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实践课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劳动实践课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劳动实践课的意义

劳动实践课的意义范文1

上诉人(原审原告)吴某。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上海银行某支行。

吴某系1997年1月调入上海银行某支行, 1997年3月被聘为该支行行长助理,并与该行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合同约定:支行根据经营和工作需要,有权调动吴某的工作岗位,吴某有权反映本人意见但必须服从调动。1997年12月25日,吴某以购买私房为由向该支行的小金库借款人民币10000元,一直未还。1998年6月12日,该支行上级机关发出吴某不再担任该支行行长助理的通知,并于同年12月21日书面通知吴某至下属营业部报到,但吴某表示异议。1999年2月8日、3月11日上海银行某支行二次找吴某谈话,要求其服从分配到岗工作,但吴某未予理睬,虽然出勤但未到岗。在被免去支行行长助理职务后,吴某还协助已被免职的原行长一起隐瞒单位帐外帐,并负责帐外帐帐册及余留资金的保管。期间,吴某还填写日期为任职期内的付款凭单,从帐外帐中支取现金购买超市礼券等。1999年4月29日,吴某又与原行长一起虚开价值7410元的发票两张,抵充帐外帐支出。同年5月8日,吴某因涉嫌职务侵占罪被上海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6月3日,吴某被批准逮捕。同年11月1日,上海市公安局对吴某等人作出起诉意见书并移交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2000年6月9日,某区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书,认定:吴某被免去行长助理的职务后,协助该行原行长一起隐瞒单位“小金库”,并先后以借款形式从“小金库”内取得人民币现金共计49000余元用于家庭生活。同年6月12日,吴某被释放。此后吴某一直病假,直至2000年9月20日到岗上班。2000年12月19日,上海银行某支行找吴某谈话,并向其书面送达了“关于给予吴某违纪解除劳动合同的处理决定”。吴某提出异议并拒收退工单及书面决定。次日,上海银行某支行以挂号信方式向吴某送达了解除劳动合同决定及退工通知单。自同月20日起,吴某不再上班,并为此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查后认为,吴某的行为严重违反所在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双方劳动合同的约定,上海银行某支行与其解除劳动关系符合有关规定,遂裁决:对吴某要求撤销上海银行某支行对其作出的解除劳动合同决定之请求,不予支持。

吴某不服裁决,诉至一审法院,认为单位与其解除劳动关系是打击报复,要求撤销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恢复劳动关系。

上海银行某支行则认为吴某违反该行的有关规定,违纪事实确凿,该行与其解除劳动关系是有依据的,不同意吴某的诉请。

一审法院审理后认为,吴某作为上海银行某支行的领导成员,在任期间隐瞒私设帐外帐情况,并从中借款用于个人购房。在被免职后,不服从工作分配和调动,还协助他人隐瞒帐外帐,并采用各种方法从中支取钱款用于个人生活。其行为严重违反了劳动合同约定及企业规章制度的规定,给企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上海银行某支行据此对其作出解除劳动合同决定并无不妥,遂判决:吴某要求上海银行某支行撤销对其作出的违纪解除劳动关系决定、恢复劳动关系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判决后,吴某不服,提起上诉称,该行虽有制度规定,但小金库乃历史遗留问题,各支行为消化利润,均设有小金库。在被免职后,其未去营业所报到以及没有交出小金库,是对无端遭免职的抗议。其被公安部门拘押系上海银行某支行诬告,有意打击报复。检察院已对其作出不起诉决定,上海银行某支行再以小金库一事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没有依据,是继续实施迫害。

上海银行某支行则认为,根据该行员工奖惩办法等规定,违反本行及金融行业有关规定,造成严重差错事故的,或者虽非严重差错事故,但在规定时间内该上报而隐瞒不报的,应给予违纪解除劳动合同处理。吴某作为行长助理,在任期间对原行长私设帐外帐的违纪行为不抵制、不报告,反而从中借款用于购买私房且一直未还。该行根据有关规章制度及劳动合同约定,对吴某作出解除劳动合同决定并无不当。要求驳回吴某的诉请。

