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建构主义理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认知建构主义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认知建构主义理论范文1

【关键词】 建构主义;E-R图;网络学习;学习模型

【中图分类号】 G4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5—0046—05一、引言

影响教育的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进入21世纪后,建构主义理论逐渐成为主流学习理论。2010年,美国出台的第四个国家级教育计划《变革国家教育:技术推动学习》表明[1][2],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美国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传统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主要起辅助作用,为学习者学习的开展发挥一定的作用。[3]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学习者可以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意义的获得,依靠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网络环境下,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学习者受到自身相关因素的限制,如已有认知水平、学习能力、自制力等,很难对新知识进行合理的建构,从而很难形成自身的认知结构。其次,网络环境下的导学与督学机制缺失,从而影响学习者对自我学习进程的控制。这也是造成当前很多学习者网络成瘾的原因之一。第三,建构主义理论自身不强调学习效果与效率。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在对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分别建立E-R图进行分析说明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形成一个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新模型。希望该模型能够有助于较好解决传统建构主义理论下学习效率不足的问题;同时,由于该模型把协同教学、协作学习和混合学习作为自己的一个子集,因此可能有助于对当前学习模式研究进展进行理解与比较。

二、教育与学习的定义

叶澜教授在其《教育概论》中对教育的定义是:“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4]目前,这个提法在国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且有较大影响力。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教师作为教育传播的直接执行者,其主导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普通心理学》对学习的定义是:“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于反复地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5]桑新民教授从教育学角度对学习的定义是:“学习是人类个体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掌握客观规律,使身心获得发展的社会活动;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6]在学习过程中,应尽可能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以学习者为主体来开展学习,从而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与学习能力。对不同时期的教育产生较大影响的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下面以教育中存在的教师、学习者、资源与环境四类实体为元素,用E-R图(即实体关系图)分别对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分析与说明。

三、各理论的E-R图与分析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E-R图与分析

行为主义理论产生于美国,由著名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主要观点是:①“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规律性关系,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7]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②实验者控制的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具有函数关系,公式为:R=f(SoA)。行为主义理论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发展。[8]

以教师、学习者、资源与环境四类实体为元素,可建立行为主义理论的E-R图,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教师处于核心位置。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学习的产生就是当外界环境发生特定的刺激时,会引发对应的条件反射,如果加强这种反射,刺激和反应之间就建立了联结,学习也就相应的发生了。[9]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几乎掌控着所有的学习资源与环境的创设。教师通过资源与环境来对学习者进行刺激,从而强化学习者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在行为主义理论模型中,教师处于核心位置,几乎完全掌控着资源与环境的创设,学习者是被动的。它较适用于知识概念的教与学,是讲授法的理论来源。但在该模型下,学习者缺乏主动性与探究能力,从而很难有创新意识。[10]

(二)认知主义理论的E-R图与分析

认知主义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主要观点是:① 否定学习是简单的刺激-反应,认为学习是内部认知变化、主动构造认知结构、积极获取信息进行加工,强调学习产生于学习者把获取的信息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11][12][13]② 认为学习是结合已有认知经验去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以及学科知识体系化学习,强调学习不是不断的试误,而是对已有的知识结构的豁然重组或产生新的结构。

以教师、学习者、资源与环境四类实体为元素,可建立认知主义理论的E-R图,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该理论有别于行为主义理论。第一,处于核心位置的是学习者,不再是教师。学习者摆脱了在行为主义理论中被动的局面,对资源与环境的作用变得积极,主动满足自己的需求。学习者不再单纯靠刺激做出反应,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资源和环境进行反应,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与意义。第二,教师处于弱位置。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看来,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对学习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第三,资源处于为学习者服务的位置。学习者在已有的认知心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学习时,会主动获取所需资源。而资源尽可能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建立,如教材的编制常以认知结构为基础进行。第四,环境弱服务于学习者,但对学习环境的研究未被考虑。

认知主义理论与行为主义理论相对立,在这两种理论中教师与学习者的核心位置完全不同。[7][14]在认知主义理论模型中,学习者被赋予了主观能动性,不再被动地接受刺激,而是积极主动获取所要的资源,这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学习者为了解决问题而去获取资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认知主义理论由于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因而很重视内在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的作 用[15]。不足之处在于,把教师置于弱势位置,未能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从而使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受到影响。

