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素养与劳动实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素养与劳动实践范文1
关键词:高职教师劳动价值论发展
一、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高职教育领域发展的思考
马克思明确指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表现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由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创造的。但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表明非物质生产劳动在价值创造中所占的的比例已经远远超过物质生产劳动创造的比例。特别是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高度发展使非物质生产劳动成为社会劳动创造价值的主体。非物质产品与物质产品一样,只要它被创造出了使用价值,投入社会的活劳动就会形成价值。非物质生产劳动可以包括精神生产劳动、商业服务劳动和社会公务劳动。我国公办高职教育提供的教育服务应属于从本国国情出发的社会公务劳动,高职教师的活劳动主要凝结在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虽然这种教育服务本身并没有直接体现商品经济关系,但同样向社会提供了有用的劳动,也创造了价值。它具体表现为高职教师通过吸收先进高职教育理念和创新高职教育模式能培养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高职教育领域的发展不仅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非物质生产劳动创造价值的范围在扩大,而且让我们更深入地发现了活劳动对象的价值传递和新价值创造。高职教师作为活劳动的主体将自身的专业技能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传递了价值,但这种传递的价值能否被学生充分吸收并在未来通过真正的岗位劳动计入企业产品之中关键取决于高职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高职教育要重视劳动价值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让高职教师更好地理解高职教育劳动创造的价值本质
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各个历史时期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国家层面上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明确规定:高等职业教育应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业意识,掌握了一定理论技术和智力技能,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也就是创新型、可持续发展型、复合型人才,简称“三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基于此种认识,当代高职教师必须深刻理解高职教育作为社会教育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国家的经济转型培养具备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三型”人才。高职教育劳动创造的价值本质就是凝结在高职教育服务中的高职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高职教育劳动不同于一般教育劳动创造价值的特点在于:第一,强调教师对适应市场需要的企业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对企I需要技能人才应具备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充分认知;第二,高职教师的教育劳动是要培养出符合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现阶段就是要适应国家经济转型要求加快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工匠型人才。
(二)培养高职学生认知企业高技能劳动创造的价值本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技术就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因此在企业生产活动中不断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创新生产工艺,这就加大了对高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高职院校要抓住契机加快培养适应经济转型的高技能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打造专业技能特色品牌,走出发展新路。高职教师在本职岗位上要充分利用专业教学优势和实践教学条件培养学生认知高技能劳动创造的价值本质就是凝结在企业产品中的专业技能本领。
教师在讲授专业理论课时除了要讲授专业知识以外还应适当增加对专业知识应用技巧和方法发现的指导,在专业技能实训时更应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尝试在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以后能否简化和创新实践环节,为以后在企业发挥技能本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企业以产品为中心,高职学生将来主要是进入企业,在企业中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知识结合岗位实际经验为企业产品的制造融入技能与技艺,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三、透过劳动价值论结合本职岗位谈高职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面向市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要面向市场招生、培养和推荐就业。招生工作必须紧抓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现状,更加合理地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供给侧改革,市场对新兴产业和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技能人才需求大大增加,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调整原有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开设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专业。必须进一步加强与企业联系,可根据实际办学条件和地方经济发展环境设立校企合作中心,孵化企业实际需要的技能人才;对于校企合作比较充分的学校应探索建立校企联合导师制,由学校和企业共建优秀师资团队,通过技能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和适应企业实际需求的培养。在学生择业过程中,学校要进一步发挥桥梁作用,更多地联系专业对口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
(二)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从本人所在学校的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来看,我校学生的职业意识还普遍相对淡薄,职业素养还不够高。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素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求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从高职入学到毕业须逐步完成自己职业目标、职业愿景和职业定位的设计,将本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专业技能学习的重要参照;二是加强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职业意识教育,高职教师在教学中要将专业知识点的讲授更好地结合企业工作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积极融入企业角色,形成较强的职业意识。三是增加学生参加岗位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岗位责任要求和工作绩效考核标准,通过观摩和亲身实践真正体会到企业技能岗位要求必备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与劳动实践范文2
关键词:中职;核心素养;电子商务教学;网店客服
