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费审计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经费审计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经费审计报告范文1

近日,科技部部长万钢怒斥科研经费“恶性问题”。记者梳理近三年国家各部委、各省份年度审计报告发现,科研经费被“贪”“吞”“挪”“骗”屡见不鲜,“黑洞”惊人。

总量居世界第三、年度过万亿元的科研投入,却没有换来与之相应的科技创新效应。科研腐败症结在哪?“黑洞”又该如何堵住?

课题“养人”:研究未启动,钱已进腰包

大到发放工资、福利、建经济适用房、购买汽车,小到充饭卡、交电话费,甚至重复报销车票,在一些已曝光和查处的科研腐败案例中,科研经费几乎“无所不能”。

某985高校社科处的一位人士说,我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科研项目主要来自政府部门和社会合作,国家级项目对可支配的劳务、餐饮、会议等费用会有一定的额度限制,社会合作项目却基本上由课题负责人一人决定,除了可计提3%左右的劳务费,可报销的单据也几无限制,科研经费成为变相收入补贴已是“公开的秘密”。

原本用于支持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的经费,为何变成众人争抢的“唐僧肉”?

广州某部属高校一位从境外回国任教的教授,在国外每年薪水近100万元人民币,而回到广州后工资收入不过10余万元。“之所以回国,一是职称提高了,二是工资收入虽然降低了,但有科研经费作补贴,实际收入并不低。”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课题还没开,一部分资金就已进入某些人员的腰包,这同我国科研人员的薪酬体系有关。一些科研机构、高校对科研人员采取“基本工资+津贴+奖励”的薪酬制度,津贴、奖励部分主要源于“科研提成”。

审计报告也印证了这种说法。2007年至2009年,陕西省6所省属高校项目负责人按5%到20%的比例提取开题费、特支费等上千万元,正是高校“自行规定”的。

“某种程度上说,一些课题经费已异化为科研人员的‘红包’。”熊丙奇说。

利益勾结:凭关系立项,按立项分成

针对科研领域乱象,相关部门近年花了很大力气治理,但当前科研腐败问题依然触目惊心,原因何在?科技部部长万钢一语中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坐在同一条船上。”

科研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结成“利益共同体”,甚至出现“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怪象,使得科研经费失去了应有的纯洁性,一些科研人员将功夫用在了科研之外。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史璞告诉记者:“要想立项,就要有关系,甚至还有一些掌握科研经费的部门找人家来立项,立完项再要分成,这并不鲜见。”

在一些用于鼓励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的科研专项资金分配中,企业往往也要为获得有限的资源“挤破头皮”。南方某省近年设立的LED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高达4.5亿元,当地一家LED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有申报程序和评选办法,实际上科技主管部门的主要官员掌握着分配权,能否拿到钱,能拿到多少钱,就看企业“公关”力度有多大了。

浙江省审计厅2012年在年度审计报告中也指出,部分高校领导和科研管理人员既是管理监督者,又是科研项目承担者,这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不严的主要原因之一,且违规较多的通常是项目经费量大的学科带头人,而学校往往出于科研成果和学科建设等考虑,未能严格执行相关制度。

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并非无章可循,但科研项目封闭运行,监管制度难以形成有效约束。上述985高校社科处人士说,课题经费既然已经拨下来,财务人员一般认为这笔钱就是属于课题负责人的,财务报销程序不过是走个过场,这让一些不法人员敢于冒险违规。

机制变形:为立项而立项,“好钢”未用在刀刃上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达10298.4亿元,增长18.5%,总量居世界第三,投入强度在新兴发展国家中居领先地位。

多位科研人员反映,现行体制下,我国大学和科研机构把课题多少作为科研人员晋升、考核的重要指标,一些课题成果“注水”,“重立项,轻研究”“重投入、轻绩效”成为突出问题,这表明我国科研体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种种扭曲,科研投入与叫得响的科技成果不成正比。

史璞说,很多科研人员把精力花在立项上,没有多少精力搞研究,就用科研经费去包装成果,再用包装的成果去申请新的课题,科研经费就在这种“课题复课题”的循环中被浪费掉。

部分行政领导敷衍了事,采取“撒胡椒面”的方式分配科研经费,也造成严重浪费。审计结果显示,2012年,湖南省科技厅安排的3578个科技项目中,接近四成项目金额不超过22万元;2011年,福建省教育厅分配的800万元科研经费,平均每个项目不到1万元。

扭曲的机制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如2008至2010年,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学院、贵阳中医学院三所高校取得专利和技术成果转让33项,仅占取得科研成果总数1434项的2.3%。

科研经费审计报告范文2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范围、程序及所需资料

(一)审计范围科研项目一般包括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其中经费来源性质属于中央或地方财政资金,属于纵向项目,经费来源性质属于社会资金,属于横向项目。由于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众多,而审计力量有限,无法实施全面审计,因此,高校应按重要性原则将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及学校重点关注的科研项目纳入全过程跟踪审计范围。其中,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等纵向科研项目及一定金额以上的横向科研项目。纳入全过程跟踪审计范围的横向科研项目金额标准按高校自身管理需要确定。

(二)审计的主要程序 全过程跟踪审计主要程序包括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为充分发挥跟踪审计的过程控制作用,在实施跟踪审计阶段,对发现的一般性问题,需要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出具书面审计意见或建议,要求其自行改正;对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分管校领导报告的同时通报科研、财务等管理部门,并采取适当措施,保证科研项目的高效、有序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具体程序如下:

