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商业价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博的商业价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博的商业价值

微博的商业价值范文1

虽然我这次没时间参加这次会议,但得知一不小心自己还得了个“科技观察领域的V影响力人物奖”。不过,我更关注的是新浪在微博发展战略上的变化——打造垂直力。

一,新媒体被微博突出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V影响力峰会#上,微博CEO王高飞发表的演讲的标题是《新媒体的黄金时代》,听说还成立了一个什么“微博新媒体学院”,这不能不引起我这个专门研究新媒体的人的重视。

其实,微博本来就是一个新媒体平台。王高飞也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社交产品和移动新闻平台快速普及,媒体机构和个人作者都加强了移动新媒体平台的经营,也有多个移动新媒体平台推出扶持政策。

王高飞认为,用户阅读终端向手机转移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但内容仍然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媒体的发展也仍然需要品牌价值、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来支撑。

不过,这次王高飞提出的“三个不等于”倒是引来不少目光:平台的流量并不等于作者的品牌价值,访客不能完全等同于用户价值,收入也不能等同于商业价值。

那么问题来了:所谓的品牌价值、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怎么衡量?微博给出的答案是:为了客观评价垂直领域作者的影响力,微博推出媒体势力榜和V影响力榜。并称,这“将推动移动时代新媒体影响力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和客观”。

“媒体势力榜”由微博联合“新媒体指数”推出,主要从发博量、阅读量、互动量等维度对媒体机构的社交影响力进行评价。

“V影响力榜”由微博联合“新榜”推出,主要覆盖除娱乐明星外的所有垂直领域,评价标准包括博文阅读量、互动量以及打赏、付费阅读等商业化指标。

这至少表明五点:第一,微博开始逐步加深对自身新媒体平台的理解;第二,微博开始重视自身新媒体平台上各类媒体影响力的评估;第三,微博媒体影响力的评估进一步与第三方展开合作;第四,互动量越来越重要;第五,重视垂直领域作者的商业价值。

二,垂直内容被微博重视

在上述微博对其平台上新媒体影响力评估中的“V影响力榜”可以看出,微博已经越来越重视自媒体的垂直内容。

实际上,微博2014年就启动了自媒体扶持计划。2015年6月15日,微博又宣布升级签约自媒体扶持计划。当时微博称,2015年将投入价值1.5亿的资源扶持签约自媒体,全力提升其影响力,并继续通过打赏、付费阅读和商业分成等手段帮助签约自媒体提高收入。

这次#V影响力峰会#上,微博又提出了“头部作者”的种类,即月均阅读量超过10万的微博作者。微博还公布了一些数据:

截止2015年11月微博垂直领域作者达到230万,同比增长一倍,覆盖47个行业。

月均阅读量高于10万的“头部作者”有25.3万,同比增长34%。

今年发博量同比增长64%,人均每天微博11条,博文阅读量同比增长83%,每条微博的平均阅读量达到9800次。

已经有10个领域“头部作者”的规模超过5000人。

也许很多人更关注的是这些自媒体的垂直内容究竟能为作者带来多少收益?微博也给出了答案:微博还给作者带来持续的变现能力。今年前11个月微博“头部作者”在微博上获得收入超过2亿,收入来源也更加丰富,仅粉丝打赏就给作者带来超过4400万收入,付费阅读推出不到半年,200多位作者也获得2800万收入。来自微博的广告分成收入也达到1.28亿。

或许这就是微博的“垂直力”,其中既要看其中垂直内容自媒体的数量,还要看他们的影响力,以及他们的收入(商业价值)。实际上,微博已经划分了47个一级垂直领域,有600多个二级标签,表明微博想把“垂直力”做细做深。

有的人一听到钱就来兴趣了。好吧,微博不仅告诉大家微博“头部作者”所获总收入已经超过2亿,还预测2016年微博上头部作者的收入将达4.1亿,微博给头部作者的广告收入分成将达2.1亿。这个可以有,不过这是观测,给大家一些想像空间,还要看目标能否实现。

三,自媒体与微博共生

有人问:为什么微博会在扶持创作垂直内容的自媒体上花这么多功夫?实际上,我认为这是微博认识到自己的新媒体平台不是自己一个人玩,而必须与众多自媒体及其他广大微博作者一起玩。

这不是简单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而是关系到微博自身的发展与利益问题,也是王高飞提出的重视“品牌价值、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原则指导下的战略部署。