职业核心素养在职业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目标。通过借鉴世界各国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立足于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了劳动就业者应该具备的8种核心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数字运用能力、交流表达能力。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仅靠课堂理论教学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是不现实的,如何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为中心来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我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经过建设与改革,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网店客服”及“网店美工”两大岗位群。其中网店客服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包括在线客服、电商咨询、客户关系管理等。虽然是企业架构的最低层级,但却是所有中职毕业生的第一对口就业岗位。因为通过该岗位的工作,可以直接快速地熟悉企业文化、定位,掌握企业产品价格、特色及卖点,成为每一位电商人的首要岗位,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基于此,笔者对网店客服技能的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1.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
职业核心素养指的是对劳动者的未来发展有着关键作用的一种综合素质和能力,又被称为职业核心能力或者关键能力。职业核心素养适用于各种职业,对职业主体而言,它是一种终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复合型专业,涉及到技术、经济、贸易、管理等综合学科,其专业如何建设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模型。国内外教育学者都在积极探索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专业建设。而“网店客服”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该课程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养成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网店客服是企业与客户最直接最前沿的窗口,需掌握以下基本技能:(1)办公软件使用技能;(2)网店平台操作技能;(3)客户订单交易(正常、异常、纠纷)处理技能;(4)客服常用软件使用技能;(5)客户关系管理技能;(6)语言沟通与表达能力等。另外需加强职业素养的培训,如在职业心态方面,突出对责任感、学习心态、抗压能力、团队合作等的要求;在职业行为方面,则强调工作要规范,即每个任务按流程标准完成。
2.实践教学实施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应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实践教学活动可按照“对实践教学的目标进行明确――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内容――职业核心素养考核与评价”的流程来实施。下面说说笔者所执教的《网店客服》课程是如何围绕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1、糅合“做”与“思”,规范实训版块。设置实训任务时应体现让学生从“模仿――操作――理解――应用”的过程,要求达到四个一:一种岗位技能、一个实训任务、一个实训小结、一个学习反思。学生通过一个实训任务,至少掌握一种岗位技能,并在实训中要分析出知识点小结,再通过实训反思,将学习心得融会贯通于职业情景。经过实训,学生能做,会思考,懂总结归纳,并形成能力迁移,掌握关键技能。
2、兼顾趣味与时尚,模拟职业环境。由于中职学生的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因此有趣的实训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另外紧跟当下热点的实训任务,更能对接网店客服岗位的实践――多变的工作环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社会热点、行业新案例等,从中提炼实训素材。例如,天猫上的知名品牌与某电视合制作一个综艺节目《女神的新衣》,学生关注度较高。因此笔者借用其中一段视频,作为“品牌知识培训”一课的导入,在视频中有学生熟知的明星、喜爱的新品等元素,能引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讨论。学生通过分析产品“适合的消费人群、适合的场合穿着、价格定位”,把握各品牌的定位与消费主张;提炼各产品的卖点。类似的实训,不仅让学生理解与应用岗位知识,而且让其对行业的发展趋势有更感观的认识。
3、强调学习结果考核,树立职业道德。一名合格的网店客服,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即要德才兼备。实训课的教学,一是通过实训的过程与方法,增强学生的才能;二是通过实训中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要求来立德。立德如何不止步于口号?可以结合课堂评价,将“德”进行量化考核,利用具体的细则标准来规范。例如,每次实训任务都会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根据标准的不同设置考核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学习积极性、责任心”等职业道德。每节实训课,不仅强调实训结果的完成度,更重要考核学生的参与度。所有实训任务的目标,都要坚持“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这个核心目标。
三、企业实战项目渗透
要提升教学有效性,还必须借助实战项目,把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进行融合,在生产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方可真正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因此,每年的双十一和双十二期间,笔者都会积极联系行业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实战,从而让技术跟上产业行业发展,让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要求相匹配,让评价标准与企业绩效考核相符合。例如2014年与天猫品牌熙世界进行“双十一”校企合作,把此项活动作为教学平台融入至教学环节中,实施校企岗前培育、职业岗位进行轮岗实战体验,此时学生能把理论知识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并逐步转化为自身的工作经验,实现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除了能培养学生的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交流能力、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更可贵的是,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形成职业意识和职业荣誉感,培养高尚的职业素养。
四、总结
电子商务专业技能课程的实施,需遵循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和行业的生产经营规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并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逐步形成工作经验,培养职业精神。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职业核心素养为中心来开展,使学生能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春艳.中职网上开店实务教学中网店客服技能培训探讨[J].广西教育,2014,6
[2] 李志宏.产教融合阶梯式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电子商务专业“网店客服”课程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8)
[3] 方健华.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职业素养与劳动实践范文3
摘 要:近年来,随着用人企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中职德育课中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呢?本文从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和改变评价方式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024-02
近年来,随着用人企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中职德育课实施过程中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职业素养教育的主阵地。那么,如何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呢?
