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范文1

关键词:医科大学生 第二课堂 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87-02

我国高等医科院校的整个教育活动可以概括为第一和第二课堂活动两部分。第一课堂以教学为中心,以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教学为主体,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实习和设计等。第一课堂的教学比较规范,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进度、选定的教材和辅助教材以及课程作业和考试等等。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是在第一课堂时间以外由学校安排或学生自主选择的一切学生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大学生课外科研实验、社会实践以及其他的课外文化、娱乐项目等,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而进行的除“第一课堂”外的教育实践活动。当前,高等教育处于转型驱动、创新发展的新形势,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调整以及社会竞争加剧,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与培养,而第二课堂活动则被视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因此,促进开展和引导好大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和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实际作用,是大学本科教育和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1 第二课堂活动现况

在国内高等医科院校,大学生业余参加生命科学实验研究是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很多学校对医学生参加业余科研活动非常重视,配有指导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力度和效果参差不齐,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有的学校只注重表面形式和内容多样化,实效管理不够;有的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带教老师相对较少,甚至教师不愿多花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有的学校对有不同科研兴趣的学生是否参加活动、参加什么样的活动缺乏正确引导,不少学生甚至盲目参与活动,后来又因各种原因半途而废。虽然大学生是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参与主体,但学校和带教老师有必要的管理和指导责任。在活动中带教老师与学生直接接触,因此,如何在以下几方面正确地对学生导心、导学和导向以及悉心带教是第二课堂活动能否健康开展、学生是否能达到培养科研能力、增加实践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关键。

2 发挥第二课堂活动导向的积极作用

2.1 科研兴趣和科研启蒙导向

医科院校的学生所参加的第二课堂科研活动很大部分是属于生命科学或医学研究内容,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实验是该活动的主要形式。由于学生在此之前尚未接触科研,尚未得到系统训练,肯定会有许多问题,面临很多困惑。为发挥第二课堂科研活动培养人才和提高科研素质、增加实践技能的作用,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对生命奥秘和医学研究产生兴趣。兴趣是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动力,有兴趣才能投入、才能持续、才能出成效。科研兴趣与带教老师的导向有关,因为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初始有可能兴趣广泛,没有明确目标,什么都想做,做什么都新鲜,也可能没有特别感兴趣的题目,参加过程仅仅是为了拿选修课学分,对科研不是很投入,遇到困难时甚至半路退缩、不了了之。所以第二课堂活动指导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和培养、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尤为重要。我在给大三学生上《局部解剖学》这们课时,在一些意欲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中,有位学生对解剖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的应用解剖学科研很感兴趣,表达想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临床应用解剖科研活动,通过交流沟通,我注意予以兴趣导向,让该生从几个备选课题中选择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并指导他持之以恒地做完课题。

2.2 相关知识储备和系统性科研训练导向

学生对有兴趣的研究课题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感觉已学过的知识不够用,或者很快上手后因相关知识储备不够,不能顺利地做课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针对研究课题做好充分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科研资料的查阅和学习,好比砌墙盖房打地基一样。有了这些扎实地相关知识,才能进一步深入进行课题工作。学生在刚开始接触科研活动时,不能系统地知晓科研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了解科研活动全过程和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如查阅资料和分析研究背景、选题和科研设计、实验、结果分析、撰写论文等等,使学生有充分地思想准备和足够的时间安排,来完成科研课题。通过参加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受到系统训练,为今后参加生命科学研究或进一步研究生阶段的深造学习打下较好基础。如前述我指导的那位大学生,从查阅参考文献、研究方案设计、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做实验,一直到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撰写科研论文等等,该生受到了科研启蒙和系统规范训练,结果所撰写出论文被专业核心期刊录用发表。该生经过类似研究生科研过程的训练,打下了较好的科研素质基础,本科应届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上临床硕士研究生,并且很快顺利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课题研究中。