有一个很朴素的道理是:网民来微博玩,看重的不是微博平台运营方,而是微博上各类作者的内容。而微博上种类产生垂直内容的自媒体的“垂直力”在其中绝不容小觑。自媒体强则微博强,自媒体弱则微博弱。

说得更直接些,自媒体的品牌价值有了,微博的品牌价值也有了;自媒体的用户价值高了,微博的用户价值也高了;自媒体的商业价值来了,微博的商业价值也来了。自媒体与微博是共生的格局。

微博扶持自媒体既是“助人为乐”,更是为自己的平台打造“垂直力”,最终在商言商,是为微博打造自己的商业价值而来。

在2015年11月的微博2015年第三季度财报中,微博三季度净营收1.247亿美元,上年同期为8410万美元。2015年第三季度广告和营销营收1.059亿美元,上年同期为6540万美元。

很明显,广告和营销是微博的收入大头。如果没有众多有品牌影响力的自媒体,怎么会有足够的用户量、流量及互动量?又哪来广告和营销收入?

微博的商业价值范文2

在过去的几个月,业内普遍的观点是看衰微博而看好微信,理由大致类似,不再用1234来罗列了。然而,在过去一两周,也有一些微弱的声音开始唱衰微信了。事情总是这样循环:当初他们怎么捧微博,现在他们就会怎么捧微信,现在他们是怎么砸微博,接下来就会怎么砸微信。

河流与泥沙

这让我想起淘宝。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搜索一下淘宝刚刚开始起步的时候的网络报道和新闻。多少质疑和否定的声音啊,譬如支付问题,网络欺诈问题,信用问题,物流问题等等。

好坏参半,看不清趋势的时候,只需要记住一个最本质的东西:任何东西,他的价值源头都是在用户需求。用户需求就像一条河流,而所有的问题就像河里的泥沙一样,只要源头还有活水源源不断的流下来,泥沙一样会被冲走,泥沙阻挡不了河流的形成。

几年下来,信用问题、支付问题这些泥沙都没有阻挡淘宝这条大河的形成,原因很简单,上游源头的活水实在太汹涌了,用户需求只增不减。微博也好,微信也好。同样的道理,什么时候是真正的危机?是上游源头的活水逐渐枯竭的时候。就像用户逐步远离CD唱片,就像用户逐步抛弃开心网和myspace,甚至像用户逐步离开PC。

一场不可逆的无痛手术

那么,你会彻底离开微博或者微信吗?

这几天在阅读《简单的艺术》,看到一句话深以为同:“一旦品尝过品质的滋味,便很难再回到平庸。”的确如此,互联网对用户的改造是一种无痛手术,一旦手术完成,就是不可逆的。用户一旦尝试过有微博的日子,便很难回到没有微博的时候了。同样的,用户一旦习惯了有微信的日子,便很难再回到没有微信的日子,除非下一场无痛手术的到来。

我们很难想象,PM2.5爆表的时候没有地方可以吐槽,受不公正待遇的时候没有地方可以宣泄,天灾发生的时候没有地方可以第一时间发出求助,去旅游的时候没有地方发刚刚拍的海景照,等等。一个已经被截肢的用户,你突然不给他拐杖,各种不适。

群居与独处

媒体时间的争夺?这似乎是市面上关于微信和微博竞争最为核心的观点。我想说,一个人需要群居,一个人也永远需要独处,群居永远无法取代独处,独处也永远无法取代群居。的确,人的时间是有限的,群居的时间多了,独处的时间就少了。但是独处不在于意图吃掉用户所有的剩余时间,去取代群体,而是当你想独处的时候,是来到此地而不是彼地。相比起微博来,QQ和电信运营商的竞争恐怕要更加激烈和直接,这三者都是在同一类时间上的竞争。

转折时刻

在科技发展史上,大部分产品/市场都有明显的二次增长曲线,新事物出现的开始,由于基数低,会面临加速度的用户规模增长,之后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增长的驱动力会由规模逐步转变为效率。从增量驱动下的粗放经营,到效率优先下的精耕细作,这个过程,几乎每个新市场新公司都会面临。据我的观察,淘宝的这种转折点是在2011年前后,百度的转折点是在2012年上半年。