一、加强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跨进社会,步入职业生涯。他们的职业素养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广大中职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改革开放,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努力学习、钻研技能,积极向上、自强不息,思想道德状况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面对时展的要求,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中职德育课的教学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提高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我们应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应对挑战,采取有效措施,开创新时期新阶段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紧紧围绕德育课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中职德育课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德育目标来展开,通过目标教学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
(1)通过对《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2)通过学习《经济社会与政治》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3)通过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4)通过学习《哲学与人生》,使学生了解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5)通过选修课《心理健康》,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乐观向上,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三、切实改进中职德育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1)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生活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所学专业特点、具体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
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中职德育课的教学方法应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要综合采用学生主体参与的启发式、讨论式、情境模拟式、角色扮演式、小组合作教学式、仿真教学式、现场教学式、合作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尽量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注重运用“在做中学”的实践方法,强调在活动中体验和调适;鼓励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恰当使用挂图、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教学软件及校园网等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2)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校外的德育资源,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旁听审判、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活动总结等方式,交流学生的体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引进社会各界的相关专家学者、英雄模范和一线的劳动者或企业家参与学校活动,丰富教学形式;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参考资料所提供的内容,积极开发校园德育资源,收集优秀学生和成才典型的先进事迹以及社会上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素材,特别是社会的新发展、改革开放的新成果和实践中产生的新知识、新观点、新事物、新典型等充实教学内容。
・德育研究・如何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切实改进德育课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很多中职学校在评价学生学习质量时,往往简单的以期中和期末成绩以及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为依据,这种评价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改革评价方式,就应当改变过去的单一的评价方式,实施多元的评价方式要坚决克服以考卷定成绩,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倾向,即把教师评价、班级评价、个人评价和社会实践单位的相关人员评价相结合,把成绩评定和个人品行表现相结合,更加注重学生课内、课外学习和活动相结合。
(1)评价学生的学,应遵循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评价的范围应包括对有关知识的了解、理解程度,对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中形成的品格和态度。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学生的自评互评、家庭和社会的评价。其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包括日常表现评价、学习成果鉴定、纸笔测验、学期评语等方式;学生的自评互评,包括学生的自我反思、收获和进步的总结、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等方式。
(2)评价教师的教,包括教师对课程定位的把握、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过程的驾驭,以及学生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是否良好,教师自我反思、征求其他教师意见、教学督导评估等。
(3)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包括课内外学习表现和日常生活的实际表现。主要是评价学生人生成长实践的实际表现,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人生成长的趋向。通过对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的行为表现给予正确评价,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激励其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使之明确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陆.探究性学习[J].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
[2]《教育部新一轮中职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方案出台》教育部网站.
[3]《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8年12月10日颁布执行.
职业素养与劳动实践范文4
关键词:职业素养 高职 商务日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0
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是全面贯彻落实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之处: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且强调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始终。在《关于进一步深化大学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指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为指导,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协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
当前学生毕业后不好找工作、或者找不到专业对口工作的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作为高职类商务日语专业学生也不可避免的遇到同样的问题。另外近些年开设日语专业的院校不在少数,日语专业在全国高职类院校中非英语专业其他语言专业中一枝独秀,加上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日语培训机构,学日语的和会日语的人越来越多。如何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成了日语专业教育者及学校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当今亟需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笔者认为就是要加强高职日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核心在于职业素养养成。
一、职业素养的涵义和重要性