(三)审计所需的主要资料 审计所需资料应要求项目负责人及所在二级单位在立项阶段、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分别报送。立项阶段资料主要包括科研项目任务书及审批文件、项目组成员构成及分工情况、项目预算书(含预算调整资料),项目立项相关各类合同(协议)、学校及项目组制订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办法;实施阶段资料主要包括科研项目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资料,如大宗物资、服务采购招标资料,固定资产清单,大额资金支出情况说明,为完成科研项目所签订的测试加工费、物资采购等关联合同、项目执行期财务报表(季度、半年度、年度)、账簿、凭证,项目中期考核及验收资料;结题阶段资料主要包括项目验收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及相关资料、项目绩效报告等。审计部门在取得资料时,应要求项目负责人及所在二级单位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书面承诺。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主要内容

(一)项目立项阶段(1)立项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审计人员参加科研项目立项论证及申报会议,重点审查项目立项程序是否合法、合规,立项资料是否真实、完整。审查立项资料时,审计人员要充分利用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及专家的审核结果,尤其要关注学校是否已对科研项目合作(外协)单位资质、履行任务能力、业务相关性等内容进行审核,是否了解项目负责人与合作(外协)方的关系,防止假借合作名义骗取国家及学校资源等。其中,对横向科研项目还要审查签订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等技术合同,是否取得合同对方资信状况、履约能力等资料,是否对项目组所提供技术(专利)的法律状态检索,避免侵权;合同条款是否经过相关职能部门会审或法律顾问咨询,并履行合同授权审批制度;涉及保密的,是否签订保密合同等。

(2)预算编制情况。预算是项目经费管理的重要依据,预算编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申报成功与否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效果。审计中应关注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合规,主要包括:第一、预算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及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如劳务费预算是否与控制比例相符,重大仪器设备购置预算是否综合考虑了学校现有相关资产存量及共享情况,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预算是否按规定分别由项目组和学校编制,比例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是否存在国家明文规定禁止的预算支出项目或与项目无关的额外支出项目等。第二、配套资金额度是否明确,预算总额是否分解至科研项目各子课题,合作(外协)单位经费是否有明细预算。第三、项目预算是否经过学校预算评审,并按评审建议调整预算编制。

(二)项目实施阶段 (1)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是高校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的核心环节,需要严格按照预算书(合同)要求执行预算。审计中应关注:第一、项目经费收入是否完整、准确,纵向科研资金是否及时拨付到位、横向科研资金是否按照合同约定进度按时到账,配套资金是否足额落实;所有科研经费收入是否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是否存在脱离学校监管形成体外循环的现象;所有科研项目是否按不同资金来源,按不同项目单独进行会计核算。第二、项目经费支出是否真实、合法、合理,是否专款专用,是否按照预算书(合同)的支出范围和标准使用科研经费。审计时应注意审核各类单据及各项合同(协议)是否真实、合法、完整,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存在挪用、侵占、骗取科研经费的情况,如有无虚构经济业务、使用虚假票据或使用与科研无关的个人家庭消费发票或科研项目启动前的材料、设备等发票套取科研经费;有无虚列、伪造名单虚报冒领劳务费;有无将项目经费用于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有无以旅游门票、礼品费、非项目组成员差旅费等报销差旅费;有无以旅游公司开具的大额会务费报销会议费;有无以咨询公司开具的大额技术咨询费报销专家咨询费,或将专家咨询费违规付给科研项目组相关人员;有无违反国家及学校采购规定采购物资及服务的情况。

(2)预算调整情况。由于科研活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需要调整预算的情况。当预算变更时按规定或约定履行变更程序,才能防止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互脱节,并为日后顺利通过财务验收打好基础。因此,在跟踪审计中必须重视预算调整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规定,预算调整需要分级分类管理,具体如下:第一、需要报批的调整事项:课题预算总额调整,课题承担单位变更等应当按原程序报财政部批准。相关国家科技计划课题总预算不变,课题合作单位之间以及增加或减少课题合作单位的预算调整,应当按原程序报科技部批准。第二、学校有权调整的事项:直接费用中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其他支出预算如需调整,课题组和课题负责人根据实施过程中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提出申请,由课题承担单位审批,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在中期财务检查或财务验收时予以确认。第三、一般不予调整的事项:设备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预算一般不予调增,如需调减可按上述程序调剂用于课题其他方面支出。第四、间接费用不得调整。

(3)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情况。利用科研经费自制和购置的固定资产以及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无形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中应关注:第一、固定资产购置是否严格执行预算,是否存在超预算或无预算支出,需要招标采购的或涉及政府采购的,是否按规定采购,资产采购变更是否履行了相应的变更审批程序。第二、购置的固定资产是否纳入学校统一管理或按合同规定处理。第三、因完成科研项目形成的无形资产是否及时纳入学校统一核算。第四、资产处置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是否存在私自转让、牟取私利等情况。

(4)外拨(转拨)科研经费管理情况。据报道,个别高校存在假借科研协作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的现象。审计中应关注:第一、合作(外协)单位、外拨(转拨)经费额度是否在项目任务书、合同(协议)中已经明确,是否经科研及财务部门共同审批。第二、外拨(转拨)业务是否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办理,是否依据经费外拨(转拨)批件、项目合同、协作单位的合法有效财务凭据办理了相关手续,是否存在将款项转入非合作(外协)单位或个人银行账户的情况。

(5)重大事项报告情况。根据规定,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项目实施期间出现项目计划任务调整、课题负责人、首席科学家变更或调动单位、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变更、更名等影响经费预算执行的重大事项,课题负责人、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按程序报科技部批准。因此,审计中应适当关注学校是否及时报告重大事项。

(三)项目结题阶段(1)财务决算报告的编制情况。审计中应关注科研项目财务决算报告编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报表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完整,是否存在不符合预算(合同)规定的收支。

