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医药市场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当前医药市场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当前医药市场存在的问题

当前医药市场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中医药;营销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

[DOI]10.13939/ki.zgsc.2015.01.054

据吴海侠所做的对广东省医药营销人才队伍现状调查显示,目前医药营销人才队伍中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广东省医药营销管理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为20%和13%,高中及中专学历的为67%。医药营销管理人员中49%为药学相关专业毕业,11%为管理专业毕业,这种现象在全国也基本相似。由于学历普遍较低,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薄弱,基层营销人员难以适应工作要求。基层企业营销人员学历偏低,初中以下占11%,高中占40%,中专占34%,大专占12%,本科占3%;知识结构不合理,具有药学专业知识的占49%,管理专业知识的占4%,营销专业知识的约占10%。这种水平的营销队伍很难适应工作要求。[1]

1 中医药院校在医药营销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医药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点。

1.1 学生职业目标模糊

虽然很多院校在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培养中都有培养目标,但多数大而空,并没有实际落实好,因为通才教育和受困于教师资源有限等问题,等到了大三大四却发现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都适合从事营销或者不想从事营销工作,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在学生刚进入大学时就必须给他们做好职业规划,讲明专业培养的目标。时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所从事职业看法,帮学生疏导对职业认识模糊不清的障碍。否则学生大学四年下来,茫然不知所从,缺乏竞争优势,就业压力也就比较大。没有明确的目标为导向,人才的培养也就失去了方向。

1.2 学生课余时间丰富但都挥霍了

曾红强曾通过对复旦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商学院等全国12所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课余时间问卷调查得知:只有不到14%的同学认为课余时间过少;课余时间安排上22%的同学课余时间花在课程学习上,社团活动时间不到5%。百分之七十多的时间花在睡懒觉、上网打游戏及运动方面,且运动时间也不到10%。[2]如果老师能够帮助他们规划和指导好学生课余时间,那么对于学生学习或是综合素质成长方面肯定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于学营销学方面的同学讲意义就更重大了。

1.3 课程设置不合理无连贯性

目前,多数中医药院校在医药营销专业课程设置都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种课程设置强调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的教育,共性课程多,且多在大一至大三上占据了大量课时而专业课程少之又少,断断续续,这让学生学起来没有知识的连贯性,非常吃力,从而放松了学习,觉得大一至大三的学习就是陪太子读书玩玩而已。而专业课程多在大三下学期及大四上学期,因为专业课程课时压缩的原因,培养的学生尽管也具备一定的药用专业和营销知识,但是确实不稳固不扎实。缺乏对医药市场营销相关行业知识的了解。[3]因而,学生毕业后需要长时间熟悉行业背景知识,直接提高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和风险。另外,由于课程设置中实践训练环节太少,导致学生虽然有理论知识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因此,专业知识与医药营销市场的脱节,对于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来说,很难实现其解决实际医药市场问题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基于上述课程设置培养的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医药营销行业知识而缺乏竞争力。

1.4 培养手段单一坐而论道

当前多数院校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手段是采用“课堂+实验”的培养方式。其中课堂,坐而论道,填鸭式,即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传授学生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则是学生走进计算机机房,利用模拟软件对营销的某个环节进行模拟。基于上述方式培养的学生尽管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也了解一些软件的使用,但其整个学习过程完全和社会脱节。毫无实践和创新能力,思维比较死板,与营销所讲求的极强创新发散能力相去甚远。即使一些院校能够提供和创造条件建立一些专业实习课程,大多也是由老师带领学生到企业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走个过场。

2 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对策分析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人才定位和学生就业。因此,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取长补短、错位竞争,既体现医药专业知识,又具备营销专业基本技能,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探讨和解决。

2.1 根据市场需求落实好学生培养目标

对于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需要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要根据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方案。例如,目前医药营销市场需要的营销人才类型主要有两种。

2.1.1 营销管理人才

医药营销管理人才缺乏已成为影响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高素质的医药营销管理人才应有较高学历,受过良好培训,团队意识强,对市场敏感且反应迅速,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战略判断能力,能够对营销各环节进行宏观和有效管理。

2.1.2 基层营销人才

由于政府采用药品集中招标制度,使得医药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导致基层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对基层营销人才的要求也就越来越苛刻了。基层营销人员主要从事一线药品销售、市场开发与推广、售后服务、药品推介等工作,因而他们应具有一定的医药专业知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2.2 引导学生规划好丰富的课余时间