职业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它强调后天的教化和培养。素养体现在职场上就是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一个职业人在职场立足和发展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和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衡量一个职业人成熟度的重要指标,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学术界职业素养氛围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前三项是内化素养,是职业素养中的最根本部分。而职业技能是外化素养,是表象内容,它是通过学习培训获得,并在实践运用中日渐成熟的。
现代人力资源研究认为劳动者的个体职业素养就像一座漂浮在水中的冰山,专业素养在浮在水上的八分之一,而非专业素养则是隐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专业素养和非专业素养共同作用于劳动者的职业生涯发展,非专业素养往往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哈佛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劳动者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否,15%取决于专业素养,85%取决于非专业素养。在衡量一个人的时候,企业通常将二者以6.5∶3.5 的比例进行划分。正如智联招聘副总裁赵鹏所言: / 现在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成绩、知识和经验的欠缺, 而是职业规范和职业意识等职业素养的缺乏, 企业招聘人才的标准有接近七成的权重是放在应聘者的职业素养上。因此在职业素养养成教育中内化素养养成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商务日语专业职业素养养成的重要性
此次的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日语专业学生初次就业及职业素养情况跟踪调查历时整两年,分别对应届毕业生(09级)、往届毕业生(06、07、08级)和企业三方做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300份调查表,收回291份,其中有效问卷有282份,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本次调查发现初次就业时的岗位遍布个个行业,但大都集中在机械电子类,当然这也与就业地区的经济息息相关。毕业学生基本都在苏州等附近城市就业。另外岗位也比较分散,有从事销售、翻译、服务类等。但我们可以看到从事生产管理计划、营业销售、总务和人事的学生较多,占了一半以上。从统计中还发现,纯粹从事翻译工作的,每一届都仅在5人以内。随着近些年笔者于企业人事部门的交流来看,似乎对于现在的毕业生的职场素养不是十分满意,且满意度呈逐年下降趋势。所以笔者认为要使日语专业学生具备更好的竞争力,在学好日语知识的同时更需要加强职业素养的提高。
三、商务日语专业职业素养构成体系
我们参考麦可思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2010年度报告并结合商务日语专业实际将日语职业素养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商务日语职业知识是指社会企业对日语专业劳动者职业知识的要求,将在相对长的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商务日语职业意识是人们对于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良好的职业意识能够使尤其是日语专业新毕业学生迅速适应职场环境。商务日语职业能力是指日语毕业生在从事具体的职业所需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这些都将帮助日语专业学生今后能够灵活冷静的处理问题。
四、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存在的问题
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在多年的不懈发展努力下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人才培养方案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但是在实际的培养计划里除了开设少量的素养培养理论课程外,几乎没有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具体举措,也难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能力培养,在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上具有盲目性,缺乏准对性和全面性。
作为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日语技能是最为基本的技能要求,通过对毕业生初次就业时日语能力的调查我们发现学生的日语能力水平在毕业时有将近85%的学生达到了1级或2级的水平。但是发现尽管学生通过了1级和2级的水平考试,但在初次就业时的口语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另外在除了日语等级考证外,学生也都热衷于各种各样技能证件的取得。其中较多的是单证员、会计上岗证、英语4/6级、全国计算机1级、报关员证、驾照等。但我们也发现现状社会上各种技能证书泛滥,各个考证机构鱼目混珠,学校方面缺乏正确引导,学生对于这些证件的社会认可度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在学生在金钱和精力上的浪费。
在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关于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方面,我们选取了热爱公司、敬业爱岗精神、理解性执行任务协作能力、积极聆听有效的口头沟通能力、说服指导他人、理解他人、积极学习、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判断和决策能力 、时间观念、遵纪守法意识、环保意识等13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从我们的最终统计来看,往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以上这些职业素养重要性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而应届毕业生虽然也认同这些职业素养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但比例明显要低,只达到往届毕业生的半数。这可能跟他们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有关,对于职业素养缺乏正确和足够的认识。另外从毕业生对初次就业时自我职业素养的评价和对所在单位日语前辈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这一问题的回答来看,主要欠缺的素养是:效的口头沟通能力、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责任心、协作精神、工作的热情、工作的态度和条理性等。
五、商务日语专业职业素养养成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改变传统观念,进一步完善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掌握企业对职业能力具体内容和要求的第一手资料,进一步完善日语专业毕业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零起点日语专业学生首先要重视专业教育,同时我们也必须重视职业养成教育。专业教育过程中必须融入职业养成教育,当然职业养成教育也必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才能实现其价值追求。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课程设置上必须充分体现职业养成教育的特性。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依据紧紧依据市场和实际从事职业岗位的需求来进行完善。这也需要学校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适应市场需求,切实提升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强化学生职业意识的树立
在学生入学开始就要抓住时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学生明确专业发展方向,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除了教育部要求开设的职业与就业公共必修课外,更要根据日语专业的特点开发相应的选修课程加强职业素养养成。比如开设日企知识、国际商务礼仪等。
(三)、结合新时期学生个性特点,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全国高校的入校生如今也开始进入了90后入学时期,作为语言类的商务日语专业有其学习方面的特别性,但无论在什么时代传统的认真刻苦和强化记忆仍是主要手段。但与80后等其它时代的学习者群体相比较,表现在日语专业学习方面的主要是学习普遍缺乏刻苦性,对记忆性知识比较薄弱,学习的独立自主性相对较差;但对于网络等新媒体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另外90后身上既有个性张扬相对比较缺乏团队忠诚感、价值观更加现实,也有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等性格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业素质、人格魅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十分关键。除了专业知识教育外在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多采用引导的方式、多采用情景模拟法,多结合90后熟识和喜爱的事物来举例教学,另外对于日本社会企业中要注意的礼仪方面能够以身作则,能够做到言传身教。比如守时、接电话和打电话、拜访别人等。