2.3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导向

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具有知识拓展能力、勇于探究和能进行创造的高质量人才,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改革重点之一。高校利用有特色的第二课堂教育、科研活动,补充和延伸第一课堂的教学,全面推进综合素质教育。青年学生意气风发,求知欲旺盛,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勇于探究。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应着力构建一种适合大学生成长发展、充满新意的活动模式并倡导具有创造精神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开展大学生第二课堂科研时,从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文献资料阅读、资料鉴别、归纳综述、发现和提出问题、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文字表述等最基本的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思想方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着力引导科研创新意识和培养创造能力。此外,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发展鲜明独特的个性,个性培养的过程能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鲜明的个性和充满活力的创造性是一个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要为参加第二课堂科研活动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和氛围,引导他们敢于向权威挑战,勇于独立提出问题、验证假设;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磨擦与碰撞的机会,为学生的探讨提供更为开放的学术环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集体讨论甚至争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的活跃和发展。简言之,第二课堂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为广大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对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激发创新思维大有益处。尽管如此,对学生进行增强动手能力和培养基本操作技能的导向也不容忽视。有些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科研活动时对动手实践不重视,只想查查文献写写综述尽快发表,我们对这种情况予以正确引导,介绍科研活动实践中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白:医学有理论有实验,更需要亲自实践。只有自己动手实践,才能学会实验方法和熟练掌握基本科研手段和技能,通过实验才能完成科研设计方案,才能验证研究假设,客观地得到研究结果,才能深有体会地阅读对比参考文献,理解参考文献,把握课题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实事求是地深入分析研究结果的科学意义。

2.4 科研道德观导向

目前,很多医科高校在优秀大学生的选拔培养和评比中,将大学生是否参加第二课堂科研活动和发表科研论文或者是否获得科研奖励等作为重要的参照条件。这一方面起到了鼓励大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科研活动、促进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导致在大学生中间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我在带教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不好苗头:如有些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或多或少是从既得利益出发,有些学生没有正确认识科研活动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只是想短平快地获得科研成果,为自己争取评优评奖提供和增加条件,有的学生相互之间封锁科研资料、互相争名次,有的在实验中浮躁马虎,没有仔细观察和客观地分析以及对比科研结果,草率地认为自己的实验结果是新的发现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不利于第二课堂科研活动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所以带教老师有责任对学生在科研道德品质方面予以正确导向。教师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科研活动中注重培养自己的科研品质,正确对待科研成果排名和利益分配,克服急功近利、目的和动机不纯、不愿科研合作、争名夺利、短期效益、科研态度不端正等苗头,培养能相互合作共事的能力,提倡科研诚实,摒弃造假、剽窃、主观臆断。还要能实事求是、客观地对待实验成败,科研过程要有耐心、要有敏锐地观察分析能力等。

3 结语

通过对参加第二课堂科研活动大学生进行诸多方面正确导向,让学生在直接了解和经历了科研基本过程后,使他们得到类似研究生培养的初步训练,增长了第一课堂以外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可喜的科研积累。如,有的学生本科期间在国内核心专业期刊上,还获首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有的学生本科毕业就考上研究生,并且因为第二课堂科研活动的积累和所打下的科研基础很快就能投入研究生阶段的课题工作。在长期带教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医学科研活动后深刻体会到:指导老师应当在科研启蒙和相关基础知识储备、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科研道德观等方面对学生予以正确导向,使大学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科研活动受到初步正确的科研训练,增加知识、提高科研综合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得到创新性思维的启迪和培养,接受科研道德观的教育和科研条规的约束,获得增强克服困难和勇于探索生命与疾病奥秘、献身医学事业的精神动力,努力把自己培养和锻炼成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专门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清武.寓教于乐理念下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9):123.

[2] 陈义厚,周思柱,冯进.创新大学生第二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以机械吕牌专业为例[J].创新,2008(5):116-117.

[3] 马林,赵实,孙静.以“挑战杯”为龙头深入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J].科技资讯,2008(5):229-230.

