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行业的分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行业的分类范文1
关键词:发展,行业,创新,机遇
中图分类号:F4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机械的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努力建立全面的创新机制:即高效和科学的管理决策机制。大力开展以企业效益为主的自主创新,多设置一些产学研相结合的课题攻关任务:具体思路主要是由机械企业根据相关新产品的开发提出一些重大而又紧迫的课题,并且努力邀请相关高校和研究院所参与其中,进行配合攻关;同时积极恢复和筹建机械行业中的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科研中心、技术中心和试验中心;大力弘扬人才是自主创新关键的理念。我国的机械行业如果想要进行自主创新,就必须要有一大批有经验、有创新意识、积极进取、善于攻关、有魄力的人才。技术创新才是机械行业快速稳定发展的灵魂。
1、我国机械行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行业背景
自从1978年进行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了26年艰苦卓越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是从目前看来在总体上我国经济任然处于“导入型经济”的发展阶段。所谓的“导入型经济”就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依靠“外力”,即通过引进消化外国的管理经验、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等来提升自己的生产能力和水平,最终通过不断推动外贸的增长从而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而我国的机械行业就是在导入型经济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这是我国的机械行业在改革开放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实际发展情况。
如果任由国家的经济发展长期停留在“导入型经济”这样一个发展阶段上那将势必给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诸多的问题。由于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强对外资外商的依赖,国家和民族的主体性将不断的衰落下去。而只有走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的道路才能使我国的经济由导入型经济向内生自主型经济转变则,否则,我国机械行业和经济的发展将会举步维艰。
2、我国机械行业面临的现状和挑战
机械行业在世界上是一个具有很大容量的市场。但是这个大容量的国际市场大部分由世界上著名的卡特彼勒和约翰・迪尔等十家大公司控制着,这十家公司共占有这个大国际市场75%的份额。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外商都在努力入侵我国的机械市场,这一形势给我国的民族机械行业造成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我们再不努力,大力进行自主创新,全力以赴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机械来与之抗衡,那么恐怕我国的机械产业将会被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国外的著名跨国机械公司不但霸占了国际机械市场75%的份额,而且机械市场的集中度也慢慢越来越高。跨国巨头机械公司不但具有资金、标准、产品、技术、品牌、专利、销售、管理和自主知识产权等各个方面的核心资源和优势,而且它们是安全、环保和知识产权等关键技术壁垒的创造者,并且在整个国际市场上拥有非常健全和成熟的销售服务网络,尤其善长打政府牌;这些巨头公司在机械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纵横驰骋了一百多年,经过多年的实战,拥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机械公司很善于利用这些优势和经验对别国的机械行业进行挤压。我国的机械行业也遭遇到了国外技术的严重挤压和剥削,这就是迫使我们行业要进行自主的创新以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环境。
3、对机械技术改革创新的理解和运用
创新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一个优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不二法宝。综合国内外所有的客观情况,可以看出我国机械行业进行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进行自主创新,才能打造出具有创新性的中国机械。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生于改革创新、死于固步自封”是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因此,当今社会已经形成了呼唤创新、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自主创新从内容上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原始性创新,即主要通过科研和开发,努力获得更多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二是集成创新,即通过各种相关技术成果融合汇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地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对于未来机械新技术的发展趋向,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解读和不同的判断。由于机械行业自身的特殊性,行业内的科技进步主要通过提离产品的可靠性、耐久性、节能减排、安全和人性化等方面进行反映。对于产品的技术支撑则主要体现在液压传动及液压控制技术、信息化及通讯技术、动力及动力传动技术、复合动力技术、材料和工艺技术及材料表面技术等。而目前我国的机械行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则主要体现在产品信息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
从最初的PLC技术到后来的微处理器技术再到嵌入式技术的应用,这些新技术的运用使机械产品快速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例如,柴油机的电子控制与管理系统使工程机械在节能减排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其中卡特彼勒公司提出用该技术把柴油机的NO2排放量降低到普通汽油机的1/3以下,机械柴油机颗粒物降低了90%以上。而日本的小型挖掘机生产企业则通过微处理器的控制与管理在小型挖掘机上采用双动力系统,预期节能达到普通机械的20%-30%,有效的减少了排放污染。装载机上则运用嵌入式技术实现燃油精确计量与控制,使得输出功率与外负荷自适应能力更趋强化。
机械行业的分类范文2
【关键词】包装机械;自动化;智能装备
引言