(三)建构主义理论的E-R图与分析

建构主义理论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其哲学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康德。其主要观点是:① 学习者通过已有的知识结构与经验,去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16][17]② 教学应该考虑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强调协作交流、情境的作用,注重学习者对意义的主动建构,引导学习者从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18] 19]

以教师、学习者、资源和环境四类实体为元素,可建立建构主义理论的E-R图,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第一,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学习者不再简单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并积极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学习者在建构知识的意义时主要从两个方向进行:一是基于信息的意义进行建构,二是基于已有的认知与经验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改造和生成。在信息的处理与加工、知识的意义建构中,学习者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保持着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在该模型中,强调学习者之间应加强协作交流,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学习组织形式——协作学习。第二,教师对学习者的学习起辅助作用,指导学习者进行学习。教师针对学习者自身现有的知识结构与生活经验指导其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引导其进行新的知识生成,使学习者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并对整个知识体系进行建构与把握。在这里,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转变。首先,教师从高高在上的知识的权威代表者,转变为与学习者共同学习与交流的合作者或高级搭档;其次,教师从对学习者直接进行知识的传授、灌输、学习监控,转变为对学习者的知识意义建构进行帮促[20][21],并给予学习者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第三,资源作用于教师,以服务于学习者而构建。第四,该模型中的环境是指供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环境影响学习。因此,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性教学,即在真实环境中进行教学,创设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以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为目标,让学习者置身其中去处理,学习者可以通过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进行情境下的意义建构,从而获取解决办法。值得注意的是,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22][23]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很多有价值且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学习思想,其对学习者主体地位的重视与强调,极大调动了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观能动性,为创新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建构主义还对学习的阶段进行了划分,很具针对性地否定了传统教学中未能区别对待不同学习阶段而进行教学策略的选择。同时,提出了协作、交流、情境性教学,对学习产生了积极有效的影响,且首次把环境作为影响学习的因素予以研究,为学习理论的完善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建构主义理论不重视对教师作用的研究,且对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定位也不到位,这势必影响学习的整体效果与效率。学习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与学习者现有的认知结构和经验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性,仅凭学习者自身很难对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特别是在学习者已有知识结构还很单薄的阶段。建构主义还对传统教学进行全盘否定,这也是不可取的,传统教学虽然对学习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调动不足,影响学习者创新思维的培养,但是,传统教学对传统知识与经典理论的讲授,注重分析与抽象,清晰阐述知识,使学习者不用花费太多时间与精力就能很快接受,也有其合理性。

(四)不同学习理论的比较

教师、学习者、资源和环境在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三种学习理论所分别对应的教育形式,如表1所示:

通过表1不难发现,行为主义强调以教师为核心,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这有助于知识量的传授,但学习者较为被动;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习者为核心,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这有利用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知识体系的建构;建构主义增加了对学习环境的研究,但不重视教师的作用,由学习者对各种知识进行探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且在一些情况下会受到学习者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这势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与效率。当前,在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中,原有的建构主义理论的局限性越发显现[25]。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受自身因素限制,如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和非智力性因素等的限制,在面对繁杂多变的知识内容与知识呈现的形式与结构时,选择、整理与建构知识等都将受到很大挑战。再加上评价机制的缺失,对学习者指导与监督功能的缺失,使学习者在未能建构起新的知识结构的情况下,很可能走向另一个误区,如网络成瘾等。对此可否把行为主义理论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融合到建构主义理论中,再加上认知主义的一些经典思想,建立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习者为主体,资源与环境协同”的学习模式呢?这将既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性思维、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完成对知识整体性的体系建构,又可充分发挥教师作用、提高学习效果与效率。

四、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

四面体学习模型

综上所述,我们对原建构主义理论模型进行了改进,构建了如图4所示的四面体学习模型。从形状上看,它不再是平面的图形,而是一种形似四面体的立体模型,故称之为四面体学习模型。从功能上看,四面体中有四个顶点,且四个顶点相互之间均有连线,正好可以实现网络学习中四类实体之间应具有的相对独立的交互性与联通性。

