留守儿童没有任何的关注,在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期间,留守儿童并没有受到社区或相关村镇部门的任何照顾和管理,这是由于乡镇干部对文化、教育关注太少,不给予重视造成的结果。另外,村干部并没有意识到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会对留守儿童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由此看来,当地政府就没有对留守儿童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是政府职能缺失的集中表现,在教育和文化职能这一块没有任何举措,更不会对留守儿童有什么管理的政策措施。
三、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教育问题的原因
(一)学校教育方面的因素
大多学校只是一味的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对学生的心理、道德等成长方面豪不关心,这是学校教育最具有缺陷的一面。另外,长期以来,教师对自己职责已经固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早已以固定好的模式履行职责,教师看到了并且了解到了留守儿童的处境,但由于职责的固化,会导致他们缺乏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
家长自身综合素质太低导致家庭教育素质低下,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对于他们外出务工对孩子造成的影响认识不足,对隔代抚养教育孩子造成的影响也认识欠缺。
(三)制度方面的因素
首先,长期以来,城乡经济差距明显,造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城乡户籍制度、生产资料政策、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等方面形成巨大的差距,于是造成农村劳动力外出大城市务工时与本地人的待遇有很大的差别,另外,户籍制度差异还导致九年义务教育学籍跟随户籍的制度。
(四)家庭和学校之间出现脱离
家长是孩子天生的老师,家庭环境是孩子天生学习的学习环境,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课堂,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保持在教育方向上的一致性,孩子的学习及成长情况需要密切关注,所以家长和老师之间要做到经常沟通,及时了解孩子情况,共同致力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路径探究
(一)学校要加强优化,给予农村留守儿童高度关注
1.学校要加强和留守儿童父母的联系,花时间沟通孩子的生活状态和学校的表现,重点要放在孩子平常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上,学校最好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档案,能够清楚地了解孩子父母外出务工的具体情况和联系方式,建立和家长的电话专线系统,让父母在百忙之中都能全面的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旨在让家长密切参与孩子的成长。
2.学校可以配备专门的教师建立心理咨询室,给予留守儿童心理的开导和关爱,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团队分组定时去留守儿童的生活区域,与他们进行沟通,了解近期发生的事情,这样有利于孩子交往和交际能力的提高,弥补了父母不在身边的感情缺失。在平时的学习中,将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组成互助小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旨在让留守儿童感觉自己是正常的生活,并非特殊。
(二)家长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密切关注孩子的成长
1.在外务工的家长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父母要经常打电话或者写信给孩子,这也是在调查时孩子希望的强烈愿望,家长要经常和孩子交流不在家的时间段里,孩子在学校经历了什么,学习到了什么,是怎样生活的等等话题,让孩子真切的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多用鼓励的口吻激励孩子,给孩子积极正面的影响,另外,在寒暑假时,尽量可以将孩子接到自己打工的地点,既能弥补平常不能朝夕相处的缺失,更加让孩子了解父母工作的不易,以激励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2.父母要延长与孩子的相处时间。特别是学龄前的孩子,在孩子出生三年内父母最好亲自抚养,这对孩子性格的养成、生活习惯以及以后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孩子三岁之前,父母应该达成双方只能一方外出务工,最好是父亲,因为母亲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三)制度方面需要作出改革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打破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善落后农村的生存状况和生活条件,引导农村劳动力在城乡进行有序的流动,这是改变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现状最根本的解决方法,从而为外出务工子女的生活和教育提供坚实可靠的物质保障。
2.改革我国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以公有制学校为主,以民办学校为辅,合理配置有效的教育资源,加强学校寄宿制的改革,旨在解决城乡九年义务教育的公平问题,减轻农村户口子女走向城市受教育的压力,比如,简化户口办理问题,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拥有和城市孩子同样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能让外出务工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生活。
(四)政府要政策扶持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
1.政府要加强农村地区学校寄宿制的改革,便于留守儿童统一集中管理,这样可以帮助留守儿童父母减轻外出务工的压力,同时还可以创造更多让孩子和同学、老师相处的机会,减少孩子的孤独感。同时,也要克服寄宿制带来的学校生活单调、伙食差等问题,学校要多开展课外活动,引导孩子积极参加,度过单一的校园生活,提高学生饮食的质量,保证学生身体及身心健康。
2.政府要试着在农村地区开展提高家长综合素质的教育。农村地区的人群往往科学知识水平低下,留守儿童父母没文化直接影响教育孩子的质量,政府要发动媒体等各方面的宣传,将教育基础知识出版成书籍或是影像,让家长积极学习,以弥补他们知识空白的缺失,政府要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提高家长对于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进而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晓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J].学周刊,2016,05:8.