商品包装是物品进入流通领域的必要条件,而包装机械是为商品进入市场提供保护、促进销售及提高附加值而完成生产过程的技术设备,是实现产品包装的主要手段。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各行业生产自动化要求的提高,包装机械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包装设备在食品、饮料、医药、化工、家用电器、造币印钞、机械制造、仓储物流、建筑材料、金属制造、造纸印刷、图书出版等行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近几年,受下游行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趋势、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包装设备在生产和物流环节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高度自动化、高效化、智能化、节能化的包装设备逐渐受到下游行业青睐,传统的包装设备逐步与现场总线技术、传动控制技术、运动控制技术、自动识别技术和安全检测技术相结合,现代化的包装设备应运而生,未来包装机械行业前景十分广阔
1 包装机械行业概况
1.1包装设备产品分类
包装设备分类方法较多,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按包装工序进行分类。按照工序分类,包装设备主要可分为成型装填封口系列设备、捆扎码垛缠绕系列设备、贴标打码系列设备、智能包装生产线及其他设备五类。
(1)成型装填封口系列设备是完成包装容器的固化定型、将产品按预定量充填到包装容器内、对包装容器进行封口并装箱等过程的设备,主要包括各种纸箱成型机、灌装机、装盒机、套袋机、热缩机、封箱机、封口机等。
(2)捆扎码垛缠绕系列设备是完成产品或包装件的外包装工艺并将其按设定的规则进行堆积的包装设备,主要包括各种捆扎机、码箱垛机、码瓶垛机、卸箱机、缠绕机等。
(3)贴标打码系列设备是完成将实物标签粘贴或将电子标签、文字图案喷涂标识在产品包装上的包装设备,主要包括不干胶贴标机、热熔胶贴标机、激光打码机、打码贴标机等。
(4)智能包装生产线是指能连续完成多项包装工序的机器组合,是连续实现多个包装功能的有机集合,满足了现代化大生产中无人化、柔性化、智能化、集成化的生产需求,并可实现自动检测、监控、追溯等功能,便于生产管理。目前,智能包装生产线已经成为了我国包装机械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1.2作用及优势
(1)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了生产时间。例如对于封箱、捆扎、码垛工序,目前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双通道封箱机的封箱速度已达到80箱/分,全自动捆扎机的捆扎速度可达到1.2秒/道,码箱垛机的码垛速度为60,000瓶/小时。此外,自动化的包装设备能够实现连续化生产,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有效保证产品的包装质量。包装设备可根据被包装物形态、大小、质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使得包装后物品规格相对一致,保证包装质量,符合集合包装的要求。
(3)实现手工包装无法实现的包装操作,如真空包装、气调包装、泡罩装盒等包装设备实现了食品、药品等商品的自动化无菌、气调保鲜包装的要求。
(4)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例如生产过程中的装箱、装盒等包装工序,仓储物流中的捆扎码垛工序,动作单调、频率高,耗体力,使用装箱机和装盒机等包装设备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5)有利于对工人的劳动保护。对于某些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产品,如粉尘严重、刺激性、放射性、易燃易爆、生产储存环境严苛的产品,例如农药、民爆产品等的包装,采用传统包装方式容易影响健康,危害生命安全,无人化包装成为这类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
(6)可降低包装成本,节省贮运费用。对松散产品,如瓶装水、食品、邮件等,采用自动化包装设备完成装填、封口、捆扎、码垛、缠绕等一系列包装工艺,可大大缩小包装物体积,节省包装材料,同时起到提高货位利用率和运载率,减少物流费用的作用。
1.3应用领域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各行业生产自动化要求的提高,包装机械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包装设备在食品、饮料、医药、化工、家用电器、造币印钞、机械制造、仓储物流、建筑材料、金属制造、造纸印刷、图书出版等行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包装行业发展现状、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2.1市场容量
从包装设备需求额分析,全球包装设备的需求已从2004年的241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28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31%。预计未来仍将以5%左右的速度保持增长,到2019年将达到445亿美元的需求规模。
图1 全球包装机械行业市场需求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食品与包装机械工业协会统计数据
从全球市场需求来看,食品、饮料、医药和化工行业是包装设备最主要的下游市场。2009年食品、饮料、医药和化工行业对包装设备的需求分别约占包装设备总需求额的43.4%、17.7%、12.5%和7.6%。尽管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包装机械行业需求仍然实现增长。
未来几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包装设备销量的增长将成为全球包装设备发展的推动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包装设备的需求将构成世界最大的市场之一;亚洲其他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例如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对包装设备的市场需求也会获得较大的增长;而在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尽管包装设备的市场需求增长速度低于发展中国家,预计未来仍将获得反弹。
中国包装机械行业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包装机械在我国属于新兴行业,起步较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机械工业中的十大行业之一。2006年至2013年,我国包装机械行业市场需求从182亿元提高到56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68%。
图2 我国包装设备市场需求以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数据来源:中国食品与包装机械工业协会统计数据