微博现在的阶段,是处于迈向这个转折点的过程中,即使现在不是,也马上会面临这种转折点。微信目前的阶段很像两年前的微博,还处于第一个靠用户规模、增量驱动的阶段。这个转折点迟早会来临,到时候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而且,按照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这个转折点会来的比预料中的快很多。

人口红利稍微一放缓就开始唱衰,挺可笑的,还有好长的路需要走呢,微博也好,微信也好,淘宝也好,手中的底牌远远没有出光。

用户价值=商业价值

看衰微博的另一种声音是关于微博的商业价值,譬如“微博有很强的社会价值,但是没有商业价值”这种。

本质上,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某产品有高用户价值但是没有商业价值”之类的说法,商业价值是用户价值的源头,如果具备足够的用户价值,商业价值已经隐含在里面了,就好像一个硬币一样,有人头这一面,就会有字那一面。

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社交媒体都有这样一种印象:社会化平台的用户价值很大,但是变现困难,盈利很难。随即我们都可以举出很多例子,twitter、facebook、微博、人人网甚至早年的开心网等。很多时候,是没有找到一条适合的途径。

所有的货币化变现,本质上是对用户价值的一种交叉补偿和转移支付,用户不在此地支付,就在另外一处支付。譬如用户看到广告之后的购买行为,是免费获取媒体内容的一次转移支付,广告则是商家对用户注意力的一种货币化补偿。社会化媒体的变现困难,很大程度上是没有找到那个转移支付的“另一处”,怎么办呢?持续对用户价值进行二次售卖。

二次出售——货币化肢解

何谓二次出售?

简单的说,一个用户的需求是立体而多维的,通过内容的制造,把产品和服务直接卖给用户,是第一次出售。广义上的B2C,都是属于这种。

但是,在互联网的虚拟空间中,绝大多数的产品都无法做到第一次出售,很自然的出现第二次售卖:媒体通过制造内容,免费售卖给用户,创造用户价值,再把这些用户二次售卖给广告主,实现变现。这是传统的广告模式,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广告模式依然是最重要也是最经典的模式。

第二次售卖的背后,隐含的是对高度中心化、强媒体属性的要求,广告一投放,一击即中(传播学中的枪弹论),路径可控制。但是,在社会化媒体崛起的浪潮中,去中心化、路径不可控成为新的特点,这些导致了二次售卖模式背后的基石出现坍塌,很多媒体尽管名义上还叫媒体,但是媒体的属性已经淡化。所以,我们看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社交媒体的广告模式的变现一直不佳。

微博的商业价值范文3

央视春晚与微博的“让红包飞”台网联动新尝试,透过预热期、直播期、播出后期三个阶段持续传播,让马年春晚吸引了更多年轻用户的参与,也让话题更持续。贯穿整个播出周期的新媒体创新,马年春晚与微博进行的台网联动新尝试,不仅给马年春晚带来了可观的全媒体收视率,为整个电视行业提供了参考;同时通过“让红包飞”的活动也让更多企业基于微博平台互动实现了春晚商业价值最大化,获得了千万广告收入。

作为微博年度回馈用户的大型活动,“让红包飞”与春节的氛围得到了很好的融合,让用户在玩微博的同时得到更多的实惠和喜庆。因此,今年央视春晚与微博依托“让红包飞”活动开展的台网联动新尝试,让活动成为千家万户年夜饭上的一道大菜,成为春节的新民俗,让人们看春晚、微博拜年、让红包飞一样不少。

春晚是用来吐槽的,微博是用来承接吐槽的,尤其对于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年轻人来说。马年春晚全程三个不同时期推广活动借助微博不断推动官微矩阵与用户沟通,并透过利用微话题便捷性,透过春晚相关话题运营,吸引用户关注讨论,同时央视还以二维码、新浪秒拍等潮流创新运用融入,帮助观众实现电视与手机、电脑等跨屏互动,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群的参与。根据微博数据显示,所有参与到春晚讨论的微博网友中,80后和 90后成为生力军,90后所占比例更是超过一半,为春晚注入了新鲜力量。

而为了更好延长节目生命周期,从2013年7月开始,央视与微博的“矩阵式官微播报+跨屏互动”预热引发讨论热度,到播出期间的“官微立体式直播+有奖互动+明星效应”方式,让传播达到顶峰。再到传播后期电视与微博之间形成的“话题延续讨论+节目微博深度捆绑”深度打通方式,不断刺激和鼓励网友再次参与到话题讨论,并透过央视新闻联播等王牌节目话题植入,为网友带来极大的参与感,使得春晚的讨论从除夕持续到元宵节,讨论总量超过1.66亿次。

