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行业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行业基础知识范文1

论文关键词:中职机械基础教程中相关问题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机械制造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机械行业成为了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机械行业的发展迅速对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技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相关技术人员的重要基地,是提高机械行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的重要场所,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对技术人员的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机械基础教材中存在相应的问题,影响了中职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相应实践技能的提高,在更高的层面上说影响了整个机械制造业的长足发展,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教育是第一生产力,而教材是中职教育承载知识的载体,教材的改革和发展对中职教育的发展十分重要。

一、中职机械基础教程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是培养适应现代企业生产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熟练技术工人和相关的操作人员,注重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相应的,中职学生也应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较强的技能,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机械基础教材设置对人才的培养未体现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和培养特色,中职的机械基础课程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陷:

1、中职机械类基础教材理论性知识多而实践性知识少

中等职业学校的机械类基础教材理论性知识多、抽象概念多,实践性和实用性知识较少教育教学论文,而中职的教育模式偏向与实践性和实用化较多,教材的编制和难以满足中职的教育和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当前中职所使用的教材抽象理论和机械原理成为了教材的主体,而应用与实践的理论和知识则很少,那么学生在这样的教材指导和学习之下成为理论型人才的可能性较大,学生对教材把握程度越深越能形成系统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然而却不能将从教材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对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而言不利。教材的理论性强导致了中职的教学与社会生产脱节,

学生缺乏相应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

2、中职机械基础教材的针对性不强

中职机械基础教材的针对性不强,没有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说也是由于中职机械基础教程中理论性强而实践性较弱,学生的机械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机械实践能力建立在理论性较强的教材基础之上,而不是基于学生对教材理解转化为自身知识结构和相应的实践经验之上。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教材的针对性不强导致了学生综合素质的下降以及中职学校学生质量的下降,不利于中职学校的持续发展。同时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材使用中专以及大专人才培养模式选取的教材,没有考虑到具体教材与当前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也未对相应的企业岗位对相应人才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相应的调查,因此中职毕业生的能力依旧与企业岗位所需人才无法匹配。

3、中职机械基础教材内容陈旧落后,与社会需求和岗位需要不符

中职机械基础教材未得到及时的更新致使机械基础教材沿用过去的中专大专教材体系结构,从而基础教材内容陈旧落后,与社会对中职人才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不相符合,从而导致了中职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相应岗位的需要,依旧得重新学习相应的理论和实践,在中职所受到的教育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理论支撑作用。教材内容的陈旧落后致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也建立在落后的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之上,从而对中职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

二、中职机械基础教程的具体改革措施

1、中职机械基础教程的设置应以教学大纲为准

教学大纲是教育部制订的教学指导的纲领性文件,是中职指导教学、安排教学的依据,也是机械基础课程进行考核的依据。因此,中职机械基础教程的设置应以教学大纲为准。虽然市场上的教材大致依照教学大纲进行编制,但由于相应的知识点掌握程度和编写层次和角度的不同,这些教程大多不能针对中职教育的需求,存在理论型强、抽象概念和理论原理占据整个教材的较多篇幅,然而实践性和实用性知识则较少甚至一笔带过等现象,不符合中职教育对培养人才的真正需要。 首先教育教学论文,教材的编者应依据相应的教学大纲和学生的理解和学习由浅入深的逻辑对教材进行相应的编辑和内容的优化,其次相应的编者可针对中职的特殊性和教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编写合适的教材,从而实现中职有针对性的教育。

2、中职机械基础教程的编写应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

中职机械基础教程的编写和中职机械教学的教程选择应具有相应的针对性,而不能一致沿用过去中专、大专的相应教材,应针对中职教育和中职学生的基本特点进行相应的选择和编写,适当减少理论性的知识和原理的讲述,在构建学生基本而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基础之上增加实践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相关知识的编写,构建新的教程体系,掌握相应的教程的难易程度。同时在对教程的编写进行改革的同时中职教师可在教学中对相应的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构架,从而形成与学生理解能力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和学习体系。同时也可分发课程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概念。也可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中职机械基础教程的编写应注重教材的更新和时效性