(2)结题结账情况。审计中应关注科研项目是否按任务书(合同)要求及时完成项目验收及财务验收,特殊原因确需延期的,是否按规定程序提前办理了项目延期手续;项目结题后是否及时结账,是否存在项目结题后科研经费长期挂账,由项目组继续使用的情况;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学校是否按照相关管理办法予以结账。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规定:原则上,项目负责人应在六个月内根据学校制定的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办理结账手续。

(3)结余资金管理情况。审计中应关注纵向科研项目结余资金是否按规定上缴或作为后续研究费用,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是否按合同或当事人约定使用。如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规定,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结余经费(完成项目或因故终止项目)按原渠道收回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2〕65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2〕264号)规定,结题项目的结余经费,仍用于项目依托单位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或部分应用研究工作。

(4)项目绩效情况。审计部门在审查财务决算报告、项目组提交的项目绩效报告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高校自身科研项目绩效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听取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判断科研成果是否达到科研任务书(合同)约定的预期目标,并对科研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综合评价。

三、全过程跟踪审计配套措施

(一)加强宣传与培训,建立良好的科研审计内外环境(1)领导的重视、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科研人员的理解是做好科研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基础。审计部门应与科研、财务、资产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与配合,明确跟踪审计过程中各管理部门的职责,做到审计工作到位不越位,并积极主动地做好科研经费管理相关宣传与培训工作,取得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消除科研人员对审计工作的疑虑,营造良好的科研审计氛围。(2)健全有效的审计制度体系和良好的审计职业综合能力是做好科研审计工作的内部环境基础。因此,审计部门应建立健全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度体系的同时,加强审计人员后续培训,夯实内部环境基础。

(二)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形成科研经费监管联动机制科研经费监管工作,需要由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纪委、监察、院系和广大师生共同完成。工作中,审计部门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形成科研经费监管联动机制。(1)建立科研经费管理共商平台,审计部门与科研、财务、纪委、监察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沟通,共同研究,综合考虑学校科研经费的总体情况、单项科研项目经费规模及项目重要性的基础上,共同确定科研项目重点审计范围,并将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向相关部门通报。(2)利用校内局域网连接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等部门信息系统,形成科研信息共享平台,保障各职能部门及时、全面获得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信息及跟踪审计信息,并由科研、财务部门指导、监督科研项目组落实审计意见和建议,保证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纠正和解决。

(三)实施科研经费内控审计,促进学校管好用好科研经费科研经费内部控制是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有效手段。要做好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部门应围绕高校总体科研项目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5要素,审查科研项目内控设计是否合理,执行是否有效,并及时查找设计及运行缺陷,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合理保证科研项目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而达到促进科研项目科学高效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目的。科研项目内控审计中,应重点审查是否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方面的职责权限;是否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业务权限、审批程序;是否明确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中的校(院)长的领导责任,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管理责任,院、系、所及其他校内科研机构的监管责任和项目负责人的直接责任;是否建立健全各类内控制度,如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及其他财务收支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是否适当采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和信息内部公开等方法,管理和控制科研项目立项、合同签订、项目验收、结题结账、科研成果鉴定等过程,确保科研资产安全完整,经费收支合法合规,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参考文献:

科研经费审计报告范文3

(一)科研经费来源多元化,带来了经费管理和监督的难度

高校科研经费的申报有多种渠道,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各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省、市级和学校下拨的纵向科研经费,二是高校与社会其他部门及企业进行科研合作、科技咨询或科研成果转让所获得的横向科研经费,三是高校自筹的配套科研经费。由于各个渠道的科研项目有不同的使用要求,这就带来了科研经费管理及核算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并且,科研经费管理必须按资金来源及科研项目独立设账分项管理,但目前高校大多数采用单一项目管理和核算模式,这势必会产生经费来源多元化与管理核算单一化之间的矛盾,加大了经费管理及监督的难度。

(二)立项预算不实,结算偏差较大

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普遍存在课题预算编制不细化、审批不严格的问题。一方面是项目负责人自己编制预算,由于不熟悉有关的财务制度,预算观念不强,经费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所需的成本,预算的精确性较低、偏差较大。另一方面,高校有关部门对预算没有进行审核把关,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造成预算编制水平普遍低下,预算不详细不真实。实际使用中,项目结题的经费结算与预算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弥补差距,只能人为调整结算支出,造成数据的失真。

(三)资产管理混乱,浪费、流失严重

一是固定资产登记不及时,对那些化整为零、以耗材方式购入的固定资产亦未仔细核对,其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等后续处理工作缺失。科研部门结题时,也未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固定资产清理;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和岗位变动时,没有办理严格的资产交接手续,物随人走。二是重复购置的情况很普遍,学校难以做到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与资源共享。三是对科研项目所形成的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许多高校没有纳入财务管理体系,进行账务处理。四是结题不结账,科研项目完成后已通过项目下达单位验收评估,但项目不做结账处理,结余资金仍作为项目进行管理,导致固定资产不能及时进行清理,这些都造成了资产的浪费和流失。

(四)科研效益不高

我国高校的科研大都围绕经费申请与做工作,真正实现产业化的很少。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平均仅为20%,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专利技术的交易率只有5%,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目前多数高校对科研经费都没有进行效益评价,科研效益很低。