二审法院审理后认为,上海银行的员工奖惩办法明确规定,违反该行及金融行业有关规定,在规定时间内该上报而隐瞒不报的,应给予违纪解除劳动合同处理。吴某作为上海银行某支行的行长助理,对此应该清楚。其对原行长私设帐外帐的行为知情不报并帮助隐瞒帐外帐、负责保管帐外帐帐册及余留资金,与被免职的原行长一起虚填付款凭证,虚开发票抵充帐外帐支出的行为已严重违反了上海银行某支行的规章制度。吴某对其被免职一事不满,可以通过有关途径反映,不能以此作为其不服从工作安排及继续隐瞒帐外帐的理由。吴某的行为违反了劳动法、上海银行某支行有关规章制度及双方合同的约定。上海银行某支行对其作出解除合同的决定并无不当。据此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评析

本案是一起因劳动者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而被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纠纷。本案主要涉及问题是:

一、规章制度能否作为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依据。

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是指用人单位制定的适用于该单位的劳动规则,是劳动者在共同劳动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各用人单位为加强管理、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一般都有各自的规章制度。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后,除了按约定提供服务外,还有遵守国家法律、法令、政策,遵守劳动纪律,遵守用人单位各项规章制度的义务。对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国务院1982年制定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中已明确,用人单位可以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的处分。而1995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也正式将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行为列入了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范围。而通常情况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定的劳动合同中也都有劳动者必须遵守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原则约定。一些用人单位为在劳动用工过程中更占主动地位,常制定一些苛刻的所谓规章制度对劳动者进行各方面的限制。为防止用人单位权利滥用,在司法实践中,对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所依据的有关规章制度仍需进行审查认定。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4月16日作出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此已予明确,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经过公示,且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可以作为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依据。这样即保证了用人单位辞退违纪职工的合法性,也可以避免劳动者因不知相关规定的无意行为遭至辞退的不合理情况发生。因此,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对劳动者发生拘束力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不得侵犯劳动者应享有的权益。二、对于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尽了告知的义务。告知的方式可以是通知、公告、组织学习等。有些单位在与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之前将汇编成册的规章制度事先交给劳动者的做法应当提倡。本案中,上海银行某支行提出与吴某解除劳动合同所依据的是该行制定的《上海银行劳动合同制实施办法》及《上海银行员工奖惩办法》。此两项规定与法不悖,且在该行中进行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吴某作为支行的行长助理对此是清楚的。因此,上述规定可以作为本案处理的依据。

二、吴某的行为是否违反了上海银行某支行的规章制度。

私设帐外帐是严重违反财经纪律,造成国家财政收入大量流失的违纪行为。国家三令五申,要求严肃财经纪律,增强法制观念,杜绝私设“小金库”现象。上海银行某支行系金融机构,对此多次整顿、检查。该行制定的奖惩办法中亦规定有关“违反金融行业有关规定……在规定时间内该上报而隐瞒不报,应给予违纪解除劳动合同处理”。吴某作为上海银行某支行的行长助理更应身体力行。其对原支行行长私设帐外帐的行为确无法抵制的,亦应及时向组织汇报。吴某知情不报违反了该行的规章制度。即使如吴某所述当时其系下属,无法上报有关情况。在原行长被免去职务后,其亦应及时向组织汇报。但此时吴某仍继续隐瞒帐外帐情况,其行为显然已违反该行的规章制度。更严重的是吴某还负责保管帐外帐帐册及余留资金,并与被免职的原行长一起虚填付款凭证,虚开发票抵充帐外帐支出。该违纪行为的主观恶性已远远大于知情不报。吴某以“小金库是历史遗留问题,被免职后没有交出小金库是对无端遭免职的抗议”作为辩解显然不能成立。上海银行某支行根据吴某的违纪事实,按该行规定给予解除劳动合同的处理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劳动实践课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职业学校;就业指导课;内容;重要性表现;重要意义;发展前景