医药营销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极高的综合素质,不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须具有深厚的社会知识以及高超的销售技巧。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药营销工作者,我们必须利用好这些时间。

2.2.1 多阅读自己感兴趣医药专业知识书籍

所谓术业有专攻,作为一名医药营销者,必须对药学知识有较全面系统的掌握和了解,这是开展好营销工作必备的前提和基础。但我们可以重点摄取某方面的知识,来提高我们的竞争优势即所谓的“核心竞争优势。”虽然我们专业课程多多少少都涉及了这方面的医药知识但都太笼统了。如对心血管发病机理及治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多看些相关书籍及论文

2.2.2 加强社会知识

医药销售工作除了具备专业的医药知识外还应具备相应的社会知识,我们需要面对成百上千的客户,我们需要接触各种类型的人,他们的文化、兴趣等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销售人员得是个多面手,全面发展。如客户对股票期货感兴趣,那我们不要求是“股神”巴菲特也至少得知道什么是牛皮市、绩优股、多头市场,伦敦金等。

2.2.3 锤炼和加强营销人员所要求的基本素质

如沟通表达能力、组织策划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关系处理等。医药销售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一个好的药品必须以一个优秀的、乐于被接受的表现形式来跟消费者见面,在市场推广的过程中要能够做到清楚、简洁、有力、易懂、形象、突出优势特点,让一个好药品以最好的方式、最快的速度在消费者及医药界中被较好接受并留下最好、最久远的印象;现代营销是高度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市场信息万变,风险永恒存在,为规避风险扩大利益,营销人员必须具备较好的组织策划和管理协调能力,这种应对和处理能力的获得除了通过一部分专业学习,医药营销的开展往往还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参与努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卓越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将有助于将一个队伍打造成整齐划一、坚强有力、充满战斗力的团队,也有助于每个人的快速成长,形成成员之间互助、互学共同进步和共同成功的和谐局面。所以我们除了积极参加和组织学校社团相关活动之外还得在专业内部组织针对于有助于营销人员素质提高的活动,如辩论赛、社会调查与实践、课题研究等。

2.3 课程设置应体现连续性及专业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应区别与其他课程专业。对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力求对不同院校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系统分析,从而为全面解决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课程的设置不应当简单照搬国内外同类教材的内容,而应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分析医药市场营销案例、医药市场特点、医药营销环境及医药营销策略,来总结医药市场营销活动的特殊规律,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而在课程时间设置上一定得体现其连贯性。

2.4 培养手段的多元化

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实用性非常强,应当实现培养手段的多元化,才能保障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4]

2.4.1 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课堂教学方式应当大量引入符合实际的各类材料,充实讲课内容。主要应坚持以下教学模式的引入。

一是案例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引入相关案例,在深入浅出地导出医药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时,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不仅以国内外著名的医药企业作为分析对象,也应分析院校所在省市医药企业的市场营销过程,为其策划市场营销策略,撰写营销案例,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做到实地分析和深入理解。

二是“角色扮演”。根据医药市场营销教学的特点,从终端角度来看,医药药房、社区药店等都是分销渠道的最后一站,每个终端上都须进行营销活动。实践课程中,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扮演直接消费者、客户(病人、家属及广大需要健康服务的人群)和间接消费者(医院分管的院长、主任医生、药剂科主任、药师、经理、营销人员等)。学生在扮演角色时,体会不同角色在组织中的优势与苦衷,更贴近实际地考虑问题,各种角色同台“演出”,模拟操作,使学生了解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以及各项营销业务的处理程序,进一步加强对医药市场营销的感性认识。

三是专题研究和讨论。专题研究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专题的研究,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撰写专题文章。专题讨论:教师事先选取专题,让学生查找资料,在课堂上讨论,各抒己见,最后进行总结。使学生充分了解当前医药行业的法律法规及改革趋势。

2.4.2 在模拟营销实验室进行“营销实战”训练

在形体训练、人员营销等方面进行实践性指导教学。在实际演练中,学生会遇到在医药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问题,涉及企业整体营销战略、产品研发、价格制定、分销、促销策略、市场与销售、绩效分析等多方面问题。

2.4.3 社会实践调查

市场调查是做出营销决策、制订营销计划和营销战略、进行营销活动策划的依据。准备调查专题,让学生深入社会、企业、社区等开展相应的医药市场调查活动,并对调查得来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说明。在实践调查中,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同时,找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点,学生的专业知识会更加牢固。