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范文2

关键词:社团 第二课堂 创新

一、高校第二课堂与学生社团

高校的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如果说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的话,那么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从教学内容上看,它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它无需考试,但又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从形式上看,它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它的学习空间范围非常广大,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社会、家庭。总之,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可以说是第一课堂以外的全部学习活动,主要包括选修课、科研活动和学术活动的综合。大学生社团是指高等学校学生在自愿基础上自由结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群众组织。这些社团可打破年级、系科以及学校的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而专业学术社团是各类大学生社团中与第二课堂在活动开展及活动内容上最接近的一种学生社团形式。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二课堂更多的是由老师来主导,而学生学术型社团主要由学生自己说了算。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二者的结合存在先天性的因素。本文所谈到的创新型第二课堂,就是把二者进行有效的结合,让学生社团组织在高校的第二课堂管理中占据主要地位,而教师则担当指导和顾问的角色。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实践中提升他们的能力素质。这正是人的能力素质模型理论中对人的能力素质培养的要求。

二、能力素质模型理论

笔者将学生学术性社团与第二课堂结合的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一种综合的社会生存能力!这也跟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引用能力素质模型理论来讲,如图,就是能力的冰山理论,其中所描述的方法能力就是在二者结合后能够锻炼的能力。

三、目标与思路

基于创新专业社团而开展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是一种全新的第二课堂组织与管理模式,其主要的内容是将原来老师的管理与授课方式转变为学生的任务型学习模式和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例如,第二课堂任务下达到创新学术社团型第二课堂的学生管理团队,学生管理团队针对任务的要求和团队专业背景将任务分解到各个任务团队并寻找专业指导老师,然后任务团队中的成员对任务进行有效分工与合作,发挥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最终完成任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种新的任务型管理与组织模式实施过程,首先要面对和学会的就是独立思考的方法能力,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寻求团队协作的社会能力,然后在团队合作过程中要合理分工,而分工就涉及到对各方面专业能力的需求。进而,在对专业能力学习的过程中,就把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最重要的方法能力学到手,会于心。

四、实施方法与过程:

1、首先,立足学科专业创建创新型第二课堂的学生社团组织与管理团队。在整个管理团队中要明确“学生社团”这种组织模式在第二课堂中的定位,学生是创新专业社团型第二课堂的主体,指导老师和技术顾问是创新型第二课堂的导演和顾问。同时,在第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组织竞赛,建立选拔制度,组建竞赛团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创新创意大赛等等,提升第二课堂的专业技能水平,反辅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

2、为了营造创新型第二课堂更好的学习与实践环境,可以为其配备专门的日常活动场所,设立专门的会议室和科技创新实验室,同时建立活动场所与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从软、硬件上给予必要的支持。

3、多渠道拓宽创新型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如:引入校企合作机制,让他们提前接触社会,促进其就业。同时,开辟校外第二课堂,如:组织专业社团中的学生会员在暑期、寒假开展下厂实习和暑期科技研发竞赛活动,以更好地实现这种人才培养方式的目标,实现多渠道拓宽第二课堂的目的。

总之,这种新模式的实践是人才培养方式的一次创新,这种创新型第二课堂是多元化能力培养的孵化器,对学校第一课堂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反辅功能,多元化能力不仅是一种综合能力、方法能力,更是一种生存能力,而现在的社会最需要的就是这种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翀;大学生素质模型的理论建构与素质现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郭继东;当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2008年01期

[3] 梅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4] 冯正志;对技校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思考[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范文3

[关键词] 独立院校;第二课堂;学习动机;兴趣;信心

[基金项目] 本文系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JG LX 14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12-2

一、独立学院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国各院校加强了对英语第二课堂的投入力度和管理力度,将第二课堂的作为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针对独立学院学生而言,他们普遍存在基础薄弱、学习动机不足、自制力较差、目标不够明确、缺乏主动学习意识等问题,但他们的优势在于活动组织能力突出、个体思维活跃、自主创新性强、思维较灵活等。英语学习第二课堂的开展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为他们创造更多运用英语的机会。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为例,我院每年开展外文朗诵、辩论、戏剧、影视配音等比赛,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议会制英语辩论比赛”、“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等自治区级或国家级赛事,使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得以展示、锻炼及提高。

本文借鉴“情感过滤假说”及学习动机的理论,结合独立院校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探索英语学习第二课堂对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所起到的激励作用。