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带动了国内消费增长,2006年至201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7.64万亿元增加至26.24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6.68%,为食品、饮料、医药、化工、家用电器等包装设备下游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同时,随着居民消费能力、健康意识的提高,新包装材料、包装工艺和包装样式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因素,为国内包装设备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此外,随着我国人力资源成本增幅较大,部分地区出现用工荒现象,2006年至2013年期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从24,262亿元增加到93,06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17%。劳动成本上升的外在压力迫使企业调整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和机械设备代替人工,通过自动化生产提高劳动效率,从而消化劳动成本上升的不利影响。通过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实现规模化生产,巩固并提高市场份额。
2.2行业利润水平变动趋势及原因
国内包装机械行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市场竞争比较充分,行业利润率总体水平稳定,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和市场,利润水平各不相同。少数具有较强研发能力和技术积累,具备品牌优势、规模优势的企业才能不断地为市场开发出新产品、提供功能多样的包装单机设备及智能包装生产线,服务于中高端市场,平均利润率相对较高。相反,大多数企业在产品较低端、同质化较高的竞争领域,由于供应商众多,企业规模较小,竞争激烈,并且多数从事某一领域的单一产品,综合化、集成化程度不高,使得大多数包装设备生产企业的利润率相对较低。
2.3行业竞争格局
包装机械行业是涉及多学科、跨领域的综合行业,由于其下游行业使用环境、生产工艺、包装材料、被包装物形态各异,供应商须根据客户个性化的需求量身定制相应的包装单机设备或生产线。德国、美国、意大利等制造业发达国家生产现代化水平位居全球领先地位,其包装设备以产品序列全、更新速度快、领先的研发设计能力、先进的加工制造能力获得了国际范围的品牌影响力。以德国克朗斯、德国博世、德国KHS等为代表的国际知名包装设备企业,通过提供大型、成套、高精度的单机设备和智能包装生产线,占据了世界包装机械市场的主导地位,也占据了我国高端包装设备市场的主要份额。
由于受到资金、技术、人才、经验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国内从事包装设备生产的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截至2010年末,我国共有包装设备制造企业3,600多家。根据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统计,截至2014年2月,规模以上企业共计259家,其中中型规模以上企业24家,国内包装机械行业中生产规模大、产品档次高的企业为数不多。数量众多的本土企业由于研发能力不强或者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稳定性差,主要生产低水平、功能单一的包装设备,市场竞争力普遍不强。随着包装设备下游行业现代化加工
和规模化生产的要求不断提高,该类企业将难以满足包装设备高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智能化的发展要求,在低端市场的竞争压力将日益加剧。
3 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3.1有利因素
3.1.1下游行业发展迅速,带动包装机械需求
包装机械下游应用广泛,主要服务于食品、饮料、医药、化工、家用电器、造币印钞、机械制造、仓储物流、建筑材料、金属制造、造纸印刷、图书出版等众多领域的生产加工和仓储物流环节。近年来,受益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消费升级,居民消费水平大幅提升以及消费意愿的增强,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高速增长,2006年至201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68%,并将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6年至2013年期间,我国的食品、饮料、医药和化工行业销售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1.67%、21.32%、23.43%和20.81%,包装设备作为下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下游行业中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均得到大幅提高,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3.1.2产业政策大力支持
包装机械行业直接服务于企业的生产过程,以及产品向消费领域转移的仓储物流环节,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包装设备尤其是高端包装设备的自主研发及产业化一直是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发展对象,重点向着高效化、柔性化、大型化、个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3.1.3技术水平不断成熟
我国包装机械行业起步较晚,发展初期在研发、设计、生产等方面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下,在下游行业良好发展形势的刺激和带动下,包装机械行业经历了从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到自主创新的过渡,如今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和产品体系,取得了多项技术成果,在工艺流程的自动化程度、产品的适应能力以及成套的供应能力等关键领域实现了较大的技术突破,部分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领先水平。长期以来,以智能包装生产线为代表的高端包装设备主要依赖从国外进口,而国内包装设备技术水平的提升已逐步改变这种局面,进口替代效应初步体现,部分产品开始出口到德国、美国、意大利等制造业强国。
3.2行业前景广阔、市场容量巨大
除食品、饮料、医药、化工行业外,包装设备还被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造币印钞、机械制造、仓储物流、建筑材料、金属制造、造纸印刷、图书出版等众多领域,成为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安全性的重要力量。以家用电器领域为例,受益于国家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补贴等政策鼓励、资金投入、财税优惠等多个方面的扶持,同时随着技术、生产体系进一步完善,家用电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并保持快速发展态势。2006年至2013年期间,家用电器批发销售收入从1,888亿元增长至8,44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3.85%。家用电器单位价值较大,并且在运输过程易受到损害,自动化包装设备可以有效减少其生产和物流过程中的破损率。以电视为例,如今电视已经进入平板甚至3D平板时代,屏幕较为脆弱,性能稳定的自动化包装设备将有效保障其包装及仓储物流的安全。包装设备在造币印钞领域也有深入应用。我国的造币印钞由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负责实施,是国家法定货币生产企业,生产自动化、精细化程度高,在检重、定位、光边、裁条、装袋、封签、残次品剔除、图像检测处理等方面采用先进的包装设备来替代人工,设备主要向国内外的高端供应商采购。