[2]浅谈“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71.
[3]本刊编辑部,龙朝阳,田必耀.留守儿童[J].人民之友,2011,12:8.
[4]王章华,黄丽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9,01:25-26.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范文4
全社会应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上下齐动员,聚心聚力,力使留守儿童从没人管,管不了,不敢管向有人管,专门管,管得好转变,给他们打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大家园。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Abstract: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problem is a historical problem, it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analysis, the main performance education "lame", namely the lack of family education; School education lack of; The lack of social education. Education "lame" brought a series of serious social problems, for example: juvenile crime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Compulsory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difficult, minor student dropout rates rise, etc. Investigate its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it is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lame", namely impoverished mountainous area and developed coastal cities between an unbalanced economic development, bring up a number of the trend of the migrant job-hunting boy, also has created a number of poor children. Left-behind children problems can not be ignored, it not only affects the next generation of people's health growth, more influence to the future of our motherland and future. The future of the motherland can't lame, the author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to education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to the countryside left-behind children causes 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propose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hope. Namely balanc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vigorously develop the rural economy, to let the poor rural stay live person, In the system of security, improve education and monitoring system, improve the education to the chil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blems, etc.
The whole society should pay high attention to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problem,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together mobilization, gather hearts meet force, and the force that left-behind children never people pipe, no, can't tube to someone tube, special pipe, tube well change, and give them make a healthy growth big homeland.
Keywords: the countryside; Left-behind children; Education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C912.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在全国上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的音符,其中之一就是留守儿童问题,因受地理、环境、经济等因素影响,在山区农村更为严重。长期以来,村里的青壮年常年在外打工,留下的是一支庞大的“386199”部队,可以说连“38”都占极少数,直接造成农村劳动力严重贫乏,更造成大量儿童留守农村。受农村整体经济、文化及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不尽如人意,问题愈发凸显,令人堪忧。因此,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及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
我从北方来到山区重庆农村,才真正把“留守儿童”这个词的意思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下,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儿童。即没有能够跟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前往城市生活,而是被留在家里,由亲戚代管,在当地农村生活或上学的农村流动人口的子女,因此又称为“留守子女”、“留守孩”等。2007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至少有2000万,占全国农村儿童的18%―20%,而2004年的调查数据为1000万,短短3年长了一倍,速度让人为之惊讶,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长,而在西部地区留守儿童所占比例更大,据我所在乡调查数据显示,留守儿童占到了70%以上,这个数字更让人窒息。由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及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和谐发展,成为和谐社会构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不和谐音符”。
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教育不仅仅指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方方面面的、全面的、综合的教育。因此,在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时,我们就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分别揭示出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缺位、社会教育的缺乏。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1.学业方面。看到“学”字,您可能觉得应该是学校教育的范畴,但是有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表明父母在孩子学习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除了上学,孩子大部分时间应该是在家里,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对孩子在学业上的教育指导,可以说父母占有大部分责任,而在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在一年能和父母见一次面,一起生活一天有时都是一种奢望,这不是夸大的说法,据调查的数据显示,有25%的家长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到一天,有的孩子自从生下来就认不到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十几年在外打工就没回来过。90%的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更有甚者将孩子给外人寄养。其实质性监护人年龄结构老化,大字不识,孩子的功课辅导任务无人能胜任,学业辅导环节严重瘸腿。