中职机械基础教程的相应问题可从教程的编写和教师的教学中进行相应的弥补,但教程的编写始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中职机械基础教程的编写应注重教材的更新,使中职学生的学习与相应的能力锻炼充分结合起来,形成与企业和岗位相互适应的实践技能,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从而使学生真正适应相应岗位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机械行业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专业教学;课程体系

1.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改进的必要性

国家教育部对于高校内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是有着明确的要求的,要求培养出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且能够在生产第一线从事设计制造以及科技开发的人才来,通过这样一种要求就可以看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强调的还是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高校在进行专业教育体系的构造时就要充分的考虑到这样一种要求。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牵涉到机械行业的多个方面,学校在进行教学目标确定以及教学模式构造的时候主要需要以社会的经济状态为导向,也就是说,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能够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综合性人才来。

随着我们国家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进步更是使得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重点工作,尤其是在机械行业内,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更是不断提高,而这样一种要求上的提高主要就表现在综合素质上。教学改革的推进和进行都是希望高校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式都能够适应于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条件,但是到目前为止,相当数量的高校内仍然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包括专业设置过于狭窄、课程内容与实践脱节严重以及专业知识面不足等,这都是需要通过切实的工作和努力来改变的。

2.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改进的内涵分析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和应用研究这样三个方面,除此之外,机械行业内的运行管理以及经营销售也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必要素质,总而言之,机械设计行业进行人才培养的核心就是素质教育,同样关键的就是岗位技能,归根结底,也就是要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实现上述目标就需要在教学环节当中重视基础、丰富教学方向并强化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与此同时还需要尽可能准确的把握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基本上就要求学生在机电、数控、管理、计算机、设计甚至是实际操作当中都有相当的表现。尤其是对于应用的强调,更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精髓所在,也是高校培养机械类人才的基本要求和特色所在,只有保证学生经历充足的应用实践才能够保证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表现出强的解决问题能力和优秀的创造能力。

3.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改进的措施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教学进行优化和改进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在教学当中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倡导参与式教学来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学思结合,总而言之,高校就是需要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上进行改进来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下文当中具体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来对其改进措施进行分析。

3.1. 采用启发式教学

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当中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当中,专业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讲解专业领域当中的重难点,与此同时通过知识的辐射来体现该专业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显著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因此在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还需要鼓励学生自己进行试验的设计与操作,这样就能够在实践当中暴露出理论学习当中未曾意识到的问题,同时也能够较好的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可见这样一种教学方式的好处和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

3.2. 对比式教学

对比式教学主要强调的是国内专业教育与国外专业教育的不同之处,这样一种对比式教学可以从两个具体的方面和角度来进行,一方面是把不同的机械设备或者是机械材料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另一方面则是对比国内外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的表现。对比式教学同样是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消化比较抽象的知识,并同时提升自己进行试验操作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3.3. 利用多媒体实现立体教学

在现当代利用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是必然的选择和趋势,这主要是因为现代信息爆炸且信息的获取方式多样,使得信息必须在经过合理的筛选和处理后进入到学生的视野才能够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时,可以按照教学对象所需要的内容来进行独立单元的划分与设计,与此同时还可以在网络上搜集大量的机械产品照片或者是录像来让学生对于机械产品直观和准确认识,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企业的生产实例来鼓励学生设置课题或者是参与到讨论当中来,这样一种理论在实际当中体现的教学方式更加能够加速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对技能的接收。而立体教学的好处则在于解决了机械结构复杂的问题,机械结构因其较高的复杂性往往平面图十分复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利用模型和部分零件实物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对比,学生同样可以获得最为直接的视觉感受,加强理解的同时加强记忆。