国内消费支出的增长、人力资源成本的提高、规模化的生产要求和对新产品的需求等有利因素都在刺激国内包装机械市场的发展。同时,包装设备所具有的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降低包装成本等一系列特点,促进其在下游行业领域生产和仓储物流过程中的应用,使其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机械行业的分类范文3
关键词:逆向物流;农业机械拆解;标准规范
我国农业机械保有量多年的稳定较快增长,提高了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的精细化、高效化和现代化水平,有效促进了传统生产方式的科学转变。随着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增加,农业机械在全国各地被广泛使用,其更新换代的速度也不断加快,农业机械类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逐渐缩短。为了满足顾客的个性化要求,增加购买几率,农业机械制造商和销售商在产品销售中普遍采用相对宽松而灵活的销售策略,使得其物流供应链竞争能力不断提高,行业稳步发展壮大。同时也应该看到,农业机械制造行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而随着全球性资源稀缺性问题的日益显现,节约能源、材料循环利用等开始成为农业机械行业逐渐关注的热点方向,逆向物流和废弃物物流的问题也因此受到了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相关企业和学术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的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仍处于初始萌芽发展阶段,相对其农业机械正向物流其行业发育程度较为弱小,废旧农业机械再利用率、回收率、环保水平都比较低,行业竞争比较混乱无序,各级政府对回收废旧农业机械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并不完善。尽管我国相关部门逐步制定了一系列相对零散的政策来规范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总的看来我国在构建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网络体系方面,仍较为落后。论文在详细阐述了农业机械和逆向物流的相关概念和涵义的基础上,在认真的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行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如何合理优化现有的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系统,提高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供应链服务效率和行业效益,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和行业发展的参考路径。
1农业机械逆向物流
1.1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总量规模的发展壮大,农业机械制造业和流通市场也以年均10%的速度态势稳定成长。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11749.9万kw,拥有的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为74.5万台和136.9万部,小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为187.4万台和219.1万部,农业排灌柴油机数量为289.9万台;发展到2013年,对应的数据是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103906.8万kw,我国拥有的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为527.0万台和826.6万部,小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为1752.3万台和3049.2万部,农业排灌柴油机数量为1259.4万台[1]。农业部的相关数据表明,2014年全国农业机械的总动力达10.76亿kw,同比增长3.57%。虽总动力增幅有限,但是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达572.3万台、894.1万部,同比增长率都在8%以上,保有量增长率高于总动力增长率一倍有余,我国农业机械的应用仍然明显表现为配套化和大型化的趋势特点。伴随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我国的农业机械相关产业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2008年7月中国农业部(农业部第1062号公告)颁布并实施了农业机械分类行业标准[2],进一步规范了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对农业机械的分类及统计,提供了行业管理可参照、具备更高透明度的依据。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取得了最为辉煌的10a连增的成绩,但也应清醒看到,整个行业供应链仍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不均衡,农业机械制造和流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报废农业机械并未充分融入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废弃和报废农业机械回收业并未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1.2逆向物流的涵义
国外学者对逆向物流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出现在学术文献中是“逆向流”、“逆向渠道”这样的定义。美国的Stock(1992)首先提出了“逆向物流”的定义,将逆向物流概括为:这是一种集合了产品回收、物料再循环、回收再利用报废产品、维修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Carter(1998)结合循环经济理论,给出逆向物流的进一步定义:是物品在渠道成员之间的反向流动,企业在这一流动过程中为了获得环境保护上的优势,对其中再循环利用的物料进行有效的管理[3]。相对而言,我国对于逆向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晚。2006年颁布并实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给出了逆向物流的权威定义:逆向物流也称反向物流,是物品从供应链下游向上游的运动所引发的物流活动[4]。广义的逆向物流包括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通常回收物流是指退货、返修物品和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从需方返回供方所引发的物流活动。废弃物物流定义为: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的物流活动。相比2001年的《物流术语》,新版物流基础术语明确了物品是经济活动中实体流动的物质资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回收品以及废弃物等。对于农业机械行业而言,逆向物流一般是指废弃物物流,报废的农业机械虽然是在农业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适用价值的物品,但仍有再利用的潜在价值。