2.4.4 加强毕业生联系及信息反馈

充分利用好毕业生这个资源,发挥毕业生的“余热”。当毕业生走出校园,投身于社会工作以后,已经毕业的学生并不是说已经与母校没有任何联系了。毕业生对于用人单位来讲,就等于高校自身的形象。毕业生的好坏,往往影响着企业对于高校的看法。通过收集毕业生的信息反馈,不仅有利于高校及时判断自身是否存在问题并及时改正,同时,积极组织优秀毕业生返校演讲,传授经验,当面解答应届生对于未来所从事职业的困惑。我们也可以借助时下受大学生欢迎的新兴媒介,如微信(微公众号)、微博,创立微信、微博公众号,将所有毕业学生或者应届生加入这个平台,大家在平台上积极探讨和交流。

4 结 论

医药市场营销是医学和市场营销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对它在总结市场营销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突出了医药市场营销的特殊性,它不但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社会条件,还需要考虑高校自身的资源和学生自身的条件,同时也是不断改进和完善落实好教育方法的过程。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满足新时代医药行业对医药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海侠.医药营销人才现状分析及培养建议[J].中国药业,2009,18(2):11.

[2]曾红强.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调查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11(6):115-118.

当前医药市场存在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医药商业企业 运作模式 结构 功效

当前,我国的医药市场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内医药商业企业将面临着外国医药商业大公司的挑战。在危机与机会共存的今天,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既适合国内医药市场特点又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的新的医药商业企业运作模式。

我国医药商业运作模式分析

计划经济的分级批发模式

计划经济时期药品流通基本上属于国有专营,全国医药商品产销计划需要衔接、平衡。药品按照国家计划生产,统购统销,价格上实行统一控制,分级管理。由中国医药公司统一规划,一、二、三级批发层层下达指标,层层调拨。进口药品统一掌握,由一级进口后,层层分配。

这种模式把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专营,虽然规范了医药市场,为我国药品流通的有序发展打下了基础,但这种模式的时代局限性和发展弊端是:一级站都设在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辐射力度不够。西部地区缺医少药,人民的健康难以得到保障。这种4级批发模式造成了药品流通效率低下,流通速度慢成本高,导致药品价格增高。所有药品全由国家专营,导致医药流通行业内缺乏竞争,不利于医药流通业的发展。这一医药流通模式现在基本上不复存在,但其对国有医药商业企业的影响深远。

改革开放以来的多渠道模式

我国的医药流通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打破了医药流通业的国家专营的局面。引入了集体、民营等所有权医药商业企业,加速了医药流通领域的竞争。

目前存在的渠道主要有:药品生产企业药品零售企业消费者;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医院药房临床医师患者(消费者);药品生产企业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药品连锁企业门店消费者;药品生产企业医院药房临床医师患者(消费者)等。

这种多渠道模式存在的问题是:药厂生产的产品到最终的消费,往往有6至7个流通环节,结果造成无序竞争、过度竞争现象严重。 从商流的角度看,药品出厂后大多需经过批发企业、零售(连锁)企业或医院药房等多个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多次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势必要影响到药品的流通速度,同时也增加了药品的流通费用,造成药品价格过高。从物流角度分析,这就是导致我国医药商业流通质量低下、流通费用过高的根本原因。

现代医药物流运作模式

以现代医药物流运作体系为基础,在完全符合GSP条件的前提下,在高效利用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改造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药品编码管理,药品批号管理,药品补货管理等现代化物流管理思想,达到了物流运作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投资最少的目标管理模式。例如,湖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营各类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中药材、化学药制剂、抗生素、生物药品、生化药品、诊断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的大型医药批发企业。该企业以现代医药物流运作体系为基础模式,操作方式如下:

药品采购:公司设有独立的市场采购部,该部门将药品的采购按药品的剂型划分。根据药品生产企业主要产品的剂型划归不同的采购员负责。在采购过程中要求所有厂家的相关资质和药品的相关资质材料齐全。采购员要对所采购的药品有充分的了解,确保药品质量。

药品仓储管理:采购的药品在入库前,质量检验部门检验药品质量、药品的相关材料和生产企业的资质等资料。药品库存管理按剂型划分,根据不同剂型的药品的保存特点,划区域设立负责人,使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实施药品编码,通过计算机网络将药品编码与商品编码相统一。

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将营销网、物流网、信息网三者结合,加强对医药信息化的探索,通过对药品质量、业务进销存、财务、人事、客户服务等实现了网络管理。