3.4. 在企业内进行教学

这样一种教学策略就是将课堂转移到企业内去,具体来说,就是在课程快技术的时候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到工厂内去进行专业技能的知识培训,在企业内进行教学一方面是可以让学生走到生产的第一线,就能够对自己在课堂当中学到的东西有更加直观准确的认识;另一方面,企业内有非常过技能纯属且知识全面的人才,这样一些人员也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总而言之,就是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企业活动当中去来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素质和职业技能。

4.结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的优化和改革实际上是随着现代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而进行的,必须根据市场的导向和需求来进行动态改革,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知识全面且技能纯属的人才,更重要的就是加强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使得学生在将来的岗位上能够更快的进入角色发挥出作用来。

参考文献:

机械行业基础知识范文3

一、内容系统,归纳了金属切削机床

设计涉及到的基础知识我国工业发展的关键内容在于机械装备设计与制造。特别是提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之后,我国逐步加大了机械装备制造及智能化产业发展的步伐与力度。编者紧跟国家发展战略步伐,对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基本内容及设计进行了深入阐述。全书共分成3个部分7个章节,具体为:其一,“基础知识”,包括绪论环节,阐述了机械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地位、主要功能及发展趋势等;其二“基本原理”,包括金属切削机床设计、典型部件设计及机床夹具设计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三,“先进技术”,包括机器人机构及应用、机械加工自动化生产线总体设计、生产物流系统设计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系统完整,从基础到原理,再到实践。编者引进了大量的图片、表格,以图文结合详解的方式,引导读者更轻松准确地掌握设计方法。以“机床夹具设计”为例,编者引入了“被加工工件”“设计夹紧装置”“设计夹具总装配图”等多个图表,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字描述的内容。

二、思路清晰,贯穿了工程应用设计的整条主线

机械装备设计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环节,设计质量的好坏对机械装备产品的质量有着既直接又巨大的影响,机械装备性能的差异化及生产成本的高低都受到设计的影响。因此机械装备设计在机械行业发展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就对机械装备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较高的设计实操能力,能够围绕市场的需求开展产品构思、图样绘制并设计等一系列创造性活动,编者十分重视读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引进了大量的生产案例,将“工程应用设计”融入其中,无论是“操作机器人应用实例”还是“物流系统设计”“数控刀具状态的在线监测”等内容,都紧贴生产实际,具有极强的学习、操作参考价值,能够较好地培养读者正确的设计思维、设计意识及设计能力。

三、视野开阔,思考了机械装备制造智能化发展的前沿

机械行业基础知识范文4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本文对机械行业的创新保障和创新方法做了探讨。

一、导言

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足一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历史。人在认识利用改造自然,认识改造社会完善自身的过程中为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都进行了一系列创新的思维行为和活动。

对企业而言:创新就是①产品创新②工艺创新③市场创新④资源供给创新⑤组织管理创新。十六大报告高度评价:“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企业而言,创新同样是“灵魂”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企业要生存立足于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残酷激烈的市场。必须在上述五个领域进行不断的创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已是越来越多成功企业的经典理念。

二、机械行业创新的各项保障

1、创新的制度性保障

我国国家创新系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①改革开放以前是改府主导模式:创新动机源于政府认为经济发展或国家安全需要,创新决策由政府制定,资源由政府为主体投入②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导引模式转化③自1992年起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本制度,强化企业的创新功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实施了面向21世纪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三大工程”即知识创新工程技术创新工程和211工程。三大工程和国家其他重点科技计划结合,形成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完整的总体战略布局,通过实施,力争到2010年前后,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符合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国家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基本具备能够支撑我国科技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国家创新能力。国家创新系统的建立极大地激发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创新欲望,树立创新意识,肩负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为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创新的人员素质保障

要取得创新成果必须具有各种基本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是指支持人创新活动的各种生理与心理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内在要素的总和。其中最重要的是强烈的事业感和责任感,由此而产生的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严格严密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探索拼搏力量,是技术创新的力量和源泉。我们生产的机械在工厂服役期达数十年甚至半个世纪以上。作为机械设计和制造工作者必须深切地了解这点。机械设计和制造工作者有了这个观念,就能在机械技术创新道路上不断的取得动力、取得进步和成功。