2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现实意义
农业机械行业实现逆向物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人口大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但现实情况是我国国土范围内人均资源占有量仅是世界人均水平的58%,后备资源储存严重匮乏。由于大量资源的粗放型使用,我国的资源利用率较低,因此节约资源,实现循环经济势在必行。农业机械制造业是高能耗产业,面临日益减少的资源,逆向物流的实现是十分必要的举措。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开展为报废农业机械的回收和再利用架设了桥梁,节省了社会资源。农业机械逆向物流也是行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实现顾客价值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对报废的农业机械进行重新拆解,将可在循环的废旧材料回收利用,可再使用的零部件翻新,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缓解制造业企业当前所面临的成本压力,提高企业在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树立环保意识,提升企业形象也是必要和关键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对逆向物流给予重视,把报废农业机械的回收工作做好,体现了企业高度社会责任感,塑造企业的绿色形象,提升客户的满意度,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2.2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瓶颈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开展了报废农业机械的回收拆解企业升级改造示范试点工作,力争通过政府先行资金引导、市场规范运作整合等措施来发挥农业机械逆向物流业的规模效益,推动相关企业做大做强,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效率低、小而散、竞争无序等特点没有得到实质性改观,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2.2.1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标准缺失的制约
我国目前除拖拉机规定不得使用超过9a外,没有规定其他农业机械的使用期限。农业机械分类行业标准将现有的农业机械共分14个大类,57个小类和276个品目,拖拉机保有量只占到农业机械保有总量的30%左右。对于数量巨大的配套农业机械而言,只有新疆、江苏等少数省份以政府文件的形式规定了非强制性的农业机械报废标准。行业规范的兼容性不足,市场、技术标准的缺失,成为制约农业机械逆向物流产业链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2.2.2行业管理政策和发展规划引导的制约
我国《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将“城市矿山”示范工程列为重点工程,从技术创新、环保达标、管理规范、产业集约、辐射功能等几个方面来推动城市废旧物品回收拆解工作,从而带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对于幅员辽阔的农村,尤其是针对每年数百万台(部)的报废农业机械,相关政策几乎是空白的。如果实施更加积极的财税政策先导,金融、土地、招商等综合配套措施并进,带动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具有宏观意义,同时对制造企业等微观方面也具有正向作用。
2.2.3农业机械行业重视程度的制约
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制造企业把重心放在正向物流上,而在逆向物流方面,企业还没有充分的投入热情,部分甚至是直接在正向物流的运输基础上开展逆向物流的运输。我国现有的农业机械回收物流企业拆解设施设备条件差,工艺粗放落后,材料回收再利用率极低,行业发展相对滞后。
3促进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发展的建议
3.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构建再制造逆向物流网络
参照废旧家电逆向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针对整个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的地区发展不平衡、体系不健全、市场竞争混乱等情况,尽快出台统一的优惠政策和实施细则,支持全产业链的规模发展,构建集回收点、检测中心、选址、和回收数量监控一体化的农业再制造逆向物流网络体系。
3.2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打造逆向物流云平台
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回收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复杂的过程,单一企业信息既可能无法满足实时的信息需求,又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建立起企业间大数据共享的云平台,使行业内的交流便利,信息传达及时,同时又节约了社会资源与劳动力,实现共赢的目的。
3.3优化管理运营模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农业机械逆向物流企业的技术改造,引进对报废产品的检测和拆解处理所需专业设备,建立起适合的管理模式,对员工进行专业化、知识性培养,建立起激励、协调机制,逐步完善企业的集成化管理,不断提高其物流服务绩效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4[EB/OL]./.2015-03-18.
[2]NY/T1640—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行业标准:农业机械分类[S].
[3]Carter.ReverseLogistics:areviewoftheliteratureandframeworkforfutureinvestigation[J].JournalofBusinessLogistics,1998,19(1):85-103.
[4]GB/T18354-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S].