该模型的特点:第一,建构起两个中心,分别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从而更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3][25]依据行为主义理论,注重发挥教师作用,让教师处于模型的顶部,掌控学习的各个环节的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并对学习者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依据认知主义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明确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者,整个学习的开展一定要围绕学习者而进行。第二,为了弥补网络学习过程中指导与监督的缺失,在模型中增加了两种机制,导学机制与督学机制。第三,为了更好地指导学习者学习,在模型中增加了教师与资源的联系,教师有针对性地建构资源,并借助于资源,指导与服务于学习者,从而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对资源的需求,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第四,增加了教师与学习环境间的弱交互性。教师根据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为学习者营造更有氛围的学习环境,体现了学习的社会性,从而更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第五,把环境对学习者的单向影响,扩展为二者的相互影响,从而为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实现网络学习,建立了联通性。第六,资源与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资源对环境有潜在影响,环境对资源有弱需求,二者在学习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

当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建立起来的学习模式有协同教学[26][27]、协作学习[28]、混合学习[29]等。把这些学习模式放在四面体学习模型中,如图5所示,协同教学模式恰好是四面体中实体教师与教师之间形成的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是建立在实体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学习模式,混合学习模式则是基于数字化技术把学习者与教师联系起来的学习模式。基于四面体中四个实体之间是连通的,这几种只是建立在一种或两种实体上的学习模式在研究或实施时,应该适当考虑其他实体的影响,注重发挥其他实体的作用,方可达到教学或学习最佳效果。另外,国内在学习理论研究方面比较突出的实验室有北京师范大学的知识工程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的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南大学的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其中,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较偏重对协作学习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较偏重对教师与资源的研究,西南大学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学习者的认知与人格,以脑眼为主。

认知建构主义理论范文2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 矿物岩石学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P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151-02

《矿物岩石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地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它与各门地质专业课程都有着广泛的联系。本课程的任务就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验,可基本掌握《结晶学》、《矿物学》和《岩石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肉眼观察、描述和鉴定矿物和岩石的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野外时间奠定基础,并为学生将来独立研究解决地质工作中的问题和学习新知识创造条件[1-3]。但是矿物岩石学教学内容容量大、且理论性强,有大量的知识需要进行记忆。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老师在台上把矿物岩石的特征原封不动的强塞给学生,导致学生对其产生厌倦,从而在学习上失去了兴趣。基于此,我们尝试把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矿物岩石学教学实践,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建构主义理论及其教学模式

1.1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主要以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建构观以及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论为基础发展而来[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明确提出,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作为各种信息加工的主体,应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主动根据原有经验以及知识结构对新的问题与知识进行建构,而不是被动地对新知识的记忆和吸收[5]。

在矿物岩石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把教材作为教师传授的内容,还应当把它作为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对象,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并且通过自主学习,赋予新知识新的意义,在顺应新知识的同时,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造与重组,从而实现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1.2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要素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种主要的课堂教学模式:

(1)支架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在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形象地借用了建筑行业的“搭脚手架”的概念,指在教学中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之后逐步建构起整体的概念,从而获得深刻全面的认知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支架式”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进入情境,搭建支架,引导探索,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估等。

(2)抛锚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又叫“实例或案例式教学”,其主要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的、真是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它把课堂教学形象地比喻为“像轮船被抛锚固定”,以具有感染力和代表性的实例为基础,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性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建构认知图示。

(3)随机插入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指对相同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途径、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与环境下、针对不同的目的开展的教学过程,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对同一问题或同一事物的多方面的认知。这种教学模式是力图使学生对某个问题达到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

认知建构主义理论范文3

【关键词】建构主义 物理思维 批判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2-0168-02

一、基本概念

1.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与分类

在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指导之下,建构主义者在对传统教学弊病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和教师观的新观点。建立在一系列观点之上的建构主义主要可以分为: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个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认识过程中社会因素的社会建构主义;以及认识者不必建构现实世界知识的激进建构主义。