二、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探究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至2013年1月起成立课题小组专门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进行探究,目的是通过调研能更清晰地把握独立学院学生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动态, 为独立学院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提供参考。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个案分析等方式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动机、效果、教师的参与度等进行调查分析。在每次活动结束后,我们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第二课堂对他们英语学习产生了积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了课余时间,增添了语言学习的乐趣;2.自己的英语方面的才华得以展示,并得到认可,从而增长了学习的信心;3.有获得荣誉证书的机会,可以提升日后求职的竞争力;4.对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有帮助;5.可以更好地了解英美文化。当然不容忽视的是,有部分学生认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对他们英语学习产生了消极影响,主要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他们抱着娱乐的心态参与活动,耽误了时间,却没学到什么有用的知识,也没在学习或沟通能力方面得到锻炼;二是参加赛事失败后会挫伤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第二课堂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

20世纪80年代初Krashen(1982)提出的“情感过滤假说”中指出学习的情感会对语言习得起着阻碍或加速的作用。这些情感因素包括:(1)动力。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2)信心。信心较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步较快。(3)心理状态。心情愉快、低焦虑感较低的学习者获得语言输入效果较好。根据这个假说,态度消极的语言学习者其情感过滤的作用较强;相反,积极态度的学习者会主动地获取更多的语言输入。学生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时,没有第一课堂上相对紧张的学习氛围,没有四、六级考试的应试压力,他们可以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下自主选择、自由发挥,由此减少学习的焦虑感,从而从原来被动的接受知识到积极参与学习。此次调查得出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取得的成效与我们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基本相符,即参与第二课堂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下文将从学习动机、兴趣、信心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学习动机。外语学习动机是可以激发的。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信心的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其学习动机。语言学家JeremyHarmer(1991)把学习动机定义为:促使某人实现某种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对语言学习是否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动机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之分(Atkinson,M cC lelland, C lark&L ow ell,1953 )。外语学习的内在动机是学习者为了从学习活动本身得到满足感及愉悦感,而外在动机则将此作为途径以实现某一目的。独立院校教师有必要研究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并进行分析,找出促进学习动机的策略。有专家指出,当学习者胜任某些活动,并认为自己在这些方面有能力、有自我决定权时,才会产生对活动的内部动机。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独立学院根据课学生特点开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能力参与的第二课堂活动,为那些不满足于他们的英语学习成效、期望能通过其他途径来提高英语水平的学生创造学习机会。

(二)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吸收新知识、以及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的源动力。语言学习也不例外。第二课堂活动能够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兴趣。第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发挥鼓励学生、激励学生、评价学生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对所有学生都给予鼓励,使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特长大胆地选择活动项目。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其通过自身努力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语言的学习兴趣并增强学习自主性。以本院开展演讲比赛为例,虽然三本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不够扎实,但他们勇于尝试,在教师鼓励下,该活动每年吸引上百位对英语演讲感兴趣的参赛选手自愿报名参赛。与课堂上枯燥的语言训练比起来,英语演讲能让学生根据演讲话题主动搜集相关资料并组织自己的语言。而我院安排专职英语教师及外教对每一位进入校园决赛的选手进行演讲技能等方方面面的指导,从演讲稿的写作,到练习语音语调,到培养台风,到锻炼胆量等等,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自身进步的愉悦,从而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者逐渐转变成了勤奋好学的探索者。

(三)学习信心。肯定学生的潜能、不时地让其体验成功, 从而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形式丰富多样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满足各个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能力的平台。如果学生英语方面的才华在这些平台上得以展示,并能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获得老师的赞扬,获得荣誉证书,就会肯定自己的能力,对英语学习充满信心, 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也就越高。

然而,如果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时屡战屡败,自信心受到打击,就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消极影响。根据前文提及的“情感过滤假说”,这样的第二课堂的经历不但没有对学习起到激励的作用,反而打击他们的学习的热情及信心。例如,我院英语专业大二年级某学生被选为我院代表参加2013年度“议会制英语辩论比赛”自治区复赛,但该选手因为参赛经验不足,在比赛中表现不佳,另外其在比赛过程中见识到了许多非英语专业但表现比自己更优秀的选手,顿感压力倍增,由此产生了较强的挫败感,对自己失去信心。这时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价,让学生正确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努力去完善自己;鼓励及引导学生走出挫折,帮助学生重拾信心。