二、开展高校科研经费全过程审计的思路

目前,大部分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停留在项目决算及评估阶段对科研经费进行审签层次,课题组负责人在科研课题完成时向科研管理部门提出结题申请,科研管理部门向内部审计部门出具科研项目经费审计委托书,审计部门成立审计小组进行审计,提交科研项目经费审计报告,并在向委托方报送的科研项目结题资料上签署审计意见。当前这种在科研项目结题时对科研经费的财务收支进行的审签,是一种事后审计,审计介入时间太晚,等问题发现时已错失了纠正的时机,经费管理使用控制效果不佳,无法有效遏制科研经费滥用现象,也无法实现投入科研经费提升科技水平的最终目的。要真正发挥科研经费审计的监督作用,应该将审计关口前移,在科研立项、预算编制、经费使用及核算阶段及早介入,实行“事前控制”和“事中监督”,形成对科研经费的全过程审计。

(一)事前审计――科研立项与经费预算阶段

1.制度建设情况审计。加强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制度建设要先行。高校必须对学校层面的科研经费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情况进行审计,检查当前高校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存在的问题。高校应按照国家科研管理相关规定以及《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结合实际,建立一套科学、规范、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办法,对学校科研主管部门、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加以明确,为科学研究工作地顺利发展提供可靠有效的政策保障。

2.科研项目立项审计。纵向科研经费实行预算管理,执行国家相关经费管理办法,严格按照项目主管部门批复的预算范围及开支比例规范使用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实行合同管理,必须严格按照项目合同书中约定的经费使用用途、范围和开支标准,执行国家和学校相关办法,合理、规范使用科研经费。科研项目立项情况的审计重点为:①立项是否经过充分调研、充分论证和科学评估;②科研项目立项申请书及合同协议的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

3.预算编制情况审计。要发挥预算在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的刚性规范作用,预算编制应编实、编细。审计应围绕预算编制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重点审查以下方面:①项目资金预算编制的依据是否符合课题的合理需要,是否存在额外列支;②配套资金、合作单位及其经费预算是否已在课题任务书中列明,或已取得相关批复;③外拨经费有否明细预算,分解到各课题承担的经费汇总是否与批复预算相符。

(二)事中审计――经费使用及核算阶段

1.项目内控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审计。审计应重点审查以下内容:①对财经法规及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②是否建立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制,明确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归口管理和财务等部门在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有无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③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④物资采购与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2.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审计重点为:①预算执行是否符合项目批复的预算范围和标准;②有无超预算和随意调整预算的情况,确需调整的是否经过审批;③年度或项目财务决算编制是否符合要求,报表相关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和完整。

3.财务收支审计。科研经费收入审计重点为:①科研经费来源的合法性、合规性,是否存在不属于科研项目的经费来源,是否存在与有关规章制度相抵触的科研经费来源;②科研经费收入的完整性、真实性,是否存在校外循环不受学校监管的课题经费;③课题项目经费收入是否纳入学校财务进行统一管理、且单独核算。科研经费支出审计重点为:①项目资金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是否符合项目预算书和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②项目资金是否按计划使用,是否专款专用,有无挤占、截留、挪用资金等问题;③专项经费及自筹经费是否分别单独核算、拨付合作单位预算资金的规范性及监管情况;④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项目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办理支付手续;⑤项目资金支出签字权限是否符合相关规定;⑥科研项目结题后,是否按规定及时办理结账手续,结余经费的认定和上缴有无拖延财务结账、长期挂账甚至继续报销费用等问题。针对具体支出明细,审计人员还应重点审查以下内容:①审查科研人员的工资、奖金是计入相关的课题项目支出,还是直接计入正常教学的工资福利支出。②审查与科研工作有关接待费、办公费、印刷费、电话费、交通费、差旅费等支出是否真实、合理,比例是否过大,是否利用相关票据报销以套取现金。③审查科研经费转拨是否合法,是否存在不按合同规定将横向课题经费转拨外单位,造成科研经费的“体外循环”,或将横向课题经费“转包”,或以合作研究、子项目、技术测试等名义转移出去,造成事实上的“洗钱”。

4.资产管理审计。应重点审查以下内容:①科研仪器设备购置是否按规定实行预算、申报、审批、购置、验收制度;②科研管理部门是否建立科研仪器设备、低值易耗材料台账,是否定期进行资产清查;③当科研人员变动以及项目结题后,财务部门和科研部门是否对固定资产应及时办理变更登记,做好清理、移交、保管人员变更手续;④资产是否由学校统一保管和使用,做到资源共享,以提高使用效率,避免设备的重复购置;⑤对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技术、版权、发明权等,是否根据鉴定和认证资料,纳入学校无形资产的保管。

(三)事后审计――项目决算及评估阶段

1.经费结余的审计。针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普遍存在的“结题不结账”顽疾,审计应加强对经费结余的监督,避免长期挂账,防止私分滥用。对纵向课题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和财政部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可留给学校,用于补助科研发展支出;对横向课题,可按照科研合同的约定,在兼顾学校、院系、科研人员利益的前提下,合理分配,一部分留作学校科研发展基金,一部分留作院系发展基金,其余作为课题组基础研究经费使用。审计人员应重点审查:①结题项目相关的结余经费是否及时结账,结余资金是否按规定分配;②科研成果形成的资产是否按所有权的归属进行登记保护、验收入库,纳入学校统一管理;③是否存在用结余资金报销某些私人费用问题。

科研经费审计报告范文4

关键词:重大科研项目 高校 全过程 审计

一、引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对科研的经费

投入,科研经费占国家或者地区GDP的比重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对科研的重视程度。

“大科学” (big science)是美国科学家温伯格(A.Weinberg)在195O年提出的,就科学研究的特点来看,重大科研项目具有研究意义重大、目标宏大、投资规模巨大、 学科交叉多、内容涉及广、研究周期长等特点,其组织与管理更具难度。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我国对科学技术研究前所未有的重视,经费投入不断加大。高校是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是985、211高校已经成为重大科研项目的主力军,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 高技术科学研究、 经济建设科学研究等科研项目,如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等。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呈现大幅增长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学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