一、职业学校就业指导课内容

1.职业素质

现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选择人才时,开始对应聘者的职业素质进行综合评测,不仅要求员工有基本的职业技术,而且也要求员工的综合职业素质。由于职业学校学生在文化基础、道德素质等方面较为薄弱,教师可通过就业指导课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素质的重要意义,并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结合实际教学与实践情况,引导学生积极锻炼、学习创新以及人际交往等能力,真正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进步。

2.社交礼仪

社交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生活中随处都要用到社交礼仪,良好的社交礼仪能使人际交往更为顺畅。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指导课的社交礼仪重在培养学生在面试、职场工作等环境中的礼仪素养。

3.政策与法律法规

就业指导课上的劳动法律教学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使学生在求职应聘时能够明确自身的权利,避免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以及如果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要如何解决;二是使学生在求职时,能够遵循相关劳动法律的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有的学生在签订合同后违约,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也使自己面临种种法律问题,这些都是由于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引起的。

因此,职业学校就业指导课上的法律内容,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求职,帮助学生减少由于法律意识淡薄而产生的各种问题,维护学生权益,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与企业的有效沟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二、职业学校就业指导课重要性的表现

1.实践性

职业学校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因而在求职时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重要的优势。注重实践性是职业学校就业指导课的重要原则,无论是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还是进入职场的心理调整,都会有相应的实践操作机会,为学生创造亲身体验的机会,提前进入就业环境,使学生更具现场感,对学生的偏误进行指正,从而使学生在真正的供需见面或其他面试时准备的更加充分。

2.针对性

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能够有效地解决他们在职业选择及应聘上的问题。其针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设置就业指导。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较小,进入社会、步入职场的时间也会早一些,虽然大多数学生较有个性,然而整体上缺乏社会经验,需要就业指导课进行专业化的指导;二是针对职业学校的专业特点进行教学。职业学校的专业与现实社会生产的需求更接近,学生的专业知识也通过平常的专业学习不断加强,而对于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学生并不一定有明确的认知,就业指导课针对这一状况,找出相应的对策,如:通过视频播放、模拟演练、参观实习等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所要选择的职业。

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意义

1.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更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知。一方面,通过就业指导课,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以及专业发展态势,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另一方面,就业指导课还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做一些评测,使学生更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进行改正,争取获得更大的进步。

不仅如此,就业指导课还会帮助学生制定一个长期的职业规划的发展方案,使学生逐渐认知自己,确立发展目标,也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当今社会,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是我国高校持续扩招的情形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涌入人才市场,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这也给职业学校的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这种状况下,就业指导课的构建与设置可谓意义重大。就业指导课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个性多较为贪玩、懒散,当面临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时,大多数学生都很困惑、迷茫,通过就业指导课对当前就业形势以及专业前景等情况进行分析,能够帮助学生迅速地稳定情绪,进而作出进一步的分析;二是通过就业指导课上对职业学校的就业环境,学生对自己如何求职、面试技巧等都有深入地理解,从而能够自信地应对求职上的困难,尤其是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道德上,就业指导课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劳动观,因此,学生在进入社会时就能够有一个较为成熟的择业观,也就更容易被企业管理者欣赏并接受。

3.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帮助企业、社会输送更多专业化的人才,而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标准与要求不断提高。此时,职业学校应紧随时代前进的步伐,建立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以适应社会生产的需求,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课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楚明确地认识自己,帮助学生纠正思想上的偏差,并更进一步地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可见,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找到工作,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更好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因而也就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也是职业教育进步的重要方向与目标,所以说,完善的就业指导课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就业指导课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自身,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发挥专业优势,自信地步入社会,尽快地适应并融入职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就业指导课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的提高也是职业教育的发展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刘德恩.就业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陈桂芳.中职生就业指导[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劳动实践课的意义范文3