四、结论与启示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对推动高校英语教学、创新教学内容、展现教学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第二课堂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其组织和指导能力,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动态,充分利用集趣味性、实用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第二课堂来强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另外,教师还需发挥监督作用,及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合理评价,使第二课堂有计划、有组织的持续向前发展。从事一线教学的英语教师应积极思考如何鼓励更多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如何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的激励作用等问题,以求进一步推进独立院校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参考文献:

[1]Atkinson J,D McClelland,CR A Lark,E L Lowell.The Achievement Motive [M]. New York:Appleton,1953

[2]Harmer,J.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London: Longman GroupLtd.,1991.

[3]Krashen, S. D. 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Pergamon Press,1982

[4]倪清泉.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实证研究[J].外语界,2010,(3).

[5]薛荣.情感过滤假说及其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平原大学学报,2005,(2).

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范文4

【关键词】 组织胚胎学;论坛;第二课堂

大学学习与中学时期不同,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医学基本知识,但与现代素质教育理念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我教研室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即本科生“组织胚胎学论坛”,该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大学期间的学习方法。

1开展“组织胚胎学论坛”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从中学阶段进入大学阶段,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都出现了巨大改变,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法是大学教育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虽然经常适当地结合临床实际,但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和教学重点的倾向,许多问题都不能深入地讲解[1]。因此,许多学生在学习期间较难把相关学科联系起来,对基础医学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大部分学生还是以应试为主。组织胚胎学作为一门医学生较早接触的主干课程,对于培养医学生学习基础医学的兴趣至关重要。我们在大学二年级学生中开展“组织胚胎学论坛”活动,使他们在具有一定的基础医学知识的前提下,以某个基础知识为切入点,引导他们自觉地寻找基础医学知识,特别是组织胚胎学知识在临床及科研上的重要性及联系,这对于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学好基础知识必要性的认识,以及对于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系统性地学好各门课程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2培养学生系统性、整体性的学习方法

目前国内外医学教育有如下三种模式:①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organsystembased curriculum model,OSBCM);②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③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disciplinebased curriculum model,DBCM)[2]。我国当前的医学教学模式属于第三种,这种教学模式把人体系统的完整知识结构分割成诸多学科,虽然便于学生记忆各门课程的基础知识,但学科之间的联系相对薄弱。医学教育应尽量体现机体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因此,淡化学科界限、整合课程内容是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组织胚胎学论坛”活动,就是以某个器官、系统的基础知识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相关的疾病或科学研究的前沿,使其能够不局限于某一学科,而是将各门课程相互穿插、有机结合,在学习过程中从多个角度,整体、客观地渐进思考,并使学生在学习基础医学知识时建立起临床和科研思维。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现代医学飞速发展,各门科学相互渗透,个人的力量总属有限,为较好地完成医疗或科研工作,必须重视团队协作,只有这样才能在相应领域紧跟国际前沿而有所作为。因此,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加强培养医学生相互尊重、乐于协作的科学品德十分必要。培养大学生的协作精神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贯穿到各个学科教学的整个过程[3]。在开展“组织胚胎学论坛”活动中,由3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通过查阅文献、整理资料、制作幻灯片以及和其他小组进行讨论的过程,培养他们交流信息、共享资源、分工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各小组之间在选题、深入研究和交流报告时也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竞争关系。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世纪的医学人才不仅要有深厚的医学知识,还必须具备掌握现代科技成果和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的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意识,提高医学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已成为医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发达国家的医学人才培养,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学习的能力等[4]。国内医学人才培养大多沿用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实践环节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较少,学生缺少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近年来,我们通过开展“组织胚胎学论坛”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献设计创新性实验研究,并筛选出一批可行性较高的课题,申请学校本科生创新基金,开展实验并撰写论文,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汪云,肖岚. 组织胚胎学实验课教学的体会[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6):421.

[2] 张云,乔敏. 医学课程模式的改革与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87-89.