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绝大部分高校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的要求,加强管理,合理使用,保证了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但从近年来审计、检查的情况看,也有少数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或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或已有的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致使学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工作。

针对当前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明确经济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科研工作健康发展, 教育部、财政部和科技部相继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教财〔2011〕12号)和《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要求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科研经费管理,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加强对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管理,建立研究生助研津贴制度,加强科研经费转拨管理和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加强科研合同管理,逐步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考核制度,加强科研经费的监督检查工作。因此,作为高校履行监督职能的内部审计部门,责无旁贷要担负起加强科研经费监督的重任,尤其是要重点加强对重大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审计。

二、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的必要性

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是指国家审计、内部审计机构或受托的社会中介审计机构对高校重大科研项目的立项及程序的合法性,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决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资金到位、专款专用、内部控制执行、使用合规合法、项目绩效等情况进行的审计监督、审核和评价。

高校重大科研项目通常是国家急需解决的科学研究领域里重大问题,在国家科学研究和国计民生中意义重大,管理和组织好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十分重要,对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显得更为必要。

(一)有利于确保高校重大科研项目监管机制落实到位

以前,高校重大科研项目的监管主要是高校外部和高校内部二个方面的事后监管。在高校外部一般有国家主管机构监管,国家审计机构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实施的事后监管。在高校内部的监管,一般有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纪检监察、审计等进行的监管。这些监管往往注重的是事后监管,对事中尤其是事前监管缺失或不到位。而实施全过程审计,能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将审计关口前移,健全内控制度,及时避免科研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合理、违纪违法现象,确保高校重大科研项目监管机制落实到位。

(二)有利于积极促进科研资金充分发挥效益。

我国高校的科研项目大都采用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式的 “课题制”科研项目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能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高校科研项目负责人大多是学术型人才,缺乏对科研项目规范管理和合理使用科研资金的相关知识,对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就能让高校重大科研项目执行整个过程中都有各个领域专业人员的参与,科研管理部门实施项目管理,财务部门负责项目经费动态核算管理,审计监察部门对项目的全过程实行监督,最大可能地发挥科研资金的效益,减少浪费。

(三)有利于有效解决预算执行偏离问题

对科研经费进行审计的审计人员会普遍发现一个特别头疼又难于解决的顽疾,那就是科研项目经费的实际支出与预算偏差大,严重地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有预算编制阶段缺少充分调研、项目执行过程不按预算执行偏移预算、缺乏全局观念挤占挪用经费、部门间协调差等多种因素影响所致,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对有效解决科研经费执行偏离预算不失为一剂良药。

三、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的主要内容

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对高校重大科研项目的科研立项、 预算编制、 经费使用及核算和项目决算及评估,其审计内容涵盖高校重大科研项目从始至终的全过程。

(一)项目立项审计

审计人员参加有关立项的论证及申报会议,对立项申请报告进行审签。项目立项审计的重点是检查项目立项程序是否合规、合法,立项资料是否完整。

(二)项目预算编制审计

项目组编制的项目预算,经所在二级单位、高校科研主管部门、计划财务部门审查后,交审计部门审核,审核的重点是审查预算编制是否真实、准确、合法、合规。

(三)项目执行审计

跟踪审计人员不定期对项目进行经常性检查。检查的重点是:

(1)项目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是否符合项目预算书和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

(2)项目经费是否按计划使用,是否专款专用,有无挤占、截留、挪用资金。

(3)招待费、外协费、仪器设备费、劳务费、助研费、咨询费支出是否真实、合规。

(4)资产购置是否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组织采购,是否按批复购置设备的预算执行;购置设备是否纳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需办理权属登记的资产是否登记等。

(四)项目决算审计

项目组编制的项目决算,报经所在二级单位、高校科研主管部门、计划财务部门审查后,交审计部门审计。决算审计的重点是:

(1)财政资金是否按计划及时足额拨付,配套资金是否足额筹集。

(2)科研经费(含配套经费)是否按项目进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3)各项支出是否按批复的预算执行;实际支出与预算比较是否超出规定范围、比例或金额;购置设备是否与预算清单一致。

(4)项目经费预算变更、研制时间延长等是否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5)经费支出中涉及的各项合同、协议等是否真实、合法。

(6)支出凭证是否真实、完整、有效,是否履行了相应的审批手续。

(7)各项支出是否真实发生,是否与项目相关,支出范围和标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有无截留、挤占、挪用等情况。

(8)往来款项是否真实。

(9)结余资金的处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10)报表相关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和完整。

(五)项目绩效审计

项目组提交项目绩效报告,经所在二级单位、高校科研主管部门、人事部门审查后,交审计部门审计。审计的重点是项目绩效的真实性,投入的经济性,管理的效率性,产出的效果性等。

四、 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的程序及方法

(一)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的程序

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的程序,是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审计的工作程序,是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一般要经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终结阶段三个必要程序。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的起点,此阶段审计人员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了解该重大科研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科研项目组人员构成、现有科研基础条件和相关法规等,初步评价该重大科研项目的内部控制系统,分析该重大科研项目的审计风险以及编制进行该重大科研项目的审计工作计划,若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则要按程序或招标委托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等。

2、 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的重点,此阶段审

计人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实施现场审计。审计人员收集该重大科研项目相关审计资料和证据,包括技术资料,对该重大科研项目实施内控测评,审查该重大科研项目的会计决算资料,对其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查等。

3、 终结阶段

终结阶段是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的终点,此阶段审计人

员主要是对该重大科研项目的审计证据进行整理和评价,编写审计工作底稿,撰写审计报告,有必要的还可以对该重大科研项目提出审计建议书,以便加强对高校重大科研项目的管理等。