2.物理思维分类与基本方法

物理思维分类主要包括:①物理抽象思维:通过物理判断与推理的形式来反映客观物理材料的运动规律,最终认识物理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②物理形象思维:建立在物理表象基础之上的物理形象思维主要特点表现为形象性、二维性、动态性以及创造性。③物理直觉思维:通过高度简化浓缩之后的方式洞察事物的物理实质,并在第一时间内作出科学的猜测与设想。

在物理学悠久的历史进程中,物理思维方法已经形成相对独立的一套完善系统,主要包括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科学推理法、抽象与概括、科学臻美法以及等效、数学等各种物理思维方法。

二、建构主义理论在物理思维培养中的作用

1.建构课堂教学新模式,诱导学生建立新目标,激发学生思维。

在建构主义环境下,教师建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信息、资源,在拓展学生思维的基础上体验“意义”建构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处理教材,教学思路清晰、过程流畅,充分展示学习内容的实用意义;在课堂疑问中应因人设疑,灵活多变,努力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在此基础上诱导学生建立新目标,并通过不同学习途径达到目标,充分激发学生思维。

2.在学得高级知识的基础上构造新的评价体系,培养批判性思维。

建构学习作为一种诊断性和反思性学习方式,意味着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学习信心,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而学生在学得高级知识的基础上构造新的评价体系,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各种诊断和判断学习目标的活动,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馈,促进学生自我诊断、反思和评价。教师也在此基础上进行多次循环,多次反馈的授课过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思维批判性。

3.利于促进新、旧知识的交互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建立在以前学习基础上对原有知识的深化、突破、超越或质变。在解决物理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激活原有的知识,然后通过更高层次的认知同化或顺应过程,重新建构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两者结构间的联系或规律,在基础上进一步分化和融会贯通,总结共同因素,上升至更高的层次,将新、旧知识重新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如此一来,学生必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在潜移默化中唤起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概念,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概括与深化形成新概念。

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物理思维培养策略

1.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物理思维品质培养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必须在概念教学中培养物理思维品质。包括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及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其次,物理教学还必须在规律教学中培养物理思维品质,这主要包括:①通过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在了解物理过程的基础上,培养物理思维的灵活性。②通过“协作”、“会话”等形式剖析物理意义、适用条件与范围,由此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深刻性。再次,还必须明确物理习题教学在全面培养思维品质中的作用。

2.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物理形象思维培养

形象思维是以物理表象为思维材料而进行的思维。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物理形象思维培养措施主要包括:①注重学生物理学习的实践性,在加强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形成丰富的物理表象。同时,随着多媒体的广泛应用,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物理形象,形成广泛摄取物理表象。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物理学习中展开想象,掌握形象思维的方法,如通过类比法由旧知通向新知;在物理习题教学中重视图形结合;抓主要矛盾的理想化方法等。

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物理抽象思维培养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物理抽象思维培养措施主要包括:①为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创造物理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②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是进行意义建构的基础,可以充分应用原有物理知识,建立合理的教学内容逻辑结构,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教师要“授之以渔”,应当教会学生抽象思维的方法,使学生在把握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的基础上,掌握物理规律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④引导学生在抓住物理问题本质的基础上,理清物理教学的因果分析,并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4.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物理直觉思维培养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物理直觉思维培养措施主要包括:①根据对事物的知觉印象,建立宽广、扎实的知识基础,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并由此形成合理的物理认知结构。②在解决物理问题时,运用类比、联想等方法重视整体分析,加强立体思维,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最终达到有效培养学生物理直觉思维的能力。③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将思想具体化和形象化,提倡学生争辩,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见解的良好习惯。④建构主义理论注重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此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直觉思维,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培养和训练。

四、总 结

目前,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创造能力培养正逐渐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我们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责无旁贷。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物理思维在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结合物理自身的特点,挖掘素材,在对传统物理教学弊病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新的观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创新素质之路。

参考文献

认知建构主义理论范文4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的提出,给教育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切中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因而对高职师范音乐专业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启发。音乐教师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自主建构的引导者,要充分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努力为他们的知识与技能建构服务。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高职师范;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