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范文5

论文摘要: 本文探索了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开展现状,指出了英语第二课堂教育具有优化语言实践环境,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环境的积极作用,总结了英语第二课堂教育实施的效果和经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既掌握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近几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开展和深入,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不断提高,英语教学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与社会的发展和需要相比仍存在诸多问题,而问题的核心仍然是如何切实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思想过分强调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忽略语言能力的培养。旧的英语教学大纲过度强调阅读,并成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忽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应试教育色彩浓厚。这导致了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上重点讲授词汇、语法知识点,学生以机械记忆为主,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和引导,使相当数量的学生患上了“外语聋哑症”。“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等特有名词的应运而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听说等实际应用能力的欠缺。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同于其它科目的学习,它不仅需要有足够的通过课堂学习而获得的语言输入,还需要有足够的机会在适当的情景语境下进行语言输出的练习与实践,继而达到巩固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和提高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目的。大力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是一个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英语第二课堂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真实环境与条件。

英语第二课堂是指为学生在课外进行有序语言实践活动提供环境和指导。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对外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学生能够把课上所学用于实践,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实践中的问题反过来指导和激励课上学习,学与用互相加强、互为动力。作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英语第二课堂的充分开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教学目标的实现,推动大学英语教学,而且有利于丰富校园与文化生活,活跃英语学习的校园氛围,更有利于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

1.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现状

我校的英语第二课堂起步较晚,发展很快,效果很好,空间很大。早期的英语活动形式比较单一,组织的形式多以学生社团(大学生英语俱乐部)发起,挂靠系部的形式为主,缺乏系统的指导和统一规划,没有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英语第二课堂对于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没有得到体现。然而近几年来,我校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归功于语言文化学院领导对开辟与建设第二课堂的高度重视和校团委领导下的大学生英语俱乐部的不断成熟与壮大。我院领导在抓好第一课堂建设和改革的同时,致力于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和发展,组建学科辅导团队,积极发动青年教师,形成固定的成员,为参加各类竞赛的学生专门辅导,把英语第二课堂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加大了投入,在启动我校英语改革工程时,加强英语第二课堂建设被定为一项重要的子工程。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我校的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第一和第二课堂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有力地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在我校的实施。

1.1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模式的实施及效果。

语言文化学院加强了对英语角,大学生英语俱乐部举办的英语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并先后成功举办了口语技能竞赛、大学生英语风采大赛两大赛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我院以全国大学生“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为契机,组建兴趣小组,指定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指导参赛学生,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专项技能。在全国性的英语竞赛和比赛当中,认真组织好竞赛的初赛组织工作,做好选拔最优秀的学生代表我校参赛,以彰显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展现我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和风采,扩大我校的影响力。大学英语部组织我校学生先后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西门子杯”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等在全国大学生中具有很高的影响力的、全国性的高水平英语竞赛,不断取得突破性的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各类竞赛的参赛人数和获奖人数逐年增加,我校大气科学系02级林娜同学在2005“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江苏赛区)决赛中以绝对优势获得一等奖,综合得分在三名获一等奖的选手中排位第一,并代表江苏省参加了全国总决赛获得优秀奖,实现了我校学生参加英语演讲类比赛中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改写了该奖项的一等奖一直由少数高校包揽的历史。2007年我院04级秦岭同学获得了江苏省一等奖,2008年我校08级应用物理专业赵骉同学获得三等奖,07级国商英语专业蒋欣获得优胜奖。大学英语部由于出色的组织表现和取得的突出成绩,连续三年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组委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证书,多位参赛选手的辅导教师获得优秀辅导教师荣誉称号。同时,我院还组织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提高了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2008年我校共有870名学生参赛,我院英语专业的黄戈同学获得B类一等奖;05级气候专业徐婉筠同学获得C类特等奖;07级财务管理专业的赵畅获得C类一等奖。我院主办的“语言文化周”已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特色品牌。我校建立了大学生活动中心,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专门场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文化氛围,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也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和学风建设都更上了一个台阶。