2.品德方面。据调查,部分孩子存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纪,小偷小摸等不良行为习惯。犯了错,爷爷奶奶没有别的,拿起扫箸就是一顿打骂,慢慢地孩子已不再觉得痛了。感情亲情可以融化一切,老师讲的是生硬的没有感情的知识,而这个知识的感情化是要靠父母从小就亲身说教,亲身做模范,才能让孩子把知识与实际更好结合,融入其身,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这也许是个奢望,孩子与父母长年分离,感情淡薄,习惯早以成自然,父母也懒得回来管教,就算回来管教,也可能孩子已不听从于他。没人管,管不了,不敢管的现实直接导致了留守儿童辍学率、犯罪率上升。一个人能否立足于社会,能否有广阔天地,首先要看一个人的品德修养素质,品德好广交天下各方朋友,品德差只能坐井观天自我欣赏。
3.人格方面。经悉,人格也称个性,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在心理学家看来,人格具有下列特征: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社会性。人格形成和发展是在个体成熟和社会化中实现的。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制约儿童人格的发展。生物因素主要有先天气质、体貌体格、成熟速率等,而社会因素中对儿童人格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因素和同伴因素。家庭是儿童接触最早、接触时间最长的成长环境,在儿童最具可塑性的时候,主要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与父母建立的早期依恋、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都对孩子的人格产生着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总之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其一生可以依赖信服的老师。在调查中发现,发现留守儿童比较偏激、易猜疑、孤独、内向、缺乏自信,容易悲伤。从性格类型来说,留守儿童不稳定、不适应类型占了40%,稳定、适应但是消极适应型占15%。留守儿童对于权力需要、爱情需要、归属需要方面的愿望比较强烈,他们的需要主要来自家庭和社会。按照常理来说,他们比非留守儿童更渴望父母的关爱与亲情,更重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理解。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恰恰相反,因为父母长期不回家,父子情已谈化,有些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没有感情,问临时监护人及老师留守儿童对父母想念程度时,都有一样的回答:这些娃不是很想,父母不在身边,他们觉得更自由些,习惯了,根本就不想,说送他找爹妈去,还不去。问娃儿自己想不想,有的不说话,有的直接说:“不想,他们又不和我一起生活,不习惯,给我钱就行了。” 孩子已经把父母定位成供他吃、穿、花的没有感情的机器。不得不让人为这些孩子的人格发展担忧,深思。人格是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失败的基本标准。
4.心理方面。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孤僻内向,是很多留守儿童最显著的性格特点。父母长期在外,有的几年不回一次家,有的几个月大就被父母遗弃在家,造成孩子缺乏父母关爱,交流渠道不通畅,他们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容易形成自闭心理;留守儿童与同伴交往过程中,由于现实当中存在的显性与隐性差距,使他们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内心容易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受挫情绪。二冷漠缺乏自信,是因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使他们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据调查,有30%的孩子认为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淡薄了”,40%的孩子表示只是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大多时候是“要钱”,有些留守孩子甚至已把父母当成了“提款机”。三幼小心灵受挫,在调查中发现,有10%孩子是父母在外打工,受城市各种诱惑,导致夫妻不和离异,孩子无人管养,只得老人担起儿女们犯下的错,担当起孙儿的养护权,让孩子幼小身心背负莫大冲击与压力,强大的自尊心使孩子变得冷漠抑郁。在一个缺乏亲情、爱的环境中长大,使他们不懂得去享受爱,去关心、关爱别人,缘于父爱母爱呵护不到位;,孩子在学习生活上缺乏应有的支持和鼓励,导致孩子自信心不强,以至无远大理想抱负和目标,缘于心灵支持安慰缺失。四自私心胸狭隘,是因留守儿童过早过多地体会了生活的艰辛,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是生计所迫,懂得省吃俭用,也容易产生社会不公的意识,使得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会多些灰色成分,易产生心理倾向。这使得他们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表现得比较自私、认识狭隘、行为过激。成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进程中的一个不小的、有待关注及时解决的问题,一个和谐进程中“不和谐音符”。
(二)学校教育的缺位
根据调查显示,在学校方面存在严重教育不到位问题,不是老师上课不认真不负责,而是在山区农村师资严重不到位,在走访各个学校时,老师都反映出一个共同的问题:我们学校老师有限,一个老师要上几个年级的课不成,还要教几门课,有时真的没有时间空出来,手把手地督促每个学生,没有时间一个一个的辅导,更没有时间教文艺方面,再说我们也不专业,也教不来那些,也更不敢让学生去参加比赛了。是啊,破破漏漏几间房,十几张破旧的木板课桌,就是学校最宝贵的财产,两三个四五十岁的老师就是学校的校长兼专职老师。看到这样的人物与环境,不得不为孩子们的成长教育担忧。当然有社会的原因,更是因受地理、环境、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学校师资严重缺位问题,是一个热点难点问题,解决路程也是任重而道远的。希望我们的师范毕业生,走出大山请不要忘记生你养你的故乡,想想你的师兄妹们,奉献自己,社会各界也多来关注,为我们祖国花朵中的清新农村花朵多引“蝴蝶”,改变农村教育问题的路程会减少一半。
(三)社会教育的缺乏
留守儿童的一系列教育问题,社会也有责任。社会是个大家庭,我们要构建的也是一个和谐社会,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我们的目标是让我们的社会更快发展进步,但是当中也出现了不少矛盾、问题。因为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们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了城市务工,造成孩子们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城市的繁华,也使我们一些老百姓道德缺失,弃孩子老人不管,只顾挣钱。在农村,可以说很少听一堂关于亲情、法律的教育课,政府的力量是很有限的,需要我们社会各界都伸出爱心手一起来改变,帮助这些孩子,让我们社会教育深入全国的角角落落,不抛弃不放弃。
二、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
(一)解决问题,从根开始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究其根源,是因为长期的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战略,以及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城乡发展差距的结果。从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出发,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因此,各地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提高城镇化水平,这样,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可以就地就业,使更多的孩子可以享受家庭的温暖与关爱。
(二)解决方法,见效要快
改变大量农村劳力外出务工现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经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政策制度是最直接最快的缓解问题的方法,这就需要国家政府制定出台更加硬性的政策做保障。现在相关政策制度已出台了几年,大部分农村儿童还是不能随父母外出就学,因为很多地方还是不照章办事,应该考虑如何创新完善这个政策制度,使农村儿童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享受家庭的温暖与关爱。
(三)健全制度,快中求稳