机械行业的分类范文4
关键词:机械发展;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素有“工业的心脏”之称的机械工业是其他经济部门的生产手段,也可以说是一切经济部门发展的基础。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就是其机械工业发展的水平,它对促进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机械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国民生活水平,然而机械工业在生产过程中也给我们生活的环境带来了许多污染:产生大量污染大气的废气、污染土壤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同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还产生噪音和不必要的振动。
1、我国机械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业、建筑、化工等行业的发展都突飞猛进,在以上各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工程机械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机械的发展已经成了各行各业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非常重视机械行业的投资建设,大力加强机械行业的发展,各类工程机械的生产以及应用都在不断增长。但是,目前我国的机械发展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部分机械设施的性能、寿命等都不太完善,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机械发展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机械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生产的某些机械产品技术含量高,性能优越,能够满足国际的生产需求,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机械产业的发展中,我国抓住了市场机遇,大幅度的提高了发展程度,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机械产业的高速发展,能够促进各行业经济发展,带动国民经济发展,使得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增强。
3、机械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近年来,我国机械产业高速发展,但是伴随的问题也非常严重。某些机械发展虽然带动了国民经济发展,但是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也很大。机械设备在运转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危害动植物和人身安全的事情也经常发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非常不利。
3.1废气污染
某些机械设备在运转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害的废气,众所周知,机械发展中产生的废气污染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很大。例如农业机械中的废气污染问题,大多数的农业机械装置使用柴油机,而柴油机的最大问题就是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碳烟固体粉尘等。在这些废气中,二氧化碳容易加剧当前的温室效应,全球变暖问题加剧。这些废气中毒性比较强的当属碳氢化合物,例如一氧化碳,对人的身体都有很大的危害。氮氧化物能够进一步形成臭氧,其氧化性极强,不仅对人的呼吸系统有很大的危害,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都有很强的阻碍作用。其他废气也是如此,对人的心肺和其他部分都有或多或少的危害,有的危害甚至是长期的,总而言之,机械发展中的废气问题非常严重,急需解决。
3.2废水和固体污染
在机械发展中,某些化工机械和农业机械设备存在很大的废水和固体污染。在某些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中,有许多机械设备出现漏油现象,主要是柴油、机油、齿轮油、汽油、液压油等油料。以上机械设备的漏油问题,不仅浪费了油料等资源,而且对于土壤资源和水资源都有很大的污染危害,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
除了漏油现象,当今机械发展中还存在其他问题,例如废油问题。在农业机械装备的日常保养中,用于清洗配件的油占住燃油的比例不小,可以说是一个小的石油资源。而日常工作中用于清洗机械配件的废油,只有很少的部分能够回收,大部分的废油直接倒掉。被倒掉的废油容易流入河水中,污染了人们依赖的水资源,也有的废油直接被土壤吸收了,这样一来,土地资源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3.3噪音污染和振动危害
在过去的几十年,机械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噪声问题尤其突出。但是直到目前,我国还没有对机械设备的噪声污染问题作出一项明确的规范限制条令。在国际的机械市场竞争中,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机械噪声污染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并且控制噪声问题的能力也处于劣势地位。噪声污染的问题严重,其危害性也比较大:其一,机械设备在运转的过程中,其噪声问题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日常工作生活,对人们的身心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二,不仅是对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危害,对于操纵机械设备的工作人员也是如此。操作机械设备的工作人员长期处于噪声污染中,噪声污染问题对其身体健康影响严重,最明显的就是工作人员的听力系统受到严重的干扰,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威胁;其三,振动是机械设备产生噪音污染的主要原因,但是振动也会引起其他问题,一些机械设备中的配件容易发生疲劳及损坏现象,因此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
4、解决机械发展中产生的污染
4.1提倡绿色设计与优化设计
在机械行业的发展中,出现以上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应当采取措施尽量减少以上问题的危害性。在机械设备的设计中,要提倡绿色设计,并且优化设计。机械发展中的绿色设计非常关键,能够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资源,做到不浪费,更环保。因此,机械发展中的绿色设计能够使所设计的机械设备与环境相协调,包括机械设备的材料选择,机械设备的回收利用、废弃物的可再生及回收利用、机械设备的安装拆卸设计等。机械设计中的绿色设计,能够使得机械设备在生命周期过程中实现经济、环境以及技术的最好结合。
4.2加快先进制造方法的研制
在机械设备的发展中,与绿色设计统一的还有先进的制造技术。在机械设备制造过程中,要保证机械设备在工作运转的过程中,合理利用资源,达到最小环境污染。首先,在机械设备制造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绿色环保和节省材料;其次,先进的制造技术还要努力实现机械设备的数字化、自动化、集体化、网络化等先进技术。先进的制造方法能够节省资源、减轻机械设备使用中的各种污染问题,有助于实现机械设备的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4.3做好废弃物循环利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机械生产难免会产生废弃物,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做好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应当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好机械生产中的各种污染,使得机械行业能够实现绿色经济、高效率的快速发展。在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中,要努力做好工业“三废”的绿色处理,使得在机械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能够变废为宝,循环利用。这样一来,在机械生产中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也能减轻,并且还能保障人们的身体及精神健康,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机械行业的发展中,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非常重要,应当加强落实。
5、结语