3、创新的知识技能保障

我们常说: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不等于水平,但知识、经验和技能仍然是创新成功的基础。哲学家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牛顿说他的成功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结果。一个十分重要的规律是所有创新都是孜孜不倦的学习和百折不挠实践的结果。要创新,必须学习知识和技能。进入信息时代以后,知识日新月异,信息空前膨胀。一个人的知识通过大学学习只能满足其需要知识的10~20%。其余的必须通过不断地继续学习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如果没有一定的数学,力学基础知识,我们就无法确定机械运动的空间轨迹,无法进行动平衡设计,如果没有必要的动手能力,新产品设计就只能束之高阁。因此年轻的机械设计和生产工作者,应不断地刻苦学习,锲而不舍地提高自己创新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否则“创新”喊得再响也不过是一句“口号”。

4、创新的精神动力保障

既然是创新,必然是比照前人的扬弃。因此“闭门造车”和“唯书唯上”是创新的大敌。创新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生产需要出发,否则创新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术。书本是前人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但是对知识的学习有输入转化和输出(即知识的应用)三个阶段。如果只有输入没有输出,知识不会形成力量:若知识的输入和输出只是复印则知识并无增值。我们尊重前人的知识和经验,但要创造性地学、创造性地用,尊重书本又不迷信书本,那么我就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大大增加知识的附加值,创新的意义正在于此。

5、创新的思维保障

思维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则是产生新颖性思维结果的思维。它是人在头脑中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新联系或新答案,用以组织某种话动或解决某种问题的思维过程,人类就凭借创新思维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可以说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成果都是创新思维的外观或物化。创新思维与人在认识过程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逻辑思维,既有共性又有区别。

其共性是二者都属于思维的范畴,是按不同标准对思维进行分类的产物,二者有并不互相排斥的交叉关系。其区别则在于思维形式、方法、方向和思维基础方面不同,创新思维是从猜测、想象出发。没有固定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虽然需要一定的知识为基础,但并不完全依赖于知识。

创新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广博的知识结构以及锲而不舍的追求达到目标的注意力。观察是认识活动的起点,是思维材料的来源,因此观察是创新思维的前提。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知识则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一个人知识的深广就反映其创新能力的大小,并能直接决定创新成果的质量和价值。

三、机械行业创新的方法探讨

1、研究市场开拓创新

在计划经济年代,企业只是单纯的生产部门。所生产的产品由国家包销,企业没有或很少有市场意识,创新动力不足,造成产品几十年不变。在市场经济下,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只有推出被市场接受的产品,才能生存下去。因此,企业必须下大力气研究分析市场、开拓市场,从市场和客户处取得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改造的需求信息,通过技术创新不适应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的产品。要求做好产品规划,开展产品创新开发和技术创新研究,以增加企业的实力、发展后劲和竞争能力。

2、资源创新

资金、信息及高水平人才是产品创新开发的基本保证。必要的资金是开展科研开发及其成果产业化的保障。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不断增加科技投入,集中用于企业技术开发及其成果产业化等的资金需求。

市场、技术、经济及法规等信息是产品创新设计的来源和基础,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加速产品创新开发的助推器。

人力资源(人及其组织)是影响产品创新设计的关键。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发挥技术人员的创造能力,建立吸引高层技求人才并让其在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中发挥核心作用的用人机制,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合理使用和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为实现企业的近、远期目标,建立相应的技术开发体系(组织),实施多层次的技术开发,并有相应机构对技术开发经费的使用及项目进行管理和评估。

3、开发手段创新

传统的产品设计方法大多是模仿或经验设计,设计手段落后。初级CAD的应用主要在计算机绘图、改图、编制明细表等方面,而三维CAD设计、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信息与电子技术等现代设计理论方法在工程机械产品设计开发中的应用仍然很少。造成品种单一、结构陈旧,由此带来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经济效益低下。