现阶段中国医药商业企业的特点

目前我国医药商业企业的特点可概括如下:

医药批发企业数量多、规模小

全国1.6万多家医药批发企业中,年营业额超过2000万元的不足400家,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的不足10家,很多医药批发商的供货目录只有区区十几个品种。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经济技术手段落后,经济效益低下是十分普遍存在的问题。

医药流通环节多、成本高、利润率低

药品从药厂到最终的消费者,有 6至7个流通环节,无序竞争、过度竞争现象严重。国外成熟的医药市场,药品流通环节一般为2-3个。药品环节繁多导致效率低下,目前全国医药商业平均流通费用率为12.56%,而美国医药批发的流通费用率仅为2.9%。我国医药商业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为0.7%,而美国医药销售利润率为1.5%。

外资医药商业进入国内市场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承诺开放药品分销业务。2003年12月12日,我国首家中外合资的医药批发企业――中国永裕新兴医药有限公司开业,这比我国加入世贸时的承诺――2004年12月11日对外资开放药品的分销服务领域整整提前了一年的时间。该公司是瑞士裕利集团的裕利医药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家族企业,着全球125家著名制药公司药品的销售,客户遍布除日本以外的亚太地区,年销售额达28亿美元。

医药商业系统处于整合阶段

国家鼓励现有药品批发企业以兼并、入股、 联合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促进药品批发企业的规模化,鼓励大型药品批发企业跨地区兼并市县级药品批发企业,将市、县级药品批发企业改组为区域性基层配送中心,坚持标准, 积极稳妥开展药品零售连锁经营试点,促进药品经营管理集团化水平,鼓励通过GMP 认证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跨地域开办连锁店。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技术进步和药品创新的宏观环境,提高我国医药业的整体质量与水平。

医药商业企业运作新模式

鉴于以上商业环境的特点,中国医药商业企业为了适应医药经济全球化竞争的需要,为了提高中国医药商业的经济效益,在借鉴发达国家医药商业成功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模式。目前出现的医药企业新趋势,是建立高效医药商业企业运作新模式的基础。

医药工商企业的自愿联合模式

目前,我国医药行业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某些医药工业企业有好的产品,但却缺乏深层次、广覆盖的分销网络。第一是销售渠道不畅通,销售渠道中的批发商和零售商经常会因为销售政策决策权分歧、销售目标差异、信息沟通困难、角色定位不一致、责任划分不明确等原因,而发生了通路冲突。第二是产品的分销深度,往往只停留在区域总经销商所在的省级市场,而区域总经销商因其经营品种数量众多,无法对每一个品种均面面俱到。第三是市场信息反馈困难,不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新产品开发。同样,大多数医药商业企业缺乏固定的供应商,没有稳定的货源。批发商难以从生产商获得供货价较低的产品。存在药品在批发商中间多次流通的现象,造成了批发商采购成本高,难以形成经营成本优势和区域化垄断,造成药品价格居高不下。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医药“工”、“商”企业的联合是一种很好的途径,两者精诚合作,互为补充,互为对方解决困难,同时又可规范医药市场,从本质上降低药品价格。

医药工商企业运作的佣金制模式

在医药流通领域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经常被混为一谈,就是经销商和商,其实他们是不一样的。商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个人,而经销商一般只能是拥有合法经营资格的企业;商的收入应该是佣金,而经销商的收入主要依靠进销差;商需要担负起建立和维护产品品牌的责任,相对来说经销商对品牌建设所负的责任比较小;商大多是以生产企业的名义与医药商业批发企业签订合同,而经销商是以自己的名义与商业企业签合同。

由于近年来宏观政策调控、GMP改造以及国家对生产原料质量、环境保护以及劳动保障的重视,生产成本却逐步增加。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商业流通企业,无论是商、经销商还是批发企业,想要靠着一两个品种,很小的销量,很大的利润空间来维持生存,就非常困难了。只有那些通过拥有相当的规模,经营着比较多品牌产品,吞吐量大,形成规模效益的商业流通企业,才可能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存留下来。而他们在医药流通中扮演的角色,也正在由过去的对产品的总经销和向第三方物流的角色过渡。因此,对于医药商业企业而言,利润从购销差价逐步向佣金制转化,是未来必然的趋势。