1.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化语言实践环境。

我院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积极扩展英语第二课堂的范围,优化语言实践环境,精心打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内容和形式,致力于打造具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特色的英语第二课堂基地。我院利用无线电波播音系统,创办了“空中英语课堂”,在课余时间,结合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英语听说学习内容,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英语学习方法讲座,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并扩大知识面和提高深度难度,使英语第二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随着我校大学英语教改工程的实施和深化,我校网络自主学习中心顺利建成并已经投入使用,广大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中心,可以利用大量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英语水平,运用适当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进行自主英语学习,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为第一课堂中由于大班教学中很难解决的个性差异所造成的“好的吃不饱,差的撑肚皮的”难题,使第二课堂成为了补差补缺、因材施教的场所。语院先后聘请了多名外籍教师担任大学英语口语、视听、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原汁原味的英语课堂和英语学习环境。语院还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座,如外教讲座、名师讲座、学习方法讲座等。为了加强学生四级后的英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我院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过四级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选修课程,如英语口译班、英语实用能力培训班、英语提高班,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兴趣,选择包括跨文化交际、外教口语、视听等课程在内的选修课程,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我校的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建立起了多方位、立体化的第二课堂活动基地。但是我校的英语第二课堂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有待提高之处和巨大的拓展空间。

2.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与大学英语教学

2.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环境,为第二课堂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英语第二课堂虽然对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第一阵地仍然是第一课堂,第一课堂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所以,为进一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为第二课堂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必须深化大学英语教改工程,充分利用不断改进教学环境,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我校目前已经拥有英语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自主网络学习中心等先进的教学设施,但是目前的利用并不是很充分,应该在今后的第二课堂建设中,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设施丰富英语第二课堂的形式和内容,提高英语第二课堂的效率,进而反作用于第一课堂教学。

2.2重视英语第二课堂,加大投入。

目前我国各个高校对于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抓好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对于推动学校学风建设和促进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了公认。很多学校大力拓展第二课堂,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了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估中,有效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学校加强了对英语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加大了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搞好了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大学英语部在英语第二课堂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发挥了外籍教师和大学英语部教师对英语第二课堂的指导作用,为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加强了对英语角活动的指导,邀请外籍教师进行指导,努力使英语角的活动特色鲜明,并成为学生进行自由语言表达、思想交流、运用实际语言交际能力进行英语会话、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场所,使每学年的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和开展有规划,有组织,有投入。

2.3创造浓厚的英语学习环境。

我们发扬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联合各相关部门和学生社团,努力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创造具有南京信息工程的大学特色的英语第二课堂系列活动,进而推动我校学风建设。在继续保持和加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传统三大板块(英语角、宣传窗、讲座)基础上,联合团委和学生英语社团应该不断发掘新的英语第二课堂的形式,丰富英语第二课堂的内容。同时利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有利时机,积极响应学校提出的实施“五个一”英语学习工程的号召,使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有目标,有计划,有实效,有成果。未来可开展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包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学生英语活动月”系列活动,包括各类英语竞赛(英语小品,口语,写作,翻译,英文卡拉OK,英文书法,知识问答,词汇)、学习交流活动(校际英语学习交流活动)、电影赏析、学术讲座(外教讲座周,四、六级名师讲座等)、英语游园、大型英语文艺晚会,等等。创办“大学生英语学习报”使其成为我校大学生展现英语才能和学习成果、了解英语学习和英语动态、交流英语学习体会心得的主要途径之一。加大校际间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交流,和兄弟院校交流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经验,联合举办大型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建立内容丰富的大学英语学习网站,加强和搞好我校英语学习网站建设,已经具备了各个方面的条件,是适应和深化大学英语教改工程的需要和重要成果之一。在英语第二课堂建设中,要使活动形式多样化,有丰富的内容,更要始终体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特色,坚持走创造具有本校特色的英语第二课堂的发展之路。

3.结语

理论的研究离不开实践,实践的进行需要理论的指导。我们在英语第二课堂建设中,边实践边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际建设相结合,提高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效果和效率,把实践中的经验升华为理论进而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经常组织开展全校范围的关于第二课堂活动及效果的调查,了解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为最终目标,理论联系实际,达到提高我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效果和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戴炜栋,刘春燕.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J].外国语,2004.4.

[2]高燕.开辟大学英语教学第二课堂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62,64.