(二)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方法

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方法主要有以下技术方法:

1、审阅法

是审计方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审计技术方法,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离不开审阅法,不仅包括对重大科研项目的凭证、账簿和报表的审阅,还包括对该重大科研项目的预算、计划、合同以及相关专业技术资料、专用材料、专用设备等资料的审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审阅是有技巧的,审计人员要从科研项目数据增减变动、账户对应和时间上发现问题。如对某一高校重大科研项目进行审计,发现其在项目结束时大量购买专用材料,这就很值得审计人员关注。

2、核对法

也是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将重大科研项目会计记录及其与该项目相关资料中两处以上的同一数值或相关数据相互对照,用以验明其内容是否一致,计算是否正确的审计方法。

3、观察法

是审计人员在对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时,通过察看项目组有关人员正在执行的活动和工作流程程序,取得审计人员所需要的审计证据。

4、盘点法

是审计人员用来检查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实物资产和账户余额是否相符,以证实账户余额是否真实和准确的方法。不少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均要采购大量的专用设备、专用材料等,盘点法的应用是检查这些有形资产存在、真实的重要手段,是审计人员对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必不可少的方法。

5、分析法

是审计人员在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中对项目开支中重要的比例或趋势与预算数额、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比对,查清重大科研项目异常变动的因素,分析执行与预算偏离的原因,以便采取适当对策获取审计证据。

五、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做好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必须切实加强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项目组、纪检监察等多部门的沟通协调。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的重大科研项目实施项目管理,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管理工作;财务部门把好经费审批财务报销手续,严格执行经费开支范围和内容,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审查项目决算;项目组在负责项目经费预决算的编制,并按规定使用经费的同时,应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按规定及时办理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纪检监察部门监督、指导相关责任部门按规定完成项目立项任务、执行合同约定,遵守法规、政策等。各部门既应分工负责,还要密切沟通,协调配合,只有这样,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做好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必须坚持有利于调动科研工

作者积极性的原则。高校科技工作者是推动高校科技工作发展的主动力,特别是重大科研项目往往与重大基础研究、重点科技攻关或者是经济建设科学研究等科研项目息息相关,因此,在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的审计中,审计人员必须本着充分激励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科研工作者主观能动性,坚持实事求是,既严格坚持执行国家有关科研法规政策,又坚持为科研项目排忧解难,促进高校科研工作尤其是重大科研项目上新的台阶。

做好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必须从本单位部门工作实际

出发,灵活采取多种审计方法,确保审计效果。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有自己的特点,由于资源、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要做好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更要采取多种审计方法,调查分析,摸清情况,提高审计实施方案的针对性,利用现代审计手段,注重审计实效,通过边审边改、集中整改等方式,达到审计促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欧阳. 重大科研项目协同创新管理[J].国防科技2012(4)40~45,87

科研经费审计报告范文5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院校已经成为我国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其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现出大幅增长的趋势,科研经费已经成为学校资金的重要来源,也是高校开展科研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条件。按照款项来源的不同,高校科研经费可以分为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两种类型。所谓的纵向科研经费,指的是财政性拨款,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和各省市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技术创新项目、国家(省市)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归国留学基金等项目经费;而横向科研经费,则是指高校通过与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签定服务性项目所获得的科研经费。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数量与层次,不仅体现了高校的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也促进了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是巩固和提高学校声誉及地位的重要保证。科研经费的科学管理,直接关系到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关系到科研人员积极性的提高以及高等院校的学术风气、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工作。这一点,正如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所指出的:“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高校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在当前,高等院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必须不断加强。

也正如教育部和财政部的《意见》所指出的:“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申,绝大部分高校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的要求,加强管理,合理使用,保证了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但从近年来审计、检查的情况看,也有少数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或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或已有的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致使学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工作”。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显然应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抓住制度建设这个中心环节,通过积极有效的制度创新才能进行。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存在着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有:

一、科研经费疏于管理

由于科研项目的数量与层次的重要性,为了保护和提高广大教师争取课题的积极性,积极鼓励教学科研人员多渠道地申报和争取科研经费,很多高校都制定了务实可行的相关政策,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相当宽松。因此在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申报立项,轻视经费管理的现象。主要表现就是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不甚健全和有关领导及具体管理人员管理意识的不自觉,从而使得国家有限的科研经费未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应有的效益,造成了很大浪费。

二、科研经费的“私有化”现象

“课题制”管理是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要方法,但这种方法导致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病,那就是课题经费往往被课题主持人视为己有,任意支配。在这种情况下,课题主持人成了课题组的“老板”,劳务费、鉴定费、交通费、资料费、设备购置费和会议费等等,都是“老板”说了算,因此也出现了很多违反财经纪律的经费支出,有时,还会因为分配不公等方面的原因,造成课题组内部的矛盾,严重影响了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产生了很坏的影响。这也是现在的大学校园中,很多掌握和控制着较多科研经费的教授学者被称为“老板”的重要原因。

三、科研经费和国有资产的浪费与流失

由于高校对科研经费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有的科研人员便将争取到的横向科研经费挂靠外单位,借以逃避管理费,避开学校对资金的管理,从而形成了科研经费的“体外循环”问题;有的则将已经进入学校的科研经费以合作研究、子项目、技术测试、会议经费和资助出版等方式转移到校外,造成事实上的“洗钱”;有的却以与事实不符的票据报销,套取现金,如大量的复印费、交通费、住宿费和笼统模糊的“办公用品”费等;有的科研经费不进入学校,却利用学校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实验材料进行实验,造成学校的资产流失。