建立佣金制下的医药工商联合运作新模式

对比分析本文论述的我国医药商业运作五种模式各自的优劣,取长补短,笔者提出构思以形成佣金制下的工商联合运作的新模式。这一新的运作模式,将有机的协调当今医药企业出现的两大趋势:“工”、“商”企业联合和佣金制。

规范的医药模式是将以前的小型医药公司购并为一个统一的、规范的销售平台。以集中单个法人的力量共同营造一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医药市场,利润来自单个法人的佣金。医药物流模式则是在传统的医药公司运作模式中引入了大物流的观念,尽量的减少药品的中间环节,做到品种全,价格低而吸引顾客。药品流通主要是通过现款购买或压批结款的形式购买,做到量大时可获得返点。新的模式将强调工商联合,商业企业将为工业企业提供一个直接的销售平台,生产商可视批发商为自己的销售公司,以充分利用其营销网络资源。在这个平台上,生产商可自行定价,为商业企业留一定的佣金,这样商业企业会将产品“视为已出”,悉心呵护,充分调动自身各级分销网络资源,对目标市场进行精耕细作,做好价格控制、市场维护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工作。这种定价模式将取消医药商业公司从生产商处拿底价进行自主定价销售,年终拿返点的行为。同时在这个平台上,购买客户可直接与厂商面对面谈价格,生产商的利润空间则可充分的保证其定价不会高于当前的市场价格。最后这个平台还能为厂商提品展示推广的机会,可以说是一个全天候的药品展销会。现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阵举办药品交易会的热潮,与会厂家花销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但一次交易会下来收效甚微。参加这种会的厂家越来越少,所以以后药品交易会的发展趋势就是由商业企业提供的供厂家集展示与销售于一身的商业平台。反过来批发商可以将生产商视为自己的科研室、生产车间、加工基地,形成研、产、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

新的医药商业企业运作模式,充分体现了系统论关于结构对系统的功效产生指数放大作用,而人、财、物等生产要素的优化对系统的功效仅产生线性的同步增长效应。随着医药市场改革开发的深入,我国的医药商业企业运作模式必将不断的完善,新的运作模式必将进一步地促进我国医药经济的发展。

参考资料:

1.苗采烈、李野,“中国医药流通模式探析”,医药世界,2003年10月

当前医药市场存在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 中药市场;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5―0033―01

目前中药市场关注较多则是中药欧盟退市的问题,那么中国的中药为什么没有通过注册,不仅仅是因为注册的成本比较高,更多的是内因带来的隐患。所谓内因指的是药品的质量。欧美国家,在中药草审核中,对标准设置和药品质量检测都是要求很严格的。而在国内则很宽松。因此中药大国却不足出口大国。所以,我们不能只抱怨欧盟的法令如何苛刻,更应花费精力提高质量标准、练好内功。

通过上述事实反应了我国应该加强中药市场管理,提高中药产品质量,以高品质的产品去赢得更多的消费市场。但是目前我国中药市场仍然处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状态,如何让中药行业走出国门,是我们要亟需解决的问题。

1、我国中药市场的现状分析和发展

1.1 中药产业进入快速增长期,需求加快

首先老年人群增多。随着全球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是最需要医疗卫生呵护的特殊人群,也是消耗医药卫生资源最多的人群。相对毒副作用较大的合成药物来说,中医中药、天然药等传统药物疗法作用相对缓和,是老年人群更理想药物选择。

其次中药保健品需求增长迅速。随着人们的生活品质的提高,更多的人注重养身,中药保健品市场已经蔓延到生活的各个部分,比如饮食业(中药减肥茶)、卫生用品(中药牙膏、中药卫生巾)、美容(中药面膜)等等。

1.2 中药产品质量阻碍发展前景

最近大家议论最多的就是毒奶粉、毒血旺、毒韭菜等等,人们已经分不清市场上哪些东西是合格的,弄得人心惶惶。除此之外,最近很多昧良心的厂商打着电视广告的轰炸欺瞒消费者,不仅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还扰乱了市场。尽管中国的植物药材很丰富,而且很多中药在国内的销量也很好,但是就是出不了国门,主要原因是质量不过关,不符合国际标准。

2、当前中药市场存在的问题

目前令人担忧的是市场上的中药材普遍存在质量差等问题,常言道:“三分医七分药”,故中药的质量低下,直接影响疾病治疗效果。针对当前的中药市场调查,发现的确存在很多问题:

2.1 生产经营秩序不规范

生产秩序紊乱,主要表现为无证生产现象普遍以及非法生产者冲击合法生产者。现在市场上存在很多的地下企业,对药品的加工不合法,许多假货充斥着市场。

经营秩序不规范,主要表现为药材与饮片不分、违法经营饮片、使用单位从非法渠道进货等,这些问题客观上给非法加工提供了市场空间。

2.2 硬件环境不合格

我国的中药企业通过GMP认证的企业不足3%,质量的好坏和生产环境密不可分。不少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没有正规的厂房,设备陈旧,生产环境区域划分不清等等,以次充好,抢占了正规市场的市场份额,扰乱消费者。

2.3 产业标准不统一

我国中药产业缺乏统一的标准,表现为生产要求不符合GMP标准,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要求不符合GLP标准,缺乏有效成分的测定标准、质量检测标准、毒理药效检测标准等等。

2.4 药品质量不稳定

中药产业的生产技术尚未根本摆脱作坊式生产的局面,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和质量控制手段,许多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而且各种药材的有效成分不能相对稳定,与临床疗效不一致,质量标准方面有效成分不明确和缺乏专一性强的检测方法,很难保证批与批之间产品质量的均一、稳定性。

3、提升中药市场安全性管理对策

3.1 加强中药源头监管,建立标准规范

为了保证中药药品的质量,国家通过推行《中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等法规及技术规范文件,指导中药材GAP实施。同时,生产企业要施行《药品生产许可证》规定。

目前,为了加强了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标准的完善、提高工作,不断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水平,国内开展了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标准体系研究,制定了中药上市前的技术审评标准,开展了影响中药质量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并覆盖了从源头到产品的全过程。

3.2 中药市场的诚信建设,远离假冒伪劣

诚信建设关键是保证药品的质量,让假冒伪劣、见利忘义和欺诈行为远离市场。坚决杜绝假冒伪劣药品危害社会,让老百姓用上安全有效的放心药。这样就要解决药品市场的价格管理,很多的假冒产品的价格都很低,消费者有时候会被便宜的假货冲昏了头脑。

3.3 建立中药市场第三方认证,保证药品质量、促进企业管理

标准是认证的基础,中药企业长期在一个缺乏标准的市场里生存,失去了对质量和标准的控制能力。对生产企业来说,认证实际是一种质量和信誉的证明。因此,有必要建立符合中药自身特点和国际要求的认证。

在中药市场上建立第三方认证,不仅可以由于品牌效应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而且有助于消除中药进出口的技术壁垒,除此之外,还让消费者更放心,提升了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参考文献

[1]刘广民,刘玉珠中药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管理与教育,2007(7)

当前医药市场存在的问题范文4

学生实习的过程就是岗前培训的过程,我们实习的地点是制药厂、医药公司和药店。通过制药企业的整个流程实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医药生产企业的营销模式,熟悉了医药企业的营销渠道设计、管理、产品营销技巧,而且还培养了其公关能力;通过医药公司和零售药店的实习,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药品经营过程、质量控制、仓储、配送以及药品的陈列等过程,深有体会地了解到医药行业对其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以及医药商业的批发、零售模式等,同时,更加熟悉药品经营管理规范、处方药与OTC药品的管理,实践使学生了解了消费者购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了解医药市场的需求。总之,通过对药品生产、经营过程以及药品用途等感性认识,亲身体验职业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这样有利于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医药营销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灵活应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

2立足医药特色优化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医药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是为医药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本着以满足医药产业对于营销管理人才的特殊需求,构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采取了实践教学的方式。这就需要适应社会需求,拓展专业的教学基地,建立管理规范、环境条件适宜的实习教学基地,通过实习反馈,了解我们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否合理,找出解决的办法,因此,创建稳固的教学实习基地、形成专业宽泛、基础雄厚、能力强、素质高的社会实践教学体系是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3搭建平台拓展学生就业渠道

为保证学生实习质量,必须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为了满足企业需求,毕业实习可采取定向的方法将实习与就业有效对接,通过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志向分别选择医药公司实习和制药企业实习,学生实习的目标从适应工作的能力向综合发展的能力过渡,提升了岗前培训的能力,使学生尽早地了解医药市场的营销策划、经营决策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尽快熟悉医药企业,尽快适应岗位需求,实现“零距离”上岗,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做为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是现代教学的必然需要,为了更好地完成实践教学应采取以下两点措施。

3.1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为了更好地和企业建立友好关系,可以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加强与医药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在医药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可利用专业优势,为企业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帮助企业做市场调研,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医药企业的老总们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与经验,针对当前的前沿热点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可以给学生作若干专题讲座,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关系稳固、融洽的校外实习基地。