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范文6

关键词:第二课堂;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高职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下,除了通过第一课堂加强和推进人才的综合能力外,有效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对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探索和开发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对第二课堂如何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作以分析。

1 第二课堂能为提升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效帮助

高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法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与运用,要通过动手实践与创造创新来提高艺术专业人才的设计能力,一个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更有可能走上创业之路。现有的第一课堂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有限的训练时间,没有充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而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正弥补了第一课堂的不足。

1.1 第二课堂相对于第一课堂有更多充裕的时间实现创新创业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益延伸和补充,两者既相互联系,又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共同构成创新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艺术专业的学生在第一课堂中培养创新思维,掌握绘画及设计的技艺,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需要进一步深入和发挥,则需要更充裕的时间,第二课堂则让学生有了更多时间来继续深化他们的创新能力。比如: 我们开设了“手绘创意工坊”,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将图案手绘在面料、服装、工艺产品上,既增加了他们课后提高绘画技巧的时间,并在多次训练中提高了他们的创作能力,又将他们的创意设计运用于产品,为学生进行产品开发和创新创业提供了机会。

1.2 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施展个人兴趣和才华的可能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学生们经历十多年苦读,进入大学,他们最为关注的是专业的选择。然而事实上有不少学生不是他选择了专业,而是专业选择了他。由于录取分数受限、志愿服从等多种原因,不少学生与自己心仪的专业失之交臂,因此在他们既定专业的道路上需要有一个课堂是能为他们的个人兴趣和才华发展服务的,而第二课堂正是具有这样功能的课堂。例如,有的学生酷爱摄影,在开设的“摄影与后期制作”的第二课堂上,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了摄影的理论知识与技术运用及后期制作技巧,既满足了他们的个人兴趣要求,同时也为他们的个人创新创业提供了可能。我校13级一位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的培育,现在已是校园内有名的创业人,开创的“青春印象工作室”承接了大学校园内证件照、毕业照、个人写真照等各项业务,在不断经营中求新求变,个人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个人收入也达到了年均十多万。可见,第二课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意识,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具有十分显著的成效。

1.3 第二课堂为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舞台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交往、学习和工作方式,也在深刻改变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发展已不局限于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更希望在学术科技、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培养人文素质和多方面的能力,第二课堂也更能满足学生能力提升的要求。设计开发各类适合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帮助,特别是对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舞台。例如,我校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服装设计与服饰搭配”,学生自主创立了“俏丫丫演艺服饰”创业团队,在江苏省第二届“学信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服务类二等奖,该创业团队依托淘宝网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实践,现已成为皇冠卖家。

2 第二课堂活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项十分艰巨,极富挑战性的社会活动。高校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能力,要让他们能够通过短短的几年大学学习和生活,具备创新创业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就必须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结合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2.1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加强创新型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要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的第二课堂中必须要加强创新型课程的开发。在对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中,要做好与艺术类第一课堂的课程衔接,借鉴艺术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能力来深入第二课堂的设置。要以第一课堂训练的技巧、培育的能力为出发点,进行延伸,使学生“可持续发展”。如结合《图形设计与创意》课程,可开发《手工DIY工作坊》让学生在思维创意之后再强化动手开发和制作的能力。而学生动手制作出的小产品,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小型创业的机会与可能。

2.2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加强与校园就业、创业指导的合作

当前,针对大学生求职择业及创业的需求,《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已成为大学生必修的课程,而与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相关的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求职面试技巧、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种指导和竞赛,都可以成为校园里第二课堂、大学生社团等经常开展的活动内容。也可将第二课堂开设在大学生创业园内,对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开展个性化的帮助和服务。这样的第二课堂直接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给予了帮助。

2.3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加强与社会活动的有机结合

学生进入大学便进入了小型社会,大学生急需提高自身的社会化程度,通过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参加专业顶岗实习使大学生认识社会,走上社会。校园第二课堂应该与社会活动有机结合,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艺术类专业可借力校企合作开辟第二课堂,结合企业的横向项目或课题,由指导教师带领和组织学生研究和实施,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专业、行业、企业、政府、学校之间的关系,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了初步认识,更有助于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提升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进一步明确就业发展方向,也为有创业精神的学生创造了实践的机会,为将来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陶丽,孙双霞.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