在现代化生产中,机械行业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也是发展非常迅速的行业。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严重的问题,影响着环境质量和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关键的,应当在设计机械设备时提前考虑到问题的严重性,优化机械设计;使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减轻资源浪费现象;同时,在机械设备的运转中,要处理好环境污染问题,对于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要妥善处理,争取变废为宝,实现循环利用。在机械行业的发展中,要认清当今的发展趋势,采取各种有利措施,来适应节能减排的要求,发展绿色环保的机械行业。
参考文献:
机械行业的分类范文5
关键词:高职;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198-02
一、引言
过去十年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受惠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工程机械的生产制造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涌现出了一批像三一、中联、徐工这种年产几百亿的大型企业。自2012年上半年,工程机械行业整体环境不容乐观,各大企业均面临着巨大压力,七成主流工程机械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大幅下降,行业进入不景气通道。各工程机械企业纷纷寻求战略转型,开始把目光瞄向利润巨大的后市场,并努力寻求进入后市场的切入点。目前我国工程机械主要产品500多万台的市场保有量催生了一个潜力巨大的服务、维修、配件市场,给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销售企业带来了难得的机会。随着行业内的各个企业开始步入后市场,给高职的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高职院校的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如何根据行业企业的新形势来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便成为了各高职院校寻求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头等大事。
二、高职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一)专业人才定位
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定位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与工程机械企业的资源对接,该专业应对接工程机械行业和产业的飞速发展,促进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实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企业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校企共同打造适合工程机械行业和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和技术营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专业人才定位就要求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学生既需要懂工程机械产品,对工程机械主要产品的型号、结构、原理、性能非常熟悉,还要懂销售,能熟练掌握销售流程、销售话术与销售技巧。专业的设置主要定位如下:
1.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即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修养,善于沟通,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吃苦耐劳,抗挫折能力强。
2.具有较强职业能力。即工程机械故障检测的能力、工程机械故障诊断及维修的能力、工程机械技术服务的能力、工程机械整机和零部件销售能力等。
这一定位就要求学生们不仅能够适应社会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掌握关于工程机械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工程机械技术服务和销售两方面的能力。只有在此基础上培养的人才,才能既实现跟行业产业的无缝对接,又能够符合高职院校开设此专业的实际要求。
(二)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高职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要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体现“职业性、开放性、时效性”,突出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程体系构建要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课程体系要依据专业服务对象的不同进行设计;课程体系构建要遵循时效性原则,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整个工程机械行业形势严峻,整机销售利润大幅下降,行业竞争激烈,各工程机械企业纷纷寻找进入后市场的通道,这使行业格局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工程机械后市场由设备维修及保养、配件供应、租赁、二手机流通和再制造等部分组成,这就意味着未来的工程机械市场在维修、技术服务、配件供应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将很大。这跟中国工程机械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整个行业的利润全部集中在整机销售,市场对销售人才的需求缺口非常大的情况截然不同,因而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也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随时灵活地调整。根据市场的新情况,调整课程结构,将重心放到技术服务课程上面来,同时广泛地开设故障诊断、维修、二手机评估等课程,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为了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应该组织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与专家和企业的一线精英一起,针对工程机械后市场中的维修、配件供应、租赁、二手机买卖、再制造等岗位,采用访谈、问卷、研讨、论证等方式进行岗位分析。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工作任务出现的频繁程度、重要性以及所能承载的知识与技能水平,确定本专业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再由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三)高职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岗位能力分析
根据工程机械后市场各职业岗位以及对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各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前提,然后再通过对各项能力的要求分析,确定各职业岗位对应需要学习的课程。
(四)课程体系建设方法
各高职院校的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根据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行业重心从前市场向后市场的转移和工程机械后市场中相关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构建以工程机械技术服务能力培养为主线、技术营销能力为支撑的“模块化、进阶式、创新型”专业课程体系。以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技能点及相关知识点为核心,根据工作任务的系统性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考虑教学的可实施性,开发、整合课程,形成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技术课、专业拓展课程和公共任选课组成的课程体系。
三、结语
高职的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行业新趋势的出现,企业对人才培养新要求的提出,专业课程体系也必须不断调整,不断地进行建设,这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就业岗位的对接,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磊.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J].科技经济市场,2011,(2).