3.2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完善实践教学,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体系与合理的考核制度。通过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严格地考核;规范实践教学内容,学生带着作业和思考的问题进行实践工作,在实践中完成论文的撰写;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完善实践成绩评定标准,积极引导学生重视职业素质能力的提高和自觉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时强调把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指标。

当前医药市场存在的问题范文5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与人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当前药品市场发展迅猛,建立一个良好的药品市场秩序、使药品市场健康发展是一个急迫的工作。可以动用立法、行政手段,但这一切必须建立在 “以人为本”的原则上。

1 以人为本 尊重人权

“以人为本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以人为本尊重人权”是法治遵循人权保护的原则。法治的出发点、核心和终极价值都应是保障人权。人权是现代法律和道德体系的核心和基石。保护人的基本权利符合法治的一贯精神。法自民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每一部法律的颁布与实施都应把以人为本尊重人权放于首位。

2 我国药品市场的现状

我国药品市场的总量供过于求,著名药品品牌多为境外品牌,市场占有率高于国产品牌。目前三资企业产品占25%;进口产品占12%;国产品占35%。城市大医院购进的进口药品高达60%~70%,可见外资产品对中国医药市场的影响。另据统计,医院销售与药店销售所占比例偏差很大,医院销售仍占主导地位。

我国药品市场存在的问题:(1)药品生产企业“一小二多三低”。一小是多数生产企业规模小,二多是生产药品的企业数量多,产品重复多。三低是大部分生产的企业技术含量低、新药研究开发能力低、管理能力低。(2)融资渠道单一,产业发展资金不足。(3)我国药品知识产权保护情况不容乐观。(4)药品市场竞争无序,存在行业不正之风。(5)医药工业企业未能达到GMP标准,严重阻碍我国药品进入国际市场。

3 以人为本 以法律为武器 保护药品市场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于2001年12月起正式颁布,该法在原法基础上进行了较大修改,可以说是一部崭新的法律。修订后的《药品管理法》特点之一是突出了以人为本、保护人权的宗旨,强调必须维护人的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药品市场秩序。

3.1新《药品管理法》更加突出以人为本

新《药品管理法》第1条对立法宗旨的概括是:“为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法”。与原法对照比较,该条中把原条文的“保护人民用药安全”修改为“保护人体用药安全”,一字之差体现了人权保护的立法思想。原条文中“人民”的说法带有政治色彩,范围有局限,与人权保护的基本出发点不一致,有悖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宗旨。如果改为“公民”,又违背了我国加入WTO需遵守的国民待遇原则,所以新法中使用了“人体”这一中性概念,准确恰当地反映出保护基本人权的普遍原则。

3.2以法律为武器 运用行政手段 保护药品市场健康发展。

新《药品管理法》对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的开办及运营详细规定了需具备的条件和遵守的程序,并实行许可证审批制度,提高了准入标准,从源头上严把药品质量关。同时法律赋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相应的行政管理权,以行政手段担当保证药品质量的重任。

在行政机关的执法权利、行政程序等方面,新《药品管理法》对执法的方式、时效、步骤等都作了详细的说明。使行政机关执法时有法可依。对热点问题,如假药、虚假广告、价格的公开化等,都作了明确的阐述。加强药品的生产、销售、使用的管理;维护用药的合法权益;保证相对人的知情权;对行政执法进行监督制度等,在新《药品管理法》中都一一列明。以法律为武器,运用行政手段,是保障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我国的药品市场发展迅速,行政管理跟不上市场的发展,管理手段相对薄弱。虽有基础差、管理队伍素质低等客观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没有一部完整系统的法律。新《药品管理法》的出台,使行政执法有法可依,药品市场基本走上了正确的轨道。有了法律的保障,有了行政机关有效的管理,我国的药品市场一定会在健康的轨道上快速发展。

3.3依法杜绝假药劣药的泛滥,制止扰乱医药市场秩序的行为,避免国家税款的流失。

医药市场腐败蔓延来危害人的根本利益,对腐败者要坚决进行惩治,才能保证人体用药的安全,保障人权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 吴蓬主编.药事管理法.人民出版社,2003.

2 《WTO于我国医药行业》.江苏信息网络中心医药刊.