政府、学校、社会齐动员,想法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管理机制。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调查,统计留守儿童情况,并记录在册,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的进行帮扶结对,帮扶人员要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情况,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和行为倾向,并且发现问题要帮助孩子及时疏导解决。可以制定“家长制度”,对“家长”建一个考评档案管理系统,用来评判其合格度,作为是否录用或继续录用的标准依据。确保政策、制度、方法出台有保障,政策落实要到位。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范文5
【关键词】留守儿童 存在的问题 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090-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在我们的身边就多了这样一群孩子,父母远离家乡去城里谋生,很多的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爷爷奶奶的聊天中才能感觉到父母的存在。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
一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在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相当大,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成了备受学校关注的问题。一位教育心理学家曾说:没有亲情的教育是一种残缺的教育。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导致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缺少了父母在衣食住用行方面的关怀,缺少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沟通。留守儿童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理念存在误区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体一般为祖辈或代养亲戚,他们的教育理念存在很多误区。大多数留守儿童家庭中的老人认为农村孩子不会有多大出息,只要能认几个字就行了,将来都要外出打工,让子孙早打工早挣钱更现实。他们对留守儿童的学习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乏动力,更缺乏责任感,农村留守儿童的辍学率很高。
2.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方法不当
多数留守家庭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生活水平较普通家庭有了很大提高,抚养孩子的经济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祖辈想弥补孩子缺失的父爱母爱,因此在物质和金钱方面给予大力补偿。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长一年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而一旦回来就恨不得把全部的爱都给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溺爱放纵,使子女容易养成一些不良习惯。
3.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会觉得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都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在内心产生了极端、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内心的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疏导,导致了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的欠缺严重影响了孩子今后的学习、成长和身心健康。
4.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
儿童正处于认识人生的关键时期,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性格塑造时期,由于不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帮助,容易产生心理缺陷。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怀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充满了不信任。他们对家人和老师的管教置之不理,甚至会在公共场合顶撞老师,经常做出让老师和家长意想不到的行为。
二 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策略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应受到高度重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应视为只是农民工自身和农村的问题,而应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为留守儿童创造平等地享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幼儿园是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主要场所。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的教育对象,学校教育应采用特殊的方式,幼儿园除了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给予他们心灵上的关怀,对留守儿童付出真正无私的爱。
1.创设良好的环境是教育留守儿童的前提
学校的教育理念要更新。良好的环境能使儿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留守儿童缺少这样良好的环境。学校是情感教育良好环境的基础。而教育工作者恰好是情感教育良好环境的“主持人”。教师爱护幼儿、关心幼儿,幼儿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使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体验到温暖、信任、愉快,从而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获得丰富的知识,爱心也会自然流露,自卑感自然也会消失。
2.建立专项档案是教育留守儿童的关键
每个孩子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所以建立专项档案尤为重要。档案中应对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学习情况及心理发展变化状况进行详细的记录。统计他们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父母姓名、家庭经济状况、联系电话(监护人及父母)、现在的监护人、住宿地点等。这样可以及时发现留守儿童身上新变化和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有利于幼儿园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
3.理解情感是教育留守儿童的核心
心理学家说:“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核心就是理解。”只有和幼儿建立了一种平等的、信任的师生关系,才能互相理解。如在我现在所教的班里有一个孩子,他有爱拿别人东西的不良习惯,孩子们都不喜欢他。有一次,孩子们玩了橡皮泥后,他偷偷将橡皮泥藏了起来。我悄悄地把他叫了出去,对他说:“我知道你喜欢玩橡皮泥,但如果你把橡皮泥藏起来了,其他的小朋友以后就不能玩了。你把橡皮泥悄悄送回去好吗?老师给你保密。”果然,下课后,他就把橡皮泥放回去了,并主动找到我说:“老师,我错了,今后我再也不做这样的事了。”我会心地笑着对他说:“孩子,老师相信你。”通过这件事后,他再未发生过类似现象。我仿佛感到我与这孩子之间亲近了许多,他对老师的那份信赖和依恋也加深了。
4.组建特别照顾小分队是教育留守儿童的途径
用真正的师慰留守儿童受伤的心灵,补偿留守儿童的亲情和父母的爱,以消除他们心中的苦闷与孤僻,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关怀。教师定期向留守儿童学生家长通报学校、班级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在外务工的家长也可针对教师反映的情况及时与孩子进行友好沟通,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家长、教师、监护人之间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又消除了孩子被父母遗忘的心理错觉。
5.在活动中积极体验是教育留守孩子的保障