近年来,建构主义理论受到世人的普遍关注,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与应用。可以说,建构主义掀起了一场教学的革命。那么,建构主义理论对当前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在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方面有何启示,如何运用其理论观点进行音乐教学改革,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对高师音乐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是在吸收了杜威、皮亚杰、维果斯基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认为:尽管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们对于事物的理解和意义的赋予,却是由个体自己决定的。个体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建构起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个体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对事物的理解和意义的赋予也就不同。所以,建构主义更关注学习者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认为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习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对学习和教学都做出了新的诠释,这对我们当前的音乐教学有重要的启示:

1.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大学生们往往被看作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然而建构主义告诉我们,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这就是说,音乐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基于对个人的经验,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反省来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就为我们的音乐教学带来一种全新的学生观:要真正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搞满堂灌,要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以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2.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建构性的学离不开建构性的教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无疑对传统的教师角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权威者”,而是大学生知识建构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等,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因为只要当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时,才能真正提高各方面的素质。为此,音乐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精心组织、强化指导,以使大学生们在各种音乐学习活动中实现充分建构。还要注重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和谐学习氛围,以在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展开交流、讨论、合作学习方式,以促进大学生们主动建构。

二、建构主义理论观照下的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策略

1.要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以已有的知识或经验为基础,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而建构起知识意义的过程。当学生接触到新知识时,他们会自觉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改造新知,将其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而当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容纳新知识时,他们则会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改造和重组,以使其与新知相适应,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不同专业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在设计教法时,不仅要从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还要认真研究学生们的知识经验背景。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建立在他们可能建构的范围之内。

2.要注重大学生问题学习情境的创设

传统的高师音乐课堂教学,仍沿袭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科书、一台琴统治着整个音乐课堂。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种知识进行记忆和复述,然后采用模仿到独立操作的方法练习,以形成操作技能。按建构主义理论,这种教学缺乏问题、缺乏实际情境的支撑,因而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极为不利。音乐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真实的学习任务如进行训练演出等的实践。这种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内容或技能,有助于大学生们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知识。因此,音乐教学应将学习内容置于真实、复杂的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在真实背景下产生学习的需要,从而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如《声乐》教学中,教师在音乐软件的谱表上标出声部范围再辅以人声效果,让学生辨别不同类型的声音特征,从而掌握正确的声音概念。这种问题教学方法,使以往教学中靠学生自我想象的发声原理变得感性直观、形象生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3.要倡导大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

建构主义认为:“所有能使学生进入个人活动的方法都应该使用,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寻找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活动的方法。”为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个体交流、小组讨论、班级意见交换等多种合作解决问题形式,获得与自己不同的见解、知识的不同侧面,从而获得对知识的全面理解。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合作学习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主动建构其知识的意义。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经验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建构方式也因人而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学习的多种途径,使每个学生都能按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与此同时,教师也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创设民主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必要的引导和帮助,并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独立见解和质疑问难,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

总之,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学改革有很大的启发,对构建和完善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但我们应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既积极吸收其合理成分,又防止全盘接收和生搬硬套,以致把“建构”推向极端。深化高师音乐专业教学改革,需要我们立足当今社会的科学发展,从音乐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坚持以大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更新教育发展理念,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切实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这样才能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教育使命。

参考文献:

认知建构主义理论范文5

关键词:建构主义 中职英语 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113-01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主要有索绪尔的结构主义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克拉申的语言监督理论,乔姆斯基的生成转换理论,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韩礼德的系统功能理论。这些理论对于基础英语教学都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其中对笔者影响最大的有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本文主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探讨了该理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并给出了该理论指导下的具体教学案例。

1 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仅通过教师传授就可以得到的,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该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应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来学习。它强调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该理论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指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获得语言知识。(3)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会话、商讨、争论等认知过程,使学生构建自我知识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更有利于学生意义的建构。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是教与学、学与教的相互依存和对立统一的必然要求。

2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案例设计

People like keeping pets教学案例设计。

课程内容选自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新教材《英语》第一册11单元课文2。具体步骤如下。

2.1 预习

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得知: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学生不应该被看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所以在课前预先布置给学生任务,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搜集宠物的英语单词和有关宠物的童谣。这是把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为课堂教学打下了伏笔。

2.2 导入

学习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学生要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新的信息,所以温故而知新是必要的。