(四)、进一步拓宽职业培养途径和手段 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仅仅依靠课堂是不够的,还要在课后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多开展素养教育,打造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良好氛围。如举办日语演讲比赛、日企知识比赛等,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通过日企打工、参加日语角活动与日本人的近距离接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积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定期邀请企业人士走进校园介绍日企文化、行业动态,直接为学生提供实践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的洞察在今后的职场中自己所欠缺哪方面职业素养,从而能够不断内化并养成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琳.基于关键能力培养的高职文秘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 2010(26)
2. 成吴霞、樊文琼.商务日语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分布状况及职业能力(素质)培养研究.语文学刊.2012.9
3. 刘春玲.加强文秘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的探讨[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9.12
职业素养与劳动实践范文5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对策;专业类型
一、引言
2014年6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国务院总理强调,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中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型技能。在国家大力扶持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中职院校应当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教育特点,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层面下工夫,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在今后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能够更加自信,也为中职院校的教育水平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职业素养的基本概述
1.职业素养的内涵何为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其实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主要指的是通过学习和锻炼,人们从事某项工作、专门业务或完成特定职责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道德操守的总和,涉及的内容众多,如专业技能、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这些统统是职业素养的构成部分。2.职业素养的类型职业素养根据所从事行业领域的不同:公共职业素养、行业职业素养、岗位职业素养。公共职业素养是每位劳动者都应当具备的,具有基础性的特点;行业职业素养对于从事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有着不同的要求;岗位职业素养针对的是特定岗位,并且这一特定岗位对职业素养有着具体的要求。3.专业中职生职业素养中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让学生能够自信地走向工作岗位是重中之重。需要注意的是,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时候,不能忽视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中职教育涉及诸多专业,不同的专业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不同。所以,中职教育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过程中,应当基于不同专业实施不同的教育策略。
三、培养专业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1.国家层面的要求2014年6月,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职业教育提出了一些要求,同时也提出了几点期望,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表示出坚定支持的决心。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应当贯彻落实国家及有关部门的政策方针,把提高职业素养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一批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让千千万万职业素养强的劳动者走向市场,使得“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迈向新台阶。2.社会层面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愈发活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站稳脚跟,必须要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人才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就是说,企业想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必须要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让更多的可塑之才为企业服务。中职院校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实力,极大地满足了企业对优秀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3.学生层面的需要简单而言,职业教育其实也是就业教育,其最终目的便是为市场服务,为企业服务。中职生进入中职院校进行学习和深造,其目的也是获取足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因此,中职院校加大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完成中职学业之后,学生相比于其他务工人员,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中职毕业生中最有力、最核心的部分,满足了中职生发展的需要。
四、专业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问题
1.职业素养教育缺乏针对性目前,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时候,已经制定了完善的培养方案和目标,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很好地执行了既定的培养方案和目标,给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限定了方面。可是,制订的方案和目标只是宏观方面的,微观方面针对专业的职业素养培养还没有制定出具体的方案和目标。不同中职专业面临的职业素养要求各有不同,中职生需要养成的职业素养也就不相同,这样的培养无法联系具体专业,最终影响中职生岗位素养的培养,进而影响了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2.职业素养教育缺乏时代性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逐步实现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其他行业间的交流合作,早已推动了社会各领域的重大变化。由于各行业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中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不能根据既定目标一成不变,必要的时候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根据国家战略以及市场需求进行合理的改变,使得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实现国家要求、社会需求以及学生需要三者的统一。
五、基于专业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对策