实际上,科研经费和国有资产的浪费与流失,还表现在人们较易忽视的方面,即对科研经费没有实行应有的“全成本核算”。目前很多高校的科研成本核算,往往只是研究课题所发生的部分直接费用,像项目研究的房屋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图书资料使用费等间接费用,并未纳入科研成本中进行核算,这些费用,往往都是在学校的事业费中支出。本质上,这都属于国有资产的浪费与流失。

四、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腐败”现象

由于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对于学校、学科和研究者个人的重要性,加之目前科研项目立项制度的不甚健全,申请项目中的“权力”、“人情”和“关系”等方面的因素往往会起一定的作用,因此,便出现了很多高校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千方百计“拉关系”、“走后门”和“跑项目”的不正常现象,这也造成了“钱权交易”的腐败问题。表现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中,便会出现一些以专家招待与咨询、专家鉴定和小型会议费等不同名目出现的变相行贿。实际上,争取科研项目中的腐败行为,已经不止于此。随着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在评价一个大学、一个学科和一个学者科研实力中的权重越来越大,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中的腐败问题已经愈加复杂和严重。

五、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创新

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其他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一个相当关键的途径,便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制度创新,这些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认识基础

制度创新不能悬空进行,需要正确和坚实的认识基础。高校财务部门应和审计监督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在学校领导的积极支持下,积极主动地在科研人员中大力宣传《会计法》和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等财经法规,以帮助科研人员形成对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与配合支持,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无论是纵向经费还是横向经费,只要是通过学校或学校授权的有关职能部门与往来协作单位签署科研协议,并由学校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的科研项目,其科研经费都应归属学校,并且接受学校的经费管理。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科研经费的“课题制”管理

2001年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这一规定的实施,改变了以往以单位为核心的课题管理模式,使得课题负责人在计划任务和预算范围内享有充分的自,也对课题任务承担相应的责任。科研经费的课题制管理要求实行全额预算,经费预算一旦批准,即须严格进行。但是正如我们在前面所指出的,科研经费的课题制管理,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避免和解决,不能通过放松和偏离课题制的管理方式,相反,要在吸取既往经验的基础上,对于课题制的经费管理方式,以高度的创新精神进一步地加强和改进。

加强和改进科研经费的课题制管理,主要应该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科研项目申请立项阶段的经费预算。在此环节,必须按照全额预算的管理办法,实行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在内的全成本核算管理。二是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的经费管理。在此阶段,要按照会计法规和项目合同对经费使用的具体规定,监督课题组特别是课题负责人严格执行项目预算。三是课题结项阶段的经费管理。这一阶段的管理任务,除了做好经费决算工作和盈余经费的合理分配和合理使用外,更要加强财务审计,尤其是要加强其中的绩效审计工作,认真分析和评价某一科研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并且形成审计报告,呈送有关部门。

(三)要进行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制度创新

除了要以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课题制的经费管理方式外,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制度,也要进行相应的创新。第一,要根据具体情况,探索和建立新型有效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一般情况下,对于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都由财务部门负责,但在有的高校,却在科研处设立了专门性的财务室,专门负责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工作人员由财务部门派出。这样,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较易掌握科研工作的基本情况,而且还能从申请立项开始,对于科研工作全程参与。第二,要制订和建立较为完备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较多,情况复杂,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经费使用方面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应该针对各个学校科研经费的具体情况,分别制订较为完备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并在科研人员中积极宣传,使得管理工作有法可依。第三,要建立科学的科研经费核算体系。在此方面,为了避免科研经费和国有资产的浪费与流失,应该严格实行科研经费的“全成本核算”。第四,要加强科研经费财务数据的分析处理。一方面,应该建立会计核算网络,向包括科研人员在内的有关人员动态、及时地反映每一科研项目的拨款、进度、经费使用与节余情况;另一方面,对于数额巨大的重要项目,也应分阶段地及时进行财务分析,以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要在制度上保证科研管理职能部门的有效配合

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要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共同目标,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对于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不仅要经常检查,还要共同制订下一步的经费计划并在实践中合理使用。由于科研人员面广人多,且相当分散,可以就重大项目、重要学科或学科群作为单位,与财务、科研管理两个部门配合与协调。在此方面,科研财务管理和科研管理的有机统一,对于促进高校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此,这两个部门的有机配合,尤其重要。可以试行在财务管理部门派驻科研管理人员,也可以在科研管理部门派驻财务管理人员,以便在制度上真正把科研经费管理纳入到整个科研管理工作中,有利于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五)要加强对科研经费的审计监察工作

科研经费审计报告范文6

关键词:财务验收;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家在科学技术、健康卫生、教育等多个部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科研,而科研资金的投入是为了取得最佳的科研成果,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在近几年,国家在科研课题方面的投入呈现出了一些特性,比如:投入资金量的不断增加、科研经费投入的多元化发展等,在这种情况下科研课题财务验收更加重要,然而笔者在参与多次科研课题财务验收过程中却发现在较多的环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有助于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保证科研课题财务验收的顺利进行,实现科研资金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就科研课题财务验收中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分析如下:

一、科研课题财务验收的作用

(一)强化对科研项目的验收,提升科研管理水平

早期的科研项目中片面的追求科研项目成果,忽视了对科研课题财务验收工作,造成了实际的科研项目管理出现漏洞,通过对科研课题财务验收,可明确整个科研项目中经费的用途,从而能够发现问题,促进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实现资金的最大化使用,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进展。