正是借助微博这一社交媒体的使用,使得马年春晚“让红包飞”这一活动,单在除夕晚上就有3447万名微博用户参与了春晚互动,互动量(原创、转发、评论、点赞)达到6895万条。而马年春晚与微博“让红包飞”台网联动商业模式新尝试,也让社会化媒体的大事件营销价值得到彰显,不仅吸引更多企业基于微博平台互动实现春晚商业价值最大化,获得高达数千万广告收入,更是培育了国内品牌商进行实时营销的习惯。

微博的商业价值范文4

CIG (北京新意互动广告有限公司) EPR事业部总经理邓继民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微博本质上一方面是平台,产生内容;另一方面是通路,能够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连接,达到沟通的目的。而新意互动所倡导的数字品牌和效果营销,正是与微博的平台和通路的特性紧密结合起来的营销概念。

内容至上,微博最浅层次营销

微博平台的开放性特点决定了广泛的受众面积,品牌的潜在客户为数众多,所以企业瞄准了微博的平台优势,通过品牌与用户之间的深入沟通吸引潜客和受众,使其认识到品牌的价值,进而展开沟通与互动。

但是,很长时间以来,公众乃至品牌运作人员对待微博的态度是“淘金”,当大家都蜂拥而至微博这座金矿的时候,只有少数人赢得了微博营销这场战役的胜利。时至今日,微博依然倡导病毒化运作,或是内容至上,殊不知这些只是微博营销最浅显的层面。微博诞生至今,有一句话非常贴切的形容了其发展现状——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微博营销人员秉承着这一“武林秘籍”,将内容奉为微博营销的关键所在,毕竟只要出现吸引人眼球的内容或者创意,就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抓住所有人,赢得受众。段子的红火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背景。

“但是对于品牌营销,最关键的是如何将微博营销的结果落地到品牌?”邓继民说道。企业更多需要思考的是,首先,如何利用最好的方式实现微博的集客效果,吸引潜在的客户;其次,通过前期对目标受众和粉丝进行精准的分析,利用营销漏斗将能够产生商业价值的人群沉淀下来;再次,与这部分人群进行深入有效地沟通互动,实现口碑传播,为品牌创造真正的价值。

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微博营销价值的最大化。

未来能否赢得微博营销战役的关键点在于微博运营——考虑品牌粉丝在哪里?行业内优质的账号需要运用何种体系进行运营?

“拳击手”更能做好微博营销

采访过程中,邓继民表示,微博就像一个江湖,是一个复杂的大社会,大号、红人、各种各样的监管机构、政府等各色人等组成了偌大的江湖体系。在微博江湖里,企业品牌如何处理关系,把那些能够实现商业价值的人群划分到企业圈子中,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泛微博矩阵,如此运营会实现效果最大化;其次,利用微博的平台和通路的特性,实现数字品牌和效果营销——技术化的运用、数据化的运用;在内容上,根据目标受众进行精耕细作,实现整合。

邓继民用打拳击来形象地比喻微博营销的体系化运作。“除了正确的战术,这是品牌和策略方面的事情,还要有速度、力量和技巧,一个都不能少。”

首先,品牌是否具备绝佳的反应速度,与消费者进行最及时、最有效的沟通;其次,品牌所设定的内容和采用的表现方式,是否有实际的力道作用到其消费者?再次,微博营销的运营是否具备完善的操作技巧?以上均取决于经验和内部平衡的问题。

与内容和创意等前台的、属于团队管理范畴的东西相比,运营管理属于偏后端层次的内涵层次,而这正是微博营销成败的杀手锏。

以内容为基础的微博营销中,内容传播相当重要,而邓继民更看重的是内容的来源——体验的变形,好的内容必然与创新性的体验紧密连接。例如,结合当前的时事,或者变换一种角度,核心内容不发生本质改变,但是展现的形式存在多样化。

微博的商业价值范文5

关键词:微电影;广告;媒体;营销;流行

2011年是微电影流行元年,网易公司在2011年4月份的时候启动了首届微电影节之后,微电影便开始愈发的炙手可热,微电影也显示出了巨大的商业前景和商业价值。用拍电影的方式来讲诉企业、品牌的故事,以这种拍电影的方式来讲做广告,或许是一种避免观众生厌的有效方法。