欧阳业德

1993年秋国家教委实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明确指出:“课程包括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部分”,正式把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确立了活动课的地位。活动课已是学校课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施行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教育中,活动课与学科教学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但是至今仍有一些学校由于对开设活动课的意义不明确、认识不足而没有开设,少数开了课的学校也没有遵循活动课的基本原则而有名无实,偏离了活动课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下面谈谈开设活动课的意义和原则。

开设活动课的意义

开设学生活动课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能纠正长期以来单纯重视学科课程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有利于增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具体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1.开设活动课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多年来我国课程设置和结构一直以学科课程为应试和升学服务,忽视了青少年自身的需要和广泛的实践及应变能力的培养,这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活动课的开设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趋势,从总体上改善和优化了课程设置,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2.开设活动课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举措

我国的义务教育不仅仅是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更重要的是为各行各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达到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目的。义务教育必须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真正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3.开设活动课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时展启示我们,对人才的培养要有三条主要途径:一是课堂教学的指引;二是课外读物的启迪;三是活动课中的实践操作培训。我校的活动课实践表明,学生动手动脑的实习操作活动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特长,全面提高素质有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开设活动课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1.相对独立性原则

活动课是一种培养学生兴趣与技能、发展特长和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在活动课老师指导下,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进行实践、思维想象、再实践的感知认识过程;是不同于学科教学的另一个教学范畴。活动课虽与学科教学相辅相成,但不可代替,应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如果将活动课当成课堂教学的补充和附属而去搞学科理论的深化或应考训练,这就违背了活动课的宗旨。因此活动课要有活动课的教学目标、计划、时间与内容安排。

2.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活动课的一个重要特征。实践才能出真知。活动课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求和感知客观事物变化的真实存在,借事物运动变化的机理,来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活动课中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一系列直接经验,有利于课堂教学间接经验的理解和巩固,还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面对一些具体的实践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他们手脑并用的实际操作技能。由于要加强实践性,所以还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拓宽学生视野和认识活动范围。只注重理论性研讨的形式也是不可取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自然科学,有着更广阔的活动领域和前景,大有实践性可言。

3.自主性原则

活动课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学生个体的自主活动,并以尊重学生的爱好、兴趣为出发点,使学生既能在统一的组织活动中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发挥自我为主体的作用,又可自由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实践活动来发挥个性与特长。

劳动实践课的意义范文4

(一)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要求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拥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并设计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或者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主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探索、发现、体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时地引导孩子发散性思维,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自主思考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现问题。

(二)合作探究发现问题

合作探究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合作,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更加积极的发现问题。而且可以互相交流,集思广益,能改变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心态,使学生更有效积极的通过合作来发现问题。特别是在劳技这门学科教学中,这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能产生合作与竞争双重意识。例如四年级《小风车》的教学设计流程:观察-探究-改进内容:观察成品小风车了解小风车结构拆一拆教具小风车说一说组成部分拼一拼并提出改进办法探讨改进的办法选择相应材料制作小风车目的是要学生深刻认识到小风车的制作流程,通过合作探究和实践操作能使每个学生做出自己的风车。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更让他们学会倾听,讨论,交流。

二、运用所学知识

(一)知识迁移能力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因为这是学生掌握的基础,脱离基础去完成各项事情是不可能的。要想做到有意义的学习必须要学会知识的迁移。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论学各种新知识都会受到原有知识的影响。因此,在劳技课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对基本的概念或原理反复学习,勤于思考,熟练掌握,使其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