提高和增强企业的产品开发手段,是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信息及其它高新技术的成熟应用,为企业产品开发手段创新开辟了有效的途径。随时着以CAD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产品开发中的深入应用,将开创崭新的产品开发模式-数字化产品设计,由此带来设计观念、设计方法、组织形式的全面创新,将迎来工程机械产品设计的现代化。

4、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

企业产品创新开发就是要应用和体现自身的专有技术,并以专利的形式来保护创新成果。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与技术研究的各个环节,对专利应有强烈的意识。决策技术开发方向时,要广泛了解国内外专利发展动态;研究开发新产品时。应检索专利文献。以提高创新开发起点,确保项目具有先进水平;研究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过程中,要注意技术保密,并及时申请专利,以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开发新产品过程中,应利用新技术(包括专利技术)为企业服务。

机械行业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工程机械;学习情境;一体化教学

1.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人才的需求

1.1人才数量需求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人员的培养培训已被纳入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据人才市场的有关统计印证了这一说法,近年来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技师一直位列全国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前列。工程机械企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如雨后春笋,每个工程机械企业都少不了维护人才、管理人才。近几年我校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早早被企业预订一空,也反映出工程机械维护人才的紧缺程度。

1.2人才质量需求

当前东北工程机械维修业的技术水平已有整体提高,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大专、本科人才加入,企业对工程机械相关专业科班出身的大学生尤其需要,很多企业对于他们仅有的几名大学生,这些人才在一线维修前沿锻炼1至2年后,多数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但现状依然滞后于新型工程机械带来的对维修技术的要求。目前,先进的工程机械维修方式已从在工程机械出现了故障后再去维修,向“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方向转变。此外,工程机械维修从“修旧式”向“换件式”转变。近年来,更出现了工程机械远程诊断技术。因此行业对高技能人才也产生了大量需求,提高了对工程机械修理人员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需求。

国家一系列基建投资规划的出台又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持续上升提供了保障,也为工程机械专业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其中,整个综合运输体系投资规模约14.5万亿元。在水利建设方面,未来十年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其他方面,如房地产开发、矿山开采等各个产业的发展也会产生相当大的投资规模,如2011年全国将完成1000万套保障房的指标,达到全国房地产投资规模的20%,直接投资将达到1.4万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按照惯例,一般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额中会有5%~8%用来购买工程机械设备。因此,未来几年工程机械行业仍然会保持较高的增长幅度,从而引起工程机械服务人才需求上产生新的增长点。

然而,纵观国内各高职院校,多数开设有工程机械类专业的院校均为交通类院校。究其原因,工程机械专业所需实训设备价格昂贵,同时需要有较为宽敞的实训场地。为此,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构建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基于学习情境的课程设置及一体化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建设方式。

2.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对全国数十家工程机械检测与维修行业、企业进行了有计划的调研工作,几乎所有企业都希望学校的专业教学能注重实践能力、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培养,尽量与岗位对接,毕业就能顶岗工作或有一段短暂的工作适应期后就能适应岗位工作;约有75%以上的用人单位把就业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摆在了首要位置。因为工程机械维修事关驾驶员的生命安全和经济利益,所以工程机械维修人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确保维修质量的首要因素。工程机械人才在技术等级上有高低之分,但在服务意识、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上基本相同。

综合上述的考虑,我们将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面向工程机械维修服务公司,从事工程机械驾驶、检测、维修、技术服务技能及管理技术工作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3.在课程中创设学习情境的重要性