1 当前我国微电影走红的原因

(1)阐述企业的故事太难。一些企业想要通过阐述自身故事的方式来做广告,传统的广告,阐述品牌故事的方法让观众生厌或是提不起兴趣,企业和广告商都在寻找一种更加让观众所能接受的方式来阐述,所以选择了通过拍微型电影来阐述企业的故事,在故事情节内植入软性广告,以此来达到宣传企业品牌的效果。在未来,它的商业潜力将是不可估量的。

(2)电视收视群体在变老。如今是个网络盛行的时代,网络是个更加宽广的世界,传播的范围也很广。如今的年轻人大部分选择了网络,电视的收视人群渐渐老龄化。网络的普及率越来越高,80后和90后都生活在网络时代,对网络的熟悉程度也自然不在话下。电视收视人群在慢慢缩小,而电视广告的效益也随之而慢慢缩小,所以就出现了这种网络广告的营销方式――微电影,它所产生的商业价值,正在逐年递增。

2 我国微电影存在的一些问题

(1)剧情狗血、雷同点太多。如今,微电影虽然在我国盛行,但一部分微电影拍摄者只考虑到商业价值,没有考虑到微电影的质量。导致剧情相似点太多,雷同和狗血的情节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甚至一部分微电影的剧情是在挑战大众的智商下限,所以不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甚至导致观众产生反感情绪。

(2)一味追求商品的形象、标识的曝光量。微电影是一种商业广告,目的在于为企业做有价值的广告。但如果拍摄者不分场合的把企业、品牌、产品掺入其中,让观众只看到广告宣传,没有看到有深度的剧情。这样的商业广告显然是起不了应有的作用的,不但不会起到推广品牌的作用,还会让观众生厌。

3 微电影营销的特性

(1)草根性和平民化。过去的电影艺术是属于高雅的艺术形式,普通人很难参与进来。而现在,微电影的出现让电影艺术的门槛渐渐降低,摄像设备的价格也渐渐降到普通人也能接受的地步,它让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并且互相交流。即便是普通人,也可以参与电影创作和拍摄。而且网络和通讯越来越便捷,微电影传播的范围和影响也逐渐扩大。

(2)微博热炒。微博也是网络的新宠,而微电影在2011年走红以后,微博和微电影两者相互结合,利用电影的魅力和影响力,再加上微博、社区分享等媒体平台的快速传播,不但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还能为微电影造势。

(3)商业广告的特性。微电影作为一种短小、精悍的传播方式,在有吸引力的剧情里面植入广告,更加有利于诠释品牌、推广企业。微电影被要求既要有电影的文化底蕴,又要有广告的商业元素,这样才能成为一种好的营销宣传方式。它的情节要充满创意性,这样才能吸引观众和网民,并且要防止硬性植入广告,让观众只看到广告而看不到剧情,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只有将娱乐功能和广告功能同时做好了,才能获得巨大的点击率和广告收益。

(4)制作成本低廉。相对于传统电影来说,微电影的制作成本显得十分的低廉,不用豪掷几千上百万的资金,甚至不用请来明星参与。只需要靠近网民生活即可。一般来说,制作一部微电影少则花上几千元,多则能花上几十万。微电影的营销将会成大趋势,没有企业和投资商会忽视它的存在,因为它仍然有很深的潜力值得挖掘,它甚至让很多的广告商和影视投资商看到了“钱途”。

4 如何做好微电影的营销

(1)内容。很多的企业为了打响自己的品牌,选择了微电影广告营销的方式,微电影要想成功的传递品牌价值,就必须在内容上苦下功夫,情节除了要有一定的吸引性和娱乐性以外,还要潜移默化的将品牌的内涵和企业的精髓带出来。在内容的制作上必须追求精益求精,为了能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强大的后期制作和专业的包装都是少不了的。

(2)传播。传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如果不能放在网上进行传播,那么肯定不会有人知道它,所以它也就不能进行营销。没有哪部微电影会自行传播,影视投资方必须要制造一个很好的引爆点,和一个有效的传播方式,防止它在微电影大潮中被淹灭和埋没。

5 微电影未来的营销模式

微电影与商业是分不开的,电影制作方和广告商共同合作,在极短的故事内为企业和品牌植入广告,既要符合企业的要求,又要考虑观众的感受。很多人都认为,微电影只是一种广告形式。实际上,商业化仍然是微电影未来的营销和发展模式。