在课堂上播放一首有关宠物的英语童谣。通过音乐,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共鸣。然后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互相询问爱好。操练学过的句型,巩固已有的知识。

2.3 新课

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不是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针对此指导思想设计了下列教学步骤,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1)播放录音,训练听力。同时提出问题,为下一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准备。

(2)快速阅读:给学生两分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限时阅读能力,通过五个正误判断题让学生对全文有大致了解。

(3)精读:让学生再次仔细阅读课文来完成以下三个练习:

①设计四个问答题。训练学生在课文里查找信息的能力。

②找出表达喜好的句子。

③总结表达喜好的句型。

精读部分的练习先让学生找出表达喜欢的句子,然后自己总结句型,并适时扩展句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从而获得知识。

2.4 操练

学习者想要掌握语言,首先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然后通过交流等手段帮助学习者对当前学习的内容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吸收,应用,从而完成意义的建构。

所以在课堂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用语进行交流、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及技能。据此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首先让学生跟着磁带朗读课文,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然后让学生运用句型造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互相复述课文,进一步巩固文章内涵并达到熟练运用语言的目的。

语言学习,本身是无起伏,无跳跃的积累;但语言学习的收获,是滚雪球式的扩展。通过这几个步逐的练习,引导学生从词到句再到语篇循序渐进准确的运用语言。

2.5 扩展活动:playagame

请一组同学扮演不同的宠物,其他同学可自由挑选喜欢的宠物,并且谈谈如何照顾好它们。这个步骤是通过游戏模拟具体的语言环境,有了前面教学环节的铺垫,鼓励学生大胆说,以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找到成功感,满足感。这符合建构主义理论中创设逼真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学习,从而达到消化,吸收语言知识的目的。

2.6 总结

通过总结帮助学生记忆和巩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又让我们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堂课的学习。

2.7 布置作业

起到巩固课堂教学重点的作用,锻炼写作能力。

3 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其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其英语运用能力。因而对中职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蔡昭学.中职基础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科教文汇,2012(3):148-151.

[2] 魏睿.论中职院校英语教学[J].内江科技,2012(1):189.

认知建构主义理论范文6

建构主义理论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该理论对英语教学有着独到的见解,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在对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后,尝试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英语教学设计方案,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学实践的目的。

关键词:

建构主义理论;高职英语;教学设计

在高等职业教育蓬勃迅速发展的今天,高等职业人才受到了国家和社会以及企业的重点和广泛关注,高职人才的英语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也备受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视,从国家对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就可以看出,通过正确和科学评价的方法手段所获得积极有效的反馈信息是改革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的重要措施;通过注重英语学习的“实用性为主,够用性为度”原则,强化英语听力和口语技能,充分体现高职高专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因此,将建构主义理论引入高职英语教学中来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是非常紧迫的。建构主义也被称作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更进一步发展,是与素质教育相互吻合的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最重要的教学理论观点,最早由认知发展领域极有影响力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1]。建构主义理论关注以原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建构的知识,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社会性,对各学科学习和教学方法提出了很多新的有效观点。

1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1.1学生间的知识水平差异高职高专院校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没有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的学生,所以这些学生的录取分数要比本科院校学生的录取分数低很多,大部分学生的弱项更是在英语方面,存在英语基础不扎实、阅读能力不强、词汇量小、听力及口语薄弱、西方文化缺失等严重问题。

1.2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的主动性本人所在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都非常认真地备课、积极讨论英语教学方法,然而经过教师长期的观察发现,英语教师讨论的只是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多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教师仍然只关注自己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因此教师们经常困惑为什么学生上课表现沉闷不积极,学习热情低下和效率不高等问题。

1.3学生的建构性学习被忽视在高职高专的英语课堂上教师主要按照传统的方法教学,把英语学习只看作是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而学生的任务就是配合教师的教学行动。仅仅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建构性学习,实际上只是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设计,执行教师规定的课堂步骤,探讨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后得出教师想要的结论[2],这种流于形式主义的英语教学是不能真正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1.4课堂教学中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缺乏和西方文化的缺失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的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了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因此高职英语教育应把培养英语实际交际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同时把西方语言文化学习也充分纳入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3]。当前社会就业竞争日渐激烈,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很不乐观,很多毕业生最后想要进入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工作,英语应用能力和对西方人文和传统文化的了解也就成了高职学生英语学习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是在目前的英语教学策略和方案上,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英语国家传统文化的讲授是大量缺失的。