鉴于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存在上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职业素养的教育质量。因此,中职院校必须要积极主动地寻求职业素养教育的对策,切实提高广泛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为职业素养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条件。接下来,笔者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就中职院校基于专业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策略进行探究。1.加强专业类型研究,确定明确目标中职院校的办学据具有特殊性,其专业的开设必需要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努力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以往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时候,针对性、层次性缺乏等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目标制定不明确所致。因此,中职院校应当加强专业类型研究,制定明确的、细节的、具体的职业素养教育目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职业素养教育方案,同时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细化课程教学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无论如何,对于培养目标的明确,一定要尽可能地细化和具体,使得不同的专业类型教师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时候能够有详细的目标参照。通过职业素养教育目标的确定,有利于促进学生树立职业素养所需的观念意识,形成职业素养所需的情感态度。2.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夯实培养基础对于中职院校而言,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树立了正确培养观念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客观基础条件的建设,也就是说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首先,教学条件的建设。中职院校教育的教学条件,主要在于教学实践方面,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教育,必须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校内实践训练的基本条件。其次,中职院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专业的需求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前来讲学,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影响,进而不知不觉地实现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最后,营造浓厚的职业素养氛围。中职院校应当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职业型与人文性校园文化的有机统一,既要建立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又要健全校园素质文化建设,还要完善校园活动文化建设,实现对学生职业素养的熏陶,使得学生的职业素养不断生根发芽。3.加强学科相互渗透,强化专业实训中职院校教育中,不同专业学习的内容有所不同,受到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无论是哪一门学科,认真研究起来,总归会存在一定的共性,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各学科之间的有机结合,不能将学科教学孤立起来。因此,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过程中,应当与学科课程进行有机地结合,再配合专业实训,将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比如,基础课程的人文素质教育,德育课的心理健康教育,体育课中的团队合作意识,将上述内容与职业素养教育结合起来,实现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培养。以数控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为例,数控专业是培养掌握数控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生产、管理、产品营销、设备维护等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数控专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将其与其他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比如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企业营销方面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数控基础理论以及技能,还能够让学生接触和数控技术有关的内容知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组织学生前去当地企业参观、学习,学生能够亲眼目睹工人的实践操作,切身感受自己今后所从事的领域工作情况,从而为之后的岗位实习和毕业发展奠定坚实而有力的基础。4.加强校企间的合作,实现定岗实习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往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必然行不通。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洗礼”,难以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去感受。所以,中职院校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训的机会。除了上文中笔者提及到的校内实训室、组织参观学习之外,还可以和市场有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定岗实习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当前,中职院校的学制模式是“2+1”模式即前两年为理论和技能学习,第三年为实习。在第三年时候,学校应当将学生送到企业去实践锻炼,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制造当中去,与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进行零距离接触。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中职院校如果不是长期的合作伙伴,企业很难接收实习生前来实习。所以,中职院校需要在校企合作的方式上下工夫。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中职院校可以定期选派实习生到企业实习,企业可以邀请优秀的技术管理人员前来授课、双方可以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中职毕业生优先进入到企业为企业服务。通过校企合作形式下的顶岗实习,学生可以自己考察自己,弥补学校学习期间的不足之处,在真实的企业中接受职业指导,逐渐提升职业素养。5.加强教师素质提升,树立良好榜样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过程中,教师是直接的参与者,对职业素养的培养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应当加强中职教师队伍的建设,重视师德教育,规范教师职业行为。首先,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重点在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如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爱岗精神等,给学生树立榜样,使得学生能够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加强师德教育。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指路人,很多时候,学生都对教师比较信服,愿意听从教师的教诲,加强师德教育,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规范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最后,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一般情况下,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规范的职业素养。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导致一些新教师在走向岗位时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所以,中职院校可以将新教师送到企业进行锻炼,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通过师资队伍的建设、师德教育的开展以及教师行为的规范,建立起一支高素质并且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职业教师队伍。
六、结语
总而言之,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中职院校开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其办学的目的所在。对于中职院校而言,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时候,一定要对职业素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意识到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同时分析以往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问题作出适当的改变和调整,结合国家、市场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科学合理地职业素养培养策略,严格贯彻落实到具体教育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奠定学生的未来发展基础,为社会输送大量的技术型可造之才。
参考文献:
[1]葛锦林.基于专业的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15,12(2):58-59.
[2]鞠桂芹.论中职生职业素养课程的实践意义与对策研究[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1,12(1):81-82.
[3]刘君,孔令柱.师德教育视角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对策探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7,15(1):18-20.
[4]杨静.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J].科学中国人,2014,24(12X):236-236.