我们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特别是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核心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原理与零件、工程机械构造理论、机械CAD/CAM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工业企业管理、CAD实训、制图测绘、自动控制实训、测量技术实训、工程机械操作、检测和维修综合实训、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等要考虑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核心是与知识相对应的问题,因此,创设学习情境能够模拟地回溯知识产生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发展思维能力。其次,创设学习情境还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通过具体情境中的学习,学生可以清晰地感知所学知识能够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又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依存的情境,这样,学生就能够牢固地掌握知识应用的条件及其变式,从而灵活地迁移和应用学到的知识。再次,创设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情境缺失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常常缺乏对知识应有的兴趣,因为知识在这样的教学中是以确定结论的面目出现的,不需要学生积极的智力活动──即使存在一些智力活动,也是按照规定的路径进行的推理。没有问题的教学不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反而会消减他们的学习热情。许多教师不得不求助外在于教学内容的措施,而效果往往不理想。可以说,创设学习情境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不可缺少的。最后,学习情境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比较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学习情境把抽象的知识转变成有血有肉的生活事件,而生活事件中均包含或强烈或含蓄的情感因素。

4.构建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实践教学建设思路及措施

为使实践教学建设与课程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推进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具体建设思路和措施如下:

4.1通过实践教学建设,提升校内专职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实训项目开发能力,提高校外兼职教师队伍教学水平

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不断交流建设经验。校内专职教师根据校外兼职教师所提出的最新机型的发动机故障、液压系统等故障案例,不断设计、更新“工程机械发动机实训室”基于“学习情境”的实训项目;而校外兼职教师将根据校内专职教师所编撰的工学结合教材,体现 “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教学手段,开发校外实训基地“基于课程学习情境”的实训项目。通过校内外专、兼职教师共同开展工程机械发动机实训室建设,将有效提升校内专职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实训项目开发能力,提高校外兼职教师队伍教学水平。

4.2实践教学建设在促进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实践教学建设能够不断完善课程建设,促进师资队伍建设,而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不断提升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学生基础知识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后续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加快了基于“学习情境”的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步伐。

4.3 依托课程,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发挥行业优势,在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建设

根据工程机械行业企业的需求,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将根据企业实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进行,扩建内容包括实训设备的合理配置、实训场地的合理规划等。实践教学建设中所开发的一系列实训项目将被融入到“学习情境”教材建设当中,从而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将基于“学习情境”建设理念进行。考虑如何将“工程机械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每一个基础能力模块和拓展能力模块以“学习情境”的形式开展。

机械行业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课程改革 一般本科院校 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8.019

Undergraduate College Mechanical Control

Engineering Curriculum Reform Practice

TANG Hongbin, WU Kangxiong

(College of Automotive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004)

Abstract For "Mechanical Control Engineering" course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Changsha University of professional features, 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optimization theory with practice,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ideas into other aspects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practi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actice of these reforms to stimulate student interest,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Mechanical Control Engineering; course reform; undergraduate college; professional features

0 引言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①它基于经典控制理论,结合机械工程中的实际控制应用,介绍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频率特性、稳定性分析、快速性分析、准确性分析及控制系统性能校正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械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自动控制理论在机械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学会分析机械工程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等基本性能,掌握系统设计和校正的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专业课以及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②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是数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一道桥梁,课程中有大量的公式、定理、判据,涉及时间域、频率域和复数域,课程内容较枯燥。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感到该课程难度较大,对所学内容不易消化和吸收。这使得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变差,产生厌学情绪,从而严重影响到了课程的教学质量。这导致学生整个机械专业知识体系不完善,出现了中断,从而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因此,结合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的课程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对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根据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特点,结合我校机械类专业特色,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实验教学等方面开展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1 我校机械类专业特色

长沙理工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学校的骨干专业,其起源于原湖南交通学校1956年创办的“船舶技术管理”专业和随后开设的“筑路工程机械”专业。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湖南交通学校的基础上创办长沙交通学院,归通部直接管理。自1979年始,筑路工程机械专业面向全国招收四年制本科生。1987年长沙交通学院开设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当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三年制大专班。1996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原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科专业的基础上创办“机械电子工程”四年制本科专业。1998年,“筑路工程机械”和“机械电子工程”两专业合并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设工程机械和机电一体化两个方向。几十年来,已培养了近三千名主要在机械和交通领域相关行业就业的毕业生,具有鲜明的机械行业和交通行业特色,形成了“立通和工程机械行业,传承‘铺路石’精神;夯实基础知识,突出机电一体化;强化工程实践与动手能力,培养面向基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特色。