当前医药市场存在的问题范文6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全省人口的60%以上。自2000年全省药品监管系统组建之初,就把药品市场整顿的重点放在了农村。针对农村医药市场存在的问题,本着治标更要治本的原则,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村药品监督网和药品供应网(以下简称“两网”)建设。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到2006年底,全省已实现了“两网”的县、乡、村全面覆盖。

监督网、供应网让农民放心用药

黑龙江省按照“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市场调节、政策扶持、法律规范”的原则,切实加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

建立以行政监管为主体,以社会监督为补充,以技术监测为支撑,以宣传和诚信建设为保障的农村药品监督网络。一是组建省、市、县三级专职稽查队伍,配备了一线执法人员,建立并完善了机构健全、责任明确的药品职能监管体系。二是充分依靠社会力量,建立县、乡、村三级社会监督网络。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社会舆论监督网络。四是发挥技术监督网络作用,不断完善检验监测功能,将农村药品快速筛查与市(地)药检所技术检验相结合,提高鉴别假劣药品的准确率,降低监管成本。五是加强涉药单位诚信网络建设,大力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和用药单位的诚信管理。

构建以规范药品购进渠道为核心,以确保药品质量、解决农民用药安全和需求为目的的形式多样的药品供应网络。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培育和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城乡一体化连锁经营;鼓励支持有实力、讲诚信的城市药品经营企业向乡村延伸经营网点,开展药品集中配送、连锁经营;借助农村医疗卫生网络,拓展农村药品供应网络;以城市药品批发企业为药品配送平台,通过集中代购、统一配送的方式,保障农村药品质量;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便捷优势,降低成本,延伸药品配送网络;积极探索医药分业模式,开辟医药联手净化农村药品市场的新途径,将乡镇卫生院或村级卫生所原有封闭式药房改造成开放式药店,并使其加盟成为连锁企业的门店,实行统一配送药品;借助农村供销社及医疗、计生机构设立药品专柜。

把农村“两网”建设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各级党委和政府从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高度出发。重视和支持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制定并出台了对举报人员奖励,协管员、信息员报酬和培训制度,经费由省财政部门设立专项解决;各级政府按照《意见》要求,切实加强了对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的领导,将此项工作自觉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列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

“两网”建设是德政工程

实践证明,开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具有一举多得的效果。它既深化了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促进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单位向规模型、效益型、服务型方向发展,又扩大了就业,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为国家增加税收。

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年农民用药的实际困难。在巩固和加强农村药品市场监管工作的同时,通过建立农村药品区域集中配送、城乡药品连锁经营以及医药合作发展药品服务网点等多种形式的供药网络。据统计,2006年农村药品终端供应价格较2001年平均下降30%,有的品种下降超过50%,广大农民非常欢迎、高兴和满意。

从体制上净化了农村药品市场。农村药品“两网”的建立,在监管层面上,形成了覆盖县乡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药品市场监管体系,解决了乡村监管存在死角和空白的问题,为规范农村药品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

进一步强化了农村药品监管。“两网”建设合理地整合了监管资源,协管员、信息员的配备,增强了社会监督的参与度,提高了农民群众对药品使用、识别、法律法规规定的认知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实现了药品经营企业与医疗卫生机构的双赢。“两网”促进了药品经营企业与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合作,在药品购进渠道上,有一定经营规模、质量保证体系和服务体系健全、诚信度高的批发企业,通过直配制和代购制等形式建立药品配送平台。

促进了农村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两网”建设彻底改变了以往农村医药市场封闭、垄断和混乱的落后状况,通过采取政策引导、市场调节、引进竞争机制等措施,药品经营企业积极向农村拓展经营领域,并逐步向市场网络化、配送规模化、渠道规范化方向发展。

“两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还存在着与农村医疗体制改革衔接配套不紧密、长效机制不完善、一些地方网络运行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不高等问题。为了使“两网”建得起、立得住、运行好,并且能够长期稳定发展,让广大农民长期受益,还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与“新农合”相结合,努力探索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是为改善广大农民就医用药状况,提高农民整体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因此,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还要通过履行自身职能,认真研究探索“两网”建设与“新农合”工作进一步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途径和办法。

与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相结合,使“两网”建设和诚信体系建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建立诚信档案、分级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以监管促诚信的措施和方法,实现行政监管与企业自律的良性互动。按照国务院推进“万村千乡市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等工程的要求和有关政策,鼓励诚信度高的连锁企业和批发企业向农村延伸网点和开展集中配送,扶植诚信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农村药品市场秩序的进一步规范,促进药品“两网”建设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