[5]宋小香.中职学生职业素养问题研究[J].教育,2016,36(7):00722-00722.
[6]谢明英.浅谈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问题[J].新商务周刊,2016,17(7):126-127.
[7]孔祥富.中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提升探析[J].江苏教育,2016,18(8):39-41.
职业素养与劳动实践范文6
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对高职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挑战。技术的不断更新,要求高职教师不能停滞在旧的技术层面上,要结合最新的技术成果对课程进行充实和提高,创造性地对职业技能、生产技巧进行归纳。在教学方法上,高职教师应该有创新,灵活性、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思路进行拓展,引导学生用批判性的思维看待问题,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实践活动。要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强化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心理,使他们勇于动手,敢于尝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高职院校教师更应重视创新问题。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努力建立一支高素养的教师队伍。目前,我国的高职在校生在人数已经达标,但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还不能满足高职教育面向新世纪的改革和发展要求,最主要的表现是凸显高职院校教师特点的职业素养不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职业责任感意识淡薄
在我国目前的高考体制中,一部分学生会被动地进入高职院校。在高考中失败的心态会影响到他们的在校生活。这部分带有心理创伤的学生需要高职教师更多的关爱。但是,目前仍有相当多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不高,职业道德水平较低,其本身就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中利益的诱惑下,有不少教师将本职工作当成了兼职,在教学过程中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在实习中,更有教师随意地把学生丢在所谓的实习基地充当普通劳力。以上种种都说明,高职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普遍较低,责任感普遍较弱。
(二)教育教学能力不足
教育教学能力是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即便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教师,若不能将自己的真才绝活传授给学生,那么,他就是一名不称职的教师。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更多地重视的是其专业背景与专业能力,而忽视教育教学能力。致使许多高职院校教师虽然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因存在表达不到位、课堂掌控能力不足、缺乏教育机智等教学能力问题,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路复杂,很多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的师范培训,教育教学能力明显不足。这无疑是高校宝贵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
(三)实践操作技能缺乏
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院校,教师精湛的操作技能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保障。但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人力资本的存量亦非固定不变,在发挥作用时会出现消耗,若是闲置就会消退、甚至消亡。拥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在进入学校后,因为没有后续的技能培训保障以及自身技能操作训练意识淡薄,原有技能很快就会丧失和落伍。也有为数不少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其理论知识扎实,但却不具备社会实践经验,实际操作技能欠缺。
(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低下
当今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更新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当前,在科研行政化倾向严重、职称评定终身制、权术重于学术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教授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又没有相对科学的针对创新的评价指标,高职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的创新动力不足,普遍抱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严重阻碍了其创新能力的开发和提高。
三、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对策
教师职业素养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规范和要求,是教师从事教育职业的基本保障。高职院校教师是学校第一人力资源,提升其职业素养,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当前高职院校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一)运用人力资源伦理开发理论,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责任感、义务感和事业心
“人力资源的伦理开发主要是通过人力劳动过程中的道德理想、道德信念、道德规范、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品质、道德教育、道德评价和道德控制等一系列劳动伦理问题的研究和指导,使员工能够正确的认识和处理道德与利益的矛盾。”据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等的教育和指导,使教师热爱自身的教育事业,养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事业心,负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和教学,对待学生要有爱心和责任心热爱学生,要认真备课,严密组织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二)运用社会化理论整体提升高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人力资本的社会化理论主张,要为雇主找到本岗位所需的具有“合适”的个性品质的劳动者,能够尽职守则,服从要求,将规范、准则内化为个人“自觉”行动。在招募筛选劳动者的过程中,要科学鉴定人员所具备的个性品质是否适合本岗位。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要运用社会化理论,对高职教师岗位做需求分析,对应聘人员进行科学甄别,有针对性地考察其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的个性品质,要消除第一印象和首因效应,防止负面信息扩大化,坚持公平和效率的原则。
(三)以公正合理的发展性绩效考评,强化高职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的教师绩效考评都存在不科学、片面化问题,使得学校对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考评形式化,教师不重视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学校要制定公平、合理的职业技能绩效考评的标准,把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之一,增加操作技能在绩效考评中的比重,并把关键事件法、评定量表法、多人比较法及小组顺序排序法等多种考评方法结合起来,尽可能运用科学的量化标准对教师技能进行考评,促使教师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不断提升技能水平,进而提高职业素养。
(四)采取激励措施,提高高职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