2建构主义理论应用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了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形成是英语课程学习的总体目标[4]。要求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应该突破记忆的被动学习,主动去探索和认知,促使英语综合语言能力的形成。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以人为本、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主动建构知识,这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知识的观点是非常一致的。英语学习是一个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的实践和探索,这种探索和发现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方案与步骤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教师的角色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其他有效的教学方式相结合,激活英语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1教学目标的设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整个英语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5]。教学设计者通常应该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使整个英语教学的设计过程围绕着“意义建构”这个中心展开,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2英语教学情境的创设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造设立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并且尽可能真实的情境,通过积极的场景“同化”与“顺应”所教授的教学主题,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6]。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生活中去,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和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面。创设英语教学情境的常用方法有借助实物、图像,利用漫画、视频资料和学生的语言活动等,这些教学方法通常都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3形成性评价的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探索式学习,积极主动地与外部环境进行知识和信息的交流。形成性评价在此基础上,以学习者和学生为中心,以信息反馈为手段,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认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切入点和兴趣点,从而进行更为有效的学习,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建构主义理论同时还强调了教师和学生必须通过真实有效的教学活动来获得反馈信息,改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知识。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形成性评价包含了学生的情感、学习策略和学习态度等主观个人因素作为评价数据,需要运用定性的评价方法。因此,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形成性评价必须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

4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思

4.1建构主义理论下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势

4.1.1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选择教学主题和内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讨论、交流与合作,教师给予适当的学习指导[7]。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改变学生思考问题的模式和方法,能够引导学生科学地应用理论知识学习语言;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高职高专英语的教学改革。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高职高专英语的教学模式逐步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发展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态,形成了从班级教学模式发展到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

4.1.2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图、文、声、像、影相结合和交互性为基本特点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是创立真实情境非常有效的工具,它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现实景象、生动的场景,使学生获得与现实世界较为接近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促进学习与现实环境的融合。

4.1.3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对每个阶段英语教学的结果、学生英语学习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采用形成性评价,因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评价可以灵活调整和改善英语的教学活动,所以这对于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4.2建构主义理论下英语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4.2.1过分注重情境的创设建构主义理论观反对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采用抽象的教学方法,却盲目追求真实情境的创设和亲身体验,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探索发现法建构语言知识的意义,这样教师很容易造成过分重视非理性学习,轻视理性学习的现象。

4.2.2不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建构主义理论虽然强调语言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和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但并不是所有的语言知识都能够通过情景的创设而实现意义建构的。如果过多强调建构主义的情境学习法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新建构知识的不理解,因此,要客观辨证地分析建构主义英语教学法的优势与劣势,并同其它教学理论相结合,共同指导我们的英语教学实践,这样才能保证英语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4.2.3教育资源不均衡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飞速提升及信息技术的大力普及,许多学校的硬件条件与环境在不断改善,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也在不断推广和应用,但还是有很多经济落后地区的学校在硬件方面的配置和建设不够完善,这必然会影响建构主义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4.2.4师生间的情感作用被忽视在现代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中,往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被计算机所取代,目光交流越来越少,教师对着计算机讲授,因而并不知道学生对所讲知识的理解能达到多少,这种教学环境显然不能有效地发挥师生间人与人的情感作用。所以,建构主义理论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中的情感体验是有所局限的。

5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方法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教学创新,这种创新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学生生理、心理、智力等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有着深刻的指导作用和重要价值。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教学理论,而应采取重建和创新的教学理论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如果我们用辨证主义的观点看,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的社会性和个体性、知识的客观性和主观性、个体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学活动的规范性等都有待于我们教学工作者进一步深入、全面和系统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黄先敏.高职英语教学策略及教学法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8,(2):59-61

[4]李吉林.情境课程的操作与案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王德华.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M].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6]禹明.非测试型: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