一位影视投资人称,在未来的几年里,将会出现一种无任何广告,只有剧情和故事的微电影。但这种微电影将会尝试点击收费的模式,观众的缴费可在电脑PC端,也可在手机客户端操作。虽然这只是一个构想,但未来很多影视人都会去探索和尝试这种方法。

6 总结与体会

微电影作为一种全新的广告传播方式,既给营销商带了商业价值,也给观众带来了惊喜。一位电影制作人说:“在未来,企业投资、渠道收费、用户收费,三者形成稳定的价值循环链,才是未来微电影真正走向市场化的标志。”因此,电影导演要懂得如何更智慧的将广告和电影将结合,才能制作更加完美的微电影。

参考文献:

[1] 汪磊.微电影营销,带着优质内容前行[J].现代企业教育,2013(1):5456.

[2] 刘君.“色彩营销”引发微电影新风潮――腾讯视频、联想、川制作共创九分钟电影[J].广告大观(综合版),2013(1):9797.

[3] 吴勇毅.微电影营销,你准备好了吗[J].中国葡萄酒,2013(1):118120.

微博的商业价值范文6

讯:自从网络推广成为一个行业以来,互联网的每一个变化都被推手们广为传颂,常规的网络推广手段经过几年的洗礼已经基本定型,无外乎就是邮件推广,博客推广,IM推广,分类信息推广等等,再好的东西用久了,也会腻烦,每个公司都做推广,用的手段都一样,一点新意都没有,微博的横空出世似乎给已经沉闷的行业气氛打了一针强心剂,耳聪目明的网络推广员们自微博来临时刻起就意识到,这种互动性极强的东东将成为企业营销推广的一部分。

2010年上半年,陆续有企业开始尝试着用微博进行企业宣传推广,但是,单独把微博拿出来用,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还是个困扰大家的难题,本来互动性挺强的工具,被企业当成了单向宣传的渠道,但是,仅仅靠每条十几个字的微语就能打动客户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直到2010年4月份,工信部亿玛客网络营销学院主办了中国首届微博大赛,打破了这种死气沉沉的局面,这次大赛以“微博因你而精彩,你因微博而不同”为主题,利用新浪,搜狐,腾讯,网易四大平台微博为载体,充分发挥了微博本应有的作用与功能,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微博,使用微博为目的,成功的将四大平台微博聚合,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比赛规则,将微博的营销功能推到了极致。本人有幸成为工信部网络营销学院邀请的嘉宾目睹了这次网络盛会。经过一周的激烈比拼,诞生了一系列的奖项,有最佳人气奖,以粉丝数计算,粉丝最多者为第一名;最佳微语奖,以微语的转发次数和评论次数相加,分数最高者为最终胜者;最有价值微博奖,以微博的商业价值作为评判依据,最有商业价值的微博,获此奖项。

这次微博大赛确实让我大开眼界,能将微博运用的如此出神入化,亿玛客网络营销学院绝对是第一家。这之后,我回到公司,开始策划如何用微博为企业做推广,经过一个多月的探索与尝试,我渐渐的找到了微博的营销之妙用。

微博的营销之道在于,让人们参与进你的“圈子”来,那么你就要分析,你想要什么样的人来参与,选“人”很重要,也就是我们的客户。不同行业的客户有不同的客户特点,比如说开宠物店的,就可以把宠物的靓照放在微博上,只要照片够“意外”,就不怕没人转发,转发的多了,关注你的人也就多了,再加上微语的“点精”,你的微博人气想不火都难啊。

最后再来说说这次世界杯期间微博的营销模式,比如新浪邀请黄健翔,李承鹏主办的“黄加李泡”节目,就巧妙的借助微博,好好的火了一把,黄健翔在节目开播的第一天就说大家可以竞猜世界杯最后的四强排名。一,只要评论我这条微博,写出四强顺序,如例:1阿根廷,2德国,3巴西,4英格兰。二,从现在开始72小时内回复有效。会以最先回复时间来计算前10位猜中者,送出XXX手机。这就是世界杯微博营销的第一炮。看着微博越来越火,我现在对微博营销充满信心,微博在下半年一定会有更迅猛的发展趋势,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亿玛客”们将微博变成营销的一大利器。(文/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