(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一切劳动源于生活。如果在开设课程时创设真实场景,在这样真实的生活实践中进行学习,就可以很有效的激发学生对劳动教技课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并能让学生们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当前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变成一种新技能,从而使新旧知识建立起紧密联系。所以,劳动教技课程的施行一定要让学生们从生活出发,走向生活。而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正体现了劳动教技课的实践性特征。如在学习《小书签》课程时,因为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注意爱护书本,想到这一点,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真实生活情境:“最近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遇到一个头疼的问题,很多同学读书时喜欢看到哪折到哪,一本书往往被折的不成样。面对这种不良行为,同学们觉得应该怎么办呢?”话一出,学生们立即活跃起来,有头脑灵活的同学想到了书签,于是,教师顺势拿出一枚书签的样品。并将这堂课的“小书签”任务引导出来。就这样,学生劲头十足地投入到了制作小书签中,而且他们的学习效果、效率都出乎教师的意料。

三、交流展示成果

在劳动教技课程的每节课的最后阶段,就是学生们互相交流并展示自己成果的阶段。学生应互相交流自己的制作经验和体会,增并对成果进行评价。增强学生对劳动教技课的热情与兴趣,让学生们体验到劳动后的成功和喜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双面教育,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好的评价,对学生的作品感到认可和表扬,同时也要让学生认真反思自己上课时的不足,明确指出并予以纠正。安排有不足的学生在下节课时将改正的作品拿给老师看,学生在教师这样的安排下会期待下节课的到来。如在《编篮子》中,学生在交流展示时不仅体验到了喜悦,也收获了成功,更感受到劳动教技课的魅力。如《煎鸡蛋》教学时,教师给学生安排回家给父母煎鸡蛋的任务,学生不仅体验到做菜的新奇和快乐,也增进了家庭的感情,启迪学生尊敬长辈的思想。在这样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学生们感受到劳动创造美的快乐,也体验到劳动操作的艰辛和实用价值。

四、小结

劳动实践课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 实践活动课程 标准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每个教师的教育观和学生观都会不同程度的变化。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会慢慢地凸显出一个问题——怎样去衡量一堂好课?对于此问题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华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一书中指出:一节好课是没有绝对标准的,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有意义,是一节扎实的课;二是有效率,是一节充实的课;三是有生成性,是一节丰实的课;四是常态性,是一节平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是一节真实的课。在这里,我就以《走进农家》这个活动项目谈谈我对一堂好课的实践和理解。

一、好课是实用的、常态的

叶澜教授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比较实用的课。实践活动课《走进农家》是根据现在初、高中学生的身体特征和心理特点及根据基地周边的资源环境设置的课程。这个课程的开发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是所有初高中的学生都可以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所以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课。

二、好课应具备目标性

每一节课程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要求,三者相辅相成,层层递进。学生在走进农家过程中可以了解农民基本生活的,认知农作物及家禽家畜的饲养。通过此项目让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感受劳动人民的艰辛和不易,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感受农民的质朴和纯真,改变自己的心态,学会给予农民更多的理解和尊重,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三、好课是生成的

所谓“生成性的课堂”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对话碰撞中,出现出乎教师预案的新问题、新情况的课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学生处在思想自由、表达自由的最佳状态。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和没有激情的行程。”

《走进农家》这个课程一直在重复地上着,但每次都有不同的感触和收获。特别是学生在分享的时候,思维特别活跃,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想用一句话来总结我今天的活动,表达我今天的一个心情,那就是:城市是农村的向往,农村是城市的爹娘。当他说完这句话的那一刻,我被感动了,我相信在场的所有人都会有所触动。细细想来,的确如此,我们的父辈的父辈,再往上数三辈,都是农民出身。我们是已经过上现代化生活的“城里人”,但绝不能忘记农民。不了解农民、不感恩农民甚至歧视农民那就是无知和忘本。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理解农民、尊重农民,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这一切。在这其实也是给我上了一课,也是课堂的拓展和延伸。

四、好课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走进农家》这课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课堂不是在教室内,而是农户家里、田间地头、山野丛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活动内容。整个活动分为活动引导、活动组织、活动点评三块内容,无论是从活动引导、活动组织到最后的点评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整个组织过程自己去参与和体验,最后自己点评分享,教师只是做一个引导和辅助的作用。特别是“点评分享”环节,我会留给他们20分钟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几乎都是学生在说,我只是一个听众,但每次都超时。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应该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成为了课堂的参与者,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都有了自己的感悟、收获和快乐,所以才想和大家一块去讨论和分享。主体性的课堂,就是真正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使整个课堂更加富有生命力。