[2]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
[3]叶志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18).
[4]顾晓东.工程机械检测与维修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7,(1):30.
[5]郑伟,等.依托地方资源,培养合格汽服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J].科技管理研究,2010,(13):192-195.
[6]吴建华,常绿.工程机械服务工程专业主流教材建设思考与实践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09,(7):112-114.
机械行业的分类范文6
关键词:测量与进给 数控系统 机床进给结构 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H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061-01
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机械行业又是制造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前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当中,生产与运作的现代化成为机械发展的主题,机械的测量与进给在机械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它所包含的伺服系统以及滚珠丝杠等部件也是机械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机械的现代化要求车床工作中具备先进的操作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对机械的生产运作的合理的规划与系统的指导,保证车床的合理有效运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国的机械行业得到有效地发展。
1 测量与进给机械系统设计特点
通过研究发现,测量与进给机械系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结构严谨,联系紧密
加工中心进给系统的机械结构中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各环节紧密相连,形成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其主结构是由伺服电机通过驱动滚珠丝杠旋转,使得丝杠上的丝母做横向或纵向位移,工作台与丝母连接在一起,通过位移传感器对工作台的位置随时侦测,形成闭环的反馈,推动伺服电机有条不紊的运作。滚珠丝杆螺母副可以促使电机的转动转换成工作台的直线运动,从而使得导轨保证了工作台直线运动的精度和动作的灵敏度,保证了进给系统的有规律、有效地工作。
1.2 人工控制减少,自动化加强
当前测量与进给系统的运作主要依靠数控技术。利用人工进行操作的成分逐渐减少。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如今已经广泛运用到测量与进给系统之中。数控技术与现代制造业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与进给系统的广泛结合形成了一种高精度、自动化的机床,它的多工位刀塔或动力刀塔,可以加工多种立体物件,如直线圆柱、斜线圆柱、圆弧、各种螺纹,等等。其中人工操作只有任务输入,大部分是依靠数控自动化来完成。
1.3 国际化趋势加强
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是时代的一个显著的主题,而技术发展与国际接轨也是机械进给系统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由于中国发展较晚,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机械技术领先于中国,所以,中国进给系统的更新与发展离不开借鉴和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国际先进人才与技术不断引进中国,机械生产的测量与进给技术国际化日益加深,中国的测量与进给机械系统技术与国际化逐渐接轨。
2 测量与进给技术设计方法探析
2.1 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
数控技术是各行各业应用最广泛的一项技术,它可以将数字化深入地融入进行业发展之中。数控车床与车削中心,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车床。传统的机械加工都是依靠手工对车床进行操控进行作业,利用肉眼对卡尺进行标准测量从而完成工作。当前数控技术的融入,使得进给机械系统得到了充分的自动化发展。数控技术主要依靠电子计算机对数据的测量,将机械运作的尺度精确到位,促进车床工作的准确无误。所以对测量与进给机械系统的设计离不开长期持久的对数控技术进行融合应用。
2.2 伺服电机的严谨筛选
步进电机是一种离散运动装置,它和现代数字控制技术在本质上有着直接的联系。伺服电机作为一种补助马达间接变速装置,可以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在数控进给系统之中,对伺服电机的筛选工作是其前期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伺服电机转子转速受输入信号控制,并能快速反应,可以将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所以,伺服电机的选择关乎着整个进给系统的成败,是测量与进给系统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工作。
2.3 导轨结构的严谨设计
在进给系统中常用的导轨有滑动导轨、滚动导轨等几种导轨,在进给系统中对导轨的选择也是进给系统中关键性的工作。滑动导轨的产生的摩擦比滚动导轨产生的摩擦力要大得多,所以要保证对导轨的有效、合理的选择。一般对直线滚动导轨的选择比较多,它的突出特点是零间隙,可以由导轨体和滑块对车床进给进行有效地协调和运作,对导轨长度与选型的选择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合理地选择可以保证机械测量与进给工作的高效运转,可以保证工作质量,缩短时间,节约成本。
3 结语
随着国际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也逐渐加快了技术的更新换代。作为制造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测量与进给系统的现代化设计走在了现代更新设计的前沿,换句话说,机械测量与进给系统是否可以得到有效地更新换代,直接关系到了制造业的发展与否。数控技术的深入与精确的推算无疑是测量与进给技术发展的趋势。推动测量与进给系统的升级与发展,深入实现机械制造业的现代化是一项艰苦而又漫长的路,推动各方面综合发展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