2 改革措施

根据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特点,结合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从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优化教学内容、实践环节注重虚实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CDIO教学理念引入教学等方面采取了措施进行了课程改革。

2.1 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所讨论的问题源于工程实践,是进行自动控制系统性能分析和设计所面临的共性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控制理论的应用面越来越宽,知识体系越来越成熟。但由于本课程偏重理论基础的介绍,往往使学生在学习中对实际的控制系统缺乏感性知识,他们感到学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和他们接触的控制系统差距很大,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比如,讲到机械控制系统的组成时,多举一些工程机械控制系统和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实例,很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克服了该门课程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开阔了学生视野,从而很好地促进教学效果。

2.2 优化教学内容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内容比较多而且也比较抽象,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中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安排为2.5学分,40学时。由于课程知识点较多,在规定的时间难以把所有内容讲完。所以,我们必须加强课程知识体系的研究,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根据我校机械工程专业状况,我们把课程教学内容重放在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系统稳定性分析、系统快速性分析、系统准确性分析及系统性能校正等几部分,而对于要求较高的内容,如非线性控制系统、离散控制系统系统及根轨迹法等只作简要阐述,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在课下和老师进行交流。

2.3 实践环节注重“虚”、“实”结合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是一门注重实践、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很多高校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的实践环节一般借助MATLAB软件实施,通常是上机实验。③④然而,单纯采用MATLAB软件进行虚拟实验,不够直观,与工程实际有些脱节,激发不起学生兴趣,实验效果不是很理想。为此,我们对传统实验方式进行了改革,采取了“虚”、“实”结合的实验方式,一部分实验借助MATLAB软件平台上机进行,同时还开设了实物实验。学院为本课程购买了自动控制工程基础试验台,可以进行控制系统的时域响应分析、频率特性测试、校正设计等实物实验。相对于软件实验,利用真实的控制器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也普遍反映更加喜欢这种实验形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2.4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中的许多概念和原理等内容,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复杂的计算、分析、作图,这使得传统的常规的课堂授课方法很难使学生充分消化吸收。要想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的方法,改变传统“板书教学”方式。同时,针对该课程理论性强、计算复杂、绘图工作量大的特点,将MATLAB软件引入教学中。MATLAB软件中有专门的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工具箱,比较容易绘制系统的时间响应曲线、Nyquist图、Bode图等,利用Simulink模块可以方便地进行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和设计,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5 将CDIO教学理念引入教学

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作(Operate)等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⑤代表了产品、系统或过程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环节。CDIO工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利用“工程项目”来组织,以学生在项目实施不同阶段的知识需求为驱动来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由于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程系统性强,适合借助工程案例借助CDIO模式进行教学。作者针对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特点提出的CDIO教学模式包括四个过程:构思、设计、实施和考核。老师针对所讲授的知识点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提出了几个适合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的“工程项目”,并力争把本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融入到“工程项目”中。在实施过程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工程项目”,针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查阅资料,进行分组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提出解决“工程项目”的具体方案。然后,合理综合课程内容,通过综合性实验或模拟仿真加以验证。最后,改革传统考核方式,加大学生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和实践部分的考核分值,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工程项目”实施中的表现、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来综合评分。

3 结语

高等教育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程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工程师,这些目标的实现是要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当前高等工程教育对人才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及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应与时俱进,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树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理念,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为自身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笔者从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优化教学内容、实践环节注重虚实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CDIO教学理念引入教学等方面采取了措施进行了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的课程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基金项目: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1439)

注释

① 郑明军,刘希太,王海花.《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9(6):257-258.

② 王芳.“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6):76-77.

③ 郑明军,刘希太,王海花.MATLAB在《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