五、好课应该注重教学效果,有益于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

《走进农家》并不是让学生去农村转一圈、吃一顿农家饭就可以了,更多的是通过课程的引导、组织,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让学生知道中国9亿农民及农村的基本国情;知道“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知道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9亿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的构建就难以顺利实现。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将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根据叶澜教授的五个要求,结合《走进农家》这个课程,我们得出:一堂好的实践活动课程应具备实用、充实、生成、真实、发展的特点。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然而真正做起来却是很难。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开阔起来,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叶 澜《新基础教育》

劳动实践课的意义范文6

一、改变理念,强调九年级美术课堂对学生成长的必要性

九年级美术课堂经常受到忽视,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

家长和学校忽略了美术课能够给学生成长过程带来的重要意义。所以,若想改变现在这种不好的状况,就要强调九年级美术课堂对学生成长的必要性,让学生、家长和学校改变观念,正确看待美术课程在当下教育学中的重要意义,加大美术课程在中学教育中的比重。这就需要社会和学校进行合作,加大媒体和校园内的宣传力度,让人们都了解到九年级美术课程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品质,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审美情趣。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让所有人都明确美术课程调整的必要性,不可以再忽略美术课堂。

二、创造生活情境,带领学生走入美的生活

教师要主动创造和学生生活真正情况相似的生活情境和实践情境,带领学生走入美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创新,体现自己的才华,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在九年级美术课堂授课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区域要根据学习的形式进行规划,而且还要关注学习形式的钻研性和整体性,加强美术课堂授课内容和现实情况的关联,全方位地塑造学生,加强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所以,教师在九年级美术课堂授课当中要始终以新课改的理念作为根本,创造吸引人的生活情境,将美术的感染力、冲击力和使人快乐的神奇力量发挥到极致,努力钻研能够符合新课改思想的授课方式。而且,教师要在上课之前做好准备,找到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氛围的内容和方式。

三、创造观察情境,带领学生领悟美的真谛

在九年级美术课堂授课中创造观察情境,一定以教学目的作为根本,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创造完美的教学情境和轻松的课堂气氛,带领学生领悟美的真谛。在创造观察情境时,教师要将自己的主导和调配作用发挥出来,使用创造观察情境,带领学生使用观察的方式去了解美、感受美。如,在传授七年级上册《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时,教师就可以创造观察情境,先用劳动创造世界带领学生进入课程,然后使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各个时期的劳动题材美术作品,之后让学生组成几个讨论观察小组,让他们讨论这些美术作品所表达的内涵、艺术风格、表达方式、构图框架、环境氛围渲染和人物形象塑造等多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让学生思考这些作品的美在何处,如何能够展现出“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美”。使用这样的观察情境,可让学生了解好的美术作品,并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让他们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和探讨,了解到美的真谛,让他们发现美、体会美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创造研究情境,带领学生找到美的存在

学生之前经历的美术授课方式都是“告诉与灌输教育”的授课形式,学生在这种形式下是处于被动的,对于知识也是被动地接受。在九年级美术课堂授课当中,教师要懂的研究情境的创造,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自发地去研究知识,认识知识的框架和形成方式,并且进行类似于科研活动的研究活动。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学生的特征和知识的重点内容相结合,使用合理授课方式,创造研究情境,带领学生自发的找到美的存在。

若要加强课堂授课的质量,就要加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力度。因此,教师要使用各种各样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发参与到课堂当中,并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加强课堂授课的质量。在实际授课当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初步接触要学习的知识内涵,帮助学生从解决疑问当中获得成就感。

五、使用多媒体课件,创造适合美术学习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