凡是能鼓舞人去行动的情感就是有效能的情感。所以培养留守儿童的情感,就要让他们多参加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丰富情感内容,提高情感效能。如我班中有一个小朋友,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没有责任感和上进心,但却有一个爱好,喜欢画画,于是我就抓住这一点,鼓励她参加绘画比赛。结果比赛得了第一名,我在班里表扬了她,肯定了她的成绩。以后她的行为就明显地有了变化,做事积极主动多了,成绩也有了起色。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各个层面的关注。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除了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外,还要注意帮助纠正、克服一些不良习惯,才能使这些孩子克服一切障碍。只有我们一起努力,留守儿童才能在蓝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范文6
在我国,有这样一个群体,父母有一方或双方常年外出打工,由其家中老人或他人监护、代养的孩子———“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部分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教育,他们的身心发展都受到了一定影响,尤其是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现在,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事关社会稳定和农村建设的重要问题。首当其冲要解决的就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学校和教师都应该积极应对。
【关键词】
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低年级
在留守儿童身上通常会有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比如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作业不完成且错误多、字迹潦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等。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家庭教育有严重的问题。大多数低年级留守儿童是由家中老人代为监管,老人要么没有文化,要么没有时间督促孩子的学习,他们很少主动地去关心孩子的学习,通常他们认为自己只要让孩子吃饱,让孩子有衣服穿,不让孩子挨饿受冻,就算是尽到了监护的责任,至于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那是学校应该做的事情。有这种想法的在留守儿童监护人中占了很大比例。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教育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是某个人或某部分人的事情,而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共同关注、齐心协力去解决的一件重大问题.
一、培养学习兴趣
能够在不被别人督促地情况下主动学习,并且一学习就能进入专注的状态,这是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共同期待。为此,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用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性。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感到“苦”,相反的,感到了学习的“乐”.可见,学习若是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学生就一定能喜欢学习,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越是直接的兴趣就越能发挥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学校可以通过树立学习标兵、先进榜样,选拔班级干部,在宣传栏展示等方式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学校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给学生们创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比如知识竞赛、才艺表演、文化日交流等,在活动中融入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体验,从而喜欢学习、主动学习。除了培养直接兴趣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从而培养间接兴趣。明确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学生的思想和实际情况,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形象且富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例,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自然而然进行学习目的的渗透,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尤其是低年级,更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学习能力的人。而关注具有特殊背景的留守儿童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我们更应该重视低年级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旨在强调不管做什么事,事先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既是让学生有心理准备,也是对具体内容的准备。低年级的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接受能力较弱,所以要让学生提前预习第二天要讲的课程,对内容有大概的了解。预习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带着预习产生疑问听课,会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上,在听课时就会产生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充满自信心。学习主动,充满自信,成绩就好,成绩好了,学习更主动,学习热情更高,成绩就会更好,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所以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尤为重要。
三、培养课后复结的习惯
要真正掌握课本知识除了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复结也同样重要。低年级的学生普遍没有这个意识,也不会复结的方法,教师应该定期带领学生复结,教会学生复习方法,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逐渐培养出学生的复习习惯。及时复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课后及时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也就是把老师已经所讲的内容在头脑中“过滤”一遍,关键问题没记住的,要自己先寻找回忆中的线索———看书、看笔记等,研究例题的解题思路、概念,减少遗忘,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可以一个人单独回忆,也可以几个学生在一起相互提示,查漏补缺。此外,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也是复习巩固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做作业可以检查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按照老师的要求独立完成当天的全部作业,防止养成拖拉作业的坏毛病。最后要培养学生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的习惯。?教师要让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自己检查自己的作业,或者可以同桌、前后位相互检查。这样,学生经过课后的回顾复习、做作业并检查改正,可以逐渐达到知识和方法的整体把握。人们常说:行为习惯决定命运。这话不一定准确,但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人生的确很重要。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小学低年级的“黄金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相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将来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吴飞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
[2]代士民《.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