(二)为进一步为科研项目预算规范化提供参考

科研项目中涉及到的资金量较大,在科研财务验收过程中需要根据项目任务合同书、项目预算文件等作为参考,并对整个科研项目进行中的经费使用、预算执行以及经费管理等实施评价和考核,这些都有助于后续可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文件的编制,能够进一步保证后期科研项目预算文件编制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实现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的规范化[1]。

(三)促进科研项目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对科研项目的财务验收能够对整个科研项目中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流向有较为明确的显示,保证了科研项目中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以及诚信化,最大程度的减少整个科研项目中不合理经费的支出,规范科研项目资金使用,保证科研项目使用的高效性与安全性。

总之,科研项目财务验收对于规范科研项目资金使用、促进科研项目预算编著规范化以及提高科研项目的管理均有重要作用。

二、科研课题财务验收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财务验收依据方面存在的问题

财务验收需要以一定的依据用于整个财务验收的参考,但是在实际财务验收中财务验收依据却有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有:(1)财务验收前后相关政策依据的变动性较大,影响到财务验收工作的进行,比如2012年6月卫生计生委在对相关专项科研项目验收前主要是以《民口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财务验收方法》、《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9]218号)等作为财务验收的主要依据,但是在2012年9月,国家财政部有了《关于民口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预算调整规定的补充通知》(财教[2012]277号),该通知中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比如:科研项目中的差旅费、劳务费、会议费以及专家咨询费等相关费用可以调减,但是不能调增,同时对于财务验收中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以及其它费用等预算可由课题承担单位自行调整。这样就失去了对上述相关费用的限制,但是在前期的依据中要求调整金额不超过10.0%,同时调整金额不超过5万。这样就影响到对科研项目的财务验收,与此同时,在课题财务验收中的验收意见以及验收指标评分等都有了一定的改变,这些财务验收依据的调整,使得财务验收工作存在漏洞,不仅如此,部分地区的科研项目在实际验收结果中主要以国家投入资金为主,对于地方政府或者是单位自筹的一些资金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造成了财务验收报告与实际验收之间的不一致[2];(2)部分验收政策之间出现了前后矛盾,造成了司机财务验收的无所适从,比如:在前期的《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了有八种行为中出现任何一种行为都无法通过财务验收,但是在《民口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财务验收方法》中对八种行为进行了补充,即使不满足,但是在限期整改后可通过验收,这样就放宽了财务验收的限度,这种不同验收文件之间的矛盾也使得财务验收难度较大;(3)审计报告内容缺乏全面性,财务验收中需要以审计报告作为依据,但是由于专线课题研究的财务验收不能现场进行,因而对于项目单位的相关账本、凭证等都无法看到,注意一审计资料作为参考,但是审计资料中内容不够全面,无法真正的满足财务验收的资料需要,对于审计结果也没有明确的结论,此外,部分审批文件中指出项目单位实际资金使用与预算之间不吻合,但是对于存在问题的方面却没有详细的指出,整个审计报告可谓是似是而非,没有明确的结论,造成了实际财务验收中无法发挥审计资料的应用价值[3]。

(二)财务验收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验收组织中没有认识到不同组织形式的优势与不足,财务验收中可有:(1)业务专家和财务专家联合验收,保证验收工作不受外界影响,但是对于有疑问的需要询问会计事务所的相关人员,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2)专家组和会计事务所人员进行验收,可更加便捷的就验收中的疑问询问会计事务所人员,但是会计事务所人员可能会受到利益的趋势影响到验收的准确性;(3)课题组人员、会计事务所以及专家组进行验收,课题组和会计事务所人员可能会达成一致,影响专家组的财务验收,容易在验收过程中出现辩论,不能达成一致,影响到财务验收进展。在财务验收组织中,专家组和会计事务所人员之间对于各自的权限范围。权利义务等没有清醒的认识,造成了在财务验收中无法有效的配合,无形中增加专家验收组的工作量,造成了财务验收工作进度缓慢,想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财务验收可能会造成验收质量的下降。这些都是财务验收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三、科研课题财务验收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保证财务验收标准的统一性

在财务验收标准中为了进一步实现对科研项目财务验收的规范化,可对所有的科研项目采用统一性的财务验收标准,确保在整个科研项目中统一性的完成财务验收,降低了不同科研项目之间的不统一增加的难度;当然所有验收标准中涉及到的内容也应该具有统一性,比如在管理内容、配套经费使用情况、预算执行情况、专项经费使用情况、固定资产管理、结余经费管理等应有统一性的评价标准。这样也有助于实现不同科研项目的平等性;所有用于财务验收的相关文件在表述上应保持一致,保证财务验收的严谨性,避免在不同文件中出现表达相互矛盾或者是存在歧义的语句,影响到财务验收工作。控制好财务验收标准更新的速率,虽然现阶段经济发展较快,但是更新过快的财务验收标准会使得财务验收工作中出现多个参考依据,造成不同时间段科研项目财务验收之间出现不公平,对此需要控制好财务验收标准相关文件的更新速度,确保在每个五年计划内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化[4]。

(二)进一步规范审计报告的编写,完善审计管理

审计报告编写过程中应参照财务验收的相关要求,保证审计报告中包含了后期财务验收中所需要的全部资料,而且审计报告中的内容应力求全面、完整,保证专项资金使用的相关内容有理有据,各种信息真实可靠,此外,对于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大胆的披露,同时披露对象应明确化,避免避重就轻。完善审计管理,为财务验收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科研课题财务验收中存在的问题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财务验收工作的准确性,造成不同项目财务验收之间出现不公平,对此需要重视验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完善。不断促进科研课题财务验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参考文献:

[1]徐扬.建设项目环保验收中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J].能源与节能,2014(01).

[2]郑胜华.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低碳世界,2015(01).

[3]张玲.企业财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